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0776A -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 Google Patents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0776A
CN112760776A CN201911059644.7A CN201911059644A CN112760776A CN 112760776 A CN112760776 A CN 112760776A CN 201911059644 A CN201911059644 A CN 201911059644A CN 112760776 A CN112760776 A CN 112760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weaving
woven structure
wove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96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晓曼
胡冰清
张静
宗雪
阙亦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96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07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9399 priority patent/WO20210823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0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0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characterised by weave density or surface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D03D3/02Tubular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9/00Medical; Hygiene
    • D10B2509/06Vascular grafts; s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该覆膜结构包括由第一编织结构和第二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与第一编织结构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结构,第二编织结构穿插于第一编织结构并与第一编织结构相连接,第二编织结构的密度低于第一编织结构的密度。覆膜管包括由覆膜结构形成的管体。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覆膜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结构、覆膜管以及覆膜管制备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编织疵点的出现,提高合格率,降低覆膜管成本。

Description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治疗血管内疾病的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近年来覆膜支架逐渐成为人工血管的主流产品,主要治疗动脉瘤、动脉夹层等疾病。覆膜支架由覆膜和金属支架组成,覆膜主要起阻血作用。覆膜支架的覆膜一般是由平面膜缝制成管状膜,再包覆金属支架而成。
目前覆膜管通常采用机织平纹组织结构,要做到良好的低渗血量,除了组织结构的形态外,还跟经密和纬密的密度有关,一般要求经纱密度需达到150-300根/英寸,纬纱密度需达到150-300根/英寸,这个密度的平纹组织编织困难是非常大的,因为首先经纱本身排布较密,而在纬纱穿插于经纱后,织布机的钢筘需要对纬纱施加较大的打纬力,以保证纬纱和经纱紧密编织在一起,以达到经纱和纬纱所需的密度,但在较大的打纬力下,很容易造成经纱或纬纱在织物内部断裂,形成疵点(毛刺、孔洞和跳纱等),特别是在制作管径发生变化的覆膜结构时,由于纬线方向上的各经线密度变大,疵点产生率也变大,疵点直接影响覆膜支架的渗血和强度,导致出现高风险医疗事故的概率增大。
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一体成型管状膜越来越被医疗器械行业所认可,其性能优势体现在:一体成型管状膜避免了缝合缝的存在,为覆膜支架的制作节省工时,一体成型覆膜管渗水均匀,且强度稳定;一体成型覆膜管没有缝合缝,降低了覆膜管的厚度,使覆膜支架的进鞘尺寸变小,提高手术过程的通畅率,而对于现有一体成型覆膜管编织技术而言,由于需要一体编织而成,如果出现管体径向尺寸变小的情况,如管体为椎管、分叉管或不规则管等,更容易因为经纱密度瞬间变大,直接导致经纱张力和/或纬纱张力变大,而张力变大,纱线断裂风险会提高,纱线一旦断裂,织物表面就会形成影响覆膜性能的疵点,直接影响管体强度和渗水量,因而现有技术中的一体成型覆膜管的编织合格率低,成本高,难以普及使用,成为该技术的发展瓶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覆膜结构、覆膜管结构、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提高覆膜管编织合格率并降低覆膜管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膜结构,包括第一编织结构,所述覆膜结构还包括第二编织结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结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穿插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并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的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膜结构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沿经纱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之间具有间隔且相平行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之间的间隔为3mm-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为平纹组织结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为经重平纹组织结构和/或斜纹组织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覆膜管,包括由上述任一种所述覆膜结构形成的管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膜结构被缝制成管状,从而形成所述管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膜结构通过一体编织成型的工艺制成管状,从而形成所述管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至少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一管段相连接的连接端及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第二编织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部分自所述连接端延伸至所述自由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为圆柱型,所述第二编织结构全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或者,所述第一管段包括锥台形过渡管段,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锥台形过渡管段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管段的连接端,并与所述第二编织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部分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包括主管段以及至少两个分支管段,各所述分支管段均与所述主管段的一端连接呈一体式结构并与所述主管段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管段为所述第二管段,所述主管段包括所述第一管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沿着所述分支管段的轴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管段,至少两个所述分支管段皆为所述第二管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膜管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纬纱与经纱编织出第一编织结构以及第二编织结构,以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管体,并且使得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穿插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并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的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编织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时,使得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沿着所述经纱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纬纱与经纱编织出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管体的步骤还包括: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一部分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第一管段,并继续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至少一个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一部分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第一管段的步骤还包括: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形成部分所述第一管段,并继续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一管段的锥台形过渡管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纬纱与经纱编织出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管体的步骤还包括: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圆柱型的第一管段,并继续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至少一个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一体编织成型的工艺使用纬纱与经纱编织出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编织结构并直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管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种覆膜管以及支架主体,所述覆膜管包覆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表面。
本发明中的覆膜管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覆膜管编织过程中由于经纱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疵点产生的问题,提高覆膜管结构的成品率,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覆膜管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覆膜管编织过程中由于径向尺寸的变化时织物密度会随着织物尺寸的变化而变化以导致产生疵点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在一体编织覆膜管时因管体径向尺寸突然变化而导致疵点增多这一无可避免的技术瓶颈,提高了覆膜管编织合格率、降低了覆膜管的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编织过程中织物疵点问题对编织物局部位置设置了第二编织结构的设计,局部降低纱线密度,防止疵点的产生;上述设计既能保证编织顺畅避免织物疵点缺陷,又能保证织物的有效厚度和渗水功能,同时有效避免了编织疵点的出现,提高成品编织的合格率,降低了覆膜管结构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覆膜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覆膜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覆膜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平纹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重平组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覆膜管结构;
100:管体;
200:主管段;
210:第一编织结构;
300:分支管段;
310:第二编织结构;
400:分叉位置;
500:过渡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包覆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包覆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编织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编织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膜结构,包括第一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与第一编织结构共同形成覆膜结构,第二编织结构穿插于第一编织结构并与第一编织结构相连接,第二编织结构的密度低于第一编织结构的密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结构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第二编织结构穿插于第一编织结构并沿着经纱方向延伸,进而形成本实施例的覆膜结构。较佳的,第二编织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的第二编织结构相间隔且相平行地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编织结构之间的间隔为3mm-6mm。本实施例中,第一编织结构为平纹组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为经重平纹组织结构和/或斜纹组织结构。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膜管,包括由第一实施例中的覆膜结构形成的管体,本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管适用于包覆于支架主体的外表面以形成覆膜支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覆膜管的管体是由一体编织成型工艺制成的管状覆膜结构所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覆膜管10的管体也可以是按如下方法制作:先形成片状的覆膜结构,再将片状的覆膜结构连接成管体,比如采用缝合的方式将覆膜结构缝合成覆膜管10的管体。
本实施例中,以管体由覆膜结构一体编织成型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而言,覆膜管10包括由第一编织结构210和第二编织结构310编织而成的管体100,第二编织结构310穿插于第一编织结构210之中并与第一编织结构210连接,第二编织结构310的密度低于第一编织结构210的密度。优选地,第二编织结构310沿着管体100的轴向方向也即经纱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二编织结构310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编织结构310之间具有间隔。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二编织结构310之间的间隔为3mm-6mm。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二编织结构310之间的间隔为3mm、4mm、5mm、6mm或者其他非整数数值。相邻的两个第二编织结构310之间的间隔也可根据实际编织时的织物性能需要,自行设计不同的间隔。在实际编织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编织结构310之间的间隔可以按照第一编织结构210中的经纱的数量设置;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二编织结构310之间可以间隔一根或者多根用于编织第一编织结构210的经纱。
优选地,如图1或图2所示,多个第二编织结构310均沿着管体100的轴向平行设置,并且在管体100的圆周面上均匀分布,各个相邻的两个第二编织结构310之间的间隔相等,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均匀降低管体100的密度,同时降低管体100的编织难度。
进一步地,第一编织结构210为平纹组织结构,第二编织结构310为经重平纹组织结构和/或斜纹组织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平纹组织结构为经纱和纬纱相互一浮一沉的交织(如图4所示)。经重平组织结构是以平纹组织为基础组织,沿经纱方向延长组织点,成为重平组织(如图5所示)。斜纹组织结构为每根纱线上只有一个经组织点,其余都是纬组织点,或者只有一个纬组织点,其余都是经组织点,统称为斜纹组织结构。由于经重平组织结构和/或斜纹组织结构的编织密度低于平纹组织结构的编织密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利用平纹组织结构与经重平组织结构和/或斜纹组织结构穿插设计,通过降低覆膜管结构10的织物的局部密度,降低了覆膜管结构10的织物表面出现疵点的几率。
较佳地,可以选用1-2根经纱与纬纱编织形成的经重平纹组织结构和/或斜纹组织结构,从而在保证降低疵点的前提下,避免造成渗水量的增大。
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管10的三种实现方式,具体如下: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管体100至少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200及第二管段300,第一管段200的直径大于第二管段300的直径,第二编织结构31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管段300。第一管段200包括一锥形过渡管段500,锥形过渡管段50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管段300与第一管段200的其他圆柱形部分。
第一管段200的径向尺寸自过渡管段500发生变化。由于管体100的径向尺寸发生变化是管段径向尺寸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编织结构310既可以从过渡管段开始的位置进行设置,也可以从过渡管段结束的位置进行设置。当第二编织结构310由过渡管段开始的位置设置时,第二编织结构310既设置在第一管段上,也设置于第二管段上,即,第二编织结构31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管段上,而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管段上,第二编织结构310设置于第二管段300的部分和第二编织结构310设置于第一管段上的另一部分相连接。
过渡管段500结束的位置可以认为是第二管段300与第一管段200相连接的连接端,第二管段300还包括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第二编织结构310也可从过渡管段500结束的位置进行设置,第二编织结构310自连接端延伸至第二管段300的自由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一体编织工艺系由计算机控制程序控制纺织机器自动执行编织程序,因此,实际上,可能会由于机器控制精度等问题,造成实际产品中的第二编织结构310的起始位置也可能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偏离预定位置,例如第二编织结构310自第二管段300连接端的附近区域(上下3-5毫米)延伸至第二管段300的自由端,这也应当视为第二编织结构310自连接端延伸至第二管段300的自由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编织结构310自过渡管段500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延伸至第二管段300的自由端。
在管体编织成型过程中,管径变化会导致经线密度突变,增加疵点产生的风险,因此,过渡管段500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皆是疵点开始大量产生的位置,而过渡管段500的结束位置至第二管段300的自由端,由于经纱进一步变密,疵点产生的概率更高于过渡管段500的起始位置至过渡管段500的结束位置,因此,较佳地,第二编织结构310自过渡管段500的开始位置延伸至第二管段300的自由端,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疵点的产生,但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任一位置处起设置第二编织结构310,皆可起到减少疵点的技术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整个覆膜管的轴向上设置第二编织结构310(也即自第一管段的自由端至第二管段的自由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疵点,然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第二种实现方式与第一种实现方式大致相同,为了简洁起见,以下仅对不同之处进行阐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管的管体100包括第一管段200(即主管段)以及两个第二管段300(即分支管段),从而形成分叉管结构。主管段和各分支管段皆为圆柱形管,各分支管段均与主管段的一端连接呈一体式结构并与主管段连通,第二编织结构310沿着分支管段与主管段的分界位置开始沿着分支管段的轴向延伸,第二编织结构310设置于两个分支管段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编织结构310也可以仅设置于一个分支管段上或者自沿着分支管段与主管段的分界位置的附近开始沿着分支管段的轴向延伸,也能够起到减少疵点产生的技术效果,原因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已经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种实现方式与第二种实现方式大致相同,为了简洁起见,以下仅对不同之处进行阐述,如图3所示,第一管体200还包括径向尺寸发生变化的过渡管段500,过渡管段500与两个第二管段300(即分支管段)相连接并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编织结构310既可以从过渡管段500开始的位置进行设置,也可以从过渡管段500结束的位置进行设置,或从过渡管段500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的位置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管,当管体100的径向尺寸由一端至另一端减小时,在径向尺寸较小的一端编织第二编织结构310以使得原有的第一编织结构210上的织物密度减小,降低局部纱线密度,防止疵点的产生。在管体100的径向尺寸变化处即分界位置编织组织由单一的平纹组织改为平纹组织结构中均匀穿插经重平组织结构,以此降低覆膜管结构10的织物局部密度,密度降低,纱线张力就会变小,编织过程中覆膜管结构10上的织物就不容易形成疵点。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覆膜管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前述实施例中的覆膜管。该覆膜管结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上述管体100为第一实现方式中的具有过渡管段500的非分叉管结构时,制备方法如下:
使纬纱与经纱编织一部分第一编织结构210形成部分第一管段,使纬纱与经纱继续编织另一部分第一编织结构210以及穿插于第一编织结构210且与第一编织结构210连接的第二编织结构310形成过渡管段500,使纬纱与经纱继续编织再一部分第一编织结构210以及另一部分第二编织结构310形成第二管段,第二编织结构310沿着分支管段的经纱方向延伸。
当上述管体100为第二实现方式中的不具有过渡管段500的分叉管结构时,制备方法如下:
使纬纱与经纱编织一部分第一编织结构210形成主管段,使纬纱与经纱继续编织另一部分第一编织结构210以及穿插于第一编织结构210且与第一编织结构210连接的第二编织结构310,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与主管段相连接且连通的分支管段,第二编织结构310沿着分支管段的经纱方向延伸。
当上述管体100为第三实现方式中的具有过渡管段500的分叉管结构时,制备方法如下:
使纬纱与经纱编织一部分第一编织结构210形成部分主管段,使纬纱与经纱继续编织另一部分第一编织结构210以及穿插于第一编织结构210且与第一编织结构210连接的第二编织结构310形成过渡管段,使纬纱与经纱继续编织再一部分第一编织结构210以及另一部分第二编织结构310,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与主管段相连接且连通的分支管段,第二编织结构310沿着分支管段的经纱方向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管制备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第二编织结构310的密度低于第一编织结构210的密度,因此分支管段上第二编织结构310所在位置的纱线密度相对较小,可防止编织时疵点的产生。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由上述第三实施例中的覆膜管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覆膜管10,包覆于支架主体的外表面形成覆膜支架。
本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管在保证现有的拉伸强度和渗水性的基础上,合格率有明显提高。
发明人在研制分叉管结构的覆膜管时,通过批量实验对设置了第二编织结构310和没有第二编织结构310的覆膜管的合格率进行了测量。
随即选取110根现有技术中的覆膜管进行合格率检测,覆膜管的主管段直径为26mm,长度120mm,两个分支管段直径分别为12mm,长度140mm,也即主管段包括了与分支管段的过渡管段,合格率仅为22.7%,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疵点;而当在过渡管段和分支管段上设置了第二编织结构310(单根经纱和多根纬纱形成的经重平)后,第二编织结构310的起始位置位于分支管段的连接端(基本无误差),两个相邻的编织结构的间隔为30-60根纱线,宽度为3-6mm,申请人在选取110根进行测试后发现,合格率上升至86.67%。
随即选取90根现有技术中的覆膜管进行合格率检测,覆膜管的主管段直径为24mm,长度120mm,两个分支管段直径分别为12mm,长度140mm,也即主管段不包括与分支管段的过渡管段,合格率仅为27.78%,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疵点;而当在过渡管段和分支管段上设置了第二编织结构310(单根经纱和多根纬纱形成的经重平)后,第二编织结构310的起始位置位于分支管段的连接端(基本无误差),两个相邻的编织结构的间隔宽度为3-5mm,申请人在选取90根进行测试后发现,合格率上升至87.50%。
在渗水性方面,随即选取2根本实施例中的覆膜管进行合格率检测,覆膜管的主管段直径为26mm,长度120mm,两个分支管段直径分别为12mm,长度140mm,第二编织结构310(单根经纱和多根纬纱形成的经重平)的起始位置位于分支管段的连接端(基本无误差),两个相邻的编织结构的间隔宽度3-5mm,结果是,1根覆膜管的第一编织结构210的部分渗水参数为:113ml/cm2/min;第一编织结构210与第二编织结构310的混合部分的分支管段300的渗水参数为:115ml/cm2/min,另1根覆膜管的第一编织结构210的部分渗水参数为:109ml/cm2/min;第一编织结构210与第二编织结构310的混合部分的分支管体300的渗水参数为:103ml/cm2/min。
检测数据表面本实施例中覆膜管增加了第二编织结构310后,不仅不会明显影响覆膜管的渗水性,而且覆膜管的分支管段的渗水参数还可能小于主管体的渗水参数,这主要是由于分支管体的管径缩小后其经纱密度增大,导致分支管体上的第一编织机构处的渗水参数变小,尽管分支管体上设置有第二编织结构310会增大分支管体的渗水参数,但是由于总体经纱密度的增大引起第一编织机构的渗水参数变小,总体加成之后,分支管体的渗水参数为比主管体的渗水参数略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覆膜管编织过程中合格率低,疵点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体编织成型过程中,由于径向尺寸的变化时织物密度会随着织物尺寸的变化而变化以导致产生疵点的问题,解决了因管体径向尺寸变化而导致疵点无可避免的技术瓶颈,提高覆膜管编织合格率、降低覆膜管的成本。本发明为解决编织过程中织物疵点问题对编织物局部位置设置了第二编织结构310的设计,局部降低纱线密度,防止疵点的产生;由于是局部设置第二编织结构310,上述设计既能保证编织顺畅避免织物疵点缺陷,又能保证织物的有效厚度和渗水功能,避免整个织物厚度变厚和由此带来的渗水也会增加的问题,有效解决了编织疵点的出现,提高成品编织的合格率,降低了覆膜管结构的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覆膜结构,包括第一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结构还包括第二编织结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结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穿插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并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结构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沿所述经纱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相间隔且相平行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之间的间隔为3mm-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为平纹组织结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为经重平纹组织结构和/或斜纹组织结构。
6.一种覆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覆膜结构形成的管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结构被缝制成管状,从而形成所述管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结构通过一体编织成型的工艺制成管状,从而形成所述管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至少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覆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一管段相连接的连接端及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部分自所述连接端延伸至所述自由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任意一项所述的覆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为圆柱型,所述第二编织结构全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或者,所述第一管段包括锥台形过渡管段,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锥台形过渡管段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管段的连接端,并与所述第二编织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部分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覆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主管段以及至少两个分支管段,各所述分支管段均与所述主管段的一端连接呈一体式结构并与所述主管段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管段为所述第二管段,所述主管段为所述第一管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覆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沿着所述分支管段的轴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覆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管段,至少两个所述分支管段皆为所述第二管段。
15.一种覆膜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纬纱与经纱编织出第一编织结构以及第二编织结构,以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管体,并且使得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穿插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并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编织结构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一编织结构的密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覆膜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编织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时,使得所述第二编织结构沿着所述经纱的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覆膜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纬纱与经纱编织出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管体的步骤还包括: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一部分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第一管段,并继续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至少一个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覆膜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一部分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第一管段的步骤还包括: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形成部分所述第一管段,并继续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一管段的锥台形过渡管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覆膜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纬纱与经纱编织出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共同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管体的步骤还包括: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圆柱型的第一管段,并继续使用所述纬纱与所述经纱编织出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编织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结构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至少一个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覆膜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体编织成型的工艺使用纬纱与经纱编织出所述第一编织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编织结构并直接形成所述覆膜管的管体。
21.一种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4任意一项所述的覆膜管以及支架主体,所述覆膜管包覆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表面。
CN201911059644.7A 2019-11-01 2019-11-01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Pending CN112760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9644.7A CN112760776A (zh) 2019-11-01 2019-11-01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PCT/CN2020/089399 WO2021082389A1 (zh) 2019-11-01 2020-05-09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9644.7A CN112760776A (zh) 2019-11-01 2019-11-01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0776A true CN112760776A (zh) 2021-05-07

Family

ID=75691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9644.7A Pending CN112760776A (zh) 2019-11-01 2019-11-01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0776A (zh)
WO (1) WO20210823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0769A (zh) * 2023-01-04 2023-02-03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化道膜管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2323B (zh) * 2010-08-19 2012-07-18 成正辉 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US8696741B2 (en) * 2010-12-23 2014-04-15 Maquet Cardiovascular Llc Woven prosthesi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1959033U (zh) * 2010-12-27 2011-09-07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血管覆膜支架
CN104586537B (zh) * 2013-10-31 2017-05-10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支架
CN105105867B (zh) * 2015-07-16 2017-10-24 东华大学 一种一体成型机织血管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0769A (zh) * 2023-01-04 2023-02-03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化道膜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0769B (zh) * 2023-01-04 2023-11-03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化道膜管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2389A1 (zh)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63600B1 (en) Metallic fibers reinforced textile prosthesis
CN101951856B (zh) 用于修补血管畸形的支架/覆膜支架及相关方法
US6814754B2 (en) Woven tubular graft with regions of varying flexibility
CN101610738B (zh) 具有球状部分的织造主动脉窦假体
US8343207B2 (en) Composite medical textile material and implantable devices made therefrom
US20030204235A1 (en) Implantable textile prostheses having PTFE cold drawn yarns
US7364587B2 (en) High stretch, low dilation knit prosthet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04060211A2 (en) Low profile high stretch, low dilation knit prosthetic device
CA3090254A1 (en) Ultra-low profile woven, knitted, and braided textiles and textile composites made with high tenacity yarn
CN112760776A (zh) 覆膜结构、覆膜管、覆膜管制备方法及覆膜支架
WO2017206155A1 (zh) 一种鼻窦支架的编织成型方法和由此获得的支架
US11690705B2 (en) Graft having a pocket for receiving a stent and woven graft material, forming a pocket
CN211595912U (zh) 覆膜结构、覆膜管及覆膜支架
Li et al. A prospective bifurcated biomedical stent with seamless woven structure
CN110604633B (zh) 一种一体变结构的血管支架覆膜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179468A1 (zh) 一种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JP4053857B2 (ja) 異形血管補綴材用袋織り管状体の製造方法
US20140041417A1 (en) Double-raschel-knitted tube fo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EP0959814A2 (en) Expansible woven fabric
US11969335B2 (en) Woven graft having a taper with a re-engaged warp end
JP2006026155A (ja) 管状の人工器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201, 2nd floor, building 5, No. 1303, Asia Pacific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Mait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2nd floor, building 5, No. 1303, Asia Pacific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