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8217A -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8217A
CN112798217A CN202110305666.8A CN202110305666A CN112798217A CN 112798217 A CN112798217 A CN 112798217A CN 202110305666 A CN202110305666 A CN 202110305666A CN 112798217 A CN112798217 A CN 112798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linear guide
sliding block
wind tunnel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56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8217B (zh
Inventor
吴军强
刘光远
师建元
陈德华
刘大伟
李强
彭鑫
邓吉龙
熊贵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03056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8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8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8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8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8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8Aerodynamic mode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属于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技术领域,该随动补偿机构包括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所述左活动组件包括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一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块、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二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二滑块、左活动板、左滑动滑块、左拨叉轴,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上且第一滑块能沿第一直线导轨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上。本发明能实时地随动补偿模型支撑机构作横向直线运动,或绕风洞固定中心点作旋转运动时,风洞局部出现的结构空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背景技术
飞机侧向力(矩)等随侧滑角的变化规律是评估基本横航向气动特性的关键,试验中通过定迎角变侧滑角的方式开展,目前可以实现该运行工况的主要方法包括姿态角耦合法、双转轴法和双自由度法三大类。
其中,姿态角耦合法采用迎角机构和绕支杆轴线的滚转角机构实现模型侧滑角,在不同模型迎角时,模型升力面在试验段空间流场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导致洞壁干扰、支架干扰量与正装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数据准确性。同时,对于大飞机模型,侧滑角变化引起的滚转力矩较大,给滚转角机构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较大挑战;因此,姿态角耦合法目前仅应用于导弹类的小升力面构型模型试验中。
第二种双转轴法通过前、后轴呈固定夹角的拐头机构实现,变侧滑角时需要关闭风洞,人工调整拐头的前、后轴,使模型在正装状态下产生所需的侧滑角。双转轴法的试验效率偏低,得到一条横航向曲线需要风洞起停5~6次,且数据点少,姿态角无法解耦,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横航向非线性特征的模拟也存在失真现象。
双自由度法采用模型迎角、侧滑角分层、连续变化的双自由度机构,它能够实现模型姿态角的真实解耦,通过风洞一次启动准确获得模型横航向气动特性,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风洞试验模型姿态角耦合难题,并提高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试验效率。目前,2.4米暂冲式跨声速风洞(FL-26风洞)即采用这种方式开展横航向试验,并已初步应用于军、民用运输机模型试验中。这种方式通过模型、支撑系统绕风洞固定点作旋转运动来改变模型侧滑角,运行时支撑机构会偏向中心轴线的一侧,试验段壁板局部会出现结构空缺,影响模型区流场均匀性和流场调节的跟随性,并最终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动补偿机构来解决模型支撑机构位置发生变化时,风洞局部结构空缺的实时补偿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本发明能实时地随动补偿模型支撑机构作横向直线运动,或绕风洞固定中心点作旋转运动时,风洞局部出现的结构空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包括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
所述左活动组件包括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一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块、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二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二滑块、左活动板、左滑动滑块、左拨叉轴,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上且第一滑块能沿第一直线导轨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上且第二滑块能沿第二直线导轨相对滑动;
所述左活动板的上表面与风洞内型面保持一致,所述左活动板下表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相连且左活动板能带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同步运动,所述左活动板下表面的另一端与左拨叉轴相连,所述左拨叉轴与左滑动滑块铰接,所述左滑动滑块与模型支撑机构的左滑槽滑动连接且模型支撑机构通过左滑槽、左滑动滑块、左拨叉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带动左活动板沿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移动;
所述右活动组件包括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三直线导轨、与第三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三滑块、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四直线导轨、与第四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四滑块、右活动板、右滑动滑块、右拨叉轴,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第三直线导轨上且第三滑块能沿第三直线导轨相对滑动,所述第四滑块设置在第四直线导轨上且第四滑块能沿第四直线导轨相对滑动;
所述右活动板的上表面与风洞内型面保持一致,所述右活动板下表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三滑块、第四滑块相连且右活动板能带动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同步运动,所述右活动板下表面的另一端与右拨叉轴相连,所述右拨叉轴与右滑动滑块铰接,所述右滑动滑块与模型支撑机构的右滑槽滑动连接且模型支撑机构通过右滑槽、右滑动滑块、右拨叉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带动右活动板沿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移动;
所述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对称设置在模型支撑机构的两侧。
所述左活动板与模型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右活动板与模型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的最小宽度相等,均为xx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410789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L为活动板的纵向距离,β max 为模型支撑机构的最大侧滑角。
模型支撑机构的左滑槽、模型支撑机构的右滑槽相互平行;当模型支撑机构位于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正中位置时,所述左滑槽的中轴线分别与第一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第二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右滑槽的中轴线分别与第三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第四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相垂直。
当模型支撑机构位于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正中位置时,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三直线导轨之间、第二直线导轨与第四直线导轨之间分别相对模型支撑机构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分别与风洞支架相连。
所述左滑动滑块设置在左滑槽内且左滑动滑块能相对左滑槽滑动,所述左滑动滑块与左拨叉轴铰接且左滑动滑块能相对左拨叉轴转动;
所述右滑动滑块设置在右滑槽内且右滑动滑块能相对右滑槽滑动,所述右滑动滑块与右拨叉轴铰接且右滑动滑块能相对右拨叉轴转动。
所述左滑动滑块、右滑动滑块分别为方形铜滑块。
所述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为对称结构。
针对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采用该结构,当模型支撑机构作横向直线运动,或绕风洞固定中心点作旋转运动时,模型支撑机构通过拨叉轴和方形铜滑块组合件推动一侧活动板沿直线导轨向外平移,同时带动另一侧活动板沿直线导轨移动,从而补偿模型支撑机构运动后出现的结构空缺。
本发明中,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为对称结构,分别安装在模型支撑机构的两侧,用于模型支撑机构位置变化后,结构空缺的补偿。其中,左活动组件为一套组合部件,其包括第一直线导轨、第一滑块、第二直线导轨、第二滑块、左活动板、左滑动滑块、左拨叉轴。左活动板的上表面与风洞内型面保持一致,左活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左插拔轴。其中,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一滑块、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二滑块均为配套标准组件。左活动板下表面的一端支撑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左活动板下表面的另一端通过左拨叉轴和左方形铜滑块与模型支撑机构的左滑槽滑动连接。
本发明中,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上,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上,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分别与风洞支架相连;左拨叉轴与左滑动滑块铰接,左滑动滑块与模型支撑机构的左滑槽滑动连接。该结构中,第一滑块能沿第一直线导轨相对滑动,第二滑块能沿第二直线导轨相对滑动。当模型支撑机构绕风洞固定中心旋转时,模型支撑机构的左滑槽同步运动,并依次通过设置在左滑槽内的左滑动滑块、左拨叉轴带动与左拨叉轴相连的左活动板移动;同时,基于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一滑块、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二滑块之间的限位及导向作用,使得左活动板与模型支撑机构同步运动,实现相应的结构补缺。
右活动组件与左活动组件结构相对模型支撑机构对称,且连接方式相同,为一套组合部件。其中,右活动组件包括第三直线导轨、第三滑块、第四直线导轨、第四滑块、右活动板、右滑动滑块、右拨叉轴。右活动板的上表面与风洞内型面保持一致,右活动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右拨叉轴。第三直线导轨与第三滑块、第四直线导轨与第四滑块均为配套标准组件。右活动板下表面的一端支撑在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上,右活动板下表面的另一端通过右拨叉轴和右方形铜滑块与模型支撑机构的右滑槽滑动连接。
本发明中,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滑块设置在第三直线导轨上,第四滑块设置在第四直线导轨上,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分别与风洞支架相连;右拨叉轴与右滑动滑块铰接,右滑动滑块与模型支撑机构的右滑槽滑动连接。该结构中,第三滑块能沿第三直线导轨相对滑动,第四滑块能沿第四直线导轨相对滑动。当模型支撑机构绕风洞固定中心旋转时,模型支撑机构的右滑槽同步运动,并依次通过设置在右滑槽内的右滑动滑块、右拨叉轴带动与右拨叉轴相连的右活动板移动;同时,基于第三直线导轨与第三滑块、第四直线导轨与第四滑块之间的限位及导向作用,使得右活动板与模型支撑机构同步运动,实现相应的结构补缺。优选地,左滑动滑块、右滑动滑块均为方形铜滑块。
本发明中,模型支撑机构的左滑槽和右滑槽结构左右对称,且左滑槽、右滑槽相互平行。当模型支撑机构位于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正中位置时,左滑槽的中轴线分别与第一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第二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相垂直,右滑槽的中轴线分别与第三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第四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相垂直。
本发明中,由于当模型支撑机构绕风洞固定中心点横向旋转运动一个角度后,其与左活动板、右活动板的之间的间隙会变小,因此左活动板、右活动板与模型支撑机构之间分别保留一个间隙,间隙的最小宽度相等,均为
Figure 721685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的L为活动板的纵向距离,β max 为最大侧滑角,β max 为-12°至+12°。
进一步,发明人对随动补偿机构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
(1)当模型支撑机构绕风洞固定中心向左横向旋转了一个角度时,模型支撑机构通过左拨叉轴和左滑动滑块的配合、右拨叉轴和右滑动滑块的配合,一推一拉驱动左活动板和右活动板向左作横向直线运动,补偿风洞局部出现的结构空缺;
(2)在随动补偿过程中,左拨叉轴和右拨叉轴只作直线运动;左滑动滑块要沿模型支撑机构上的左滑槽滑动,又要绕左拨叉轴旋转;右滑动滑块既要沿模型支撑机构上的右滑槽滑动,又要绕右拨叉轴旋转;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这种对左、右活动板运动的驱动方式,因此对左、右活动板运动的直线位移不相等能够自适应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本发明,在模型支撑机构作横向直线运动,或绕风洞固定中心点作旋转运动时,可以实时地对风洞局部的结构空缺进行随动补偿,从而减小模型支撑机构位置发生变化对模型区流场均匀性和调节跟随性的影响;
(2)在实时补偿过程中,若模型支撑机构是作横向直线运动,则左、右活动板运动位移相等,本发明能够满足补偿变化要求;若模型支撑机构绕风洞固定中心点作旋转运动,则左、右活动板运动位移不相等,本发明同样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本发明由于拨叉轴与方形铜滑块采用铰链连接方式,以及滑槽设计,使得其对左、右活动板运动距离不一致问题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能最大限度的补偿模型支撑机构绕风洞固定中心点作旋转运动(即改变模型侧滑角)时,风洞局部出现的结构空缺;
(3)本发明对模型支撑机构旋转时风洞局部出现的结构空缺能够实现同步补偿;左、右随动补偿板采用对称结构,连接方式一致,能够保持运动中良好的同步性;
(4)由于左、右活动板上表面的设计与风洞内型面完全保持一致,因此在实时补偿过程中,能够保持风洞内型面不发生变化,能够减小模型支撑机构位置变化对风洞流场的影响,提高风洞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5)本发明结构简洁,由模型支撑机构提供动力,不需要专门的驱动系统,机构运行稳定、可靠;此外,该机构依靠模型支撑机构作横向直线运动或绕风洞固定中心点作横向旋转运动为动力来源,通过拨叉轴和方形铜滑块的作用推动一侧活动板沿直线导轨向外平移,同时带动另一侧活动板沿直线导轨移动,进而实现对风洞内型面结构空缺的实时、随动补偿。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高速风洞随动补偿机构示意图。
图2为高速风洞随动补偿机构初始状态仰视图。
图3为高速风洞随动补偿机构补偿风洞结构空缺时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1为左活动板,2为模型支撑机构,3为右活动板,11为第一直线导轨,12为第一滑块,13为第二直线导轨,14为第二滑块,15为左拨叉轴,21为左滑槽,22为右滑槽,31为第三直线导轨,32为第三滑块,33为第四直线导轨,34为第四滑块,35为右拨叉轴,41为左滑动滑块,42为右滑动滑块,x为间隙宽度,L为活动板的纵向距离,β为侧滑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在图1、图2中,本实施例的高速风洞随动补偿机构安装在高速风洞试验段中,四周由风洞壁板包裹。该动补偿机构由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和模型支撑机构2组成。其中,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为对称结构,分别安装在模型支撑机构2的两侧,用于补偿模型支撑机构2位置变化时出现的结构空缺。在模型支撑机构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分别记为左滑槽21、右滑槽22;左滑槽21、右滑槽22分别为条形槽且相互平行设置在模型支撑机构2两侧。
本实施例中,左活动组件为一套组合部件,其包括第一直线导轨11、第一滑块12、第二直线导轨13、第二滑块14、左活动板1、左滑动滑块41、左拨叉轴15。直线导轨与滑块为配套标准组件;第一滑块12与第一直线导轨11相配合,第二滑块14与第二直线导轨13相配合。左活动板1的上表面与风洞内型面保持一致。第一直线导轨11、第二直线导轨13分别与风洞固定连接,且第一直线导轨11、第二直线导轨1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滑块12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11上,第二滑块14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13上。左活动板1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4、左拨叉轴15相连;左滑动滑块41与模型支撑机构2的左滑槽21滑动连接,左拨叉轴15与左滑动滑块41铰接。当模型支撑机构2位于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正中位置时,左滑槽21的中轴线分别与第一直线导轨11的中轴线、第二直线导轨13的中轴线相垂直。该结构中,左活动板1下表面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上,另一端通过左拨叉轴15和左滑动滑块41与模型支撑机构2的左滑槽21滑动连接。采用该结构,模型支撑机构2通过左滑槽21、左滑动滑块41、左拨叉轴15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带动左活动板1分别相对第一直线导轨11、第二直线导轨13移动。
本实施例中,右活动组件为与左活动组件结构对称,连接方式相同,为一套组合部件。右活动组件包括第三直线导轨31、第三滑块32、第四直线导轨33、第四滑块34、右活动板3、右滑动滑块42、右拨叉轴35。直线导轨与滑块为配套标准组件;第三滑块32与第三直线导轨31相配合,第四滑块34与第四直线导轨33相配合。右活动板3的上表面与风洞内型面保持一致。第三直线导轨31、第四直线导轨33分别与风洞固定连接,且第三直线导轨31、第四直线导轨33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滑块32设置在第三直线导轨31上,第四滑块34设置在第四直线导轨33上。右活动板3下表面分别与第三滑块32、第四滑块34、右拨叉轴35相连;右滑动滑块42与模型支撑机构2的右滑槽22滑动连接,右拨叉轴35与右滑动滑块42铰接。当模型支撑机构2位于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正中位置时,右滑槽22的中轴线分别与第三直线导轨31的中轴线、第四直线导轨33的中轴线相垂直。该结构中,右活动板3下表面的一端设置在第三滑块32和第四滑块34上,另一端通过右拨叉轴35和右滑动滑块42与模型支撑机构2的右滑槽22滑动连接。采用该结构,模型支撑机构2通过右滑槽22、右滑动滑块42、右拨叉轴35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带动右活动板3分别相对第三直线导轨31、第四直线导轨33移动。
当模型支撑机构2位于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正中位置时,第一直线导轨11与第三直线导轨31之间、第二直线导轨13与第四直线导轨33之间分别相对模型支撑机构2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右活动板3与左活动板1结构对称,连接方式一致。左滑动滑块41与右拨叉轴35铰接;左滑动滑块41优选为方形铜滑块,其沿垂直于其轴向的剖面呈矩形,而左滑槽21成条形,使得左滑动滑块41能相对左滑槽21滑动,且条形左滑槽21能对左滑动滑块41起到导向的作用;同理,右滑动滑块42优选为方形铜滑块,右滑动滑块42与右滑槽22之间存在同样的配合关系。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直线导轨11、第二直线导轨13、第三直线导轨31、第四直线导轨33分别与风洞支架相连。
由于当模型支撑机构2绕风洞固定中心点横向旋转运动一个角度后,其与左活动板1、右活动板3的之间的间隙会变小,所以本实施例在左活动板1、右活动板3与模型支撑机构2之间要预留有一定的间隙x;间隙的最小宽度为
Figure 257839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的L为活动板的纵向距离,β max 为模型支撑机构2的最大侧滑角。如图2所示,在高速风洞随动补偿机构初始状态仰视图中,左活动板1与右活动板3对称分布于模型支撑机构2两侧,左活动板1与模型支撑机构2之间、右活动板3与模型支撑机构2之间分别预留有一间隙。
本实施例的随动补偿机构能够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中,解决风洞局部结构空缺的实时补偿问题。如图3所示,模型支撑机构2绕风洞固定中心向左横向旋转了一个β角。模型支撑机构2通过左拨叉轴15和左滑动滑块41、右拨叉轴35和右滑动滑块42一推一拉驱动左活动板1和右活动板3向左横向直线运动,补偿风洞局部出现的结构空缺。在随动补偿运动过程中,左拨叉轴15和右拨叉轴35只作直线运动;左滑动滑块41既要沿模型支撑机构2上的左滑槽21滑动,又要绕左拨叉轴15旋转;右滑动滑块42既要沿模型支撑机构2上的右滑槽22滑动,又要绕右拨叉轴35旋转。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这种对左活动板1、右活动板3运动的驱动方式,因此在左活动板1、右活动板3运动的直线位移不相等情况下能够自适应调节。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9)

1.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
所述左活动组件包括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一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块、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二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二滑块、左活动板、左滑动滑块、左拨叉轴,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上且第一滑块能沿第一直线导轨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上且第二滑块能沿第二直线导轨相对滑动;
所述左活动板的上表面与风洞内型面保持一致,所述左活动板下表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相连且左活动板能带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同步运动,所述左活动板下表面的另一端与左拨叉轴相连,所述左拨叉轴与左滑动滑块铰接,所述左滑动滑块与模型支撑机构的左滑槽滑动连接且模型支撑机构通过左滑槽、左滑动滑块、左拨叉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带动左活动板沿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移动;
所述右活动组件包括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三直线导轨、与第三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三滑块、用于与风洞固定连接的第四直线导轨、与第四直线导轨相配合的第四滑块、右活动板、右滑动滑块、右拨叉轴,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第三直线导轨上且第三滑块能沿第三直线导轨相对滑动,所述第四滑块设置在第四直线导轨上且第四滑块能沿第四直线导轨相对滑动;
所述右活动板的上表面与风洞内型面保持一致,所述右活动板下表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三滑块、第四滑块相连且右活动板能带动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同步运动,所述右活动板下表面的另一端与右拨叉轴相连,所述右拨叉轴与右滑动滑块铰接,所述右滑动滑块与模型支撑机构的右滑槽滑动连接且模型支撑机构通过右滑槽、右滑动滑块、右拨叉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带动右活动板沿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移动;
所述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对称设置在模型支撑机构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活动板与模型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右活动板与模型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的最小宽度相等,均为xx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912365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L为活动板的纵向距离,β max 为模型支撑机构的最大侧滑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模型支撑机构的左滑槽、模型支撑机构的右滑槽相互平行;当模型支撑机构位于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正中位置时,所述左滑槽的中轴线分别与第一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第二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右滑槽的中轴线分别与第三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第四直线导轨的中轴线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模型支撑机构位于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正中位置时,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三直线导轨之间、第二直线导轨与第四直线导轨之间分别相对模型支撑机构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分别与风洞支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动滑块设置在左滑槽内且左滑动滑块能相对左滑槽滑动,所述左滑动滑块与左拨叉轴铰接且左滑动滑块能相对左拨叉轴转动;
所述右滑动滑块设置在右滑槽内且右滑动滑块能相对右滑槽滑动,所述右滑动滑块与右拨叉轴铰接且右滑动滑块能相对右拨叉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动滑块、右滑动滑块分别为方形铜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活动组件、右活动组件对称设置在模型支撑机构的两侧,用以补偿模型支撑机构位置变化时出现的结构空缺。
CN202110305666.8A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Active CN112798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5666.8A CN112798217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5666.8A CN112798217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8217A true CN112798217A (zh) 2021-05-14
CN112798217B CN112798217B (zh) 2021-06-22

Family

ID=75817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5666.8A Active CN112798217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82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9211A (zh) * 2021-06-01 2021-06-2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试验装置
CN114034462A (zh) * 2022-01-07 2022-02-1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腹撑试验的随动密封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15266000A (zh) * 2022-09-28 2022-11-0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组合动力进气道风洞试验装置
CN115436006A (zh) * 2022-10-26 2022-12-0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带绝热功能的防跳锁紧滑动支撑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3A (zh) * 1991-08-03 1992-01-01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 风洞侧滑角直接实时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EP0614524A1 (de) * 1991-11-29 1994-09-14 Daimler Benz Ag Windkanal mit freistrahlmessstrecke zur simulation von windrichtungsschwankungen.
JPH07260621A (ja) * 1994-03-24 1995-10-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風洞壁干渉量減少装置
US5644075A (en) * 1995-04-07 1997-07-01 European Transonic Windtunnel Gmbh Wind tunnel model support with vibration detection balance and countervibration means
CN103033335A (zh) * 2012-12-12 2013-04-10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一种滑轨式飞机模型后体投放风洞试验装置
CN103698101A (zh) * 2013-12-15 2014-04-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大载荷高精准度气动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4215422A (zh) * 2014-06-20 2014-12-17 李小珍 一种用于车辆移动情况下车桥系统风洞试验的测力补偿装置
CN105136422A (zh) * 2015-09-10 2015-12-0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风洞试验中修正飞行器模型侧滑弹性角的方法
CN105352703A (zh) * 2015-11-26 2016-02-2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基于锥轮导向的弯刀滑块变角机构及变角方法
CN106289710A (zh) * 2016-07-26 2017-01-0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翼型模型测力系统
CN106768801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高精度双转轴式侧滑角变换装置
CN110031181A (zh) * 2019-04-25 2019-07-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tps反推力短舱推力校准试验方法
CN112525471A (zh) * 2020-12-07 2021-03-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自由滚转动态实验的滚转阻尼补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3A (zh) * 1991-08-03 1992-01-01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 风洞侧滑角直接实时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EP0614524A1 (de) * 1991-11-29 1994-09-14 Daimler Benz Ag Windkanal mit freistrahlmessstrecke zur simulation von windrichtungsschwankungen.
JPH07260621A (ja) * 1994-03-24 1995-10-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風洞壁干渉量減少装置
US5644075A (en) * 1995-04-07 1997-07-01 European Transonic Windtunnel Gmbh Wind tunnel model support with vibration detection balance and countervibration means
CN103033335A (zh) * 2012-12-12 2013-04-10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一种滑轨式飞机模型后体投放风洞试验装置
CN103698101A (zh) * 2013-12-15 2014-04-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大载荷高精准度气动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4215422A (zh) * 2014-06-20 2014-12-17 李小珍 一种用于车辆移动情况下车桥系统风洞试验的测力补偿装置
CN105136422A (zh) * 2015-09-10 2015-12-0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风洞试验中修正飞行器模型侧滑弹性角的方法
CN105352703A (zh) * 2015-11-26 2016-02-2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基于锥轮导向的弯刀滑块变角机构及变角方法
CN106289710A (zh) * 2016-07-26 2017-01-0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翼型模型测力系统
CN106768801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高精度双转轴式侧滑角变换装置
CN110031181A (zh) * 2019-04-25 2019-07-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tps反推力短舱推力校准试验方法
CN112525471A (zh) * 2020-12-07 2021-03-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自由滚转动态实验的滚转阻尼补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J.BENNETT 等: ""CFD simulation of flow around angle of attack and sideslip angle vanes on a BAe Jetstream 3102 – Part 1"",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李强 等: ""CHN-N1标模2.4米风洞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空气动力学学报》 *
马耿军 等: ""倾斜尾桨直升机侧滑-俯仰耦合研究"", 《航空科学技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9211A (zh) * 2021-06-01 2021-06-2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试验装置
CN114034462A (zh) * 2022-01-07 2022-02-1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腹撑试验的随动密封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15266000A (zh) * 2022-09-28 2022-11-0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组合动力进气道风洞试验装置
CN115266000B (zh) * 2022-09-28 2022-12-0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组合动力进气道风洞试验装置
CN115436006A (zh) * 2022-10-26 2022-12-0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带绝热功能的防跳锁紧滑动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8217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8217B (zh) 一种用于连续变侧滑角风洞试验的随动补偿机构
CN108762096B (zh) 一种基于离散型非线性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系统扰动抑制方法
US9963220B2 (en) Flap deploying device and aircraft
CN108362465B (zh)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半柔壁面喷管喉块竖直空间式电动驱动装置
CN101909991B (zh) 用于飞机的高升力系统
CN111157217A (zh) 一种用于高速风洞的动态失速弯刀试验装置
US11173493B2 (en) Adaptive and rapid repairing device for single roller
CN114486167B (zh) 低速风洞模型尾撑地效试验地板槽口随动密封系统及方法
CN110286689B (zh) 适用于双轴联动超越负载电液伺服系统的切换主从控制方法
CN104343916A (zh) 一种二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7600389B (zh) 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
CN204673290U (zh) 五维微调机构
CN115649479A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襟翼系统的低成本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7715660U (zh) 一种基于同步带的行程倍增机构
CN208804130U (zh) 一种应用于转子轴承的标高调控装置
CN108225713A (zh)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半柔壁喉块的竖直强制同步式电动驱动装置
CN103057920B (zh) 大型工件连续等速步进式滑移运输装置
CN207089632U (zh) 一种无人机的变机翼前缘装置
CN206092846U (zh) 一种双倍行程驱动机构
CN108980215A (zh) 一种应用于转子轴承的标高调控装置
CN210281365U (zh) 一种数控切割机用直线导轨滑移防卡顿装置
CN110241729B (zh) 一种宽箱梁顶推同步控制方法
CN217018972U (zh) 一种平面仿形切割机
CN205021671U (zh) 冰淇淋的切割装置
Peng et al. The vertical adjustment system with angle closed loop control for TB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