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6219A -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6219A
CN112786219A CN202110255577.7A CN202110255577A CN112786219A CN 112786219 A CN112786219 A CN 112786219A CN 202110255577 A CN202110255577 A CN 202110255577A CN 112786219 A CN112786219 A CN 112786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wound
patient
termi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55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6219B (zh
Inventor
王时惠
黄伟红
胡建中
张其健
田含章
唐琼芳
戴薇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2555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6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6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6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6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6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12Biomedic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4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 G06V10/44Local feature extraction by analysis of parts of the pattern, e.g. by detecting edges, contours, loops, corners, strokes or intersections; Connectivity analysis, e.g. of connected componen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reports, e.g. 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004Bio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088Skin; Derm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通过服务器先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然后再接收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以供医护进行确认调整。通过服务器对于病患用户的病史信息和伤口特征信息的提前分析,大大提高了医护评估、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医护接触记录设备而引发的伤口交叉感染风险。且基于大数据对于伤口处理方法以及后续护理方法的记录与建议,能够大大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

Description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慢性伤口具有愈合慢,病程长与病情反复的特点,除了在医院内科学评估及适当护理外,在医院以外的地方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整体连贯地跟踪与控制患者病情,促进伤口愈合非常重要。
在我国,患者基础疾病复杂,局部伤口个体化病症多样,患者数量众多而医疗资源匮乏,患者普遍缺乏自我护理意识,延续性护理依从性差。到目前为止,由于人力、技术与设计的限制,我国尚未在慢性伤口护理管理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科学全面的慢性伤口评估,无接触式评估与护理记录,及时的伤口愈合监控;缺乏患者院外饮食运动的智能建议;未普及患者心理测评以及配套干预;院内治疗护理与院外随访或转诊治疗,缺乏连续一致性。上述不足,给我国慢性伤口护理和慢性伤口护理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挑战。
可见,亟需一种高效、全面的伤口管理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第一采集终端、病患侧的第一用户终端以及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若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接收到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返回的确认指令,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采集终端为医护侧的可穿戴式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采集的所述病患用户的人脸图片;
将所述病患用户的人脸图片与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验证;
在验证通过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服务器还连接有病患侧的第二采集终端和医护侧的第三用户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第二采集终端提取的伤口特征信息,生成二次评估报告并发送至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若接收到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基于所述二次评估报告返回的确认指令,将所述二次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采集终端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连接;
所述第二采集终端为病患侧的可穿戴式图像采集设备,所述第二采集终端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连接的摄像头采集的医护用户的调整动作;
根据所述调整动作调整优化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第二采集终端提取的伤口特征信息,生成二次评估报告并发送至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二次评估报告中包括伤口异常的评估结果,向对应所述医护用户的第三用户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采集的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图片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采集的所述医护用户的语音信息和/或动作信息;
基于所述语音信息和/或动作信息生成多模态采集指令,根据所述多模态采集指令提取对应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护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第一采集终端、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获取并发送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所述第一采集终端用于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和伤口特征信息,并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初步评估报告,并将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操作的确认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护管理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第一采集终端、病患侧的第一用户终端以及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发送模块,用于若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接收到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返回的确认指令,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医疗护理管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执行时实现如第四方面所述的医疗护理管理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医疗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服务器先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然后再接收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以供医生进行确认调整。通过服务器对于病患用户的病史信息和伤口特征信息的提前分析,大大提高了医生评估、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用户接触记录设备而引发的伤口交叉感染风险。另外,服务器在收到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返回的确认指令,才会将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从而能够保证发送至患者侧的第一用户终端接收到的评估报告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在各个附图中,类似的构成部分采用类似的编号。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侧的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护理管理系统的模块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护理管理系统的交互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护理管理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中获取病患用户关联信息时所涉及的界面图;
图6a和图6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中获取病患用户伤口特征信息时所涉及的一种界面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中获取病患用户伤口特征信息时所涉及的另一种界面图。
图标汇总:服务器-201;第一采集终端-202;第一用户终端-203;第二用户终端-204;
医疗护理管理装置-400;第一获取模块-410;第二获取模块-420;评估模块-430;发送模块-4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文中,可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参见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服务器。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服务器201应用于医疗护理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所述服务器201连接第一采集终端202、病患侧的第一用户终端203以及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204。如图1所示,所述医疗护理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发送的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具体的,所述病患侧的第一用户终端203可以是病患或病患家属持有的,可以通过多模态人机交互方法获取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的终端设备。所述病患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输入或文字信息输入的方式将自身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录入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上还可以配置有智能居家护理AI,能够针对医护用户进行评估时需要提前了解的病史信息进行询问,所述病患用户仅需要根据智能居家护理AI的提问来进行回答即可完成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的输入。
所述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204是医生或护理人员所持有的终端设备,具体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可以是固定在诊床上的终端设备,例如固定在诊床上的平板电脑,便于医生或护理人员查看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也可以是应用于会诊场景的终端设备,例如具有麦克风的智能屏幕,可以实时显示信息并记录医护用户会诊时的语音信息。
病患用户在就诊前,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提前预约叫号,在预约叫号后,所述服务器201将病人的科室信息以及需要填写的关联信息表格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所述病患用户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或语音信号输入的方式将所述关联信息输入到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将输入的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201。所述关联信息包括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手机号码、人脸图像、身份证信息等个人信息。所述病患用户的病史信息包括:全身病史、治疗情况、手术日期及情况、检查化验结果、病理检查报告、药物过敏情况以及伤口发展情况等病历信息。上述病史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科室医生评估需要来进行设置,此处不作限定。优选的,所述病患用户输入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的顺序可以按如图5中表格的顺序进行上述输入操作。
通过病患用户提前输入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的方式,能够极大的节省医生在询问病患的病史信息并进行记录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医护人员评估伤口与评估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所述服务器201可以根据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来对病患用户的病史信息和评估过程进行自动存储,从而大大节省了传统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于病患用户评估过程和病史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时间,提升了医生对病患用户进行评估的效率。
S102,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为能够同时获取图片信息、声音信息以及用户动作信息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需要采集的是包括伤口图片以及持有用户对于伤口局部特征进行评估判断的语音信息等用于评估伤口情况的信息。而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包括:伤口图片、伤口的位置、伤口尺寸、伤口渗液情况、伤口气味以及伤口边缘情况等。
持有用户可以通过第一采集终端202自动获取病患用户的伤口图片,也可以通过持有用户的声音和动作向采集终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采集终端对于需要获取的伤口信息执行获取动作。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在获取了伤口的图片信息和用户的声音信息后,将所述图片信息和声音信息发送至服务器201,服务器201对所述采集终端获取的伤口图片信息和用户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
通过多模态人机交互方法,例如语音、手势、眼动、护理动作以及敷料等处理方式的智能识别来进行采集并获取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可以减少传统对伤口特征信息进行获取的过程中,因为需要接触多种媒介工具而可能造成的伤口感染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为医护侧的可穿戴式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采集的所述病患用户的人脸图片;
将所述病患用户的人脸图片与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验证;
在验证通过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情况下,执行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
具体的,所述可穿戴式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头戴式或手持式的图像采集装置,优选的,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第一采集终端202为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例如,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一个具有深度摄像头、气味感应器、陀螺仪感应器以及收音孔的智能头环。特殊的,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为带有投影显示的VR设备或AR设备,从而可以将实时采集的伤口特征信息及处理措施,显示在VR设备或AR设备的投影区域。
当病患用户根据病情到达特定的诊室时,医护用户佩戴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对病患用户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动作,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在采集到所述病患用户的人脸图片后将所述人脸图片发送至服务器201,所述服务器201将所述人脸图片与病患用户通过第一用户终端203上传的身份信息中的人脸图片进行匹配动作。当所述服务器201匹配上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即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控制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式图像采集装置开始采集过程,开始获取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特殊的,当服务器201匹配上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服务器201会发送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至所述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204,医护用户可以根据所述显示在第二用户终端204的关联信息对病患用户的伤口进行评估,若所述病患用户具有全身性病史及伤口局部变化情况评估历史,医护用户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进行了解和掌握。
通过验证比对病患用户身份信息的这一过程,能够确保将所述对应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与身份信息及病史信息进行匹配,能够减少医生与病人之间需要对于病史信息进行沟通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医生对于了解病人病史信息的效率,且服务器201根据病患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自动存储,方便于医院对于病患用户的伤口类型、发展情况和评估结果进行归类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采集的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图片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采集的所述医护用户的语音信息和/或动作信息;
基于所述语音信息和/或动作信息生成多模态采集指令,根据所述多模态采集指令提取对应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具体的,当病患用户开始就诊时,医护用户使用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对病患用户进行评估。医护用户可以在靠近观察和处理伤口的过程中,通过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获取伤口图像。医护用户可以提前在后台设置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进行自动拍摄的距离信息,当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中的深度摄像头探测到符合预设距离的伤口目标后,即可进行自动拍摄。可选的,当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时,还会通过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提供音效反馈。例如,当医护用户佩戴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完病患用户的伤口图片后,所述头戴式图像采集装置会通过其骨传导结构发出快门声,从而可以让所述医护用户确认已获取完成对所述病患用户伤口图片的获取,并在第二用户终端204上进行确认,保证所获取的伤口图片信息的准确性。
另外,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上还配置有陀螺仪传感器,可以通过点头等头部动作,来控制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例如,医护用户在观察伤口时,可以主动靠近伤口并选择合适的角度,通过点头两次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对伤口图片进行拍摄。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在完成获取所述伤口图片信息动作后,将所述伤口图片信息上传至服务器201进行伤口特征分析。医护用户可以根据习惯设置具体动作,来控制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此处不作限定。
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中还配置有气味传感器和收音设备,当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在识别出病患用户的身份后,所述气味传感器和收音设备即开始工作。所述气味传感器可以判断出空气中是否有气味,并识别出空气中气味的浓烈程度,所述气味传感器在获取空气中的气味数据后将所述气味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201,以作为伤口特征信息来对伤口进行评估。所述收音设备可以识别出医护用户的声音,并实时记录医护用户在对伤口进行观察和处理过程中,与评估和处理伤口关联的语音信息,将所述语音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201,所述服务器201根据预设的语音识别算法所述语音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医护用户对伤口的评估语音信息,并将所述评估语音信息作为伤口特征信息来对伤口进行分析。
另外,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当所述医护用户佩戴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获取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时,对于不可由第一采集终端202直接采集的伤口特征信息,如足背动脉搏动、创面疼痛程度等,可以通过医护用户对所述病患用户进行评估确认后,向第一采集终端202输入语音信息或通过动作指令确认程度信息等多模态方法,来获取所述不可由第一采集终端202直接采集的伤口特征信息。
所述医护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可穿戴图像采集装置进行伤口特征信息采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图6a和图6b中表格的内容进行,图6a和图6b中具体表格内容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统计出来的,便于服务器201分析得出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的优选顺序,具有临床的有效性,具体需要进行采集的伤口特征信息以及采集的顺序还可以通过医学大数据训练模型进行进一步训练优化。
通过上述步骤,极大的提升了医护用户在评估过程中的评估效率,例如,当医护用户在对所述病患用户进行伤口潜行测量过程时,传统方法需要医护用户在使用镊子完成潜行后,通过直尺等设备对于伤口潜行长度进行一定测量,并在相应文档或是记录本上记录潜行长度,传统方法存在评估不完善,描述主观,不同医护之间前后评估描述不一致的情况,传统方法过程复杂且存在病患用户伤口接触记录设备而引发的伤口交叉感染风险。而通过本公开中的多模态采集方法,仅需要医护用户在使用镊子完成潜行后,通过第一采集终端202采集所述镊子的实时图像,即可自动识别出伤口的潜行长度,并自动记录在如图7所示的伤口特征信息表格中,从而可以极大程度地完善伤口评估内容以及快捷地进行伤口评估与记录,高效快捷且具有临床有效性,同时也能避免不同媒介间的交叉接触从而造成伤口感染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连接的摄像头采集的医护用户的调整动作;
根据所述调整动作调整优化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连接;
具体的,当医护用户提取出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后,所述服务器201将所述伤口特征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的显示屏上显示服务器201提取的所述伤口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连接有摄像头装置,用户获取医护用户的动作信息,医护用户可以通过空中手势、眨眼、点头等动作来对显示在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显示屏上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调整。例如,当屏幕显示伤口渗液性状为粘稠时,医生可以通过眨眼两次或点头两次的方式来进行确认,当医生确认后,以从下到上的手势控制所述显示信息翻页。此处动作信息可以根据医护用户习惯进行设置,对上述举例不作限定。
特殊的,当处于会诊场景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在显示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的显示屏中将以分屏方式显示信息内容,在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的屏幕左侧显示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以及伤口特征信息,在屏幕右侧显示实时记录的所述医护用户之间的会诊谈话关键内容。
S103,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具体的,当医护用户确认伤口特征信息并通过第二用户终端204将所述伤口特征信息上传至服务器201后,服务器201根据预设的评估程序对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所述服务器201将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及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整合后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204。
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所述伤口评估结果包括伤口清洗、清创、敷料、辅助治疗方法的建议,所述护理建议具体包括患者居家自我护理建议、饮食建议、心理康复建议、运动建议以及病患家属护理建议等。特殊的,病患用户还可以通过第一用户终端203从服务器201获取科普视频、心理干预视频以及居家护理培训演示视频等视频资料。
所述初步评估报告中还可以包括伤口愈合监控趋势报告,所述伤口愈合监控趋势报告包括伤口面积、创面组织成本比、渗液量以及疼痛度等伤口特征信息。
S104,若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接收到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返回的确认指令,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
当所述服务器201将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后,所述医护用户可以结合自身对于病患用户伤口特征的分析来判断所述初步评估报告中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是否准确,若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内容准确,所述医护用户即可通过控制手势或点头两次的动作来确认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医护用户确认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将所述确认指令发送至服务器201,所述服务器201在接收到确认指令后,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其中,所述确认动作可以根据上述描述的多模态方法来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若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内容与医护用户自身对于病患用户伤口特征的分析判断存在差异,所述医护用户还可以通过上述多模态方法来对所述初步评估报告进行调整,在医护用户调整过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并确认分析无误后,即可通过第二用户终端204发送确认指令,将所述调整过的评估报告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以保证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接收到的评估报告的准确度。
通过这一步骤,能够大大提升医生对于病患用户进行评估的效率,同时也能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伤口发展变化情况和对应居家护理措施建议,所述医护用户可以仅通过佩戴第一采集终端202对病患用户的伤口进行检查评估后,对于服务器201传回的评估报告进行确认即可完成对于病患用户的评估过程,极大的减轻了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服务器201还连接有病患侧的第二采集终端和医护侧的第三用户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第二采集终端提取的伤口特征信息,生成二次评估报告并发送至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具体的,所述病患用户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家属也可以使用第二采集终端来获取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所述第二采集终端为可以获取伤口图片、气味等信息的终端设备,且所述第二采集终端可以为病患用户居家使用的用于采集伤口特征的设备,例如,所述第二采集终端可以为设置在可穿戴敷料中的传感器终端,用于检测伤口湿度、温度以及感染情况等,也可以为用于监测压疮居家护理情况的智能床垫,这样,病患用户无需去医院即可完成对于自身伤口特征信息的获取,对伤口进行评估,并获取相应的评估结果。优选的,所述第二采集设备可以和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相同的终端设备。
所述医护侧的第三用户终端为医院内用于跟踪病患用户伤口护理情况的用户终端,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使用人员可以为评估过程中使用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进行评估的医护人员,也可以为其它跟踪监控居家护理的病患用户的伤口情况的医护人员。
所述病患用户通过第二采集设备获取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后,将生成的二次评估报告分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和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生成的二次评估报告包括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具体的,所述二次评估报告中可以包括伤口愈合情况、饮食护理情况、康复运动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等。从而当所述病患用户在家里进行护理时,所述医护用户也可以对伤口进行跟踪评估,从而保证护理效果。同时,生成的二次评估报告也发送给了医护侧的所述第三用户终端,从而更方便医护用户对于病患用户的伤口进行跟进治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采集终端为病患侧的可穿戴式图像采集设备,所述第二采集终端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连接,所以所述第二采集终端可以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配合通过多模态方法使用,具体使用方法和上述第一采集终端202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之间的交互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第二采集终端提取的伤口特征信息,生成二次评估报告并发送至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二次评估报告中包括伤口异常的评估结果,向对应所述医护用户的第三用户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当所述服务器201检测到所述评估报告中出现伤口异常的评估结果,所述服务器201会向第三用户终端发送预警信息,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显示屏中会弹出弹窗警示,并确保所述医护用户接受到所述预警信息后所述弹窗才会消失。优选的,所述预警方式也可以通过第三用户终端发出语音警示的方式来实现。
特殊的,当所述评估报告中出现病患用户心理情况异常的评估结果时,所述服务器201同样会向第三用户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通过服务器201对伤口异常的检测,从而保证所述病患用户在医院外进行护理时,所述医护用户也能随时对病患用户的异常状态进行反应。所述医护用户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联系到所述病患用户,保证所述病患用户伤口的院外延续性护理效果。
另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下付款订单至所述服务器,以请专业医护用户进行上门服务,所述医护用户可以通过所述第三用户终端接收到所述订单,当医护用户确收所述付款订单后,医护用户可上门使用第二采集终端对患者的伤口进行伤口评估,并给与专业的医护建议,伤口评估过程的具体步骤可参见上述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2,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医疗护理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201、第一采集终端202、第一用户终端203和第二用户终端204。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用于获取并发送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至所述服务器201,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用于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201;
所述服务器201用于接收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和伤口特征信息,并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201发送的初步评估报告,并将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操作的确认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201;
所述服务器201还用于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
参见图4,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护管理装置400,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可以为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和系统中所涉及的服务器201。所述服务器201连接第一采集终端202、病患侧的第一用户终端203以及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204。如图4所示,所述医疗护理管理装置40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发送的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42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202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评估模块430,用于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发送模块440,用于若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204接收到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返回的确认指令,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203。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医疗护理管理方法。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执行时实现如图1所述的医疗护理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通过病患侧的第一用户终端、第一采集终端、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方法,能够实现病患用户诊前病史采集,多模态伤口评估、伤口护理情况监控,医护评估过程记录等医护流程,极大的提升了医护用户工作的效率。且所述系统内还包括第二采集终端和医护侧的第三用户终端,病患用户通过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采集终端进行的伤口后续记录过程,能够帮助所述病患用户更好的完成伤口自我护理。并且,当伤口出现异常情况时,服务器自动发送预警信息至第三用户终端,从而能更好的保证病患用户居家护理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结构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结构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结构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更多个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医疗护理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第一采集终端、病患侧的第一用户终端以及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若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接收到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返回的确认指令,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终端为医护侧的可穿戴式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采集的所述病患用户的人脸图片;
将所述病患用户的人脸图片与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验证;
在验证通过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连接有病患侧的第二采集终端和医护侧的第三用户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第二采集终端提取的伤口特征信息,生成二次评估报告并发送至所述第三用户终端;
若接收到所述第三用户终端基于所述二次评估报告返回的确认指令,将所述二次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终端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连接;
所述第二采集终端为病患侧的可穿戴式图像采集设备,所述第二采集终端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连接的摄像头采集的医护用户的调整动作;
根据所述调整动作调整优化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第二采集终端提取的伤口特征信息,生成二次评估报告并发送至所述第三用户终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二次评估报告中包括伤口异常的评估结果,向对应所述医护用户的第三用户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采集的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图片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采集的所述医护用户的语音信息和/或动作信息;
基于所述语音信息和/或动作信息生成多模态采集指令,根据所述多模态采集指令提取对应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8.一种医疗护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第一采集终端、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获取并发送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所述第一采集终端用于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和伤口特征信息,并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初步评估报告,并将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操作的确认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护理管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护理管理方法。
11.一种医疗护理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第一采集终端、病患侧的第一用户终端以及医护侧的第二用户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信息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病史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方法提取的对应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评估方法对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病患用户的伤口评估结果和护理建议;
发送模块,用于若从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接收到医护用户基于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和所述病患用户的关联信息返回的确认指令,将所述初步评估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CN202110255577.7A 2021-03-09 2021-03-09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12786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5577.7A CN112786219B (zh) 2021-03-09 2021-03-09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5577.7A CN112786219B (zh) 2021-03-09 2021-03-09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6219A true CN112786219A (zh) 2021-05-11
CN112786219B CN112786219B (zh) 2024-03-19

Family

ID=75762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5577.7A Active CN112786219B (zh) 2021-03-09 2021-03-09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621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6631A (zh) * 2021-05-27 2021-10-0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评估内容的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3486632A (zh) * 2021-05-27 2021-10-0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复评意见的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3674234A (zh) * 2021-08-13 2021-11-19 扬州大学 一种压力性损伤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781805A (zh) * 2022-03-24 2022-07-22 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评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7174274A (zh) * 2023-11-03 2023-12-05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糖尿病足介入手术后患者智能访问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8078A (zh) * 2018-04-24 2018-09-07 张新平 物联组网的评估指挥系统
CN108814613A (zh) * 2018-05-21 2018-11-1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CN109040824A (zh) * 2018-08-28 2018-12-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65151A (zh) * 2018-07-13 2018-12-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智疗非手术性创伤处理系统
CN109448865A (zh) * 2018-11-01 2019-03-08 唐杨烽 Icu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CN109806001A (zh) * 2018-11-30 2019-05-28 南京恒嘉坤科技有限公司 自助式远程服务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
CN111803036A (zh) * 2020-07-24 2020-10-2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腹部外科手术后伤口换药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2037896A (zh) * 2020-08-12 2020-12-04 中南大学 一种面向血液透析的智能云护士助理系统
CN112061065A (zh) * 2020-07-27 2020-12-11 大众问问(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行为识别报警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8078A (zh) * 2018-04-24 2018-09-07 张新平 物联组网的评估指挥系统
CN108814613A (zh) * 2018-05-21 2018-11-1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CN109065151A (zh) * 2018-07-13 2018-12-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智疗非手术性创伤处理系统
CN109040824A (zh) * 2018-08-28 2018-12-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48865A (zh) * 2018-11-01 2019-03-08 唐杨烽 Icu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CN109806001A (zh) * 2018-11-30 2019-05-28 南京恒嘉坤科技有限公司 自助式远程服务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
CN111803036A (zh) * 2020-07-24 2020-10-2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腹部外科手术后伤口换药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2061065A (zh) * 2020-07-27 2020-12-11 大众问问(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行为识别报警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37896A (zh) * 2020-08-12 2020-12-04 中南大学 一种面向血液透析的智能云护士助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凯: "病房巡视机器人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2, 15 February 2013 (2013-02-15), pages 140 - 288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6631A (zh) * 2021-05-27 2021-10-0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评估内容的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3486632A (zh) * 2021-05-27 2021-10-0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复评意见的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3486632B (zh) * 2021-05-27 2023-04-0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复评意见的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3486631B (zh) * 2021-05-27 2023-04-2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评估内容的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3674234A (zh) * 2021-08-13 2021-11-19 扬州大学 一种压力性损伤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781805A (zh) * 2022-03-24 2022-07-22 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评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781805B (zh) * 2022-03-24 2023-09-15 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评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7174274A (zh) * 2023-11-03 2023-12-05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糖尿病足介入手术后患者智能访问系统
CN117174274B (zh) * 2023-11-03 2024-02-02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糖尿病足介入手术后患者智能访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6219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86219B (zh)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JP6814811B2 (ja) 生理学的モニタ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KR102317478B1 (ko) 상처의 평가 및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70007126A1 (en) System for conducting a remote physical examination
US2021029005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annotating and sharing ophthalmic images obtained using a hand held computer
US116331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mproved health care
WO2007128034A1 (en) Portable eye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JP6973800B2 (ja) 生理学的データを通してナビゲートするための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US20200383582A1 (en) Remote medic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20160110894A (ko) 사용자 맞춤형 피부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술방법
CN105512490B (zh) 一种基于虹膜信息检测健康的可穿戴设备
JP2005065721A (ja) 医療情報システム
JP2005135344A (ja) 医療情報システム
Barry et al. At-home pupillometry using smartphone facial identification cameras
McGinnis et al. Validation of smartphone based heart rate tracking for remote treatment of panic attacks
Kumar et al. Behavior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via mobile sensing technologies
Kazancigil Innovations and convergence in 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cloud-base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and early warning of diseases
DE202016105331U1 (de) System zur Durchführung einer körperlichen Fernuntersuchung
CN109640819B (zh) 用于检测对象的哮喘发作或哮喘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10867248A (zh) 一种术后监测方法和装置
Irsan et al. Mobile Platform for Various Patients Case's Assessment via Telemedicine
JP7161812B1 (ja) 意識状態解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観察システム
CN116509419B (zh) 一种脑电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WO2023053260A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WO2024068009A1 (en)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ssisting a first user in capturing a digital image of a transparent wound dressing, and for assisting a second user in reviewing digital images of a transparent wound dres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