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9186A -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9186A
CN112809186A CN202110188574.6A CN202110188574A CN112809186A CN 112809186 A CN112809186 A CN 112809186A CN 202110188574 A CN202110188574 A CN 202110188574A CN 112809186 A CN112809186 A CN 112809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workbench
thin silicon
silicon wafer
passiv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85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维涛
张鑫
赵雷
黄钧林
程晶
龚小文
苏杨杨
孙晨财
徐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eng Xinneng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eng Xinneng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eng Xinneng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eng Xinneng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85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91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9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9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352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for surface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7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3K26/702Auxiliary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包括机械本体,机械本体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上方设有步进旋转的转盘,转盘表面还装配着多个均匀分布在四周且同向旋转的夹盘,夹盘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四周的夹具,转盘内部装有多个控制夹盘旋转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延伸的旋转轴连接有与夹盘底部卡接固定的三角固定块,工作台上方设有固定在夹具上方且电性连接的激光枪,激光枪上方连接有自由上下调节的伸缩杆,伸缩杆通过工作台一侧的侧板悬空固定。采用了激光枪激光的方式,提高了钝化的效果和减少钝化的时间,采用转盘和夹盘的结合方式,不间断地钝化多个硅片,夹盘可以反复地取放更换,提高了整体钝化的效率,减少人力的消耗,智能化程度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钝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硅元素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对太阳能电池这样注定要进入大规模市场的产品而言,储量的优势也是硅成为光伏主要材料的原因之一。硅元素最典型的用途就是生产硅片,硅片的存在,不断更新能源的技术,特别是超薄硅片的生成。由于硅片容易被氧化,通常采用钝化的方式去降低硅片的氧化程度。目前,现在硅片钝化处理都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来钝化,但是,这种钝化方式速度慢,而且只能单个数量轮流钝化处理,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包括机械本体,所述机械本体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步进旋转的转盘,所述转盘表面还装配着多个均匀分布在四周且同向旋转的夹盘,所述夹盘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四周的夹具,所述转盘内部装有多个控制所述夹盘旋转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延伸的旋转轴连接有与所述夹盘底部卡接固定的三角固定块,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固定在所述夹具上方且电性连接的激光枪,所述激光枪上方连接有自由上下调节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工作台一侧的侧板悬空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底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一侧固定装有与所述机械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控箱,所述箱体一侧还设有与所述机械本体控制连接的操作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底部装配有控制所述转盘步电转动的旋转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所述转盘、所述夹盘的高度依次增大,所述夹盘的侧面设有位于转盘上方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由相互滑动的内杆和外杆组成,所述外杆外侧设有插入所述内杆固定的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在与所述侧板垂直固定的横板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了激光枪激光的方式取代了传统化学氧化的方式,提高了钝化的效果和减少钝化的时间,同时,采用转盘和夹盘的结合方式,可以不间断地钝化多个硅片,夹盘可以反复地取放更换,提高了整体钝化的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消耗,智能化程度更高,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可适合应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工作台,2-转盘,3-夹盘,4-夹具,5-步进电机,6-旋转轴,7-三角固定块,8-激光枪,9-伸缩杆,10-侧板,11-箱体,12-电控箱,13-操作面板,14-旋转电机,15-凹槽,16-内杆,17-外杆,18-控制阀,19-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包括机械本体,所述机械本体设有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方设有步进旋转的转盘2,所述转盘2表面还装配着多个均匀分布在四周且同向旋转的夹盘3,所述夹盘3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四周的夹具4,所述转盘2内部装有多个控制所述夹盘3旋转的步进电机5,所述步进电机5延伸的旋转轴6连接有与所述夹盘3底部卡接固定的三角固定块7,所述工作台1上方设有固定在所述夹具4上方且电性连接的激光枪8,所述激光枪8上方连接有自由上下调节的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通过所述工作台1一侧的侧板10悬空固定。
所述工作台1底部连接有箱体11,所述箱体11一侧固定装有与所述机械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控箱12,所述箱体11一侧还设有与所述机械本体控制连接的操作面板13,所述工作台1底部装配有控制所述转盘2步电转动的旋转电机14,所述工作台1、所述转盘2、所述夹盘3的高度依次增大,所述夹盘3的侧面设有位于转盘2上方的凹槽15,所述伸缩杆9由相互滑动的内杆16和外杆17组成,所述外杆17外侧设有插入所述内杆16固定的控制阀18,所述伸缩杆9顶部固定连接在与所述侧板10垂直固定的横板19下方。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采用了激光枪8激光的方式取代了传统化学氧化的方式,提高了钝化的效果和减少钝化的时间,同时,采用转盘2和夹盘3的结合方式,可以不间断地钝化多个硅片,夹盘3可以反复地取放更换,提高了整体钝化的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消耗,智能化程度更高。
具体工作原理:在使用时,由于夹盘3可以通过底部与步进电机5通过三角固定块7不间断地更新,可以把需要钝化的超薄硅片放在夹盘3上的夹具4中,等所有夹盘3均放满超薄硅片后,启动电控箱12,通过操作面板13分别控制步进电机5和旋转电机14的转速,转盘2旋转后,当夹盘3旋转至激光枪8下方,激光枪8开始对夹具4上的硅片进行钝化处理,激光枪8完成一个硅片钝化处理后,步进电机5控制夹盘3步进旋转,直至一个夹签盘3上的所有硅片都完成钝化处理,当一个夹盘上的所有硅片都完成钝化处理后,此时旋转电机14控制转盘2转动,把下一个夹盘3移动至激光枪8下方继续进行钝化处理,当完成钝化的夹盘3转至工作台1外侧时,可通过凹槽15提出已完成钝化的夹盘3,放置新的夹盘3继续旋转钝化处理,快速完成超薄硅片的钝化处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本体,所述机械本体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步进旋转的转盘,所述转盘表面还装配着多个均匀分布在四周且同向旋转的夹盘,所述夹盘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四周的夹具,所述转盘内部装有多个控制所述夹盘旋转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延伸的旋转轴连接有与所述夹盘底部卡接固定的三角固定块,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固定在所述夹具上方且电性连接的激光枪,所述激光枪上方连接有自由上下调节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工作台一侧的侧板悬空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底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一侧固定装有与所述机械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控箱,所述箱体一侧还设有与所述机械本体控制连接的操作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底部装配有控制所述转盘步电转动的旋转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所述转盘、所述夹盘的高度依次增大,所述夹盘的侧面设有位于转盘上方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由相互滑动的内杆和外杆组成,所述外杆外侧设有插入所述内杆固定的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在与所述侧板垂直固定的横板下方。
CN202110188574.6A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Pending CN1128091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8574.6A CN112809186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8574.6A CN112809186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9186A true CN112809186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5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8574.6A Pending CN112809186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91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565A (zh) * 2023-11-07 2023-12-12 深圳市冠禹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堆叠集成的高密度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565A (zh) * 2023-11-07 2023-12-12 深圳市冠禹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堆叠集成的高密度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17219565B (zh) * 2023-11-07 2024-02-23 深圳市冠禹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堆叠集成的高密度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97108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太阳能收集装置
CN20607626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生产用硅片表面酸洗装置
CN110468391A (zh) 管式沉积设备
CN20556619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调节装置
CN112809186A (zh)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CN214518193U (zh) 一种新型超薄硅片钝化装置
CN205185122U (zh) 一种电池片分割装置
CN207800576U (zh) 一种槽内花篮定位结构
CN210335506U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定位调整装置
CN115561644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动力电池电磁控制测试装置
CN211320077U (zh) 一种光伏硅片电池片夹爪
CN209140204U (zh) 一种汇流条上料装置
CN108515425B (zh) 一种拉升式可稳定打磨的硅片打磨装置
CN208385363U (zh) 一种固晶工艺结构及固晶机
CN209218005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的承载装置
CN211939560U (zh) 一种电池片叠焊机构
CN206099867U (zh) 可跟随太阳光线变化转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支架
CN220372301U (zh) 一种牵拉式双臂摆头
CN206084831U (zh) 一种化成机及夹具总成
CN205868867U (zh) 全自动电池片功率分选机
CN217045433U (zh) 阀门电动装置箱体用铣面工装
CN220440638U (zh) 一种光伏电板边锚光伏柔性支架
CN22088665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制绒吊具
CN217387185U (zh) 一种脱胶机花篮
CN204906259U (zh) 太阳能电池阵发电系统及浮空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