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3560A -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3560A
CN112803560A CN201911115135.1A CN201911115135A CN112803560A CN 112803560 A CN112803560 A CN 112803560A CN 201911115135 A CN201911115135 A CN 201911115135A CN 112803560 A CN112803560 A CN 112803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oltage
transmitting
current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51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军
万世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151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35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7553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708A1/zh
Priority to EP20888146.6A priority patent/EP402466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2803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3560A/zh
Priority to US17/701,227 priority patent/US2022021673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待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均分别连接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每一接收支路,用于分别与无线充电装置中的一发射支路耦合,以接收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开始慢慢应用于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遥控设备等包含电池的终端;通过单路无线充电设备对终端的电池实现无线充电,单路无线充电设备采用单线圈传输功率,由于单线圈上的电流大小有限,无法实现较大的充电功率,而且,单路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整流桥的电压要被提升到一定电压值以上时,对集成电路工艺和成本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通过提高整流桥的电压来提高充电功率的难度也非常大,综上可知,现有的单路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充电功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
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均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池;
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用于分别与无线充电装置中的一发射支路耦合,以接收所述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控制模块和至少两个发射支路;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供电器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射控制模块与所述供电器电连接;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供电器提供给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所述每一发射支路,用于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传输所述一路电磁信号给待充电设备的一接收支路;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控制模块和至少两个发射支路,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供电器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射控制模块与所述供电器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均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池;所述每一接收支路通过电磁耦合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一个发射支路耦合;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供电器提供给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所述每一发射支路,用于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传输所述一路电磁信号给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对应的一个接收支路;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用于接收所述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待充电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无线充电装置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通过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供电器提供给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传输所述一路电磁信号给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充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供电器提供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生成电磁信号并发射给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通过所述待充电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通过所述待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模块,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
通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所述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应用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待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均分别连接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每一接收支路,用于分别与无线充电装置中的一发射支路耦合,以接收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采用上述技术实现方案,由多个接收支路获取多路电磁信号,进而基于多路电磁信号生成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利用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同时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实现了对电池的充电功率翻倍,大大提高了充电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按照无线充电原理的不同,无线充电方式主要分为电磁感应式(或者磁耦合式)、无线电波式和电磁共振式三种方式。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协议包括Qi协议、电源事物联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协议和无线电源联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协议等;其中,Qi协议和PMA协议均采用电磁感应式进行无线充电,A4WP协议采用电磁共振式进行无线充电。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装置(比如无线充电底座)和待充电设备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无需充电线缆连接,就可以实现为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充电,使得充电更加便捷。
可以理解地,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指终端,这里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等移动式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式终端设备。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到的待充电设备还可以包括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能够将所接收的充电能量进行存储,以向其他电子设备提供能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相关技术方案一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包括供电器、无线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其中,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个发射线圈(单发射线圈),待充电设备包括一个接收线圈(单接收线圈)、一个整流桥和电池;供电器连接电源后向无线充电装置提供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单发射线圈基于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产生电磁信号,将电磁信号发射至单接收线圈,再由整流桥基于单接收线圈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进行整流,输出一路电流和一路电压,将整流桥输出的一路电流和一路电压传输至电池,以利用整流桥输出的一路电流和一路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关技术方案一中的充电系统采用单路无线充电,随着充电功率要求的不断增大,由于受到单接收线圈的限制,导致线圈上电流不能做到很大,这时候可以通过提升整流桥上的电压来增大充电功率;然而根据现有的集成电路工艺的要求,当电压超过30伏(V)时,集成电路工艺和成本将会非常高,从而限制了充电功率的提高。
进一步地,相关技术方案二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中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单发射线圈,待充电设备包括双接收线圈、整流桥和电池,双接收线圈通过同一个整流桥连接电池,由于双接收线圈共用一个整流桥,为了避免整流桥工作紊乱,双接收线圈采用分时工作,如此,仍然无法提高充电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该充电系统1包括供电器10、无线充电装置11和待充电设备12,无线充电装置11包括发射控制模块111和至少两个发射支路112,待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接收支路121和电池122;其中,至少两个发射支路112和至少两个接收支路121为一一对应;至少两个发射支路112中的每一发射支路与至少两个接收支路121中唯一对应的一接收支路,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发射控制模块111获取供电器10提供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后,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传输至至少两个发射支路112,生成至少两路电磁信号,每个发射支路将一路电磁信号传输给对应的接收支路,至少两个接收支路121中每个接收支路基于自身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生成一路电流和一路电压,并传输至电池122,以实现利用至少两路电磁信号同时对电池122进行充电;可以看出,由至少两个发射支路112和至少两个接收支路121组成的多个充电通路,多个充电通路能够同时对电池122进行充电,实现充电功率翻倍,大大提高了充电功率;另外,由于存在多个充电通路,还可以使得每一个充电通路上的充电功率有所降低,如此能够分散发热点,减小了充电发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系统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充电系统的限定,充电系统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充电系统所实现,下面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进行具体实施例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装置2包括:发射控制模块21和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例如,包括发射支路22a、发射支路22b、、、);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供电器20电连接,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发射控制模块21连接;发射控制模块21与供电器20电连接;发射控制模块21,用于控制供电器20提供给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每一发射支路,用于基于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传输一路电磁信号给待充电设备23的一接收支路;发射控制模块21,还用于接收待充电设备23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无线充电装置2外接供电器20,无线充电装置2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与待充电设备23进行电连接,无线充电装置2在通过供电器20连接电源的情况下,开始对待充电设备23进行充电,并接收待充电设备23发送的反馈信息,用于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均支持相同的无线充电协议,其中,无线充电协议分为标准无线充电协议和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标准无线充电协议包括Qi协议等,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包括PMA协议和A4WP协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设备进行握手通信,当建立与待充电设备的握手通信时,开始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建立握手通信时,表示无线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支持相同的无线充电协议,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按照所支持的无线充电协议设定的充电功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每个发射支路支持任意一种可用的无线充电协议,比如,可以设置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至少一个发射支路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除了上述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之外的发射支路支持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还可以所有发射支路中都可以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发射支路可以支持相同的无线充电协议,也可以支持不同的无线充电协议;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每个发射支路和待充电设备中对应的接收支路支持相同的无线充电协议。
示例性地,至少两条发射支路中的一发射支路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例如,Qi协议),至少两条发射支路中除了这一发射支路之外的其余发射支路支持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如此,其余发射支路不受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功率限制,可以采用较大的充电功率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每个发射支路与待充电设备中对应的接收支路,都支持相同的无线充电协议。
示例性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包括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发射支路t1、支持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发射支路t2,待充电设备中与发射支路t1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r1也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待充电设备中与发射支路t2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r2也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参数,根据充电参数,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发射控制模块从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中,获取充电参数;比较充电参数和预设充电参数阈值,判断是否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
具体地,每一个接收支路的电压包括每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每一接受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流;其中,每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可以为同一接收支路中的充电通路上任意一点的电压,该电压只要能够反映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的电压即可;同理,每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流可以为同一接收支路中的充电通路上任意一点的电流,该电流只要能够反映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的电流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充电参数阈值包括充电功率阈值、电流阈值和电压阈值;其中,充电功率阈值可以为电池对应的总的充电功率阈值;电流阈值可以为一个总的电流阈值,也可以为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每一接收支路对应的电流阈值;电压阈值可以为一个总的电压阈值,也可以为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每一接收支路对应的电压阈值。
具体地,每一接收支路对应的电流阈值可以为接收支路所支持的无线充电协议规定的接收线圈的最大电流阈值;每一接收支路对应的电压阈值可以为接收支路所支持的无线充电协议规定的接收线圈的最大电压阈值。
预设充电参数阈值中所有接收支路对应的电流阈值可以都是标准无线充电协议规定的阈值;或者,预设充电参数阈值中一部分接收支路对应的电流阈值都是标准无线充电协议规定的阈值,预设充电参数阈值中的另一部分接收支路对应的电流阈值都是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规定的充电参数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充电参数阈值中每一接收支路对应的电流阈值是不是标准无线充电协议规定的阈值,取决于接收支路自身是否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
示例性地,预设充电参数阈值包括待充电设备中的接收支路r1对应的电流阈值c1、待充电设备中的接收支路r2对应的电流阈值c2;当接收支路r1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时,电流阈值c1为标准无线充电协议规定的电流阈值;当接收支路r2支持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时,电流阈值c2为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规定的电流阈值。
进一步地,充电功率阈值包括各个充电阶段的充电功率阈值;每一接收支路对应的电流阈值包括各个充电阶段的电流阈值,每一接收支路对应的电压阈值包括各个充电阶段的电压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针对不同的充电阶段,电池所需求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是不同的,可以基于各充电阶段电池所需求的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预先设定每个接收支路的充电功率阈值;该充电功率阈值可以是恒定值,也可以是一个数值范围;另外,每个电流阈值也可以是恒定值或一个数值范围,每个电压阈值也可以是恒定值或一个数值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基于需求的充电功率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发射控制模块对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相乘,得到电池的充电功率;从预设充电参数阈值中获取充电功率阈值,根据预设充电功率和电池的充电功率计算得到需求的充电功率;基于需求的充电功率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其中,发射控制模块基于需求的充电功率,可以调整所有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也可以调整至少一个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示例性地,发射控制模块用预设充电功率减去电池的充电功率,得到需求的充电功率;当需求的供电功率为正数时,增加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当需求的供电功率为负数时,减小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以及基于需求电流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发射控制模块从所有接收支路对应的所有输出电流和/或输出电压,确定一个需求电流;比较该需求电流和电流阈值,当需求电流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表示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存在发热严重的线圈,则根据该需求电流调整所有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或者至少一个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示例性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接收支路、第二接收支路、...、第n接收支路,n为发射控制模块中的接收支路的总个数;发射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接收支路的输出电流和/或输出电压,确定第一需求电流;根据第二接收支路的输出电流和/或输出电压;根据第n接收支路的输出电流和/或输出电流,确定第n需求电流;根据第一需求电流、第二需求电流、...、第n需求电流,确定出需求电流。
进一步地,如果所有接收支路的需求电流是相同的,即第一需求电流、第二需求电流、...、第n需求电流都相同,这时候可以从中任选其中一个作为待确定的需求电流;如果所有接收支路的需求电流是不同的,即第一需求电流、第二需求电流、...、第n需求电流不完全相同,这时候可以从所有接收支路中确定主接收支路,然后将主接收支路上的需求电流作为待确定的需求电流;也可以从第一需求电流、第二需求电流、...、第n需求电流中选取最大值,将最大值作为待确定的需求电流,即将发热严重的接收支路上的需求电流作为待确定的需求电流,本申请实施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接收支路可以为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接收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及根据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以及根据需求的充电功率和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基于需求电压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发射控制模块对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相乘,得到电池的充电功率;从预设充电参数阈值中获取充电功率阈值,根据充电功率阈值和电池的充电功率计算得到需求的充电功率;从所有接收支路对应的所有输出电流和/或输出电压,确定一个需求电流;比较需求的充电功率和充电功率阈值、以及该需求电流和电流阈值,在保证该需求电流不超过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需求电压,以通过调整该需求电压,实现调整至少一个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控制模块基于充电功率阈值和电流阈值,调整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以使得调整发射功率后,对应耦合的接收支路的充电功率达到充电功率阈值、降低发射支路中的线圈的发热和对应耦合的接收支路各自中的线圈的发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对需求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差值;以及基于电压差值调整与每一接收支路耦合的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发射控制模块在确定需求电压后,将需求电压和至少一个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例如,做差),得到电压差值,基于此调整至少一个接收支路耦合的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其中,可以将需求电压和部分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也可以将需求电压和所有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增加发射电压或减小发射电压的反馈信息。
发射控制模块在接受到增加发射电压或减小发射电压的反馈信息后,按照一定的调整等级对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的发射电压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发射电压的发射支路可以是与反馈信息中指定的接收支路耦合的发射支路,也可以是所有发射支路;发射控制模块实时接收该反馈信息,以对至少一个发射支路的发射电压进行实时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初始电压转换电路32;初始电压转换电路(DC/DC)32分别与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连接;初始电压转换电路32,用于获取供电器20提供的初始输入电流和初始输入电压;对初始输入电流和初始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得到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并将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传输至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其中,供电器20包括适配器(adapter)31。
无线充电装置相连的供电器只采用适配器对电源的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生成初始输入电流和初始输入电压的情况下,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初始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对初始输入电流和初始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得到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将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传输至并联的至少两个发射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相连的供电器也可以对电源的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和升压,生成输入电流和输入电源,直接将输入电流和输入电源传输至至少两个发射支路,此时,无线充电装置不包括初始电压转换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直流斩波器(DC/DC,Direct Current),DC/DC包括降压式(Buck)电路、升压式(Boost)电路、升降压式(Boost/Buck)电路、电荷泵(charge pump)电路。
示例性地,初始DCDC为Boost电路;通过Boost电路对初始输入电流和初始输入电压进行升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中的每个发射支路包括逆整流桥(例如,逆整流桥411或逆整流桥421)和发射线圈(例如,Tx线圈412或Tx线圈422);发射控制模块21和初始电压转换电路32分别连接每个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的一端,每一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发射线圈连接;初始电压转换电路32,还用于将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分别传输至每一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逆整流桥,用于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直流转交流的调压,得到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传输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给同一发射支路的发射线圈;发射线圈,根据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将一路电磁信号发射给待充电设备23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例如,接收支路23a或接收支路23b)。
无线充电装置将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传输给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每个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对其进行直流转交流的调压,得到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再由同一发射支路中的Tx线圈基于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生成电磁信号(功率信号),将电磁信号传输至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逆整流桥包括由至少一个场效应管(MOS管)组成的开关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电路来控制逆整流桥的工作,例如,设置开关电路的开关占空比和/或开关频率,确定逆整流桥的调压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发射控制模块21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51和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第一微控制单元51分别连接初始电压转换电路32和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分别与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连接;第一MCU51,用于控制初始电压转换电路32和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进行工作,以及分别对初始电压转换电路32和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进行异常保护;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用于当对待充电设备23的充电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每个逆整流桥工作;当对待充电设备23的充电处于非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中的至少一个逆整流桥工作,以及控制其余逆整流桥停止工作;其中,其余逆整流桥为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中除了至少一个逆整流桥之外的逆整流桥。
无线发射控制模块从待充电设备无线接收到恒流充电指令时,确定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控制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每一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工作,实现所有发射支路传输多路发射电流和多路发射电压,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待充电设备无线接收到非恒流充电指令时,确定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处于非恒流充电阶段,控制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的至少一个逆整流桥工作,控制其余发射支路中的其余逆整流桥停止工作;其中,其余发射支路为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除了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之外的发射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恒流充电阶段包括涓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发射支路,作为至少一个发射支路,将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支持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发射支路作为其余发射支路;其中,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的逆整流桥,就是至少一个逆整流桥。另外,还可以将所有发射支路作为至少一个发射支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过程中,待充电设备内电池需求的充电功率是变化的;例如,在恒流充电阶段,随着电池电压的上升,电池需求的充电功率会随之增大;当进入恒压充电阶段之后,电池需求的充电功率会逐渐下降。这样,针对不同的充电阶段,由于电池所需求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是不同的,即电池所需求的充电功率不同,可以在不同的充电阶段,控制所有发射支路发射电磁信号,或者部分发射支路发射电磁信号;也可以在整个充电阶段,控制所有发射支路发射电磁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发射控制模块通过控制逆整流桥的输入电压,控制逆整流桥中的开关电路的断开和导通,当开关电路导通时逆整流桥工作,当开关电路断开时逆整流桥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无线发射控制模块还通过控制逆整流桥的输入电压、以及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占空比和/或开关频率,实现对逆整流桥的调压参数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发射控制模块根据充电参数、需求的充电功率、需求电流或需求电压,调整至少一个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可以包括:根据充电参数和预设充电参数阈值,调整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的初始电压转换电路对应的初始调压参数;初始电压转换电路,还用于按照调整后的初始调压参数,对初始输入电流和初始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得到调压后的输入电流和调压后的输入电压,将调压后的输入电流和调压后的输入电压传输至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每一发射支路基于调压后的输入电流和调压后的输入电压生成电磁信号的过程,与基于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生成至少两路电磁信号的过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初始电压转换电路的初始调压参数,改变了传输至发射支路中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而改变了每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以改变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充电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发射控制模块根据充电参数、需求的充电功率、需求电流或需求电压,调整至少一个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还可以包括:根据充电参数和预设充电参数阈值,调整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的开关占空比和/或开关频率;逆整流桥,还用于按照调整后的开关占空比和/或调整后的开关频率,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直流转交流的调压,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发射电流和调整后的第一发射电压,传输调整后的第一发射电流和调整后的第一发射电压给同一发射支路的发射线圈;同一发射支路的发射线圈,用于根据调整后的第一发射电流和调整后的第一发射电压生成第一电磁信号,并将第一电磁信号发射至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进一步地,每一发射支路将第一电磁信号传输至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的具体过程,与将电磁信号传输至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的具体过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逆整流桥的开关占空比和/或开关频率,改变了每一发射支路传输的发射电流和发射电压,进而改变了每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以改变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充电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发射控制模块包括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分别与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连接;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的每个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和发射线圈之间还设置有电容(例如,电容413、电容423),每个发射支路的发射线圈和电容组成谐振电路;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还用于根据充电参数、需求的充电功率、需求电流或需求电压,调整至少一个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还可以包括:根据充电参数和预设充电参数阈值,调整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每一发射支路按照调整后的谐振频率,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直流转交流的调压,得到调整后的第二发射电流和调整后的第二发射电压,传输调整后的第二发射电流和调整后的第二发射电压给同一发射支路的发射线圈;同一发射支路的发射线圈,用于基于调整后的第二发射电流和调整后的第二发射电压生成第二电磁信号,并将第二电磁信号发射至待充电设备23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进一步地,每一发射支路将第二电磁信号传输至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的具体过程,与将电磁信号传输至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的具体过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发射支路中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改变了每一发射支路传输的发射电流和发射电压,进而改变了每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以改变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充电功率。
进一步地,无线发射控制模块,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一项实现调整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调整发射支路的初始电压转换电路对应的初始调压参数、调整发射支路的逆整流桥的开关占空比和/或开关频率、调整发射支路中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发射控制模块52,还用于基于预设无线通信协议,建立与待充电设备23的握手通信,以控制接收实时充电参数。
无线充电装置预设无线通信协议,与待充电设备进行握手通信,当建立与待充电设备的握手通信时,开始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进而接收反馈信息;其中,预设无线通信协议为无线充电装置自身支持的无线通信协议。可以理解的是,由多个发射支路生成多路发射电流和发射电压,将多路电磁信号同时发射至待充电设备,通过多路电磁信号实现了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翻倍,大大提高了充电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充电设备,如图7所示,待充电设备7包括:至少两个接收支路71(例如,接收支路71a、接收支路71b)、充电控制模块72和电池73;至少两个接收支路71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分别连接充电控制模块72和电池73;每一接收支路,用于分别与无线充电装置74中的一发射支路耦合,以接收耦合的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待充电设备7的电池73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充电控制模块72,用于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74:电池73的充电电压、电池73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第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74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741(例如,发射支路741a、发射支路741b)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待充电设备中的每个接收支路接收耦合的一发射支路传输的一路电磁信号,再基于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生成一路充电电压和一路充电电流并传输给电池,进而待充电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接收支路接收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传输的至少两路电磁信号,基于至少两路电磁信号产生至少两路充电电压和至少两路充电电流,实现多路充电电压和多路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存储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传输的至少两路充电电压和至少两路充电电流,为待充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73的充电电压是指输入电池73的电压,电池73的充电电流是指输入电池73的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可以为接收支路的充电通路上任意一点的电压,其只要能够反映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的电压即可;同理,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可以为接收支路的充电通路上任意一点的电流,其只要能够反映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的电流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二MCU和/或应用处理器(AP,ApplicationProcessor)。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可以为至少两个充电控制模块,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每一接收支路由独立的一个充电控制模块控制,至少两个充电控制模块包括一个主控制模块,由该主控制模块和无线充电装置进行通信等;其中,主控制模块属于主接收支路,主接收支路可以为支持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接收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基于预设无线充电协议,与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握手通信;当建立与无线充电装置的握手通信时,开始接收多路电磁信号,以及生成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
进一步地,无线充电装置接收到反馈信息时,根据反馈信息和预设充电参数,对至少一个发射支路的发射电压、发射电流和/或发射功率进行调节,进而改变耦合的至少一个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或电流、改变电池的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包括单节电芯,也可以是多节电芯。
当电池包括多节电芯时,可将多个接收支路的电压和电流一起加载到多节电芯的两端进行充电,也可以每个接收支路对应给一节电芯充电。本申请对多个接收支路如何对多节电芯进行充电的形式和电路结构不作任何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至少两个接收支路71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包括接收线圈(例如,Rx线圈811、Rx线圈812)、交流直流转换模块(例如,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2)和电压转换电路(例如,DC/DC831、DC/DC832);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和电压转换电路,电压转换电路与电池73电连接;电压转换电路和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器均分别与充电控制模块72连接;接收线圈,用于接收与所在的接收支路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传输的一路电磁信号;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转换为直流电;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对直流电进行电压和/电流转换,得到为电池73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所示的充电控制模块72的位置在接收支路71a中,并不表示充电控制模块72属于接收支路71a。
每个接收支路的接收线圈接收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中的发射线圈传输的一路电磁信号;再由同一个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对一路电磁信号转换为直流电;由同一个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对直流电进行电压和/或电流转换,生成一路充电电流和一路充电电压,并提供给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8,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例如,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或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2)的输出电压,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可以是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的输出电压,也可以是同一接收支路中的充电通路上的电压(例如,同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输出的电压,或输入同一接收支路中的DC/DC的电压);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能够反映接收线圈的电压。
示例性地,以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为例,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的输出电压可以为Rx线圈811的输出电压、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输出的电压或输入DC/DC831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8,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例如,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或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2)的输出电流,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流可以是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的输出电流,也可以是同一接收支路中的充电通路上的电流(例如,同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输出的电流,或输入同一接收支路中的DC/DC的电流);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流能够反映接收线圈的电流。
示例性地,以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为例,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的输出电流可以为Rx线圈811的输出电流、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21输出的电流或输入DC/DC831的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每个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包括AC/DC转换器(例如,AC/DC转换器8211、AC/DC转换器8221),AC/DC转换器连接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和电压转换电路;AC/DC转换器用于对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进行交流转直流的调压。
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对电磁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得到直流电;另外,交流直流转换模块还用于控制直流电的电压大小和电流大小,或者,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受控于充电控制模块中的MCU或AP,MCU或AP控制直流电的电压大小和电流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以及将需求的充电功率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基于反馈信息调整每个发射支路发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充电控制模块获取所有接收支路为电池提供的总的充电电压和/或总的充电电流,利用总的充电电压和/或总的充电电流,得到需求的充电功率,并将需求的充电功率作为反馈信息反馈至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基于需求的充电功率,对至少一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发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压,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流;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以及将需求电流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基于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充电控制模块利用每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流和/或输出电压,确定出每一接收支路对应的一个需求电流,进而得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需求电流;从至少两个需求电流中确定出作为反馈信息的需求电流;其中,作为反馈信息的需求电流可以是至少两个需求电流中的最大值,也可以是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主接收支路对应的需求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流;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及根据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以及根据需求的充电功率和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并将需求电压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基于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充电控制模块对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相乘,得到电池的充电功率;从预设充电参数中获取充电功率阈值和电流阈值,根据充电功率阈值和电池的充电功率计算得到需求的充电功率;从所有接收支路对应的所有输出电流和/或输出电压,确定一个需求电流;比较需求的充电功率和充电功率阈值、以及该需求电流和电流阈值,在保证该需求电流不超过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需求电压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对需求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差值;以及将电压差值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基于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充电控制模块在确定需求电压后,将需求电压和至少一个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例如,做差),得到电压差值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向无线发射装置发送增加发射电压或减小发射电压的反馈信息。
充电控制模块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确定出需求电压后,从预设充电参数中获取电压阈值,比较电压阈值和需求电压的差值,以生成增加发射电压或减小发射电压的反馈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预设无线通信协议,建立与无线充电装置的握手通信,以传输反馈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模式或电池的充电阶段,控制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支路工作,以为电池充电;其中,充电模式包括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大于第二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电池的充电阶段至少包括以下充电阶段中的一者:涓流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充电模式可以对应的恒流充电阶段,第二充电模式可以对应涓流充电阶段和/或恒压充电阶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模式还可以不和充电阶段对应,即充电模式和充电速度对应;比如,在较快充电速度的快速充电模式下,当需求充电功率高于设定值时,这时候为第一充电模式,可以是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同时工作;否则,在较慢充电速度的普通充电模式下,这时候为第二充电模式,可以是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仅一个接收支路工作。这种情况下,第一充电模式下,哪个接收支路工作,可以和恒流充电阶段保持一致;第二充电模式下,哪个接收支路工作,则可以和涓流充电阶段和/或恒压充电阶段保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当对电池的充电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同时工作;当对电池的充电处于非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支路工作。
充电控制模块在对电池的充电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恒流充电指令,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控制至少两个发射支路正常工作,向对应耦合的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发射电磁信号,保证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工作;当对电池的充电处于非恒流充电阶段时,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非恒流充电指令,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控制与至少一个接收支路对应耦合的至少一个发送支路正常工作,至少一个发送支路向至少一个接收支路发射电磁信号,保证至少一个接收支路工作,同时,无线充电装置控制与其余接收支路对应耦合的其余发送支路停止工作,其余发送支路不向其余接收支路发射电磁信号,其余接收支路停止工作;其中,其余接收支路为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除了至少一个接收支路之外的接收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9(a)所示的待充电设备的基础上,如图9(b)所示,至少两个接收支路1001包括第一接收支路1001a和第二接收支路1001b,第一接收支路1001a包括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1和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031,第二接收支路1001b包括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和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031,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1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连接;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1和/或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连接;充电控制模块72,还用于控制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031工作在恒流充电阶段,以及控制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工作在涓流充电阶段和/或恒压充电阶段。
其中,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031为Charge pump电路,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为Buck电路、Buck-Boost电路或充电IC。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b)中,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031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1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同时连接,这时候在恒流充电阶段,可以有两个充电通路(接收支路)通过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031同时为电池73充电;在图9(b)中,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1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同时连接,这时候在涓流充电阶段和/或恒压充电阶段,也可以有两个充电通路通过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同时为电池73充电。
除此之外,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还可以仅与其中一个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1或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连接,这时候在涓流充电阶段和/或恒压充电阶段,可以只有一个充电通路通过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为电池73充电;即当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仅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连接时,在涓流充电阶段和/或恒压充电阶段,此时可以是由第一充电通路通过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1和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1为电池73充电;当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仅与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连接时,在涓流充电阶段和/或恒压充电阶段,此时可以是由第二充电通路通过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022和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032为电池73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可以通过控制每一接收支路中的工作开关,控制每一接收支路工作或暂停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以及,当充电状态符合异常充电状态时,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停止指令;充电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发射电磁信号,以停止无线充电装置向待充电设备提供发射功率;其中,异常充电状态包括:电池的电量信息大于预设电量值、和/或、电池的电池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和/或、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和/或、电池的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
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检测以下至少一项:电池的电量信息、电池的电池温度、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池的充电电流;基于检测到的信息判断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当充电状态符合异常充电状态时,通过充电停止指令控制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发射电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电池的电量信息;当电量大于预设电量值时,生成充电停止指令并发送至无线充电装置,充电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发射电磁信号。
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判断电池的电量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电量值,当电路大于预设电量值时,确定电池充满电,生成充电停止指令发送至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池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充电值时,生成充电停止指令并发送至无线充电装置,充电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发射电磁信号。
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池的充电电流是否满足预设充电值,当满足预设充电值时,确定电池充满,生成充电停止指令;其中,预设充电值可以包括预设电流值和预设电压值,当电池的充电电压小于预设电压值、和/或电池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值时,确定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池的充电电流满足预设充点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流直流转换模块还包括开关控制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当自身所在的接收支路中传输的电流或电压超过预设异常阈值时,控制自身所在的接收支路断开,实现停止充电。
开关控制模块根据预设异常阈值,对电池进行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当自身所在的接收支路中传输的电流或电压超过预设异常阈值,通过断开自身所在的接收支路,使自身所在的接收支路停止充电;其中,预设异常阈值包括异常电流阈值和异常电压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降压式(Buck)电路、升降压式(Boost/Buck)电路或充电集成电路(Charge integratedcircuit,Charge IC或充电IC);
或者,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均为电荷泵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余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电荷泵(charge pump)电路;其余接收支路为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除了至少一个接收支路之外的接收支路。
需要说明的是,Charge pump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比值可以取值为1:1、2:1、3:1、…、N:1等;另外,充电IC可以是识别电路、LDO电路(稳压电路)、降压/升压电路、路径管理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等电路的集成,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均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接收支路和第二接收支路,第一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Buck电路、Boost/Buck电路或充电IC,第二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电荷泵电路;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当对电池的充电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第一接收支路和第二接收支路同时工作;当对电池的充电处于非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第一接收支路工作。
待充电设备包括两个接受支路时,第一接受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可以为Buck电路、Boost/Buck电路或充电IC,第二接受支路为Charge pump电路;由于Charge pump电路的充电速率更高,可以控制在恒流充电阶段时第一接收支路和第二接收支路同时工作,从而以较大充电功率对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在非恒流充电阶段第一接收支路工作,第二接收支路不工作,较小的充电功率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唯一的一发射支路时,控制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一接收支路工作,且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其余接收支路不工作;其中,被控制工作的一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Buck电路、Boost/Buck电路或充电IC;
或者,获取无线发射装置的最大发射功率;当所获取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时,控制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一接收支路工作,且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其余接收支路不工作;其中,被控制工作的一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Buck电路、Boost/Buck电路或充电IC。
充电控制模块确定无线充电装置只包括一个发射支路时,也只控制与唯一的一个发射支路对应的一个接收支路工作;其中,与唯一的一个发射支路对应的一个接收支路可以为与唯一的一个发射支路支持相同的无线充电协议的支路,或者,为与唯一的一个发射支路建立握手通信的支路。
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的一种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适配器90、无线充电装置91和待充电设备92,其中,无线充电装置91包括初始DC/DC911、第一MCU912、双路无线发射控制模块913、发射支路914和发射支路915,发射支路914包括逆整流桥9141、发射电容9142和发射线圈(Tx线圈)9143,发射支路915包括逆整流桥9151、发射电容9152和发射线圈(Tx线圈)9153;待充电设备92包括接收支路921、接收支路922、充电控制模块923和电池924,接收支路921包括接收线圈(Rx线圈)9211、接收电容9212、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13和DC/DC9214,接收支路922包括接收线圈(Rx线圈)9221、接收电容9222、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23和DC/DC9224,充电控制模块923为第MCU或AP。
由发射支路914和对应的接收支路921组成一条充电通路A,由发射支路915和对应的接收支路922组成一条充电通路B。
适配器90连接第一MCU912和初始DC/DC911,初始DC/DC911分别连接第一MCU912、逆整流桥9141和逆整流桥9151,第一MCU912连接双路无线发射控制模块913的一端,双路无线发射控制模块9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逆整流桥9141和逆整流桥9151,逆整流桥9141、发射电容9142和Tx线圈9143串联连接,逆整流桥9151、发射电容9152和Tx线圈9153串联连接;Tx线圈9143和Rx线圈9211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Tx线圈9153和Rx线圈9221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
Rx线圈9211、接收电容9212和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13串联,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13分别连接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23、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13和DC/DC9214,充电控制模块923分别连接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13、DC/DC9214、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23和DC/DC9224,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13连接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23,DC/DC9214和DC/DC9224分别连接电池924。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所示的充电控制模块923的位置在接收支路921中,并不表示充电控制模块923属于接收支路921。
当适配器90连接电源,向初始DC/DC911传输初始输入电流和初始输入电压,初始DC/DC911对初始输入电流和初始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得到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并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同时传输至发射支路914和发射支路915;发射支路914的逆整流桥9141对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进行直流转交流的调节,生成发射支路914对应的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发射支路915的逆整流桥9151对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进行直流转交流的调节,生成发射支路915对应的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
进一步地,Tx线圈9143基于发射支路914对应的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生成发射支路914对应的一路电磁信号,将发射支路914对应的一路电磁信号发射至Rx线圈9211;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13对Rx线圈9211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进行交流转直流的调压,得到一路接收电流和一路接收电压;DC/DC9214对一路接收电流和一路接收电压进行调压,生成一路充电电流和一路充电电压并提供给电池,对电池进行充电。
同时,Tx线圈9153基于发射支路915对应的一路发射电流和一路发射电压,生成发射支路915对应的一路电磁信号,将发射支路915对应的一路电磁信号发射至Rx线圈9221;交流直流转换模块9223对Rx线圈9221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进行交流转直流的调压,得到一路接收电流和一路接收电压;DC/DC9224对一路接收电流和一路接收电压进行调压,生成一路充电电流和一路充电电压并提供给电池,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双路无线发射控制模块913通过设置初始DC/DC911的调压参数、设置发射支路914中发射电容9142的谐振频率、以及逆整流桥9141的开关占空比和/或开关频率,调节发射支路914的一路发射电流的大小和一路发射电压的大小,进而实现改变发射支路914对应的充电功率大小;另外,发射支路915对应的充电功率的调整过程,与发射支路914对应的充电功率的调整过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充电通路A支持第一无线充电协议,充电通路B支持第二无线充电协议;其中,第一无线充电协议可以为标准无线充电协议(例如,Qi协议),也可以为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第二无线充电协议和第一无线充电协议可以相同或不同。
示例性地,充电通路A支持Qi协议,充电通路B支持非标准无线充电协议,如此,由于充电通路B不受标准无线充电协议的充电功率限制,可以采用较大的充电功率进行充电,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效率。
进一步地,双路无线发射控制模块913在对电池的充电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逆整流桥9141和逆整流桥9151工作,即通过充电通路A和充电通路B向电池进行充电;在对电池的充电处于非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逆整流桥9141工作、逆整流桥9151停止工作,即充电通路B停止工作,只通过充电通路A向电池进行充电。
示例性地,充电通路B工作在恒流充电阶段时,充电通路B中的DC/DC9214为Chargepump电路,Charge pump电路的充电功率相较于Buck电路和Boost/Buck电路更高,能够更大的提高恒流充电阶段的充电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系统采用两条充电通道进行充电时,可以按空间均匀分布两条充电通道的位置(例如,上下分布、左右分布等),从而使得充电系统的散热更均匀,有效控制充电系统的温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充电系统包括供电器20、无线充电装置2和待充电设备7,无线充电装置2包括发射控制模块21和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待充电设备7包括至少两个接收支路71、充电控制模块72和电池73;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供电器20电连接,至少两个发射支路11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发射控制模块连接21;发射控制模块21与供电器20电连接;至少两个接收支路71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均分别连接充电控制模块72和电池73;每一接收支路通过电磁耦合分别与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中的一个发射支路耦合;发射控制模块21,用于控制供电器20提供给至少两个发射支路22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每一发射支路,用于基于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将一路电磁信号发射给至少两个接收支路71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发射控制模块21,还用于接收待充电设备7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每一接收支路,用于接收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待充电设备7的电池73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充电控制模块72,用于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2:电池73的充电电压、电池73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2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以及将需求的充电功率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需求的充电功率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以及将需求电流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需求电流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及根据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以及根据需求的充电功率和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并将需求电压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需求电压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对需求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差值;以及将电压差值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电压差值调整与每一接收支路耦合的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向无线发射装置发送增加发射电压或减小发射电压的反馈信息;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增加发射电压或减小发射电压的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由多个接收支路获取多路电磁信号,进而基于多路电磁信号生成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利用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同时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实现了对电池的充电功率翻倍,大大提高了充电功率。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同一发明构思,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如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装置,如图12所示,充电方法包括:
S101、通过发射控制模块,控制供电器提供给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无线充电装置中的无线发射控制模块与待充电设备建立握手通信后,开始接收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S102、通过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基于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传输一路电磁信号给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S103、通过发射控制模块,接收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信息包括充电参数;通过发射控制模块,接收充电参数;根据充电参数,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发射控制模块,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基于需求的充电功率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发射控制模块,根据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基于需求电流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发射控制模块,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根据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根据需求的充电功率和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基于需求电压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发射控制模块,对需求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差值;基于电压差值调整与每一接收支路耦合的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由多个发射支路生成多路电磁信号,将多路电磁信号同时传输至待充电设备,通过多路电磁信号实现了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翻倍,大大提高了充电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如实施例一的待充电设备,如图13所示,充电方法包括:
S201、通过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无线充电装置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待充电设备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传输的一路电磁信号,对电磁信号进行转换,生成一路充电电压和一路充电电流。
S202、通过充电控制模块,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每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将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转换为直流电;通过每一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对直流电进行电压和/或电流转换,得到为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充电控制模块,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以及将需求的充电功率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基于反馈信息调整每个发射支路发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压,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流;通过充电控制模块,根据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以及将需求电流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基于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流;通过充电控制模块,根据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及根据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以及根据需求的充电功率和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并将需求电压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基于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无线充电装置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之后,充电方法还包括:通过充电控制模块,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以及,当充电状态符合异常充电状态时,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停止指令;充电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发射电磁信号,以停止无线充电装置向待充电设备提供发射功率;其中,异常充电状态包括:电池的电量信息大于预设电量值、和/或、电池的电池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和/或、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和/或、电池的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无线充电装置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之后,方法还包括:通过充电控制模块,获取电池的电量信息;当电量大于预设电量值时,生成充电停止指令并发送至无线充电装置,充电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发射电磁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如实施例一的充电系统,如图14所示,充电方法包括:
S301、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控制供电器提供给无线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S302、通过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基于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生成电磁信号并发射给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S303、通过待充电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S304、通过待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模块,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无线充电装置: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
S305、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接收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由多个接收支路获取多路电磁信号,进而基于多路电磁信号生成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利用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同时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多路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实现了对电池的充电功率翻倍,大大提高了充电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应用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43)

1.一种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
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均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池;
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用于分别与无线充电装置中的一发射支路耦合,以接收所述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充电模式或所述电池的充电阶段,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支路工作,以为所述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充电模式包括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所述电池的充电阶段至少包括以下充电阶段中的一者:涓流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包括接收线圈、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和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和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器均分别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与所在的接收支路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传输的一路电磁信号;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转换为直流电;
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电进行电压和/或电流转换,得到为所述电池充电的所述充电电压和所述充电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以及将所述需求的充电功率作为所述反馈信息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每个发射支路发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压,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以及将所述需求电流作为所述反馈信息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及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以及根据所述需求的充电功率和所述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并将所述需求电压作为所述反馈信息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包括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对所述需求电压和所述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差值;以及将所述电压差值作为所述反馈信息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向所述无线发射装置发送增加发射电压或减小发射电压的反馈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预设无线通信协议,建立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握手通信,以传输所述反馈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当对所述电池的充电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同时工作;当对所述电池的充电处于非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支路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降压式电路、升降压式电路或充电集成电路;
或者,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均为电荷泵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余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电荷泵电路;所述其余接收支路为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除了所述至少一个接收支路之外的接收支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接收支路和第二接收支路,所述第一接收支路包括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第一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接收支路包括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第二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或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工作在恒流充电阶段,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工作在涓流充电阶段和/或恒压充电阶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为电荷泵电路,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为降压式电路、升降压式电路或充电集成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接收支路和第二接收支路,所述第一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降压式电路、升降压式电路或充电集成电路,所述第二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电荷泵电路;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当对所述电池的充电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所述第一接收支路和所述第二接收支路同时工作;当对所述电池的充电处于非恒流充电阶段时,控制所述第一接收支路工作。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唯一的一发射支路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一接收支路工作,且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其余接收支路不工作;其中,被控制工作的一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降压式电路、升降压式电路或充电集成电路;
或者,获取所述无线发射装置的最大发射功率;当所获取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时,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一接收支路工作,且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其余接收支路不工作;其中,被控制工作的一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为降压式电路、升降压式电路或充电集成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以及,
当所述充电状态符合异常充电状态时,向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停止指令;所述充电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发射电磁信号,以停止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向所述待充电设备提供发射功率;其中,所述异常充电状态包括:所述电池的电量信息大于预设电量值、和/或、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和/或、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和/或、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还包括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当自身所在的接收支路中传输的电流或电压超过预设异常阈值时,控制所述自身所在的接收支路断开,实现停止充电。
19.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控制模块和至少两个发射支路;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供电器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射控制模块与所述供电器电连接;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供电器提供给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所述每一发射支路,用于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传输所述一路电磁信号给待充电设备的一接收支路;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调整所述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基于所述需求的充电功率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以及基于所述需求电流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及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以及根据所述需求的充电功率和所述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基于所述需求电压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对所述需求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差值;以及基于所述电压差值调整与所述每一接收支路耦合的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增加发射电压或减小发射电压的反馈信息。
27.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控制模块和至少两个发射支路,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供电器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均分别与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射控制模块与所述供电器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均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池;所述每一接收支路通过电磁耦合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一个发射支路耦合;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供电器提供给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所述每一发射支路,用于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传输所述一路电磁信号给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对应耦合的一个接收支路;
所述发射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用于接收所述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8.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的待充电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无线充电装置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通过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包括:
通过所述每一接收支路中的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将同一接收支路中的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一路电磁信号转换为直流电;
通过所述每一接收支路中的电压转换电路,对所述直流电进行电压和/或电流转换,得到为所述电池充电的所述充电电压和所述充电电流。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通过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以及将所述需求的充电功率作为所述反馈信息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每个发射支路发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压,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流;所述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通过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以及将所述需求电流作为所述反馈信息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流;所述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通过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及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以及根据所述需求的充电功率和所述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并将所述需求电压作为所述反馈信息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调整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无线充电装置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以及,
当所述充电状态符合异常充电状态时,向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停止指令;所述充电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停止发射电磁信号,以停止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向所述待充电设备提供发射功率;其中,所述异常充电状态包括:所述电池的电量信息大于预设电量值、和/或、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和/或、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和/或、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
34.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至26任一项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供电器提供给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生成一路电磁信号,并发射所述一路电磁信号给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包括充电参数;所述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充电参数;根据所述充电参数,调整所述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基于所述需求的充电功率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根据至少两个接收支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和/或至少两个输出电压,确定出需求电流;基于所述需求电流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确定需求的充电功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电路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电流,确定需求电流;根据所述需求的充电功率和所述需求电流,确定需求电压;基于所述需求电压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需求电压分别调整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包括:
通过所述发射控制模块,对所述需求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差值;基于所述电压差值调整与所述每一接收支路耦合的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4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充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供电器提供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两个发射支路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
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的每一发射支路,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生成电磁信号并发射给待充电设备中对应耦合的一接收支路;
通过所述待充电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接收支路中的每一接收支路,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发射支路中对应耦合的一发射支路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通过所述待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模块,根据以下充电参数中的至少一者生成反馈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每一接收支路的电压和每一接收支路的电流;
通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发射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待充电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分别调整所述每一发射支路的电磁信号的发射功率。
4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28-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34-4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115135.1A 2019-11-14 2019-11-14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803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5135.1A CN112803560A (zh) 2019-11-14 2019-11-14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PCT/CN2020/127553 WO2021093708A1 (zh) 2019-11-14 2020-11-09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EP20888146.6A EP4024663A4 (en) 2019-11-14 2020-11-09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DEVICE TO BE CHARGED,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A
US17/701,227 US20220216738A1 (en) 2019-11-14 2022-03-22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to-be-charged device, and charg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5135.1A CN112803560A (zh) 2019-11-14 2019-11-14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3560A true CN112803560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0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5135.1A Pending CN112803560A (zh) 2019-11-14 2019-11-14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3560A (zh)
WO (1) WO20210937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859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287A (zh) * 2012-09-28 2013-01-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级联型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和移动受电体
CN104143861A (zh) * 2013-05-09 2014-11-1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供电电路
CN105515223A (zh) * 2016-02-01 2016-04-20 施京京 一种大功率电能的无线传输方法和电路
US20160268845A1 (en) * 2013-11-20 2016-09-15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Power
CN106972582A (zh) * 2017-04-28 2017-07-21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9414B2 (en) * 2007-09-01 2011-08-16 Maquet Gmbh & Co. K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energy and/or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a source device and at least one target device
KR20160100754A (ko) * 2015-02-16 2016-08-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8448692A (zh) * 2018-02-09 2018-08-24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偏移自适应性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拓扑结构
CN109760531B (zh) * 2019-01-22 2021-04-09 中惠创智(深圳)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及动态无线充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287A (zh) * 2012-09-28 2013-01-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级联型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和移动受电体
CN104143861A (zh) * 2013-05-09 2014-11-1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供电电路
US20160268845A1 (en) * 2013-11-20 2016-09-15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Power
CN105515223A (zh) * 2016-02-01 2016-04-20 施京京 一种大功率电能的无线传输方法和电路
CN106972582A (zh) * 2017-04-28 2017-07-21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859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3708A1 (zh)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5838B (zh) 无线电池充电期间的带外通信
JP6842566B2 (ja) 被充電機器、無線充電装置及び無線充電方法
KR102411250B1 (ko) 충전대상 기기, 무선 충전 방법 및 시스템
EP4024663A1 (en)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device to be charged,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640249B (zh) 无线电池充电期间的带内通信
EP3609045B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device to be charged
KR102213689B1 (ko) 충전 대기 설비 및 충전 방법
EP3742576B1 (en)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2509907B1 (ko) 충전 장치, 충전 방법 및 충전 대기 설비
CN112823459B (zh) 充电控制方法、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24656A1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to be charge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EP3893352A1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device to be charged,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197905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s and device to-be-charged
CN114784923A (zh)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方法
CN113474963A (zh) 待充电设备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US11228207B2 (en) Power receiv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feed system
TWI633739B (zh) 具有調節迴路之電池充電系統及充電方法
US20240072574A1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803560A (zh) 无线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
CN112398209A (zh) 无线充电装置、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