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9588A -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9588A
CN112769588A CN201911077810.6A CN201911077810A CN112769588A CN 112769588 A CN112769588 A CN 112769588A CN 201911077810 A CN201911077810 A CN 201911077810A CN 112769588 A CN112769588 A CN 112769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onnection
network
networking
intra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78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熊德林
陈国丞
连根辉
余冬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78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95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9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组网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与外网建立连接;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上层网络设备包括外网连接设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家电设备自主选择网络,可以适应不同家电设备的联网需求,实现了全屋家电设备之间智能互联互通。

Description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家电设备会成为家庭网络内的主要载体,每个家电都会成为家庭物联网的一份子,一些家电设备甚至具备接入外网的能力。同时需要接入到家庭网络的家电设备越来越多,一个家庭网络内接入的家电设备可能会达到十几个甚至更多,家电设备的应用不同,相应地会有不同的联网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家电设备一般都是采用蓝牙或者Wi-Fi模块进行联网,一般是设备之间固定一个连接关系,而这样的方式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家电设备的不同的联网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适应不同家电设备的联网需求,实现了全屋家电设备之间智能互联互通。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应用于家电设备,所述组网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组网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
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与外网建立连接;
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的家电设备,所述家电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家电设备;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外网连接设备,并与外网建立连接;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内网连接设备,并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根据获取到的预设组网信息确定家电设备作为外网连接设备或作为内网连接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组网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与外网建立连接;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上层网络设备包括外网连接设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家电设备自主选择网络,可以适应不同家电设备的联网需求,实现了全屋家电设备之间智能互联互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可以应用于家电设备中,可以适应不同家电设备的联网需求,实现了全屋家电设备之间智能互联互通。其中,家电设备包括应用于智能家居中的电子设备,包括电视机、冰箱、扫地机器人和洗衣机等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101、获取预设组网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
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可以是存储于云端后台中,也可以是存储在家电设备中。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了对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的设置,可选地,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或者在网页中设置不同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设置好的预设组网信息可以存储在云端后台,也可以发送给家电设备并存储在家电设备的存储模块中。
可选地,预设组网信息还可以是云端后台默认生成的,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多个其他用户的预设组网信息,生成默认的预设组网信息。
家电设备可以从云端后台获取到预设组网信息,也可以从自带的存储模块中获取预设组网信息。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了智能家居中不同的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家电设备可以从预设组网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组网属性。
步骤S102、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与外网建立连接。
所述组网属性包括外网连接设备和内网连接设备,如果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表示该家电设备的联网优先级则最高,可以作为外网连接设备,并可以与外网直接建立连接。
所述外网可以是用于接入互联网的网络,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也可以是移动通信网络。如果外网是无线局域网,家电设备可以通过和路由器连接,以实现与外网建立连接,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和路由器连接,也可以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和路由器连接。
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是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网络,或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网络,如果外网是移动通信网络,家电设备可以启动内置的移动通信网络模块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进行通信连接,以实现与外网建立连接。
步骤S103、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如果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表示该家电设备不用直接连接外网,而是作为在智能家居的家庭网络中实现内部网络连接的设备,并可以通过和上层网络设备的连接,间接和外网进行通信。
所述上层网络设备为:作为内网连接设备的家电设备通过其内置通信模块可以搜索到的其他家电设备,且通过连接上层网络设备,内网连接设备可以实现间接地与外网通信。内置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者其他通信模块。
上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外网连接设备,即如果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检测其他已经和外网建立连接的家电设备,作为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选择自己的父节点设备,并与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以此内网连接设备可以不用与外网直接连接,仍可以和外网实现通信。
内网连接设备可以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网络质量最好的上层网络设备作为父节点设备。示例性地,如果一个上层网络设备的网络时延和/或网络带宽符合预设网络条件,则可以确定该上层网络设备作为父节点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应用于家电设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网方法,根据预设的外网连接设备和内网连接设备的划分,家电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组网信息自主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适应不同家电设备的联网需求,实现了全屋家电设备之间智能互联互通。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的操作进行了优化。
如图2所示,该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5。
步骤S201、获取预设组网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
步骤S202、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与外网建立连接。
步骤S203、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内网属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层网络设备包括外网连接设备和内网连接设备。作为内网连接设备的家电设备,也可以根据家电设备的需求不同划分不同的内网属性,所述内网属性决定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是外网连接设备还是内网连接设备。
可选地,可以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内网属性。即用户在预先设置预设组网信息时,除了确定作为外网连接设备或内网连接设备之外,同样可以设置内网连接设备的内网属性。
示例性地,有一些位于比较角落位置的家电设备,和外网连接设备的距离较远,若直接和外网连接设备连接,可能会导致该家电设备的通信信号非常差。而若该家电设备通过和相对距离较近的内网连接设备建立连接,而该内网连接设备又和外网连接设备连接,一样可以实现该家电设备和外网通信的需求,而且不会有通信信号差的问题。
步骤S204、若所述内网属性为中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外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外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一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一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内网属性包括中层网络设备以及下层网络设备。中层网络设备为将外网连接设备作为上层网络设备的家电设备,即中层网络设备只需要通过和外网连接设备建立连接,便可以实现和外网通信。
中层网络设备可以从检测到的外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网络质量最好的外网连接设备作为第一父节点设备。示例性地,若一个外网连接设备的网络时延和/或网络带宽符合预设网络条件,则可以确定该外网连接设备作为第一父节点设备。
步骤S205、若所述内网属性为下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内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内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二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二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下层网络设备为将内网连接设备作为上层网络设备的家电设备,即下层网络设备需要通过内网连接设备与外网连接设备连接,才能实现和外网通信。
下层网络设备可以从检测到的内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网络质量最好的内网连接设备作为第二父节点设备。示例性地,若一个内网连接设备的网络时延和/或网络带宽符合预设网络条件,则可以确定该内网连接设备作为第二父节点设备。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内网属性的操作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若所述家电设备属于内网设备类型,则确定内网属性为中层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内网家电设备类型为不具备外网连接功能而且使用时无需移动的家电设备。
示例性地,有一些家电设备不具备外网连接功能,而只具备一些短距离通信功能,例如只包括蓝牙模块、红外模块、zigbee模块进行通信连接。可选地,内网家电设备类型还可以是不具备外网连接功能且使用时不会进行移动的家电设备。这样的内网设备类型的家电设备可以设置为中层网络设备,以便可以通过和外网连接设备的连接实现和外网连接的需求。
若所述家电设备属于移动设备类型,则确定内网属性为下层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类型为使用时需要进行移动的家电设备。
示例性地,一些家电设备在使用时需要移动,例如扫地机器人,很容易就会移动到一些偏僻的角落,而通过将扫地机器人设置为下层网络设备,其可以通过和内网连接设备连接来间接地与外网连接设备建立连接,可以避免移动到偏僻角落时通信信号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通过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内网属性;若所述内网属性为中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外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外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一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一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若所述内网属性为下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内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内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二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二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根据家电设备的多样性,划分更多的组网层级,可以实现更丰富的组网关系,满足更多家电设备的联网需求,进一步提高权威家电设备之间智能互联互通的效率。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如图3所示,该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5。
S301、获取预设组网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
S302、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与外网建立连接;
S303、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
S304、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其中,所述上层网络设备包括外网连接设备。
其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家电设备对外网的流量需求信息,包括其自身对外网的流量需求,还包括与其连接的内网连接设备的流量需求。示例性地,若电视机作为外网连接设备与外网建立了连接,冰箱作为内网连接设备和电视机建立了连接;若用户在看电视的时候,电视机本身就会有一个流量需求,另外冰箱需要联网获取数据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流量需求,但是冰箱是通过电视机和外网连接,所以冰箱的流量需求就需要通过电视机去获取;这种情况,电视机作为外网连接设备,其网络状态信息就包括自身的流量需求,以及冰箱的流量需求。
针对不同的网络状态信息,外网连接设备设置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可选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静默模式和流量模式。可以在外网连接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符合预设静默条件时,示例性地,可以是流量需求信息低于预设第一流量值时,将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默模式。可以在外网连接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符合预设流量条件时,示例性地,可以是流量需求信息高于预设第二流量值时,将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流量模式。
可选地,还可以根据网络状态信息以及当前时间确定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可以是:若当前时间为预设时间段,以及网络状态信息符合预设静默条件时,将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默模式。示例性地,预设时间段可以是凌晨3点至清晨6点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内,用户一般是在休息,会使用家电设备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家电设备的网络需求又低于预设第一流量值时,将家电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默模式。还可以在所有的外网连接设备中,设置一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流量模式并作为主接口,其他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均为静默模式;其中,可以选择网络质量最佳的外网连接设备作为主接口,还可以将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在预设静默时间内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默模式,预设静默时间结束后,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又恢复流量模式。以此可以减少家电设备中的网络模块的功耗。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通过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得家电设备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智能家居的网络使用效率。
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所述确定网络状态信息的操作之后,还包括如下操作:
S305、将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发送至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并接收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
其中,确定为外网连接设备的家电设备之间,还可以互相广播自己的网络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如此可以使所有外网连接设备可以共享所有的网络状态信息。
S306、根据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
接收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可以了解其他外网连接设备的一个网络工作状态,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调整自身的工作模式,提高整个智能家居的组网的网络效率。示例性地,若接收到的一个外网连接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显示,该外网连接设备的流量需求非常高,则可以将自身的工作模式设置为流量模式,进行网络分流,避免出现网络拥挤的情况。
可选地,若当前的工作模式为静默模式,以及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中包括网络分流需求信息,则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流量模式。
其中,可以是在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中的流量需求高于预设流量参数时,则可以确定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中包括网络分流需求信息。而若所述外网连接设备自身当前的工作模式为静默模式,则其自身拥有可以替其他外网连接设备进行分流的能力,此时则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流量模式,以便为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进行分流。
可选地,所述流量模式还包括默认流量模式以及共享流量模式。
示例性地,在外网连接设备中出现多个设备都是静默模式,下层的内网连接设备可以自主选择一个处于流量模式的外网连接设备建立连接,而若过多的内网连接设备都通过一个外网连接设备接入外网时,则会给该外网连接设备带来过大的流量需求,这种情况就需要其他的外网连接设备来进行分流。这种情况,可以将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默认流量模式,则可以使得一些内网连接设备与流量需求过大的外网连接设备断开连接,并与工作模式调整为了默认流量模式的外网连接设备建立连接,如此便可以实现为流量需求过大的外网连接设备进行分流。
示例性地,若包括网络分流需求信息的其他外网连接设备是由于其自身对外网的流量需求过大,则可以将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共享流量模式。共享流量模式可以包括,所述外网连接设备获取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的分流目标信息,根据该分离目标信息从目标站点获取目标资源,以实现帮其他外网连接设备进行分流的目的。所有外网连接设备所获取的目标资源可以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可以将所有目标资源进行资源重组,客户端可以是上述流量需求过大的其他外网连接设备,也可以是其他家电设备。资源重组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从现有技术中获取,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包括将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发送至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并接收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通过上述操作可以使得所有外网连接设备之间共享网络状态信息,可以根据其他的外网连接设备的网络状态信息,以及自身的网络状态信息,调整自身的工作模式,可以均衡所有外网连接设备的网络需求,进一步地提高智能家居的家庭网络的使用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系统,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系统的示意结构图。所述组网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家电设备。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外网连接设备100,并与外网001建立连接;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内网连接设备200,并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根据获取到的预设组网信息确定家电设备作为外网连接设备100或作为内网连接设备200。
其中,作为外网连接设备的家电设备,则表示该家电设备可以与外网直接建立连接。作为内网连接设备的家电设备,则表示该家电设备不用直接连接外网,而是作为在智能家居的家庭网络中实现内部网络连接的设备,并可以通过和上层网络设备的连接,间接和外网进行通信。
所述外网可以是用于接入互联网的网络,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也可以是移动通信网络。
所述预设组网信息可以是存储于云端后台中,也可以是存储在家电设备中。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了对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的设置,可选地,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或者在网页中设置不同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设置好的预设组网信息可以存储在云端后台,也可以发送给家电设备并存储在家电设备的存储模块中。
可选地,预设组网信息还可以是云端后台默认生成的,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多个其他用户的预设组网信息,生成默认的预设组网信息。
家电设备可以从云端后台获取到预设组网信息,也可以从自带的存储模块中获取预设组网信息。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了不同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家电设备可以从预设组网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组网属性。
可选地,所述上层网络设备还包括内网连接设备,所述内网连接设备包括中层网络设备201和下层网络设备301。
如图6所示,在内网连接设备中,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中层网络设备201,并检测外网连接设备100,从检测到的外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一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一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下层网络设备301,则检测内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内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二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二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下层网络设备检测的内网连接设备可以是已经与外网连接设备建立了直接的连接关系的中层网络设备,即如图6中所示的连接结构。外网连接设备构成第一层网络,中层网络设备构成第二层网络,下层网络设备构成第三层网络,层层连接并都可以和外网通信。
可选地,下层网络设备检测的内网连接设备还可以是下层网络设备,而被检测下层网络设备可以是已经与外网建立了连接的下层网络设备,所以当下层网络设备检测另一个下层网络设备作为第二父节点设备时,该下层网络设备会作为第四层网络、第五层网络或者甚至更下层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中层网络设备和下层网络设备都属于内网连接设备,但是中层网络设备是和外网连接设备直接连接的内网连接设备,下层网络设备是没有和外网连接设备直接连接,可能是通过内网连接设备和外网连接设备建立连接的设备,也可以是通过内网连接设备以及其他下层网络设备和外网连接设备建立连接的设备。
可选地,若所述家电设备属于内网设备类型,则确定内网属性为中层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内网家电设备类型为不具备外网连接功能而且使用时无需移动的家电设备;
若所述家电设备属于移动设备类型,则确定内网属性为下层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类型为使用时需要进行移动的家电设备。
可选地,外网连接设备与外网建立连接后,还包括:
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
可选地,外网连接设备在确定网络状态信息后,还包括:
将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发送至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并接收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
可选地,外网连接设备具体用于:
若当前的工作模式为静默模式,以及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中包括网络分流需求信息,则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流量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系统应用于多个家电设备,该组网系统中的多个家电设备划分为外网连接设备和外网连接设备,家电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组网信息自主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适应不同家电设备的联网需求,实现了全屋家电设备之间智能互联互通。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该家电设备可以是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或扫地机器人等等。
参阅图7,该家电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任意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
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家电设备的运行。
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任意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
该网络接口用于进行网络通信,如发送分配的任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家电设备的限定,具体的家电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预设组网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
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与外网建立连接;
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的操作时,用于实现:
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内网属性;
若所述内网属性为中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外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外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一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一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若所述内网属性为下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内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内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二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二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内网属性的操作时,用于实现:
若所述家电设备属于内网设备类型,则确定内网属性为中层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内网家电设备类型为不具备外网连接功能而且使用时无需移动的家电设备;
若所述家电设备属于移动设备类型,则确定内网属性为下层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类型为使用时需要进行移动的家电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确定网络状态信息的操作之后,还用于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111的操作时,用于实现:
将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发送至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并接收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根据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的操作时,用于实现:
若当前的工作模式为静默模式,以及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中包括网络分流需求信息,则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流量模式。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中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家电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所述家电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家电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家电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家电设备,包括:
获取预设组网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组网信息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其中,所述预设组网信息中包括智能家居中的家电设备的组网属性;
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外网连接设备,则与外网建立连接;
若所述组网属性为内网连接设备,则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网络设备包括外网连接设备和/或内网连接设备,所述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包括:
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内网属性;
若所述内网属性为中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外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外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一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一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若所述内网属性为下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内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内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二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二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家电设备的内网属性包括:
若所述家电设备属于内网设备类型,则确定内网属性为中层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内网家电设备类型为不具备外网连接功能而且使用时无需移动的家电设备;
若所述家电设备属于移动设备类型,则确定内网属性为下层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类型为使用时需要进行移动的家电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外网建立连接后,还包括:
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网络状态信息后,还包括:
将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发送至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并接收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当前的工作模式为静默模式,以及所述其他外网连接设备发送来的网络状态信息中包括网络分流需求信息,则调整所述外网连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流量模式。
7.一种智能家居的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网方法。
8.一种智能家居的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家电设备;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外网连接设备,并与外网建立连接;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内网连接设备,并检测所述家电设备的上层网络设备,从检测到的上层网络设备中确定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根据获取到的预设组网信息确定家电设备作为外网连接设备或作为内网连接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网络设备包括外网连接设备和/或内网连接设备,所述内网连接设备包括中层网络设备和下层网络设备;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中层网络设备,并检测外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外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一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一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至少一个家电设备作为下层网络设备,则检测内网连接设备,从检测到的内网连接设备中确定第二父节点设备,并与所述第二父节点设备建立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网方法。
CN201911077810.6A 2019-11-06 2019-11-06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7695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7810.6A CN112769588A (zh) 2019-11-06 2019-11-06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7810.6A CN112769588A (zh) 2019-11-06 2019-11-06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588A true CN112769588A (zh) 2021-05-07

Family

ID=7569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7810.6A Pending CN112769588A (zh) 2019-11-06 2019-11-06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95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239A (zh) * 2022-07-22 2022-10-28 深圳市坤弘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设备组网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3782A (zh) * 2017-02-28 2017-07-14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智能家电入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95473A (zh) * 2017-08-25 2017-11-24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组网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567070A (zh) * 2017-08-29 2018-01-09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家电入网方法和装置
CN109963352A (zh) * 2019-04-08 2019-07-02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入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3782A (zh) * 2017-02-28 2017-07-14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智能家电入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95473A (zh) * 2017-08-25 2017-11-24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组网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567070A (zh) * 2017-08-29 2018-01-09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家电入网方法和装置
CN109963352A (zh) * 2019-04-08 2019-07-02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入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239A (zh) * 2022-07-22 2022-10-28 深圳市坤弘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设备组网方法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907B (zh) 电子设备、无线组网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装置
CN105392185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01222A (zh) 蓝牙和WiFi切换的方法和系统及客户端和无线接入点设备
CN112751699B (zh) Ota升级与升级管理方法、设备、网络及存储介质
EP2974149B1 (en) Automatic selection of coordinating functionality in a hybri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301905A (zh) 基于选举监督策略的智能家居自组网方法及系统
US11140215B2 (en) Claiming network devices for a home network in a distributed Wi-Fi network
CN110121902A (zh) 一种通信建立的方法及终端
CN110737203A (zh) 智能家电的管理系统、方法和蓝牙网关
US11876667B2 (en) Broadband watchdog
JP2021513786A (ja) キャリア集合の決定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記憶媒体、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03634657A (zh) 电视同步移动终端wifi连接设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30844A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控制面板
CN106341468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远程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44463A (zh) 专用网络中的数据动态分配方法和相关电子设备
CN113691935A (zh)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60204953A1 (en) Network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3132967A (zh) 融合组网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9588A (zh)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法、系统、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684013A (zh) 无线通讯的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TWI452915B (zh) 無線終端機裝置及無線通訊系統
CN113132958B (zh) 融合组网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03454A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765565A (zh)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065256A1 (en) Optimizing clusters of Wi-Fi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