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4279A -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4279A
CN112814279A CN202110171810.3A CN202110171810A CN112814279A CN 112814279 A CN112814279 A CN 112814279A CN 202110171810 A CN202110171810 A CN 202110171810A CN 112814279 A CN112814279 A CN 112814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cial
shaped
plate
angl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18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正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zh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zh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18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4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4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4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2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包括异形立柱和连接板;异形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和适配设于立柱本体顶、底端的顶面端板、底面端板;立柱本体包括两块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的腹板和分别与两块腹板垂直连接两块翼缘板,两块翼缘板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留有间距,两块腹板和顶面端板、底面端板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连接板包括三个平面板,平面板之间均相互垂直连接,其中两个平面板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平面板构成至少一个直角象限;平面板上开设若干螺栓孔;异形立柱的端部适配放置于连接板的直角象限中,螺栓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节点受力性能好,可用于多、高层建筑的全装修、全预制模块建筑体系中,可实现建筑的100%预制化。

Description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背景技术
模块化建筑是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模块化建筑工厂预制化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捷。不但可以在工厂完成框架盒子的结构部分,也可以将室内软装和硬装也一并安装齐全,运至现场后将模块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
目前,模块建筑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目前节点的处理难度仍然比较大。模块建筑连接节点交接处存在明显的“八柱十六梁”特征,空间可以分为八个象限,但是八个模块会将整个空间全部占据,没有施工的空间;如果在模块外部操作会很难完成节点的稳固连接;而如果在模块内部操作又会受到内墙的影响;如果不预制安装内墙,先在现场完成节点的连接后再砌筑内墙,就无法实现建筑内部装修的模块化。
因此目前的连接节点方式的模块建筑不能达到“全装修”模块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点受力性能好的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可用于多、高层建筑的全装修、全预制模块建筑体系中,可实现建筑的100%预制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包括模块上的若干异形立柱和用于将若干异形立柱组装在一起的连接板;所述异形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和适配设于所述立柱本体顶端、底端的顶面端板、底面端板;所述立柱本体包括两块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的腹板和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垂直连接两块翼缘板,两块所述翼缘板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留有间距,两块所述腹板和所述顶面端板、底面端板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所述连接板包括三个平面板,所述平面板之间均相互垂直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构成至少一个直角象限;所述平面板上开设若干螺栓孔;所述异形立柱的端部适配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直角象限中,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其组装形成组合柱。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号异形立柱,所述I号异形立柱的两块所述腹板是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形成横截面为“┌”形的构件,所述顶面端板和底面端板为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后形成的异形板;用于落置所述I号异形立柱的所述直角象限内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的形状与所述I号异形立柱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构成八个所述直角象限;上下各四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中。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构成四个所述直角象限,相邻两个所述直角象限轴对称;四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四个所述直角象限中。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构成竖向相邻或水平相邻两个所述直角象限,两个所述直角象限镜像对称;两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两个所述直角象限中。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构成一个直角象限;所述I号异形立柱的端部适配固定于所述直角象限中。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号异形立柱和II号异形立柱;所述II号异形立柱的其中一块所述腹板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与底面端板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连接板向水平的一个方向延伸,位于延长侧的直角象限内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上下各两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和上下各两根所述II号异形立柱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中。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号异形立柱、II号异形立柱和III号异形立柱;所述II号异形立柱的其中一块所述腹板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与底面端板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III号异形立柱的两块所述腹板均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与底面端板为宽度尺寸更大的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三直角五边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连接板向水平呈直角的两个方向延伸,两个延长的竖直方向的平面板所在直角象限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的形状与所述III号异形立柱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与该直角象限相邻的直角象限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的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上下各一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上下各两根所述II号异形立柱和上下各一根所述III号异形立柱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中。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I号异形立柱;所述II号异形立柱的其中一块所述腹板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与底面端板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连接板向水平的两个相反方向延伸,位于各直角象限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的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的端面形状适配相同;上下各四根所述II号异形立柱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中。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I号异形立柱和III号异形立柱;所述II号异形立柱的其中一块所述腹板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与底面端板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III号异形立柱的两块所述腹板均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与底面端板为宽度尺寸更大的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三直角五边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连接板向水平的三个方向延伸,两个延长的竖直方向的平面板所在直角象限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的形状与所述III号异形立柱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其余直角象限中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的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上下各两根所述II号异形立柱和上下各两根所述III号异形立柱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与现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包括异形立柱和连接板构成的组合柱,该异形立柱包括┌”形腹板、两块翼缘板以及顶面端板和底面端板形成异形中空柱,使异形立柱侧部和内部形成供安装螺栓的操作口和操作空间,同时,可将异形立柱隐藏于模块建筑墙体内,不占用建筑套内实际使用面积。该连接板包括三个平面板,平面板之间均相互垂直连接,可实现横向、纵向最多八个异形立柱的节点连接,安装拆卸快速便捷,适用范围广,保证了高精度要求,增加了模块化建筑的稳固性。模块组装时,异形立柱和连接板的连接方式实现全螺栓连接,该连接节点可有效地将模块组成整体,实现了模块建筑典型的“八柱十六梁”的刚性连接,解决了钢结构模块建筑节点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模块建筑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异形立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异形立柱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1和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6和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异形立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异形立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立柱单元连接体系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所述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包括模块上的异形立柱和用于将若干异形立柱组装在一起的连接板,形成组合柱。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号异形立柱10a、II号异形立柱10b、III号异形立柱10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连接板包括I号连接板20a、II号连接板20b、III号连接板20c、IV号连接板20d、V号连接板20e、VI号连接板20f、VII号连接板20g、VIII号连接板20h、IX号连接板20i、X号连接板20j中的其中至少一种。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异形立柱为I号异形立柱10a。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大致为一个中空的正方形柱体于一个直角部自上而下竖直切去一个横截面为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三棱柱后形成的异形状,包括两块宽度相同的腹板111和两块翼缘板112围成的立柱本体11,以及焊接设于立柱本体11顶面和底面的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
立柱本体11采用一体成型制成,两块腹板111是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形成横截面为“┌”形的构件,两块翼缘板112分别与两块腹板111垂直连接,两块翼缘板112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留有间距,以在立柱本体11侧部和内部形成满足施工安装要求的操作口和操作空间,同时,可将异形立柱隐藏于模块建筑墙体内,不占用建筑套内实际使用面积。该I号异形立柱10a的两块腹板11和顶面端板12、底面端板13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中虚线所示)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顶面端板12、底面端板13与立柱本体11焊接固定。
立柱本体11腔体内靠近顶面端板12的上部和靠近底面端板13的下部设有平行于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的加劲板14,以提高I号异形立柱10a的整体强度。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连接板为I号连接板20a。所述I号连接板20a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十字型垂直交叉形成四个直角再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垂直交叉,构成立体空间中的八个直角象限U;三个平面板21垂直连接后边缘相平齐,相邻两个直角象限U相对作为两者之间隔板的平面板21镜像对称。每个直角象限U的每块平面板21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水平方向的所述平面板21的四个悬挑角部被切除,被切除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上下各四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I号连接板20a的八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中,所述异形立柱为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的I号异形立柱10a,故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2中,所述连接板为II号连接板20b。如图5所示,所述II号连接板20b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十字型垂直交叉形成两个直角再垂直连接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顶面,构成水平方向上的四个直角象限U。每个直角象限U的每块平面板21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用于将同层的四根异形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起来,并与下方固定件连接。该实施例上下反转后,可将同层的四根异形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起来,并与上方构件连接。该四个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所述平面板21的形状与I号异形立柱10a顶面和底面形状适配相同。
如图6和图7所示,上方或下方的四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II号连接板20b的四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中,所述异形立柱为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的I号异形立柱10a,故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3中,所述连接板为III号连接板20c。如图8所示,所述III号连接板20c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一个竖直方向和一个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以十字型垂直交叉形成四个直角再垂直连接于另一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的侧面,构成立体空间中四个直角象限U。每个直角象限U的每块平面板21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用于将上下两层的各两根异形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起来。该四个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所述平面板21的形状与I号异形立柱10a顶面和底面形状适配相同。
如图9所示,上下各两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III号连接板20c的四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中,所述异形立柱为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的I号异形立柱10a,故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4中,所述连接板为IV号连接板20d。如图10所示,所述IV号连接板20d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T字型垂直连接形成两个直角再垂直连接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顶面,构成水平方向镜像相对的两个直角象限U。每个直角象限U的每块平面板21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22,用于将同层的两根异形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起来,并与下方固定件连接。该实施例上下反转后,可将同层的两根异形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起来,并与上方构件连接。该两个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所述平面板21的形状与I号异形立柱10a顶面和底面形状适配相同。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上方或下方两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IV号连接板20d的两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中,所述异形立柱为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的I号异形立柱10a,故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5中,所述连接板为V号连接板20e。如图13所示,所述V号连接板20e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L型垂直连接形成一个直角再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垂直连接,构成竖直方向镜像相对的两个直角象限U。每个直角象限U的每块平面板21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用于将上下两层的两根异形立柱通过螺栓连接起来。该两个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所述平面板21的形状与I号异形立柱10a顶面和底面形状适配相同。
如图14所示,上下各一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V号连接板20e的两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中,所述异形立柱为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的I号异形立柱10a,故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6中,所述连接板为VI号连接板20f。如图15所示,所述VI号连接板20f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L型垂直连接形成一个直角再垂直连接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顶面,构成一个直角象限U。所述直角象限U的每块平面板21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用于将异形立柱通过螺栓与下方固定件连接起来。该实施例上下反转后,可将异形立柱通过螺栓与上方构件连接起来。该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所述平面板21的形状与I号异形立柱10a顶面和底面形状适配相同。
如图16和图17所示,上方或下方一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适配放置于所述VI号连接板20f的一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7
本实施例7中,所述异形立柱包括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的I号异形立柱10a,以及II号异形立柱10b,I号异形立柱10a的结构不做赘述,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与I号异形立柱10a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18所示,其中一块腹板111相对另一块腹板111在宽度方向延长一倍,以增加该方向的强度。
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大致为一个中空的长方形柱体从一直角部自上而下竖直切去一个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柱后形成的异形状。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直角梯形的上底长度即腹板延长段长度。所述加劲板14与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的形状适配相同。宽度延长的所述腹板111及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的延长段上均加设若干螺栓孔。
本实施例7中,所述连接板为VII号连接板20g。所述VII号连接板20g与实施例1中的I号连接板20a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十字型垂直交叉形成四个直角再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垂直交叉,构成立体空间中的八个直角象限U;三个平面板11垂直连接后边缘相平齐;所不同的是,如图19所示,所述VI号连接板20f向水平的一个方向延伸,即其中一块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向同一侧延长;所述平面板21的延长段上均加设若干螺栓孔。位于延长侧的直角象限U内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底面和顶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位于未延长侧的直角象限U内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形状与I号异形立柱10a底面或顶面的形状适配相同。
如图20所示,上下各两根I号异形立柱10a和上下各两根II号异形立柱10b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VI号连接板20f的八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8
本实施例8中,所述异形立柱包括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的I号异形立柱10a、与实施例7中结构相同的II号异形立柱10b,以及III号异形立柱10c,I号异形立柱10a、II号异形立柱10b不做赘述,III号异形立柱10c与I号异形立柱10a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21所示,两块腹板111均在宽度方向延长一倍,以增加该双方向的强度。
所述III号异形立柱10c大致为一个宽度尺寸比I号异形立柱10a中更大的中空的正方形柱体从一直角部自上而下竖直切去一个横截面为直角五边形的五棱柱后形成的异形状。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宽度尺寸比I号异形立柱10a中更大的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三直角五边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三直角五边形的两条与腹板平行的边长度即腹板延长段长度,所述三直角五边形相对于连接在上述直角的斜对角线镜像对称。所述加劲板14与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的形状适配相同。宽度延长的两块所述腹板111及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的延长段上均加设若干螺栓孔。
本实施例8中,所述连接板为VIII号连接板20h。所述VIII号连接板20h与实施例1中的I号连接板20a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十字型垂直交叉形成四个直角再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垂直交叉,构成立体空间中的八个直角象限U;三个平面板21垂直连接后边缘相平齐;所不同的是,如图22所示,所述VIII号连接板20h向位于同一直角象限U中的两个水平的直角方向延伸,即位于其中一组竖向对应的两个直角象限U中的两块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部分均进行延长;位于该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III号异形立柱10c的顶面或底面形状适配相同,与该直角象限U相邻的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II号异形立柱10b的顶面或底面形状适配相同,位于该直角象限U中斜角相对的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I号异形立柱10a的顶面或底面形状适配相同。所述平面板21的延长段上均加设若干螺栓孔。
如图23所示,上下各一根I号异形立柱10a、上下各两根II号异形立柱10b和上下各一根III号异形立柱10c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VIII号连接板20h的八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9
本实施例9中,所述异形立柱为与实施例7中结构相同的II号异形立柱10b,故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9中,所述连接板为IX号连接板20i。所述IX号连接板20i与实施例1中的I号连接板20a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十字型垂直交叉形成四个直角再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垂直交叉,构成立体空间中的八个直角象限U;三个平面板21垂直连接后边缘相平齐;所不同的是,如图24所示,所述IX号连接板20i向水平的两个相反方向延伸,即其中一块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一同向水平相反的方向进行延长;位于各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II号异形立柱10b顶面和底面的形状适配相同。所述平面板21的延长段上均加设若干螺栓孔。
如图25所示,上下各四根II号异形立柱10b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IX号连接板20i的八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10中,所述异形立柱包括与实施例7中结构相同的II号异形立柱10b和与实施例8中结构相同的III号异形立柱10c,故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10中,所述连接板为X号连接板20j。所述X号连接板20j与实施例1中的I号连接板20a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三个方形平面板21,其中两个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以十字型垂直交叉形成四个直角再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垂直交叉,构成立体空间中的八个直角象限U;三个平面板21垂直连接后边缘相平齐;所不同的是,如图26所示,所述X号连接板20j向水平的三个方向延伸,即两块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与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中位于一组水平相邻的且竖向对应的四个直角象限U的部分均进行延长;位于该四个直角象限U中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III号异形立柱10c顶面和底面的形状适配相同;另外四个直角象限U中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II号异形立柱10b顶面和底面的形状适配相同。所述平面板21的延长段上均加设若干螺栓孔。
如图27所示,上下各两根II号异形立柱10b和上下各两根III号异形立柱10c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放置于所述X号连接板20j的八个直角象限U中,使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两者固定,形成组合柱。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上的若干异形立柱和用于将若干异形立柱组装在一起的连接板;所述异形立柱包括立柱本体(11)和适配设于所述立柱本体(11)顶端、底端的顶面端板(12)、底面端板(13);所述立柱本体(11)包括两块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的腹板(111)和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111)垂直连接两块翼缘板(112),两块所述翼缘板(112)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留有间距,两块所述腹板(11)和所述顶面端板(12)、底面端板(13)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所述连接板包括三个平面板(21),所述平面板(21)之间均相互垂直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21)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21)构成至少一个直角象限(U);所述平面板(21)上开设若干螺栓孔;所述异形立柱的端部适配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直角象限(U)中,两者的螺栓孔对齐后,旋入螺栓将其组装形成组合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号异形立柱(10a),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两块所述腹板(111)是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形成横截面为“┌”形的构件,所述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为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后形成的异形板;用于落置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所述直角象限(U)内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21)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21)构成八个所述直角象限(U);上下各四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U)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21)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21)构成四个所述直角象限(U),相邻两个所述直角象限(U)轴对称;四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四个所述直角象限(U)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21)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21)构成竖向相邻或水平相邻两个所述直角象限(U),两个所述直角象限(U)镜像对称;两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两个所述直角象限(U)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两个所述平面板(11)形成的直角与第三个所述平面板(21)构成一个直角象限(U);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的端部适配固定于所述直角象限(U)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号异形立柱(10a)和II号异形立柱(10b);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的其中一块所述腹板(111)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111)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连接板向水平的一个方向延伸,位于延长侧的直角象限(U)内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上下各两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和上下各两根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U)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号异形立柱(10a)、II号异形立柱(10b)和III号异形立柱(10c);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的其中一块所述腹板(111)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111)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III号异形立柱(10c)的两块所述腹板(111)均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宽度尺寸更大的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三直角五边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连接板向水平呈直角的两个方向延伸,两个延长的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所在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所述III号异形立柱(10c)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与该直角象限(U)相邻的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上下各一根所述I号异形立柱(10a)、上下各两根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和上下各一根所述III号异形立柱(10c)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U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I号异形立柱(10b);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的其中一块所述腹板(111)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111)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连接板向水平的两个相反方向延伸,位于各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的端面形状适配相同;上下各四根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U)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立柱包括II号异形立柱(10b)和III号异形立柱(10c);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的其中一块所述腹板(111)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111)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III号异形立柱(10c)的两块所述腹板(111)均在宽度方向延长,所述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宽度尺寸更大的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三直角五边形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连接板向水平的三个方向延伸,两个延长的竖直方向的平面板(21)所在直角象限(U)中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所述III号异形立柱(10c)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其余直角象限(U)中的水平方向的平面板(21)的形状与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端面的形状适配相同;上下各两根所述II号异形立柱(10b)和上下各两根所述III号异形立柱(10c)的端部一一对应地适配固定于八个所述直角象限(U)中。
CN202110171810.3A 2021-02-08 2021-02-08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Pending CN112814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1810.3A CN112814279A (zh) 2021-02-08 2021-02-08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1810.3A CN112814279A (zh) 2021-02-08 2021-02-08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4279A true CN112814279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3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1810.3A Pending CN112814279A (zh) 2021-02-08 2021-02-08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42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73573B2 (en) Structural member for building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structure for building
US10094104B2 (en) Orthogonal framework for modular resilient houses
KR20070005021A (ko) 양방향 건축구조시스템 및 모듈러 지지부재
CN110042928B (zh) 模块化拼装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EP0063118B1 (en) Space frames
EP1055036B1 (en) Modular building unit
JP2928832B2 (ja) 柱の構成方法
CN215442705U (zh)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CN210562626U (zh) 六边形装配式钢结构模块
CN112854453A (zh) 钢结构模块化建筑连接体系
CN112814279A (zh)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JP2843494B2 (ja) 構造部材
CN111042328A (zh) 一种分布式模块化抗侧k撑型单元多层框架结构
CN114991311A (zh) 一种冷弯薄壁轻钢短肢墙柱箱式房
CN113250318B (zh) 一种模块化钢框架连接结构
CN215166513U (zh) 钢结构模块化建筑连接体系
CN215166579U (zh) 箱体模块结构间的连接板
CN112814144A (zh) 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结构体系
CN112854439A (zh) 一种建筑物横梁的支撑与卡接机构
CN112814280A (zh) 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
CN214739278U (zh) 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
CN212427515U (zh) 一种钢结构房的支撑框架
CN215330417U (zh) 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结构体系
CN213868288U (zh) 一种全装配式房屋结构体系
CN216640932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