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4756B - 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4756B
CN112804756B CN202011178566.5A CN202011178566A CN112804756B CN 112804756 B CN112804756 B CN 112804756B CN 202011178566 A CN202011178566 A CN 202011178566A CN 112804756 B CN112804756 B CN 112804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sidelink
service
link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85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4756A (zh
Inventor
潘立德
郭豊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804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4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从处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的角度公开请求侧链路资源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将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中的侧链路服务质量信息列表的存在与否视情况而定。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9年11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934,738号的权益,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明确地说,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往来移动通信装置的大量数据的通信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进成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通信的网络。此类IP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点播通信服务。
示例性网络结构是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提供高数据吞吐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及多媒体服务。目前,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在提交和考虑对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的改变以使3GPP标准演进和完成。
发明内容
本公开从处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角度公开请求侧链路资源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将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中的侧链路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列表的存在与否视情况而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器系统(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被称作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是3GPP TS 23.287V16.0.0的图5.2.1.4-1的再现。
图6是3GPP TS 23.287V16.0.0的图6.3.3.1-1的再现。
图7是3GPP TR 38.885V16.0.0的图7-1的再现。
图8是3GPP S2-1910019中提供的图6.3.3.3-1的再现。
图9是3GPP TS 33.303V15.0.0的图6.5.5.2-1的再现。
图10是3GPP TS 38.885V16.0.0的图7-1的再现。
图11是3GPP TS 36.331V15.3.0的图5.10.2-1的再现。
图12是3GPP电子邮件论述[107bis#91][V2X]38.331运行CR(华为)中提供的图5.X.3.1-1的再现。
图1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
图1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等等。这些系统可以基于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长期演进高级(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LTE-Advanced)、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Broadband,UMB)、WiMax、3GPP新无线电(New Radio,NR)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明确地说,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可被设计成支持例如由在本文中称为3GPP的名称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联合体提供的标准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包含:TS 23.287 V16.0.0,“5G系统(5GS)的架构增强以支持车联网(V2X)服务(版本16)(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5G System(5GS)to support Vehicle-to-Everything(V2X)services(Release 16))”;S2-1910019,“使用单播L2 ID用于单播链路建立(Use ofunicast L2 ID for unicast link establishment)”;TS 33.303 V15.0.0,“基于接近性的服务(ProSe)(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Se));安全性方面(Security aspects)(版本15);TR 38.885 V16.0.0,“NR;关于NR车联网(V2X)的研究(NR;Study on NRVehicle-to-Everything(V2X))(版本16)”;TS 36.331 V15.3.0“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版本15)”;3GPP电子邮件论述[107bis#91][V2X]38.331运行CR(华为),用于具有NR Sidelink_v5的5G V2X的draft_R2-191xxx_Running CR到TS 38.331;以及R2-1914138,“来自关于LTE V2X和NR V2X的会话的报告(Report from session on LTE V2X and NR V2X)”。上文所列的标准和文献特此明确地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100(access network,AN)包含多个天线群组,其中一个天线群组包含104和106,另一天线群组包含108和110,并且又一天线群组包含112和114。在图1中,针对每一天线群组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每一天线群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ccess terminal,AT)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经由前向链路120向接入终端116传送信息,且经由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T)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经由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AT)122传送信息,且经由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AT)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以及126可使用不同频率以供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一天线群组和/或所述天线群组被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常常被称为接入网络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群组各自被设计成与接入网络1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通过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传送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并且,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传送到其所有接入终端的接入网络,使用波束成形以传送到在接入网络的整个覆盖范围中随机分散的接入终端的所述接入网络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产生更少的干扰。
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并且也可以被称作接入点、Node 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某一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T)还可以被称作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传送器系统210(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被称作接入终端(AT)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实施例的简化框图。在传送器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将用于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提供到传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相应的传送天线传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而选择的特定译码方案来格式化、译码及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译码数据。
可使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经译码的数据与导频数据多路复用。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样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接着基于针对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用于所述数据流的经多路复用导频和经译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用于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译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传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及正从其传送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个传送器222接收并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升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通过MIMO信道传送的经调制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传送来自传送器222a至2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所传送的经调制信号,并且将从每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到相应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降频转换)相应的接收到的信号,将已调制节信号数字化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具体接收器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并处理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对每一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错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要使用哪个预译码矩阵(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有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2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传送器254a至254r调节,及被传送回到传送器系统210。
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通过天线224接收、通过接收器222调节、通过解调器240解调,并通过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通过接收器系统2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接着,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一预译码矩阵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转到图3,此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中所示,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以用于实现图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图1中的基站(AN)100,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是LTE或NR系统。通信装置300可以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通过CPU 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接收由用户通过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小键盘)输入的信号,且可通过输出装置304(例如监视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于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306,且无线地输出由控制电路306生成的信号。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AN 10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3中所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3部分402以及层2部分404,且耦合到层1部分406。层3部分402通常执行无线资源控制。层2部分404大体上执行链路控制。层1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3GPP TS 23.287如下指定与单播模式相关的车联网(V2X)通信:
5.1.2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授权和供应
5.1.2.1策略/参数设置
将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以下信息提供给UE:
1)授权策略:
-当UE“由E-UTRA服务”或“由NR服务”时:
-PLMN,其中UE被授权当“由E-UTRA服务”或“由NR服务”时通过PC5参考点执行V2X通信。
对于每一上述PLMN:
-RAT,UE通过所述RAT被授权通过PC5参考点执行V2X通信。
-当UE“未由E-UTRA服务”且“未由NR服务”时:
-指示UE当“未由E-UTRA服务”且“未由NR服务”时是否被授权通过PC5参考点执行V2X通信。
-RAT,UE通过所述RAT被授权通过PC5参考点执行V2X通信。
2)当UE“不由E-UTRA服务”以及“不由NR服务”时,无线电参数:
-包含具有地理区域的每个PC5 RAT(即,LTE PC5、NR PC5)的无线电参数,以及所述无线电参数是“运营商管理的”或“非运营商管理的”指示。仅当UE可以可靠地将其本身定位在对应地理区域中时,当“不由E-UTRA服务”以及“不由NR服务”时,UE使用无线电参数来通过PC5参考点执行V2X通信。否则,不会授权UE进行传送。
编者注:无线电参数(例如,频带)将由RAN WG定义。当在RAN WG中定义时,将添加对RAN规范的引用。
注1:由本地法规定义在给定地理区域中频带是“运营商管理的”还是“非运营商管理的”。
3)用于PC5 Tx概况选择的每RAT的策略/参数
-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到Tx概况的映射。
编者注:Tx概况将由RAN WG定义。当在RAN WG中定义时,将添加对RAN规范的引用。
4)与隐私有关的策略/参数:
-对需要隐私支持的地理区域的V2X服务的列表,例如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
5)当选择LTE PC5时的策略/参数:
与如在TS 23.285[8]条款4.4.1.1.2条目3)策略/参数中所指定相同,但服务类型到Tx概况的映射和需要隐私支持的地理区域的V2X服务列表除外。
6)当选择NR PC5时的策略/参数:
-通过地理区域的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到V2X频率的映射。
-目的地层2ID和V2X服务,例如用于广播的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的映射。
-目的地层2ID和V2X服务,例如用于组播的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的映射。
-用于初始信令以建立单播连接的默认目的地层2ID和V2X服务,例如V2X应用的PSID或ITS-AID的映射。
注2:可以将用于单播初始信令的相同默认目的地层2ID映射到多于一个V2X服务。在不同V2X服务映射到不同默认目的地层2ID的情况下,当UE想要建立可以用于多于一个V2X服务的单个单播链路时,UE可以选择默认目的地层2ID中的任一者来用于初始信令。
-PC5 QoS映射配置:
-来自V2X应用层的输入:
-V2X服务(例如,PSID或ITS-AID)。
-(任选的)对V2X服务的V2X应用要求,例如,优先级要求、可靠性要求、延迟要求、范围要求。
注3:对V2X服务的V2X应用要求的细节取决于实施方案且在本规范的范围之外。
-输出:
-条款5.4.2中定义的PC5 QoS参数(即,PQI和有条件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当UE“未由E-UTRA服务”且“未由NR服务”时的SLRB配置,即PC5 QoS概况到SLRB的映射。
-PC5 QoS概况含有条款5.4.2中描述的PC5 QoS参数,以及在未使用如表5.4.4-1中定义的默认值的情况下关于优先级、平均化窗口、最大数据突发量的QoS特性的值。
编者注:SLRB配置将由RAN WG确定。当在RAN WG中定义时,将添加对RAN规范的引用。
编者注:对于PC5 QoS概况,需要与RAN WG的协调。
编者注:地理区域的V2X频率将由RAN WG确定。当在RAN WG中定义时,将添加对RAN规范的引用。
5.2.1.4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通信
仅通过基于NR的PC5参考点支持单播通信模式。图5.2.1.4-1示出PC5单播链路的实例。
[3GPP TS 23.287 V16.0.0的标题为“PC5单播链路的实例”的图5.2.1.4-1再现为图5]
当通过PC5单播链路携载V2X通信时,以下原理适用:
-两个UE之间的PC5单播链路允许这些UE中的一对或多对对等V2X服务之间的V2X通信。UE中使用同一PC5单播链路的所有V2X服务使用同一应用层ID。
注1:由于隐私,应用层ID可能在时间上改变,如条款5.6.1.1和6.3.3.2中所描述。这不会造成PC5单播链路的重建。
-一个PC5单播链路支持一个或多个V2X服务(例如,PSID或ITS-AID),前提是这些V2X服务至少与用于此PC5单播链路的一对对等应用层ID相关联。举例来说,如图5.2.1.4-1中所图示,UE A和UE B具有两个PC5单播链路,一个在对等应用层ID 1/UE A与应用层ID 2/UE B之间且一个在对等应用层ID 3/UE A与应用层ID 4/UE B之间。
注2:并不要求源UE知晓不同PC5单播链路上的不同目标应用层ID是否属于相同目标UE。
-PC5单播链路使用单个网络层协议(例如,IP或非IP)支持V2X通信。
-PC5单播链路支持每流QoS模型,如条款5.4.1中所指定。
当UE中的应用层为需要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通信的单播模式的V2X服务发起数据传递时:
-如果一对对等应用层ID和此PC5单播链路的网络层协议与用于此V2X服务的UE中的应用层所需要的那些相同,那么UE将重复使用现有PC5单播链路,并且按照条款6.3.3.4中的规定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以添加此V2X服务;否则
-UE将按照条款6.3.3.1中的规定触发新PC5单播链路的建立。
在成功地建立PC5单播链路之后,UE A和UE B将同一对层2ID用于后续PC5-S信令消息交换以及V2X服务数据传送,如在第5.6.1.4节中规定。传送UE的V2X层向AS层指示传送是否是用于PC5-S信令消息(即,直接通信请求/接受、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响应、断开请求/响应、链路修改请求/接受)或V2X服务数据。
对于每个PC5单播链路,UE自指派在PC5单播链路的使用寿命内唯一地标识UE中的PC5单播链路的不同PC5链路标识符。每个PC5单播链路与单播链路概况相关联,单播链路概况包含:
-UE A的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应用层ID和层2ID;以及
-UE B的应用层ID和层2ID;以及
-在PC5单播链路上使用的网络层协议;以及
-对于每个V2X服务,一组PC5 QoS流标识符(PC5 QoS Flow Identifier,PFI)。每个PFI与QoS参数(即,PQI以及任选地距离)相关联。
出于隐私原因,应用层ID和层2ID在PC5单播链路的寿命期间可能如条款5.6.1.1和6.3.3.2中所描述改变,并且如果是这样,那么应相应地在单播链路概况中更新。UE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指示到V2X应用层的PC5单播链路,因此V2X应用层标识对应PC5单播链路,即使存在与一个服务类型相关联的多于一个单播链路(例如,针对同一服务类型,UE与多个UE建立多个单播链路)。
单播链路概况将在针对已建立的PC5单播链路进行层2链路修改之后进行相应更新,如条款6.3.3.4中所指定。
5.6标识符
5.6.1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标识符
5.6.1.1总则
每个UE具有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V2X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层2ID,其由以下各项组成:
-源层2ID;以及
-目的地层2ID。
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包含在PC5参考点的层2链路上发送的层2帧中,标识这些帧的层2源和目的地。源层2ID始终由发起对应层2帧的UE自分配。
UE对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的选择取决于此层2链路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的通信模式,如条款5.6.1.2、5.6.1.3和5.6.1.4所述。在不同的通信模式之间,源层2ID可能不同。
当支持基于IP的V2X通信时,如TS 23.303[17]的第4.5.3节中所定义,UE将链路本地IPv6地址配置为用作源IP地址。UE可以将此IP地址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V2X通信,而无需发送用于双重地址检测的相邻请求和相邻广告消息。
如果UE具有需要在当前地理区域中提供隐私支持的活动的V2X应用程序(如第5.1.2.1节所述的配置所标识),则为了确保超过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某个短时间段的任何其它UE(例如,车辆)无法跟踪或标识源UE(例如车辆),源层2ID应随时间变化并且应随机化。对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基于IP的V2X通信,源IP地址也应随时间变化并且应随机化。例如,当应用层ID发生变化时、当需要更改源层2ID和源IP地址时,必须在用于PC5的各个层之间同步源UE标识符的变化。
5.6.1.2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广播模式V2X通信的标识符
对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广播模式V2X通信,UE配置有要用于V2X服务的目的地层2ID。基于条款5.1.2.1中所描述的配置,选择V2X通信的目的地层2ID。
UE自行选择源层2ID。对于不同类型的PC5参考点(即基于LTE的PC5和基于NR的PC5),UE可以使用不同的源层2ID。
5.6.1.4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标识符
对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使用的目的地层2ID取决于通信对等方,所述通信对等方是在PC5单播链路建立期间发现的。用于建立PC5单播链路的初始信令可以使用与为PC5单播链路建立而配置的服务类型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例如,PSID/ITS-AID),如条款5.1.2.1中规定。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期间,将交换层2ID,并应将其用于两个UE之间的未来通信,如条款6.3.3.1中规定。
应用层ID与UE内的一个或多个V2X应用相关联。如果UE具有超过一个应用层ID,则从对等UE的角度来看,同一UE的每个应用层ID可以被视为不同UE的应用层ID。
UE维持应用层ID与用于PC5单播链路的源层2ID之间的映射,因为V2X应用层不使用层2ID。这样可以在不中断V2X应用的情况下更改源层2ID。
当应用层ID改变时,如果所述链路用于与改变后的应用层ID的V2X通信,那么PC5单播链路的源层2ID应改变。
UE可以与对等UE建立多个PC5单播链路并且将相同或不同源层2ID用于这些PC5单播链路。
编者注:可以基于RAN WG反馈要求标识符描述的进一步更新。
6.3.3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
6.3.3.1通过PC5参考点建立层2链路
为了通过PC5参考点执行单播模式V2X通信,UE配置有如在条款5.1.2.1中描述的相关信息。
图6.3.3.1-1示出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
[3GPP TS 23.287 V16.0.0的标题为“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图6.3.3.1-1再现为图6]
1.UE确定用于PC5单播链路建立的信令接收的目的地层2ID,如在条款5.6.1.4中规定。目的地层2ID配置有UE,如在条款5.1.2.1中规定。
2.UE-1中的V2X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V2X应用的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以及发起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以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
UE-1中的V2X应用层可以提供用于此单播通信的V2X应用要求。如在条款5.4.1.4中规定,UE-1确定PC5 QoS参数和PFI。
如果UE-1决定重新使用如在条款5.2.1.4中规定的现有PC5单播链路,则UE触发如在条款6.3.3.4中规定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
3.UE-1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发起单播层2链路建立程序。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起UE的应用层ID(即,UE-1的应用层ID)。
-如果V2X应用层在步骤2中提供目标UE的应用层ID,则包含以下信息:
-目标用户信息:目标UE的应用层ID(即,UE-2的应用层ID)。
-V2X服务信息:关于请求层2链路建立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PSID或ITS-AID)。
-指示是否使用IP通信。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其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IPv6路由器”,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发起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构不受发起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基于RFC 4862[21]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UE-1不支持IPv6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和条件性的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如在第5.6.1.1和5.6.1.4中规定,确定用于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
UE-1通过使用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广播的PC5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4.如下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UE-1:
4a.(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目标用户信息,则目标UE,即UE-2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作出响应。
4b.(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不包含目标用户信息,则有兴趣使用通知的V2X服务的UE因此决定通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来与对请求的UE-1响应建立层2链路(在图6.3.3.1-1中的UE-2和UE-4)。
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UE的应用层ID。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由UE-1请求的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和条件性的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其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IPv6路由器”,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目标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构不受目标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基于RFC 4862[21]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目标UE不支持IPv6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且UE-1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链路本地IPv6地址。目标UE应包含非冲突链路本地IPv6地址。
如果两种UE(即,发起UE和目标UE)都被选定使用链路本地IPv6地址,那么它们将停用在RFC 4862[21]中定义的双重地址检测。
注1:当发起UE或目标UE指示对IPv6路由器的支持时,对应地址配置程序将在建立层2链路之后实施,并且忽略链路本地IPv6地址。
如在条款5.6.1.1和5.6.1.4中规定,确定用于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源层2ID。目的地层2ID设定成接收到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
在从对等UE接收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后,针对用于此单播链路的信令和数据业务,UE-1获得对等UE的层2ID以用于未来通信。
建立PC5单播链路的UE的V2X层将分配给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以及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向下传递到AS层。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包含层2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这样使AS层能够保存PC5链路标识符以及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
编者注:将基于来自SA WG3的反馈确定用于相互认证和安全性关联建立的步骤。
5.如下通过所建立的单播链路传送V2X服务数据:
将PC5链路标识符和PFI以及V2X服务数据提供给AS层。
UE-1使用源层2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UE-1的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对等UE的层2ID)发送V2X服务数据。
注2:PC5单播链路是双向的,因此UE-1的对等UE可以通过与UE-1的单播链路将V2X服务数据发送到UE-1。
编者注:取决于RAN WG对如何通过AS层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例如,通过使用PC5-RRC信令)的决策,可以更新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中的参数。
编者注: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中的额外参数(例如,安全性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编者注:将基于来自SA WG3的反馈确定单播通信是否在链路层处需要安全保护。
6.3.3.4用于单播链路的层2链路修改
图6.3.3.4-1示出用于单播链路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此程序用以:
-向现有PC5单播链路添加新V2X服务。
-从现有PC5单播链路中去除任何V2X服务。
-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任何PC5 QoS流。
[3GPP TS 23.287 V16.0.0的标题为“层2链路修改程序”的图6.3.3.4-1再现为图7]
0.UE-1和UE-2具有如在条款6.3.3.1中描述所建立的单播链路。
1.UE-1中的V2X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V2X应用的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以及发起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以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如果UE-1决定如条款5.2.1.4中所规定而重复使用现有PC5单播链路,因此决定修改与UE-2建立的单播链路,那么UE-1将链路修改请求发送到UE-2。
链路修改请求消息包含:
a)向现有PC5单播链路添加新V2X服务:
-V2X服务信息:关于要添加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PSID或ITS-AID)。
-信息:关于用于待添加的每个V2X服务的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和条件性的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b)从现有PC5单播链路中去除任何V2X服务:
-V2X服务信息:关于要去除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PSID或ITS-AID)。
c)修改现有PC5单播链路中的任何PC5 QoS流:
-QoS信息:关于用于待修改的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和条件性的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2.UE-2响应链路修改接受消息。
链路修改接受消息包含:
-对于在步骤1中描述的情况a)和情况c):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和条件性的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每个UE的V2X层将关于单播链路修改的信息提供到AS层。这使得AS层能够更新与经修改的单播链路相关的上下文。
3GPP S2-1910019如下将单播L2 ID(层2标识)用于单播链路建立的使用引入到TS23.287 v16.0.0中:
****第1改变开始****
5.6.1.4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标识符
对于经由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使用的目的地层2ID取决于通信对等方。由应用层ID标识的通信对等方的层2ID可在PC5单播链路的建立期间发现,或经由先 前V2X通信(例如到相同应用层ID的现有或先前单播链路)而为UE所知,或从应用层服务通 告获得。用于建立PC5单播链路的初始信令可以使用通信对等方的已知层2ID或与为PC5单播链路建立而配置的服务类型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例如,PSID/ITS-AID),如条款5.1.2.1中规定。在PC5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期间,将交换层2ID,并应将其用于两个UE之间的未来通信,如条款6.3.3.1中规定。
应用层ID与UE内的一个或多个V2X应用相关联。如果UE具有超过一个应用层ID,则从对等UE的角度来看,同一UE的每个应用层ID可以被视为不同UE的应用层ID。
UE维持应用层ID与用于PC5单播链路的源层2ID之间的映射,因为V2X应用层不使用层2ID。这样可以在不中断V2X应用的情况下更改源层2ID。
当应用层ID改变时,如果所述链路用于与改变后的应用层ID的V2X通信,那么PC5单播链路的源层2ID应改变。
UE可以与对等UE建立多个PC5单播链路并且将相同或不同源层2ID用于这些PC5单播链路。
编者注:可以基于RAN WG反馈要求标识符描述的进一步更新。
****第2改变开始****
6.3.3.1通过PC5参考点建立层2链路
为了通过PC5参考点执行单播模式V2X通信,UE配置有如在条款5.1.2.1中描述的相关信息。
图6.3.3.1-1示出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
[3GPP S2-1910019中提供的标题为“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图6.3.3.3-1再现为图8]
1.UE确定用于PC5单播链路建立的信令接收的目的地层2ID,如在条款5.6.1.4中规定。目的地层2ID配置有UE,如在条款5.1.2.1中规定。
2.UE-1中的V2X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V2X应用的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以及发起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以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
UE-1中的V2X应用层可以提供用于此单播通信的V2X应用要求。如在条款5.4.1.4中规定,UE-1确定PC5 QoS参数和PFI。
如果UE-1决定重新使用如在条款5.2.1.4中规定的现有PC5单播链路,则UE触发如在条款6.3.3.4中规定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
3.UE-1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发起单播层2链路建立程序。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起UE的应用层ID(即,UE-1的应用层ID)。
-如果V2X应用层在步骤2中提供目标UE的应用层ID,则包含以下信息:
-目标用户信息:目标UE的应用层ID(即,UE-2的应用层ID)。
-V2X服务信息:关于请求层2链路建立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PSID或ITS-AID)。
-指示是否使用IP通信。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其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IPv6路由器”,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发起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构不受发起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基于RFC 4862[21]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UE-1不支持IPv6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和条件性的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如在第5.6.1.1和5.6.1.4中规定,确定用于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目的地层2ID可广播或单播层2ID。当使用单播层2ID时,目标用户信息应包含 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
UE-1使用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经由PC5广播或单播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4.如下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UE-1:
4a.(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目标用户信息,如果用 于UE-2的应用层ID匹配,则目标UE,即UE-2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作出响应。
4b.(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不包含目标用户信息,则有兴趣使用通知的V2X服务的UE因此决定通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来与对请求的UE-1响应建立层2链路(在图6.3.3.1-1中的UE-2和UE-4)。
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UE的应用层ID。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由UE-1请求的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和条件性的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且其指示以下值中的一个:
-“IPv6路由器”,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制受目标UE支持,即充当IPv6路由器;或
-“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如果IPv6地址分配机构不受目标UE支持。
-链路本地IPv6地址:基于RFC 4862[21]在本地形成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如果目标UE不支持IPv6IP地址分配机制,即IP地址配置指示“IPv6地址分配不支持”,且UE-1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链路本地IPv6地址。目标UE应包含非冲突链路本地IPv6地址。
如果两种UE(即,发起UE和目标UE)都被选定使用链路本地IPv6地址,那么它们将停用在RFC 4862[21]中定义的双重地址检测。
注1:当发起UE或目标UE指示对IPv6路由器的支持时,对应地址配置程序将在建立层2链路之后实施,并且忽略链路本地IPv6地址。
如在条款5.6.1.1和5.6.1.4中规定,确定用于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源层2ID。目的地层2ID设定成接收到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ID。
在从对等UE接收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后,针对用于此单播链路的信令和数据业务,UE-1获得对等UE的层2ID以用于未来通信。
建立PC5单播链路的UE的V2X层将分配给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以及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向下传递到AS层。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包含层2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ID)。这样使AS层能够保存PC5链路标识符以及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
编者注:将基于来自SA WG3的反馈确定用于相互认证和安全性关联建立的步骤。
5.如下通过所建立的单播链路传送V2X服务数据:
将PC5链路标识符和PFI以及V2X服务数据提供给AS层。
UE-1使用源层2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UE-1的层2ID)和目的地层2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对等UE的层2ID)发送V2X服务数据。
注2:PC5单播链路是双向的,因此UE-1的对等UE可以通过与UE-1的单播链路将V2X服务数据发送到UE-1。
编者注:取决于RAN WG对如何通过AS层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例如,通过使用PC5-RRC信令)的决策,可以更新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中的参数。
编者注: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中的额外参数(例如,安全性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编者注:将基于来自SA WG3的反馈确定单播通信是否在链路层处需要安全保护。
****改变结束****
在3GPP TS 33.303中,一对一侧链路通信(即,单播模式通信)中用于直接链路信令和直接链路用户平面业务的安全性规定如下:
6.5一对一ProSe直接通信的安全性
6.5.2安全要求
以下为ProSe直接一对一通信的安全要求:
启用ProSe的UE应使用对于与不同的启用ProSe的UE的ProSe一对一通信的不同安全上下文。
应支持且可使用直接链路信令加密。直接链路信令加密为配置选项。
应支持且可使用直接链路用户平面加密。
应支持并使用直接链路信令完整性保护和重放保护。
UE之间的直接链路用户平面数据包不应受完整性保护。
UE之间的安全性的建立应受保护以免于中间人攻击。
系统应支持离开网络覆盖的公共安全性UE的相互认证。
单个UE的泄密不应影响其它UE的安全性。
认证证书应安全地存储于UE中。
6.5.3一对一ProSe直接通信的概述
6.5.3.1不同密钥层和其标识的描述
ProSe直接一对一通信使用4个不同密钥层。这些密钥层如下:
长期密钥:此为设置(见6.5.4中的个别情况获得关于所述设置的更多信息)到UE中且为用于一对一通信的安全性的根的密钥。其可取决于特定使用情况而为对称密钥或公用/专用密钥对。认证信令(表示为“直接认证和密钥建立”,见子条款6.5.4)在UE与网络中的一些可能实体之间交换(例如在ProSeUE到网络中继情况中),以导出KD。长期密钥由长期ID标识。
KD:此为256位根密钥,其在使用ProSe直接一对一通信进行通信的两个实体之间共享。其可通过使用长期密钥重新运行认证信令来进行刷新。为了生成KD-sess(下一密钥层),在通信实体之间交换临时乱数。甚至当UE在其间不具有作用中的一对一通信会话时,也可保持KD。KD ID用以标识KD
KD-sess:此为256位密钥,其为用以(或至少在建立过程中)保护UE之间的数据传送的实际安全上下文的根。在UE之间的通信期间,可通过运行密钥更新程序(见子条款6.X.5.3)刷新KD-sess。用于保密性和完整性算法中的实际密钥(见下一项目编号)直接从KD-sess导出。16位KD-sess ID标识KD-sess
具有零值的KD-sess ID指示不使用安全性,且因此UE在产生安全上下文时不应指派KD-sess ID的全零值。
PEK和PIK:ProSe加密密钥(ProSe Encryption Key,PEK)和ProSe完整性密钥(ProSe Integrity Key,PIK)分别用于所选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算法中。其从KD-sess导出,且每当KD-sess改变时自动地刷新。
6.5.5.2连接设置期间的安全性建立
所述子条款描述在连接设置期间如何建立安全性。信令流在图6.5.5.2-1中示出。
[3GPP TS 33.303 V15.0.0的标题为“连接设置下的安全性建立”的图6.5.5.2-1再现为图9]
1.UE_1已将直接通信请求发送到UE_2。此消息应包含Nonce_1(用于会话密钥生成)、UE_1安全能力(UE_1将接受此连接的算法的列表)和KD-sess ID的8个最高有效位。应选择这些位使得UE_1将能够在本地标识由此程序产生的安全上下文。消息还可包含KD ID,如果UE_1具有试图与其通信的UE的现有KD。KD ID参数的缺失指示UE_1并不具有UE_2的KD。消息还应含有必需信息以从保存于UE上的相关长期密钥建立KD(参见子条款6.X.4)。长期ID为UE_2所需的以便检索正确的长期密钥的信息。
2.UE_2可发起关于UE_1的直接认证和密钥建立程序。如果UE_2并不具有在步骤1中指示的KD和KD ID对,那么这是必选的,且需要信令来建立用于特定使用情况的密钥。
3.UE_2将直接安全模式命令发送到UE_1。其应包含生成新鲜KD情况下KD ID的最高有效位、允许计算出会话密钥的Nonce_2,和指示UE将使用哪些安全算法来保护数据的Chosen_algs参数。KDID所包含的位应唯一地标识UE_2处的KD。UE_2还应传回UE_1安全性能力以防止向下竞价攻击(bidding down attack)。UE_2还在所述消息中包含KD-sess ID的最低有效8位。选择这些位以使得UE_2将能够在本地标识由此程序产生的安全上下文。UE_2从KD以及Nonce_1和Nonce_2计算KD-Sess(见附件A.9),且接着基于所选算法导出保密性和完整性密钥(附件A.4)。
UE_2接着在将直接安全模式命令发送到UE_1之前对其进行完整性保护。UE_2接着准备好接收受新的安全上下文保护的信令和用户平面业务两者。UE_2应由其在消息1中接收到的最高有效位和在消息3中发送的最低有效位而形成KD-sess ID。
4.一接收到直接安全模式命令,UE_1就应以与UE_2相同的方式计算KD-sess和机密性与完整性密钥。UE_1应检查出传回的UE_1安全能力与在步骤1中发送的安全能力相同。UE_1还应检查对所述消息的完整性保护。如果通过这两个检查,那么UE_1准备好在新的安全上下文下发送和接收信令和用户业务。如果KD ID的最高有效位包含于直接安全模式命令中,那么UE_1应生成KD ID的最低有效位使得这些位唯一地标识UE_1处的KD且应存储KD的完整KD ID。UE_1应将完整性受保护且保密性受保护(利用可为空值算法的所选算法)的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发送到UE_2。UE_1应在此消息中包含KD ID的最低有效位。UE_1应由其在消息1中发送的最高有效位和其在消息3中接收的最低有效位形成KD-sess ID。
5.UE_2检查对于所接收到的直接安全模式完成的完整性保护。如果通过此检查,那么UE_2目前准备好发送受新的安全上下文保护的用户平面数据和控制信令。UE_2删除其针对UE_1具有的任何旧的安全上下文。UE_2应由其在步骤3中发送的最高有效位和其在直接安全模式完成中接收到的最低有效位形成KD ID。UE_2应存储KD的完整KD ID。
3GPP TS 38.885如下指定用于NR(新RAT/无线电)V2X单播模式通信的服务质量(QoS)管理:
7QoS管理
在QoS管理在资源分配、拥塞控制、装置内共存、功率控制和SLRB配置中的使用的背景下,QoS管理与V2X相关。与QoS管理相关的物理层参数是所传递流量的优先级、时延、可靠性和最小必需通信范围(如由高层定义)。AS中还支持数据速率要求。需要SL拥塞度量以及至少在资源分配模式2下用于拥塞控制的机构。向gNB报告SL拥塞度量是有益的。
对于SL单播、组播和广播,由上层将V2X包的QoS参数提供到AS。对于SL单播,基于图7-1和7-2中所示的信令流和程序(预)配置SLRB。在上层中假设[6]中所描述的每流QoS模型。
[3GPP TS 38.885 V16.0.0的标题为“用于SL单播的SLRB配置(UE特定)”的图7-1再现为图10]
在图7-1的步骤0中,通过[6]中的服务授权和设置程序,将用于每个PC5 QoS流的PC5 QoS概况,即,一组特定的PC5 QoS参数以及PC5 QoS规则提前提供给UE;类似地,用于每个QoS流的PC5 QoS概况也提前提供给gNB/ng-eNB。接着,当包到达时,UE可以首先基于步骤0中配置的PC5 QoS规则导出相关联PC5QoS流的标识符(即,PC5 QFI),接着可以在步骤3中向gNB/ng-eNB报告导出的PC5 QFI。gNB/ng-eNB可基于在步骤0中来自5GC的供应而导出这些报告的PC5 QFI的QoS概况,且可以在步骤4中用信号发送与经由RRC专用信令报告的PC5QFI UE相关联的SLRB的配置。这些SLRB配置可以包含PC5QoS流到SLRB映射、SDAP/PDCP/RLC/LCH配置等。在步骤5中,AS中的UE按照gNB/ng-eNB配置与对等UE建立与包的PC5 QFI相关联的SLRB,且将可用包映射到建立的SLRB。然后可以进行SL单播传送。
注:如何定义PC5 QFI取决于SA2 WG2。
[…]
3GPP TS 36.331如下指定与LTE V2X通信相关的侧链路用户设备(UE)信息:
5.10.2侧链路UE信息
5.10.2.1总则
[3GPP TS 36.331 V15.3.0的标题为“侧链路UE信息”的图5.10.2-1再现为图11]
此程序的目标是向E-UTRAN通知UE对接收侧链路通信或发现、接收V2X侧链路通信感兴趣或不再感兴趣,以及请求侧链路通信或发现通知或V2X侧链路通信或侧链路发现间隙的传送资源的指派或发布;报告与来自异频/PLMN小区的系统信息的侧链路发现有关的参数;以及报告由UE用于V2X侧链路通信的同步参考。
5.10.2.2发起
能够进行RRC_CONNECTED中的侧链路通信或V2X侧链路通信或侧链路发现的UE可以发起程序以指示在若干种情况下,UE(感兴趣)接收侧链路通信或V2X侧链路通信或侧链路发现,所述情况包含在成功建立连接后、在发生兴趣改变后、在改变成广播包含sl-V2X-ConfigCommon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8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9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的PCell后。能够进行侧链路通信或V2X侧链路通信或侧链路发现的UE可以发起程序以请求指派用于相关侧链路通信传送或发现通知或V2X侧链路通信传送的专用资源,或请求用于侧链路发现传送或侧链路发现接收的侧链路发现间隙,并且能够进行异频/PLMN侧链路发现参数报告的UE可以发起程序以报告与来自异频/PLMN小区的系统信息的侧链路发现有关的参数。
注1:尽管包含sl-V2X-ConfigCommon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8/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9/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6不包含用于传送的资源(在正常条件下),但是被配置成传送侧链路通信/V2X侧链路通信/侧链路发现通知的RRC_IDLE中的UE根据5.3.3.1a发起连接建立。
在发起程序后,UE应:
[…]
1>如果包含sl-V2X-ConfigCommon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由PCell广播:
2>确保针对PCell具有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和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6的有效版本(如果广播);
2>如果由上层配置成在主要频率上或在v2x-InterFreqInfoList(如果包含于PCell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6中)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上接收V2X侧链路通信:
3>如果UE从最后一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开始就不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或
3>如果从UE最后一次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开始,UE就连接到未广播包含sl-V2X-ConfigCommon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的PCell;或
3>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不包含v2x-CommRxInterestedFreqList;或如果从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开始,由上层配置成接收V2X侧链路通信的频率就已改变:
4>根据5.10.2.3,发起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传送以指示感兴趣的V2X侧链路通信接收频率;
2>否则:
3>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包含v2x-CommRxInterestedFreqList:
4>根据5.10.2.3,发起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传送以指示对V2X侧链路通信接收不再感兴趣;
2>如果由上层配置成在主要频率上或在v2x-InterFreqInfoList(如果包含于PCell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6中)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上传送V2X侧链路通信:
3>如果UE从最后一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开始就不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或
3>如果从UE最后一次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开始,UE就连接到未广播包含sl-V2X-ConfigCommon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的PCell;或
3>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不包含v2x-CommTxResourceReq;或如果从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开始,v2x-CommTxResourceReq所承载的信息就已改变:
4>根据5.10.2.3,发起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传送以指示UE需要V2X侧链路通信传送资源;
2>否则:
3>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包含v2x-CommTxResourceReq:
4>根据5.10.2.3,发起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的传送以指示不再需要V2X侧链路通信传送资源;
-SidelinkUEInformation
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用于向eNB指示侧链路信息。
信令无线承载:SRB1
RLC-SAP:AM
逻辑信道:DCCH
方向:UE到E-UTRAN
SidelinkUEInformation消息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251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261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262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271
[…]
-SL-V2X-ConfigDedicated
IE SL-V2X-ConfigDedicated指定用于V2X侧链路通信的专用配置信息。
SL-V2X-ConfigDedicated信息元素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272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281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282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291
在2019年11月13日流通的用于具有NR侧链路的5G V2X的运行CR到TS 38.331(如在3GPP电子邮件论述[107bis#91][V2X]38.331运行CR(华为)中俘获)如下引入用于NR V2X的新侧链路UE信息(即,SidelinkUEInformationNR):
5.X.3用于NR侧链路通信的侧链路UE信息
5.X.3.1总则[3GPP电子邮件论述[107bis#91][V2X]38.331运行CR(华为)的标题为“用于NR侧链路通信的侧链路UE信息”的图5.X.3.1-1再现为图12]
此程序的目的是通知UE感兴趣或不再感兴趣接收NR侧链路通信的网络,并且请求用于NR侧链路通信的传送资源的指派或版本且报告与NR侧链路通信相关的参数。
5.x.3.2发起
能够进行RRC_CONNECTED中的NR侧链路通信的UE可发起程序以指示其在若干情况下(感兴趣)接收NR侧链路通信,所述情况包含成功连接建立或恢复、兴趣改变、改变到广播包含sl-ConfigCommonNR的SIBX的PCell。能够进行NR侧链路通信的UE可发起程序以请求用于NR侧链路通信传送的专用资源的指派。
在发起此程序后,UE应:
1>如果包含sl-ConfigCommonNR的SIBX由PCell广播:
2>确保具有用于PCell的SIBX的有效版本;
2>如果被上部层配置成以包含在PCell的SIBX中的sl-FreqInfoList中的频率接收NR侧链路通信,那么:
3>如果UE从最后一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起就不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或
3>如果从UE最后一次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起,UE就连接到不广播包含sl-ConfigCommonNR的SIBX的PCell;或
3>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不包含sl-RxInterestedFreqList;或如果从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起,被上部层配置成接收NR侧链路通信的频率已改变,那么:
4>发起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传送以根据5.x.3.3指示感兴趣的NR侧链路通信接收频率;
2>否则:
3>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包含sl-RxInterestedFreqList,那么:
4>根据5.x.3.3,发起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传送以指示其对NR侧链路通信接收不再感兴趣;
2>如果被上部层配置成以包含在PCell的SIBX中的sl-FreqInfoList中的频率传送NR侧链路通信,那么:
3>如果UE从最后一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起就不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或
3>如果从UE最后一次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起,UE就连接到不广播包含sl-ConfigCommonNR的SIBX的PCell;或
3>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不包含sl-TxResourceReqList;或如果从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起,sl-TxResourceReqList所携载的信息已改变,那么:
4>发起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传送以根据5.x.3.3指示UE需要的NR侧链路通信传送资源;
2>否则:
3>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最后一次传送包含sl-TxResourceReqList,那么:
4>根据5.x.3.3,发起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传送以指示其不再需要NR侧链路通信传送资源。
5.x.3.3与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传送有关的动作
UE应如下设定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的内容:
1>如果UE发起程序以指示其(不再)有兴趣接收NR侧链路通信或请求(配置/释放)NR侧链路通信传送资源(即,UE包含所有涉及的信息,无论是什么触发了程序):
2>如果包含sl-ConfigCommonNR的SIBX由PCell广播:
3>如果被上部层配置成接收NR侧链路通信:
4>包含sl-RxInterestedFreqList且将其设定为用于NR侧链路通信接收的频率;
3>如果由上部层配置成传送NR侧链路通信:
4>包含sl-TxResourceReqList且如下针对其请求网络指派NR侧链路通信资源的每一目的地设定其字段:
5>将sl-DestinationIdentiy设定为由上部层配置用于NR侧链路通信传送的目的地标识;
5>将sl-CastType设定为由上部层配置用于NR侧链路通信传送的相关联目的地标识的播送类型;
5>将sl-QoS-InfoList设定为包含由上部层配置用于NR侧链路通信传送的相关联目的地的侧链路QoS流的QoS概况;
5>设定sl-InterestedFreqList以指示用于NR侧链路通信传送的频率;
5>将sl-TypeTxSyncList设定为在用于NR侧链路通信传送的相关联sl-InterestedFreqList上使用的当前同步参考类型。
1>UE应向下部层提交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以用于传送。
编者注:如何处置具有或不具有故障指示的RLF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
-SidelinkUEInformationNR
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用于向网络指示NR侧链路UE信息。
信令无线承载:SRB1
RLC-SAP:AM
逻辑信道:DCCH
方向:UE到网络
SidelinkUEInformationNR消息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321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331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332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333
3GPP R2-1914138如下俘获关于PC5-S和PC5-RRC消息的RAN2#107bis协议:
Figure BDA0002749442450000341
用于具有NR侧链路的5G V2X的运行CR到TS 38.331(如在3GPP电子邮件论述[107bis#91][V2X]38.331运行CR(华为)中俘获)如下引入用于PC5-RRC和PC5-S消息的SCCH配置:
9.1.1.X SCCH配置
指定用于单播NR侧链路通信的参数,其用于PC5-RRC消息的侧链路信令无线电承载。
名称 语义描述 版本
PDCP配置
>t-Reordering 未定义 由接收UE选择,取决于UE实施方案
>pdcp-SN-Size 12(FFS)
RLC configuration
>sn-FieldLength 12
>t-Reassembly 未定义 由接收UE选择,取决于UE实施方案
>logicalChannelIdentity 1
MAC configuration
>priority 1
>prioritisedBitRate 无限大
>logicalChannelGroup 0
指定用于单播NR侧链路通信的参数,其用于PC5-S消息的侧链路信令无线电承载。
名称 语义描述 版本
PDCP配置
>t-Reordering 未定义 由接收UE选择,取决于UE实施方案
>pdcp-SN-Size 12
RLC configuration
>sn-FieldLength 12
>t-Reassembly 未定义 由接收UE选择,取决于UE实施方案
>logicalChannelIdentity 0
MAC配置
>priority 1
>prioritisedBitRate 无限大
>logicalChannelGroup 0
3GPP TS 23.287和S2-1910019在章节6.3.3.1中指定用于经由PC5参考点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举例来说,发起UE(例如,UE1)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且从其它UE接收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根据3GPP S2-1910019的章节5.6.1.4,用于建立PC5单播链路的初始信令可使用通信对等方的已知层2ID或用于建立用于V2X服务或提供V2X服务的V2X应用的单播连接的初始信令的默认目的地层2ID(例如,PSID或ITS-AID)。通信对等方的层2ID可经由先前V2X通信(例如,到相同应用层ID的现有或先前单播链路)而为UE所知,或从应用层服务通告获得。
在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UE2的应用层ID和UE1的应用层ID以使得UE2可确定是否响应于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如果UE2确定响应于直接通信请求消息,那么UE2可初始化用以建立安全上下文的程序。用以在侧链路连接设置(或单播链路建立)期间建立安全上下文的安全配置程序在3GPP TS 33.303中指定。
举例来说,UE1将直接通信请求传送到UE2。在直接通信请求中,可包含用以建立安全上下文的一些参数。在接收到直接通信请求后,UE2可发起与UE1的直接验证和密钥建立程序。且接着,UE2将直接安全模式命令传送到UE1,且UE1以直接安全模式完成响应于UE2。此外,如果成功地接收直接安全模式完成,UE2可将直接通信接受传送到UE1。在单播链路不需要安全性的情况下,可省略安全配置程序,且UE2可直接向UE1答复直接通信接受。
当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时,将源层2ID设定为发起UE的层2ID,且将目的地层2ID设定为UE2的已知层2ID或与服务类型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因此,在接收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之后,UE2可在安全性建立程序中开始基于为新单播链路特定地指派的UE1的L2ID和UE2的L2ID交换信令。由于UE2的L2ID由特定地用于新单播链路的UE2指派,且因此其可不同于由UE1用于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UE2的已知层2ID。
根据3GPP电子邮件论述[107bis#91][V2X]38.331运行CR(华为),处于RRC_CONNECTED中的UE将需要将侧链路UE信息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NR)发送到gNB以请求用于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侧链路资源。在使用与服务类型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的情况下,播送类型将设定为“广播”,因为直接通信请求是经由广播传送来传送。在接收到由对等方UE响应于接收到直接通信请求而发送的PC5-S消息(例如,安全相关消息或直接通信接受)之后,发起UE可能需要经由单播传送将另一侧链路UE信息消息发送到gNB以请求用于传送后续PC5-S消息和数据包的侧链路资源,因为UE2的L2ID在从UE2接收到PC5-S消息之后为UE1所知。图13示出单播链路建立程序的实例。
如在3GPP电子邮件论述[107bis#91][V2X]38.331运行CR(华为)中所指定,SidelinkUEInformationNR可包含与待建立的单播链路相关的以下信息元素(informationelement,IE):sl-DestinationIdentity、sl-CastType、sl-QoS-InfoList、sl-TypeTxSyncList和sl-TxInterestedFreqList。而且,sl-QoS-InfoList中的每个条目包含sl-QoS-FlowIdentity和sl-QoS-Profile。sl-DestinationIdentity将设定为与对等UE的服务类型或层2ID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响应于接收到SidelinkUEInformationNR,gNB可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答复以配置用于相关单播链路的侧链路传送资源。
举例来说,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可包含IE SL-V2X-ConfigDedicated,其可含有指示资源分配模式(“调度”或“未选”)和/或侧链路资源池等的信息。其还可包含PC5 QoS流到SLRB(或SL LCH)映射。PC5 QoS流可映射到现有SLRB或新SLRB。在需要新SLRB的情况下,将包含逻辑信道配置以用于新SLRB。应注意,每个SLRB与SL LCH相关联。
如果包含在SidelinkUEInformationNR中的sl-DestinationIdentity设定为与服务类型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ID,那么这意味着所请求的侧链路资源用于经由广播传送在SCCH(例如,SCCH0)上传送直接通信请求。由于SCCH的配置固定且gNB应了解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所需要的QoS要求,因此SidelinkUEInformationNR中不需要包含sl-QoS-InfoList。
或者,默认sl-QoS-FlowIdentity和/或默认sl-QoS-Profile可设定为用于传送直接通信请求的sl-QoS-InfoList。gNB可基于默认sl-QoS-FlowIdentity和/或默认sl-QoS-Profile了解用于传送直接通信请求的请求侧链路资源。尽管在用于传送直接通信请求的sl-QoS-InfoList中设定默认sl-QoS-FlowIdentity和/或默认sl-QoS-Profile是可行的,但其将不必要地造成额外信令开销。有可能,可在发起UE中指定或预定义用于传送PC5-S消息的默认sl-QoS-FlowIdentity和/或默认sl-QoS-Profile。其可在发起UE的上部层中指定。除了PC5-S消息之外,上部层还将默认sl-QoS-FlowIdentity和/或默认sl-QoS-Profile向下传递到发起UE的AS层以用于传送。还可能在发起UE的AS层中指定默认sl-QoS-FlowIdentity和/或默认sl-QoS-Profile(即,其在RRC规范中固定)。
在UE传送SidelinkUEInformationNR以请求用于正常广播服务的侧链路资源的情况下,sl-QoS-InfoList仍需要包含在SidelinkUEInformationNR中。因此,IE sl-QoS-InfoList应为任选的。换句话说,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NR用以请求用于广播服务的侧链路资源,那么UE在SidelinkUEInformationNR中包含IE sl-QoS-InfoList。如果SidelinkUEInformationNR用以请求用于传送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例如,直接通信请求),那么UE不包含IE sl-QoS-InfoList。
图1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从处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UE的角度请求侧链路资源的流程图1400。在步骤1405中,第一UE将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第一RRC消息中的侧链路服务质量(QoS)信息列表的存在与否视情况而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V2X服务的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那么侧链路QoS信息列表存在。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传送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而所述PC5-S消息用以请求与第二UE的直接通信,那么侧链路QoS信息列表不存在。在一个实施例中,PC5-S消息可以是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RRC消息还可包含以下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目的地标识、播送类型和/或频率。侧链路QoS信息列表可包含指示PC5 QoS流的QoS概况的信息元素和/或指示PC5 QoS流的PC5 QoS流标识的信息元素。第一RRC消息可为侧链路UE信息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可从网络模式接收第二RRC消息以分配专用侧链路配置。第二RRC消息或专用侧链路配置可包含以下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PC5 QoS流到侧链路无线电承载(SLRB)映射、资源分配模式、侧链路资源池和/或逻辑信道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是基站(例如,gNB)。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处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UE请求侧链路资源。第一UE 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第一UE能够将第一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指示PC5 QoS流的QoS概况的信息元素在第一RRC消息中的存在与否视情况而定。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15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从处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UE的角度请求侧链路资源的流程图1500。在步骤1505中,第一UE将第一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V2X服务的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那么第一RRC消息包含指示PC5 QoS流的QoS概况的信息元素,且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传送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那么第一RRC消息不包含所述信息元素。在步骤1510中,第一UE可从网络模式接收第二RRC消息以分配专用侧链路配置。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处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UE请求侧链路资源。第一UE 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第一UE能够:(i)将第一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V2X服务的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那么第一RRC消息包含指示PC5 QoS流的QoS概况的信息元素,且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传送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那么第一RRC消息不包含所述信息元素;以及(ii)从网络模式接收第二RRC消息以分配专用侧链路配置。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1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从网络节点的角度分配侧链路资源的流程图1600。在步骤1605中,网络节点从第一UE接收第一RRC消息,其中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侧链路资源。在步骤1610中,网络节点将第二RRC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分配专用侧链路配置,其中如果第一RRC消息包含指示PC5 QoS流的QoS概况的信息元素,那么第二RRC消息包含PC5QoS流到SLRB映射,且如果第一RRC消息不包含所述信息元素,那么第二RRC消息不包含PC5QoS流到SLRB映射。
返回参考图3和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分配侧链路资源。网络节点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得网络节点能够:(i)从第一UE接收第一RRC消息,其中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侧链路资源;以及(ii)将第二RRC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分配专用侧链路配置,其中如果第一RRC消息包含指示PC5QoS流的QoS概况的信息元素,那么第二RRC消息包含PC5 QoS流到SLRB映射,且如果第一RRC消息不包含所述信息元素,那么第二RRC消息不包含PC5 QoS流到SLRB映射。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在图15到16中所示且上文论述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RRC消息可包含以下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目的地标识、播送类型和/或频率。第二RRC消息可包含以下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分配模式、侧链路资源池和/或逻辑信道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传送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那么目的地标识可设定为用于建立用于V2X服务或提供V2X服务的V2X应用的单播连接的初始信令的默认目的地层2ID(例如,提供商服务标识码(Provider Service Identifier,PSID)或智能传输系统-应用标识符(ITS-AID))或UE的对等UE的目的地层2ID。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广播服务的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那么目的地标识还可设定为与V2X服务或提供V2X服务的V2X应用的服务类型相关联的目的地层2ID(例如,PSID或ITS-AID)。此外,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组播服务的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那么目的地标识可设定为与组播服务相关联的目的地层2ID。此外,如果第一RRC消息用以请求用于单播服务的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那么目的地标识可设定为UE的对等UE的目的地层2ID。
在一个实施例中,专用侧链路配置可包含以下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PC5 QoS流到SLRB映射、资源分配模式、侧链路资源池和/或逻辑信道配置。PC5-S消息可以是直接通信请求。PC5-S消息可在SCCH(例如,SCCH0)上传送。可在侧链路业务信道(Sidelink TrafficChannel,STCH)上执行业务传送。SCCH的逻辑信道配置可在UE中指定或预定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是基站(例如,gNB)。第一RRC消息可包含指示PC5 QoS流的PC5 QoS流标识的信息元素。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通过广泛多种形式实施,且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公开的方面可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而实施,且两个或更多个这些方面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举例来说,可以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通过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不同于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其它结构、功能性或结构和功能性,可以实施此设备或可以实践此方法。作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实例,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时间跳跃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跳时序列而建立并行信道。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使用多种不同技术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上文描述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数字实施方案、模拟实施方案),或两者的组合,可以使用源译码或一些其他技术设计)、各种形式的程序或并有指令的设计代码(为方便起见,这里可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晰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就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的功能性加以描述。这类功能性是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一具体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会引起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另外,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实施于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或者由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IC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以执行驻存在IC内、在IC外或这两种情况下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为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结合的一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应理解,在任何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具体次序或层次是样本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级可以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随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元素,且并不有意限于所呈现的特定次序或阶层。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用硬件、用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这两者的组合体现。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以驻留在数据存储器中,例如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除式磁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样本存储媒体可以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所述机器在本文中可以称为“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例如,代码)且将信息写入到存储媒体。样本存储媒体可与处理器形成一体。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以作为离散组件驻存于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与本公开的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个方面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变化、使用或调适,这通常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对本公开的此类偏离,所述偏离处于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和惯常实践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处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用户设备(UE)请求侧链路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中的侧链路服务质量(QoS)信息列表的存在与否视情况而定,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用于:
请求用于向第二用户设备进行V2X(Vehicle-to-Everything)服务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或
请求用于发送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PC5单播链路的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用以请求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所述V2X服务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那么所述侧链路服务质量信息列表存在于传送至所述网络节点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中,和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用以请求用于发送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PC5单播链路的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那么所述侧链路服务质量信息列表不存在于传送至所述网络节点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5-S消息为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链路服务质量信息列表包含指示PC5服务质量流的服务质量概况的信息元素和指示所述PC5服务质量流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的信息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为侧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以下至少一个:目的地标识、播送类型或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以分配专用侧链路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或所述专用侧链路配置包含以下至少一个:PC5服务质量流到侧链路无线电承载(SLRB)映射、资源分配模式、侧链路资源池或逻辑信道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为基站。
9.一种第一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其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且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将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中的侧链路服务质量(QoS)信息列表的存在与否视情况而定,
其中所述第一线电资源控制消息用于:
请求用于向第二用户设备进行V2X(Vehicle-to-Everything)服务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或
请求用于发送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PC5单播链路的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用以请求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所述V2X服务的业务传送的侧链路资源,那么所述侧链路服务质量信息列表存在于传送至所述网络节点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中,和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用以请求用于发送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PC5单播链路的PC5-S消息的侧链路资源,那么所述侧链路服务质量信息列表不存在于传送至所述网络节点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C5-S消息为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链路服务质量信息列表包含指示PC5服务质量流的服务质量概况的信息元素和指示所述PC5服务质量流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的信息元素。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为侧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以下至少一个:目的地标识、播送类型或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以分配专用侧链路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或所述专用侧链路配置包含以下至少一个:PC5服务质量流到侧链路无线电承载(SLRB)映射、资源分配模式、侧链路资源池或逻辑信道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为基站。
CN202011178566.5A 2019-11-13 2020-10-29 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2804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34738P 2019-11-13 2019-11-13
US62/934,738 2019-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756A CN112804756A (zh) 2021-05-14
CN112804756B true CN112804756B (zh) 2022-05-17

Family

ID=73037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8566.5A Active CN112804756B (zh) 2019-11-13 2020-10-29 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147080B2 (zh)
EP (1) EP3823410B1 (zh)
JP (1) JP6970267B2 (zh)
KR (1) KR102295732B1 (zh)
CN (1) CN112804756B (zh)
ES (1) ES2924692T3 (zh)
TW (1) TWI7559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5158A (zh) * 2019-02-13 2021-10-01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5g中面向连接的车辆对x(vtx)通信的装置、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490365B2 (en) * 2019-11-15 2022-11-01 Mediatek Inc. Method to handle joint restriction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 and data QoS requirement
EP4075854A4 (en) * 2019-12-13 2023-09-0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163454B (zh) * 2020-01-07 2022-05-0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KR20220103169A (ko) * 2020-02-17 2022-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V2x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보안 정책들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297853A1 (en) * 2020-03-17 2021-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ure communication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cell access
US11838894B2 (en) * 2020-04-08 2023-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or priority configuration for relay user equipment
US11432354B2 (en) 2020-09-21 2022-08-3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E-to-network rela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942038T3 (es) 2020-09-21 2023-05-29 Asustek Comp Inc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admitir la comunicación de la retransmisión de UE a red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CN116982373A (zh) * 2021-06-22 2023-10-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系统
US11902955B2 (en) * 2021-09-08 2024-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WO2023097660A1 (en) * 2021-12-03 2023-06-08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nicast establishment
CN114364042B (zh) * 2022-03-17 2022-06-28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4019585A1 (ko) * 2022-07-21 2024-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Sl 측위와 관련된 무선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44677B1 (en) * 2016-05-13 2020-04-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mechanism for qos implementation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US10945179B2 (en) * 2017-01-10 2021-03-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EP3622765A1 (en) * 2017-05-10 2020-03-18 BlackBerry Limited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and scheduling of direct transmissions in multi-network environments
CN111279744B (zh) * 2017-10-26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协商技术
US20200037190A1 (en) 2018-07-30 2020-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qos support for sidelink in network scheduled mode
KR20200094343A (ko) * 2019-01-30 2020-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직접 통신 베어러의 서비스 품질을 관리 및 설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20197294A1 (en) * 2019-03-26 2020-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sidelin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and allocation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928591A4 (en) * 2019-03-26 2022-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CONNECTION FOR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S
KR20200114863A (ko) * 2019-03-29 2020-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일대일 통신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310782B2 (en) * 2019-06-14 2022-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ntralized sidelink scheduling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rther details of Uu RRC procedures for NR sidelink;Huawei等;《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8 R2-1915973》;20191108;全文 *
Further details of Uu RRC procedures for sidelink;Huawei等;《3GPP TSG-RAN WG2 Meeting#107bis R2-1913708》;20191004;全文 *
Status Report to TSG: 5G V2X with NR sidelink;LG Electronics;《3GPP TSG RAN meeting #84 RP-190983》;2019052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44727A1 (en) 2021-05-13
US11147080B2 (en) 2021-10-12
ES2924692T3 (es) 2022-10-10
EP3823410B1 (en) 2022-06-29
US20210410153A1 (en) 2021-12-30
JP2021083082A (ja) 2021-05-27
TWI755915B (zh) 2022-02-21
KR102295732B1 (ko) 2021-08-31
TW202119861A (zh) 2021-05-16
JP6970267B2 (ja) 2021-11-24
CN112804756A (zh) 2021-05-14
KR20210059613A (ko) 2021-05-25
EP3823410A1 (en) 2021-05-19
US11582768B2 (en) 202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0475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TWI742713B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配置側鏈路通訊的方法和設備
US202104102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data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31257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释放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1295482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侧链路信令无线电承载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CN112423319B (zh) 用于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标头压缩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117585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lay to transmit a direct communication request mes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62769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가 사이드링크 사용자 단말(ue) 성능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2590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valid rrc reconfiguration messag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4007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user equipment (ue) to transmit a direct communication request mes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4007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pc5 unicast link establishment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492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603882A (zh) 用于支持ue到网络中继的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118389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link identifier update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734400A (zh) 中继用户设备支持直接到间接通信路径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17998524A (zh) 用于支持ue间中继通信中的层2链路修改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