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5868B - 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65868B CN112765868B CN202011592623.4A CN202011592623A CN112765868B CN 112765868 B CN112765868 B CN 112765868B CN 202011592623 A CN202011592623 A CN 202011592623A CN 112765868 B CN112765868 B CN 1127658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ment
- water
- hydration
- particles
- sol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5—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particle-based metho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目前缺少实现早期水泥石毛细水冻结状态的判断和可冻水含量的计算。本发明在获取水泥粒径分布曲线的基础上,采取各单一粒径分别建立等径紧密堆积模型,根据水灰比、水泥密度与水密度计算等径紧密堆积模型的初始距离参数,结合水泥水化模拟确定水泥颗粒在水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固相颗粒体积变化及过程距离参数,利用过程距离参数对毛细水冻结状态进行预判,分别计算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最后通过加和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来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冬期施工混凝土与常温施工混凝土的重要区别有两方面:其一,较低的环境温度造成早期水泥水化速率大大降低,强度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其二,当温度过低时,混凝土中的液相结冰,这个过程发生近9%的体积膨胀,可产生巨大的冻胀应力。水泥的早期水化硬化是保证冬期施工混凝土性能及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当水泥的早期水化受到抑制时,硬化的水泥浆体中存在大量未水化的自由水,一旦受冻,自由水相变成冰便会造成巨大的冻胀应力。而此时由于水泥石的早期水化程度低、强度低,抵抗冻胀应力的能力较差,因此受冻破坏的风险大大增加。如何在负温下促进水泥快速水化、保证强度持续发展、并避免冻害发生是需要攻克的难点。关于水泥矿物相是否能在负温下自发水化的问题,根据热力学计算可知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C3S、C2S、C3A在负温(低至-20℃)下均有自发进行水化的可能。关于冻结温度,即凝固点的问题,一般而言,新拌水泥浆体以及硬化后水泥石中的孔溶液往往存在各类离子、溶质,因此其凝固点往往是低于0℃,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凝固点下降;此外,在毛细孔中,由于表面张力和表面弯液面的影响,水在毛细孔中的性质发生会改变,导致其凝固点降低。对早期水泥石毛细水冻结状态的判断和可冻水含量的计算有助于为预养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水泥早强改性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但目前缺少实现早期水泥石毛细水冻结状态的判断和可冻水含量的计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
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在获取水泥粒径分布曲线的基础上,采取各单一粒径分别建立等径紧密堆积模型,根据水灰比、水泥密度与水密度计算等径紧密堆积模型的初始距离参数,结合水泥水化模拟确定水泥颗粒在水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固相颗粒体积变化及过程距离参数,利用过程距离参数对毛细水冻结状态进行预判,分别计算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最后通过加和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来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
作为优选方案:将数个等径水泥颗粒分散于水中的形成等径紧密堆积模型,将等径紧密堆积模型与初始水灰比相结合确定不同粒径时水泥颗粒的初始距离参数的具体过程为:
水泥由多种不同粒径球形颗粒形成,选取水泥中多种不同粒径球形颗粒的一种水泥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将数个该水泥颗粒以紧密堆积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等径紧密堆积模型,水泥颗粒的粒径为d,初始半径为R0,两个相邻水泥颗粒中心的距离为2L,当已知水泥密度ρc、水密度ρw、水灰比mw/mc时,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初始中心距离参数L:
两个相邻水泥颗粒的最短距离为2a0,则初始最短距离参数a0根据公式(2)计算:
a0=L-R0 (2)。
作为优选方案:将水化过程距离参数与水泥水化热力学的模拟结果相结合确定水泥颗粒在水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及水泥水化固相颗粒的水化过程距离参数的过程包括基于水泥水化热力学模拟的水泥颗粒在水化过程中体积变化计算过程,具体计算过程为:
采用水泥水化模拟软件对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水化产物相体积进行计算,将水泥颗粒及其水化产物简化等效为球体结构,水泥颗粒外包裹有一层水化产物形成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得到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在t时刻的半径Rt;
t时刻两个相邻水泥水化固相颗粒的距离为2at,则过程最短距离参数at根据公式(3)计算:
at=L-Rt (3)
从而得出at、L和Rt之间的关系式。
作为优选方案:根据紧密堆积模型中过程距离参数的判定,实现毛细水冻结状态的判断及可冻水含量的过程为:
水泥水化固相颗粒的半径为Rt,当数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以紧密堆积的形式形成毛细孔时,水泥水化固相颗粒之间成的孔隙分为两类,相邻的三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形成孔隙为大孔,大孔的孔半径为rl,其计算公式为(4):
相邻的两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孔隙为弯曲细孔通道,将弯曲细孔通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孔径的垂直孔通道,等效孔半径为rs,联立公式(5)、(6)和(7)计算冰/水界面与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交点坐标P(x,y),计算过程如下:
x=L-Rtcosα (5)
y=Rtsinα (6)
作为优选方案:对于给定的负温温度T,存在一个临界受冻半径rp(T),根据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形成孔隙的大小,孔隙水受冻情况分为以下三种:
孔隙水受冻的第一种情况:当rl<rp(T)时,该尺寸下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均不会冻结,水泥水化固相颗粒的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Wdt1,Wdt1的公式如下:
孔隙水受冻的第二种情况:当at>rp(T)时,该尺寸下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均会冻结,此时水泥水化固相颗粒的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0,即Wdt2=0;
孔隙水受冻的第三种情况:当rp(T)<rl且rp(T)>at时,半径为rl的大孔中的水全部冻结,存在等效临界半径为rs=rp(T)的冰/水界面,因此在给定的温度T下,通过颗粒尺寸的几何关系求出水泥水化固相颗粒为d时的未冻水含量Wdt3,通过热力学模拟能够得到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各组分的体积变化情况及等效颗粒尺寸,计算公式为公式(9)所示:
用t时刻液相含量减去未冻水的含量,即为t时刻样品的可冻水含量Wt,计算公式为公式(10)所示:
Wt=Ww-∑dWdt1φd-∑dWdt3φd (10)
上式中Ww为t时刻体系中的液相含量;φd为初始粒径为d的水泥水化固相颗粒体积分数,从而计算过程中得到的可冻水含量是理想情况,最终完成根据加和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来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发明的计算过程合理且准确,能够全面预判早期水泥石毛细水冻结状态,还能够定量获取可冻水含量,有助于为水泥预养时间的确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还能够为水泥早强改性方法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对寒区的冬季施工有指导意义,适于推广使用。
二、本发明的计算原理为利用等粒径的水泥颗粒的初始半径R0、初始中心距离参数L以及等效结构半径Rt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计算过程全面且合理,计算结果准确且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紧密堆积模型中等径水泥颗粒平均分散于水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邻水泥颗粒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泥颗粒粒径分布曲线图,图中左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左刻度,右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右刻度。
图4为计算得到的初始中心距离参数L的曲线示意图;
图5为计算得到的初始最短距离参数a0的曲线示意图;
图6为采用GEMS对硅酸盐水泥在20℃温度下、水灰比为0.3时的水化产物相体积含量分布示意图;
图7为采用GEMS对硅酸盐水泥在20℃温度下、水灰比为0.4时的水化产物相体积含量分布示意图;
图8为采用GEMS对硅酸盐水泥在20℃温度下、水灰比为0.5时的水化产物相体积含量分布示意图;
图9为采用GEMS对硅酸盐水泥在20℃温度下、水灰比为0.6时的水化产物相体积含量分布示意图;
图10为简化水泥颗粒及其水化产物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简化水泥颗粒及其水化产物之间半径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当水灰比为0.3时的固相及毛细水体积随龄期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左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左刻度,右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右刻度;
图13为当水灰比为0.4时的固相及毛细水体积随龄期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左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左刻度,右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右刻度;
图14为当水灰比为0.5时的固相及毛细水体积随龄期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左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左刻度,右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右刻度;
图15为当水灰比为0.6时的固相及毛细水体积随龄期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左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左刻度,右箭头表示该曲线的刻度为右刻度;
图16为当水灰比为0.3时的各龄期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半径系数的变化曲线图;
图17为当水灰比为0.4时的各龄期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半径系数的变化曲线图;
图18为当水灰比为0.5时的各龄期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半径系数的变化曲线图;
图19为当水灰比为0.6时的各龄期水泥水化固相颗粒半径系数的变化曲线图;
图20为多个水泥颗粒之间形成孔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两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之间形成孔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当rl<rp(T)时孔隙水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3为当at>rp(T)时孔隙水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4为当rp(T)<rl且rp(T)>at时孔隙水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5为当水灰比为0.3时-5℃时不同毛细水凝固点区间对应的水泥水化固相粒径分布图;
图26为当水灰比为0.5时-5℃时不同毛细水凝固点区间对应的水泥水化固相粒径分布图;
图27为当水灰比为0.3时-5℃时可冻水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曲线图;
图28为当水灰比为0.5时-5℃时可冻水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曲线图;
图中:11-水泥颗粒;12-水化产物;13-水泥水化固相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和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为在获取水泥粒径分布曲线的基础上,采取各单一粒径分别建立等径紧密堆积模型,根据水灰比、水泥密度与水密度计算等径紧密堆积模型的初始距离参数,结合水泥水化模拟确定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体积变化及过程距离参数,利用过程距离参数对毛细水冻结状态进行预判,分别计算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最后通过加和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来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
进一步的,将数个等径水泥颗粒11分散于水中的形成等径紧密堆积模型,将等径紧密堆积模型与初始水灰比相结合确定不同粒径时水泥颗粒11的初始距离参数的具体过程为:
水泥由多种不同粒径球形颗粒形成,选取水泥中多种不同粒径球形颗粒的一种水泥颗粒11作为研究对象,将数个该水泥颗粒11以紧密堆积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等径紧密堆积模型,水泥颗粒11的粒径为d,初始半径为R0,两个相邻水泥颗粒11中心的距离为2L,当已知水泥密度ρc、水密度ρw、水灰比mw/mc时,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初始中心距离参数L:
两个相邻水泥颗粒11的最短距离为2a0,则初始最短距离参数a0根据公式2计算:
a0=L-R0
进一步的,将水化过程距离参数与水泥水化热力学的模拟结果相结合确定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及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水化过程距离参数的过程包括基于水泥水化热力学模拟的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体积变化计算过程,具体计算过程为:
采用水泥水化模拟软件对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水化产物12相体积进行计算,将水泥颗粒11及其水化产物12简化等效为球体结构,水泥颗粒11外包裹有一层水化产物12形成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得到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在t时刻的半径Rt;
t时刻两个相邻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距离为2at,则过程最短距离参数at根据公式3计算:at=L-Rt
从而得出at、L和Rt之间的关系式。
进一步的,根据紧密堆积模型中过程距离参数的判定,实现毛细水冻结状态的判断及可冻水含量的过程为:
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半径为Rt,当数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以紧密堆积的形式形成毛细孔时,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之间成的孔隙分为两类,相邻的三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孔隙为大孔,大孔的孔半径为rl,其计算公式为公式4,具体为:
相邻的两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孔隙为弯曲细孔通道,将弯曲细孔通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孔径的垂直孔通道,等效孔半径为rs,联立公式5、6和7计算冰/水界面与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交点坐标Px,y,计算过程如下:
x=L-Rtcosα
y=Rtsinα
进一步的,对于给定的负温温度T,存在一个临界受冻半径rp(T),根据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孔隙的大小,孔隙水受冻情况分为以下三种:
孔隙水受冻的第一种情况:当rl<rp(T)时,该尺寸下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的孔隙水均不会冻结,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Wdt1,Wdt1的公式如下:
孔隙水受冻的第二种情况:当at>rp(T)时,该尺寸下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的孔隙水均会冻结,此时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0,即Wdt2=0;
孔隙水受冻的第三种情况:当rp(T)<rl且rp(T)>at时,半径为rl的大孔中的水全部冻结,存在等效临界半径为rs=rp(T)的冰/水界面,因此在给定的温度T下,通过颗粒尺寸的几何关系求出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为d时的未冻水含量Wdt3,通过热力学模拟能够得到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各组分的体积变化情况及等效颗粒尺寸,计算公式为公式9所示:
用t时刻液相含量减去未冻水的含量,即为t时刻样品的可冻水含量Wt,计算公式为公式10所示:Wt=Ww-∑dWdt1φd-∑dWdt3φd;
上式中Ww为t时刻体系中的液相含量;φd为初始粒径为d的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体积分数,从而计算过程中得到的可冻水含量是理想情况,最终完成根据加和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来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为在获取水泥粒径分布曲线的基础上,采取各单一粒径分别建立等径紧密堆积模型,根据水灰比、水泥与水的密度计算模型的初始距离参数,结合水泥水化模拟确定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体积变化及过程距离参数,利用过程距离参数对毛细水冻结状态进行预判,分别计算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最后通过加和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
进一步的,建立等径水泥颗粒11平均分散于水中的紧密堆积模型,将紧密堆积模型与初始水灰比相结合确定不同粒径时水泥颗粒11的理想距离参数的具体过程为:设定水泥颗粒11为粒径不同的球体,数个等粒径的水泥颗粒11以紧密堆积形式分散到水中,水泥颗粒11的粒径为d,初始半径为R0,两个相邻水泥颗粒11中心的距离为2L,当已知水泥密度ρc、水密度ρw、水灰比时,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初始中心距离参数L:
两个相邻水泥颗粒11的最短距离为2a0,则初始最短距离参数a0可根据下式计算:
a0=L-R0
进一步的,将理想距离参数与水泥水化热力学的模拟结果相结合确定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及水化水泥固相颗粒的理论距离参数的过程包括基于水泥水化热力学模拟的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体积变化计算过程,具体计算过程为:
采用GEMS对硅酸盐水泥在20℃温度下、水灰比为0.3、0.4、0.5、0.6时的水化产物12相体积进行计算,首先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12中,C-S-H是主要的非晶态的水化产物相,C-S-H分为高密度C-S-H和低密度C-S-H,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式计算,低密度C-S-H占总C-S-H的质量比的推导公式为:
Mr=(3.017w/c–1.347)α+0.538
上式中Mr为低密度C-S-H占总C-S-H的质量比,最大取值为1;w/c为水灰比;α为水化程度;当设定高密度C-S-H和低密度C-S-H具有相同密度时,推导出不含凝胶孔的两种C-S-H相对于总固相C-S-H的体积分数,即如下两个公式所示:
flds=Mr
fhds=1-Mr
上式中flds为低密度C-S-H的体积分数;上式中fhds为高密度C-S-H体积分数;
硅酸盐水泥中低密度C-S-H及高密度C-S-H的特征孔隙率φld和φhd是固定值,分别为0.37和0.24,水泥石中总的C-S-H体积Vgs由初始状态下不同水泥颗粒11粒径时的L及a0变化曲线获得,而低密度C-S-H及高密度C-S-H的体积和其凝胶孔分别用以下两个公式表示:
上式中Vld为低密度C-S-H的体积;上式中Vhd为高密度C-S-H的体积,而凝胶孔体积Vgp由下式计算:
Vgp=Vldφld+Vhdφhd
上式中Vgp为凝胶孔体积;
水泥颗粒11及其水化产物12简化等效结构为球体,水泥颗粒11外包裹有一层水化产物12形成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水泥颗粒11的半径为R0,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半径为Rt,将水泥熟料矿物相、水化产物12相及凝胶孔体积的总和作为系统中的固相总体积,将液相体积减去填充凝胶孔的凝胶水体积,即得到系统中的毛细水体积;随着水化的进行,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半径由R0增长至Rt,根据固相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可计算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随龄期尺寸的增长情况,t龄期时的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半径系数为Kt,关于R0和Rt的关系式:
Rt=Kt·R0
通过上式计算得到水灰比为0.3、0.4、0.5以及0.6时的各龄期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半径系数曲线。
进一步的,根据等径紧密堆积模型中距离参数的判定,实现毛细水冻结状态的判断及可冻水含量的过程为:
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半径为Rt,当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以紧密堆积的形式形成毛细孔时,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之间成的孔隙分为两类,相邻的三个颗粒间隙的孔为大孔,大孔的孔半径为rl,其计算公式为: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的孔为弯曲细孔通道,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孔径的垂直孔通道,等效孔半径为rs,联立上述公式可计算冰/水界面与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交点坐标P(x,y):
x=L-Rtcosα
y=Rtsinα
孔隙水受冻的第一种情况:当rl<rp(T)时,该尺寸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的孔隙水均不会冻结,水泥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W1dt。W1dt的公式如下:
孔隙水受冻的第二种情况:当at>rp(T)时,该尺寸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的孔隙水均会冻结,此时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0,即Wdt2=0。
孔隙水受冻的第三种情况:当rp(T)<rl且rp(T)>at时,半径为rl的大孔中的水全部冻结,存在等效临界半径为rs=rp(T)的冰/水界面。因此,在给定的温度T下,通过颗粒尺寸的几何关系求出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为d时的未冻水含量W3dt,通过热力学模拟能够得到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各组分的体积变化情况及等效颗粒尺寸,计算公式为:
用t时刻液相含量减去未冻水的含量,即为t时刻样品的可冻水含量Wt,计算公式为如下公式所示:
Wt=Ww-∑dWdt1φd-∑dWdt3φd
上式中Ww为t时刻体系中的液相含量;φd为初始粒径为d的颗粒体积分数,从而完成通过加权计算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得到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采用GEMS对硅酸盐水泥在20℃温度下、水灰比为0.3、0.4、0.5、0.6时的水化产物相体积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
热力学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得知每个龄期系统中存在的水含量,但它不能区分凝胶水和毛细水。因此,对其进行了合理假设:未水化的水首先使凝胶孔饱和,而后剩余的未水化水在毛细孔中填充。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12中,C-S-H是主要的非晶态的水化产物相,因此主要考虑了它的凝胶孔。
C-S-H分为高密度C-S-H和低密度C-S-H。通过多元线性回归,LDC-S-H占总C-S-H的质量比可由下式获得。
Mr=(3.017w/c–1.347)α+0.538
式中Mr——LDC-S-H占总C-S-H的质量比,最大为1;
w/c——水灰比;
α——水化程度。
假设这两种类型的C-S-H固体具有相同密度,可以推导出不含凝胶孔的两种C-S-H相对于总固相C-S-H的体积分数,如下式所示。
flds=Mr
fhds=1-Mr
上式中flds——LD C-S-H的体积分数;
fhds——HD C-S-H的体积分数。
硅酸盐水泥中LD C-S-H及HD C-S-H的特征孔隙率φld和φhd几乎是不变的,分别为0.37和0.24。水泥石中总的C-S-H体积Vgs可由图6、图7、图8和图9获得,而LD C-S-H及HDC-S-H的体积和其凝胶孔可以分别用下式表示。
上式中Vld——LD C-S-H的体积;
Vhd——HD C-S-H的体积。
那么,凝胶孔体积Vgp可由下式计算。
vgp=vldφld+vhdφhd
上式中Vgp——凝胶孔体积。
水泥颗粒11及其水化产物12简化等效为如图10的球体,其尺寸参数如图11所示。将水泥熟料矿物相、水化产物相及凝胶孔体积的总和作为系统中的固相总体积,将液相体积减去填充凝胶孔的凝胶水体积,即可得到系统中的毛细水体积,具体变化规律如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的固相及毛细水体积随龄期的变化曲线,随着龄期的增加,固相体积不断增加,毛细水体积逐渐减少。
随着水化的进行,水泥水化固相球形颗粒的半径由R0增长至Rt,根据固相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计算水泥水化球形固体颗粒随龄期尺寸的增长情况,假设Kt为t龄期时的颗粒半径系数,其关于R0和Rt的关系式如下:
Rt=Kt·R0
Kt的计算结果如图16、图17、图18和图19所示,随着龄期的增加,Kt不断增加。
进一步的,紧密堆积模型中距离参数的判定,实现毛细水冻结状态的判断及可冻水含量的过程为:
假定水泥水化后半径为Rt的等粒径固体颗粒以紧密堆积的形式形成毛细孔时,其形成的孔隙可以分为两类,如图20所示的半径为rl的大孔及如图21所示的两个颗粒间隙形成的弯曲细孔通道。
大孔的孔半径rl与水泥水化固体颗粒半径Rt存在如下所示的几何关系:
对于弯曲孔通道,可将其看做由若干个不同孔径的垂直孔通道的组合。如图7所示,rs为等效孔半径,冰/水界面约接近0点,rs越小,其极值为at。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冰/水界面与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交点P(x,y)的坐标如下:
y=Rtsinα
x=L-Rtcosα
如图22所示,当rl<rp(T)时,该尺寸固相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均不会冻结。此时水泥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W1dt:
如图23所示,当at>rp(T)时,该尺寸固相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均会冻结,此时水泥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0。
Wdt2=0
如图24所示,当rp(T)<rl且rp(T)>at时,半径为rl的大孔中的水全部冻结,存在等效临界半径为rs=rp(T)的冰/水界面。因此,在给定的温度T下,可以通过颗粒尺寸的几何关系求出水泥水化颗粒粒径为d时的未冻水含量W3dt。通过热力学模拟可以得到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各组分的体积变化情况及等效颗粒尺寸。
这样以来,用t时刻液相含量减去未冻水的含量,即为t时刻样品的可冻水含量Wt,如下所示。
Wt=Ww-∑dWdt1φd-∑dWdt3φd
式中Ww——t时刻体系中的液相含量;
φd——初始粒径为d的颗粒体积分数。
结合本发明有益效果说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8、图12、图14、图16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泥密度为3.15g/cm3,水的密度为0.998g/cm3,当水灰比分别为0.3、0.5时,结合图3所示,水泥的粒径分布曲线形式,带入公式一和二得到初始状态下不同水泥颗粒11粒径时的L及a0,如图4和图5所示,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各个粒径对应的L略有增加,而a0会显著增加。
a0=L-R0
输入水泥成分、动力学参数,利用采用水泥水化热力学模拟软件对硅酸盐水泥在20℃温度下、水灰比分别为0.3、0.5时的水化产物12相体积进行计算,结果图12和图14所示,将图中结果带入下列公式,对总固相体积和总毛细水体积进行计算,结果如图16和图18所示:
Mr=(3.017w/c–1.347)α+0.538
flds=Mr
fhds=1-Mr
Vgp=Vldφld+Vhdφhd
随着水化的进行,水泥水化固相球形颗粒的半径由R0增长至Rt,由图3-17的固相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计算水泥水化球形固体颗粒随龄期尺寸的增长情况,在公式Rt=Kt·R0中假设Kt为t龄期时的颗粒半径系数,那么Kt的计算结果如图16和图18所示。
结合如图16和图18所示的Kt即可计算t时刻固相颗粒的半径Rt,通过带入下列公式计算过程距离参数at:
at=L-Rt
将Rt带入下列公式得到大孔的孔半径rl:
将L和Rt带入下列公式计算得到等效孔半径为rs及冰/水界面与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交点坐标P(x,y):
x=L-Rtcosα
y=Rtsinα
将每个粒径的水泥颗粒11对应的Rt、at与临界受冻半径rp(T)进行对比,根据以下三种情况,得到不同毛细水凝固点区间对应的水泥水化固相粒径分布情况具体为:
孔隙水受冻的第一种情况:当rl<rp(T)时,该尺寸固相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均不会冻结。
孔隙水受冻的第二种情况:当at>rp(T)时,该尺寸固相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均会冻结。
孔隙水受冻的第三种情况:当rp(T)<rl且rp(T)>at时,半径为rl的大孔中的水全部冻结,存在等效临界半径为rs=rp(T)的冰/水界面,为部分冻结。
由图25、图26、27和28可知,完全冻结毛细孔水对应的水泥水化固相粒径范围随着龄期的增加不断减少,部分冻结毛细孔水对应的固相粒径范围逐渐增加,完全不冻结毛细孔水对应的固相粒径范围也有小幅度增加。完全冻结状态的毛细孔水意味着对应的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周围不存在可供水化的自由水,与此同时,冻结时水向冰的转变会导致巨大的体积膨胀。对于0.3水灰比的样品,其在0h时的完全冻结毛细水对应的水泥粒径范围为18.97~84.95μm,而到4h时缩小至40.15~84.95μm,在8h时不存在完全冻结的毛细孔水对应的固相颗粒。此外,对于部分冻结毛细水对应的粒径范围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其在0h时为8.059~18.97μm,4h时增大至11.11~40.15μm,8h时增加至12.36~84.95μm。但是,由于只有极少数粒径范围的颗粒间距满足rl<rp(T)的条件,完全不冻结毛细水对应的粒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化幅度极小。
此外,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完全冻结毛细孔水对应的水泥水化固相粒径范围大幅度增加,部分冻结毛细孔水对应的固相粒径范围急剧减少,而完全不冻结毛细水对应的固相粒径范围进一步降低。
将每个水泥颗粒11粒径对应的可冻水含量通过下式计算,完成加和不同粒级水泥颗粒11对应的可冻水含量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得到-5℃下,不同水灰比下水泥石可冻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Wt=Ww-∑dWdt1φd-∑dWdt3φd
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此外,随着水灰比的增大,水泥石可冻水含量急剧增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
1.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水泥粒径分布曲线的基础上,采取各单一粒径分别建立等径紧密堆积模型,根据水灰比、水泥密度与水密度计算等径紧密堆积模型的初始距离参数,结合水泥水化模拟确定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体积变化及过程距离参数,利用过程距离参数对毛细水冻结状态进行预判,分别计算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最后通过加和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来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
将数个等径水泥颗粒(11)分散于水中的形成等径紧密堆积模型,将等径紧密堆积模型与初始水灰比相结合确定不同粒径时水泥颗粒(11)的初始距离参数的具体过程为:
水泥由多种不同粒径球形颗粒形成,选取水泥中多种不同粒径球形颗粒的一种水泥颗粒(11)作为研究对象,将数个该水泥颗粒(11)以紧密堆积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等径紧密堆积模型,水泥颗粒(11)的粒径为d,初始半径为R0,两个相邻水泥颗粒(11)中心的距离为2L,当已知水泥密度ρc、水密度ρw、水灰比mw/mc时,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初始中心距离参数L:
两个相邻水泥颗粒(11)的最短距离为2a0,则初始最短距离参数a0根据公式(2)计算:
a0=L-R0 (2);
将水化过程距离参数与水泥水化热力学的模拟结果相结合确定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及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水化过程距离参数的过程包括基于水泥水化热力学模拟的水泥颗粒(11)在水化过程中体积变化计算过程,具体计算过程为:
采用水泥水化模拟软件对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水化产物(12)相体积进行计算,将水泥颗粒(11)及其水化产物(12)简化等效为球体结构,水泥颗粒(11)外包裹有一层水化产物(12)形成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得到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在t时刻的半径Rt;
t时刻两个相邻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距离为2at,则过程最短距离参数at根据公式(3)计算:
at=L-Rt (3)
从而得出at、L和Rt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紧密堆积模型中过程距离参数的判定,实现毛细水冻结状态的判断及可冻水含量的过程为:
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半径为Rt,当数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以紧密堆积的形式形成毛细孔时,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之间成的孔隙分为两类,相邻的三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孔隙为大孔,大孔的孔半径为rl,其计算公式为(4):
相邻的两个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孔隙为弯曲细孔通道,将弯曲细孔通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孔径的垂直孔通道,等效孔半径为rs,联立公式(5)、(6)和(7)计算冰/水界面与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交点坐标P(x,y),计算过程如下:
x=L-Rtcosα (5)
y=Rtsinα (6)
对于给定的负温温度T,存在一个临界受冻半径rp(T),根据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孔隙的大小,孔隙水受冻情况分为以下三种:
孔隙水受冻的第一种情况:当rl<rp(T)时,该孔半径下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的孔隙水均不会冻结,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Wdt1,Wdt1的公式如下:
孔隙水受冻的第二种情况:当at>rp(T)时,该孔半径下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形成的孔隙水均会冻结,此时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的粒径为d、龄期为t对应的孔隙未冻水含量为0,即Wdt2=0;
孔隙水受冻的第三种情况:当rp(T)<rl且rp(T)>at时,半径为rl的大孔中的水全部冻结,存在等效临界半径为rs=rp(T)的冰/水界面,因此在给定的温度T下,通过颗粒尺寸的几何关系求出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为d时的未冻水含量Wdt3,通过热力学模拟能够得到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各组分的体积变化情况及等效颗粒尺寸,计算公式为公式(9)所示:
用t时刻液相含量减去未冻水的含量,即为t时刻样品的可冻水含量Wt,计算公式为公式(10)所示:
Wt=Ww-∑dWdt1φd-∑dWdt3φd (10)
上式中Ww为t时刻体系中的液相含量;φd为初始粒径为d的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体积分数,从而计算过程中得到的可冻水含量是理想情况,最终完成根据加和不同粒级水泥水化固相颗粒(13)对应的可冻水含量来计算水泥石的可冻水含量的过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92623.4A CN112765868B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92623.4A CN112765868B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65868A CN112765868A (zh) | 2021-05-07 |
CN112765868B true CN112765868B (zh) | 2022-11-25 |
Family
ID=7569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92623.4A Active CN112765868B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658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5966B (zh) * | 2021-06-08 | 2022-08-23 | 浙江广天构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泥基材料颗粒堆积体系孔径分布计算方法 |
CN113405965B (zh) * | 2021-06-08 | 2022-06-28 | 浙江广天构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泥基材料颗粒堆积体系孔隙连通性分析方法 |
CN117373581B (zh) * | 2023-12-07 | 2024-03-01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一种水泥石几何曲折度预测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42169A (zh) * | 2018-10-09 | 2019-01-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模拟砂砾岩垂向粒序的振荡测定方法及系统 |
CN109446236A (zh) * | 2018-10-18 | 2019-03-08 | 太原理工大学 | 基于随机分布的水泥粒径分布预测方法 |
CN109543350A (zh) * | 2018-12-20 | 2019-03-29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基于细观模型重构的透水混凝土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
CN109734343A (zh) * | 2019-03-20 | 2019-05-10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固井公司 | 一种固井用吸水性减轻材料及其应用 |
CN112052590A (zh) * | 2020-09-03 | 2020-12-08 | 西南科技大学 | 基于抗冻机理的橡胶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68363B2 (en) * | 2008-10-31 | 2013-10-29 |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 Froz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piercing a substrate |
FR2957165A1 (fr) * | 2010-03-08 | 2011-09-09 | Ronald Tai | Procede de modelisation deterministe des poudres industrielles |
RU2592915C1 (ru) * | 2015-06-20 | 2016-07-27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 Институт мерзлотоведения им.П.И.Мельникова Сибир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незамерзшей воды в мерзлых грунтах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11592623.4A patent/CN1127658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42169A (zh) * | 2018-10-09 | 2019-01-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模拟砂砾岩垂向粒序的振荡测定方法及系统 |
CN109446236A (zh) * | 2018-10-18 | 2019-03-08 | 太原理工大学 | 基于随机分布的水泥粒径分布预测方法 |
CN109543350A (zh) * | 2018-12-20 | 2019-03-29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基于细观模型重构的透水混凝土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
CN109734343A (zh) * | 2019-03-20 | 2019-05-10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固井公司 | 一种固井用吸水性减轻材料及其应用 |
CN112052590A (zh) * | 2020-09-03 | 2020-12-08 | 西南科技大学 | 基于抗冻机理的橡胶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Pore water freezing characteristic insaline soils based on pore size distribution;Xusheng Wan等;《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0228;第173卷;1-42 * |
减水剂作用下的新拌水泥浆体微结构模型;曹恩祥等;《混凝土》;20120827(第08期);42-45 * |
水泥水化计算机模拟方法及应用;郑建军等;《混凝土》;20080327(第03期);19-22 * |
负温环境下水泥水化过程调控及机理研究;张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20220215(第02期);B015-17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65868A (zh) | 2021-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65868B (zh) | 一种早期水泥石毛细水中可冻水含量的预判方法 | |
Wang et al. | Coral aggregate concrete: Numer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coral aggregate | |
Rittenhouse | Pore-space reduction by solution and cementation | |
Ismail et al. | Effect of crack opening on the local diffusion of chloride in cracked mortar samples | |
Oliveira et al. | Incorporation of fine glass aggregates in renderings | |
CN104058678A (zh) | 一种高抗冻高保坍自密实c40混凝土 | |
Zhu et al. |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n abrasion resistance of hydraulic concrete after exposure to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 | |
CN105541234B (zh) | 特高拱坝用大体积水工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方法 | |
Zarauskas et al. | Influence of aggregate granulometry on air content in concrete mixture and freezing-thawing resistance of concrete | |
CN117373581B (zh) | 一种水泥石几何曲折度预测方法 | |
CN109020338B (zh) | 一种水泥稳定类铁尾矿砂基层材料设计方法 | |
CN112685884B (zh) | 一种确定土中不同温度液态含水量的方法 | |
Qiu et al. | Study on the deterio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recycled brick-concrete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load-freeze-thaw coupling | |
Stroeven et al. | Modern routes to explore concrete’s complex pore space | |
Ying et al. | Effect of water-to-binder ratio on chloride ion diffusion in concrete under continuous biaxial compression | |
CN107721331A (zh) | 严寒地区混凝土伸缩缝施工水化进程保障方法 | |
Harirchi et al. | Hydration Mechanism of Cement Pastes with the Addition of Dry Ice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 |
Smirnov et al. | Influence of the porosity structure of road concrete on its durability | |
Ma et al. | Effects of rain and heat-cool cycles on the weathering behavior of basalt from Wudalianchi, Heilongjiang Province, NE China | |
Patel et al. | Can a reliable prediction of cement paste transport properties be made using microstructure models | |
Farzin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effect of using fine_grained and dolomite powder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concrete separately | |
CN113962066B (zh) | 一种含六相组分的钢筋混凝土三维细观模型 | |
CN107142794B (zh) | 铁路路基建造方法 | |
Shimanovsky et al. |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the Composite Reinfoced by Grains | |
Schmidt et al. | Capillary shrinkage cracking and its prevention by controlled concrete cur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