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7805A -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7805A
CN112767805A CN202011625699.2A CN202011625699A CN112767805A CN 112767805 A CN112767805 A CN 112767805A CN 202011625699 A CN202011625699 A CN 202011625699A CN 112767805 A CN112767805 A CN 112767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nosis
finger
famous
doctor
pu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56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7805B (zh
Inventor
孔庆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6256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7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28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6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with both visual and audible pres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to be studied
    • G09B5/065Combinations of audio and video presentations, e.g. videotapes, videodiscs, televisio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其中该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名医终端及至少一台实习医生终端。其中该名医终端包括:第一脉诊装置、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第一信息输入装置、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和数据库加密装置,该实习医生终端包括:第二脉诊装置、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第二信息输入装置、信息显示装置、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和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本申请使得实习医生能亲身感受名医望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并获知名医的诊断结论及治疗处方,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从而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训中医高级人才的目的。

Description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教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以及基于该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背景技术
不论对于中医还是西医,尤其对于中医,经验的积累,对于医生诊治水平的提高,极其重要。但刚出校门的医生,由于得不到患者的信任,找他看病的人很少,难有机会通过看病积累经验,这对其诊治水平的提高,极其不利。一直以来培养高级中医人才,都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一个师傅只能带一两个徒弟,对诊治过程,难有切身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使得实习医生能获得名医望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包括:
至少一台名医终端,其包括:第一脉诊装置,用于名医对患者进行诊疗并记录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用于记录名医望闻问诊的过程;第一信息输入装置,用以输入患者相关信息、闻诊问诊信息、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及治疗处方;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和所述第一脉诊装置产生的数据,以及所述第一信息输入装置所输入的数据;数据库加密装置,用以加密所述第一名医诊诊疗数据库;
至少一台实习医生终端,其包括:第二脉诊装置,用于使实习医生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用于播放名医诊疗过程的录像录音;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是所述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的复制件;第二信息输入装置,用以输入实习医生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信息显示装置,用以对比显示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以便使实习医生通过对比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用于对患者脉搏波形进行数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图形显示,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信息;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通过登录确认实习医生的使用权限后对所述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进行解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中医医生培训方法,利用名医终端,在名医给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产生和扩展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
用一个或多个实习医生终端,利用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使一位或多位实习医生亲身感受名医在诊疗过程中望、闻、问诊中所见到和听到的一切,并使他们亲身感受名医在患者手腕挠动脉不同指位上施加的指压,以及在该指压下所感受的脉象,对该指压和脉象进行数学分析,以数字及曲线图形显示出来,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消息,然后让实习医生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等进行诊定,并开出治疗处方,再把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等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加以对比显示出来,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名医终端记录名医诊治中所经历的大量的各种病例,可能还包括疑难杂症的望诊、闻诊、问诊的录像录音信息、指位、指压、脉象等脉诊信息,以及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形成第一名医诊治数据库,这个名医诊治数据库对于高级中医人才的培训,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财富。而实习医生终端借助于作为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复制件的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使得实习医生能亲眼看到诸如患者精神面貌、面像、舌像等望诊信息,亲耳听到患者是否声音沙哑、咳嗽等,患者自我感觉及病史的陈述,名医与患者的对话等闻诊和问诊的整个过程,并亲身感受到患者左、右手不同指位不同指压下的脉象等切诊信息,看到年龄、性别、居住区域等患者信息,是否有口臭、体臭等闻诊信息,从而将实习医生推到名医面对患者的虚拟位置上,尝试进行诊治,再通过与名医的诊断结论及治疗处方加以对比,高效高速地学习名医诊疗经验,增长其才干。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是阅读书籍,包括阅读中医经典著作、课堂授课、名医经验介绍等都无法达到的。加之实习医生终端数量不限,其使用时间不限,其设置地域不限,故可充分发挥名医的作用,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养高级中医人才的目的。对名医诊治数据库进行加密,由名医自己保管,进行有偿使用,将鼓励更多的名医录制自己的名医诊治数据库,从而更有利于高级中医人才的培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一脉诊装置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二脉诊装置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该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可以包括名医终端100和实习医生终端200,其中,名医终端100包括第一脉诊装置101、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CPU106;实习医生终端包括第二脉诊装置201、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202、第二信息输入装置203、信息显示装置204、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206、CPU208。本申请提供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名医终端100和实习医生终端200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一个名医终端100和一个实习医生终端200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名医终端100还包括数据库加密装置105;实习医生终端200还包括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207。
名医终端100用于名医在给患者诊疗疾病的过程中,记录名医的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诊疗结论和诊疗处方,并将上述数据存储于名医终端100内部或外部的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中。这样形成的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对于高级中医人才的培养,将是极其珍贵的财富。名医终端100与实习医生终端200进行通信,或用拷贝方法,将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中的数据传输至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中。实习医生终端200读取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中的数据,实习医生通过实习医生终端200亲身感受名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从而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训中医高级人才的目的。
可选地,名医终端100和实习医生终端200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方式可以为蓝牙通信、红外通信、WIFI通信、射频通信、激光通信及Zigbee通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名医终端100中,第一脉诊装置101用于名医对患者进行脉诊并记录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用于记录名医望闻问诊的过程;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用于输入患者相关信息、疾病诊定及治疗处方,其中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闻诊问诊信息、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和对患者体质的诊定等;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用于存储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和第一脉诊装置101产生的数据,以及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所输入的数据;数据库加密装置105用以加密第一名医诊诊疗数据库104。
名医终端100是一个智能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或平板式电脑,甚至可以是智能手机,本身自带显示器和键盘或触摸键盘,具有CPU106,除第一脉诊装置外,其他功能模块,如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和数据库加密装置105都可以通过编程实现。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所用的摄像头和声音输入装置做成头戴式装置,戴在名医头上,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法与智能终端连接。其中,声音输入装置可以是全向性麦克风、指向性麦克风或其他可接收声波(例如,人声、环境声、机器运作声等)而转换为声音信号的收音装置(可能包括电子元件、模拟至数字转换器、滤波器、及音频处理器)。第一脉诊装置101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装置,具有自己的CPU,例如,各种型号的单片机等,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与智能终端连接,受智能终端控制,向智能终端上传指位、指压和脉象等脉诊信息,以便写入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
可选地,名医终端100可以是现有的医疗终端,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在医疗终端上运行。
在实习医生终端200中,第二脉诊装置201用于使实习医生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202用于播放名医诊疗过程的录像录音;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是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的复制件;第二信息输入装置203用以输入实习医生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信息显示装置204用以对比显示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以便使实习医生通过对比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206用于对患者脉搏波形进行数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图形显示,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信息;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208通过登录确认实习医生的使用权限后对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进行解密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实习医生终端200是一个智能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或平板式电脑,甚至可以是智能手机,本身自带显示器和键盘或触摸键盘,具有CPU208,除第二脉诊装置201外,其他功能模块,如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202、第二信息输入装置203、信息显示装置204、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和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208都可以通过编程实现。第二脉诊装置201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装置,具有自己的CPU,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与智能终端连接,受智能终端控制,从智能终端向其下传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所记录的指位、指压和脉象等脉诊信息。
当名医使用名医终端100时,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启动并开始记录名医望诊闻诊问诊的过程,名医使用第一脉诊装置101对患者进行脉诊并记录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名医诊疗结束后在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中输入名医对脉象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及治疗处方以及患者的信息和闻诊问诊信息,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存储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和第一脉诊装置101产生的数据,以及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所输入的数据,数据库加密装置105对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进行加密。
当实习医生使用实习医生终端200时,实习医生在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207输入从名医处购得的一次性密码,确认使用权限后对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进行解密并进行操作,选择所要的记录,实习医生使用第二脉诊装置201,第二脉诊装置201使实习医生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同时,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202启动并播放名医诊疗过程的录像录音,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206启动并对患者脉搏波形进行数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图形显示,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信息。上述过程结束后,实习医生在第二信息输入装置203输入实习医生对脉象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实习医生输入结束后,信息显示装置204对比显示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以便使实习医生通过对比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
可选地,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和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最好设置在外接的(非本机的)卡型存储器或磁性存储器上,便于名医拆卸带走保存。
本实施例通过名医终端100记录了名医诊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以及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而实习医生终端200使得实习医生能亲身感受名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而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训中医高级人才的目的。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一脉诊装置300内部结构图,具体而言,包括:第一腕枕310、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6个第一电磁阀301、第一压力传感器315、第二压力传感器304、第一排空电磁阀318、第二排空电磁阀307、第一气路3033、6个第二气路3031、第一主气路3032、6个开关按钮和相应的6个指示灯316、第一CPU308、第一放大器313、第一A/D314、第二放大器305、第二A/D306、第一D/A312和第三放大器311。
第一气路3033设置于第一腕枕310,第一排空电磁阀318、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和第一压力传感器315连接于第一气路3033;6个第二气路3031与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和6个第一电磁阀301相连接;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第二排空电磁阀30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04连接于第一主气路3032;6个开关按钮和相应的6个指示灯316通过总线连接到第一脉诊装置300中的CPU308上;第一放大器313和第一A/D314连接到第一压力传感器315,第二放大器305和第二A/D306连接到第二压力传感器304,第一D/A312和第三放大器311连接到第一扬声器3102。
其中,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和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由一个气泵和一个电磁阀组成,相互联动,气泵工作时,电磁阀自动打开,气泵停止工作时,电磁阀自动关闭。
第一腕枕310,第一腕枕310还包括第一弹性薄膜3101和第一扬声器3102,用于采集名医手指的指压和复现患者的脉搏。第一弹性薄膜3101设置于第一腕枕310的上表面,第一弹性薄膜3101充气后为拱形的充气囊体,能根据要求充入不同气量的气体。
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设有6个指面模拟装置3022,后者各设有一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用于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和采集患者左手和/或右手挠动脉寸、关、尺位上的脉搏。其中,指面模拟装置3022用以定位在患者左手和/或右手挠动脉的寸、关、尺位上。可选地,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设有6个可伸缩的波纹管。可选地,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设有6个微音器,用以替代压力传感器检测患者的脉搏。
6个开关按钮和相应的6个指示灯316分别对应于左手、右手、寸位、关位、尺位和退出,分别用于指示名医想要诊察的指位和指示退出脉诊过程。其中,退出按钮3161、退出指示灯3167、寸位开关按钮3162、寸位指示灯3168、关位开关按钮3163、关位指示灯3169、尺位开关按钮3164、尺位指示灯31610、左手开关按钮3165、右手开关按钮31611、左手指示灯3166和右手指示灯31612分别与第一CPU308电性连接。
第一腕枕310开始工作时,第一CPU308使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工作,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中的气泵和电磁阀同时打开使第一气路3033充气,第一弹性薄膜3101绷紧,名医手指挤压第一弹性薄膜3101从而改变了第一弹性薄膜3101和第一气路3033中的气压,第一压力传感器315检测出名医手指的指压,并使第一扬声器3102的振动能够传递给第一弹性薄膜3101,使名医手指能间接感受患者脉搏的跳动。
当第一CPU308检测到名医按动退出按钮3161时,点亮退出指示灯3167,并打开第二排空电磁阀307,以使使第一主气路3032排空,并打开所有6个第一电磁阀301,使6个第二气路3031与第一主气路3032连通,排空所有6个第二气路3031,使所有6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回缩,从而使所有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与患者的手腕脱离接触,然后关闭所有6个第一电磁阀301,使第一脉诊装置300处于备用状态。
当第一CPU308检测到名医按动右手开关按钮31611和左手开关按钮3165中的一个以及寸位开关按钮3162、关位按钮3163和尺位按钮3164中的一个时,点亮对应的右手指示灯31611或左手指示灯3165和对应的寸位指示灯3168或关位指示灯3169或尺位指示灯31610,第一CPU308控制6个第一电磁阀301中对应的一个开启,使对应的第二气路3031与第一主气路3032连通,控制启动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中的电磁阀和气泵同时工作,使第二气路3031充气,使6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对应的一个绷紧,压在患者的脉诊部位上,第一CPU308使通过第一放大器313和第一A/D314从第一压力传感器315测得的指压,等于通过第二放大器305和第二A/D306从第二压力传感器304测得的指压,从而改变6个中相应的一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气压,使得压向患者手腕的指压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同时第一CPU308读取通过第二放大器305和第二A/D306从第二压力传感器304测得的患者脉搏跳动的数据,通过第一D/A312和第三放大器311控制第一扬声器3102,使之震动,从而使名医压在第一弹性薄膜3101上的手指感受到患者脉搏的跳动,从而感受到患者的脉象,同时在第一CPU308控制下把指位、指压和相应的脉搏波形数据写入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可选地,利用微音器代替第二压力传感器304检测患者脉搏跳动的数据。
当第一CPU308检测到6个按钮中的至少另一按钮被按动时,打开第二排空电磁阀307,通过第一主气路3032,使原来工作的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的第二气路3031排空,使该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上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回缩,退出与患者手腕的接触,并关闭相关的第一电磁阀301。然后按照新按动的开关重复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的工作过程。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脉诊装置300记录了名医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并将相应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上传给名医终端100,以便写入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
如图3所示,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二脉诊装置400内部结构图,具体而言,包括:第二腕枕410、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第三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17、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3个第二电磁阀401、第三排空电磁阀418、第四排空电磁阀407、第三气路4033、3个第四气路4031、第二主气路4032、第三压力传感器415、第四压力传感器404、第二CPU408、第三放大器413、第四放大器405、第五放大器411、第二D/A412、第三A/D414、第四A/D406和5个指示灯416。
第三气路4033设置于第二腕枕410,第三排空电磁阀418、第三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17和第三压力传感器415连接于第三气路4033;3个第四气路4031与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和3个第二电磁阀401相连接;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第四排空电磁阀407和第四压力传感器404连接于第二主气路4032;5个指示灯416通过总线分别连接第二CPU408;第三放大器413和第三A/D414连接到第三压力传感器415,第四放大器405和第四A/D406连接到第四压力传感器404,第二D/A412和第五放大器411连接到第二扬声器4102。
其中,第三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17和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由一个气泵和一个电磁阀组成,相互联动,气泵工作时,电磁阀自动打开,气泵停止工作时,电磁阀自动关闭。
第二腕枕410,第二腕枕410还包括第三弹性薄膜4101和第二扬声器4102,用于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和复现患者的脉搏。第三弹性薄膜4101设置于第二腕枕410的上表面,第三弹性薄膜4101充气后为拱形的充气囊体,能根据要求充入不同气量的气体。
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设有3个模拟指面4021,后者各自设有一个可伸缩的第四弹性薄膜4022,用于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可选地,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设有3个可伸缩的波纹管。
5个指示灯416,分别表示左手、右手、寸位、关位和尺位;其中,寸位指示灯4161、关位指示灯4162、尺位指示灯4163、左手指示灯4164和右手指示灯4165分别与第二CPU408电性连接。
实习医生终端200从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相应的记录中读出名医脉诊的指位、指压、脉象等脉诊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下传给第二CPU408。第二CPU408根据下传的名医脉诊的指位信息,点亮5个指示灯416中的相应指示灯;第二CPU408根据下传的名医脉诊的手指指压,控制打开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中对应于该指位的第二电磁阀401,使之与第二主气路4032连通,启动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中的气泵对该指压复现装置402的可伸缩的第四弹性薄膜4022或波纹管加压充气,使之绷紧,压向实习医生手指,实习医生手指再向第二腕枕410的第三弹性薄膜4101施加压力,第二CPU408使通过第三放大器413和第三A/D414从第三压力传感器415测出的指压,等于下传的名医脉诊的指压,从而复现该指压,使得实习医生感受名医脉诊时手指的指压。
第二CPU408根据下传的名医脉诊的脉搏波形数据,通过第二D/A412和第五放大器411控制第二扬声器4102振动,从而使第三弹性薄膜4101复现所记录的患者的脉象。
同时第二CPU408通过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206,对读出的脉搏波形数据进行数学分析,以数字及曲线图形形式显示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脉诊装置400复现了名医脉诊的指位、指压、脉象和患者的脉搏,使实习医生亲身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中医医生培训方法,包括:利用名医终端100,在名医给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产生和扩展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用一个或多个实习医生终端200,利用作为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复制件的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使一位或多位实习医生亲身感受名医在诊疗过程中望、闻、问诊中所见到和听到的一切,并使他们亲身感受名医在患者手腕挠动脉不同指位上施加的指压,以及在该指压下所感受的脉象,对该指压和脉象进行数学分析,以数字及曲线图形显示出来,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消息,使实习医生处于名医面对患者的虚拟位置上,尝试进行诊治,让实习医生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等进行诊定,并开出治疗处方,再把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等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加以对比显示出来,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高效地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
综上,通过示例,可知本实施例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可面向中医院校、中医培训机构、中医院、医院、中医医生以及社会公众,达到充分发挥名医作用,高效、高速、大规模培养高级中医人才的目的。
本申请通过名医终端100记录了名医诊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以及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实习医生终端200使得实习医生能亲身感受名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并获知名医诊断结果及治疗配方,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而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训中医高级人才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台名医终端,其包括:第一脉诊装置,用于名医对患者进行诊疗并记录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用于记录名医望闻问诊的过程;第一信息输入装置,用以输入患者相关信息、疾病诊定及治疗处方;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和所述第一脉诊装置产生的数据,以及所述第一信息输入装置所输入的数据;
至少一台实习医生终端,其包括:第二脉诊装置,用于使实习医生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用于播放名医诊疗过程的录像录音;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是所述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的复制件;第二信息输入装置,用以输入实习医生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信息显示装置,用以对比显示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以便使实习医生通过对比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用于对患者脉搏波形进行数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图形显示,并显示患者相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脉诊装置包括:第一腕枕、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6个第一电磁阀、第一排空电磁阀、第二排空电磁阀、第一气路、6个第二气路、第一主气路、6个开关按钮和相应的6个指示灯;
所述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和所述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由一个气泵和一个电磁阀组成,相互联动,气泵工作时,电磁阀自动打开,气泵停止工作时,电磁阀自动关闭;
所述第一腕枕用于采集名医手指的指压和复现患者的脉搏;
所述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用于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和采集患者左手和/或右手挠动脉寸、关、尺位上的脉搏;
所述第一气路设置于所述第一腕枕,所述第一排空电磁阀、所述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和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路;
所述6个第二气路分别用于所述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通过所述6个第一电磁阀的开或关,决定所述6个第二气路与所述第一主气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所述第二排空电磁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气路;
所述6个开关按钮和相应的6个指示灯分别对应于左手、右手、寸位、关位、尺位和退出,分别用于指示名医想要诊察的指位和指示退出脉诊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脉诊装置还包括第一CPU、第一放大器、第一A/D、第二放大器、第二A/D、第一D/A和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和所述第一A/D连接到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放大器和所述第二A/D连接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D/A和所述第三放大器连接到第一扬声器;
所述第一腕枕还包括第一弹性薄膜和所述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通过所述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一D/A、所述第一CPU、所述第一A/D和所述第一放大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使所述第一扬声器能随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所述患者的脉搏而振动,使名医按在所述第一腕枕的所述第一弹性薄膜上的手指能感受到患者的脉搏的跳动,从而复现患者的脉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设有6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或波纹管;
所述第一腕枕开始工作时,所述第一CPU使所述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工作,使所述第一弹性薄膜绷紧,使之能把名医手指的指压传递给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并使所述第一扬声器的振动能够传递给所述第一弹性薄膜,使名医手指能间接感受患者脉搏的跳动;
当所述第一CPU检测到名医按动所述6个按钮中的退出按钮时,点亮所述退出指示灯,并打开所述第二排空电磁阀,以便排空所述第一主气路,并打开所有6个所述第一电磁阀,使所述6个第二气路与所述第一主气路连通,排空所述所有6个第二气路,使所有6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或波纹管回缩,从而使所有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与患者的手腕脱离接触,然后关闭所有6个所述第一电磁阀,使所述第一脉诊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当所述第一CPU检测到名医按动所述右手开关按钮和所述左手开关按钮中的一个以及所述寸位开关按钮、所述关位开关按钮和所述尺位开关按钮中的一个时,点亮对应的所述右手指示灯或所述左手指示灯和对应的所述寸位指示灯或所述关位指示灯或所述尺位指示灯,并打开所述6个所述第一电磁阀中对应的一个,使对应的所述第二气路与所述第一主气路连通,控制启动所述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使所述第二气路充气,使所述6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或波纹管对应的一个伸出,压在患者的脉诊部位上,所述第一CPU使通过所述第一放大器和所述第一A/D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指压,等于通过所述第二放大器和所述第二A/D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指压,从而使所述6个中相应的一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压向患者手腕的指压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同时所述第一CPU把读取所述第二放大器和所述第二A/D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患者脉搏跳动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D/A和所述第三放大器控制所述第一扬声器,使之震动,从而使名医的手指在所述第一腕枕上感受到患者脉搏的脉象,同时在所述第一CPU控制下把指位、指压和相应的脉搏波形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
当所述第一CPU检测到所述6个按钮中的至少另一按钮被按动时,打开所述第二排空电磁阀,通过所述第一主气路,使原来工作的所述第一手指模拟装置的所述第二气路排空,使该所述第一手指模拟装置回缩,退出与患者手腕的接触,并关闭相关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然后按照新按动的开关重复所述第一手指模拟装置的工作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脉诊装置包括:第二腕枕、3个指压复现装置、第三气泵电磁阀联动体、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个第二电磁阀、第三排空电磁阀、第四排空电磁阀、第三气路、3个第四气路、第二主气路、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二脉诊装置还包括:第二CPU、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二D/A、第三A/D、第四A/D和5个指示灯;
所述第二腕枕还包括第三弹性薄膜和第二扬声器;
所述第二腕枕通过所述第三气路与所述第三气泵电磁阀联动体、所述第三排空电磁阀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连接;
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三放大器和第三A/D连接所述第二CPU;
所述3个指压复现装置均具有可伸缩的第四弹性薄膜或波纹管,各有一个所述第四气路,通过各自一个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或关,与所述第二主气路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主气路与所述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所述第四排空电磁阀及第四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第四放大器和所述第四A/D连接到所述第二CPU;
所述5个指示灯,分别表示左手、右手、寸位、关位和尺位,均连接所述第二CPU。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CPU从所述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相应的记录读出指位,点亮相应指示灯;
所述第二CPU从所述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相应的记录读出指压,控制打开所述3个指压复现装置中对应于该指位的所述第二电磁阀,使之与所述第二主气路连通,开动所述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对该所述指压复现装置的可伸缩的第四弹性薄膜或波纹管加压充气,使之伸出,压向实习医生手指,实习医生手指再向所述第二腕枕的第三弹性薄膜施加压力,使所述第二CPU通过所述第三放大器和所述第三A/D从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测出的指压,等于所述第二CPU从所述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读出的指压,从而复现该指压;
所述第二CPU从所述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相应的记录读出脉搏波形数据,通过所述第二D/A和所述第五放大器,使所述第二扬声器振动,从而使所述第三弹性薄膜复现所记录的患者的脉象;
同时所述第二CPU通过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对所述读出的脉搏波形数据进行数学分析,以数字及曲线图形形式显示分析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台名医终端还包括:数据库加密装置,用以加密所述第一名医诊诊疗数据库;
所述至少一台实习医生终端还包括: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通过登录确认实习医生的使用权限后对所述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进行解密。
8.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中医医生培训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名医终端,在名医给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产生和扩展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
用一个或多个实习医生终端,利用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使一位或多位实习医生亲身感受名医在诊疗过程中望、闻、问诊中所见到和听到的一切,并使他们亲身感受名医在患者手腕挠动脉不同指位上施加的指压,以及在该指压下所感受的脉象,对该指压和脉象进行数学分析,以数字及曲线图形显示出来,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消息,然后让实习医生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进行诊定,并开出治疗处方,再把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加以对比显示出来,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
CN202011625699.2A 2020-12-30 2020-12-30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Active CN112767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5699.2A CN112767805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5699.2A CN112767805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7805A true CN112767805A (zh) 2021-05-07
CN112767805B CN112767805B (zh) 2023-06-16

Family

ID=7569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5699.2A Active CN112767805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780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840A (zh) * 2009-07-15 2009-12-2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远程脉象交互检测系统
CN101773382A (zh) * 2009-01-14 2010-07-14 管斌 中医脉象机械式数字采集和数字机械式还原仪
CN102098311A (zh) * 2011-02-23 2011-06-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辨治能力训练平台
CN102579018A (zh) * 2012-03-06 2012-07-18 河南省海王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脉象采集触头装置
CN202920160U (zh) * 2012-11-29 2013-05-08 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中医脉象采集系统
CN103839471A (zh) * 2014-01-08 2014-06-04 牛欣 脉诊属性定量反馈训练装置及方法
CN104248424A (zh) * 2014-09-18 2014-12-31 哈尔滨市华宇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仿真触摸式脉象传感装置及脉象采集方法
CN106691407A (zh) * 2015-08-05 2017-05-24 南开大学 一种中医综合远程诊断系统
CN106913319A (zh) * 2017-03-23 2017-07-04 武汉大学 一种仿生按压的三段式定位脉象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991886A (zh) * 2017-04-07 2017-07-28 天津大学 一种具有自修正系统的脉象模拟装置
CN110811570A (zh) * 2019-11-21 2020-02-21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生四诊过程的记录方法
CN114190898A (zh) * 2021-12-16 2022-03-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人体桡动脉寸关尺脉象远程复放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3382A (zh) * 2009-01-14 2010-07-14 管斌 中医脉象机械式数字采集和数字机械式还原仪
CN101606840A (zh) * 2009-07-15 2009-12-2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远程脉象交互检测系统
CN102098311A (zh) * 2011-02-23 2011-06-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辨治能力训练平台
CN102579018A (zh) * 2012-03-06 2012-07-18 河南省海王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脉象采集触头装置
CN202920160U (zh) * 2012-11-29 2013-05-08 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中医脉象采集系统
CN103839471A (zh) * 2014-01-08 2014-06-04 牛欣 脉诊属性定量反馈训练装置及方法
CN104248424A (zh) * 2014-09-18 2014-12-31 哈尔滨市华宇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仿真触摸式脉象传感装置及脉象采集方法
CN106691407A (zh) * 2015-08-05 2017-05-24 南开大学 一种中医综合远程诊断系统
CN106913319A (zh) * 2017-03-23 2017-07-04 武汉大学 一种仿生按压的三段式定位脉象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991886A (zh) * 2017-04-07 2017-07-28 天津大学 一种具有自修正系统的脉象模拟装置
CN110811570A (zh) * 2019-11-21 2020-02-21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生四诊过程的记录方法
CN114190898A (zh) * 2021-12-16 2022-03-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人体桡动脉寸关尺脉象远程复放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7805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29197B2 (ja) 聴診教育用装置
AU2017235338B2 (en) Medical record system using a patient avatar
TWI563982B (zh) 聽診裝置、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JP5754708B2 (ja) 聴診トレーニ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模擬聴診器
Kapoor et al. Haptics–Touchfeedback technology widening the horizon of medicine
Zhang et al. Comput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 literature survey
JPH11249543A (ja) 患者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Tang et al. Digitaliz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rrass Diagnosing blood pressure with Acoustic Sonification singing bowls
JP2005227534A (ja) 理学的診療訓練用人体装着具
David et al. The bicentennial of the stethoscope: a reappraisal
He et al. Robotic simulators for tissue examination training with multimodal sensory feedback
Lalitharatne et al. Face mediated human–robot interaction for remote medical examination
CN112767805A (zh)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Keswani et al. World of virtual reality (VR) in healthcare
JP4022229B2 (ja) あん摩マッサージ指圧の術法の伝達システム
Shaikh et al. Passive RFID-based music player textile
Lewis-King Touching as Listening: Pulse Project
Santos Carreras Increasing haptic fidelity and ergonomics in teleoperated surgery
US2023016873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 haptic display
Brown The Use of iPad Tablets and Online Videos for Oncology Patient Education to Increase Patient Knowledge and Satisfaction
TWM631895U (zh) 混合實境多人協作臨床測驗系統
US10748450B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 interactive augmented reality experience to simulate medical procedures for pediatric disease education
Di Marco Towards an epistemology of medical imaging
JP2004157177A (ja) 医療機器取扱教育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