CN112822800B - 加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加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2800B
CN112822800B CN202011293376.8A CN202011293376A CN112822800B CN 112822800 B CN112822800 B CN 112822800B CN 202011293376 A CN202011293376 A CN 202011293376A CN 112822800 B CN112822800 B CN 112822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ld conductor
conductor element
temperature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33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2800A (zh
Inventor
斯蒂芬·博格斯豪森
马塞尔·胡勒斯
福克·菲里格
罗宾·万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822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2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05B3/14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non-metallic
    • H05B3/141Conductive ceramics, e.g. metal oxides, metal carbides, barium titanate, ferrites, zirconia, vitrous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1/0236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033Heating devices using lamps
    • H05B3/0038Heating devices using lamp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3/0042Heating devices using lamp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used in mot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6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the conductor being mounted on an insulating bas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H05B3/28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B3/286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being an organic material, e.g. plasti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78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mersion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9Heaters using heating elements having a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Heaters using heating elements having a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1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ing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模块(14),其具有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与冷导体元件(2)不同的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加热模块(14)的简化运行以及经济的实施和制造,即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以热传递的方式相互热连接并且并联电连接或能够并联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加热装置(31),该加热装置(31)具有这种加热模块(14)以及用于运行该加热模块(14)的控制装置(43)。

Description

加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模块,其具有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和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不同于冷导体元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其具有这种加热模块和用于运行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冷导体元件,也简称为正温度系数元件或简称为PTC元件,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加热模块中以加热流体或物体。这尤其是由冷导体元件的电阻决定,该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在持续施加电压时,这导致冷导体元件达到最高温度。
这种冷导体元件通常在运行期间首先经过一个负温度系数范围,此后也简称为NTC范围。在NTC范围内,冷导体元件的电阻首先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直到在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处达到冷导体元件的最小电阻。从该最小电阻开始开始,电阻随着升高温度而升高,使得冷导体元件在PTC范围内运行。因此,首先在NTC范围内,特别是在恒定施加电压的情况下,通过冷导体元件的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后又落入PTC范围内。在NTC区域与PTC区域之间的过渡也称为冷导体元件的切换点。在过渡期间和在切换点,电流和电压出现峰值,特别是由给定的电容和电感决定。这些峰值能够导致加热模块和/或在与加热模块电连接的其它部件损坏。结果,不仅加热模块而且所述的部件两者都被设计为使得它们承受所述电流峰值和电压峰值。这导致在加热模块和/或所述部件的生产中增加的工作量和增加的花费。
这种加热模块尤其用于机动车辆中。加热模块能够用机动车辆的供电电压来运行,该供电电压例如在12V的区域内。在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辆中存在电压,尤其是至少部分电驱动的机动车辆中,也例如在混合动力车辆和/或电动机动车辆中,存在的电压高出许多倍。这些电压通常高于100V,尤其是几个100V,例如在300V与1000V之间,尤其是在400V与800V之间。此处的目的是使加热模块(尤其是冷导体元件)以更高的电压运行,以便例如增加加热模块的功率和/或简化加热模块在机动车中的集成。
然而,增加的电压也导致,使得增强上述的电流峰值和/或电压峰值以增强的方式发生并且能够导致加热模块或与加热模块电连接的部件的增强的损坏。因此,用以避免损坏而设计的加热模块和所述的部件是更加复杂和昂贵的。
通常将这种加热模块设计为提供预先确定的最大加热功率。最大加热容量通常这样选择,使得加热模块即使在最终条件下也能提供足够的热量或相应的热传导。这些最大需求导致加热模块的冷导体元件的相应设计,进而导致前述电流峰值和/或电压峰值的增加。这也导致加热模块以及与加热模块电连接的部件的制造复杂且昂贵。
在加热模块运行时,出现的电流峰值和电压峰值也会导致花费的增加。
为了减小这样的电流峰值,在DE 10 2017 218 899 A 1中提出在加热装置中提供多个并联的加热级,其中在各个加热级中,冷导体元件和电感加热元件是串联的。电感加热元件减少了与电感加热元件串联的冷导体元件的电容性涌入电流,从而减少了电容所需的电流峰值。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加热装置的情况下,尤其是随着增高的运行电压出现了电流峰值,这使得加热装置的制造和运行变得昂贵且复杂。
因此,本发明所完成的任务是,给出上述类型的加热模块以及具有这种加热模块的加热器的改进的实施方式或至少另一种实施方式,特别是其特征表现为,通过简化和/或经济的制造和/或通过简化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下总体思想:在加热模块中,所述加热模块具有冷导体元件和不同于冷导体元件的电加热元件,将加热元件和冷导体元件以热传递的方式相互连接,并且将它们并联电连接。加热元件与冷导体元件之间的热连接使得冷导体元件的负温度系数范围(以下简称为NTC范围)被加热元件克服,从而冷导体元件在运行期间首先被加热元件加热,以便达到等于或高于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的温度,在所述初始温度下冷导体元件具有最小的电阻。以此方式,避免了在运行期间的冷导体元件在NTC范围和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范围之间的过渡期间运行,这意味着,正温度系数范围(以下也称为PTC范围)会产生电流峰值和/或电压峰值。这导致,通过减少出现的电负荷,能够简化和/或更经济地制造加热模块。此外,加热模块可以以这种方式简化地运行。冷导体元件与加热元件的并联电连接还允许冷导体元件与供电完全断开,直到达到初始温度为止,这样用于桥接NTC范围的冷导体元件不会产生自身的热量,并且特别是仅通过加热元件来加热。因此可以完全避免所述电流峰值和/或电压峰值的出现。这进而导致对加热模块或与加热模块电连接的部件的损坏减少和/或导致加热模块的简化地运行和更经济地生产。替代地或附加地,加热元件的供电可以选择性的增加、减少或断开,例如以期望的方式加热冷导体元件和/或加热模块的加热功率在达到或超过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时通过运行加热元件来减小加热功率。总体上,加热模块的运行因此被进一步简化。
根据本发明构思,加热模块具有冷导体元件和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不同于冷导体元件。冷导体元件,也简称为正温度系数元件或PTC元件,和加热元件在此以热传递的方式彼此热连接,并在加热模块中并联电连接或能够并联连接。
加热元件和冷导体元件之间以热传递的方式连接是有利的,使得冷导体元件的温度基本上对应于加热元件的温度。基本上在此尤其意味着由于热传递导致的冷导体元件的温度和加热元件的温度的对齐而不会突然发生。
冷导体元件特别具有电阻的特性曲线和温度曲线,尤其在图1中作为实施例示出。因此,电阻最初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直到电阻在初始温度时达到最小值。直至初始温度或直至相关的减小的电阻的温度范围被称为NTC范围。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将初始温度以上的范围视为PTC范围。如果温度从初始温度继续升高,则电阻会增加到标称温度,在所述标称温度中冷导体元件具有标称电阻。电阻在标称电阻之上的增长速度更慢。在冷导体元件的端温度下,冷导体元件的电阻的增加从与端温度相关的端电阻开始降低而逐渐增加。初始温度和端温度之间的范围是冷导体元件的工作范围。
与冷导体元件不同的加热元件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意味着,加热元件不具有用于冷导体元件的表征NTC范围和PTC范围的电阻曲线。特别地,加热元件没有冷导体或没有冷导体元件。
加热元件例如是电阻加热器、加热丝、厚膜加热器等。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使得允许提供不同形状和/或尺寸的加热模块。加热模块能够特别地设计成杆状的形式,也就是说特别地设计成加热杆。
在优选实施例中,冷导体元件被构造成使得加热模块的预先确定的最大运行温度高于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因此,可以使用冷导体元件,特别是在达到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后立即使用,以提供加热模块的加热功率。
有利地是,如果将冷导体元件构造成使得最大运行温度至少等于冷导体元件的标称温度,优选大于标称温度。因此可以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冷导体元件来提供加热模块的加热功率。
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加热模块的预先确定的最大运行温度等于或大于冷导体元件的端温度。这使得可以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冷导体元件来提供加热模块的加热功率。此外,如果需要的话,除了加热元件之外,还可以给加热元件供电,以便提供在冷导体元件的加热功率与加热模块所需的加热功率之间的差值。
有利的实施例是,其中加热元件的电阻和冷导体元件的标称电阻的比率在95:5至5:95之间。因此,例如,特别是当达到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时,可以专门地或至少主要通过冷导体元件提供加热模块的加热功率,此后也称为总加热功率。特别优选的是,加热元件的电阻与标称电阻之间的比率在30:70至70:30之间。
原则上能够以任何方式设计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之间热传递连接。尤其是,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之间的热传递连接通过不同的手段以简单的电连接来实现,例如通过电缆,多股电线等,和/或通过纯对流和/或纯热辐射来实现。
加热模块能够具有与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分开的主体,用于在加热元件和冷导体元件之间进行热传递,在下文中也称为传热体。
优选地,热交换器以平面热传递的方式连接到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以便以热传递的方式将它们彼此连接。特别地可以想到,传热体平面地抵靠在冷导体元件上和加热元件上。
传热体原则上能够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和/或延伸。
当然,加热模块也能够具有两个或更多个传热体。
可以想到的实施例是,其中至少一个传热体被构造为板。因此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制造加热模块,并且同时在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之间进行较高的热传递。因此,尤其可以在两个这样的板之间布置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想到的是,至少一个传热体形成为陶瓷。特别地,可以想到的是,至少一个传热体中的至少一个是陶瓷板。因此,除了在冷导体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有利的热传递连接之外,还实现了加热模块的电绝缘,特别是到外部和/或在加热元件与冷导体元件之间的电绝缘。
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想到的是,将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集成在至少一个这样的陶瓷板中,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将冷导体模块和加热模块容纳在陶瓷板中。
还能够想到的是,提供一种陶瓷体作为传热体,在所述陶瓷体中嵌入有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
可以想到的是,在加热模块的一个方向(以下也称为相邻方向)上将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彼此相邻地设置,并且在横向于相邻方向延伸方向设置这种板,所述板与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相邻地设置。板优选地是电绝缘的,以便将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与外部电隔离。该板尤其可以是所述陶瓷板。
加热模块通常被设计用于最大的总加热功率,其中,能够根据加热模块的用途来预先确定加热模块的总加热功率。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尤其是通过相应的设计和/或尺寸来构造冷导体元件,使得冷导体元件的最大加热功率(也称为冷导体加热功率)对应于最大的总加热功率的80%至95%。另外,加热元件被构造成使得加热元件的最大加热功率(以下也称为加热元件加热功率)至少对应于最大的总加热功率与最大的冷导体加热功率之间的差值,使得加热元件能够提供在最大的总加热功率与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之间的差值。因此,有可能加热元件在桥接NTC区域后,仅在超过最大冷导体加热输出的功率峰值下运行,并且此外,通过冷导体元件提供所需的总加热功率。在此利用了这样的知识,即这样的加热模块也被设计用于功率峰值,此外并且主要地提供低于最大的总加热功率的加热功率。以此方式,可以更经济和更简单地制造加热模块,并且更容易使其运行。特别地,因此可以构造冷导体元件,通过冷导体元件构造的减小,使得上述电流峰值和/或电压峰值在较小的程度发生。
加热模块原则上能够用于加热任何期望的流体和/或任何期望的物体。
为此,加热模块通常是加热装置的一部分。不言而喻,具有这种加热模块的加热装置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除了加热模块之外,加热装置有利地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它在运行期间分别选择性地产生和断开对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的供电。在此也包括在每种情况下都能够改变供电的设计方案。加热装置还包括测定装置,所述测定装置被构造为使得其在运行期间测定表征所述元件(即冷导体元件和/或加热元件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的至少一个数值。加热装置此外还具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以通信的方式连接到切换装置和测定装置,并且被构造为用于运行加热装置。因此可以根据表征温度的至少一个测定数值,为相应的元件,即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供电。
在优选实施例中,当冷导体元件的温度低于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时,在开始运行下运行。借助于测定装置,通过测定至少一个数值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和/或监控冷导体元件的温度。在开始运行中,加热元件被供电,而冷导体元件的供电被中断。因此,加热元件产生热量,而冷导体元件不产生任何热量。保持开始运行,直到冷导体元件达到至少与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相对应的温度为止。这意味着,当至少一个数值对应于等于或大于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的冷导体元件的温度时,给冷导体元件供电。特别地,当至少一个数值对应于在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与标称温度之间的温度时,给冷导体元件供电。因此,冷导体元件在开始运行下通过与加热元件的热传递连接被加热元件加热,直到其至少达到初始温度为止。结果,在NTC范围中和/或在NTC范围与PTC范围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冷导体元件的电气特性被桥接或跳过。结果,在该区域中发生的电流峰值和/或电压峰值不会出现,从而能够更经济和更简单地生产加热装置和加热模块和/或能够以简化的方式运行。
通过冷导体元件的供电,优选地开始加热模块的常规运行。
在常规运行中,至少一个数值被方便地监控。
在常规运行的变型中,在下面也称为第一常规运行,加热元件继续被供电。当加热模块达到加热模块的预先确定的最大运行温度时,特别是至少一个数值对应于加热模块的最大运行温度时,则减少提供给加热元件的电功率,以便降低加热模块的总加热功率并因此降低加热模块的温度。也就是说,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冷导体元件将持续不断地被供电,并且通过降低加热元件的功率来调节温度。减少提供给加热元件的电功率还能够包括中断所提供的电功率。加热装置的最高运行温度也能够对应于冷导体元件的端温度。
在另一变型中,能够在开始运行中或在常规运行的一种变型开始时中断对加热元件的供电。因此,加热元件用于达到和/或超过冷导体元件的初始温度,然后被停用,以便通过冷导体元件产生热量,从而通过冷导体元件提供所需的总加热功率。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在第二常规运行中运行加热模块。在第二常规运行中,所需的总加热功率首先与冷导体元件一起提供给加热模块,直到所需的总加热功率达到或超过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如果所需的总加热功率超过了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则将为加热元件供电,以提供所需的总加热功率和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之间的差值。结果是加热装置或加热模块通过冷导体元件提供所需的总加热功率,直到冷导体元件不再提供该功率为止。然后才再次使用加热元件。在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的相应选择的情况下,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用冷导体元件提供所需要的总加热功率,并在冷导体元件的加热功率不足时在加热元件上进行切换是可能的。特别地,在此使用上述类型的加热模块,其中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对应于最大总加热功率的80%至95%。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加热模块或加热元件的生产和运行成本。另外,加热模块和加热装置可以以这种方式以简化且节能的方式运行。
由测定装置测定的至少一个数值原则上能够是任何数值,只要该数值是与至少一个元件的温度具有表征关系的数值即可。
原则上,在此测定表征一个元件的温度的单个数值就足够了,冷导体元件和加热元件之间的热传递方式的连接意味着另一元件的温度基本上对应于该元件的温度,该温度表征所述数值。
为此目的,能够考虑将至少一个元件的温度直接测定为这样的数值。因此,测定装置被构造为测定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测定装置例如是温度传感器或者具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替代地或附加地,测定装置能够这样构造,使得其将冷导体元件的电阻测定为至少一个数值之一。这利用了冷导体元件的电阻与冷导体元件的温度相关联的知识。
替代地或附加地也能够考虑,将加热模块的加热功率测定为至少一个数值之一。在此考虑到以下知识:冷导体元件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尤其是在恒定施加电压时,冷导体元件提供的冷导体加热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降低了加热模块的总加热功率。
当使用加热装置来加热流体时,流体的流动路径有利地穿过加热装置。加热模块以传热的方式连接到流动路径,从而加热模块在运行中,也就是流体流过流动路径时,流体被加热。加热模块在此能够设置在流体的流动路径中。
不言而喻,加热模块也能够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加热元件,每个加热元件均与冷导体元件不同。也能够考虑使加热模块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彼此不同的冷导体元件。在此,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和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以热传递的方式彼此连接并且并联电连接。特别优选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和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中的全部并联电连接并且以热传递的方式彼此连接。
加热装置能够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这样的加热模块,它们分别以热传递的方式连接到流动路径,特别是设置在流动路径中。
可以想到的是,在两个这样的加热模块之间设置流体可以流过的结构,例如格栅和/或肋结构。这导致热传递面积的增加。结果,流体被更有效地加热。
本发明的其他重要特征和优点从附图以及从对附图的相关描述中得出。
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上述的特征和下面将要说明的特征不仅可以以各个指定的组合使用,还可以以其他组合或单独使用。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并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或功能相同的部件。
附图说明
分别示意性地示出:
图1示出了冷导体元件的特性曲线,
图2示出了加热模块的第一剖面图,
图3示出了加热模块的第二剖面图,
图4示出了加热模块的等效电路图,
图5示出了具有加热模块的加热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6至图8示出了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加热模块的不同剖面图,
图9至图11示出了在又一实施例中的加热模块的不同剖面图,
图12示出了加热装置的高度简化的剖面图,
图13示出了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14示出了在又一实施例中的图13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冷导体元件2的特性曲线1,例如如图2至图14所示。冷导体元件2,也简称为正温度系数元件2或PTC元件2,具有根据图1与温度有关的电阻。因此,在图1中,将温度绘制在横坐标轴3上,而将电阻以对数坐标系绘制在纵坐标轴4上。因此,冷导体元件2的电阻首先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直到在初始温度5冷导体元件2达到最小电阻6为止。直到冷导体2的初始温度5为止的温度范围被称为负温度系数范围7,以下也简称为NTC范围7。在高于初始温度5的温度下,电阻急剧上升至标称温度8为止,在该温度下冷导体元件2具有标称电阻9。在初始温度5与标称温度8之间的电阻更急剧地增加之后,标称温度8和端温度10之间的电阻较缓和地增加,冷导体元件2在端温度10处具有端电阻11。电阻的特性从端温度10开始改变,其中,端温度10或端电阻11形成特性曲线1的转折点。初始温度5以上的范围称为正温度系数范围12,以下也简称为PTC范围12。在初始温度5与端温度10之间的温度范围被认为是冷导体元件2的工作范围13。初始电阻6或初始温度5被认为是切换点。这意味着,电阻下降到切换点或初始温度5为止,或者,如果将冷导体元件2连接到电压源,则通过冷导体元件2的电流会增加,其中,冷导体元件2的电容和电感在电流和电压中的峰值出现在切换点或在初始温度5或初始电阻6时。
如图2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模块14防止或减小了所述电流峰值和/或电压峰值。为此目的,加热模块14除了具有冷导体元件2之外,还具有与冷导体元件2不同的电加热元件15。因此,加热元件15特别是不具有冷导体元件2的特征曲线,如图1中实施例所示。加热元件15特别是没有冷导体元件2。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在此为并联电连接,或彼此连接以使得它们能够并联电连接。
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以热传递的方式彼此连接,以此方式,使得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实质上对应于加热元件15的温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冷导体元件2与加热元件15的热传递连接是通过与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分开的至少一个传热体16进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这样的传热体16,加热元件15和冷导体元件2设置在所述两个传热体之间。所示的传热体16分别以板状形式或设计为板17。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传热体16是电绝缘的。特别地,传热体16形成为陶瓷18,例如形成为陶瓷板19。因此,传热体16以传热的方式将冷导体元件2与加热元件15连接,并且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与外部电绝缘。在此所示的实施例中,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在一个方向20(在下文中也称为相邻方向20)上彼此相邻地设置,其中,各个传热体16横向于相邻方向20与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相邻。在此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传热体16平面地抵靠在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上。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模块14以杆30(在下文中也称为加热杆30)的方式形成。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冷导体元件2为长方体形状并且以块的方式形成。特别地,各个冷导体元件2被形成为所谓的冷导体块21,在下文中也称为PTC块21。
在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中,各个加热元件15仅示例性地形成为腹板状的电阻加热器23。然而,加热元件15也能够被形成为厚膜加热器22,如图6至图14的实施例所示。
所示实施例的加热模块14仅以示例的方式分别提供了每个加热模块14两个或更多个冷导体元件2。
图2和图3示出了加热模块14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2示出了沿相邻方向20通过加热模块14的剖面图,并且图3示出了在图2中横向于图2的剖面平面延伸的平面的剖面图,使得仅能看见传热体16之一。因此,图2和图3的加热模块14具有四个冷导体元件2,它们在相邻方向20上彼此相邻地设置。有利地,冷导体元件2被相同地形成。在相邻方向20上,冷导体元件2之后是加热元件15。如图2和图3能够看出,相邻方向20平行于加热模块14的纵向方向25并且横向于加热模块14的横向方向24。如图3能够看出,加热模块14还具有四个电连接端26,以下称为第一电连接端26'和第二电连接端26”,它们经由至少一条电导线29连接到冷导体元件2,使得冷导体元件2经由至少一条导线29串联连接。其他两个电连接端26,以下称为第三电连接端26”'和第四电连接端26””,经由用于给加热元件15供电的两条电导线29电连接到加热元件15。一方面冷导体元件2和另一方面加热元件15能够经由电连接端26并联电连接。
图4示出了加热模块14的等效电路图,其中,在等效电路图27各冷导体元件2被组合以形成公共的冷导体元件2。图4示出了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并联电连接。在图4中,还考虑了电导线29的等效电阻28。
加热模块14用在加热装置31中,所述加热装置的等效电路图27在图5中示出,并且在图12至图14中通过实施例示出。
在此,图12示出了高度简化的加热装置31的剖面图。如特别从图12中能够看出,加热装置31能够用于加热流体。为此目的,箭头所示的流体的流动路径32穿过加热装置31。加热装置31还具有至少一个加热模块14,所述加热模块以热传递的方式与流动路径32连接,以便加热模块14在运行期间加热流体。在图12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多个这样的加热模块14,所述这些加热模块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各个加热模块14设置在流动路径32中,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流动路径32在连续的加热模块14之间延伸。在相邻的加热模块14之间,如对于图12中两个加热模块14的实施例所示,可以设置特别是肋结构34或网格38的结构33,流体能够流过所述结构,即流动路径32引导通过所述这些结构,并且通过这些结构增加了总的传热面积。从图12也能够看出,各个加热装置31能够具有用于将流体引入加热装置31的入口35和用于从加热装置31排出流体的出口36。各个加热装置31还可以具有外壳37,加热模块14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且流动路径32穿过所述外壳。在图12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说明,仅示出了单个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在冷导体元件2与加热元件15之间的直接接触也旨在象征加热元件15与相应的冷导体元件2以热传递的方式的热连接。由此原因,在图12中未示出传热体16。
如图5中能够看出,加热装置31除了具有加热模块14(加热模块具有加热元件15和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所述加热元件和冷导体元件根据相应的等效电路图27是并联电连接或能够并联电连接的)之外,还有切换装置39,通过所述切换装置,加热元件15和冷导体元件2的供电能够分别可选地断开或产生。特别地,切换装置39被构造为使得能够分别改变供电。在图5的等效电路图27中,切换装置39通过第一开关40和第二开关41实现。例如,在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的加热模块14中,第一开关40能够将第一电连接端26'连接到第二电连接端26”,以便为冷导体元件2供电,并且断开该连接以中断冷导体元件2的供电。与此类似,第二开关41能够将第三电连接端26”'与第四电连接端26””电连接,以便给加热元件15供电,以及断开该电连接,以便中断加热元件15的供电。加热装置31还具有测定装置42。利用测定装置42来测定至少一个数值,所述数值表征至少之一元件2、15(即,冷导体元件2和/或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温度。为此,测定装置42尤其测定了元件2、15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和/或冷导体元件2中的至少一个的电阻和/或加热模块14的加热功率。加热装置31在此还具有控制装置43,如虚线所示的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至测定装置42和切换装置39,特别是连接至各个开关40、41,并用于加热装置31的运行。切换装置39、测定装置42和控制装置43在此分别仅在图5中示出。
在图6至图8中示出了加热模块14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图6示出了沿着纵向方向25通过加热模块14的剖面图。图7和8示出了在图6中的虚线所示的剖面平面的剖面图,其中,图7示出了在一个传热体16,以下也称为第一传热体16',的方向的剖面图,并且图8示出了在另一传热体16,此后也称为第二传热体16”,的方向上的剖面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模块14,所述加热模块也形成为加热杆30,具有五个冷导体元件2和十个加热元件15。加热元件15分别是腹板状的并且被形成为电阻加热器23,其中,也能够想到厚膜加热器22的构造。冷导体元件2在纵向方向25上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并且抵靠两个传热体16。在相邻的冷导体元件2之间,两个加热元件15分别与冷导体元件2间隔开并且横向于纵向方向25以及横向于横向方向24彼此相对地设置,其中,这些热导体元件15中的一个平面地抵靠在第一传热体16'上,而相对的加热元件15平面地抵靠在第二传热体16”上。在纵向方向25上的外部冷导体元件2之后分别连接有加热元件15,所述加热元件在纵向方向25上与外部冷导体元件2间隔开,其中,这些加热元件15中的一个平面地抵靠在第一传热体16'上,另一加热元件15平面地抵靠在第二传热体16”上。抵靠在第一传热体16'上的加热元件15在下面也被称为第一加热元件15'。抵靠在第二传热体16”上的加热元件15在下面也被称为第二加热元件15”。加热模块在此具有四个电连接端26。第一电连接端26'和第二电连接端26”安装在第一传热体16'处,其中,第一电连接端26'用于抵靠第一传热体16’的加热元件15'和冷导体元件2的供电,例如冷导体元件2和所述加热元件15在电压源的第一极,尤其是负极,处的电连接。第二连接件端26”用于以电压源的另一第二极,例如正极,给第一加热元件15'供电。为此目的,第一电连接端26'经由电导线29电连接到冷导体元件2和第一加热元件15'。相反,第二电连接端26”经由电导线29专门地电连接到第一加热元件15'。第三电连接端26”'和第四电连接端26””安装在第二传热体16”处。第三电连接端26”'用于以电压源的第二极,例如正极,给冷导体元件2和第二加热元件15”供电。因此,第三电连接端26”'经由电导线29连接到冷导体元件2和第二加热元件15”。第四电连接端26””用于以电压源的第一极,例如负极,给第二加热元件15”供电。因此,第四电连接端26””经由电导线29专门地电连接到第二加热元件15”。因此,图6至图8所示的加热模块14可以以多个可变的方式运行并且被供电。特别地,第一加热元件15'和第二加热元件15”可以分别且单独地被供电。另外,第一加热元件15'由此是串联连接并且与冷导体元件2并联连接。此外,第二加热元件15”是串联连接并且与冷导体元件2并联连接。此外,冷导体元件2以此方式串联连接。
图9至图11示出了加热模块14的另一实施例。这里,图9示出了沿纵向方向25通过加热模块14的剖面图。图10和图11示出了沿图9中的虚线示出的平面通过加热模块14的剖面图,其中,图10示出在传热体16的的第一传热体的方向上的剖面图,在下文中也称为第一传热体16',并且图11示出在另一传热体16的方向上的剖面图,在下文中也称为第二传热体16”。在该实施例中,相邻方向20平行于横向方向24延伸,特别是对应地平行于横向方向24。图9至图11所示的加热模块14也形成为加热杆30,并且总共有六个冷导体元件2,所述冷导体元件形成为冷导体块21并且在纵向方向25上彼此相邻地设置并在横向方向24上设置在传热体16中间。图9至图11所示的加热模块14还具有两个加热元件15,每个加热元件与冷导体元件2间隔开。加热元件15在横向方向24上彼此相对地布置,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冷导体元件2在横向方向24上设置在加热元件15之间。各个加热元件15能够是腹板状的电阻加热器23或腹板状的厚膜加热器22。加热模块14还具有两个电连接端26,所述电连接端仅在图10和11中示出。加热元件15经由电导线29彼此连接。另外,一个加热元件15连接到第一电连接端26',另一个加热元件15经由电导线29连接到第二电连接端26”,从而将加热元件15串联连接。冷导体元件2经由电导线29彼此连接。另外,一个冷导体元件2经由电导线29连接到第一电连接端26'和第二电连接端26”,从而将冷导体元件2串联连接,并且将冷导体元件2和加热元件15并联连接。
图13示出了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1的剖面图。该实施例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装置31具有六个加热模块14。在彼此间隔开的相邻的加热模块14之间,设置有结构33,特别是肋结构34或格栅38。如图13中能够看出,加热模块14各个都被相同地设计,其中,图13中的加热模块14仅以实施例的方式分别对应于图9至图11的加热模块14。在该实施例中,流动路径32沿着纵向方向25在加热模块14之间延伸。
加热装置31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4中示出。该实施例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提供了不同的加热模块14。图14中所示的加热模块14与图13中所示的加热模块14的不同之处在于,各个加热模块14仅具有一个加热元件15,所述加热元件尤其能够是腹板状的,其在横向方向24上与冷导体元件2间隔开。
各个加热模块14的冷导体元件2在运行期间提供加热功率,该加热功率在下面也称为冷导体加热功率。在运行中提供的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的加热功率也将在下面被称为加热元件加热功率,并且加热模块14的总加热功率在下面也被称为总加热功率。
优选地,加热模块14被构造成使得冷导体元件2的最大可用冷导体加热功率对应于加热模块14的最大总加热功率的80%至95%之间。另外,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的最大加热功率至少与最大总加热功率和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之间的差值一样大。
借助于控制装置43、测定装置42和切换装置39,各个加热装置31能够如下运行。
如果加热模块14之一的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低于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5,则加热装置31在开始运行中运行。在此,借助于测定装置42来实现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的考虑。在开始运行中,将中断对加热模块14的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供电,以使冷导体元件2不会有电流流过。相反,加热模块14的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被供电。在此,通过切换装置39进行相应元件2、15的供电或供电中断。因此,在开始运行中,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首先仅产生热量。通过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与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热传递连接,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也将升高。如果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超过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5,则也给冷导体元件2供电。因此,跳过了冷导体元件2的NTC区域7以及跳过了在NTC区域7和PTC区域12之间的过渡,在所述过渡中能够出现电流峰值和电压峰值。如果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被供电,则冷导体元件2也产生热量并且因此至少对加热模块14的总加热功率有贡献。当达到或超过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5时,通过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供电,加热模块14的运行转变为常规运行。
在可能的常规运行中,在下文中也称为第一常规运行,在达到加热模块14的最大运行温度时,能够减小提供给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的电功率,并因此也能够将其中断。在此预先确定了加热模块14的最高运行温度。最高运行温度尤其能够对应于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端温度10。
替代地,可以在开始运行中用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供电中断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的供电。这意味着,在随后的常规运行中,加热模块14的总加热功率仅由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提供。这在替代的常规运行的情况下发生,此后也称为第二常规运行。在第二常规运行中,所需的总加热功率仅通过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提供给加热模块14,也就是说,特别是在没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的情况下提供给加热模块14。这一直进行,直到所需的总加热功率超过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最大加热功率,从而超过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为止。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也被供电,以提供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和所需总加热功率之间的差值。
当然,当加热模块14的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下降到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5以下时,加热装置31能够在开始运行中运行。
在各个加热装置31中,各个加热模块14能够以上述方式单独地运行。还可以想到的是,通过相应的将以上述方式连接在一起来运行加热装置31的至少两个加热模块14。

Claims (19)

1.一种加热模块(14),其具有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至少一个不同于所述冷导体元件(2)的电加热元件(15),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并联电连接或能够并联电连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与供电断开电连接,直到达到初始温度为止,其中,在所述初始温度,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达到最小电阻,
-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以热传递的方式相互热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在相邻方向(20)上彼此相邻地设置,
-所述加热模块(14)具有至少一个电绝缘板(17),所述电绝缘板横向于所述相邻方向(20)并邻近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并且以热传递的方式将它们彼此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预先确定了所述加热模块(14)的最高运行温度,
-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中的至少一个被设计成,使得所述最高运行温度高于所述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导体元件(2)被设计为,使得所述最高运行温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冷导体元件(2)的端温度(1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的电阻和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标称电阻(8)的比率为95:5至5:9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的电阻和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标称电阻(8)的比率为30:70至70:3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分开的至少一个传热体(16)以平面的热传递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因此使它们彼此热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传热体(16)中的至少一个被形成为板(1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传热体(16)中的至少一个被形成为陶瓷(18)。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模块(14)具有最大总加热功率,
-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被设计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相当于最大总加热功率的80%至95%,
-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被设计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的最大加热元件加热功率至少对应于总加热功率与冷导体加热功率之间的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模块(14)用于向流体传递热量。
11.一种加热装置(31),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加热模块(14),其中,所述加热装置(31)还包括:
-切换装置(39),其被构造为在运行期间分别选择性地产生和断开对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的供电,
-测定装置(42),其被构造为在运行期间测定表征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的至少一个数值,
-控制装置(43),其与所述切换装置(39)和所述测定装置(42)以通信的方式连接并且被构造为运行所述加热装置(3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43)被构造为在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低于所述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5)的开始运行中,如下运行所述加热装置(31):
-中断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供电,并且给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供电,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产生热量,
-当所述至少一个数值对应于大于或等于所述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5)的所述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时,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被供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43)被构造成,使其进一步以如下方式在开始运行中运行所述加热装置(31):
-当所述至少一个数值对应于大于或等于所述初始温度(5)的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时,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的供电被中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43)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高于所述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的第一常规运行中,如下运行所述加热装置(31):
-监测表征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的至少一个数值中的至少一个,
-当所述数值对应于所述加热模块(14)的预先确定的最大运行温度时,减少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的电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43)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的温度高于所述冷导体元件(2)的初始温度(5)的第二常规运行中,如下运行所述加热装置(31):
-当所需的总加热功率小于或等于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时,仅为所述冷导体元件(2)供电,
-当所需的总加热容量超过最大冷导体加热功率时,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也会被供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装置(42)被构造为,使得其将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和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15)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测定为所述至少一个数值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装置(42)被构造为,使得其将所述至少一个冷导体元件(2)中的至少一个的电阻测定为所述至少一个数值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装置(42)被构造为,使得其将所述加热模块(14)的加热功率测定为所述至少一个数值之一。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流体的流动路径(32)穿过所述加热装置(31),并且所述加热模块(14)以热传递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流动路径(32)。
CN202011293376.8A 2019-11-18 2020-11-18 加热模块 Active CN112822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17693.3 2019-11-18
DE102019217693.3A DE102019217693A1 (de) 2019-11-18 2019-11-18 Heizmodu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2800A CN112822800A (zh) 2021-05-18
CN112822800B true CN112822800B (zh) 2024-04-30

Family

ID=75684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3376.8A Active CN112822800B (zh) 2019-11-18 2020-11-18 加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53305A1 (zh)
CN (1) CN112822800B (zh)
DE (1) DE102019217693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795A (zh) * 2003-02-28 2004-09-01 ��������ķ������ 带有加热区的电加热装置
JP3586029B2 (ja) * 1996-03-08 2004-11-1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エアヒータ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CN1701145A (zh) * 2002-11-07 2005-11-23 Irca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电热元件的导管和配备有此种导管的干衣机
CN101616511A (zh) * 2009-04-16 2009-12-30 珠海粤科京华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陶瓷发热元件、陶瓷发热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EP2299201A1 (de) * 2009-09-22 2011-03-23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WO2014010252A1 (ja) * 2012-07-13 2014-0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加熱装置
CN105612321A (zh) * 2013-08-07 2016-05-25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制造安装在容器中的输送模块的方法
DE102017218899A1 (de) * 2017-10-23 2019-04-25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10418441A (zh) * 2018-04-27 2019-11-05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Ptc加热模块
CN110418438A (zh) * 2018-04-27 2019-11-05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带ptc模块的温度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9558B2 (en) * 2003-01-27 2006-05-23 Arcturas Bioscienc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ing microfluidic volumes and moving fluids
US7271369B2 (en) * 2005-08-26 2007-09-18 Aem, Inc. Multilayer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102013102101A1 (de) * 2013-03-04 2014-09-18 Emitec France S.A.S Verfahren zum Betriebsstart einer Vor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eines flüssigen Additiv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6029B2 (ja) * 1996-03-08 2004-11-1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エアヒータ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CN1701145A (zh) * 2002-11-07 2005-11-23 Irca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电热元件的导管和配备有此种导管的干衣机
CN1525795A (zh) * 2003-02-28 2004-09-01 ��������ķ������ 带有加热区的电加热装置
CN101616511A (zh) * 2009-04-16 2009-12-30 珠海粤科京华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陶瓷发热元件、陶瓷发热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EP2299201A1 (de) * 2009-09-22 2011-03-23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WO2014010252A1 (ja) * 2012-07-13 2014-0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加熱装置
CN105612321A (zh) * 2013-08-07 2016-05-25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制造安装在容器中的输送模块的方法
DE102017218899A1 (de) * 2017-10-23 2019-04-25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10418441A (zh) * 2018-04-27 2019-11-05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Ptc加热模块
CN110418438A (zh) * 2018-04-27 2019-11-05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带ptc模块的温度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53305A1 (en) 2021-05-20
DE102019217693A1 (de) 2021-05-20
CN112822800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2808B (zh) 加热模块
KR100701377B1 (ko) 온도 센서가 통합된 전기 가열 장치
US11186157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ular power storage unit and vehicular power storage device
EP2146546A1 (en) Heater wire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to operate a heating element
CN109693514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加热器
CN102064365A (zh) 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和组件
US10616959B2 (e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EP3672360B1 (en) Operating method for an electric heater
US6559426B2 (e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EP3584808B1 (en) Ptc heating module for heating a fluid
US6833636B1 (en) Compact load bank for testing power systems
US20180319252A1 (en)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CN112822800B (zh) 加热模块
EP1993195A2 (en) Heated frequency converter assembly
CN111971870B (zh) 车载用的辅助电源控制装置及车载用的辅助电源装置
EP2629584B1 (en) Electric heater
US10622121B2 (en) Sheath heater
US20090015061A1 (en) Switching Device
EP3490335B1 (en)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ptc) heater
JP2008277351A (ja) Ptcヒータ制御装置
CN113272167B (zh) 电力转换器装置
EP3490336A1 (en)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ptc) heater
RU2261537C2 (ru) Позисторный корпусный нагреватель
RU2300853C2 (ru) Трубчатопозисторный корпусный нагревател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