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8598A - 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8598A
CN112798598A CN202110176826.3A CN202110176826A CN112798598A CN 112798598 A CN112798598 A CN 112798598A CN 202110176826 A CN202110176826 A CN 202110176826A CN 112798598 A CN112798598 A CN 112798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line
image
control instruction
wear
abra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68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杏
陶垣
高越
曹志勇
孙增玉
刘柯
段致国
霍红光
张军毅
郝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Beijing Aerospace Institute for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engshui Power Supply Section of China Railway Beij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rospace Institute for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rospace Institute for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rospace Institute for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1768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85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8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8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中,触发控制设备根据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图像采集设备,以控制图像采集设备获取接触线图像,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位置测量设备,以控制位置测量设备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可以保证数据充足的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可以覆盖机车运行过的全部线路,避免了磨耗点漏检。图像处理设备接收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接触线图像识别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提高了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磨耗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网检修是电气化铁路维护中的重要部分,而接触网导线磨耗量检测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其直接关系到接触网导线与受电弓动态受流的质量。
传统技术通常是人工定点对接触网进行磨耗量检测,即采用游标卡尺对接触网进行测量。然而,由于线路巡检工作量大且磨耗点呈离散分布,故传统技术检测效率低且极易导致部分接触网磨耗点的漏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检测效率低且极易导致部分接触网磨耗点漏检的问题,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包括:
图像采集设备,用于获取接触线图像;
位置测量设备,用于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
触发控制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位置测量设备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以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至所述位置测量设备,以控制所述位置测量设备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以及
图像处理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位置测量设备分别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线图像,识别所述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磨耗量图像训练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包括:
线阵相机,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和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连续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并发送所述接触线图像至所述图像处理设备;以及
第一照明光源,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所述线阵相机提供光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照明光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照明光源对称设置于所述线阵相机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测量设备包括:
距离传感器,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开始测距,并在到达预设距离时生成第三控制指令;以及
距离采集设备,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获取公里标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采集设备包括:
面阵相机,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所述距离传感器以及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获取所述公里标图像;以及
第二照明光源,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电连接,用于在所述面阵相机获取所述公里标图像时提供照明光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图像采集卡,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触线图像;
图像处理器,与所述图像采集卡和所述位置测量设备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线图像识别所述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
根据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接触线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以及
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线图像,识别所述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线图像,识别所述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之前,还包括:
对多个接触线磨耗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
对多个所述接触线磨耗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进行标注,得到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以及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所述预设目标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所述接触线磨耗量,包括:
对接触线磨耗区域采集相机进行参数标定,得到所述接触线磨耗区域中图像磨耗量和实际磨耗量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图像磨耗量和所述实际磨耗量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所述接触线磨耗量。
上述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中,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位置测量设备、触发控制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其中,触发控制设备根据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图像采集设备,以控制图像采集设备获取接触线图像,并发送第二控制指令至位置测量设备,以控制位置测量设备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可以理解,依据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并使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设备,第二控制指令控制位置测量设备,可以保证采集到的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接触线位置数据充足,提高了磨耗量检测速度的同时可以覆盖机车运行过的全部线路,避免了磨耗点漏检。图像处理设备接收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接触线图像,识别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提高了磨耗量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图像采集设备;110、线阵相机;120、第一照明光源;20、位置测量设备;210、距离传感器;220、距离采集设备;221、面阵相机;222、第二照明光源;30、触发控制设备;40、图像处理设备;410、图像采集卡;420、图像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包括图像采集设备10、位置测量设备20、触发控制设备30以及图像处理设备40。其中,图像采集设备10用于获取接触线图像。位置测量设备20用于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触发控制设备30与图像采集设备10和位置测量设备20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图像采集设备10,以控制图像采集设备10获取接触线图像,发送第二控制指令至位置测量设备20,以控制位置测量设备20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图像处理设备40与图像采集设备10和位置测量设备20分别电连接,用于接收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接触线图像,识别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图像采集设备10是根据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所在检测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来实现对接触线图像的连续获取,此时采集到的接触线图像无法与实际的铁路位置进行对应。因此,通过设置位置测量设备20,可以同样根据检测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来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从而实现接触线图像与铁路实际位置的对应关系,以获得接触网全线路的导线磨耗情况。可以理解,接触线图像可以与接触线位置一一对应。接触线图像也可以与接触线位置不一一对应,如可以设置每间隔若干张接触线图像,测量一次当前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故两者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发控制设备30根据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控制图像采集设备10和位置测量设备20进行工作,还可以为图像采集设备10和位置测量设备20等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中全部设备提供电源。因此,触发控制设备30的设置可以提高接触线图像获取以及磨耗点定位的效率,避免出现检测盲区,从而实现对接触线全线路的磨耗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设备40可以预先加载预设目标识别模型,即检测网络。图像处理设备40对图像采集设备10获取的接触线图像进行去噪以及增强等预处理,随后可以对预处理后的接触线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到的特征输入检测网络,最后即可得到接触线图像中精确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另外,图像处理设备40可以依据接触线图像中接触线长度和实际接触线长度的比例关系进行比例转换和计算,即可得到接触线磨耗量的精确值。
上述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中,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包括图像采集设备10、位置测量设备20、触发控制设备30以及图像处理设备40。其中,触发控制设备30根据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图像采集设备10,以控制图像采集设备10获取接触线图像,并发送第二控制指令至位置测量设备20,以控制位置测量设备20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可以理解,依据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并使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设备10,第二控制指令控制位置测量设备20,可以保证采集到的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接触线位置数据充足,在提高了检测速度的同时可以覆盖机车运行过的全部线路,避免了磨耗点漏检。图像处理设备40接收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接触线图像,识别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提高了检测精度的同时可以获取全线路的磨耗量值。
另外,传统的人工定点磨耗量检测方法还具有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以及不准确等缺点,无法全面掌握定点以外的接触线磨耗情况。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无需人工参与,同时也无需设置多种传感器,仅需要将其装设于需要检测的接触网中运行的列车或专用的检测机车的顶部,通过触发控制器控制图像采集设备10和位置测量设备20采集数据,并通过图像处理设备40对数据进行处理即可完成全线路接触网导线磨耗量的测量,可以全面掌握接触网的磨耗情况,具有工作强度低、效率高以及准确性高的优点。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为非接触扫描系统,可以适用于标准高度高铁接触线的连续磨耗量检测,为高铁接触线磨耗检测提供了覆盖全线的自动化测量技术,提高了接触线磨耗检测效率,且避免了磨耗点的漏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磨耗量图像训练模型。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对多个发生不同程度磨耗的接触线图像进行去噪以及增强等预处理,然后对接触线图像中磨耗区域进行标注,即框定出每个图像中的磨耗区域并进行特征提取,以完成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的制作。随后,基于目标检测卷积神经网络,将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输入网络进行训练,可以得到检测网络的网络模型,即预设目标识别模型。
请一并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设备10包括线阵相机110和第一照明光源120。其中,线阵相机110与触发控制设备30和图像处理设备40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连续获取接触线图像,并发送接触线图像至图像处理设备40。第一照明光源120与触发控制设备30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为线阵相机110提供光源。本实施例中,线阵相机110为具有高速以及高精度的检测相机,其可以在连续运动中对接触线图像进行实时采集。线阵相机110具有高分辨率、无需复杂快门装置、灵敏度高以及动态范围大等优势,可以高速、高精度获取接触线图像,从而可以提高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的检测速度和精度。另外,第一照明光源120可以为线阵相机110提供光照,避免因光照不足导致的磨耗量检测精度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照明光源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照明光源120对称设置于线阵相机110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线阵相机110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照明光源120,可以保证线阵相机110在获取接触线图像时的光线的充足性,从而提高线阵相机110获取的接触线图像的质量,提高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的磨耗量测量精度。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第一照明光源120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照明光源120为激光光源。由于激光光源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等优点,其作为第一照明光源120可以提高获取的接触线图像的质量,从而提高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的磨耗量检测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置测量设备20包括距离传感器210和距离采集设备220。距离传感器210与触发控制设备30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开始测距,并在到达预设距离时生成第三控制指令。距离采集设备220与距离传感器210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二控制指令和第三控制指令,并根据依次接收到的第二控制指令和第三控制指令获取公里标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距离采集设备220可以获取铁路线路中设置的公里标的数据,从而将全部采集到的接触线图像按照公里标进行分段,以实现对磨耗点的定位,即获取每个接触线磨耗点相邻两个公里标,从而提高磨耗检测以及定位效率。当然,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距离采集设备220还可以为GPS等实时定位设备,其可以直接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具体的接触线位置,以实现对磨耗点的精确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距离采集设备220包括面阵相机221和第二照明光源222。面阵相机221与触发控制设备30、距离传感器210以及图像处理设备40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依次接收到的第二控制指令和第三控制指令获取公里标图像。第二照明光源222与触发控制设备30电连接,用于在面阵相机221获取公里标图像时提供照明光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线阵相机110在测量过程中根据检测车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连续采集图像,采集图像与实际线路的位置无法对应。因此,通过设计公里标号识别装置,可以在接触网图像采集过程中同步采集标杆号,以实现接触网图像与公里标号图像的对应。可以理解,采用面阵相机221可以一次性获取公里标的图像,通过常用的目标识别方法或人工,均可以判断接触线磨耗点所在的线路段两端的两个公里标,从而确定发生磨耗的位置,提高磨耗量检测效率。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面阵相机221也可以采用其它图像采集设备10进行替换,只要其可以获取对应的公里标的具体数字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设备40包括图像采集卡410和图像处理器420。图像采集卡410与图像采集设备10电连接,用于接收接触线图像。图像处理器420与图像采集卡410和位置测量设备20电连接,用于接收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接触线图像识别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像采集卡410可以为高速图像采集卡,图像采集卡410可以与图像采集设备10中的线阵相机110电连接,以高速获取接触线图像。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卡410还可以与距离采集设备220中的面阵相机221电连接,以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图像,即公里标图像。可以理解,图像采集卡410可以保证图像的高速传输,以实现对接触线磨耗量的实时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420可以为计算机或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器420可以加载预设目标识别模型,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识别采集到的接触线图像中的磨耗区域,同时根据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确定磨耗区域所在的线路段。另外,图像处理器420还可以根据预先预设目标识别模型,预先获取图像中接触网导线磨耗长度与实际中接触网导线磨耗长度的对应比例,根据识别到的图像中接触网导线磨耗长度,通过比例解算即可得到该磨耗区域的实际导线磨耗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还包括壳体,图像采集设备10、位置测量设备20、触发控制设备30以及图像处理设备40均设置于壳体内。本实施例中,壳体的材质可以为铝,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中的图像采集设备10、位置测量设备20、触发控制设备30以及图像处理设备40等电子设备均可以密封在铝制壳体内。可以理解,铝制壳体可以实现对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的保护,延长接触线磨耗检测系统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光学窗口,图像采集设备10通过光学窗口获取接触线图像,位置测量设备20通过光学窗口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的图像或其他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光学窗口可以采用透光性较好的光学玻璃嵌于壳体顶部开设的孔中形成,从而保证壳体的透光性。可以理解,光学窗口的设置可以保证图像采集设备10获取的接触线图像质量,从而保证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的磨耗量检测准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还包括通讯设备。通讯设备与图像处理设备40电连接,用于发送接触线磨耗量至远程终端设备。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通讯设备,图像处理设备40可以将测量得到的接触线磨耗量发送至远程终端设备,同时还可以接收来自远程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指令,并发送远程控制指令至触发控制设备30,从而实现对图像采集设备10和位置测量设备20的控制,以实现接触网磨耗量检测过程的实时监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100可以根据远程终端设备的控制指令,实现对某些磨耗点的多次检测。
请参见图3-图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
步骤S20,根据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步骤S30,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获取接触线图像,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以及
步骤S40,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接触线图像,识别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方法,通过接收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并根据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可以提高获取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接触线位置的速度,在提高磨耗量检测速度的同时,可以保证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的全线路覆盖,避免磨耗点漏检。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接触线图像识别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相比于人工游标卡尺检测具有效率高、准确率高以及成本低的优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0,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接触线图像,识别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之前,还包括:
步骤S401,对多个接触线磨耗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去噪以及增强等,以提高接触线磨耗图像的质量。
步骤S402,对多个接触线磨耗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进行标注,得到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其中,对接触线磨耗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进行标注可以为采用矩形框对磨耗区域进行框定,得到框定区域。多个框定区域即可形成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
步骤S40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进行训练,即特征提取,即可得到预设目标模型。本实施例中,卷积神经网络可以为常用的卷积神经网络,如AlexNet、VGGNet以及ResNet等,只要其可以实现磨耗区域数据集训练,得到预设目标模型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包括:
步骤S410,对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进行参数标定,得到接触线磨耗区域中图像磨耗量和实际磨耗量的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中,参数标定即为获得接触线磨耗区域中图像磨耗量和实际磨耗量的解算比例。
步骤S420,根据图像磨耗量和实际磨耗量的对应关系获取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采集设备,用于获取接触线图像;
位置测量设备,用于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
触发控制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位置测量设备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以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至所述位置测量设备,以控制所述位置测量设备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以及
图像处理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位置测量设备分别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线图像,识别所述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磨耗量图像训练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包括:
线阵相机,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和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连续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并发送所述接触线图像至所述图像处理设备;以及
第一照明光源,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所述线阵相机提供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光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照明光源对称设置于所述线阵相机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测量设备包括:
距离传感器,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开始测距,并在到达预设距离时生成第三控制指令;以及
距离采集设备,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获取公里标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采集设备包括:
面阵相机,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所述距离传感器以及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分别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获取所述公里标图像;以及
第二照明光源,与所述触发控制设备电连接,用于在所述面阵相机获取所述公里标图像时提供照明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图像采集卡,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触线图像;
图像处理器,与所述图像采集卡和所述位置测量设备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触线图像及其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并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线图像识别所述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8.一种接触线磨耗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所在机车的速度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
根据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接触线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接触线位置;以及
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线图像,识别所述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设目标识别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线图像,识别所述接触线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接触线磨耗量之前,还包括:
对多个接触线磨耗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
对多个所述接触线磨耗图像中的接触线磨耗区域进行标注,得到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以及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接触线磨耗区域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所述预设目标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线磨耗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所述接触线磨耗量,包括:
对接触线磨耗区域采集相机进行参数标定,得到所述接触线磨耗区域中图像磨耗量和实际磨耗量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图像磨耗量和所述实际磨耗量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接触线图像对应的所述接触线位置处的所述接触线磨耗量。
CN202110176826.3A 2021-02-07 2021-02-07 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27985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6826.3A CN112798598A (zh) 2021-02-07 2021-02-07 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6826.3A CN112798598A (zh) 2021-02-07 2021-02-07 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8598A true CN112798598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14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6826.3A Pending CN112798598A (zh) 2021-02-07 2021-02-07 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85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4072A (zh) * 2021-11-30 2022-04-22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巡检刚性接触网的磨耗检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8612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Qr Limited Pantograph damage and wear monitoring system
CN102538762A (zh) * 2012-01-10 2012-07-04 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接触网在线巡检装置、巡检方法以及其构成的高铁接触网检测系统
CN104315984A (zh) * 2014-10-31 2015-01-2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CN104748685A (zh) * 2015-04-17 2015-07-01 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接触网几何参数动态测量方法
CN107399338A (zh) * 2016-05-18 2017-11-28 北京华兴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列车接触网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059631A (zh) * 2019-04-19 2019-07-26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非接触式监测缺陷识别方法
CN112066882A (zh) * 2020-09-15 2020-12-11 北京锦鸿希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网的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8612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Qr Limited Pantograph damage and wear monitoring system
CN102538762A (zh) * 2012-01-10 2012-07-04 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接触网在线巡检装置、巡检方法以及其构成的高铁接触网检测系统
CN104315984A (zh) * 2014-10-31 2015-01-2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CN104748685A (zh) * 2015-04-17 2015-07-01 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接触网几何参数动态测量方法
CN107399338A (zh) * 2016-05-18 2017-11-28 北京华兴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列车接触网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059631A (zh) * 2019-04-19 2019-07-26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非接触式监测缺陷识别方法
CN112066882A (zh) * 2020-09-15 2020-12-11 北京锦鸿希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网的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4072A (zh) * 2021-11-30 2022-04-22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巡检刚性接触网的磨耗检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99538A1 (zh) 基于图像监控数据的桥梁关键构件病害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0212451B (zh) 一种电力ar智能巡检装置
CN102435173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病害快速调查系统及调查方法
CN109658397A (zh) 一种轨道巡检方法及系统
CN102759347B (zh) 一种高铁接触网在线巡检装置、巡检方法以及其检测系统
CN104729426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角钢自动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
GB2511612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vehicle weave
CN111710055A (zh) 便携式电力巡检设备及电力巡检方法、电力巡检系统
KR101461184B1 (ko) Cctv 영상을 이용한 기상 상황 정보 추출 시스템
EP2312269A1 (en)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inspecting a pantograph
CN113371028A (zh) 一种电客车载轨道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
CN110930415A (zh) 一种轨道接触网空间位置检测方法
CN112798598A (zh) 接触线磨耗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15066222U (zh) 一种传输带系统
KR102004909B1 (ko) 텅레일 밀착상태 검지를 위한 검측시스템
CN110906878A (zh) 一种裂缝或变形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102951183B (zh) 基于线阵图像传感器的转辙机表示缺口位移监测装置
CN109903308B (zh) 用于获取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82907A (zh) 行进车辆测量系统及相关方法
WO2018123298A1 (ja) 自動点検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点検方法
CN113065540A (zh) 一种基于机巡图像的输电线路元件失效识别方法及系统
WO2020158262A1 (ja) 劣化診断装置、劣化診断システム、劣化診断方法、記録媒体
CN111272214A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传感器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1136664A (zh) 基于紫外图像检测的巡检机器人及其检测方法
KR102210571B1 (ko) Gps 좌표와 이동통신시스템을 이용한 교량과 터널의 안전진단 원격감시 경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6

Address after: 100076 No. 1 South Dahongmen Road,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AEROSPACE INSTITUTE FOR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Import and Export Co.,Ltd.

Applicant after: Hengshui Power Supply Section of China Railway Beijing Bureau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6 No. 1 South Dahongmen Road,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AEROSPACE INSTITUTE FOR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