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787B - 机框式设备、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框式设备、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51787B CN112751787B CN202011613529.2A CN202011613529A CN112751787B CN 112751787 B CN112751787 B CN 112751787B CN 202011613529 A CN202011613529 A CN 202011613529A CN 112751787 B CN112751787 B CN 1127517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ard
- service
- board card
- interface
- c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ower supply,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r backpla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机框式设备,将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通过端口直接相连,使得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都配置有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当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任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由于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相互转发报文时,无需经过交换网板,通过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即可完成报文的转发,因此提高了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交互效率,降低了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数据交互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网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机框式设备、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机框式设备主要由主控板卡、业务板卡、接口板卡、交换网板以及背板连接器组成,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与每个业务板卡、每个接口板卡、交换网板相连,即,主控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每个接口板卡、交换网板存在控制链路,负责整个机框式设备配置的下发,交换网板通过背板连接器与每个业务板卡、每个接口板卡相连,即,交换网板与每个业务板卡、每个接口板卡存在数据链路。其中,业务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接口板卡与接口板卡之间、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之间在进行数据交互时,使用的是交换网板与各个业务板卡、各个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由于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之间的进行数据交互时,需要通过交互网板,因此,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交互时延较长。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之间数据交互有时延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机框式设备、一种基于机框式设备的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
本说明提供了一种机框式设备,包括: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
所述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业务板卡;每个业务板卡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接口板卡;
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本说明还提供了一种机框式设备,包括: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
所述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至少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每个端口对应于一个业务板卡的一个端口;每个业务板卡的每个端口对应于一个的接口板卡一个端口;
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本说明还提供了一种机框式设备,包括:
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交换网板、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
所述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
所述交换网板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业务板卡;每个业务板卡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接口板卡;
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所述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各自与所述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本说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任一种机框式设备的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包括:
任意两个板卡之间基于报文转发规则进行数据交互时,基于该任意两个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机框式设备中,将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通过端口直接相连,使得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都配置有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当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任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直接相连,使得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都配置有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当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相互转发报文时,无需经过交换网板,通过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即可完成报文的转发,从而提高了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交互效率,降低了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数据交互时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说明书示出的现有技术中各个板卡的连接关系。
图2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机框式设备中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机框式设备中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机框式设备中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机框式设备中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机框式设备中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情况下,机框式设备的主控板卡、业务板卡、接口板卡都在背板连接器的一侧(一般是前面板),交互网板在背板连接器的另一侧(一般是后面板),如图1所示,或者直接将交换网板设计在主控板卡上。其中,主控板卡一般配置有两个,是机框式设备的核心,可以对机框式设备的所有板卡进行控制及配置。业务板卡主要由交换芯片,CPU或FPGA组成,用于各种业务处理,如流量清洗、病毒检测等。接口板卡主要由交换芯片组成,用于对接机框式设备的上下游设备,即,机框式设备与上下游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皆通过接口板卡。交换网板由交换芯片组成,可实现各个板卡之间数据的转发。
各个机框式设备的业务板卡、接口板卡的数量不一定,因此在设计背板连接器上的槽口时,同一个槽口既可以插业务板卡,也可以插接口板卡,因此,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的尺寸相同。然而,业务板卡一般有交换芯片与CPU或FPGA,接口板卡一般只有交换芯片,因此,对于同样大小的板卡,接口板卡的器件密度要小于业务板卡的器件密度。
实际应用中,各个接口板卡、各个业务板卡皆通过背板连接器与交换网板相连,因此,业务板卡与业务板卡、接口板卡与接口板卡、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都需要经过交换网板。在安全业务场景下,报文一般都需要经过业务板卡的处理,因此,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交互占绝大多数,而每次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都需要交换网板,即,接口板卡先将报文转发至交换网板,然后由交换网板转发至业务板卡,或业务板卡先将报文转发至交换网板,然后由交换网板转发至接口板卡,因此,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总会有经过交换网板的时延。
基于此,本说明提供了一种机框式设备,将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通过端口直接相连,使得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都配置有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当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任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利用本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将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直接相连,使得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都配置有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当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相互转发报文时,无需经过交换网板,通过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即可完成报文的转发,从而提高了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交互效率,降低了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数据交互时延。此外,由于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的槽位可不相互兼容,因此,在设计接口板卡时,可将器件密度设计的密集一点,接口板卡的尺寸变小,从而减少了机框式设备的硬件成本,并且,由于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进行交互时无需经过交换网板,减少了交换网板发生故障的风险。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说明书的机框式设备一般为可实现安全业务的网络设备,安全业务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监控、数据加密、病毒检测等。该机框式设备可以是防火墙设备,也可以是入侵防御设备、异常流量清洗设备等。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机框式设备,包括: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以及其他机框式设备必有的器件或接口,如电源口、散热风扇等。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即,主控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每个接口板卡都存在控制链路,主控板卡通过控制链路下发配置信息。
机框式设备上的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业务板卡;每个业务板卡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接口板卡。
具体的,任一接口板卡的端口数量不少于业务板卡的数量,任一业务板卡的端口数量不少于接口板卡的数量,如此,可保证每个接口板卡的每个端口只对应于一个业务板卡,每个业务板卡的每个端口只对应于一个接口板卡。例如,设计的业务板卡的端口的数量为7,接口板卡的端口数量为5,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机框式设备最多可以有5个业务板卡,最多有7个接口板卡。如图2所示的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所有接口板卡位于一侧,所有业务板卡位于一侧,各个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在图3所示的业务板卡与接口板卡连接方式示意图中,有四个业务板卡A、B、C、D,有三个接口板卡1、2、3,每个业务板卡有四个端口,每个接口板卡也有四个端口,每个业务板卡与每个接口板卡通过端口直接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中的端口与端口直接相连是指,端口与端口之间存在直接相连的物理连接,可以是通过连接器等,使得接口板卡的端口与业务板卡的端口直接相连。
在实际应用中,接口板卡与业务板卡的数量不定,只要接口板卡端口的数量不少于业务板卡的数量,业务板卡端口的数量不少于接口板卡的数量,即可实现本说明示出的机框式设备的设计。
当机框式设备按照如图3所示的方式将业务板卡、接口板卡连接完成后(即,将业务板卡、接口板卡插至对应的槽口后),主控板卡根据各个槽位的板卡信息,下发数据链路配置信息,具体的,可以为每个接口板卡、每个业务板卡下发端口列表:
例如,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主控板卡给业务板卡A下发的链路配置信息包括:从右至左,业务板卡A第一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3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业务板卡A第二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2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业务板卡A第三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1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
主控板卡给接口板卡1下发的链路配置信息包括:从上至下,接口板卡1第一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A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1第二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B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1第三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C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1第四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D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
如此,便形成了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例如,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1进行数据交互时,则直接通过业务板卡的第三端口与接口板卡的第一个端口之间的数据链路即可。
其中,业务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数据链路,因此,可将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各自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作为该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具体的,如3所示的连接方式,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可以选择接口板卡1、2、3中的任一板卡作为交互网板,例如,选择接口板卡2作为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交换网板,那么,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A之间的数据链路以及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合并数据链路,如此,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即可基于该合并数据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将接口板卡1或3作为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交换网板同理。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同上,可将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各自与同一业务板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作为该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在实际应用中,各个业务板卡与各个接口板卡之间可以通过端口,基于正交的方式直接相连,如图3、图4所示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业务板卡以水平的方式插入相应槽位,接口板卡以垂直的方式插入相应的槽位,也可以是接口板卡以水平的方式插入相应槽位,业务板卡以垂直的方式插入相应的槽位。其中,所有业务板卡位于一侧,对应的槽位相同;所有的接口板卡位于一侧,对应的槽位相同。换句话说,各个接口板卡之间的槽位相互兼容,各个业务板卡之间的槽位相互兼容。
此外,各个业务板卡与各个接口板卡之间可以通过端口,基于一定的角度进行相连,如图5所示,每个业务板卡与每个接口板卡都有一定的角度,同样,所有业务板卡位于一侧,对应的槽位相同;所有的接口板卡位于一侧,对应的槽位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将机框式设备的各种业务配置好后,主控板卡会根据用户的配置向各个板卡下发报文转发规则,例如,对于报文特征A对应的报文,需要经由业务板卡A进行业务处理,对应报文特征B对应的报文,需要经由业务板卡B进行业务处理,因此,主控板卡向各个接口板卡下发的报文转发规则中,包含报文特征A与业务板卡A的对应关系,报文特征B与业务板卡B的对应关系。其中,报文特征可以用报文的五元组信息唯一标识。
具体的,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任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例如,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业务板卡A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接口板卡1转发报文时,使用的是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1之间的数据链路。
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例如,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接口板卡2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业务板卡D转发报文时,使用的是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数据链路。
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即,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例如,业务板卡B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业务板卡D转发报文时,从接口板卡1、2、3中,选择接口板卡2作为交换网板,业务板卡B先使用业务板卡B与接口板卡2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接口板卡2,然后接口板卡2使用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业务板卡D。
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即,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例如,接口板卡1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接口板卡3转发报文时,从业务板卡A、B、C、D中,选择接口板卡B作为交换网板,接口板卡1先使用接口板卡1与业务板卡B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业务板卡B,然后业务板卡B使用业务板卡B与接口板卡3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接口板卡3。
其中,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可以利用哈希算法选择一个接口板卡,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与该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可以利用哈希算法选择一个业务板卡,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具体的,某接口板卡根据本文转发规则向另一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先根据报文的标识计算哈希值,每个哈希值对应于一个端口,根据端口与业务板卡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业务板卡,然后由业务板卡转发至该另一接口板卡。例如,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接口板卡2基于转发规则向接口板卡3转发报文时,根据报文的标识计算哈希值,根据哈希值对应的端口选择了第二个端口,第二个端口对应的业务板卡为业务板卡B,因此,接口板卡2会先利用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B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业务板卡B,然后业务板卡B利用业务板卡B与接口板卡3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接口板卡3。
本说明提供了另一种机框式设备,包括: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以及其他机框式设备必有的器件或接口,如电源口、散热风扇等。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即,主控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每个接口板卡都存在控制链路,主控板卡通过控制链路下发配置信息。
机框式设备的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至少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每个端口对应于一个业务板卡的一个端口;每个业务板卡的每个端口对应于一个的接口板卡一个端口。
由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些安全业务的数量较多,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场景设计不同的业务板卡,如图6所示的连接方式,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3有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因此,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3存在两个物理连接点,可配置两个数据链路;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2有一个端口相连,因此,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2存在一个物理连接点,可配置一个数据链路。如此,即可增加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3之间的带宽。
因此,在本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至少存在一条数据链路,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越多,该接口板卡与该业务板卡之间的带宽越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由于存在如图6所示的连接方式,因此,一般都是以正交的方式连接得以实现上述的机框式设备。
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当机框式设备按照如图6所示的方式将业务板卡、接口板卡连接完成后(即,将业务板卡、接口板卡插至对应的槽口后),主控板卡根据各个槽位的板卡信息,下发数据链路配置信息,具体的,可以为每个接口板卡、每个业务板卡下发端口列表:
例如,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主控板卡给业务板卡A下发的链路配置信息包括:从右至左,业务板卡A第一行第一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3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业务板卡A第二行第一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3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业务板卡A第一行第二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2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业务板卡A第一行第三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1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业务板卡A第二行第二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1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
主控板卡给接口板卡1下发的链路配置信息包括:从上至下,接口板卡1第一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A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1第二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A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1第三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B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
如此,便形成了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数据链路,例如,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1进行数据交互时,可以通过业务板卡的第一行第三个端口与接口板卡的第一个端口形成的数据链路,也可以通过业务板卡第二行第二个端口与接口板卡第二个端口形成的数据链路。
其中,业务板卡与业务板卡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数据链路,因此,可将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各自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作为该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具体的,如6所示的连接方式,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B可以选择接口板卡1、2、3中的任一板卡作为交互网板,例如,选择接口板卡2作为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交换网板,那么,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A之间的数据链路以及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合并数据链路,如此,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即可基于该合并数据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将接口板卡1或3作为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交换网板同理。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同上,可将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各自与同一业务板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作为该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将机框式设备的各种业务配置好后,主控板卡会根据用户的配置向各个板卡下发报文转发规则,例如,对于报文特征A对应的报文,需要经由业务板卡A进行业务处理,对应报文特征B对应的报文,需要经由业务板卡B进行业务处理,因此,主控板卡向各个接口板卡下发的报文转发规则中,包含报文特征A与业务板卡A的对应关系,报文特征B与业务板卡B的对应关系。其中,报文特征可以用报文的五元组信息唯一标识。
具体的,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任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例如,如图6所示的连接方式,业务板卡A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接口板卡1转发报文时,使用的是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1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接口板卡1与业务板卡A存在两条数据链路,可选择任一条数据链路进行交互。
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例如,如图6所示的连接方式,接口板卡2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业务板卡B转发报文时,使用的是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B之间的数据链路。
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即,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例如,业务板卡A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业务板卡B转发报文时,从接口板卡1、2、3中,选择接口板卡2作为交换网板,业务板卡B先使用业务板卡B与接口板卡2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接口板卡2,然后接口板卡2使用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A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业务板卡A。
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即,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例如,接口板卡1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接口板卡3转发报文时,从业务板卡A、B中,选择接口板卡B作为交换网板,接口板卡1先使用接口板卡1与业务板卡B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业务板卡B,然后业务板卡B使用业务板卡B与接口板卡3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接口板卡3。
其中,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可以利用哈希算法选择一个端口对应的接口板卡,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与该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可以利用哈希算法选择一个端口对应的业务板卡,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具体的,某接口板卡根据本文转发规则向另一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先根据报文的标识计算哈希值,每个哈希值对应于一个端口,根据端口与业务板卡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业务板卡,然后由业务板卡转发至该另一接口板卡。例如,如图6所示的连接方式,接口板卡2基于转发规则向接口板卡3转发报文时,根据报文的标识计算哈希值,根据哈希值对应的端口选择了第二个端口,第二个端口对应的业务板卡为业务板卡B,因此,接口板卡2会先利用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B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业务板卡B,然后业务板卡B利用业务板卡B与接口板卡3之间的数据链路将报文转发至接口板卡3。
此外,本说明还提供了一种机框式设备,包括: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交换网板、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以及其他机框式设备必有的器件或接口,如电源口、散热风扇等。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即,主控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每个接口板卡、交换网板都存在控制链路,主控板卡通过控制链路下发配置信息。交换网板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即,交换网板与每个业务板卡、每个接口板卡、交换网板都存在数据链路。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业务板卡;每个业务板卡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接口板卡。具体的,任一接口板卡的端口数量不少于业务板卡的数量,任一业务板卡的端口数量不少于接口板卡的数量,如此,可保证每个接口板卡的每个端口只对应于一个业务板卡,每个业务板卡的每个端口只对应于一个接口板卡。
当机框式设备按照如图3所示的方式将业务板卡、接口板卡连接完成后(即,将业务板卡、接口板卡插至对应的槽口后),主控板卡根据各个槽位的板卡信息,下发数据链路配置信息,具体的,可以为每个接口板卡、每个业务板卡下发端口列表:
例如,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主控板卡给业务板卡A下发的链路配置信息包括:从右至左,业务板卡A第一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3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业务板卡A第二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2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业务板卡A第三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接口板卡1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
主控板卡给接口板卡1下发的链路配置信息包括:从上至下,接口板卡1第一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A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1第二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B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1第三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C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接口板卡1第四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与业务板卡D的板卡标识的对应关系。
如此,便形成了每个接口板卡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唯一确定的数据链路,例如,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1进行数据交互时,则直接通过业务板卡的第三端口与接口板卡的第一个端口之间的数据链路即可。
其中,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所述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各自与所述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各个业务板卡与各个接口板卡之间可以通过端口,基于正交的方式直接相连,如图3、图4所示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业务板卡以水平的方式插入相应槽位,接口板卡以垂直的方式插入相应的槽位,也可以是接口板卡以水平的方式插入相应槽位,业务板卡以垂直的方式插入相应的槽位。其中,所有业务板卡位于一侧,对应的槽位相同;所有的接口板卡位于一侧,对应的槽位相同。
此外,各个业务板卡与各个接口板卡之间可以通过端口,基于一定的角度进行相连,如图5所示,每个业务板卡与每个接口板卡都有一定的角度,同样,所有业务板卡位于一侧,对应的槽位相同;所有的接口板卡位于一侧,对应的槽位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将机框式设备的各种业务配置好后,主控板卡会根据用户的配置向各个板卡下发报文转发规则,例如,对于报文特征A对应的报文,需要经由业务板卡A进行业务处理,对应报文特征B对应的报文,需要经由业务板卡B进行业务处理,因此,主控板卡向各个接口板卡下发的报文转发规则中,包含报文特征A与业务板卡A的对应关系,报文特征B与业务板卡B的对应关系。其中,报文特征可以用报文的五元组信息唯一标识。此外,主控板卡会配置交换网板的转发规则,例如,对于报文特征X对于的报文,需要业务板卡A与业务板卡C进行业务办理,因此,业务板卡A处理完报文特征X对应的报文后,需要将先报文特征X对应的报文转发至交换网板,在基于转发规则,将报文特征X对应的报文转发至业务板卡C。
具体的,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任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例如,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业务板卡A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接口板卡1转发报文时,使用的是业务板卡A与接口板卡1之间的数据链路。
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任一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例如,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接口板卡2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业务板卡D转发报文时,使用的是接口板卡2与业务板卡D之间的数据链路。
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与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即,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与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例如,业务板卡B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业务板卡D转发报文时,业务板卡B先将报文转发至交换网板,交换网板再将报文转发至业务板卡D。
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与交互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即,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与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例如,接口板卡1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接口板卡3转发报文时,接口板卡1先将报文转发至交换网板,交换网板再将报文转发至接口板卡3。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框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
所述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业务板卡;每个业务板卡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接口板卡;
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直接相连,包括: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基于正交的方式直接相连。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机框式设备的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任意两个板卡之间基于报文转发规则进行数据交互时,基于该任意两个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业务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业务板卡转发报文时,利用哈希算法选择一个接口板卡,使用该任一业务板卡与该其他业务板卡,各自与该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进行报文转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接口板卡基于报文转发规则向其他接口板卡转发报文时,利用哈希算法选择一个业务板卡,使用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其他接口板卡,各自与该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合并数据链路进行报文转发。
6.一种机框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
所述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至少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每个端口对应于一个业务板卡的一个端口;每个业务板卡的每个端口对应于一个的接口板卡一个端口;
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接口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同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框式设备的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任意两个板卡之间基于报文转发规则进行数据交互时,基于该任意两个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8.一种机框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板卡、背板连接器、交换网板、若干个业务板卡、若干个接口板卡;
所述主控板卡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
所述交换网板通过背板连接器分别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以及分别与每个接口板卡连接;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直接相连,以便配置该任一接口板卡与该任一业务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其中,每个接口板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业务板卡;每个业务板卡的不同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接口板卡;
任意两个业务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由各自与所述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任意两个接口板卡之间存在合并数据链路,该合并数据链路各自与所述交换网板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框式设备,其特征在于,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直接相连,包括:
任一接口板卡与任一业务板卡通过各自的一个端口,基于正交的方式直接相连。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9任一所述的机框式设备的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任意两个板卡之间基于报文转发规则进行数据交互时,基于该任意两个板卡之间的数据链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13529.2A CN112751787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机框式设备、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13529.2A CN112751787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机框式设备、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51787A CN112751787A (zh) | 2021-05-04 |
CN112751787B true CN112751787B (zh) | 2022-04-26 |
Family
ID=75649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13529.2A Active CN112751787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机框式设备、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51787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258152A1 (en) * | 2008-02-27 | 2010-12-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ystem card architecture for switching device |
CN102497308A (zh) * | 2011-11-30 | 2012-06-13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多槽位交换机 |
CN102695393A (zh) * | 2012-05-04 | 2012-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正交互连系统及通信设备 |
CN104243360A (zh) * | 2014-09-10 | 2014-12-24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链路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05847185A (zh) * | 2015-01-16 | 2016-08-10 |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 分布式设备的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分布式设备 |
CN105939291A (zh) * | 2015-09-25 | 2016-09-14 |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 报文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11614555A (zh) * | 2020-04-20 | 2020-09-01 | 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通道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1788872A (zh) * | 2017-08-30 | 2020-10-16 | 阿瑞斯塔网络公司 | 具有正交结构卡和线卡的分布式核心交换 |
CN211791587U (zh) * | 2020-04-20 | 2020-10-27 | 湖南戎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框架式硬件系统平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42688B2 (en) * | 2009-01-20 | 2014-09-23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Reducing cabling complexity in large-scale networks |
US9258253B2 (en) * | 2013-05-14 | 2016-02-09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witching fabric |
-
2020
- 2020-12-30 CN CN202011613529.2A patent/CN1127517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258152A1 (en) * | 2008-02-27 | 2010-12-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ystem card architecture for switching device |
CN102497308A (zh) * | 2011-11-30 | 2012-06-13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多槽位交换机 |
CN102695393A (zh) * | 2012-05-04 | 2012-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正交互连系统及通信设备 |
CN104243360A (zh) * | 2014-09-10 | 2014-12-24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链路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05847185A (zh) * | 2015-01-16 | 2016-08-10 |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 分布式设备的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分布式设备 |
CN105939291A (zh) * | 2015-09-25 | 2016-09-14 |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 报文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11788872A (zh) * | 2017-08-30 | 2020-10-16 | 阿瑞斯塔网络公司 | 具有正交结构卡和线卡的分布式核心交换 |
CN111614555A (zh) * | 2020-04-20 | 2020-09-01 | 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通道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11791587U (zh) * | 2020-04-20 | 2020-10-27 | 湖南戎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框架式硬件系统平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51787A (zh) | 2021-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83265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network packet | |
EP3266156B1 (en) | Network infrastructure device to implement pre-filter rules | |
CN102318291B (zh) | 一种业务流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800658B (zh) | 用于管理网络接口组件的预订请求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7005483B (zh) | 用于高性能网络结构安全的技术 | |
CN112714052B (zh) | 一种流量隔离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 |
CN104683333A (zh) | 基于sdn的实现异常流量拦截的方法 | |
KR20120004993A (ko) | 입력/출력 데이터 전달용의 논리적 네트워크 계층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5939291A (zh) | 报文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N110011941B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 |
CN111224882A (zh) |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0784345A (zh) | 网络流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376252B (zh) | 分布式架构数据通信设备及其认证方法、业务板 | |
CN106453156A (zh) | 一种虚拟设备间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8718258B (zh) | 一种板间链路的质量检测方法及设备 | |
US10116646B2 (en) |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threat control | |
CN108092922B (zh) | 一种接口板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751787B (zh) | 机框式设备、板卡间报文转发方法 | |
CN103118144B (zh) | 一种无线接入控制器及其远程接口代理方法 | |
WO2016136223A1 (ja) | 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装置、管理装置、リソース分離型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0243988B2 (en) | Configurable network security | |
US20100058459A1 (en) | Network interface card with packet filtering function and filte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6436648A (zh) | 一种验证信息发送方法、验证表项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0300012A (zh) | 用于将分组处理组件重置为操作状态的方法 | |
CN107888624B (zh) | 一种防护网络安全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