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8300A - 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8300A
CN112798300A CN202110174344.4A CN202110174344A CN112798300A CN 112798300 A CN112798300 A CN 112798300A CN 202110174344 A CN202110174344 A CN 202110174344A CN 112798300 A CN112798300 A CN 112798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obtaining
intensity
compartment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43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火安
莫水安
韦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Longshe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Longshe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Longshe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Longshe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43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83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8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83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078Shock-testing of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进而获得第一制备材料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根据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进而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若不处于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冷藏车厢防碰撞检测方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厢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生鲜食物的需求越来越高,远距离运输生鲜食物就成为了必要,使得保鲜类食品的运输方式随之也带动了冷藏保温汽车的广泛使用。由于冷藏车需要在运输过程中有很好的密闭和隔热保温性能,而厢体发生碰撞后会影响冷藏车的使用性,进而对其中运输的物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冷藏车进行防碰撞检测成为了运输车辆管理人员和物流公司关心的问题。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冷藏车厢防碰撞检测方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冷藏车厢防碰撞检测方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结合冷藏车厢的特点进行评估,进而准确、有效对防碰撞能力进行细化检测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获得第一预设碰撞方式;根据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信息;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预设碰撞方式;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通过获得冷藏车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从而获得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基于其车厢结构和材料的信息,对其进行细化分析获得其车厢承受的碰撞能力,再根据车厢的几何空间数据信息进行车厢面的进一步分析,其中将材料信息和空间数据信息输入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进行模型训练,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为神经网络模型,在该机器学习的方式下,使得最后输出的正指标第一防碰撞等级更加准确,进而通过设定碰撞方式进而对车厢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并判断车厢危险设施因碰撞出现严重后果的危险性,据此获得负指标的第二防碰撞能力的方式,最终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达到了通过结合冷藏车厢的特点进行评估,进而准确、有效对防碰撞能力进行细化检测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一输入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五获得单元16,第六获得单元17,第一判断单元18,第七获得单元19,第一生成单元20,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冷藏车厢防碰撞检测方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结合冷藏车厢的特点进行评估,进而准确、有效对防碰撞能力进行细化检测的技术效果。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生鲜食物的需求越来越高,远距离运输生鲜食物就成为了必要,使得保鲜类食品的运输方式随之也带动了冷藏保温汽车的广泛使用。由于冷藏车需要在运输过程中有很好的密闭和隔热保温性能,而厢体发生碰撞后会影响冷藏车的使用性,进而对其中运输的物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冷藏车进行防碰撞检测成为了运输车辆管理人员和物流公司关心的问题。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冷藏车厢防碰撞检测方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获得第一预设碰撞方式;根据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
步骤S200: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信息;
具体而言,冷藏车是指用来维持冷冻或保鲜的货物温度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因此冷藏车的车厢需要具备一定的保温性能,进而使得其车厢的制作技术不同于一般的货车车厢,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其中,所述第一制备结构为冷藏车厢进行分片拼装工艺的骨架结构和三层拼装结构这些厢体的组装结构,详细来说,车厢的厢体包括门板、侧板、前板、底板和顶板,而这些都是通过对制备材料进行压制或焊接工艺获得的,因此,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进而确定其制备材料的过程是进行防碰撞分析过程的基础,分析其制备材料的属性信息,包括如材料刚度、密度、使用特点等信息,达到了充分结合车厢特点的细化分析过程,增加分析准确度的技术效果。
步骤S300: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具体为车厢框架的几何空间信息,如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数据信息的几何尺寸,由于在碰撞的发生过程主要是通过车厢骨架支撑其箱体的稳定性,因此,通过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后,进而确定其碰撞后的稳定性。通过详细对车厢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获得车厢结构的缓冲能力,防止车厢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出现过大的破坏,进而造成更大损失。
步骤S400: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模型,通过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对输入信息进行检测,基于模型不断自我训练的特性,使得最终输出的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更加准确,有效。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数据训练的过程本质上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是通过多组训练数据利用机器学习训练得出的,并且机器学习模型能通过大量数据不断的学习,进而不断地修正模型,最终获得满意的经验来处理其他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可以表述为冷藏车厢防碰撞能力的正向结果,即车厢特定具有的防碰撞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车厢碰撞的安全系数。
步骤S500:获得第一预设碰撞方式;
具体而言,由于碰撞事故的而发生通常是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相互碰撞,或者与其他固定物体或行人发生碰撞。详细来说,与固定物体发生的碰撞包括如车辆与墙壁的碰撞、车辆与护栏的碰撞、车辆与树的碰撞等,而由于冷藏车厢的整体质量和体积不易发生翻车和坠车这样的碰撞事故,因此,在这里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代表路面上以上描述的碰撞方式,由于不同的碰撞方式会造成车厢产生不同的损伤或变形,因此通过设定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产生具体的情景化进而完成不同碰撞类型的检测。
步骤S600:根据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
具体而言,由于碰撞方式的不同使得碰撞产生的车厢损伤和变形是不同的,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为在预设碰撞方式下具有危险性的区域。举例来说,两辆汽车在同一行驶纵轴上发生碰撞后,一般会对车辆的前端及后端造成损坏,这其中又会根据车辆的质量大小进一步划分,质量小冲击力小,造成的前后端损坏区域也小;当一辆车辆与另一辆车辆侧面进行碰撞后,损伤的区域就会处于两侧车厢,从而确定其危险碰撞区域。
步骤S700: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危险碰撞部件是指所述第一冷藏车厢中碰撞后造成的损害结果较大的部件信息,包括制冷机组、燃油箱、驾驶区等。其中,由于制冷机组的处于车厢中,当碰撞后车厢变形会使得制冷机组受到破坏,制冷机组的具有较高价值从而增加碰撞后的经济损失;由于燃油箱受到追尾碰撞后会引起燃油泄漏造成火灾,使得燃油箱成为引发爆炸的重要部件;驾驶座的碰撞会使得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指经过车厢的第一碰撞防线后对这些部件造成的波及影响,从而达到了细化分析其内容的技术效果。
步骤S800: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
步骤S900: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
具体而言,获得所述第一波及强度后进行判断,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判断结果包括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和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两种判断结果,详细来说,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表示所述第一危险部件在碰撞后受到的波及影响较小,不会造成部件的二次碰撞影响。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表示此时的部件受到的波及较大,从而造成部件的二次碰撞影响,其中,二次碰撞影响可以理解为碰撞后波及的程度使得危险部件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如制冷机组部件破损的经济损失,燃油箱破裂后引发火灾的损失,驾驶人员的生命损失,从而确定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在部件装配的过程中的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可以表述为由于部件装配位置从而使得防碰撞能力产生减弱的负向结果,也可以理解为部件的危险系数。
步骤S1000: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
具体而言,通过对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生成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检测报告,其中,该报告生成就是针对车厢的特性产生的正向防碰撞能力与基于部件的负向防碰撞能力结合的报告结果。
进一步而言,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400还包括:
步骤S410: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是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的,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和标识第一防碰撞等级的标识信息;
步骤S420: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第一防碰撞等级;
步骤S430: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确定第一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碰撞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可承受的最高碰撞强度;
步骤S440:若所述第一碰撞强度阈值不满足预设碰撞强度阈值,获得第一提醒信息。
具体而言,将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防碰撞等级作为监督数据。输入每一组训练数据中,对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进行监督学习,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是按照神经网络模型为原型建立模型进行训练的,神经网络由大量的节点(或称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构成的一种运算模型,网络的输出则依照网络的连接方式的一种逻辑策略表达。进一步而言,所述训练的过程实质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每一组监督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和标识第一防碰撞等级的标识信息,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不断的自我修正、调整,直至获得的输出结果与所述标识信息一致,结束本组数据监督学习,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当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信息达到预定的准确率/达到收敛状态时,则监督学习过程结束。从而根据准确的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确定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可承受的最高碰撞强度,所述预设碰撞强度阈值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冷藏车厢期望防碰撞能力,其中所述预设碰撞强度阈值是根据需求车辆的人进行自主筛选的,可以根据运输的物品不同或运输路况来确定。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S1110: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为车厢表面的图像信息;
步骤S1120:获得预设提取规则;
步骤S1130:根据所述预设提取规则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提取,获得第一损坏区域集合;
步骤S1140:通过对所述第一损坏区域集合进行排序,获得第二损坏区域集合;
步骤S1150:通过对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进行聚氨酯含量检测,获得第二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碰撞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可承受的二次碰撞强度。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为采集到的冷藏车厢的图像信息,其中采集的过程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进行采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信息可以为动态视频图像信息或静态区域图像信息,而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为多方位的图像信息。这样得到的图像信息更加准确清晰,必要时也可以对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再进行分析,增加分析的准确率。所述预设提取规则为预先设置提取特征参数的规则,比如某一方位采集到的车厢表面存在多处刮痕或损伤,根据规则提取其中所有具有损坏特征的图像,进而再分析这些损伤的严重性并排序,获得损伤严重的前序列图像作为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进一步而言,由于冷藏车厢需要具备保温性能因此其车厢的制作材料中会填充聚氨酯,从而对车厢聚氨酯含量进行检测以确定车厢可承受的二次碰撞。详细来说,当检测的冷藏车是已使用的车厢后,首先查看其表面刮痕或碰撞损伤,进而查看这些碰撞损伤中是否使得其中的聚氨酯泄漏,进而影响车厢的使用性能,达到了通过结合冷藏车厢的制作材料的特点进行检测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而言,其中,所述通过对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进行聚氨酯含量检测,获得第二碰撞强度阈值,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150还包括:
步骤S1151: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聚氨酯填充含量;
步骤S1152:在预设时间段中对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的聚氨酯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生成第一聚氨酯泄漏曲线;
步骤S1153:对所述第一聚氨酯泄漏曲线中的聚氨酯含量进行统计计算,获得第一泄漏含量;
步骤S1154:判断所述第一泄漏含量是否处于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中,其中,所述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为满足所述第一冷藏车厢保温性能的泄露含量;
步骤S1155:若所述第一泄漏含量未达到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中,获得第二泄漏含量阈值;
步骤S1156:根据所述第二泄露含量阈值,获得所述第二碰撞强度阈值。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聚氨酯填充含量为根据所述第一冷藏车的出厂参数信息获得的未泄露的聚氨酯填充含量,所述预设泄露含量阈值为保证冷藏车厢使用性能的最低聚氨酯含量。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聚氨酯的含量在区块中也会存在一些差值,对冷藏车厢的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的每一损伤区域都进行聚氨酯含量检测并生成曲线,然后根据获得的实时聚氨酯填充含量和所述第一聚氨酯填充含量进行差值统计计算,进而获得因为车厢表面损伤造成泄漏的含量,之后判断泄漏含量是否会引起车厢保温性能,从而影响运输质量,若泄露含量没有达到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从而获得第二泄漏含量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泄漏含量阈值为所述第一泄漏含量与预设泄漏含量阈值做差得出的阈值范围,进而获得在保持所述第一冷藏车厢使用性能的条件下能够承受的二次碰撞强度阈值。达到了准确、有效对其防碰撞能力进行细化检测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S1210: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运输货物;
步骤S1220:根据所述第一运输货物,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车厢内外温差,其中,所述第一车厢温差为在工作状态下车厢内外温度差值;
步骤S1230: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车厢密封性;
步骤S1240:根据所述第一车厢内外温差和所述第一车厢密封性,获得第一运输安全系数;
步骤S1250:根据所述第一运输安全系数,获得第三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三碰撞强度阈值为保证所述第一运输货物的碰撞强度。
具体而言,获得所述第一运输货物是指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使用方向,根据运输货物的不同其冷藏车厢内的温度要求也随之不同,进而使得其在工作状态下的车厢内外差产生差异,所述第一车厢密封性也是其冷藏车厢的特点,所述第一运输安全系数为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在工作状态下运输货物的车厢安全性程度,若所有的指标都满足一定标准,表示安全系数较高,从而在保证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即保证运输货物质量的条件下获得所述第三碰撞强度,从而检测出基于货物质量的可承受碰撞强度。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S700还包括:
步骤S710:获得所述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装配位置;
步骤S720:根据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在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下的第一变形厢面,获得第一吸收强度;
步骤S730:根据所述第一吸收强度,获得所述第一波及强度;
步骤S740:根据所述第一波及强度,获得所述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危险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危险系数表示所述危险碰撞部件的危险程度;
步骤S750:将所述第一危险系数输入所述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中。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装配位置可以细化了解所述第一危险碰撞部件在车厢的部位,通过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变形程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车厢结构和材料所吸收的能量,由于在碰撞过程中厢面承受碰撞力带来的冲击会经过车厢表面结构进行缓冲从而减少碰撞对车厢内部的冲击力,但具体来说对于车厢结构缓冲后还存在冲击力的情况下,根据碰撞强度和吸收强度获得其剩余的波及强度,从而判断波及强度是否能够大于这些危险部件承受的能力,进而获得这些部件在波及强度下的危险系数,若部件距离碰撞区域的距离较远危险系数就低,若部件距离碰撞区域的距离较近危险系数就高,从而相应采取一些防冲撞的保护措施,避免发生碰撞后车厢自身的二次的影响过大造成经济损失。
进一步而言,其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图像信息之后,本申请实施例S1110还包括:
步骤S1111:获得预设分类规则;
步骤S1112:根据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分类,获得多损伤类别信息,其中,所述多损伤类别信息包括第一损伤类别、第二损伤类别和第三损伤类别;
步骤S1113:根据所述第一损伤类别;获得第一修复材料信息;
步骤S1114:根据所述第二损伤类别;获得第二修复材料信息;
步骤S1115:根据所述第三损伤类别;获得第三修复材料信息;
步骤S1116:将所述第一修复材料信息、第二修复材料信息和第三修复材料信息存储第一碰撞修复表中。
具体而言,对于使用后的冷藏车厢进行检测后,对于提取到的所有损伤信息进行分类,从而获得多损伤类别。其中,所述第一损伤类别为冷藏车厢表面的划伤或裂纹;所述第二损伤类别为冷藏车厢的表面中小面积的破损,所述第三损伤类别为冷藏车厢的深度保温层破损。从而分别根据第一损伤类别、第二损伤类别和第三损伤类别确定对应的修复材料,包括喷漆、聚酯胶、钢板等对应修复的材料信息,不同的损伤对应的修复方式不同即则修复材料也不同,进而将这些修复材料信息存储到第一碰撞修复表,便于对冷藏车厢进行修复时随时调取,从而对冷藏车厢进行全面护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通过获得冷藏车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从而获得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基于其车厢结构和材料的信息,对其进行细化分析获得其车厢承受的碰撞能力,再根据车厢的几何空间数据信息进行车厢面的进一步分析,其中将材料信息和空间数据信息输入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进行模型训练,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为神经网络模型,在该机器学习的方式下,使得最后输出的正指标第一防碰撞等级更加准确,进而通过设定碰撞方式进而对车厢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并判断车厢危险设施因碰撞出现严重后果的危险性,据此获得负指标的第二防碰撞能力的方式,最终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达到了通过结合冷藏车厢的特点进行评估,进而准确、有效对防碰撞能力进行细化检测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再由训练模型输出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防碰撞等级的方式,其中,基于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自身能不断优化学习、获得“经验”来处理数据更准确的数学特制,使得所获得的防碰撞能力具有有效性,进而达到结合冷藏车厢的特点进行准确、有效评估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
第一输入单元14,所述第一输入单元14用于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
第四获得单元15,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获得第一预设碰撞方式;
第五获得单元16,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
第六获得单元17,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
第一判断单元18,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8用于判断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
第七获得单元19,所述第七获得单元19用于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
第一生成单元20,所述第一生成单元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是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的,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和标识第一防碰撞等级的标识信息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第一防碰撞等级;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确定第一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碰撞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可承受的最高碰撞强度;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碰撞强度阈值不满足预设碰撞强度阈值,获得第一提醒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为车厢表面的图像信息;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预设提取规则;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提取规则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提取,获得第一损坏区域集合;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一损坏区域集合进行排序,获得第二损坏区域集合;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进行聚氨酯含量检测,获得第二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碰撞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可承受的二次碰撞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聚氨酯填充含量;
第二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段中对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的聚氨酯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生成第一聚氨酯泄漏曲线;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聚氨酯泄漏曲线中的聚氨酯含量进行统计计算,获得第一泄漏含量;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泄漏含量是否处于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中,其中,所述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为满足所述第一冷藏车厢保温性能的泄露含量;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泄漏含量未达到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中,获得第二泄漏含量阈值;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泄露含量阈值,获得所述第二碰撞强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运输货物;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运输货物,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车厢内外温差,其中,所述第一车厢温差为在工作状态下车厢内外温度差值;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车厢密封性;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车厢内外温差和所述第一车厢密封性,获得第一运输安全系数;
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运输安全系数,获得第三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三碰撞强度阈值为保证所述第一运输货物的碰撞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装配位置;
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在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下的第一变形厢面,获得第一吸收强度;
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吸收强度,获得所述第一波及强度;
第二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及强度,获得所述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危险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危险系数表示所述危险碰撞部件的危险程度;
第三输入单元,所述第三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危险系数输入所述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中。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预设分类规则;
第二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分类,获得多损伤类别信息,其中,所述多损伤类别信息包括第一损伤类别、第二损伤类别和第三损伤类别;
第三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损伤类别;获得第一修复材料信息;
第三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损伤类别;获得第二修复材料信息;
第三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损伤类别;获得第三修复材料信息;
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修复材料信息、第二修复材料信息和第三修复材料信息存储第一碰撞修复表中。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系统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获得第一预设碰撞方式;根据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冷藏车厢防碰撞检测方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结合冷藏车厢的特点进行评估,进而准确、有效对防碰撞能力进行细化检测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
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信息;
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
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
获得第一预设碰撞方式;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
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
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
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是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的,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和标识第一防碰撞等级的标识信息;
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第一防碰撞等级;
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确定第一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碰撞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可承受的最高碰撞强度;
若所述第一碰撞强度阈值不满足预设碰撞强度阈值,获得第一提醒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为车厢表面的图像信息;
获得预设提取规则;
根据所述预设提取规则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提取,获得第一损坏区域集合;
通过对所述第一损坏区域集合进行排序,获得第二损坏区域集合;
通过对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进行聚氨酯含量检测,获得第二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碰撞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可承受的二次碰撞强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对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进行聚氨酯含量检测,获得第二碰撞强度阈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聚氨酯填充含量;
在预设时间段中对所述第二损坏区域集合的聚氨酯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生成第一聚氨酯泄漏曲线;
对所述第一聚氨酯泄漏曲线中的聚氨酯含量进行统计计算,获得第一泄漏含量;
判断所述第一泄漏含量是否处于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中,其中,所述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为满足所述第一冷藏车厢保温性能的泄露含量;
若所述第一泄漏含量未达到预设泄漏含量阈值中,获得第二泄漏含量阈值;
根据所述第二泄露含量阈值,获得所述第二碰撞强度阈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运输货物;
根据所述第一运输货物,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车厢内外温差,其中,所述第一车厢温差为在工作状态下车厢内外温度差值;
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车厢密封性;
根据所述第一车厢内外温差和所述第一车厢密封性,获得第一运输安全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运输安全系数,获得第三碰撞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三碰撞强度阈值为保证所述第一运输货物的碰撞强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装配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冷藏车厢在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下的第一变形厢面,获得第一吸收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吸收强度,获得所述第一波及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波及强度,获得所述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危险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危险系数表示所述危险碰撞部件的危险程度;
将所述第一危险系数输入所述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中。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图像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预设分类规则;
根据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分类,获得多损伤类别信息,其中,所述多损伤类别信息包括第一损伤类别、第二损伤类别和第三损伤类别;
根据所述第一损伤类别;获得第一修复材料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损伤类别;获得第二修复材料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损伤类别;获得第三修复材料信息;
将所述第一修复材料信息、第二修复材料信息和第三修复材料信息存储第一碰撞修复表中。
8.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结构;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制备结构,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制备材料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空间数据信息;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制备材料信息和所述第一空间数据信息输入第一防碰撞等级检测模型中,获得第一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为正指标;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预设碰撞方式;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碰撞方式,获得所述第一冷藏车厢的第一危险碰撞区域;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危险碰撞区域,获得第一危险碰撞部件的第一波及强度;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判断所述第一波及强度是否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波及强度不处于预设安全强度中,获得第二防碰撞等级,其中,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为负指标;
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碰撞等级和所述第二防碰撞等级,生成第一防碰撞检测报告。
9.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174344.4A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27983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4344.4A CN112798300A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4344.4A CN112798300A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8300A true CN112798300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14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4344.4A Pending CN112798300A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83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5009A (zh) * 2021-05-24 2021-10-12 柳州龙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配套制造的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514193A (zh) * 2021-07-13 2021-10-19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汽车碰撞燃油泄漏检测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0780A (zh) * 2018-10-17 2019-03-12 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人工神经网络的车辆安全驾驶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835250A (zh) * 2019-01-31 2019-06-04 唐山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机动车辆碰撞防御系统及装置
CN111798687A (zh) * 2020-07-29 2020-10-20 苏州新派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技术的远程控制车辆的方法及系统
CN111891061A (zh) * 2020-07-09 2020-11-06 广州亚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碰撞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916189A (zh) * 2020-07-02 2020-11-10 北京国安广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体检车的安全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2185115A (zh) * 2020-09-29 2021-01-05 南通智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车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277956A (zh) * 2020-11-06 2021-01-29 北京中科心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方向盘检测酒驾行为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0780A (zh) * 2018-10-17 2019-03-12 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人工神经网络的车辆安全驾驶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835250A (zh) * 2019-01-31 2019-06-04 唐山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机动车辆碰撞防御系统及装置
CN111916189A (zh) * 2020-07-02 2020-11-10 北京国安广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体检车的安全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1891061A (zh) * 2020-07-09 2020-11-06 广州亚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碰撞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798687A (zh) * 2020-07-29 2020-10-20 苏州新派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技术的远程控制车辆的方法及系统
CN112185115A (zh) * 2020-09-29 2021-01-05 南通智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车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277956A (zh) * 2020-11-06 2021-01-29 北京中科心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方向盘检测酒驾行为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5009A (zh) * 2021-05-24 2021-10-12 柳州龙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配套制造的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495009B (zh) * 2021-05-24 2022-11-04 柳州龙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配套制造的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514193A (zh) * 2021-07-13 2021-10-19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汽车碰撞燃油泄漏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8300A (zh) 一种汽车车厢防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
McAuliffe et al. Influences on energy savings of heavy trucks using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CN116353584A (zh) 一种车辆碰撞风险预测系统及车辆
CN111523415A (zh) 一种基于图像的两客一危车辆检测方法和装置
Wu et 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ollision based on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Chen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mergency evasive steering for long combination vehicles
US10071732B2 (en) Windshield stone impact response
Figlus et al. Selection of a semi-trailer for the haulage of long oversize loads, taking into account an analysis of operational damage
Vangi et al. Coherence assessment of accident database kinematic data
Rachieru et al. Improvement of 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using fuzzy logic
Geigl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occupant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for real world accidents
CN115343719A (zh) 基于红外和激光雷达的货车严重超载检测方法
CN112966590B (zh) 基于aiot和企业安全指数的实时预警方法及装置
Harmati et al. Energy distribution modeling of car body deformation using LPV representations and fuzzy reasoning
DE102020124332A1 (de) Verbesserte erkennung von kollisionen
Kisilowski et al. Evaluation of possibilities of a motor vehicle technical condition assessment after an accident repair in the aspect of road traffic safety
Lyashuk et al. Innovative stress analysis and machine learning forecasting for semi-trailer truck body durability
Zhuo Research on Reliability of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 based on Prescan
Lammert et al. Influences on energy savings of heavy trucks using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Zweep et al. Evaluation of fleet systems model for vehicle compatibility
Božović et al. Traffic safety impact factors related to changing the vehicles among drivers in closed systems
Paradiso et al. Restitution and Crash Pulse Duration from Low-Speed Crash Tests
Husniah et al. A servicing strategy involving imperfect repair for two-dimensional warranties
Krishna et al. A Data-Based Modeling Approach for the Prediction of Front Impact (NCAP) Safety Performance of a Passenger Vehicle
Yang et 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safety based on modified FMEA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