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271A -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2271A
CN112752271A CN202011585200.XA CN202011585200A CN112752271A CN 112752271 A CN112752271 A CN 112752271A CN 202011585200 A CN202011585200 A CN 202011585200A CN 112752271 A CN112752271 A CN 112752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array
energy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52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2271B (zh
Inventor
唐杰
敖少鹏
冯婉媚
唐珩膑
黄嘉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0115852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2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2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2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04W16/20Network planning tools for indoor coverage or short range network deploy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下行信道模型;建立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建立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迭代算法;基于巴特勒矩阵,设计多波束阵列天线。本发明建立了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下行信道模型以及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算法以及多波束设计方案,在满足区域内用户覆盖需求的同时,最大化用户采集能量。对比单波束WPT系统、单天线WPT系统,所提出的多波束WPT系统的采集能量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0年Heinrich-Hertz的早期工作。20世纪60年代后期,基于射频的自由空间无线能量传输被广泛研究,在微波直升机和太阳能卫星中是两个著名的应用。在这些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利用高传输功率和大天线孔径来克服大功率接收时的传播损耗。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对无线能量传输能源的兴趣再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越来越需要向无线传感器和个人网络等功率要求相对较低的无线设备提供低成本和持久性的能源供应,取代传统的需要手动更换电池或重新充电的供电解决方案。此外,基于射频的无线能量传输正在蜂窝网络、认知无线电网络和中继网络等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积极的研究。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发展还开辟了一些有趣的新应用,例如,同步无线信息和功率传输,能量和信息使用相同的射频波形联合传输,以及无线供电通信网,其中通信设备完全或主要通过无线能量传输的方式供电。
由于无人机有着自组织性、灵活性和移动性等许多优势,无人机结合无线功率传输技术近年来被提出并应用于多种场合给低功率的移动设备充电。然而,受板上电池容量的限制,无人机的航行时间有限,因此,现有的学者研究如何减少空气动力消耗和最大化无人机能量效率以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此外,提高能量采集效率和延长无人机航行时间如通过优化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等方案相继提出。
文献“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With SWIPT in MIMO BroadcastChannels for Internet of Things”(J.Tang,D.K.C.So,N.Zhao,A.Shojaeifard,and K.-K.Wong,“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With SWIPT in MIMO Broadcast Channelsfor Internet of Things,”IEEE Internet Things J.,vol.5,no.4,pp.2605–2619,Aug.2018)中研究了多天线技术在无线携能中的应用,利用高增益波束提高信息与能量的传输效率。但随着远距离、宽空域、多目标需求不断增强,要求天线具有高增益的同时具有宽空域覆盖的能力。理论上天线增益越高,波束越窄,覆盖范围越小,因此通过共享阵面,采用同时多波束网络形成多个高增益波束覆盖大空域成为系统的迫切需求。要实现无人机辅助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须综合考虑无人机相对于服务目标的三维位置和阵列的波束成形技术。无人机三维位置的实现以最合理的距离和高度公平有效地向目标传输能量,通过轨迹设计充分利用无人机的可控机动性,该设计有望显著提高无线能量传输的性能;而配备的天线阵列结合波束成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能量波束的指向性,形成具有高增益的窄波束服务目标,可以显著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另外,通过共享阵面,采用同时多波束网络形成多个高增益波束覆盖大空域,扩大无人机阵列服务范围和服务数量,进一步减少无人机自身损耗从而提到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建立了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下行信道模型以及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迭代算法,并依据优化的方向图设计多波束阵列,在满足区域内用户覆盖需求的同时,最大化用户采集能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
问题l:结合能量波束赋形技术和视距传播,构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下行信道模型;
问题2:针对下行信道模型,构建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
问题3:根据具体的数学模型,分析并设计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迭代算法;
问题4:根据优化出的波束方向图,设计巴特勒馈电网络,实现在同一个阵列的辐射多个不同方向的波束。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下行信道模型;
S2、建立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
S3、建立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迭代算法;
S4、基于巴特勒矩阵,设计多波束阵列天线。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将能量波束赋形与视距链路相结合形成无人机与用户之间的信道模型,具体如下:
假设下行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网络系统包括一个四旋翼无人机和K个随机分布于陆地的用户,无人机配置天线单元为N的直线阵列,需求用户配置单天线;假设用户k的位置坐标为zk=(xk,yk),其中k∈{1,…,K}为用户集合的索引;无人机的二维位置为zu=(xu,yu),飞行高度为h;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无线信道以视距传播为主导,因此信道向量hk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21
其中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22
为复用系数,β0表示相对于参考距离d0=1米时的信道功率增益;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31
为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距离,α(α≥2)表示路径损耗因子;a(θ)代表着线性阵列中各个阵元的相位,对于一个N单元的均匀线阵,a(θ)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32
其中n∈{0,1,…,N-1},λ和d分别是天线阵列的波长和单元间距;因此,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信道增益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33
其中,E(θ)=aH(θ)ω是阵列的综合方向图,ω=[ω0,…,ωn,…,ωN-1]T是波束赋形矢量,用以控制主波束的扫描,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34
其中In、pn(θ)分别表示第n个阵元的幅度激励和单元方向图,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35
是相邻阵元之间的相位差,可由移相器控制;
根据方向图乘积原理,天线阵列的综合方向图E(θ)等于天线单元pn(θ)乘以阵因子;阵因子与天线阵的形状和电流分布有关,且天线阵列的基本性能可以通过阵因子来反映,对于天线单元为N的直线阵列,其阵因子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36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假设充电时间τ固定,则用户k从无人机采集到的能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37
其中,ξk(0<ξk<1)是能量转换效率,P0是无人机的发送功率;
所述数学模型的优化变量包括无人机的二维坐标zu=(xu,yu)、无人机的飞行高度h和直线阵列的能量波束方向图E(θ);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
1)无人机与用户之间最大水平距离不大于无人机的覆盖半径:||zk-zu||2≤h2tan2Θ;
2)无人机飞行高度约束:hmin≤h≤hmax
因此,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即目标优化函数可以描述为:
(P1):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38
s.t.||zk-zu||2≤h2tan2Θ (6b)
hmin≤h≤hmax (6c)
其中,h为无人机飞行高度,鉴于飞行安全和飞行高度限制的考虑,hmin和hmax分别表示无人机飞行的最低高度和最大高度;Θ为天线阵列的最大覆盖角。
进一步地,步骤S3中,设定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系统参数、优化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约束条件;低复杂度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固定无人机飞行高度h,波束方向图E(θ)以及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优化函数是关于无人机二维坐标(xu,yu)的函数,使用穷举算法求解;
S3.2、基于求解出的无人机最优二维坐标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1
固定波束方向图E(θ)以及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函数变成关于飞行高度h的单调递减函数,最优飞行高度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2
其中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3
Dk=||zk-zu||2
S3.3、基于求解出的无人机最优三维位置部署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4
固定充电时间τ,使用阵列技术优化能量波束方向图,主要实现相控阵方向图主瓣波束的扫描。
进一步地,步骤S3.2中,基于由穷举法获得的最优无人机二维位置,固定波束方向图E(θ)和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优化函数(P1)化简为:
(P2):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5
s.t.Dmax≤h2tan2Θ (7b)
hmin≤h≤hmax (7c)
其中Ak=ξkβ0P0τ|E(θ)|2,约束条件Dmax≤h2tan2Θ表明了无人机与所有用户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无人机的覆盖半径;目标优化问题(P1)为凸优化问题且混合多个优化目标,而化简后的目标优化函数(P2)是关于无人机飞行高度h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可以直接得出最优的飞行高度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6
进一步地,步骤S3.3中,基于所获得的无人机的三维位置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7
固定充电时间τ,因此,目标优化问题(P1)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8
其中,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9
是一个常数;因此,可以利用天线阵列技术设计优化波束方向图E(θ)。
进一步地,产生定向波束方向图E(θ)的思想是调节天线单元间的相位差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410
以控制波束主瓣的扫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51
表示频域内相邻阵元到目标用户的相位差,这是由于天线阵元在空间排布造成的,其中d表示相邻阵元的间距;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52
是由移相网络提供给天线阵元间的相位差;将公式(4)进行处理,得到: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53
利用欧拉公式处理,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54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55
由公式(11b)可知,当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56
时,|AF(θ)|最大,即可得波束最大指向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57
由此可见,波束最大指向可以由移相网络提供的相位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步骤S4中,基于优化出的天线方向图,设计满足要求的天线阵列,并利用巴特勒矩阵实现该阵列辐射多个波束的目标,达到阵列辐射高增益能量波束的同时,实现无人机宽空域覆盖。
巴特勒矩阵原理如下:
根据优化好的N单元直线阵列,设计有着N个输入端口和N个输出端口的巴特勒馈电网络;基于巴特勒矩阵的馈电网络包括定向耦合器、移相器以及交叉耦合器,具体如下:
定向耦合器使用的是3dB定向耦合器,其直通和耦合臂的输出之间有90°相差;将3dB定向耦合器做成微带线形式,也称为分支线混合网络,其基本运作如下:所有端口是匹配的,从某一端口输入的功率对等地分配给耦合器的直通端和耦合端,并且这两个输出端口之间有90°相移差,没有功率耦合到隔离端;
根据网络需求,设计45°相移,并利用不同导波路径的波程差实现;
交叉耦合器的使用是为避免射频电路中线路交叉造成的能量耦合,即能量从端口P1输入,从端口P3输出;能量从端口P2输入,从端口P4输出,避免能量间的相互干扰;
所述巴特勒馈电网络将输入端能量均分到所有输出端口,并在端口之间引入相等的相位差,利用产生定向波束方向图E(θ)的思想促使天线阵列辐射某一固定方向的波束。
波束指向可以由移相网络提供的相移来控制,而巴特勒矩阵能同时为天线阵列提供多组相差,从而产生多个波束;能量从巴特勒馈电网络的任一端口输入,依次经过多个耦合器和移相器,在输出端口产生一组等幅等相位差的信号,通过天线阵列辐射出一个特定方向的波束,N个端口将产生N个不同方向的波束。
进一步地,采用一种双支线混合网络作为交叉耦合器,结构上是由两个分支线混合网络组成,不仅能很好的满足馈电网络的基本需求,同时大大提升网络的带宽。
进一步地,所述巴特勒馈电网络具有高度对称性,其拓扑结构是对称的,在输出端产生的相差及天线两侧辐射的波束也是对称的,是由于构成器件3dB定向耦合器与交叉耦合器有高度的对称性,因此,还要求N=2m,m为任意正整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建立了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下行信道模型以及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算法以及多波束设计方案,在满足区域内用户覆盖需求的同时,最大化用户采集能量。对比单波束WPT系统、单天线WPT系统,所提出的多波束WPT系统的采集能量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多波束无线能量传输网络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迭代算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dB定向耦合器的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交叉耦合器的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巴特勒矩阵结构的多波束阵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多波束天线阵列的各个方向图的增益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如图2所示,建立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下行信道模型,将能量波束赋形与视距链路相结合形成无人机与用户之间的信道模型,具体如下:
假设下行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网络系统包括一个四旋翼无人机和K个随机分布于陆地的用户,无人机配置天线单元为N的直线阵列,需求用户配置单天线。假设用户k的位置坐标为zk=(xk,yk),其中k∈{1,…,K}为用户集合的索引;无人机的二维位置为zu=(xu,yu),飞行高度为h;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无线信道以视距传播为主导,因此信道向量hk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2
为复用系数,β0表示相对于参考距离d0=1米时的信道功率增益;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3
为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距离,α(α≥2)表示路径损耗因子;a(θ)代表着线性阵列中各个阵元的相位,对于一个N单元的均匀线阵,a(θ)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4
其中n∈{0,1,…,N-1},λ和d分别是天线阵列的波长和单元间距;因此,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信道增益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5
其中,E(θ)=aH(θ)ω是阵列的综合方向图,ω=[ω0,…,ωn,…,ωN-1]T是波束赋形矢量,用以控制主波束的扫描,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6
其中In、pn(θ)分别表示第n个阵元的幅度激励和单元方向图,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7
是相邻阵元之间的相位差,可由移相器控制。
根据方向图乘积原理,天线阵列的综合方向图E(θ)等于天线单元pn(θ)乘以阵因子。阵因子与天线阵的形状和电流分布有关,且天线阵列的基本性能可以通过阵因子来反映,对于天线单元为N的直线阵列,其阵因子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8
S2、建立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
假设充电时间τ固定,则用户k从无人机采集到的能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79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81
其中,ξk是能量转换效率,0<ξk<1,P0是无人机的发送功率;
所述数学模型的优化变量包括无人机的二维坐标zu=(xu,yu)、无人机的飞行高度h和直线阵列的能量波束方向图E(θ);所述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
1)无人机与用户之间最大水平距离不大于无人机的覆盖半径:||zk-zu||2≤h2tan2Θ;
2)无人机飞行高度约束:hmin<h<hmax
因此,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即目标优化函数可以描述为:
(P1):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82
s.t.||zk-zu||2≤h2tan2Θ (6b)
hmin≤h≤hmax (6c)
其中,h为无人机飞行高度,鉴于飞行安全和飞行高度限制的考虑,hmin和hmax分别表示无人机飞行的最低高度和最大高度;Θ为天线阵列的最大覆盖角。
S3、如图3所示,建立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迭代算法;
设定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系统参数、优化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约束条件;低复杂度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固定无人机飞行高度h,波束方向图E(θ)以及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优化函数是关于无人机二维坐标(xu,yu),使用穷举算法求解;
S3.2、基于求解出的无人机最优二维坐标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83
固定波束方向图E(θ)以及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函数变成关于飞行高度h的单调递减函数,最优飞行高度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84
其中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85
Dk=||zk-zu||2
基于由穷举法获得的最优无人机二维位置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86
固定波束方向图E(θ)和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优化函数(P1)化简为:
(P2):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87
s.t.Dmax≤h2tan2Θ (7b)
hmin≤h≤hmax (7c)
其中Ak=ξkβ0P0τ|E(θ)|2,约束条件Dmax≤h2tanΘ表明了无人机与所有用户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无人机的覆盖半径;目标优化问题(P1)为凸优化问题且混合多个优化目标,而化简后的目标优化函数(P2)是关于无人机飞行高度h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可以直接得出最优的飞行高度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1
S3.3、基于无人机的三维位置部署,固定充电时间τ,使用阵列技术优化能量波束方向图,主要实现相控阵方向图主瓣波束的扫描;
基于所获得的无人机的三维位置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2
固定充电时间τ,因此,目标优化问题(P1)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3
其中,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4
是一个常数。因此,可以利用天线阵列技术设计优化波束方向图E(θ),其特征在于,产生定向波束方向图E(θ)的思想是调节天线单元间的相位差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5
以控制波束主瓣的扫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6
表示频域内相邻阵元到目标用户的相位差,这是由于天线阵元在空间排布造成的,其中d表示相邻阵元的间距;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7
是由移相网络提供给天线阵元间的相位差;将公式(4)进行处理,得到: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8
利用欧拉公式处理,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9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10
由公式(11b)可知,当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11
时,|AF(θ)|最大,即可得波束最大指向为:
Figure BDA00028654714100000912
由此可见,波束最大指向可以由移相网络提供的相位进行控制。
S4、基于巴特勒矩阵,设计多波束阵列天线;
基于优化出的天线方向图,设计满足要求的天线阵列,并利用巴特勒矩阵实现该阵列辐射多个波束的目标,达到阵列辐射高增益能量波束的同时,实现无人机宽空域覆盖;
巴特勒矩阵原理如下:
具体而言,根据优化好的N单元直线阵列,设计有着N个输入端口和N个输出端口的巴特勒馈电网络。基于巴特勒矩阵的馈电网络包括定向耦合器、移相器以及交叉耦合器,具体如下:
如图4所示,定向耦合器使用的是3dB定向耦合器,其直通和耦合臂的输出之间有90°相差;将3dB定向耦合器做成微带线形式,也称为分支线混合网络,其基本运作如下:所有端口是匹配的,从某一端口输入的功率对等地分配给耦合器的直通端和耦合端,并且这两个输出端口之间有90°相移差,没有功率耦合到隔离端;
根据网络需求,设计45°相移,并利用不同导波路径的波程差实现;
交叉耦合器的使用是为避免射频电路中线路交叉造成的能量耦合,即能量从端口P1输入,从端口P3输出;能量从端口P2输入,从端口P4输出;如图5所示,采用一种双支线混合网络作为交叉耦合器,结构上是由两个分支线混合网络组成,不仅能很好的满足馈电网络的基本需求,同时大大提升网络的带宽。
所述巴特勒馈电网络将输入端能量均分到所有输出端口,并在端口之间引入相等的相位差,促使天线阵列辐射某一固定方向的波束。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以4×4巴特勒馈电网络接4单元线阵为例:能量从端口1进入,经过3dB定向耦合器将能量均分为信号1和信号2,并且二者之间存在90°相差,信号1经45°移相器引入45°相移,后经过3dB定向耦合器再均分成信号6和信号7,信号6直接馈入天线单元10,信号7经过交叉耦合器到天线单元12;同理,信号2经交叉耦合器到信号5,并由3dB定向耦合器均分成信号8和信号9,信号8通过交叉耦合器到天线单元11,信号9直接馈入天线单元13;如此馈入四个天线单元的能量相等,且相邻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相位差均为45°,由此天线阵将辐射偏转角约13°的波束。同理,能量由端口2进入,将在天线单元之间产生-135°的相差,辐射偏转角约-34°的波束;能量由端口3进入,将产生135°的相差,辐射偏转角约34°的波束;能量由端口4进入,将产生-45°的相差,辐射偏转角约-13°的波束,其实测结果如图7所示。
所述巴特勒馈电网络具有高度对称性,其拓扑结构是对称的,在输出端产生的相差及天线两侧辐射的波束也是对称的,是由于构成器件3dB定向耦合器与交叉耦合器有高度的对称性,因此,要求N=2m,m为任意正整数。
波束指向可以由移相网络提供的相移来控制,而巴特勒矩阵能同时为天线阵列提供多组相差,从而产生多个波束;能量从巴特勒馈电网络的任一端口输入,依次经过多个耦合器和移相器,在输出端口产生一组等幅等相位差的信号,通过天线阵列辐射出一个特定方向的波束,N个端口将产生N个不同方向的波束。
本发明提出了将多波束赋形技术应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网络中,并建立了该网络模型基于最大化用户采集能量的数学优化问题,应用低复杂度的迭代算法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以及能量波束方向图并由此设计多波束天线阵列,以实现在满足无人机飞行高度和覆盖区域限制的同时,最大化覆盖区域内用户采集的能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下行信道模型;
S2、建立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
S3、建立联合优化无人机三维位置部署、能量波束的低复杂度迭代算法;
S4、基于巴特勒矩阵,设计多波束阵列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能量波束赋形与视距链路相结合形成无人机与用户之间的信道模型,具体如下:
假设下行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网络系统包括一个四旋翼无人机和K个随机分布于陆地的用户,无人机配置天线单元为N的直线阵列,需求用户配置单天线;假设用户k的位置坐标为zk=(xk,yk),其中k∈{1,…,K}为用户集合的索引;无人机的二维位置为zu=(xu,yu),飞行高度为h;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无线信道以视距传播为主导,因此信道向量hk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12
为复用系数,β0表示相对于参考距离d0=1米时的信道功率增益;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13
为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距离,α(α≥2)表示路径损耗因子;a(θ)代表着线性阵列中各个阵元的相位,对于一个N单元的均匀线阵,a(θ)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14
其中n∈{0,1,…,N-1},λ和d分别是天线阵列的波长和单元间距;因此,无人机与用户k之间的信道增益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15
其中,E(θ)=aH(θ)ω是阵列的综合方向图,ω=[ω0,…,ωn,…,ωN-1]T是波束赋形矢量,用以控制主波束的扫描,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16
其中In、pn(θ)分别表示第n个阵元的幅度激励和单元方向图,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17
是相邻阵元之间的相位差,可由移相器控制;
根据方向图乘积原理,天线阵列的综合方向图E(θ)等于天线单元pn(θ)乘以阵因子;阵因子与天线阵的形状和电流分布有关,且天线阵列的基本性能可以通过阵因子来反映,对于天线单元为N的直线阵列,其阵因子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假设充电时间τ固定,则用户k从无人机采集到的能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22
其中,ξk(0<ξk<1)是能量转换效率,P0是无人机的发送功率;
所述数学模型的优化变量包括无人机的二维坐标zu=(xu,yu)、无人机的飞行高度h和直线阵列的能量波束方向图E(θ);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
1)无人机与用户之间最大水平距离不大于无人机的覆盖半径:||zk-Zu||2≤h2tan2Θ;
2)无人机飞行高度约束:hmin≤h≤hmax
因此,基于用户采集能量最大化的数学模型,即目标优化函数可以描述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23
s.t.||zk-zu||2≤h2tan2Θ (6b)
hmin≤h≤hmax (6c)
其中,h为无人机飞行高度,鉴于飞行安全和飞行高度限制的考虑,hmin和hmax分别表示无人机飞行的最低高度和最大高度;Θ为天线阵列的最大覆盖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定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系统参数、优化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约束条件;低复杂度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固定无人机飞行高度h,波束方向图E(θ)以及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优化函数是关于无人机二维坐标(xu,yu)的函数,使用穷举算法求解;
S3.2、基于求解出的无人机最优二维坐标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24
固定波束方向图E(θ)以及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函数变成关于飞行高度h的单调递减函数,最优飞行高度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25
其中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26
S3.3、基于求解出的无人机最优三维位置部署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27
固定充电时间τ,使用阵列技术优化能量波束方向图,主要实现相控阵方向图主瓣波束的扫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2中,基于由穷举法获得的最优无人机二维位置,固定波束方向图E(θ)和充电时间τ,此时目标优化函数(P1)化简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1
s.t.Dmax≤h2tan2Θ (7b)
hmin≤h≤hmax (7c)
其中Ak=ξkβ0P0τ|E(θ)|2,约束条件Dmax≤h2tan2Θ表明了无人机与所有用户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无人机的覆盖半径;目标优化问题(P1)为凸优化问题且混合多个优化目标,而化简后的目标优化函数(P2)是关于无人机飞行高度h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可以直接得出最优的飞行高度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3中,基于所获得的无人机的三维位置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3
固定充电时间τ,因此,目标优化问题(P1)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4
其中,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5
是一个常数;因此,可以利用天线阵列技术设计优化波束方向图E(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定向波束方向图E(θ)的思想是调节天线单元间的相位差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6
以控制波束主瓣的扫描,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7
表示频域内相邻阵元到目标用户的相位差,这是由于天线阵元在空间排布造成的,其中d表示相邻阵元的间距;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8
是由移相网络提供给天线阵元间的相位差;将公式(4)进行处理,得到: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9
利用欧拉公式处理,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310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41
由公式(11b)可知,当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42
时,|AF(θ)|最大,即可得波束最大指向为:
Figure FDA0002865471400000043
由此可见,波束最大指向可以由移相网络提供的相位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基于优化出的天线方向图,设计满足要求的天线阵列,并利用巴特勒矩阵实现该阵列辐射多个波束的目标,达到阵列辐射高增益能量波束的同时,实现无人机宽空域覆盖;
巴特勒矩阵原理如下:
根据优化好的N单元直线阵列,设计有着N个输入端口和N个输出端口的巴特勒馈电网络;基于巴特勒矩阵的馈电网络包括定向耦合器、移相器以及交叉耦合器,具体如下:
定向耦合器使用的是3dB定向耦合器,其直通和耦合臂的输出之间有90°相差;将3dB定向耦合器做成微带线形式,也称为分支线混合网络,其基本运作如下:所有端口是匹配的,从某一端口输入的功率对等地分配给耦合器的直通端和耦合端,并且这两个输出端口之间有90°相移差,没有功率耦合到隔离端;
根据网络需求,设计45°相移,并利用不同导波路径的波程差实现;
交叉耦合器的使用是为避免射频电路中线路交叉造成的能量耦合,即能量从端口P1输入,从端口P3输出;能量从端口P2输入,从端口P4输出,避免能量间的相互干扰;
所述巴特勒馈电网络将输入端能量均分到所有输出端口,并在端口之间引入相等的相位差,利用产生定向波束方向图E(θ)的思想促使天线阵列辐射某一固定方向的波束;
波束指向可以由移相网络提供的相移来控制,而巴特勒矩阵能同时为天线阵列提供多组相差,从而产生多个波束;能量从巴特勒馈电网络的任一端口输入,依次经过多个耦合器和移相器,在输出端口产生一组等幅等相位差的信号,通过天线阵列辐射出一个特定方向的波束,N个端口将产生N个不同方向的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双支线混合网络作为交叉耦合器,结构上是由两个分支线混合网络组成,不仅能很好的满足馈电网络的基本需求,同时大大提升网络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巴特勒馈电网络具有高度对称性,其拓扑结构是对称的,在输出端产生的相差及天线两侧辐射的波束也是对称的,是由于构成器件3dB定向耦合器与交叉耦合器有高度的对称性,因此,还要求N=2m,m为任意正整数。
CN202011585200.XA 2020-12-28 2020-12-28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Active CN112752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5200.XA CN112752271B (zh) 2020-12-28 2020-12-28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5200.XA CN112752271B (zh) 2020-12-28 2020-12-28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271A true CN112752271A (zh) 2021-05-04
CN112752271B CN112752271B (zh) 2022-04-22

Family

ID=7564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5200.XA Active CN112752271B (zh) 2020-12-28 2020-12-28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227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0588A (zh) * 2021-09-29 2022-01-04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阵列天线协作波束成形的无人机中继通信方法
CN114430530A (zh) * 2022-04-06 2022-05-0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空间划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26309A1 (en) * 2015-10-30 2017-05-04 The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Board Of Trustees Cooperative clustering for enhancing mu-massive-miso-based uav communication
WO2017116432A1 (en) * 2015-12-29 2017-07-06 Facebook, Inc. Remotely supplied power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7230837A (zh) * 2017-07-14 2017-10-03 深圳市中天迅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运用于无人机的二维切换多波束智能天线
CN207269226U (zh) * 2017-10-26 2018-04-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电子辅助多波束天线系统
CN108039927A (zh) * 2017-10-26 2018-05-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多波束天线的电子辅助无人机通信方法
CN109960279A (zh) * 2019-04-10 2019-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启发式算法的无人机盘旋半径优化方法
CN110673635A (zh) * 2019-09-30 2020-01-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无人机三维轨迹的设计方法
CN110690584A (zh) * 2019-10-23 2020-01-14 湖南国科锐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剖面宽带宽角柱面共形多波束微带阵列天线
CN110958619A (zh) * 2019-11-18 2020-04-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无人机辅助网络中资源分配方法
CN111034244A (zh) * 2017-06-14 2020-04-17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改善位置估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1711960A (zh) * 2020-01-16 2020-09-2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能量效率知觉的无人机群三维部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26309A1 (en) * 2015-10-30 2017-05-04 The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Board Of Trustees Cooperative clustering for enhancing mu-massive-miso-based uav communication
WO2017116432A1 (en) * 2015-12-29 2017-07-06 Facebook, Inc. Remotely supplied power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11034244A (zh) * 2017-06-14 2020-04-17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改善位置估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7230837A (zh) * 2017-07-14 2017-10-03 深圳市中天迅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运用于无人机的二维切换多波束智能天线
CN207269226U (zh) * 2017-10-26 2018-04-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电子辅助多波束天线系统
CN108039927A (zh) * 2017-10-26 2018-05-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多波束天线的电子辅助无人机通信方法
CN109960279A (zh) * 2019-04-10 2019-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启发式算法的无人机盘旋半径优化方法
CN110673635A (zh) * 2019-09-30 2020-01-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无人机三维轨迹的设计方法
CN110690584A (zh) * 2019-10-23 2020-01-14 湖南国科锐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剖面宽带宽角柱面共形多波束微带阵列天线
CN110958619A (zh) * 2019-11-18 2020-04-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无人机辅助网络中资源分配方法
CN111711960A (zh) * 2020-01-16 2020-09-2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能量效率知觉的无人机群三维部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ANMEI FENG: "Joint 3D Trajectory Design and Time Allocation for UAV-Enab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 VOLUME: 69, ISSUE: 9, SEPT. 2020)》 *
王磊: "面向无人机毫米波基站的多波束优化设计", 《航空科学技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0588A (zh) * 2021-09-29 2022-01-04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阵列天线协作波束成形的无人机中继通信方法
CN114430530A (zh) * 2022-04-06 2022-05-0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空间划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430530B (zh) * 2022-04-06 2022-06-2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空间划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271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1052B (zh) 天线阵列系统以及电流板阵列波长缩放天线孔径
Rao et al. 5G beamforming techniques for the coverage of intended directions in moder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depth review
CN112752271B (zh) 基于无人机无线能量传输网络的多波束阵列设计方法
Sayeed et al. Continuous aperture phased MIMO: A new architecture for optimum line-of-sight links
US11863255B2 (en) Power control to a beam steering phased array antenna in satellite applications
CN105024143A (zh) 一种片式Ka频段宽角扫描卫星通信天线
CN110535518B (zh) 一种宽波束发射波束形成优化设计方法
CN113422634B (zh) 一种毫米波全双工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高能效保密传输方法
Payami et al. Developing the first mmWave fully-connected hybrid beamformer with a large antenna array
JP2024508968A (ja) 大規模ビームmimo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を使用する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7710508B (zh) 一种相控阵列系统和波束扫描方法
Schneider et al. The multiple spot beam antenna project “Medusa”
CN114513237B (zh) 一种面向大规模阵列通信的子阵结构设计方法
CN110544835B (zh) 一种用于超视距无线通信的有源平面角分集天线
Mahmood et al. Spherical array-based joint beamforming and UAV positioning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Lahiry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enab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onsidering radio frequency system imperfections
CN217788798U (zh) M×n毫米波、太赫兹平面偶极子端射阵阵列天线
CN213584185U (zh) 5g相控微带天线
Mihret et al. Hybrid photonic beamforming for 5G downlink millimeter wave MIMO communication
Jankovic et al. The multi-functional payload based on rotman-lens beamforming network
US5673052A (en) Near-field focused antenna
Reis et al. Enabling spatial diversity and beamsteering with reduced RF-chains using reconfigurable transmitarrays
CN112636770A (zh) 信号发射方法及5g相控微带天线
Vergez et al. A Novel Butler-Enhanced 2 Beam by 4 Element Analog Beamforming Network
Manzillo et al. An LTCC beam-switching antenna with high beam overlap for 60-GHz mobile access poi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