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999A -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999A
CN112751999A CN201911054825.0A CN201911054825A CN112751999A CN 112751999 A CN112751999 A CN 112751999A CN 201911054825 A CN201911054825 A CN 201911054825A CN 112751999 A CN112751999 A CN 112751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pplementing
scene
supplement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48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48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9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5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 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modes, e.g. with a CMOS sensor for mov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for still im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包括控制主板、摄像头模组和补光模组。通过为电子设备的补光模组设置至少两个补光光源和与补光光源一一对应的补光透镜,每个补光光源的光线能够在待摄场景形成汇聚光区和光线强度小于汇聚光区的散射光区,使得不同补光光源为待摄场景提供了不同的汇聚光区。此外,任一补光光源形成的汇聚光区和散射光区能够覆盖待摄场景,使得控制主板根据补光指令点亮至少一个补光光源后,补光光源的汇聚光区对应的拍摄主体获得光线强度较强的补光效果,而补光光源对应的散射光区对应的拍摄背景获得光线强度较弱的补光效果,因而提升了电子设备对待摄场景全区域的立体补光效果及整体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包含拍摄功能。其中,光线充足下的拍照效果基本可以满足用户拍摄需要,暗光条件下的拍摄基本依赖补光灯实现。然而,利用补光灯对拍摄场景进行整体补光,使得拍摄主体和拍摄背景的整体亮度上升,无法实现突出拍摄主体的拍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以提升电子设备对待摄场景的拍摄主体和背景的立体补光效果及整体拍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控制主板、摄像头模组和补光模组;
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光源和与所述补光光源一一对应的补光透镜;所述补光光源分别配合于对应的所述补光透镜,以使每个所述补光光源的光线能够在所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形成汇聚光区和散射光区;其中,任一所述补光光源形成的所述汇聚光区和散射光区能够覆盖所述待摄场景,且所述散射光区的光线强度小于所述汇聚光区;
所述控制主板接收针对待摄场景的补光指令,并根据所述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补光光源点亮。
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与对应的补光透镜的光轴重合。
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相对于对应的补光透镜的光轴偏移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两个所述补光光源;两个所述补光光源能够在所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形成对称的所述汇聚光区。
可选的,两个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同侧;或者,两个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多个所述补光光源,所述补光光源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周向设置。
可选的,至少两个所述补光光源的所述汇聚光区存在重合区域。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的光线导入端与任一所述补光光源配合,所述导光件的光线导出端与所述补光光源对应的所述补光透镜配合。
可选的,所述补光透镜的截面形状包括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状中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拍摄方法,所述拍摄方法应用于所述电子设备,且所述拍摄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的预览图像;
显示每个所述补光光源在所述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
接收针对所述待摄场景的补光指令;其中,所述补光指令包括根据显示在所述预览图像上的所述汇聚光区确定的针对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的点亮指令;
开启选定点亮的所述补光光源对应的光线通路,并根据所述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点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应用于所述电子设备,且所述拍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的预览图像;
显示单元,显示每个所述补光光源在所述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
接收单元,接收针对所述待摄场景的补光指令;其中,所述补光指令包括根据显示在所述预览图像上的所述汇聚光区确定的针对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的点亮指令;
控制单元,开启选定点亮的所述补光光源对应的光线通路,并根据所述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点亮。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拍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为电子设备的补光模组设置至少两个补光光源和与补光光源一一对应的补光透镜,每个补光光源的光线能够在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形成汇聚光区和光线强度小于汇聚光区的散射光区,使得不同补光光源为待摄场景提供了不同的汇聚光区。此外,任一补光光源形成的汇聚光区和散射光区能够覆盖待摄场景,使得控制主板根据补光指令点亮至少一个补光光源后,补光光源的汇聚光区对应的拍摄主体获得光线强度较强的补光效果,而补光光源对应的散射光区对应的拍摄背景获得光线强度较弱的补光效果,因而提升了电子设备对待摄场景全区域的立体补光效果及整体拍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拍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包含拍摄功能。其中,光线充足下的拍照效果基本可以满足用户拍摄需要,暗光条件下的拍摄基本依赖补光灯实现。然而,利用补光灯对拍摄场景进行整体补光,使得拍摄主体和拍摄背景的整体亮度上升,无法实现突出拍摄主体的拍摄效果。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点划线代表待摄场景,实线箭头代表左侧补光光源的光线,虚线箭头代表右侧补光光源的光线。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控制主板11、摄像头模组12和补光模组13。补光模组13包括至少两个补光光源131和与补光光源131一一对应的补光透镜132。补光光源131分别配合于对应的补光透镜132,以使每个补光光源131的光线能够在摄像头模组12对应的待摄场景2形成汇聚光区21和散射光区22。其中,任一补光光源131形成的汇聚光区21和散射光区22能够覆盖待摄场景2,且散射光区22的光线强度小于汇聚光区21。控制主板11接收针对待摄场景2的补光指令,并根据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补光光源131点亮。
通过为电子设备1的补光模组13设置至少两个补光光源131和与补光光源131一一对应的补光透镜132,每个补光光源131的光线能够在摄像头模组12对应的待摄场景2形成汇聚光区21和光线强度小于汇聚光区21的散射光区22,使得不同补光光源131为待摄场景2提供了不同的汇聚光区21。此外,任一补光光源131形成的汇聚光区21和散射光区22能够覆盖待摄场景2,使得控制主板11根据补光指令点亮至少一个补光光源131后,补光光源131的汇聚光区21对应的拍摄主体获得光线强度较强的补光效果,而补光光源131对应的散射光区22对应的拍摄背景获得光线强度较弱的补光效果,因而提升了电子设备1对待摄场景2全区域的立体补光效果及整体拍摄效果。
为了使补光光源131在待摄场景2的预设位置形成汇聚光区21及散射光区22,可以改进补光透镜132的本身结构参数或改进补光透镜132与补光光源131的位置关系,综合调整每个补光透镜132的结构参数及其与对应补光光源131的位置关系后,能够通过控制不同补光光源131的点亮,实现针对待摄场景2的多种预期补光效果。下面分别以补光模组13包括两个或多个补光光源131为例,对补光模组13的结构设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补光模组13包括两个补光光源131,至少一个补光光源131与对应的补光透镜132的光轴重合。例如图1所示,两个补光光源131左右并排设置,且每个补光光源131均与对应补光透镜132光轴重合,使得而右侧补光光源131的光线透过补光透镜132传播至待摄场景2的右侧区域,并在右侧区域形成汇聚光区21。即,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当拍摄主体位于待摄场景2的左侧时,控制主板11收到针对待摄场景2左侧区域的补光指令,即可通过开启左侧的补光光源131对拍摄主体进行补光光线较强的补光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补光模组13包括两个补光光源131,至少一个补光光源131相对于对应的补光透镜132的光轴偏移预设距离。例如图2所示,点划线代表待摄场景2,实线箭头代表左侧补光光源的光线,虚线箭头代表右侧补光光源的光线。两个补光光源131左右并排设置。其中,左侧补光光源131相对于对应补光透镜132的光轴偏移预设距离,左侧补光光源131的光线透过补光透镜132传播至待摄场景2的右侧区域,并在右侧区域形成汇聚光区21;右侧补光光源131相对于对应补光透镜132的光轴偏移预设距离,右侧补光光源131的光线透过补光透镜132传播至待摄场景2的左侧区域,并在左侧区域形成汇聚光区21。即,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当拍摄主体位于待摄场景2的左侧时,控制主板11收到针对待摄场景2左侧区域的补光指令,即可通过开启右侧的补光光源131对拍摄主体进行补光光线较强的补光效果。
或者,还可以通过补光光源131相对于对应的补光透镜132的光轴偏移预设距离,使左侧的补光光源131光线形成的汇聚光区21形成在待摄场景2的右上角,使右侧的补光光源131的光线形成的汇聚光区形成在待摄场景2的左下角,本公开并不对每个补光光源131经过补光透镜132后光线偏转的路径进行限制。
其中,上述两个补光光源131还可以是上下位置关系,以实现对待摄场景2不同区域的补光效果,本公开也不对此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调整补光透镜132的结构参数和/或补光透镜132与对应补光光源131的位置关系,使两个补光光源131在摄像头模组12对应的待摄场景2形成对称的汇聚光区21。由于两补光光源131的汇聚光区21对称,使得针对待摄场景2的补光效果便于控制,提升了补光拍摄的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的,两个补光光源131可以设置在摄像头模组12的同侧,以提升补光模组13的集成性;或者,两个补光光源131也可以设置在摄像头模组12的两侧,以通过设置位置改变汇聚光区21在待摄场景2中的位置,本公开并不对补光光源131与摄像头模组12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制。
在又一实施例中,补光模组13包括多个补光光源131,补光光源131沿摄像头模组12的周向设置,以增加汇聚光区21及散射光区22覆盖面积,提升对待摄场景2的补光效果。例如图3所示,补光模组13包括编号为1-8的八个补光光源131,补光光源131沿摄像头模组12的周向均布。以每个补光光源131与补光透镜132的光轴重合为例,补光光源131的光线能够在待摄场景2的对应位置形成汇聚光区21。当控制主板11接收到针对编号为1-3的补光光源131的补光指令时,可以控制编号为1-3的补光光源131点亮,以实现相应的对待摄场景2左半区域进行光线强度较强补光效果,对待摄场景2的其他区域进行光线强度较弱的不光效果。
或者,还可以使至少一个补光光源131相对于对应的补光透镜132的光轴偏移预设距离,以改变补光光源131的汇聚光区21位置,调整汇聚光区21在待摄场景2中对应的分布位置,优化补光效果。
进一步的,至少两个补光光源131的汇聚光区21可以存在重合区域,以通过至少两个汇聚光区21的重合区域增加该位置处汇聚光区21的整体面积,进而提升了光线强度较大的补光强度和补光面积,便于针对大面积拍摄主体进行补光,能够提升整体拍摄效果。
此外,补光模组13还包括导光件,导光件的光线导入端与任一补光光源131配合,导光件的光线导出端与补光光源131对应的补光透镜132配合。当补光光源131与对应的补光透镜132的位置较远时,可以通过导光件将补光光源131的光线传播至补光透镜132处,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补光光源131与补光透镜132的位置灵活性,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导光件改变补光光源131的光路,进而实现对汇聚光区21位置的改变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补光透镜132的截面形状包括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状中之一,通过改变补光透镜132的截面形状也能够改变其对补光光源131的光线传播路径,进而便于对汇聚光区21的位置进行调整。当电子设备1内部空间存在限制,不便于增加导光件及调整补光透镜132与补光光源131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可以通过更换补光透镜132的类型实现汇聚光区21的位置调整变化,以实现对补光模组13的结构简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医疗终端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拍摄方法,所述拍摄方法应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拍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所述拍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在步骤S401中,获取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的预览图像。
在步骤S402中,显示每个补光光源在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
在步骤S403中,接收针对待摄场景的补光指令;其中,补光指令包括根据显示在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确定的针对至少一个补光光源的点亮指令。
在步骤S404中,开启选定点亮的补光光源对应的光线通路,并根据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补光光源点亮。
以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补光模组结构为例,在获取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的预览图像,而后显示两个补光光源分别在预览图像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汇聚光区。当拍摄主体位于预览图像左侧时,用户根据显示在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确定左侧汇聚光区对应的左侧补光光源点亮,电子设备接收左侧补光光源点亮的补光指令,开启左侧补光光源对应的光线通路,并根据补光指令左侧补光光源点亮,使左侧拍摄主体具有补光光线较强的补光效果,而待摄场景的其他区域形成补光光线较弱的补光效果。
综上,采用上述拍摄方法,在补光过程中仅需要通过控制主板控制相应的补光光源点亮或熄灭即可,控制逻辑简单,且便于用户操作。
由于电子设备的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光源和与补光光源一一对应的补光透镜,每个补光光源的光线能够在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形成汇聚光区和光线强度小于汇聚光区的散射光区。此外,任一补光光源形成的汇聚光区和散射光区能够覆盖待摄场景,使得控制主板根据补光指令点亮至少一个补光光源后,补光光源的汇聚光区对应的拍摄主体获得光线强度较强的补光效果,而补光光源对应的散射光区对应的拍摄背景获得光线强度较弱的补光效果,因而提升了电子设备对待摄场景全区域的立体补光效果及整体拍摄效果。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应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拍摄装置50包括:获取单元51、显示单元52、接收单元53和控制单元54。其中,
获取单元51被配置为获取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的预览图像;
显示单元52被配置为显示每个补光光源在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
接收单元53被配置为接收针对待摄场景的补光指令;其中,补光指令包括根据显示在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确定的针对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的点亮指令;
控制单元54被配置为开启选定点亮的补光光源对应的光线通路,并根据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补光光源点亮。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拍摄方法的步骤。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后,实现本公开的上述拍摄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板、摄像头模组和补光模组;
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光源和与所述补光光源一一对应的补光透镜;所述补光光源分别配合于对应的所述补光透镜,以使每个所述补光光源的光线能够在所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形成汇聚光区和散射光区;其中,任一所述补光光源形成的所述汇聚光区和散射光区能够覆盖所述待摄场景,且所述散射光区的光线强度小于所述汇聚光区;
所述控制主板接收针对待摄场景的补光指令,并根据所述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补光光源点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与对应的补光透镜的光轴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相对于对应的补光透镜的光轴偏移预设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包括两个所述补光光源;两个所述补光光源能够在所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形成对称的所述汇聚光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同侧;或者,两个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包括多个所述补光光源,所述补光光源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周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补光光源的所述汇聚光区存在重合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的光线导入端与任一所述补光光源配合,所述导光件的光线导出端与所述补光光源对应的所述补光透镜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透镜的截面形状包括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状中之一。
10.一种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拍摄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的预览图像;
显示每个所述补光光源在所述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
接收针对所述待摄场景的补光指令;其中,所述补光指令包括根据显示在所述预览图像上的所述汇聚光区确定的针对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的点亮指令;
开启选定点亮的所述补光光源对应的光线通路,并根据所述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点亮。
1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拍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摄像头模组对应的待摄场景的预览图像;
显示单元,显示每个所述补光光源在所述预览图像上的汇聚光区;
接收单元,接收针对所述待摄场景的补光指令;其中,所述补光指令包括根据显示在所述预览图像上的所述汇聚光区确定的针对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的点亮指令;
控制单元,开启选定点亮的所述补光光源对应的光线通路,并根据所述补光指令控制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光源点亮。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拍摄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54825.0A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Pending CN1127519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825.0A CN112751999A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825.0A CN112751999A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999A true CN112751999A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45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4825.0A Pending CN112751999A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99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166A (zh) * 2021-10-11 2022-01-07 上海千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一体化成像镜头及光谱图像摄取装置、方法
CN115242984A (zh) * 2022-06-30 2022-10-25 纳欣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补光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7525Y (zh) * 2007-10-31 2008-08-27 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对摄像装置进行自动补光的辅助光源装置
US20110187914A1 (en) * 2010-02-02 2011-08-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8275252B1 (en) * 2011-04-01 2012-09-25 Altek Corporation Camera
CN104092953A (zh) * 2014-07-10 2014-10-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调光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具有拍照功能的设备
CN105163038A (zh) * 2015-09-02 2015-12-16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补光方法及其装置
CN205987073U (zh) * 2015-07-02 2017-02-22 东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 数字摄影系统及其补光模块
CN107809599A (zh) * 2017-11-16 2018-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266930A (zh) * 2019-07-15 2019-09-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的补光方法、移动终端及灯光调节方法
CN110297378A (zh) * 2019-06-30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7525Y (zh) * 2007-10-31 2008-08-27 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对摄像装置进行自动补光的辅助光源装置
US20110187914A1 (en) * 2010-02-02 2011-08-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8275252B1 (en) * 2011-04-01 2012-09-25 Altek Corporation Camera
CN104092953A (zh) * 2014-07-10 2014-10-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调光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具有拍照功能的设备
CN205987073U (zh) * 2015-07-02 2017-02-22 东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 数字摄影系统及其补光模块
CN105163038A (zh) * 2015-09-02 2015-12-16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补光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09599A (zh) * 2017-11-16 2018-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297378A (zh) * 2019-06-30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266930A (zh) * 2019-07-15 2019-09-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的补光方法、移动终端及灯光调节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166A (zh) * 2021-10-11 2022-01-07 上海千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一体化成像镜头及光谱图像摄取装置、方法
CN115242984A (zh) * 2022-06-30 2022-10-25 纳欣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补光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1122A (zh) 基于双摄像头系统的自动曝光参数的标定方法和装置
CN104618705B (zh) 基于眼球追踪的不同距离自适应全息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12751999A (zh)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CN104834381B (zh) 用于视线焦点定位的可穿戴设备及视线焦点定位方法
CN207196162U (zh) 智能台灯
CN107562184A (zh) 影像显示系统、影像显示方法、影像显示程序
CN103019001B (zh) 自动对焦方法与装置
CN105527718B (zh) 裸眼3d显示方法、显示系统和显示系统的模拟分析方法
JP6940617B2 (ja) バーチャルリアリティーヘッドマウント装置
CN102566248B (zh) 立体成像设备
CN112868227A (zh) 用于基于镶嵌周期性层的光场显示的光学方法及系统
US20140092215A1 (en) Endoscopic system
CN110572630A (zh) 三维图像拍摄系统、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3413126B (zh) 虹膜采集装置
CN106231292A (zh) 一种立体虚拟现实直播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56255B (zh) 图像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1859060B (zh) 立体成像装置
CN205945922U (zh) 一种终端
CN107203047A (zh) 基于裸眼3d显示的增强现实系统
CN101617533B (zh) 一种允许视频会议通信的装置和相关照明装置、相关通信方法
CN204158362U (zh) 用于眼底相机中成像光路的辅助调屈光路
CN108881880A (zh) 基于人眼跟踪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245685A (zh) 一种控制闪光灯的方法及终端
CN103018914A (zh) 一种眼镜式3d显示头戴电脑
JP2023529717A (ja) カメラの制御方法、装置及びアンダーディスプレイカメラ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