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754B -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754B
CN112751754B CN201911040135.XA CN201911040135A CN112751754B CN 112751754 B CN112751754 B CN 112751754B CN 201911040135 A CN201911040135 A CN 201911040135A CN 112751754 B CN112751754 B CN 112751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port
network device
network
swi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01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754A (zh
Inventor
张耀坤
范博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01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754B/zh
Priority to EP20883375.6A priority patent/EP404452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17242 priority patent/WO20210828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754A/zh
Priority to US17/731,927 priority patent/US1188205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3Arrangements for combining access network resources elements, e.g. channel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5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选择端口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实现双归接入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网络设备中用于双归接入的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状态进行切换,接收第二网络设备中用于双归接入的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根据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选择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该方法综合考虑两侧端口状态,尽量避免实现双归接入的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尽量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Description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双归接入场景中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双归接入是常用的接入可靠性保护机制,具体表现为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到两台网络侧设备,当其中的一台网络侧设备无法连接时,仍然可以与另一台网络侧设备连接,从而网络传输不受影响。采取双归接入时,通常会在两台网络侧设备上部署延时策略,例如接入侧端口的延时工作或基于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接入侧端口汇聚的延时协商。延时策略能够防止接入侧链路频繁闪断时冲击系统,或者在网络侧设备整机重启时争取更多的恢复时间。然而,延时策略也会带来过度保护的问题。例如,当两台网络侧设备的链路同时闪断又很快恢复时,两台网络侧设备同时实施延时策略,在实施延时策略的时间段内,造成网络传输不必要的中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解决当前双归接入采取延时策略时造成的过度保护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选择端口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状态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UP状态不同,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让所述UP状态不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选择需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
在该方法中,综合考虑两侧端口状态,如果其中对侧端口已经处于DOWN状态或延时状态,则本侧端口应当尽量保持在UP状态,例如,由DOWN状态恢复以后,应当跳过延时状态而直接进入UP状态,如果两侧端口同时进入了延时状态,则应当有一侧端口从延时状态退出,进入UP状态,从而尽量避免实现双归接入的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尽量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所述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在该方法中,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跳过延时状态或提前结束延时状态,进入UP状态,从而避免实现双归接入的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 UP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所述UP状态。第二网络设备获得第一端口的最新端口状态,用于后续管理端口状态时进行参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或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在报文中,所述报文为对等接口状态通告协议RISAP报文、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报文或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MC-LAG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所述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为所述第二端口,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 UP状态。当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均处于延时状态时,接入侧设备无法连接至网络,但实际上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能够切换至UP状态,也就是说,此时两侧端口同时处于延时状态是不必要的。因而,第一网络设备需要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选择一个端口,切换为UP状态,以确保接入侧设备连接至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侧设备包括第三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或者,所述接入侧设备包括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四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根据端口延时开启、端口聚合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延时协商或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初始化延时UP确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口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UP状态,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
在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在本侧端口处于延时状态时,向对侧网络设备通告本侧端口的端口状态,并根据对侧发送的指示报文,将本侧端口的端口状态提前切换至UP状态,从而尽量避免实现双归接入的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尽量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在报文中,所述报文为对等接口状态通告协议RISAP报文、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报文或跨设备链路聚合组MC-LAG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侧设备包括第三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或者,所述接入侧设备包括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四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根据端口延时开启、端口聚合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延时协商或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初始化延时UP确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网络接口可以是收发器。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网络接口可以是收发器。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前述第三方面提供的网络设备和第四方面提供的网络设备,或者该网络系统包括前述第五方面提供的网络设备和第六面提供的网络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芯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上述芯片仅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该芯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该芯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口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端口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状态的通告报文的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状态的通告报文的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端口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该场景包括通信网络,通信网络中包括接入侧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网络的边缘设备,例如,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PE)或宽带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access server,BAS)。接入侧可以是用户设备、交换机或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 terminal, OLT)。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进而连接至网络。当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中的一台网络设备无法连接时,接入侧设备还可以通过另一台网络设备连接至网络,从而保证接入的可靠性。
双归接入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基于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redundancy protocol,VRRP)的接入,或者可以是基于BAS热备冗余用户信息(redundancyuser information,RUI)的接入,也可以是跨设备链路聚合组(multi-chassis linkaggregation group, MC-LAG)、增强的端口聚合(enhanced trunk,E-trunk),也可以是BAS负载分担冷备接入或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双归接入路由器等等。在这些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存在基于主备协议的主备关系,主备协议可以是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VRRP)或者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MC-LAG)的协议等。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也可以不存在基于主备协议的主备关系,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上可以同时运行路由协议,例如BGP协议,或者可以同时运行防环协议,例如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接入侧设备可以是一台设备,双归接入至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接入侧设备也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多台设备,其中第一台设备连接至第一网络设备,最后一台设备连接至第二网络设备,从而实现所述多台设备双归接入至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端口状态包括UP状态和DOWN状态,其中,UP状态是端口的工作状态,处于UP 状态时,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DOWN状态是端口的非工作状态或宕状态,处于DOWN状态时,端口不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在双归接入的场景中,通常会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中部署延时策略,延时策略可以是接入侧端口的延时UP、基于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的接入侧端口聚合(trunk) 的延时协商或VRRP初始化延时UP等等。延时策略的具体内容是使得端口在由DOWN 状态切换至UP状态前需要等待预定时长。预定时长的长度可以在具体的延时策略中进行设置,例如180秒。
在等待过程中,端口不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例如,在端口延时UP阶段,端口虽然能够物理收光,但仍然是DOWN状态;在trunk延时协商阶段,端口虽然具备协商的能力,但不进行协商,协议层面仍然处于DOWN状态。
通过延时策略,引入第三种端口状态,即延时状态。当网络设备执行延时策略时,网络设备中相关端口的端口状态可以称为延时状态,即等待预定时长后切换至UP状态。图2示出了端口状态的三种状态。在T1时刻以前,端口状态处于DOWN状态,在T1时刻,网络设备获知端口能够切换到UP状态,但由于延时策略的存在,网络设备需要等待预定时长,即T1时刻至T2时刻,进而在T2时刻才将端口状态进入延时状态,在T1时刻至 T2时刻,端口状态处于延时状态,T1时刻至T2时刻的时长即上述等待的预定时长,具体长度由延时策略决定。在T2时刻,等待的预定时长结束,延时策略执行完毕,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延时状态能够防止接入侧链路频繁闪断时冲击系统,或者在网络侧设备整机重启时争取更多的恢复时间。
然而,延时状态也会带来过度保护的问题。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接入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连接,接入侧设备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连接,在这两台设备上均部署有延时策略。例如,当第一端口处于DOWN 状态时,接入侧设备与第二端口进行通信。此时,第二链路闪断后又很快恢复。由于第二网络设备上部署有延时策略,第二端口进入延时状态,即切换至UP状态前需要等待预定时长,该预定时长由延时策略决定,例如180秒,则在这180秒内,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不在UP阶段,接入侧设备无法与网络连接,流量中断。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形下,第二端口的延时状态属于过度保护,如果第二端口由DOWN状态立即切换至UP 状态,就可以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为了解决上述延时状态造成的过度保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端口的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设备和系统。方法、设备和系统的实施例可以相互参见,相同或类似之处不再赘述。图3示出了该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该网络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在该方法中,综合考虑两侧端口状态,如果其中对侧端口已经处于DOWN状态或延时状态,则本侧端口应当尽量保持在UP状态,例如,由DOWN状态恢复以后,应当跳过延时状态而直接进入UP 状态,如果两侧端口同时进入了延时状态,则应当有一侧端口从延时状态退出,进入UP 状态,从而尽量避免实现双归接入的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尽量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结合图2所示的端口状态,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都可以包括三种:DOWN状态、延时状态或UP状态。
在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告端口状态,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通告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通告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
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是否部署有主备协议,用于通告端口状态的协议的类型有所不同。当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部署有主备协议时,两设备之间可以扩展该主备协议的报文来通告和接收端口状态。该主备协议可以是VRRP或实现MC-LAG的协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通过上述协议建立邻居,并在两台设备内实现双归接入的端口上设置主备协议,具体的,在两台设备内实现双归接入的端口上通过手工配置主备协议。当邻居建立以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双向发送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通告报文。当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的某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单向发送发生变化的端口状态的通告报文。例如,当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发生变化时,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通告报文,用于通告第二端口的最新端口状态。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通告报文,并记录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
图4示出了主备协议为VRRP协议时,扩展的端口状态通告报文的格式。在图4中省略了IP报文头的内容,也就是说,图4所示的报文格式之前还包括IP报文头,构成完整的VRRP报文。其中,版本号字段用于表示该报文为端口状态通告报文,取值可以为2。类型字段用于表示VRRP报文类型为端口状态通告报文,取值可以为7。VRRP标识用于标识具体的VRRP。长度字段用于表示一个通告报文中涉及的端口状态的数量,例如,图 4中所示的通告报文涉及的端口状态的数量为4。标识字段用于确定具体的端口,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中,实现双归接入的一对端口的标识字段相同,即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标识字段相同。状态字段用于表示端口状态。例如,当状态字段为0时,表示 UP状态,当状态字段为1时,表示DOWN状态,当状态字段为2时,表示延时状态,等等。
当主备协议为其他类型,例如MC-LAG时,扩展的端口状态通告报文的格式与以上描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未部署主备协议时,两设备之间需要额外运行一个协议来通告和接收端口状态。该协议可以是对等接口状态通告协议(reciprocalinterface status advise protocol,RISAP)。具体的,RISAP协议的建立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RISAP协议的协商报文为TCP报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协商后建立RISAP邻居,并在两台设备内实现双归接入的端口上设置绑定RISAP协议,具体的,在两台设备内实现双归接入的端口上通过手工配置主备协议。RISAP邻居所采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为设备的环回(loopback)地址。当RISAP邻居建立以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双向发送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通告报文。该通告报文可以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报文。当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的某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单向发送发生变化的端口状态的通告报文。例如,当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发生变化时,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通告报文,用于通告第二端口的最新端口状态。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通告报文,并记录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
图5示出了RISAP协议下通告报文的格式。在图5中省略了UDP报文头的内容,也就是说,图4所示的报文格式之前还包括UDP报文头,构成完整的RISAP报文。其中,版本号字段用于表示该报文为端口状态通告报文,取值可以为1。长度字段用于表示一个通告报文中涉及的端口状态的数量,例如,图5中所示的通告报文涉及的端口状态的数量为3。标识字段用于确定具体的端口,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中,实现双归接入的一对端口的标识字段相同,即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标识字段相同。状态字段用于表示端口状态。例如,当状态字段为0时,表示UP状态,当状态字段为1时,表示DOWN 状态,当状态字段为2时,表示延时状态,等等。
在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向其他网络设备通告本侧端口的端口状态,与接收对侧端口的端口状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步骤,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任意顺序执行。
结合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图,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10,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设备内部的端口状态管理模块获得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
当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是切换为DOWN状态或UP状态时,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90,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端口状态的通告报文,通告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
当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即将切换为延时状态时,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20,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参见图2所示,在T1时刻,第一端口由DOWN状态即将进入延时状态,并且此时第一端口具体进入UP状态的能力,即能够向UP状态切换。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的通告报文后,记录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进而,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记录的内容,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
当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DOWN状态或延时状态时,接入侧设备需要通过第一端口接入网络,因而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30,将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也就是说,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由DOWN状态直接进入UP状态,跳过延时状态。结合图2所示的端口状态,即T1时刻与T2时刻重合,不再存在T1时刻和T2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从而避免实现双归接入的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当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UP状态时,接入侧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端口接入网络,因而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40,将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延时状态。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执行延时策略,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在等待预定时长后切换至UP状态。
当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已经进入延时状态时,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20’,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参见图2所示,在T1时刻至T2时刻之间,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进入延时状态,此时第一端口也能够向UP状态切换。步骤S320’的过程与步骤S320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DOWN状态时,接入侧设备需要通过第一端口接入网络,因而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50,将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也就是说,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退出延时状态,提前进入UP状态,从而避免实现双归接入的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当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也处于延时状态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均处于延时状态。导致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均处于延时状态的原因可能是,接入侧设备连接第一端口的第一链路,以及接入侧设备连接第二端口的第二链路同时闪断又很快恢复,此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进入延时状态,并且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分别向对方发送用于通告端口进入延时状态的通告报文。当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均处于延时状态时,接入侧设备无法连接至网络,但实际上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能够切换至 UP状态,也就是说,此时两侧端口同时处于延时状态是不必要的。因而,第一网络设备需要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选择一个端口,切换为UP状态,以确保接入侧设备连接至网络。第一网络设备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选择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的规则可以是预先约定的,并且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遵循该预先约定的规则。可选的,该规则可以规定源IP地址较大的网络设备中的端口退出延时状态。例如,第一网络设备的源IP 地址为10.1.1.2,第二网络设备的源IP地址为10.1.1.1,则第一网络设备选择第一端口为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
当第一网络设备选择第一端口为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时,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70,即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
当第一网络设备选择第二端口为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时,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步骤S380,即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指示报文,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将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 状态。具体的,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设备内部的端口状态管理模块将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可选的,在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以后,第二网络设备进一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端口状态通告报文,以通告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UP状态。
并且,在上述步骤S330,S340,S350,S37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均执行步骤S390,即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通告报文,通告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容易理解的是,在第二网络设备中也可以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当第二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流程时,需要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该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的来源可以是步骤S390中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通告报文。
而当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UP状态时,接入侧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端口接入网络,因而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可以继续处于延时状态,直到等待的预定时长结束,即第一网络设备不做操作,图3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流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的步骤和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的步骤,两个步骤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后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也可以先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后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虽然图3仅示出了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后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的方式,但第一网络设备先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后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的方式属于常规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获得其具体执行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本发明提出的选择端口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该网络包括网络设备601、网络设备602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网络设备601和网络设备602,所述接入侧设备与网络设备601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设备与网络设备602中的第二端口通信。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网络设备601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网络设备602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该方法具体包括:
S610,网络设备601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状态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UP状态不同,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1需要确定用于双归接入的本侧端口,即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结合图2所示,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可能包括三种:DOWN状态、延时状态或UP状态。其中,在由DOWN状态即将进入延时状态时,即T1时刻,第一端口具体进入UP状态的能力,即能够向UP状态切换,在进入延时状态以后,即T1时刻至T2时刻之间,第一端口也能够向UP状态切换。因而,当处于上述时间段时,网络设备601可以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状态切换。具体的,网络设备601可以通过设备内部的接口状态管理模块获得端口状态,获知第一端口即将进入延时状态,或者已经进入延时状态,即处于图2所示的T1时刻或T1时刻至T2时刻之间,从而确定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状态切换。
S620,网络设备602向网络设备601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表示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所述UP状态不同。
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是以上描述的端口状态通告报文。根据网络设备601和网络设备 602之间是否部署有主备协议,该通告报文的类型有所不同。具体结合以上对通告报文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2所示,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也可能包括三种:DOWN状态、延时状态或UP 状态。可选的,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未处于UP状态,例如为DOWN状态或延时状态。此时,网络设备601在切换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时,需要考虑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以避免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导致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本发明实施例对网络设备确定本侧端口的端口状态以及获得对侧端口的端口状态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即对步骤620和步骤610之间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可以先执行步骤 610后执行步骤620,也可以先执行步骤620后执行步骤610。
S630,网络设备601根据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和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选择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
根据以上描述,网络设备601和网络设备602之间互相通告端口状态,从而网络设备 601和网络设备602即能获知本侧端口状态也能获知对侧端口状态。在此基础上,需要综合考虑两侧端口状态,如果其中对侧端口已经处于DOWN状态或延时状态,则本侧端口应当尽量保持在UP状态,例如,由DOWN状态恢复以后,应当跳过延时状态而直接进入UP状态,如果两侧端口同时进入了延时状态,则应当有一侧端口从延时状态退出,进入UP状态,从而尽量避免实现双归接入的两个端口同时不在UP状态,尽量避免接入侧设备的流量中断。
选择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的具体规则可以是:
如果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为即将进入延时状态,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为DOWN状态或延时状态,则选择第一端口为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
如果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为已经进入延时状态,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为DOWN状态,则选择第一端口为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
如果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为已经进入延时状态,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为已经进入延时状态,将根据预定规则进一步选择,当满足预定规则的端口为第一端口时,则选择第一端口为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当满足预定规则的端口为第二端口时,则选择第二端口为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
例如,该预定规则规定源IP地址较大的网络设备中的端口退出延时状态。又例如,该预定规则规定源IP地址较小的网络设备中的端口退出延时状态。
当第一端口被选择为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时,网络设备601进一步执行步骤S641,网络设备601将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图6中未示出。
具体的,网络设备601可以通过设备内部的端口状态管理模块将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
可选的,在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以后,网络设备601进一步执行步骤S642,网络设备601向网络设备602发送端口状态通告报文,该通告报文用于通告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UP状态,图6中未示出。具体结合以上对通告报文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二端口被选择为需要切换为UP状态的端口时,网络设备601进一步执行步骤S650,网络设备601向网络设备602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602将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
网络设备602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并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 状态。具体的,网络设备602可以通过设备内部的端口状态管理模块将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可选的,在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以后,网络设备602 进一步向网络设备601发送端口状态通告报文,以通告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UP状态。
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600可以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1的功能。参阅图7,该网络设备600包括:确定单元601、接收单元602和选择单元603。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1的相应功能。举例来说,
网络设备600为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位于第一网络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
确定单元60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状态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UP状态不同,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
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让所述UP状态不同;
选择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选择需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
图8示出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1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网络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02、网络接口703以及存储器701。其中,
存储器701,用于存储指令;在实现图6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且图6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单元为通过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执行图6中的各个单元的功能所需的软件或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701中。
处理器702,用于执行存储器701中的指令,执行上述应用于图3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选择端口的方法。
网络接口703,用于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
网络接口703、处理器702以及存储器701相互连接。例如,网络接口703、处理器702以及存储器701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具体实施例中,处理器702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 状态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UP状态不同,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让所述UP状态不同;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选择需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该处理器702的详细处理过程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过程S310,S320,S320’,S330,S350,S360,S370,S380,S390或者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过程S610,S630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网络接口703用于网络设备700通过网络系统接收和发送报文。具体的过程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S310,S320,S320’,S380,S390或者图6所示实施例中S610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800 可以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2的功能。参阅图 9,网络设备800包括:发送单元801、接收单元802和切换单元803。该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的相应功能。举例来说,
网络设备800为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位于第一网络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
发送单元801,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UP状态,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
接收单元8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
切换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
图10示出了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2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2、网络接口903以及存储器901。其中,存储器901,用于存储指令;在实现图8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且图8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单元为通过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执行图8中各个单元的功能所需的软件或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901中。
处理器902,用于执行存储器901中的指令,执行上述应用于图3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发送端口状态的方法。
网络接口903,用于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
网络接口903、处理器902以及存储器901相互连接。例如,网络接口903、处理器902以及存储器901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总线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具体实施例中,处理器902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 UP状态,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该处理器902的详细处理过程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过程S320,S320’,S380或者图 6所示实施例中的过程S620,S630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网络接口903用于网络设备900通过网络系统收发报文。具体的过程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S320,S320’,S380或者图6所示实施例中S620,S630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存储器701和存储器901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寄存器(register)、硬盘、移动硬盘、 CD-ROM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
上述处理器702和处理器902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上述网络接口703和网络接口903例如可以是接口卡等,可以为以太(ethernet)接口或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接口。上述网络接口703和网络接口903 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上述处理器702和处理器902例如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此时,处理器702和处理器902根据自身电路,执行上述应用于图3所示实施例中处理报文的方法。也就是说,此时存储器701和存储器901无需存储处理器702和处理器902所执行的指令,处理器702和处理器902不再执行存储器701和存储器901中的指令。可选的,此时网络设备可以不包括存储器701或存储器901。
参阅图11所示,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网络系统1000包括第一网络设备10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02。所述网络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1001可以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或图6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1的处理步骤,所述网络系统中的第二网络设备1002可以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或图6 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602的处理步骤。相应的,所述网络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1001可以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600,所述第二网络设备1002可以为图9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800,或者相应的,所述网络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1001可以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700,所述第二网络设备1002可以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
具体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 状态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UP状态不同,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让所述UP状态不同;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选择需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UP状态,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瞬态存储介质,用于储存前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的程序,当其在计算机或网络设备上执行时,使得所示计算机或网络设备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节点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业务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业务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业务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业务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选择端口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状态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是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状态,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是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状态;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选择需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
所述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所述UP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或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在报文中,所述报文为对等接口状态通告协议RISAP报文、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报文或跨设备链路聚合组MC-LAG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
所述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为所述第二端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入侧设备包括第三设备,
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
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或者,
所述接入侧设备包括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
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
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包括:所述第四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根据端口延时开启、端口聚合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延时协商或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初始化延时工作确定。
8.一种发送端口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UP状态,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在报文中,所述报文为对等接口状态通告协议RISAP报文、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报文或跨设备链路聚合组MC-LAG报文。
10.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位于第一网络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能够由第一状态向UP状态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是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状态,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是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状态;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选择需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DOWN状态或者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
所述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切换单元,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所述UP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所述UP状态;
所述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的端口为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
14.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位于第一网络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接入侧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双归接入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端口通信,所述接入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端口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示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切换为UP状态,所述UP状态是指端口能够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状态;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UP状态;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状态切换为所述UP状态。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40135.XA 2019-10-29 2019-10-29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2751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0135.XA CN112751754B (zh) 2019-10-29 2019-10-29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EP20883375.6A EP4044524A4 (en) 2019-10-29 2020-09-23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PORT SWITCHING UNDER WORKING STATE DURING DUAL HOMING ACCESS
PCT/CN2020/117242 WO2021082820A1 (zh) 2019-10-29 2020-09-23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US17/731,927 US11882059B2 (en) 2019-10-29 2022-04-28 Method for selecting port to be switched to operating state in dual-homing acces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0135.XA CN112751754B (zh) 2019-10-29 2019-10-29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754A CN112751754A (zh) 2021-05-04
CN112751754B true CN112751754B (zh) 2022-05-13

Family

ID=7564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0135.XA Active CN112751754B (zh) 2019-10-29 2019-10-29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2059B2 (zh)
EP (1) EP4044524A4 (zh)
CN (1) CN112751754B (zh)
WO (1) WO202108282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6022A1 (en) * 2003-09-05 2005-03-24 Frank Liebenow Quiet resume on LAN
US7886348B2 (en) * 2003-10-03 2011-02-08 Verizon Services Corp.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nitoring firewall operation
JP4334419B2 (ja) * 2004-06-30 2009-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
JP4148931B2 (ja) * 2004-08-16 2008-09-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監視サーバ及び監視サーバプログラム
JP2006195703A (ja) * 2005-01-13 2006-07-27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レス計算機の運用管理システム
US8503329B2 (en) * 2009-08-05 2013-08-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ignaling of attachment circuit status and automatic discovery of inter-chassis communication peers
KR20110097180A (ko) * 2010-02-25 2011-08-31 박경섭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냉, 온열 기능의 침대
CN101826983A (zh) * 2010-04-02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归保护倒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488608B2 (en) * 2010-08-04 2013-07-16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ffic distribution in a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US8644134B2 (en) * 2010-10-28 2014-02-04 Cisco Technology, Inc. Dual-homing for ethernet line services
US8723668B1 (en) * 2010-11-14 2014-05-13 Gene Michael Strohall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device
CN102265555B (zh) * 2011-05-31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间的主备倒换方法、通信设备和系统及服务请求设备
CN103227725B (zh) * 2012-03-30 2018-01-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墙双机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JP5846018B2 (ja) * 2012-03-30 2016-01-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装置、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US9088438B2 (en) * 2013-01-29 2015-07-21 Cisco Technology, Inc. Using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with computer networks
CN103441940B (zh) * 2013-08-29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由备状态到主状态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10013039B2 (en) * 2013-11-15 2018-07-0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power at a universal bus (USB) port of a bluetooth-enabled mobile device
CN105933222B (zh) * 2016-04-12 2019-01-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e双归接入pe组网中基于mstp的防环方法
US20180091445A1 (en) * 2016-09-29 2018-03-29 Juniper Networks, Inc. Evpn designated forwarder state propagation to customer edge devices using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CN108574614B (zh) * 2017-03-10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JP6257820B1 (ja) * 2017-03-13 2018-01-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9150709B (zh) * 2017-06-28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ux机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337162B (zh) * 2018-02-09 2020-11-10 北京特立信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双归属保护的系统及方法
CN108599984B (zh) * 2018-03-15 2023-04-07 北京特立信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端口状态的方法、接入设备及支持双归属保护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55883A1 (en) 2022-08-11
WO2021082820A1 (zh) 2021-05-06
CN112751754A (zh) 2021-05-04
US11882059B2 (en) 2024-01-23
EP4044524A1 (en) 2022-08-17
EP4044524A4 (en)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4616B (zh) 一种处理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00244569A1 (en) Traffic Forwarding Method and Traffic Forwarding Apparatus
US8014409B1 (en) Virtual router identifier that spans multiple interfaces in a routing device
CN105657748B (zh) 基于隧道绑定的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EP3016326A1 (en) Label-switched packets with device-independent labels
EP3169024A1 (en) Designated forwarder (df) election based on static df election procedure
CN106255226B (zh) 网络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691031B (zh) 业务报文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US11943148B2 (en) Traffic flow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971522A (zh) 一种确定路由泄露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91344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020904B1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RU2510142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ообщения между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м процессором и переключающей схемой
US20180069790A1 (en) Packet transfer device and packet transfer method
CN112751754B (zh) 双归接入时选择切换为工作状态的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005912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EP4050854A1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545240B (zh) 基于分布式聚合系统的标签转发表的建立及报文转发方法
US9444728B2 (en) Packet switching device including cascaded aggregation nodes
KR20130109144A (ko) 오프셋을 사용하는 대역 내 제어 채널을 제공하는 의사회선
CN113973101A (zh) 一种表项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714066B (zh) 一种bgp对等体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16668352A (zh) 状态指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134283A (zh) 一种环网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2714066A (zh) 一种bgp对等体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