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8089B - 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装置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装置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8089B
CN112788089B CN202010039323.7A CN202010039323A CN112788089B CN 112788089 B CN112788089 B CN 112788089B CN 202010039323 A CN202010039323 A CN 202010039323A CN 112788089 B CN112788089 B CN 112788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omputing
edge
information
target service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93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8089A (zh
Inventor
王韦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81408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727496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12788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8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执行:取得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提供终端装置目标服务,判断发生服务异常状况,依据服务异常状况、目标服务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并产生卸载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以及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使终端装置依据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其中,卸载信息至少包含终端装置的身份信息及目标服务的身份信息。

Description

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装置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装置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行动装置的普及与网络服务的广泛应用,诸如影音串流、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另加上各行业将业务服务扩展为网络服务的行为日益渐增,行动网络流量的需求亦持续地增加,因此一般回程(Backhaul)网络的负载流量已不足使用,远程的云端运算中心也无法负荷庞大的运算量。以往的网络架构在通讯技术日渐进步的情况下面临了相当大的挑战。
为解决上述情况,行动边缘运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的架构被提出,以期能够解决流量需求及运算量日渐增加的问题。如字面文义,行动边缘运算在行动网络的边缘提供云端运算的能力与信息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服务的环境,主要概念在于减少核心网络设备的运算压力,且提供行动营运商为顾客创造特定行动体验的平台。然而,目前行动边缘运算架构在遭遇异常时,往往需要重新布建整个通讯环境,而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而致使用户的体验感受不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系统。
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适用于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其中第一边缘运算平台与第二边缘运算平台进行信息传递。所述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执行:取得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提供终端装置目标服务,判断发生服务异常状况,依据服务异常状况、目标服务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并产生卸载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以及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使终端装置依据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其中,卸载信息至少包含终端装置的身份信息及目标服务的身份信息。
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适用于第一边缘运算平台、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及中控平台,其中中控平台与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进行信息传递。所述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提供一终端装置一目标服务;以中控平台或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执行多个步骤,所述多个步骤包含:判断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发生服务异常状况;依据服务异常状况、目标服务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并产生卸载信息及一目标服务位置,以及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以及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或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使终端装置依据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其中卸载信息至少包含终端装置的身份信息及目标服务的身份信息。
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边缘运算装置,包含内存及处理器,其中内存中储存有多个指令,处理器电性连接于内存且执行内存中的指令以执行以下步骤:取得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运算信息,提供终端装置目标服务,判断发生服务异常状况,依据服务异常状况、目标服务及所述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运算信息,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所述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并产生卸载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将卸载信息传送至所述另一边缘运算装置,以及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使终端装置依据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所述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其中,卸载信息至少包含终端装置的身份信息及目标服务的身份信息。
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边缘运算系统,包含上列实施例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以及中控装置。边缘运算装置用于执行第一网络通讯控制方法,所述第一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上列实施例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的处理器执行该些指令所执行的该些步骤。中控装置通讯连接于边缘运算装置,且用于执行第二网络通讯控制方法,所述第二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判断边缘运算装置发生服务异常状况,依据服务异常状况、目标服务及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运算信息,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并产生卸载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将卸载信息传送至另一边缘运算装置,以及使边缘运算装置或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使终端装置依据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另一边缘运算装置。
藉由上述结构,本案所揭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系统可以因应多种服务异常状况来执行提供服务的边缘运算平台的重新配置,在遭遇服务异常状况时无需重新布建整个通讯环境,能够具有服务不中断的动态布署能力,还可以据有负载平衡能力及异地备援能力。
以上的关于本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公开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公开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系统的通讯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3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信号传递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信号传递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7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装置的通讯环境的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9是依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依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信号传递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系统的通讯环境的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标记说明】
1、1’ 边缘运算系统;
11、11’ 第一边缘运算装置;
111、131 用户接口功能模块;
112、132 域名服务模块;
113、135 资源管理模块;
114 服务管理模块;
115 第一服务模块;
116 第二服务模块;
117 邻居管理模块;
118 参考信号管理模块;
119、133 服务位置管理模块;
120、134 服务重新导向模块;
13 中控装置;
21 终端装置;
31、31’ 第二边缘运算装置;
10 边缘运算装置;
101 内存;
103 处理器;
S11~S15 步骤;
A11~A19 步骤;
A21~A27 步骤;
S21~S24 步骤;
S31~S36 步骤;
A31~A35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公开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公开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公开的范畴。
本公开提供一种边缘运算系统,请参考图1及图2,其中图1为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系统的通讯环境的示意图,图2则为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系统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所示,边缘运算系统1包含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中控装置13,两者彼此通讯连接,边缘运算系统1可以与终端装置21通讯连接,亦可与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通讯连接。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通讯连接于终端装置21,中控装置13可以通讯连接于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与边缘运算系统1连接的终端装置2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数量仅为示例,边缘运算系统1亦可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21连接,且与多个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连接。此外,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亦可与一或多个终端装置21连接。
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是行动边缘运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云,可简称为边缘云。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用于提供终端装置21一或多种服务。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通过基地台连接于终端装置21。以网络架构而言,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位于网络边缘而相对靠近客户端的终端装置21。详细来说,网络架构可以云端服务器(Cloudserver)或因特网(Internet)为网络核心,终端装置21则位于网络架构的外围而经由网络连接至云端服务器或因特网,所述的网络边缘即可以指相对靠近终端装置21所在的用户端的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LAN)与因特网的交界,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具有运算能力的单个服务器,亦可以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且彼此连接的服务器所组成,上述的终端装置21则例如为智能型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行动电子装置,本公开不予限制。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2所示,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包含用户接口功能(UserPlan Function,UPF)模块111、域名服务(Domain Name Service,DNS)模块112、资源管理模块113、服务管理模块114、第一服务模块115及第二服务模块116。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11可以分别与第一服务模块115及第二服务模块116通过N6接口连接,亦可以与基地台通过N3接口连接,再通过基地台连接于终端装置21。域名服务模块112可以响应来自终端装置21接收到的服务位置询问,并将对应的服务唤醒。举例来说,当用户通过终端装置21发出“www.youtube.com”的服务位置的询问,域名服务模块112便会响应“10.14.188.xxx”至终端装置21,并将YouTube服务唤醒。资源管理模块113可以对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资源状况进行监测、整理及管理;服务管理模块114则可以监控第一服务模块115及第二服务模块116的运作状态,监控服务运行状况,并在发生错误时回报,亦可以启动新的服务模块(对于此实施例而言,即第一及第二服务模块115及116以外的模块);第一服务模块115及第二服务模块116则分别可以提供一或多个网络服务。
上述的模块可以各为独立设置且彼此连接的服务器,或者为运行于一或多个服务器中的多个应用程序,本公开并不限制运行上述模块的实体服务器的数量。另外,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图2示例性地绘示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包含两个服务模块(第一服务模块115及第二服务模块116),然而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亦可仅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服务模块,且服务模块的致能状态可以动态地调整,其中所述致能状态例如指示是否能提供服务。藉由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服务模块提供服务给终端装置21,可以使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降低终端装置21的运算负担。另外,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亦可提供储存或处理终端装置21有可能存取的信息的服务。上述服务仅为举例说明,然而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所能提供的服务并不限于此。
中控装置13例如为协调流程器(Orchestrator),特别是5G核心的数据中心,用于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进行信息传递。其中,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可以具有与上述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一样的架构及功能。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可以是行动边缘运算云,用于提供终端装置一或多个服务。进一步来说,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可以是具有运算能力的单个服务器,亦可以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且彼此连接的服务器所组成。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亦可以包含如前所述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域名服务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服务管理模块及一或多个服务模块。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差别可在于资源状况(例如多寡)、所能提供的服务的数量与种类,以及提供服务至特定终端装置所产生的延迟(Latency)。
另外,中控装置13除了与第一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11及31通讯连接,亦可与更多的边缘运算装置通讯连接,以收集各边缘运算装置的信息,例如装置身份标识(ID)、装置位置(例如边缘运算装置的IP)、所供服务ID、所供服务位置(例如对应服务模块的IP)、所连终端装置ID、资源状况、延迟等信息,特别是周期性地收集。中控装置13可以依据所收集的信息来配置多个终端装置与多个边缘运算装置之间的通讯连接关系。进一步来说,本公开所提的中控装置13可以依据终端装置的需求将终端装置分配给特定的边缘运算装置,也可以依据边缘运算装置的状况进行重新配置,其中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法将于后描述。
更进一步来说明中控装置13的架构,如图2所示,中控装置13可以包含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31、域名服务模块132、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及资源管理模块135。中控装置13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31可以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11可以通过N9接口连接,同理,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31亦可以与其他边缘运算装置通过N9接口连接。域名服务模块132则具有同于前述的域名服务模块112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可以具有数据库,记录中控装置13所连的边缘运算装置各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其中记录方式例如为服务ID,并且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可以与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或资源管理模块135协同执行服务的重新配置,其中,重新配置的详细实施内容将于后描述。上述模块可以各为独立设置且彼此连接的服务器,或者为运行于一或多个服务器中的多个应用程序,本公开并不限制运行上述模块的实体服务器的数量。换句话说,中控装置13可以为单个服务器来实行,亦可以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服务器所组成。于另一实施例中,中控装置13本身亦可以是具有中控功能的行动边缘运算云,可以通过基地台与终端装置21连接并提供终端装置21服务。于此实施例中,除了前述多个模块,中控装置13还可以包含服务管理模块及一或多个服务模块。
本公开亦提供一种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请一并参考图1~图3,其中图3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可以包含步骤S11: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提供终端装置一目标服务;步骤S12:以中控平台判断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发生服务异常状况;步骤S13:以中控平台依据服务异常状况、目标服务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并产生卸载(Offload)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步骤S14:以中控平台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以及步骤S15: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或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使终端装置依据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及中控平台分别以前述图1及图2的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及中控装置13来实现;而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运算平台、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及中控平台可以分别是在服务器中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所运行的应用程序。以下将以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及中控装置13所实现的第一边缘运算平台、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及中控平台来示例性地说明图3所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
于步骤S11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提供终端装置21一目标服务,其中所述目标服务例如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扩增实境、自动驾驶等应用服务,本公开不予限制。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与终端装置21之间的通信链接是中控装置13先前依据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运算信息所决定的,其中运算信息包含资源状况及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提供所述目标服务的延迟。于步骤S12中,中控装置13会判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发生了服务异常状况,其中所述服务异常状况可能指示服务中止(Service Down)、服务移出(Service SwapOut)或平台失能(MEC Down)。为了因应服务异常状况,于步骤S13~S15中,中控装置13会进行重新配置以使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提供目标服务(即原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所供的服务)给终端装置21。
详细说明对应于不同的服务异常状况所执行的步骤S12~S15,请参考图1~图4,其中图4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信号传递示意图。于服务异常状况为服务中止或服务移出的运行状态中,如图4步骤A11所示,中控装置13可以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接收到关联于服务异常状况的服务失效信号,藉此便可判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发生服务异常状况。
特别来说,服务中止可以是指原提供终端装置21目标服务的服务模块失能而无法再继续提供所述目标服务,此时服务管理模块114可以产生对应的服务失效信号并提供至中控装置13的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另,服务移出则可以是指:在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资源管理模块113判断资源不足时,服务管理模块114将优先序为后位者的服务移出,例如使对应的服务模块失能或改为提供其他服务,所述优先序可以依据实际所需设定,本公开不予限制。当服务管理模块114决定移出的服务为原提供给终端装置21的目标服务时,服务管理模块114便可以产生对应的服务失效信号并提供给中控装置13的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所述对应于服务中止或移出的服务失效信号可以包含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ID、目标服务的ID及原与发生异常的边缘运算平台所连接的一或多个终端装置21的ID。
当中控装置13的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接收到服务失效信号而得知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发生服务异常状况时,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及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可以据以进行重新配置。于此实施例中,所述重新配置包含重新定位(Re-locate)程序及重新导向(Re-direct)程序。其中,重新定位程序(步骤A12)可以包含:选择能够提供目标服务的边缘运算装置作为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以及依据候选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决定目标边缘运算平台。如前所述,中控装置13可以周期性地收集所连接的一或多个边缘运算装置的资源状况及所提供服务的延迟等信息。进一步来说,中控装置13的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可以从服务失效信号取得目标服务ID,选择包含具有目标服务ID的服务模块的边缘运算装置作为候选边缘运算平台,接着从中选择具有最佳运算信息的边缘运算装置来作为目标边缘运算平台,即预计接续提供目标服务给终端装置21的边缘运算平台。
所述最佳运算信息的判断可以依目标服务的类型而有不同的标准。举例来说,对于虚拟现实的服务而言,带宽资源状况可以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然而本公开不以此为限。另外,有目标服务需求的终端装置21的数量亦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可以从服务失效信号所含的终端装置21的ID得知有目标服务需求的终端装置21的数量,判断候选边缘运算平台的资源状况是否足够提供目标服务给该数量的终端装置21。特别来说,在行动边缘运算环境中,提供目标服务的延迟可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进一步来说,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可以从资源状况符合一特定标准的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中选择具有最低延迟者作为目标边缘运算平台。更进一步来说,所谓特定标准可以是指能够提供目标服务给终端装置21的最低门坎。
当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在执行上述重新定位程序而决定目标边缘运算平台时,会产生重新导向要求并传送给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步骤A13)。所述重新导向要求包含目标边缘运算平台的ID、目标服务ID以及终端装置21的ID。以前述图3的实施例而言,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即被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选为目标边缘运算平台,因此于此实施例中,重新导向要求会包含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ID。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依据重新导向要求将重新导向信息传送至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步骤A14),即前述的重新导向程序。其中重新导向信息可以包含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ID、终端装置21的ID及目标服务ID。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11可以依据重新导向信息来向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提出针对终端装置21的链接建立要求,所述链接建立特别是通过N9接口建立终端装置21的链接(Session Connection)。更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在接收到重新导向信息时会回传一确认信息(ACK)给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以指示重新导向信息传递成功。
中控装置13经上述程序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并且产生卸载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再分别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进一步来说,中控装置13的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步骤A15)。更进一步来说,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会等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回传对应于步骤A14的确认信息后再执行步骤A15。于此实施例中,卸载信息包含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ID、终端装置21的ID以及目标服务ID。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可依据卸载信息同意前述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链接建立的要求。简而言之,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可以分别从中控装置13取得重新导向信息及卸载信息,据以与对方建立关于终端装置21及目标服务的链接。另外,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在接收到卸载信息时,可以依据卸载信息中的目标服务ID取得对应的服务模块的位置信息(例如IP)作为目标服务位置,并回传一确认信息给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以指示卸载信息传递成功。特别来说,此对应于步骤A15的确认信息包含目标服务位置。
中控装置13的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另通过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进一步来说,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可以等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回传对应于步骤A15的确认信息后,从确认信息取得目标服务位置,并将终端装置21的ID及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步骤A16)。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从中控装置13取得目标服务位置,且可以依据终端装置21的ID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步骤A17)。特别来说,上述步骤A16及A17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域名服务通知(DNS Notify)、HTTP 301或HTTP 302的方式进行。终端装置21在取得目标服务位置后,便可据以通过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与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之间的链接连接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中提供目标服务的服务模块(步骤A18及A19)。
除了上述的因应服务中止或服务移出的服务异常状况,图3所示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亦可因应平台失能的服务异常状况。请参考图1~图3及图5,其中图5是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信号传递示意图。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中控装置13的资源管理模块135可以周期性地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取得其信息。当资源管理模块135判断经过一特定时间长度而未收到来自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信息(步骤A21)时,便可以判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失能。接着,中控装置13可以进行重新配置。于此实施例中,资源管理模块135依据服务异常状况产生重新定位要求并传送至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步骤A22)。进一步来说,所述重新定位要求可以包含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ID以及原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相连的终端装置21的ID。
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依据重新定位要求而执行重新定位程序,以产生重新定位回复并回传至资源管理模块135(步骤A23)。如前所述,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可以记录中控装置13所连的边缘运算装置各所具有的服务的服务ID。因此,所述重新定位程序可以包含依据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ID取得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原具有的一或多个服务,并将所述一或多个服务作为目标服务,而后续选择候选边缘运算平台及目标边缘运算平台的实施方式皆同于前述图4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产生的重新定位回复可以包含目标边缘运算平台的ID、目标服务ID以及终端装置21的ID。以前述图3的实施例而言,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即被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选为目标边缘运算平台,因此于此实施例中,重新定位回复会包含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ID。
中控装置13经上述程序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并产生卸载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再分别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进一步来说,中控装置13的资源管理模块135依据重新定位回复产生包含终端装置21的ID以及目标服务ID的卸载信息并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步骤A24)。如此一来,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依据卸载信息即可得知后续将要提供目标服务至终端装置21,且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在接收到卸载信息时,可以依据卸载信息中的目标服务ID取得对应的服务模块的位置信息(例如IP)作为目标服务位置,并回传一确认信息给资源管理模块135以指示卸载信息传递成功。特别来说,此确认信息包含目标服务位置。
中控装置13的资源管理模块135另通过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进一步来说,资源管理模块135可以等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回传确认信息后,从确认信息取得目标服务位置,并将包含终端装置21的ID及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步骤A25)。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从中控装置13取得目标服务位置,且可以依据终端装置21的ID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步骤A26)。特别来说,上述步骤A25及A26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DNS Notify、HTTP 301或HTTP 302的方式进行。终端装置21在取得目标服务位置后,便可据以连接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中提供目标服务的服务模块(步骤A27)。特别来说,于此实施例中,在执行边缘运算平台转换之前,终端装置21即同时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联机。详细来说,终端装置21所连接的基地台原先即分别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有所联机。其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作为主要边缘运算平台,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则作为备援边缘运算平台,当主要边缘运算平台故障时,备援边缘运算平台便接管基地台。
于一实施例中,在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提供终端装置目标服务(即图3的步骤S11)之前,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还可以包含边缘运算平台装置注册与对终端装置21的服务要求的配置程序。请一并参考图1、图3及图6,其中图6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图。在图3的步骤S11之前,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还可以包含图6所示的步骤S21: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向中控平台提出注册要求;S22: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提供第一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至中控平台;S23:以中控平台接收终端装置的服务要求,并判断服务要求对应于一目标服务;S24:以中控平台依据目标服务及第一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将目标服务配置至第一边缘运算平台。
进一步来说,图1所示的通讯环境的建立包含了步骤S21~S24。以图1来说明,于步骤S21及S22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向中控装置13提出注册要求,中控装置13可据以建立彼此间的联机,且在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注册完成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提供自己的运算信息(包含资源状况、延迟等)至中控装置13,特别是周期性地提供。另外,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在重新配置程序执行前亦可以向中控装置13提出注册要求,并在注册完成后提供自己的运算信息至中控装置13。此外,可以有更多的边缘运算装置向中控装置13注册并传送自己的运算信息,本公开不予限制。
当边缘运算系统1接收到终端装置21的服务要求时,于步骤S23及S24中,中控装置13判断服务要求对应于目标服务,并依据目标服务及已注册的边缘运算装置的运算信息来配置目标服务。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或其他已向中控装置13注册的边缘运算装置的域名服务模块可以接收到位于通讯范围内的终端装置21的服务要求(例如服务位置询问),且执行上述接收步骤的边缘运算装置可以再将自己的身份信息、服务的身份信息、终端装置21的身份信息传送至中控装置13的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于此实施例中,中控装置13依据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运算信息为对应于目标服务的最佳运算信息,因而将目标服务配置至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所述最佳运算信息的判断的举例及说明皆同于前列实施例的重新配置程序中的最佳运算信息判断,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如前所述,于一实施例中,中控装置13可以是具有中控功能的行动边缘运算云,可以通过基地台与终端装置21连接并提供终端装置21服务。于此实施例中,中控装置13在执行前列实施例所述的配置程序或重新配置程序时,可以将自己作为目标边缘运算平台的选择之一。特别来说,中控装置13会将自己的优先序设定为最后,也就是说,中控装置13会在判断所连的所有边缘运算装置皆不适合提供服务后,才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提供服务。此外,当中控装置13判断无边缘运算装置能够提供服务时,将产生配置失败信号至终端装置21。
上述的多个实施例所提的边缘运算系统及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涉及中控平台的设置及控制,适用于集中式的通讯环境。本公开亦提出一种适用于分布式通讯环境的边缘运算装置。请参考图7及图8,其中图7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装置的通讯环境的示意图,图8则是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图7示例性地绘示分布式的通讯环境,其包含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终端装置2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其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分别与终端装置2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通讯连接。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连接的终端装置2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数量仅为示例,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亦可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21连接,且与多个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连接。此外,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亦可与一或多个终端装置21连接。
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是行动边缘运算云(可简称边缘云),用于提供终端装置21一或多种服务,且可以探询邻近的其他边缘运算装置(例如图7所示的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取得邻近边缘运算装置的运算信息(包含资源状况、延迟)并配置服务。换句话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具有与前列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相同的功能,且还可以具有掌握邻近边缘装置的信息并进行服务配置的能力。同样地,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是具有运算能力的单个服务器,亦可以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且彼此连接的服务器所组成。另,上述的终端装置21例如为智能型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行动电子装置,本公开不予限制。
进一步来说,如图8所示,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除了包含如图2所示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11、域名服务模块112、资源管理模块113、服务管理模块114、第一服务模块115及第二服务模块116之外,还可以包含邻居管理模块117、参考信号管理模块118、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19及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其中,与图2的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相同的模块的运作于此不再赘述。
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邻居管理模块117可以探询邻近的其他边缘运算装置。更进一步来说,所谓邻近边缘运算装置是指其所连接的基地台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所连接的基地台两者的通讯范围有所重迭。所谓通讯范围重迭意指当终端装置21位于两通讯范围的交集处(或可理解为重叠处)时,邻近边缘运算装置所连接的基地台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所连接的基地台都具有与终端装置21通讯的能力。邻居管理模块117可以基于自动化邻居关系(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ANR),特别是自动化管理邻居关系表(NeighborRelation Table,NRT)来建立邻居关系清单,所述邻居关系清单包含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信息。建立邻居关系的边缘运算装置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之间可以具有N9接口的链接。
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参考信号管理模块118可以检查是否有接收到其他边缘运算装置连接的基地台所传出的信号,若有则认定该边缘运算装置为具有邻居关系的边缘运算装置。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19及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则同于图3的中控装置13的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33及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34,用于执行服务的重新配置,其中,所述重新配置的详细实施内容将于后描述。上述的模块可以各为独立设置且彼此连接的服务器,或者为运行于一或多个服务器中的多个应用程序,本公开并不限制运行上述模块的实体服务器的数量。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可以具有与上述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一样的架构及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亦提供一种适用于分布式通讯环境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请一并参考图7~9,其中图9是依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适用于分布式通讯环境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可以包含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执行步骤S31:取得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步骤S32:提供终端装置一目标服务;步骤S33:判断发生服务异常状况;步骤S34:依据服务异常状况、目标服务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并产生卸载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步骤S35: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步骤S36: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使终端装置依据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第二边缘运算平台。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分别以前述图7及图8的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来实现;而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可以分别是在服务器中的虚拟机所运行的应用程序。以下将以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所实现的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及第二边缘运算平台来示例性地说明图9所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
于步骤S31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取得所连的其他边缘运算装置(包含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运算信息。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邻居管理模块117可以通过与其他边缘运算装置的邻居管理模块之间的管理层网络(Management Network)来取得运算信息。所述运算信息包含资源状况、所提供服务的延迟等。特别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周期性地取得所连的其他边缘运算装置的运算信息。另外,连接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其他边缘运算装置(包含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亦可通过自己的邻居管理模块取得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运算信息。意即,如前所述的具有邻居关系的多个边缘运算装置之间可以互相传递运算信息并储存彼此的运算信息。本公开并不限制各边缘运算装置传递运算信息的先后顺序。
于步骤S32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提供终端装置21目标服务,其中所述目标服务例如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扩增实境、自动驾驶等应用服务,本公开不予限制。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与终端装置21之间的通信链接是先前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或通讯环境中其他具有服务配置能力的边缘运算装置依据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运算信息所决定的,其中运算信息包含资源状况及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提供所述目标服务的延迟。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2亦可以执行于步骤S31之前或与步骤S31同时执行,本公开不予限制。于步骤S33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会判断其本身发生了服务异常状况,其中所述服务异常状况可能为服务中止或服务移出。为了因应服务异常状况,于步骤S34~S36中,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会进行重新配置以使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提供原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所供的服务给终端装置21。
详细来说,请一并参考图7~图10,其中图10是依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信号传递示意图。如图10的步骤A31所示,当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用于提供目标服务的服务模块发生服务中止或服务移出的异常状况时,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服务管理模块114会产生对应的服务失效信号并传送至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19。其中,服务中止及服务移出所指的详细状况皆如同前列图4的实施例所述,于此不再赘述。当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19接收到服务失效信号时,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19及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便可以据以进行重新配置。
所述重新配置可以包含重新定位程序及重新导向程序。其中,重新定位程序可以包含:依据服务失效信号中的目标服务ID选择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以及依据候选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决定目标边缘运算平台。如前所述,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周期性地收集所连接的其他边缘运算装置的资源状况及所提供服务的延迟等信息。进一步来说,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19可以选择包含具有目标服务ID的服务模块的边缘运算装置作为候选边缘运算平台,并从中选择具有最佳运算信息的边缘运算装置来作为目标边缘运算平台,即预计接续提供目标服务给终端装置21的边缘运算平台。所述最佳运算信息的判断的举例及说明皆同于前列实施例中的最佳运算信息判断,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当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19在执行上述重新定位程序而决定目标边缘运算平台时,可以产生重新导向要求并传送给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所述重新导向要求包含目标边缘运算平台的ID、目标服务ID以及终端装置21的ID。以前述图9的实施例而言,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即被服务位置管理模块119选为目标边缘运算平台,因此于此实施例中,重新导向要求会包含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ID。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可以依据重新导向要求将重新导向信息传送至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11,其中,重新导向信息可以包含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ID、终端装置21的ID及目标服务ID。用户接口功能模块111可以依据重新导向信息来向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用户接口功能模块提出针对终端装置21的链接建立要求,所述链接建立特别是通过N9接口建立终端装置21的链接(Session Connection)。
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经上述程序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并且产生卸载信息及目标服务位置,再分别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步骤A32),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步骤A33)。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藉由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将卸载信息传送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于此实施例中,卸载信息包含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ID、终端装置21的ID以及目标服务ID。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可依据卸载信息同意前述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链接建立要求。简而言之,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可以分别从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取得重新导向信息及卸载信息,据以与对方建立关于终端装置21及目标服务的链接。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亦可以藉由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的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在先前将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时,可取得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中提供目标服务的服务模块的位置(例如IP)并将其作为目标服务位置。特别来说,服务重新导向模块120可以通过DNS Notify、HTTP 301或HTTP302的方式将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1在取得目标服务位置后,便可据以通过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与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之间的链接连接至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中提供目标服务的服务模块(步骤A34及A35)。
本公开亦提出一种整合式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可以切换运行上述各实施例所提的适用于集中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或是用于分布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请一并参考图2、图8及图11,其中图11是依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系统的通讯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整合式的边缘运算系统1’可以包含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及中控装置13,两者彼此通讯连接,边缘运算系统1’可以与终端装置21通讯连接,亦可与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通讯连接。进一步来说,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通讯连接于终端装置21,亦可以通讯连接于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中控装置13则可以通讯连接于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于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与边缘运算系统1’连接的终端装置21及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的数量仅为示例,边缘运算系统1’亦可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21连接,且与多个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连接。此外,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亦可与一或多个终端装置连接。
中控装置13可以具有同于前列图2的实施例所述的中控装置13的模块及其功能运作,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则可以具有同于前列图8实施例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的模块及其功能运作。因此,边缘运算系统1’可以藉由中控装置13协同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来运行前列各实施例(包含图3~6的实施例)所述的适用于集中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且可以藉由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来运行前列各实施例(包含图9~10的实施例)所述的适用于分布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进一步来说,第二边缘运算装置31’亦可具有同于前列图8实施例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的模块及其功能运作。
于此实施例中,边缘运算系统1’在一般运行时,是采用适用于集中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当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判断与中控装置13之间的链接断线时,边缘运算系统1’将改采适用于分布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举例来说,于运行集中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时,边缘运算系统1’的中控装置13在从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接收到运算信息时,会回传一确认信息给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因此,当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未接收到中控装置13回传的确认信息时,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可以判断与中控装置13之间的链接已断线,此时边缘运算系统1’切换为分布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第一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特别来说,此实施例示例性地描述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为执行分布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的边缘运算装置,而于另一实施例中,边缘运算系统1’包含更多的边缘运算装置,且是藉由接收到终端装置的服务请求的边缘运算装置来执行分布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当中控装置13恢复上线时,中控装置13会向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发送收集信息请求。当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接收到收集信息请求时,边缘运算系统1’便会切换回集中式通讯环境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第二网络通讯控制方法)。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边缘运算装置架构,特别来说,前列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中控装置13及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皆可以具有此装置架构。请参考图12,图12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边缘运算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2所示,边缘运算装置10包含内存101及处理器103,处理器103电性连接于内存101。内存101例如为闪存、只读存储器、磁性内存或其他非挥发性储存媒介。内存101中储存有多个指令。进一步来说,所述指令至少包含前列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中控装置13/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执行的步骤所对应的指令。处理器103例如为中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可以执行内存101中所储存的指令,以执行前列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中控装置13/第一边缘运算装置11’执行的步骤。
藉由上述架构,本公开所提的边缘运算系统、边缘运算装置、适用于集中式通讯环境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以及适用于分布式通讯环境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可以因应多种服务异常状况来执行提供服务的边缘运算平台的重新配置,在遭遇服务异常状况时无需重新布建整个通讯环境,能够具有服务不中断的动态布署能力,还可以据有负载平衡能力及异地备援能力。

Claims (20)

1.一种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及一第二边缘运算平台,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与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进行信息传递,该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
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取得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一运算信息;
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提供一终端装置一目标服务;
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判断发生一服务异常状况;
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该目标服务及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该运算信息,将该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并产生一卸载信息及一目标服务位置;
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将该卸载信息传送至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以及
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将该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该终端装置,使该终端装置依据该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
其中该卸载信息至少包含该终端装置的一身份信息及该目标服务的一身份信息;
其中依据该卸载信息中的目标服务ID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该目标服务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该目标服务及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该运算信息,将该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包含:
依据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中的每一候选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以及该目标服务,从该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中选择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以及
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及该选择的结果产生一重新导向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该卸载信息还包含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的一身份信息,且该网络通讯控制方法还包含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依据该重新导向信息与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彼此建立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该服务异常状况指示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的该目标服务移出,且该网络通讯控制方法还包含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依据一优先序决定将该目标服务移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该服务异常状况指示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的该目标服务中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该目标服务及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该运算信息,将该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包含:
选择能够提供该目标服务的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其中该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各具有一运算信息,该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包含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且该运算信息包含资源状况及对应于该目标服务的延迟;以及
判断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该运算信息为一最佳运算信息,而从该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中选择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在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取得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该运算信息之前还包含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建立一邻居关系清单,其中该邻居关系清单包含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
8.一种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第一边缘运算平台、一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及一中控平台,该中控平台与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及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进行信息传递,该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
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提供一终端装置一目标服务;
以该中控平台或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执行多个步骤,其中该些步骤包含:
判断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发生一服务异常状况;
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该目标服务及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的一运算信息,将该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并产生一卸载信息及一目标服务位置;以及
将该卸载信息传送至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以及
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或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将该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该终端装置,使该终端装置依据该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该第二边缘运算平台;
其中该卸载信息至少包含该终端装置的一身份信息及该目标服务的一身份信息;
其中依据该卸载信息中的目标服务ID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该目标服务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以该中控平台或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执行该些步骤包含:
当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判断未接收到该中控平台的一确认信息时,以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执行该些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以该中控平台或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执行该些步骤包含:
当该第一边缘运算平台从该中控平台接收一收集信息请求时,以该中控平台执行该些步骤。
11.一种边缘运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内存及一处理器,该处理器电性连接于该内存,该内存中储存有多个指令,且该处理器执行该些指令以执行以下步骤:
取得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一运算信息;
提供一终端装置一目标服务;
判断发生一服务异常状况;
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该目标服务及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该运算信息,将该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并产生一卸载信息及一目标服务位置;
将该卸载信息传送至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以及
将该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该终端装置,使该终端装置依据该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
其中该卸载信息至少包含该终端装置的一身份信息及该目标服务的一身份信息;
其中依据该卸载信息中的目标服务ID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该目标服务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其中该处理器所执行的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该目标服务及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该运算信息,将该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包含:
依据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中的每一候选边缘运算平台的运算信息以及该目标服务,从该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中选择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以及
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及该选择的结果产生一重新导向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其中该卸载信息还包含该边缘运算装置的一身份信息,且该处理器还执行依据该重新导向信息与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建立链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其中该服务异常状况指示该边缘运算装置的该目标服务移出,且该处理器还执行依据一优先序决定将该目标服务移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其中该服务异常状况指示该边缘运算装置的该目标服务中止。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其中该处理器所执行的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该目标服务及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该运算信息,将该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包含:
选择能够提供该目标服务的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其中该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各具有一运算信息,该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包含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且该运算信息包含资源状况及对应于该目标服务的延迟;以及
判断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该运算信息为一最佳运算信息,而从该一或多个候选边缘运算平台中选择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边缘运算装置,其中该处理器在执行取得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该运算信息之前,还执行建立一邻居关系清单,且该邻居关系清单包含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
18.一种边缘运算系统,包含: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该边缘运算装置,用于执行一第一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一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该处理器执行该些指令所执行的该些步骤;以及
一中控装置,通讯连接于该边缘运算装置,该中控装置用于执行一第二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二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包含:
判断该边缘运算装置发生该服务异常状况;
依据该服务异常状况、该目标服务及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的该运算信息,将该目标服务重新配置至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并产生该卸载信息及该目标服务位置;
将该卸载信息传送至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以及
使该边缘运算装置或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将该目标服务位置传送至该终端装置,使该终端装置依据该目标服务位置通讯连接至该另一边缘运算装置;
其中依据该卸载信息中的目标服务ID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该目标服务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边缘运算系统,其中当该边缘运算装置判断未接收到该中控装置的一确认信息时,该边缘运算系统运行该第一网络通讯控制方法。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边缘运算系统,其中当该边缘运算装置从该中控装置接收一收集信息请求时,该边缘运算系统运行该第二网络通讯控制方法。
CN202010039323.7A 2019-11-11 2020-01-14 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装置与系统 Active CN1127880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0801A TWI727496B (zh) 2019-11-11 2019-11-11 多邊緣雲之網路通訊控制方法及邊緣運算系統
TW108140801 2019-11-11
US201916722961A 2019-12-20 2019-12-20
US16/722,961 2019-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089A CN112788089A (zh) 2021-05-11
CN112788089B true CN112788089B (zh) 2023-11-07

Family

ID=75750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9323.7A Active CN112788089B (zh) 2019-11-11 2020-01-14 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装置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17594B2 (zh)
CN (1) CN112788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7881B (zh) * 2022-02-23 2022-06-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任务卸载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979188A (zh) * 2022-05-30 2022-08-30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边缘设备的自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25674A (zh) * 2022-07-15 2022-10-2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5g边缘数据中心的配网综合业务终端对等通信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874A (zh) * 2015-12-30 2017-07-28 丛林网络公司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7187011A1 (en) * 2016-04-27 2017-11-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rel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CN107819658A (zh) * 2016-09-14 2018-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mec设备和系统
CN107920366A (zh) * 2017-07-21 2018-04-17 深圳星耀智能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移动终端的业务进行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100266A1 (zh) * 2017-11-22 2019-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边缘主机服务通知方法和装置
CN109936615A (zh) * 2017-12-15 2019-06-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行动边缘平台服务器及用户设备内容的迁移管理方法
CN110198307A (zh) * 2019-05-10 2019-09-03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91108A1 (en) * 2018-03-30 2019-10-03 Intel Corporation Multi-access management services packet recovery mechanis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5857A (ja) * 2006-07-07 2008-01-24 Seiko Epson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実行方法
JP6034263B2 (ja) * 2013-08-27 2016-11-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帯域制御装置
CN204272157U (zh) * 2014-12-29 2015-04-15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系统
WO2016152610A1 (ja) * 2015-03-23 2016-09-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中継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945108B2 (en) * 2016-10-14 2021-03-09 Sony Corporation Relocation of mobile edge applications
CN108076488B (zh) * 2016-11-14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884808B2 (en) * 2016-12-16 2021-01-05 Accenture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 Edge computing platform
CN110651262B (zh) * 2017-05-22 2024-03-26 麻省理工学院 分层分布式存储系统以及用于边缘计算系统的技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874A (zh) * 2015-12-30 2017-07-28 丛林网络公司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7187011A1 (en) * 2016-04-27 2017-11-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rel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CN107819658A (zh) * 2016-09-14 2018-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mec设备和系统
CN107920366A (zh) * 2017-07-21 2018-04-17 深圳星耀智能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移动终端的业务进行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100266A1 (zh) * 2017-11-22 2019-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边缘主机服务通知方法和装置
CN109936615A (zh) * 2017-12-15 2019-06-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行动边缘平台服务器及用户设备内容的迁移管理方法
WO2019191108A1 (en) * 2018-03-30 2019-10-03 Intel Corporation Multi-access management services packet recovery mechanisms
CN110198307A (zh) * 2019-05-10 2019-09-03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综合信任的边缘计算资源协同研究;邓晓衡, 关培源, 万志文 等;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第55卷(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089A (zh) 2021-05-11
JP7017594B2 (ja) 2022-02-08
JP2021077318A (ja)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88089B (zh) 多边缘云的网络通讯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装置与系统
US10771569B1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of multiple edge clouds and edge computing system
CN112788088B (zh) 多边缘云的网络通信控制方法及边缘运算系统
JP5113684B2 (ja) アクセス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636186B1 (en) Orchestrating wireless network operations
CN104469909A (zh)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CN107276839B (zh) 一种云平台的自监控方法和系统
US115535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ntinuity of edge computing service in mobile network
CN103188098B (zh) 一种容灾切换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TWI752401B (zh) 多邊緣雲之網路通訊控制方法及邊緣運算裝置與系統
TW202110223A (zh) 無線通訊網路中之條件組態
US20180084597A1 (en) Method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for a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mptcp) connection
US916749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locating user equipment betwee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s
CN115004650B (zh) 节点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3040320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igh availability of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US10848377B2 (en) Access point instantiation of a mesh network
WO2022083281A1 (zh) 消息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015518B1 (en) Method for hierarchical cluster voting in a cluster spreading more than one site
EP4113939B1 (en)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using dynamic, robust and network aware microservices
CN111245938B (zh) 机器人集群管理方法、机器人集群、机器人以及相关设备
US202400157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nabling a self organizing network in open ran
KR20240027777A (ko) 자동 구성 네트워크에서 상호연동을 가능하게 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6827941A (zh) 一种边缘计算迁移方法及系统
CN116684258A (zh) 调度方法、调度系统以及容器集群
CN116391434A (zh) 用于无线电智能控制器间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