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4396A - 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4396A
CN112764396A CN201911064031.2A CN201911064031A CN112764396A CN 112764396 A CN112764396 A CN 112764396A CN 201911064031 A CN201911064031 A CN 201911064031A CN 112764396 A CN112764396 A CN 112764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station
template
file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40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4396B (zh
Inventor
常宁
邢聪聪
蔡琛
张佩
金晶
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Guoneng Zhishen Tianji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odian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odian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odian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640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4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4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4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4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4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modeling, simul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339Object oriented modeling, design,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simulation langu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模板站;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态文件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DCS又被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是一个为满足大型工业生产和日益复杂的过程控制要求,从综合自动化角度出发,将过程控制及过程监控综合在一起,结合4C技术,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DCS具有以下特点:
高可靠性
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开放性
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灵活性
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控制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各种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
易于维护
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
协调性
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
控制功能齐全
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DCS的构成方式十分灵活,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处于底层的过程控制级一般由分散的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等就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送到生产监控级计算机。生产监控级对来自过程控制级的数据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如各种优化计算、统计报表、故障诊断、显示报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CS可以按照需要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更高级的集中管理功能,如计划调度、仓储管理、能源管理等。
DCS系统的应用现在较为广泛,很多的行业都已经采纳了DCS系统,例如石油化工行业,冶金行业,生物制药行业,电力等等,都采用了DCS控制进行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
DCS系统应用过程中,包括一个重要的“组态”过程,“组态(Configure)”的含义是“配置”、“设定”、“设置”等意思,是指用运用DCS相关软件中提供的工具、方法,为完成工程中某一具体任务而配置形成对应的组态文件。组态文件就是指上述配置过程中,生成的数据文件,用以发挥计算机控制功能。
DCS系统中,以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EDPF-NT+系统为例,组态文件有:文本文件(科学仪器制造商协会Scientific Apparatus Maker’s Association SAMA源文件、统计配置目标文件、故障记录配置、硬件点组、IO配置、SAMA调试画面)、二进制加密文件(数据库、SAMA目标文件、控制头文件、SAMA引用文件、点目录文件、引用文件)、关系型数据库文件(统计配置数据库)等。组态文件存放在工程的不同目录下。每个工程下设置一个或多个域,每个域下面设置一个或多个站;每一个站都是可以独立控制的单元。例如,在火电工程项目中,每个工程对应一个火电项目,每个域对应一个机组,每个域下面的站对应一个控制单元。对某个站进行组态,就是配置对应控制单元运行过程中所读取、写入的各种组态文件,使得后续生产运行过程中按照这些组态文件进行相关控制、测量、监控、告警、分析、记录结果等动作。
组态文件中配置的对象主要为测点和算法,对象在DCS中的标识主要为名字和系统标识SID,名字是字符串的形式,SID是一个包含域号、站号、页号、站内ID信息的结构,在同一个域内,名字和SID是不可以重复的,在不同的域之间,名字可以重复,SID不可以重复。
测点(observation point)指的是测量时被观测的目标点。例如,在DCS系统中测点包括6种类型:
模拟点,适合表示数值是实数的信息,如温度,压力。
开关点,适合表示仅具有两种状态的信息,如阀门开关指令。
打包点,保存16个开关点状态。
站状态点,保存站属性和动态的运行信息。
算法点,代表一个控制算法的对象。
模块点,代表一个模块的对象。
算法是用来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程序模块。多个算法的组合可以实现用户所需的控制策略。DCS系统提供多种基本算法,例如包括基础的数学、逻辑运算算法,PID等复杂模拟量算法,驱动级、工质热力性质等高级算法,还包括输入/输出算法、IO硬件模块算法等。
SID(System ID)是测点和算法的标识,其中包含了点所属的域、站、页的编号和页内编号。例如,其构成可以如下:
domain.drop.sheet.DID
其中:
domain-域号
drop-站号
sheet-页号。对于算法点和模块点,它是该点所属的控制图的编号;对于其他类型点,sheet始终为0。
DID-局部ID,可以是站内编号,也可以是页内编号。它是创建测点记录时自动分配的。
DCS根据组态文件执行自动控制(测量),展现控制过程,记录监控\控制\测量结果。
在现有技术方案中,上述多种不同的组态文件,一般是由DCS中提供的不同软件功能独立处理并生成。在组态文件类似的新站的建立过程中,工程人员都是利用不同的软件功能将已有的类似逻辑图导入目标工程,逐页填写或修改测点名、算法名,再进行编译等操作;手工导出源工程中的数据库并修改后再导入目标工程等方法对新的工程进行组态,这些重复性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过程中还需要人工校验保证操作的正确性,该项繁杂工作占用大量的人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可以提高组态文件生成效率和正确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板站;
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
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其中,所述选择模板站,包括:选择模板工程,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从所选择的域下已经配置完成的站中选择一个作为模板站;
或者,所述选择模板站,包括:选择模板工程,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作为模板域,该域下的所有站都选为模板站。
可选地,在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
其中,所述组态文件类型至少包括以下类型之一:数据库文件、科学仪器制造商协会SAMA目标文件、控制头文件、SAMA引用文件、SAMA源文件、统计配置目标文件、统计配置数据文件、故障记录配置文件、点目录文件、引用文件、硬件点组文件、IO配置文件和SAMA调试画面文件。
可选地,其中,所述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包括:
根据所选定的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依次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类型的组态文件,分别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其中,所述配置文件包括: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和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
所述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包括:
根据所述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测点的点名修改为新的点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测点的新系统标识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对应测点的SID修改为测点的新SID;
根据所述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算法名修改为新的算法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算法的新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对应算法的SID修改为算法的新SID;
将修改后的组态文件保存到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其中,所述目标站包括一个或多个;
当所述目标站包括多个时,根据目标站的不同,修改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分别保存到各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所述多个目标站各自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所生成的新的点名在同一个域中各不相同,所生成的新的算法名在同一个域中各不相同;所生成的对应测点的新SID在所述目标工程中各不相同,所生成的对应算法的新SID在所述目标工程中各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包括:按照所选择的各组态文件类型,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类型的组态文件,在所确定的目标站中逐一生成对应新的组态文件,并显示或记录生成过程。
可选地,当选择模板工程下的一个域作为模板域时,所述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包括:
确定目标工程,并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根据模板域下的全部模板站,在所确定的目标域下逐一建立对应的站,并依次将新建立的站都选定为目标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组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选择模块,配置为选择模板站;
目标确定模块,配置为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
组态文件生成模块,配置为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分布式控制领域中组态过程繁琐、复杂、易出错的问题,可以提高组态文件生成效率和正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组态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组态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组态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现有生产环节中,如果要建立一个新的站,则需要为这个站点配置全部所需的组态文件。对于各个组态文件,采用如下方式生成,例如:手工绘制IO配置图,通过编译生成文本格式的IO配置文件;手工录入数据库,每一条数据包含点名、域号、站号、点类型、描述等信息,生成二进制加密的数据库文件;配置数据库,生成二进制加密的点目录文件,以及生成文本文件格式的硬件点组;手工绘制SAMA图,包括组态算法、绘制逻辑关系等,生成文本文件格式的SAMA源文件;编译SAMA图,生成文本文件格式的SAMA调试画面,以及二进制加密文件格式的SAMA目标文件、SAMA引用文件、控制头文件、引用文件;配置统计计算任务,生成关系型数据库文件格式的统计配置数据库;编译统计计算配置,生成文本文件格式的统计配置目标文件;配置故障录波任务,生成文本文件格式的故障记录配置;等等。
或者,如果这个新的站和某个已有的站A的配置测点和算法基本一致,则需要以站A的组态文件为基础进行修改。例如,工程人员采用DCS中读取SAMA源文件的工具1,打开站A的SAMA源文件,通过该工具1修改其中的测点名、算法名,然后保存修改后的SAMA源文件为新的站的SAMA源文件;工程人员采用DCS中读取数据库的工具2,导出站A的数据库文件,将数据库文件中测点名称修改为新的测点名称,然后再利用工具2将新的数据库文件导入目标工程;工程人员采用DCS中配置统计计算任务的工具3,打开站A的统计配置数据文件,根据新的站对应的域和站修改配置统计计算任务,然后保存修改后的统计配置数据文件;依此类推,工程人员逐一采用对应的软件工具打开各个组态文件或者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组态(配置)操作,对应一致性修改后保存为新的组态文件或使用相应工具进行操作生成新的组态文件。
例如,对于一个含7000个测点的火电主控DCS项目(300MW机组)为例,重复组态工作会涉及到5000多张逻辑图的修改,至少需要消耗50人天以上的工作量,校对工作更是要贯穿项目整个过程;对于一个含12000个测点的项目(600MW机组),则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
经过多年项目实施经验总结发现,在较多能源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每个独立的控制单元(机组/站)的数据库、逻辑、IO配置等都是类似的,即站点对应的组态文件是具有高度近似性的,除了测点名、测点SID、算法名以及算法SID这些内容,基本都是相同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快捷高效的组态方案来替代现有的逐一地分散地手工组态方案,来减少组态过程的工作量,提高组态过程正确性,提升组态工作效率。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组态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选择模板站;
步骤102,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
步骤103,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步骤101中,选择模板站包括:选择模板工程,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从所选择的域下已经配置完成的站中选择一个作为模板站;或者,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作为模板域,该域下的所有站都自动选为模板站。
可选地,步骤102中,所确定的目标站可以是一个目标域下的多个目标站。
可选地,在步骤103之前,还包括,选择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
其中,所述组态文件类型至少包括以下类型之一:数据库文件、SAMA目标文件、控制头文件、SAMA引用文件、SAMA源文件、统计配置目标文件、统计配置数据文件、故障记录配置文件、点目录文件、引用文件、硬件点组文件、IO配置文件和SAMA调试画面文件。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包括:根据所选定的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依次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类型的组态文件,分别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在步骤103中,所述配置文件包括: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和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
所述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组态文件,包括:
根据所述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测点的点名修改为新的点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测点的新系统标识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对应测点的SID修改为测点的新SID;根据所述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算法名修改为新的算法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算法的新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对应算法的SID修改为算法的新SID;将修改后的组态文件保存到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当所述目标站包括多个时,根据目标站的不同,修改所述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分别保存到各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所述多个目标站各自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如果在步骤101中选择了一个域作为模板域,则对应该域下的全部站都自动作为模板站,那么在步骤102中只需确定目标工程并在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无需进一步在目标域下选择目标站,而是参照模板域下面的全部站,在目标域下逐一建立对应的站,并都选定为目标站。
进一步地,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依次基于各个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各个对应的目标站的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DCS系统中的点名,算法名,测点对应的SID和算法对应的SID满足以下要求:在同一个域中点名各不相同,在同一个域中算法名各不相同;在同一个工程中测点对应的SID各不相同,在同一个工程中算法对应的SID各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包括:按照所选择的各组态文件类型,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的组态文件,在所确定的目标站中逐一生成对应新的组态文件,并显示或记录生成过程。
实施例二
图2是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组态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201),选择站模板;包括,选定一个模板站所属的工程,在所选工程下选择域,从选定的域中选择一个已经完成了组态(配置)的站作为模板站;或者,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作为模板域,该域下的所有站都自动选为模板站。该模板站已对应存在多个类型的组态文件,至少包括以下文件之一:数据库文件、SAMA目标文件、控制头文件、SAMA引用文件、SAMA源文件、统计配置目标文件、统计配置数据文件、故障记录配置文件、点目录文件、引用文件、硬件点组文件、IO配置文件和SAMA调试画面文件。
步骤202),选定目标站对应的目标工程,在目标工程下选定对应的目标域,在对应的目标域下选定一个或多个目标站。
可选地,可以选定目标域下面的全部站作为目标站。
可选地,如果在步骤201)中选择了一个域作为模板域,则对应该域下的全部站都自动作为模板站,那么在步骤202)中只需确定目标工程并在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无需进一步在目标域下选择目标站,而是参照模板域下面的全部站,在目标域下逐一建立对应的站,并都选定为目标站。
步骤203),选定本次组态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可以选择或默认选择全部,表示本次组态将生成模板站对应的全部组态文件类型;也可以选择部分组态文件类型;或者选择不生成SAMA调试画面文件,则表明此次组态生成除了SAMA调试画面文件之外的其他组态文件类型;可以选择是否忽略时间相同的SAMA源文件,如果选择,则表明此次组态过程中不覆盖目标工程中文件创建时间相同的SAMA文件。
步骤204),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其中,所述配置文件中配置了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配置了算法的算法名重新命名的规则。在步骤204)中,将根据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测点的点名修改为新的点名,将根据所述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算法名修改为新的算法名。
预设的配置文件的示例如下:
[general]
Rule=1
PntFormat={PE}_
AlgFormat={PO}_
Rule=1表示加前缀,Rule=2表示加后缀。
PntFormat表示点名规则,AlgFormat表示算法名规则。
支持的系统变量有:域名:{NE};域号:{NO};站名:{PE};站号:{PO}。对于整数型变量{NO}和{PO}支持指定字符个数,比如:{PO}.3,表示站号共3位,不够用0补齐,指定字符个数支持1~9。
命名替换规则中除了上述的系统变量外,只允许出现数字、字母以及下划线。
上述配置文件的示例表示:选择为算法名和点名加前缀,其中点名前缀内容为目标站的站名+“_”,算法名前缀内容为目标站的站号+“_”。
例如,在步骤203)中选择了全部组态文件类型,则将依次将模板站对应的数据库文件、SAMA目标文件、控制头文件、SAMA引用文件、SAMA源文件、统计配置目标文件、统计配置数据文件、故障记录配置文件、点目录文件、引用文件、硬件点组文件、IO配置文件和SAMA调试画面文件中记载的测点的点名加上“目标站的站名+下划线符号”的前缀,依次将这些文件中记载的算法名加上“目标站的站号+下划线符号”的前缀。
其中,步骤204)中,除根据上述配置文件修改测点的点名和算法名外,还包括:
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测点的新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记载的对应测点的SID修改为测点的新SID;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算法的新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记载的对应算法的SID修改为算法的新SID。
其中,测点的新的SID和算法的新SID的构成规则和现有技术中定义的构成规则一致。
例如,如果在步骤203)中选择了全部组态文件类型,则将依次将模板站对应的数据库文件、SAMA目标文件、控制头文件、SAMA引用文件、SAMA源文件、统计配置目标文件、统计配置数据文件、故障记录配置文件、点目录文件、引用文件、硬件点组文件、IO配置文件和SAMA调试画面文件中记载的测点SID修改为对应测点的新SID,依次将这些文件中记载的算法的SID修改为对应算法的新SID。
步骤204)中在修改了测点的点名、算法名、测点SID和算法SID后,将修改后的组态文件保存到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该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本次组态过程完成。
其中,新的组态文件包括与步骤203)中选定的组态文件类型相对应的全部修改后的新文件。
可以看到,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工程人员无需采用不同软件工具分别手工处理各个组态文件,而是按照统一的规则,一次性统一修改模板站中的各个组态文件,生成新的组态文件。大大提升了新站组态效率,减小了新站组态文件手工修改的错误率。
当步骤202)中选定的目标站为多个站时,步骤204)是根据目标站的不同,修改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在各个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分别形成对应各目标站的新的组态文件。
DCS系统中组态文件中的测点的点名,算法的算法名,测点对应SID,算法对应的SID需要满足以下约束:
点名在同一个域中各不相同,算法名在同一个域中各不相同;测点的SID在所述目标工程中各不相同,算法的SID在所述目标工程中各不相同。
可选地,步骤204)中,如有多个类型的组态文件生成,则按照所选择的各组态文件类型,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类型的组态文件,在所确定的目标站中逐一生成对应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显示或记录生成过程。其中,所显示或记录的生成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信息:各个组态文件生成的耗时(单位为毫秒),对应的文件是否生成成功的提示(例如:生成SAMA调试画面完成),以及批量操作过程的总耗时(单位为毫秒)。
可选地,如果在步骤201)中选择了一个域作为模板域,则对应该域下的全部站都自动作为模板站,那么在步骤204)中,则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逐一建立并全部确定的目标站,依次基于各个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各个对应的目标站的新的组态文件。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目标站而言,相关过程与选定单个目标站的组态过程一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态装置30,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模板选择模块301,配置为选择模板站;
目标确定模块302,配置为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
组态文件生成模块303,配置为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所述模板选择模块301设置为,选择模板工程,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从所选择的域下已经配置完成的站中选择一个作为模板站,或者,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作为模板域,该域下的所有站都自动选为模板站。
可选地,所述组态装置还包括:文件选择模块304,配置为在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组态文件之前,选择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
其中,所述组态文件类型至少包括以下类型之一:数据库文件、SAMA目标文件、控制头文件、SAMA引用文件、SAMA源文件、统计配置目标文件、统计配置数据文件、故障记录配置文件、点目录文件、引用文件、硬件点组文件、IO配置文件和SAMA调试画面文件。
可选地,所述组态文件生成模块303还设置为:根据所选定的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依次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类型的组态文件,分别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所述配置文件包括: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和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
所述组态文件生成模块303配置为:
根据所述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测点的点名修改为新的点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测点的新系统标识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对应测点的SID修改为测点的新SID;
根据所述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算法名修改为新的算法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算法的新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对应算法的SID修改为算法的新SID;
将修改后的组态文件保存到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所述目标确定模块302设置为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站;
当所述目标站包括多个时,组态文件生成模块303还配置为:根据目标站的不同,修改所述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分别保存到多个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所述多个目标站各自新的组态文件。
可选地,当所述模板选择模块301选择了模板域时,则对应该域下的全部站都自动作为模板站,所述目标确定模块302还配置为:只需确定目标工程并在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无需进一步在目标域下选择目标站,而是参照模板域下面的全部站,在目标域下逐一建立对应的站,并选定为目标站。
所述组态文件生成模块303配置为: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逐一建立并确定的目标站,依次基于各个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各个对应的目标站的新的组态文件。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目标站而言,相关过程与选定单个目标站的组态过程一致,
其中,DCS系统中组态文件中的测点的点名、算法名、测点SID、算法SID至少满足以下约束:
点名在同一个域中各不相同,算法名在同一个域中各不相同;测点的SID在所述目标工程中各不相同,算法的SID在所述目标工程中各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和记录模块305,配置为在生成目标站组态文件的过程中,按照所选择的各组态文件类型,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类型的组态文件,在所确定的目标站中逐一生成对应新的组态文件,并显示或记录生成过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组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板站;
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
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选择模板站,包括:选择模板工程,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从所选择的域下已经配置完成的站中选择一个作为模板站;
或者,所述选择模板站,包括:选择模板工程,从模板工程下选择一个域作为模板域,该域下的所有站都选为模板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
其中,所述组态文件类型至少包括以下类型之一:数据库文件、科学仪器制造商协会SAMA目标文件、控制头文件、SAMA引用文件、SAMA源文件、统计配置目标文件、统计配置数据文件、故障记录配置文件、点目录文件、引用文件、硬件点组文件、IO配置文件和SAMA调试画面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包括:
根据所选定的要生成的组态文件类型,依次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类型的组态文件,分别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配置文件包括: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和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
所述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包括:
根据所述测点的点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测点的点名修改为新的点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测点的新系统标识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对应测点的SID修改为测点的新SID;
根据所述算法名重新命名规则,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算法名修改为新的算法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工程,目标域和目标站生成对应算法的新SID,并将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中的对应算法的SID修改为算法的新SID;
将修改后的组态文件保存到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新的组态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目标站包括一个或多个;
当所述目标站包括多个时,根据目标站的不同,修改所述模板站中组态文件,分别保存到各目标站对应的路径下,形成所述多个目标站各自新的组态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生成的新的点名在同一个域中各不相同,所生成的新的算法名在同一个域中各不相同;所生成的对应测点的新SID在所述目标工程中各不相同,所生成的对应算法的新SID在所述目标工程中各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包括:按照所选择的各组态文件类型,基于所述模板站中对应类型的组态文件,在所确定的目标站中逐一生成对应新的组态文件,并显示或记录生成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选择模板工程下的一个域作为模板域时,所述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包括:
确定目标工程,并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根据模板域下的全部模板站,在所确定的目标域下逐一建立对应的站,并依次将新建立的站都选定为目标站。
10.一种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组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选择模块,配置为选择模板站;
目标确定模块,配置为确定目标工程,在确定的目标工程下确定目标域,在确定的目标域下确定目标站;
组态文件生成模块,配置为根据预设的配置文件、所述目标工程、所述目标域和所述目标站,基于模板站中的组态文件生成与所述目标站对应的新的组态文件。
CN201911064031.2A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764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4031.2A CN112764396B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4031.2A CN112764396B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4396A true CN112764396A (zh) 2021-05-07
CN112764396B CN112764396B (zh) 2022-06-14

Family

ID=75692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4031.2A Active CN112764396B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439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1959B1 (en) * 2005-03-24 2010-11-09 Netap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file server appliances
CN101996693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反应堆保护系统的组态系统
CN102299933A (zh) * 2010-06-22 2011-12-28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工程组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204458A (zh) * 2015-08-11 2015-12-30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组态方法
US20160246593A1 (en) * 2015-02-25 2016-08-25 Red Hat, Inc. Applying Configuration Alignment in Build Projects
CN105930583A (zh) * 2016-04-20 2016-09-07 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装备多领域对象模型的自动化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206270753U (zh) * 2016-12-27 2017-06-20 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dcs的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
US20170261969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point configuration from controller program files
CN107341646A (zh) * 2017-05-31 2017-11-10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组态软件协同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7910085A (zh) * 2017-10-30 2018-04-13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dcs组态数据智能化分析调试方法
CN109976723A (zh) * 2019-03-12 2019-07-05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算法开发平台、算法开发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2351A (zh) * 2019-07-02 2019-09-20 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1959B1 (en) * 2005-03-24 2010-11-09 Netap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file server appliances
CN101996693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反应堆保护系统的组态系统
CN102299933A (zh) * 2010-06-22 2011-12-28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工程组态管理方法及系统
US20160246593A1 (en) * 2015-02-25 2016-08-25 Red Hat, Inc. Applying Configuration Alignment in Build Projects
CN105204458A (zh) * 2015-08-11 2015-12-30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组态方法
US20170261969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point configuration from controller program files
CN105930583A (zh) * 2016-04-20 2016-09-07 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装备多领域对象模型的自动化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206270753U (zh) * 2016-12-27 2017-06-20 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dcs的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
CN107341646A (zh) * 2017-05-31 2017-11-10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组态软件协同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7910085A (zh) * 2017-10-30 2018-04-13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dcs组态数据智能化分析调试方法
CN109976723A (zh) * 2019-03-12 2019-07-05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算法开发平台、算法开发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2351A (zh) * 2019-07-02 2019-09-20 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左娇: "面向工控领域的组态软件的画面组态实现", 《物联网技术》 *
王常力: "集散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第七讲 DCS的组态软件(数据库生成)", 《电子技术应用》 *
百度文库用户: "国电智深UE002-工程组织工具使用手册", 《百度文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4396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8608B2 (en) Graphical programming language object editing and reporting tool
CN111538731B (zh) 一种工业数据自动生成报表系统
CN110244936B (zh) 用于支持visio流程图自动导入dcs算法组态软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15901B (zh) 一种日志分析方法及装置
JP6805832B2 (ja) 複数ワークシートのエクスポートの生成
CN106164795B (zh) 用于分类报警的优化方法
CN103744647A (zh) 一种基于工作流GPD的Java工作流开发系统及其方法
CN111652760B (zh) 一种电网运维虚拟现实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
CN109032577A (zh) 一种数据仿真方法
CN110162763A (zh) 海量质量验评表单数据进行智能配置的优化方法及其系统
CN111309734A (zh) 自动生成表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13157336A (zh) 一种基于c#语言的抓具配置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8180610B2 (en) Model-based diagnostic interface for a vehicle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having a system model with a system nomeclature
CN109947025B (zh) 一种集群测控装置配置方法
CN114238081A (zh) 一种适用于小卫星批量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CN113919158A (zh) 一种用于飞行控制面板的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01028B (zh) 一种核电站rps软件版本的自动化比较方法及装置
CN112764396B (zh) 一种组态方法和装置
Kumar et al.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dynamic security analysis
CN107480364B (zh) 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的bim模型动态组织方法
CN107291933B (zh) 基于Petri网的软PLC系统数据同步方法
Anh et al. Component-based design for SCADA architecture
CN114089709B (zh) 一种跨域多尺度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
Kugler et al. Method for the generation of use case related views for Digital Twins
CN112131759A (zh) 一种综合环境模拟多参数工况输入系统及工况创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0 4th floor, smart grid industrial building, UHVDC test bas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No.16, Nanzhong Road, Nanshao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Guoneng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4th floor, smart grid industrial building, UHVDC test bas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No.16, Nanzhong Road, Nanshao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GUODIAN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9

Address after: 102211 room 7716, building 307, 9 Yingcai North 2nd Street, future science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Guoneng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oneng Zhishen (Tianji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4th floor, smart grid industrial building, UHVDC test bas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No.16, Nanzhong Road, Nanshao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Guoneng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