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1275A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1275A
CN112781275A CN202011616859.7A CN202011616859A CN112781275A CN 112781275 A CN112781275 A CN 112781275A CN 202011616859 A CN202011616859 A CN 202011616859A CN 112781275 A CN112781275 A CN 112781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ction
pump system
heat pump
defrost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68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佘林度
杨智峰
熊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6168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1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1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1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热泵系统的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蓄热器,设置在热泵系统排气侧,蓄热器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排气回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本公开通过在化霜时将系统吸气先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高吸气过热度,从而降低了化霜时室外换热器承担的热负荷,缩短了化霜时间。

Description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有一种热泵系统,为了避免在化霜时室内机吹冷风影响舒适性,该热泵系统在化霜时启动防冷风功能,关闭内风机。
但该系统化霜时,由于内风机关闭,室内换热器换热量较少,可能会导致系统带液运行且化霜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化霜时将系统吸气先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高吸气过热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
蓄热器,设置在热泵系统排气侧,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
排气回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
吸气回路,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气回路,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不通过蓄热器;
吸气回路为四通阀到压缩机吸气口的回路,排气回路为压缩机排气口到四通阀的回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
控制阀组,设置在吸气回路中;
控制阀组,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使得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使得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气回路包括第一吸气支路和第二吸气支路,其中:
第一吸气支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
第二吸气支路,被配置为不通过蓄热器;
控制阀组,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使得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使得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组为三通阀,其中:
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四通阀连接,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吸气支路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吸气支路连接;
三通阀,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二通阀和第二二通阀,其中:
第一二通阀设置在第一吸气支路,第二二通阀设置在第二吸气支路;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第一二通阀被配置为导通、第二二通阀被配置为断开,使得第一吸气回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
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第一二通阀被配置为断开、第二二通阀被配置为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向控制阀组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控制阀组的导通和关闭,使得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
化霜感温包,设置于室外换热器;
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在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化霜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在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制热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热泵系统的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蓄热器,设置在热泵系统排气侧,蓄热器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排气回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其中,吸气回路为四通阀到压缩机吸气口的回路,排气回路为压缩机排气口到四通阀的回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使得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吸气回路包括第一吸气支路和第二吸气支路,第一吸气支路在导通情况下通过蓄热器,第二吸气支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使得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所述控制阀组为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四通阀连接,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吸气支路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吸气支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二通阀导通、控制第二二通阀断开,使得第一吸气回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二通阀和第二二通阀,第一二通阀设置在第一吸气支路,第二二通阀设置在第二吸气支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二通阀断开、控制第二二通阀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向吸气回路中的控制阀组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控制阀组的导通和关闭,使得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其中,化霜感温包设置于室外换热器;
在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化霜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其中,化霜感温包设置于室外换热器;
在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制热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
吸气回路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热泵系统的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蓄热器,设置在热泵系统排气侧,蓄热器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排气回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控制器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
本公开通过在化霜时将系统吸气先经过蓄热器,可以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高吸气过热度,从而降低了化霜时室外换热器承担的热负荷,缩短了化霜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热泵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制冷运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制热运行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化霜运行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热泵系统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热泵系统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制冷运行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制热运行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化霜运行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热泵系统控制方法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控制器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控制器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公开热泵系统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热泵系统可以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节流机构4、室内换热器5、排气感温包6和化霜感温包7,其中:。
排气感温包6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11一侧,化霜感温包7设置于室外换热器3。
四通阀2包括第一端口C、第二端口D、第三端口E和第四端口S。
如图1所示,本公开热泵系统还可以包括蓄热器8、排气回路20和吸气回路30,其中:
蓄热器8,设置在热泵系统排气侧,即设置在热泵系统的压缩机1的排气口11一侧,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20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
吸气回路30为四通阀2到压缩机1吸气口12的回路,排气回路20为压缩机1排气口11到四通阀2的回路。
排气回路20,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8。
吸气回路30,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气回路30可以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吸气回路30中的控制阀组,其中:
控制阀组,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使得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使得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气回路30可以包括第一吸气支路31和第二吸气支路32,其中:
第一吸气支路31,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8。
第二吸气支路32,被配置为不通过蓄热器8。
控制阀组,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31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使得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使得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阀组可以包括第一二通阀91和第二二通阀92,其中:
第一二通阀91设置在第一吸气支路31,第二二通阀92设置在第二吸气支路32。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第一二通阀91被配置为导通、第二二通阀92被配置为断开,使得第一吸气回路30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第一二通阀91被配置为断开、第二二通阀92被配置为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制冷运行的示意图。图2中控制阀组包括两个二通阀,图2中箭头方向为制冷剂在热泵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制冷运行时,第二二通阀92开启、第一二通阀91关闭,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不经过蓄热器8,保证制冷运行时的性能,同时利用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蓄热器8进行蓄热。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制热运行的示意图。图3中控制阀组包括两个二通阀,图3中箭头方向为制冷剂在热泵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3所示,制热运行时,第二二通阀92开启、第一二通阀91关闭,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不经过蓄热器8,保证制热运行时的性能,同时利用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蓄热器8进行蓄热。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化霜运行的示意图。图4中控制阀组包括两个二通阀,图4中箭头方向为制冷剂在热泵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4所示,化霜运行时,第二二通阀92关闭、第一二通阀91开启,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经过蓄热器8,利用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提高吸气过热度,从而减少了化霜过程系统回液量,提升了系统运行可靠性,缩短了化霜时间,提高了舒适性。
图5为本公开热泵系统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给出了本公开热泵系统的控制器与热泵系统控制阀组、四通阀、控制阀组的连接关系。与图1-图4任一实施例相比,图5实施例的热泵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50和控制阀组9,其中:
控制阀组9可以包括图1-图4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二通阀91和第二二通阀92。
控制器50和控制阀组9连接。
控制器50,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向控制阀组9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控制阀组9的导通和关闭,使得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热泵系统还可以包括化霜感温包7,其中:
化霜感温包7,设置于室外换热器3。控制器50和化霜感温包7连接。
控制器50,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在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化霜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化霜设定温度依照外机结霜时冷凝器管中温度来确定的,不同的机组存在差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环境温度≥15℃时,第一化霜设定温度为-10℃;5℃≤室外环境温度<15℃时,第一化霜设定温度为-2℃;0℃≤室外环境温度<5℃时,第一化霜设定温度为-6℃;-5℃≤室外环境温度<0℃时,第一化霜设定温度为-10℃;室外环境温度在-5℃以下,第一化霜设定温度一般按照与环境温度一定的温度差来判定,实际情况需依照机组外机结霜时,管中的实际温度来判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5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其中,第二化霜设定温度高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在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制热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化霜设定温度也叫退出化霜温度,在室外环境温度为-5℃及-5℃以上,第二化霜设定温度为10~14℃;室外环境温度为-5℃以下,第二化霜设定温度为4~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化霜设定温度比第一化霜设定温度高10℃以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热泵系统还可以包括四通阀2,其中:控制器50和四通阀2连接。
控制器5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控制四通阀2的不同端口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5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该系统制热运行(如图3所示)时,将化霜感温包温度同第一化霜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若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则第二二通阀92关闭,第一二通阀91开启,四通阀2换向,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与第一端口C连通、第三端口E与第四端口S连通,内风机关闭,系统进入化霜模式(如图4所示);反之,系统仍然制热运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5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进入化霜模式(如图4所示)时,会将化霜感温包温度同第二化霜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若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则第二二通阀92开启,第一二通阀91关闭,四通阀2换向,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与第三端口E连通,第四端口S与第一端口C连通,内风机开启,系统制热运行(如图3所示);反之,系统仍然运行化霜模式。
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在热泵系统的排气侧增加蓄热器,蓄热器通过利用排气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化霜时使吸气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升吸气过热度和缩短化霜时间。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化霜时将系统吸气先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高吸气过热度,降低化霜时室外换热器承担的热负荷。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提升吸气过热度,减小化霜时系统回液量,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缩短化霜时间,提高热泵系统的舒适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热泵系统的控制阀组9还可以实现为三通阀。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控制阀组为三通阀的情况下进行说明。
图6为本公开热泵系统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热泵系统由蓄热器8、排气感温包6、压缩机1、三通阀93、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化霜感温包7、节流机构4、室内换热器5构成。
与图1-图4实施例相比,图6实施例中,图5实施例中的控制阀组9可以实现为三通阀93,其中:三通阀的第一端口A与四通阀2连接,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与第一吸气支路31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与第二吸气支路32连接。
三通阀93,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30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图7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制冷运行的示意图。图7中控制阀组为三通阀,图7中箭头方向为制冷剂在热泵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7所示,制冷运行时,控制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关闭、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开启(即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不经过蓄热器8,保证制冷运行时的性能,同时利用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蓄热器8进行蓄热
图8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制热运行的示意图。图8中控制阀组为三通阀,图8中箭头方向为制冷剂在热泵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8所示,制热运行时,控制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关闭、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开启(即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不经过蓄热器8,保证了制热运行时的性能,同时利用了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蓄热器8进行蓄热。
图9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化霜运行的示意图。图9中控制阀组为三通阀,图9中箭头方向为制冷剂在热泵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9所示,化霜运行时,控制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开启、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关闭(即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30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经过蓄热器8,利用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由此可以提高吸气过热度,减少化霜过程系统回液量,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缩短化霜时间,提高舒适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5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在制热运行(如图8所示)时,将化霜感温包温度同第一化霜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若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则控制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开启,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关闭(即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30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控制四通阀2换向,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与第一端口C连通、第三端口E与第四端口S连通,内风机关闭,系统进入化霜模式(如图9所示);反之,系统仍然制热运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5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进入化霜模式(如图9所示)时,会将化霜感温包温度同第二化霜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若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则控制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关闭、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开启(即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四通阀2换向,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与第三端口E连通,第四端口S与第一端口C连通,系统制热运行(如图8所示);反之,系统仍然运行化霜模式。
图10为本公开热泵系统控制方法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公开热泵系统或本公开控制器执行。图10实施例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00,其中:
步骤100,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热泵系统的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其中,蓄热器8,设置在热泵系统的排气口11一侧,蓄热器8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20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排气回路20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其中,吸气回路30为四通阀2到压缩机1吸气口12的回路,排气回路20为压缩机1排气口11到四通阀2的回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0中,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的步骤可以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31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使得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其中,吸气回路30包括第一吸气支路31和第二吸气支路32,第一吸气支路31在导通情况下通过蓄热器8,第二吸气支路32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的步骤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使得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0中,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的步骤可以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A与第二端口B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30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其中,所述控制阀组9为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A与四通阀2连接,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与第一吸气支路31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与第二吸气支路32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的步骤可以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A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0中,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的步骤可以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二通阀91导通、控制第二二通阀92断开,使得第一吸气回路30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其中,所述控制阀组9包括第一二通阀91和第二二通阀92,第一二通阀91设置在第一吸气支路31,第二二通阀92设置在第二吸气支路3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的步骤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二通阀91断开、控制第二二通阀92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向吸气回路30中的控制阀组9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控制阀组9的导通和关闭,使得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30不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其中,化霜感温包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在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化霜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其中,化霜感温包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在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制热模式。
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在热泵系统的排气侧增加蓄热器,蓄热器通过利用排气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化霜时使吸气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升吸气过热度和缩短化霜时间。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化霜时将系统吸气先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高吸气过热度,降低化霜时室外换热器承担的热负荷。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提升吸气过热度,减小化霜时系统回液量,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缩短化霜时间,提高热泵系统的舒适性。
图11为本公开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公开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1-图4任一实施例)热泵系统或本公开控制器执行。图11实施例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11-步骤118,其中:
步骤111,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模式运行(如图3所示)。
步骤112,获取化霜感温包温度,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在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13;否则,执行步骤111,系统仍然制热运行。
步骤113,控制第二二通阀92关闭,第一二通阀91开启,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经过蓄热器8,利用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提高吸气过热度,从而减少了化霜过程系统回液量,提升了系统运行可靠性,缩短了化霜时间,提高了舒适性。
步骤114,四通阀2换向,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与第一端口C连通、第三端口E与第四端口S连通,内风机关闭。
步骤115,热泵系统处于化霜模式运行(如图4所示)。
步骤116,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进。若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则执行步骤117;否则,执行步骤115,即,系统仍然运行化霜模式。
步骤117,第二二通阀92开启,第一二通阀91关闭,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不经过蓄热器8,保证制热运行时的性能,同时利用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蓄热器8进行蓄热。
步骤118,四通阀2换向,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与第三端口E连通,第四端口S与第一端口C连通,内风机开启,系统制热运行(如图3所示),即,执行步骤111。
图12为本公开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公开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6-图9任一实施例)热泵系统或本公开控制器执行。图12实施例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21-步骤128,其中:
步骤121,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模式运行(如图8所示)。
步骤122,获取化霜感温包温度,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在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23;否则,执行步骤121,即,系统仍然制热运行。
步骤123,控制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开启,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关闭(即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30导通、第二吸气支路32断开)。
步骤124,控制四通阀2换向,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与第一端口C连通、第三端口E与第四端口S连通,内风机关闭。
步骤125,热泵系统进入化霜模式(如图9所示)运行。
步骤126,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进。若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则执行步骤127;否则,执行步骤125,即,系统仍然运行化霜模式。
步骤127,控制三通阀的第二端口B关闭、三通阀的第三端口C开启(即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31断开、第二吸气支路32导通)。
步骤128,四通阀2换向,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与第三端口E连通,第四端口S与第一端口C连通,系统制热运行(如图8所示),即执行步骤121。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在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经过蓄热器8,利用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由此可以提高吸气过热度,减少化霜过程系统回液量,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缩短化霜时间,提高舒适性。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在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压缩机1排气经过蓄热器8,压缩机1吸气不经过蓄热器8,保证了制热运行时的性能,同时利用了蓄热器8中的蓄热材料-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蓄热器8进行蓄热。
图13为本公开控制器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公开控制器(例如图5实施例的控制器50)可以包括吸气回路控制模块131,其中:
吸气回路控制模块131,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热泵系统的吸气回路30通过蓄热器8,其中,蓄热器8,设置在热泵系统的排气口11一侧,蓄热器8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20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排气回路20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8。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本公开控制器(例如图5实施例的控制器50)可以包括四通阀控制模块132,其中:
四通阀控制模块132,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进行模式切换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的接通端口进行切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50被配置为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10-图12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操作。
图14为本公开控制器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公开控制器(例如图5实施例的控制器50)可以包括存储器141和处理器142。
存储器141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142耦合到存储器141,处理器14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上述实施例(例如图10-图12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
如图13所示,该气体采集控制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143,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该气体采集控制装置还包括总线144,处理器142、通信接口143、以及存储器141通过总线14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41可以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41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141还可能被分块,并且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此外,处理器14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通过在热泵系统的排气侧增加蓄热器,蓄热器通过利用排气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化霜时使吸气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升吸气过热度和缩短化霜时间。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化霜时将系统吸气先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高吸气过热度,降低化霜时室外换热器承担的热负荷。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提升吸气过热度,减小化霜时系统回液量,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缩短化霜时间,提高热泵系统的舒适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10-图12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
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热泵系统的排气侧增加蓄热器,蓄热器通过利用排气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化霜时使吸气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升吸气过热度和缩短化霜时间。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化霜时将系统吸气先经过蓄热器,充分利用蓄热器中蓄积的热量提高吸气过热度,降低化霜时室外换热器承担的热负荷。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提升吸气过热度,减小化霜时系统回液量,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缩短化霜时间,提高热泵系统的舒适性。
在上面所描述的控制器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字信号处理器(四通阀的第二端口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公开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公开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21)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热器,设置在热泵系统排气侧,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
排气回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
吸气回路,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通过蓄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吸气回路,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不通过蓄热器;
吸气回路为四通阀到压缩机吸气口的回路,排气回路为压缩机排气口到四通阀的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阀组,设置在吸气回路中;
控制阀组,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使得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使得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气回路包括第一吸气支路和第二吸气支路,其中:
第一吸气支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
第二吸气支路,被配置为不通过蓄热器;
控制阀组,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使得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使得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为三通阀,其中:
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四通阀连接,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吸气支路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吸气支路连接;
三通阀,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二通阀和第二二通阀,其中:
第一二通阀设置在第一吸气支路,第二二通阀设置在第二吸气支路;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第一二通阀被配置为导通、第二二通阀被配置为断开,使得第一吸气回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
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第一二通阀被配置为断开、第二二通阀被配置为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向控制阀组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控制阀组的导通和关闭,使得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化霜感温包,设置于室外换热器;
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在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化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在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制热模式。
10.一种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热泵系统的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蓄热器,设置在热泵系统排气侧,蓄热器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排气回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其中,吸气回路为四通阀到压缩机吸气口的回路,排气回路为压缩机排气口到四通阀的回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使得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吸气回路包括第一吸气支路和第二吸气支路,第一吸气支路在导通情况下通过蓄热器,第二吸气支路不通过蓄热器;
所述控制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使得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回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所述控制阀组为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四通阀连接,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吸气支路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吸气支路连接;
所述控制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如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二通阀导通、控制第二二通阀断开,使得第一吸气回路导通、第二吸气支路断开,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二通阀和第二二通阀,第一二通阀设置在第一吸气支路,第二二通阀设置在第二吸气支路;
所述控制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包括: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二通阀断开、控制第二二通阀导通,使得第一吸气支路断开、第二吸气支路导通,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向吸气回路中的控制阀组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控制阀组的导通和关闭,使得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或制冷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吸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其中,化霜感温包设置于室外换热器;
在化霜感温包温度低于第一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化霜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判断化霜感温包温度是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其中,化霜感温包设置于室外换热器;
在化霜感温包温度高于第二化霜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排气回路不通过蓄热器,控制系统切换到制热模式。
18.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气回路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热泵系统化霜模式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热泵系统的吸气回路通过蓄热器,其中,蓄热器,设置在热泵系统排气侧,蓄热器被配置为利用排气回路的高温过热蒸气进行蓄热,排气回路被配置为通过蓄热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操作。
20.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控制器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操作。
21.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控制方法。
CN202011616859.7A 2020-12-30 2020-12-30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781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6859.7A CN112781275A (zh) 2020-12-30 2020-12-30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6859.7A CN112781275A (zh) 2020-12-30 2020-12-30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1275A true CN112781275A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5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6859.7A Pending CN112781275A (zh) 2020-12-30 2020-12-30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127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966A (zh) * 2012-07-30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式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3983037A (zh) * 2014-04-22 2014-08-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除霜功能的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CN203907772U (zh) * 2014-04-22 2014-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除霜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4251580A (zh) * 2013-06-26 2014-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4879975A (zh) * 2015-06-15 2015-09-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冰箱的热气旁通联合相变蓄热除霜系统
CN106288564A (zh) * 2016-09-30 2017-01-0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966A (zh) * 2012-07-30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式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4251580A (zh) * 2013-06-26 2014-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3983037A (zh) * 2014-04-22 2014-08-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除霜功能的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CN203907772U (zh) * 2014-04-22 2014-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除霜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4879975A (zh) * 2015-06-15 2015-09-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冰箱的热气旁通联合相变蓄热除霜系统
CN106288564A (zh) * 2016-09-30 2017-01-0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7203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defrosting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10571173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173917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01127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4729130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421072B (zh) 空调器及其防高温控制方法
CN106524399A (zh) 一种空调化霜装置、空调化霜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
US20130104580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674647B (zh) 变容压缩机系统化霜控制方法
CN111397237A (zh) 一种空调机及实现其在制热时除霜的控制方式
CN109163490A (zh)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200613279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07332815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デフロスト運転制御装置
CN106440555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14778A (zh) 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1275A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13922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32618A (zh) 具有连续制热功能的室外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16346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250187U (zh) 空调系统、热泵空调
CN115289647A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CN211876410U (zh) 一种空调机
CN109237645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332549U (zh) 一种超低温工况空调制冷系统
KR20090089953A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