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3751A -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3751A
CN112763751A CN202011485397.XA CN202011485397A CN112763751A CN 112763751 A CN112763751 A CN 112763751A CN 202011485397 A CN202011485397 A CN 202011485397A CN 112763751 A CN112763751 A CN 112763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sker
passive
sensor
tentacle
contac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53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3751B (zh
Inventor
石青
魏子厚
闫书睿
贾广禄
孙韬
王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20114853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3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3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3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3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3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3/00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时受到的合力;根据所述合力计算接触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所述接触面切线为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与所述待识别物体接触面的切线;根据所述夹角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触须末端的位置;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采用上述方法能够使得被动式小型触须传感系统完成精度较高的形状识别任务,解决了被动式触须传感系统形状识别鲁棒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状识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 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老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外界进行感知,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触觉感知。基 于老鼠触须的仿生触觉传感系统在机器人应用中同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因为它 不涉及与物体的严重接触,且不受光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应用于机器 人的触觉传感系统主要用于材质识别、形状识别和导航建图等。其中使用触须 传感系统进行材质识别被广泛研究。
在形状识别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的触须传感系统主要是主动式的,即使用电 机等驱动装置驱动触须进行特定轨迹的运动。主动式触须传感系统由于需要使 用电机等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导致系统整体体积过大,使得其在微小型机器人 上的应用受限。另外,驱动装置在驱动触须以特定的轨迹运动的过程中,会因 抖动等原因为传感器输出信号引入噪声,导致后续信号处理时,需要使用复杂 的算法排除这些干扰。
而现有的用于形状识别的被动式触须传感系统大多通过总结实验信号特 征的方式完成形状识别,缺乏理论解释。且上述的模板匹配的方式需要大量的 数据集才能实现对较多形状的识别,鲁棒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用以提高形状识别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包括:
确定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时受到 的合力;
根据所述合力计算接触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所述接触面切线为所 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与所述待识别物体接触面的切线;
根据所述夹角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触须末端的位置;
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包括左侧悬梁臂、右侧悬梁臂、中心连接 块以及触须;所述左侧悬梁臂和所述右侧悬梁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的 左侧和右侧,所述触须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上;所述左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 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所述右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 敏电阻。
可选地,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21
其中,Vout表示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cc表示供电电压,R1、 R2、R3、R4表示四个压敏电阻的阻值,M表示触须根部对中心块施加的弯矩, w表示悬梁臂的抗弯界面模量,k′表示系数,σ2表示第二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 σ3表示第三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
可选地,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22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23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24
其中,x表示触须末端位置的x坐标,y表示触须末端位置的y坐标,θb为 接触表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F表示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 时受到的合力,θ表示触须的截面转角,θd′表示合力F与X轴的夹角,E表示 触须的弹性模量,I表示触须横截面对中心轴的惯性矩。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具体 安保科:
将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连接起来复现所述待识别物体的表面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系统,包括:
输出电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合力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 待识别物体时受到的合力;
夹角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合力计算接触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 所述接触面切线为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与所述待识别物体接触面的切线;
末端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夹角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触须 末端的位置;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包括左侧悬梁臂、右侧悬梁臂、中心连接 块以及触须;所述左侧悬梁臂和所述右侧悬梁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的 左侧和右侧,所述触须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上;所述左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 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所述右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 敏电阻。
可选地,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31
其中,Vout表示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cc表示供电电压,R1、 R2、R3、R4表示四个压敏电阻的阻值,M表示触须根部对中心块施加的弯矩, w表示悬梁臂的抗弯界面模量,k′表示系数,σ2表示第二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 σ3表示第三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
可选地,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41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42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43
其中,x表示触须末端位置的x坐标,y表示触须末端位置的y坐标,θb为 接触表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F表示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 时受到的合力,θ表示触须的截面转角,θd′表示合力F与X轴的夹角,E表示 触须的弹性模量,I表示触须横截面对中心轴的惯性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 包括:确定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被动式 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时受到的合力;根据所述合力计算接触面切线与 X轴方向的夹角;所述接触面切线为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与所述待识别物体 接触面的切线;根据所述夹角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触须末端的位置; 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采用上述方法能够使得 被动式小型触须传感系统完成精度较高的形状识别任务,解决了被动式触须传 感系统形状识别鲁棒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触须运动过程中受力图;
图3为本发明触须力学模型;
图4为本发明触须传感器受力图;
图5为本发明中心块受力图;
图6为本发明左侧单根悬臂梁受力图;
图7为本发明电桥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用以提高形状识别的精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 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被动式触须传感器包括左 侧悬梁臂、右侧悬梁臂、中心连接块以及触须;所述左侧悬梁臂和所述右侧悬 梁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触须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 块上;所述左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所述右侧悬梁 臂上设置有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
步骤102: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 体时受到的合力。
步骤103:根据所述合力计算接触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所述接触面 切线为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与所述待识别物体接触面的切线。
步骤104:根据所述夹角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触须末端的位置。
步骤105: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
下面对本方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对触须进行建模得到末端位置(x,y)与其所受合力F的关系。
当触须传感器划过某种形状的物体时的形变和受力方向如图2所示。
Figure RE-GDA0002962946210000065
Figure RE-GDA0002962946210000066
分别为在对应位置处受到的支持力,τ1和τ2分别为在对应位置处受到的弯 矩,f1和f2分别为在对应位置处受到的摩擦力。将触须弯曲问题简化为图3所 示的力学模型。其中θb为接触表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θd=arctanμ(已知), μ为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F为所受合力(支持力FN和摩擦力μFN合成后的值)。 为了便于计算,本发明将触须末端所受合力F分解,则有如下等式(以下推导 均使用转换后的符号):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63
FN′=Fcosθd′ (2)
μ′FN′=Fsinθd′ (3)
触须弯曲时任意位置k的曲率与该位置弯矩Tw间的关系为(k位置相对触 须根部的X方向偏移为xk,Y方向偏移为yk):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64
其中E为触须的弹性模量,I为触须横截面对中心轴的惯性矩。
由图3可知k点的弯矩Tw为(触须末端受力位置相对触须根部的X方向 偏移为xb,Y方向偏移为yb)
Tw=-[μ′FN′(xb-xk)+FN′(yb-yk)] (5)
代入(4)式得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65
微分经整理得: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66
两端乘以dθ并积分得: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71
由边界条件可以确定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72
触须末端在图3中所建立坐标系中的坐标x和y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73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74
其中θb与F关系为: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75
θ表示触须的截面转角,θd′表示合力F与X轴的夹角。
2、计算传感器输出与触须末端所受合力F的关系。
触须传感器接触物体时的受力情况如图4所示(经过力的合成及分解处理 后),中心块受力如图5所示,左侧单根悬臂梁的受力情况如图6所示。连接 块长度为2a,感知梁长度为L。触须末端受力为别为μ′FN′和FN′,方向如图4 中所示。FH1为中心块左侧受到的拉力;M1为中心块左侧受到的弯矩,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76
为中 心块左侧受到的支持力,M为触须根部对中心块施加的弯矩;FH2为中心块右 侧受到的拉力,M2为中心块右侧受到的弯矩,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77
为中心块右侧受到的支持力。 图中标注的FH1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78
均为标注点所受到拉力和支持力,相同符号表示大小相同,力的方向如图中标注方向所示;MA为左侧单根悬臂梁左侧受到的弯矩。
根据图4和图5,由平衡条件∑ M=0,∑ F=0有:
FH1+FH2=Fx=μ′FN′ (11)
Fv1+Fv2=Fy=FN′ (12)
M1+M2=M=μ′FN′·x+FN′·y (13)
在图6中,选取A点为研究对象,由∑M=0可得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1
对于悬臂梁上的任意一点z的力矩(点z距离A点的距离为z),由∑M=0 可得,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2
由此可以求得任意一点z的转角θz和挠度νz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3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4
式中:E1为硅悬臂梁的弹性模量;I1为梁横截面对中心轴的惯性矩。
由连续性条件可知,悬臂梁末端的挠度和中心块边沿的垂直位移相等,即 νL=a(θL),可推出: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5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6
联立(9),(10),(15)和(16)式可得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7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8
式中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9
由传感器实物图可知,四个压敏电阻均分布于悬臂梁末端,故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810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1
分别取为0,L,L,0。则由式(12)可知四个压敏电阻位置处的弯矩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2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3
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4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5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6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7
四个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σ1,σ2,σ3和σ4如下式所示(此处忽略水平力μ′FN′和 竖直力FN′作用下的伸长量):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8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9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10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11
式中,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0912
(系数);w为梁的抗弯截面模量,w=bt2/6,b为悬 臂梁的宽度,t为悬臂梁的厚度。
对于压敏电阻,电阻变化量与所受的横向应力和纵向应力相关。因横向应 力很小,故此处忽略。则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为:
ΔR/R=π(σvt)≈πσ1 (30)
式中:R为压敏电阻阻值;ΔR为阻值变化量;π为剪切压阻系数分量;σv为纵向应力;σt为横向应力(横向应力很小,故此处忽略)。
触须传感器电桥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
则电桥电路输出如下: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101
R1,R2,R3和R4为电阻的阻值,Vout为输出电压,Vcc为供电电压。
3、联立式(8),(9),(10)和式(13),(27),(28),(31)即可根据当 前时刻传感器输出计算出触须与表面接触点的位置(x,y)。
推导过程:
式(10)中,θd′可由θb表示(见式(1)),故式(10)仅含有θb和F两个 变量。给出一系列F的值,针对式(10)利用二分法近似求解对应的θb。通过 给定的F和求得的θb,利用多项式拟合法拟合出一条曲线θb=f(F);
式(8),(9)中,x和y仅与θb和F两个变量相关,通过将第一步中θb=f(F) 带入,可以分别得到x和y与F的关系,即x=g(F)和y=h(F);
将第二步中得到的两个关系式及(1),(13),(20),(21),(27),(28) 带入(31)可得:
Figure BDA0002838968580000102
上述表达式仅包含F和Vout两个未知量,故在Vout已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该表达式求得F。
通过第三步中求出的F,代入x=g(F)和y=h(F)即可求得(x,y)。
根据触须划过表面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传感器输出计算对应时刻的触须末 端位置,将这些位置平滑连接起来即可实现对接触表面形状的复现。
采用上述方法能够使得被动式小型触须传感系统完成精度较高的形状识 别任务,解决了被动式触须传感系统形状识别鲁棒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系统,包括:
输出电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合力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 待识别物体时受到的合力。
夹角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合力计算接触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 所述接触面切线为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与所述待识别物体接触面的切线。
末端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夹角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触须 末端的位置。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 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 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 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 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 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 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时受到的合力;
根据所述合力计算接触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所述接触面切线为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与所述待识别物体接触面的切线;
根据所述夹角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触须末端的位置;
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包括左侧悬梁臂、右侧悬梁臂、中心连接块以及触须;所述左侧悬梁臂和所述右侧悬梁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触须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上;所述左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所述右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838968570000011
其中,Vout表示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cc表示供电电压,R1、R2、R3、R4表示四个压敏电阻的阻值,M表示触须根部对中心块施加的弯矩,w表示悬梁臂的抗弯界面模量,k′表示系数,σ2表示第二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σ3表示第三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838968570000012
Figure FDA0002838968570000021
Figure FDA0002838968570000022
其中,x表示触须末端位置的x坐标,y表示触须末端位置的y坐标,θb为接触表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F表示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时受到的合力,θ表示触须的截面转角,θd′表示合力F与X轴的夹角,E表示触须的弹性模量,I表示触须横截面对中心轴的惯性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具体安保科:
将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连接起来复现所述待识别物体的表面形状。
6.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电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合力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时受到的合力;
夹角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合力计算接触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所述接触面切线为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与所述待识别物体接触面的切线;
末端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夹角计算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触须末端的位置;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识别所述待识别物体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包括左侧悬梁臂、右侧悬梁臂、中心连接块以及触须;所述左侧悬梁臂和所述右侧悬梁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触须设置在所述中心连接块上;所述左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所述右侧悬梁臂上设置有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838968570000031
其中,Vout表示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cc表示供电电压,R1、R2、R3、R4表示四个压敏电阻的阻值,M表示触须根部对中心块施加的弯矩,w表示悬梁臂的抗弯界面模量,k′表示系数,σ2表示第二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σ3表示第三压敏电阻的所受应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须末端的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838968570000032
Figure FDA0002838968570000033
Figure FDA0002838968570000034
其中,x表示触须末端位置的x坐标,y表示触须末端位置的y坐标,θb为接触表面切线与X轴方向的夹角,F表示被动式触须传感器触碰到待识别物体时受到的合力,θ表示触须的截面转角,θd′表示合力F与X轴的夹角,E表示触须的弹性模量,I表示触须横截面对中心轴的惯性矩。
CN202011485397.XA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763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5397.XA CN112763751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5397.XA CN112763751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3751A true CN112763751A (zh) 2021-05-07
CN112763751B CN112763751B (zh) 2021-12-07

Family

ID=7569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5397.XA Active CN112763751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3751B (zh)

Citation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1559Y (zh) * 2002-12-30 2003-12-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接触式物体位姿测量装置
CN1513646A (zh) * 2003-04-24 2004-07-21 伟 薛 移动触发传感器
CN1544900A (zh) * 2003-11-17 2004-11-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维微载荷测力阵列系统
CA2603217A1 (en) * 2005-02-04 2006-08-10 C. R. Bard, Inc. Vascular filter with sensing capability
CN101033985A (zh) * 2007-02-08 2007-09-12 上海交通大学 多节点树形结构人工触须接近觉传感单元
CN200970773Y (zh) * 2006-09-04 2007-11-07 北京联合大学 移动触发传感器
US20080235972A1 (en) * 2006-10-04 2008-10-0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ensing device with whisker elements
CN101718535A (zh) * 2009-11-19 2010-06-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机器人感知与障碍物之间夹角的触须传感器
CN104062632A (zh) * 2014-05-28 2014-09-24 苏州中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纤毛仿生mems矢量水声传感器微结构
CN104915570A (zh) * 2015-06-29 2015-09-16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仿生海豹触须传感器的动力学特性的分析方法
US20160054349A1 (en) * 2014-08-25 2016-02-25 Genmark Automation, Inc. Whisker sensor device, method 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 method, system and software for the same
CN105841856A (zh) * 2016-05-10 2016-08-10 东南大学 一种感知接触点三维力位移与三维力的触须传感器
CN106032980A (zh) * 2015-03-19 2016-10-19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触觉传感器及使用触觉传感器的感测方法
CN106568569A (zh) * 2016-10-08 2017-04-19 中北大学 一种mems二维湍流传感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2131A (zh) * 2017-02-23 2017-06-06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fbg仿生触须传感器的机器人测距系统及其方法
CN106945040A (zh) * 2017-03-24 2017-07-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单自由度柔性末端的机械臂控制算法
CN107115114A (zh) * 2017-04-28 2017-09-01 王春宝 人体运动能力评价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55392A (zh) * 2017-07-31 2018-02-02 东南大学 一种准确定位末端位置的三维触须传感器
CN107830875A (zh) * 2017-09-14 2018-03-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形状可控的机器人仿生触须触觉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CN109176503A (zh) * 2018-07-27 2019-01-1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仿生触须的智能路径探测机器人及路径探测方法
CN109556623A (zh) * 2018-12-04 2019-04-02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融合触须算法与切线图法的迭代式路径规划算法
CN109551477A (zh) * 2018-10-29 2019-04-02 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触须传感器阵列的机器人防碰撞系统
CN111289220A (zh) * 2020-03-11 2020-06-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触须的流体运动测量传感器装置
GB202008781D0 (en) * 2019-06-11 2020-07-22 Bristol Maritime Robotic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ensors
EP3696494A1 (en) * 2014-12-31 2020-08-19 Rememdia LC Position sensor and corresponding sensing method
CN111830570A (zh) * 2020-07-15 2020-10-2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仿生鼠须传感器
CN211784189U (zh) * 2020-03-11 2020-10-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触须的流体运动测量传感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1559Y (zh) * 2002-12-30 2003-12-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接触式物体位姿测量装置
CN1513646A (zh) * 2003-04-24 2004-07-21 伟 薛 移动触发传感器
CN1544900A (zh) * 2003-11-17 2004-11-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维微载荷测力阵列系统
CA2603217A1 (en) * 2005-02-04 2006-08-10 C. R. Bard, Inc. Vascular filter with sensing capability
CN200970773Y (zh) * 2006-09-04 2007-11-07 北京联合大学 移动触发传感器
US20080235972A1 (en) * 2006-10-04 2008-10-0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ensing device with whisker elements
CN101033985A (zh) * 2007-02-08 2007-09-12 上海交通大学 多节点树形结构人工触须接近觉传感单元
CN101718535A (zh) * 2009-11-19 2010-06-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机器人感知与障碍物之间夹角的触须传感器
CN104062632A (zh) * 2014-05-28 2014-09-24 苏州中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纤毛仿生mems矢量水声传感器微结构
US20160054349A1 (en) * 2014-08-25 2016-02-25 Genmark Automation, Inc. Whisker sensor device, method 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 method, system and software for the same
EP3696494A1 (en) * 2014-12-31 2020-08-19 Rememdia LC Position sensor and corresponding sensing method
CN106032980A (zh) * 2015-03-19 2016-10-19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触觉传感器及使用触觉传感器的感测方法
CN104915570A (zh) * 2015-06-29 2015-09-16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仿生海豹触须传感器的动力学特性的分析方法
CN105841856A (zh) * 2016-05-10 2016-08-10 东南大学 一种感知接触点三维力位移与三维力的触须传感器
CN106568569A (zh) * 2016-10-08 2017-04-19 中北大学 一种mems二维湍流传感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2131A (zh) * 2017-02-23 2017-06-06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fbg仿生触须传感器的机器人测距系统及其方法
CN106945040A (zh) * 2017-03-24 2017-07-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单自由度柔性末端的机械臂控制算法
CN107115114A (zh) * 2017-04-28 2017-09-01 王春宝 人体运动能力评价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55392A (zh) * 2017-07-31 2018-02-02 东南大学 一种准确定位末端位置的三维触须传感器
CN107830875A (zh) * 2017-09-14 2018-03-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形状可控的机器人仿生触须触觉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CN109176503A (zh) * 2018-07-27 2019-01-1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仿生触须的智能路径探测机器人及路径探测方法
CN109551477A (zh) * 2018-10-29 2019-04-02 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触须传感器阵列的机器人防碰撞系统
CN109556623A (zh) * 2018-12-04 2019-04-02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融合触须算法与切线图法的迭代式路径规划算法
GB202008781D0 (en) * 2019-06-11 2020-07-22 Bristol Maritime Robotic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ensors
CN111289220A (zh) * 2020-03-11 2020-06-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触须的流体运动测量传感器装置
CN211784189U (zh) * 2020-03-11 2020-10-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触须的流体运动测量传感器装置
CN111830570A (zh) * 2020-07-15 2020-10-2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仿生鼠须传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EM H 等: "Characterization of a harbor seal whisker–inspired flow sensor", 《IEEE》 *
DRUZHININ, ANATOLY 等: "Deformation-induced Magnetoconductance in Silicon Whiskers near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2019 IEEE 3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 AND NANOTECHNOLOGY》 *
QI JIANG 等: "Fiber Bragg grating-based biomimetic whisker for shape and texture recognition",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
冷明鑫 等: "准确定位物体位置的柔性触须传感器", 《仪器仪表学报》 *
李康 等: "机器鼠的仿鼠运动程度评估", 《机器人》 *
李明义 等: "基于PSD的仿生触须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
郑汉卿 等: "物体轮廓识别算法的应用研究",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
郑汉卿: "基于触须传感器阵列的物体识别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魏子厚 等: "Development of an MEMS based biomimetic whisker sensor for tactile sensing",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3751B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0541B2 (ja) 座標測定マシン(cmm)の振動に起因した座標測定誤差を補正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990642B (zh) 具备工件质量测定功能的机器人
CN109746920B (zh) 一种基于两步法的工业机器人几何参数误差标定方法
Diddens et al. Design of a ring-shaped three-axis micro force/torque sensor
US692541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spatial movement state of moving objects
JP2005106679A (ja) 多軸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多軸センサ
US10697994B2 (en) Accelerometer techniques to compensate package stress
TWI384198B (zh) Angle measurement gyroscope system and angle estimation method
JPWO2008059757A1 (ja) センサ
CN101949954A (zh) 冗余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CN205449351U (zh) 一种小型三维力传感器
KR101876676B1 (ko) 6축 힘/모멘트 측정 기능을 갖는 순응장치
CN112763751B (zh) 一种基于被动式触须传感器的形状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7498575B (zh) 一种具有力传感器的柔性微夹钳
Deng et al. Design of a soft gripper with improved microfluidic tactile sensors for classification of deformable objects
CN111512118A (zh) 检测质块偏移量补偿
Reynaerts et al. Design of an advanced computer writing tool
TWI696810B (zh) 力量感測器及其感測件
EP3462124B1 (en) Curvature measurement apparatus
CN115139305A (zh) 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偏移补偿方法及系统
JP2001344053A (ja) 操作入力装置
CN108972601B (zh) 一种可感知三维力的末端执行器
JP2000266620A (ja) 力覚センサ
CN112356020B (zh) 一种变截面柔性臂反馈控制的线长定位方法、装置和介质
Masson et al. Improved modelling of a monomorph piezoelectric actuator for linear self-sensing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