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0355A - 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0355A
CN112770355A CN202011639449.4A CN202011639449A CN112770355A CN 112770355 A CN112770355 A CN 112770355A CN 202011639449 A CN202011639449 A CN 202011639449A CN 112770355 A CN112770355 A CN 112770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lock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re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de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94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0355B (zh
Inventor
蔡晓
仲崇祥
李俊强
郭序峰
曾建富
曾锦
苑红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94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70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0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信息接收方法包括: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从所述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所述上一次传输可以为首传也可以为重传。上述方案在对码块进行解码处理时,可以节省存储空间,降低用户设备功耗,降低解码时延。

Description

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支持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CBG)以及非码块组的HARQ重传。在CBG模式下,1个传输块(TB)可以划分成N(N取值2、4、6、8等)个CBG,每个CBG包括若干个码块(CB)。NR中每1个TB最多可以被划分为152个CB,因此,在CBG模式下,1个CBG最多包括76个CB。
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端,若解对一个CBG内的所有CB,则该CBG对应上报ACK;若CBG内任一CB未正确解出,则该CBG对应上报NACK。在基站侧,基站依据UE上报的各个CBG的ACK/NACK信息,生成CBG传输指示(CBGTI)信息映射到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重传反馈NACK的CBG。
然而,在上一次传输时,反馈NACK的CBG中的部分CB解码成功。在重传时,仍需要对该部分解码成功的CB进行二次解码。
对于非CBG模式,在重传时,基站仍会下发一个传输块内的所有CB,用户设备仍需要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成功的CB进行二次解码,存在存储空间浪费、功耗较大、时延较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是在对CB进行解码处理时存在的存储空间浪费、功耗较大、时延较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包括: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从所述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包括:获取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根据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包括:若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非码块组模式,则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与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相同。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包括:若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码块组模式,则依据码块组传输指示计算重传接收到的码块个数,获取所述重传接收到的码块各自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包括: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以码块为单位进行如下步骤的处理:对数似然比量化、解扰、解交织解重复合并、HARQ合并、解打孔、LDPC译码、CBCRC校验。
可选的,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以码块为单位进行解扰处理,包括:对于第i个码块,若其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位于第j个码块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之前,则取扰码比特中指示位为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21
作为所述第i个码块的扰码比特;若其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位于第j个码块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之后,则取指示位为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22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23
作为所述第i个码块的扰码比特;其中,m’为所述第i个码块的重传标识信息,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24
表征第j个码块之前的码块长度,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25
表征第j个码块之后的码块长度,C‘0为第j个码块的重传标识信息。
可选的,上一次传输为首传,或者上一次重传。
可选的,所述信息接收方法还包括:在上一次传输时所述目标传输块中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LLR信息存储在HARQ缓存中。
可选的,所述信息接收方法还包括:在上一次传输时所述目标传输块中解码成功的码块对应的LDPC译码结果存储在目标传输块比特缓存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包括:解码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码块选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从中选择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获取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并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在重传时,仅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而不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成功的码块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和解码时长。
进一步,对于上一次传输解码成功的码块,将其对应的LDPC译码结果存储在目标传输比特缓存中,而无需存储在HARQ缓存中,可以降低解码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存储资源,提高存储资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现有的协议,假设最大CBG个数为8,一个传输块包括的CB个数为13,该传输块的CBG的划分方式如下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41
表1
在首传(第一次传输)时,基站侧下发所有的CB,用户设备在接收处理后,CB0~12的解码结果依次为:1100100001110(1表示解对,0表示解错),解对6个CB,解错7个CB,各CBG上报的ACK/NACK信息为:10000110(1表示ACK,0表示NACK)。
在重传时,依据UE上报信息,基站下发的CBGTI信息为01111001,表明本次发送了CBG1、2、3、4、7。依据各CBG包含的CB数可知本次传输共计发送了9个CB,重传时的CB编号为0,1,2,3,4,5,6,7,8分别对应初传时的CB编号为2、3、4、5、6、7、8、9、12,而其中CB4和CB9在第一次传输时已经解对,若在本次传输时依旧对CB4和CB9进行处理,则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在第一次传输时在已经解对的前提下还要保存对数似然比(LLR)信息到HARQ缓存(Buffer)中,否则仅利用本次接收的LLR信息可能解不对;这种方式可以让该CB在第二次接收时解对,但对已经解对的CB(CB4和CB9)再进行处理会在时延、功耗、存储空间上带来多余的开销;2)仅利用本次接收的LLR信息进行处理,但是CB4和CB9的解码结果丢弃,仍然以第一个接收处理结果为准,这种方式也会浪费时间以及功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从中选择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获取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并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在重传时,仅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而不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成功的码块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和解码时长。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参照图1,以下通过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下述步骤S101~步骤S104所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可以由用户设备中的具有解码功能的芯片执行,也可以由用户设备中的基带芯片执行。
步骤S101,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在上一次传输时,用户设备可以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一次传输时,可以获取目标传输块中的CB个数以及每一个CB对应的编号。之后,对目标传输块中的CB进行CB级处理,CB级处理包括对数似然比量化、解扰、解交织重复合并、HARQ合并、解打孔、LDPC译码、CBCRC校验等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每一个CB对应的解码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CB所进行的CB级处理的具体流程及工作原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一次传输可以为首传,也即第一次传输;上一次传输也可以为上一次重传。上一次传输为上一次重传针对的场景是多次重传的场景。
步骤S102,从所述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
在具体实施中,在上一次传输时,传输块中的部分码块解码成功,部分码块解码错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从上一次传输时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
步骤S103,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获取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非CBG模式时,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与其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相同;当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CBG模式时,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与其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可以不同;这是因为:当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CBG模式时,若CBG解码成功,则重传时无需再传输该解码成功的CBG,因此,重传时的CBG个数可能小于上一次传输时的CBG个数。
因此,当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CBG模式时,CB的重传标识信息可能与其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CBG模式,则可以依据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计算重传接收到的码块个数,获取重传接收到的码块各自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某一码块而言,其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为:首传时其对应的编号;其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为:重传时其对应的编号。
例如,在首传时,码块2对应的编号为2;在重传时,该码块对应的编号为1,则:码块2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为2,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为1。
如表1中示例,在首传时,基站侧下发所有的CB,用户设备在接收处理后,CB0~12的解码结果依次为:1100100001110(1表示解对,0表示解错),解对6个CB,解错7个CB,各CBG上报的ACK/NACK信息为:10000110(1表示ACK,0表示NACK)。
在重传时,依据UE上报信息,基站下发的CBGTI信息为01111001,表明本次发送了CBG1、2、3、4、7。依据各CBG包含的CB数可知本次传输共计发送了9个CB,重传时的CB编号为0,1,2,3,4,5,6,7,8分别对应初传时的CB编号为2、3、4、5、6、7、8、9、12。可见,在CBG模式下,同一CB对应的第一次传输标识信息与其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可以不同。
继续上述示例,从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择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因此,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CB编号为:2、3、5、6、7、8、12。
步骤S104,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在选取出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之后,可以根据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时,可以以码块为单位,依次对每一个码块进行如下步骤的处理:对数似然比量化、解扰、解交织解重复合并、HARQ合并、解打孔、LDPC译码、CBCRC校验。
在具体应用中,对每一个码块所进行的对数似然比量化、解交织解重复合并、HARQ合并、解打孔、LDPC译码、CBCRC校验处理的可以参照现有协议,本发明实施例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一个传输块的扰码是根据实际传输的CB个数生成的,前C‘0个CB的长度为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71
后(C′-C‘0)个CB的长度为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72
即有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73
G′表示一个TB总的传输数据量,也即是扰码总长度。因此,当前CB需以重传CB编号m’生成扰码,若m’<C‘0,则取扰码比特中指示位为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74
作为该CB的扰码比特;若m’≥C‘0,则取扰码比特中指示位为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75
Figure BDA0002877923260000076
为该CB的扰码比特,总码块个数为C′。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具体实施中,在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对数似然比信息存储在HARQ缓存中,其对应的目标传输块比特缓存无需更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目标传输块中解码错误的码块m,其对应的目标传输块比特缓存不更新,仅将HARQ合并后的对数似然比信息存储到HARQ缓存中。
在具体实施中,在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解码成功的码块对应的LDPC译码结果可以存储在目标传输块比特缓存中的相应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目标传输块中解码成功的码块m,将其对应的LDPC译码结果存储在目标传输块比特缓存中第n个CB所属的存储位置,并对该CB进行CRC校验,码块m的LLR信息无需存储到HARQ缓存中。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重传时,仅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而不对上一次传输时解码成功的码块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和解码时长。
参照图2,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接收装置20,包括:解码结果获取单元201、码块选取单元202、标识信息获取单元203以及处理单元204,其中:
解码结果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
码块选取单元202,用于从所述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
标识获取单元203,用于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
处理单元204,用于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的解码结果获取单元201、码块选取单元202、标识信息获取单元203以及处理单元204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对应参照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4,本发明实施例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的信息接收装置20可以对应于用户设备中具有解码功能的解码芯片;或者对应于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芯片,如基带芯片;或者对应于用户设备中包括解码芯片的芯片模组;或者对应于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芯片的芯片模组,或者对应于用户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装置、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
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4对应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
从所述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
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包括:
获取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
根据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包括:
若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非码块组模式,则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与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包括:
若所述HARQ重传对应的模式为码块组模式,则依据码块组传输指示计算重传接收到的码块个数,获取所述重传接收到的码块各自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包括:
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以码块为单位进行如下步骤的处理:对数似然比量化、解扰、解交织解重复合并、HARQ合并、解打孔、LDPC译码、CBCRC校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以码块为单位进行解扰处理,包括:
对于第i个码块,若其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位于第j个码块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之前,则取扰码比特中指示位为
Figure FDA0002877923250000021
作为所述第i个码块的扰码比特;若其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位于第j个码块对应的重传标识信息之后,则取指示位为
Figure FDA0002877923250000022
作为所述第i个码块的扰码比特;
其中,m’为所述第i个码块的重传标识信息,
Figure FDA0002877923250000023
表征第j个码块之前的码块长度,C‘0为所述第j个码块的重传标识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一次传输为首传,或者上一次重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一次传输时所述目标传输块中解码成功的码块对应的LDPC译码结果存储在目标传输块比特缓存中。
9.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码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一次传输时目标传输块中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
码块选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每一个码块对应的解码结果中,选取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
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解码错误的码块对应的首传标识信息以及重传标识信息,对所述上一次传输时解码错误的码块进行解码处理,得到相应的校验结果。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
11.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
CN202011639449.4A 2020-12-31 2020-12-31 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70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9449.4A CN112770355B (zh) 2020-12-31 2020-12-31 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9449.4A CN112770355B (zh) 2020-12-31 2020-12-31 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0355A true CN112770355A (zh) 2021-05-07
CN112770355B CN112770355B (zh) 2022-10-25

Family

ID=75698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9449.4A Active CN112770355B (zh) 2020-12-31 2020-12-31 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7035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6166A (zh) * 2014-07-08 2016-02-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码块的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64495A1 (ko) * 2017-03-08 2018-09-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631948A (zh) * 2017-03-21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通信设备和数据重传系统
CN108809539A (zh) * 2017-05-04 2018-11-13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发射机
CN108809502A (zh) * 2017-05-05 2018-11-1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反馈信息生成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28670A (zh) * 2017-08-23 2019-03-05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差错校验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91743A (zh) * 2017-03-23 2019-09-27 苹果公司 用于在物理层帧上复用不同服务的抢占指示符和基于代码块组的重传技术
CN110447193A (zh) * 2017-03-17 2019-1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0519011A (zh) * 2019-08-27 2019-11-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索引标识的码块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US20200119854A1 (en) * 2017-06-26 2020-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fficient harq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6166A (zh) * 2014-07-08 2016-02-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码块的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64495A1 (ko) * 2017-03-08 2018-09-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47193A (zh) * 2017-03-17 2019-1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631948A (zh) * 2017-03-21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通信设备和数据重传系统
CN110291743A (zh) * 2017-03-23 2019-09-27 苹果公司 用于在物理层帧上复用不同服务的抢占指示符和基于代码块组的重传技术
CN108809539A (zh) * 2017-05-04 2018-11-13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发射机
CN108809502A (zh) * 2017-05-05 2018-11-1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反馈信息生成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200119854A1 (en) * 2017-06-26 2020-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fficient harq operation
CN109428670A (zh) * 2017-08-23 2019-03-05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差错校验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19011A (zh) * 2019-08-27 2019-11-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索引标识的码块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16617_On remaining_aspects_for_preemption-based_data_multiplexing"", 《3GPP TSG_RAN\WG1_RL1》 *
NOKIA等: "R1-1703325 "Multi-bit feedback for NR HARQ oper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R1-1910009 "Discussion on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sidelink"", 《3GPP TSG_RAN\WG1_RL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0355B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2613B2 (en) HARQ frame data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th HARQ in systems using blind detection
CN10161598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20220231794A1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EP3327940B1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EP3445083B1 (en)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04683073A (zh) 一种解码方法和接收机
CN110830180B (zh)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933642B (zh) 一种基于码块分组的下行重传方法、基站及终端
US20160323068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5531956A (zh) 用于在wlan系统中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系统和方法
JP6126698B2 (ja) 受信機の停止イベント後の修正されたharq手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8478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HARQ buffer storage
US10999016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50049710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adjusting harq buffer size
CN10773355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19183A (zh) 使用ndi来部分清除软缓冲区
CN112770355B (zh) 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315919B (zh) 一种harq数据合并的方法和设备
EP3667970B1 (en) Harq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2134658B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接入设备
CN113949491B (zh) 一种harq-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007140A (zh) 基于crc校验的harq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47169B (zh) 数据重传请求方法、请求装置、站点设备和接入点设备
CN112769527A (zh) 基于码块组的harq-ack反馈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809539B (zh)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发射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