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655A - 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655A
CN112751655A CN201911040769.5A CN201911040769A CN112751655A CN 112751655 A CN112751655 A CN 112751655A CN 201911040769 A CN201911040769 A CN 201911040769A CN 112751655 A CN112751655 A CN 112751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cell
seconda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07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655B (zh
Inventor
乔晓瑜
蒋峥
毕奇
朱剑驰
陈鹏
佘小明
刘博�
张萌
李南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07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包括:获取终端针对测量事件上报的测量信息;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异频邻小区的质量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异频邻小区添加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并将异频邻小区配置为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以便终端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从而,可以在终端需要发送大量的上行数据时,通过辅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完成大量数据的上行传输,提高了上行传输能力。

Description

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NR上行传输增强主要包括上行载波聚合(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ULCA)和增强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
上行载波聚合将多个上行成员载波连接起来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上行载波聚合的一个逻辑小区包括1个下行载波和1个上行载波,终端支持在两个载波并发。终端同时监听两个下行小区,分别获得UL grant调度各自的PUSCH。
在增强上行链路技术中,在配置FDD UL/DL成对载波或TDD双向载波时,终端可配置额外的一条增强上行链路。一个逻辑小区包括1个下行载波和2个上行载波,终端可在两个载波动态切换,但是不能同时在2个上行载波上并发。终端监听同一个UL grant,ULgrant内含bit字段指示PUSCH被调度的UL载波。
发明内容
发明人经过分析后发现,目前3GPP对于载波聚合要求下行载波数量大于等于上行载波。由于5G新业务场景的出现,例如高清监控视频上传,视频平台现场直播等,提高了对上行传输的要求。因此现有的载波聚合方案无法满足上行传输要求。而增强上行链路不能同时在2个上行载波上并发,因此上行传输能力也有限。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上行传输能力。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包括:获取终端针对测量事件上报的测量信息;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异频邻小区的质量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异频邻小区添加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并将异频邻小区配置为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以便终端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异频邻小区配置为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包括:通过RRC信令向用户发送辅小区的信息,其中,在RRC信令的小区配置中,指示终端支持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的载波聚合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活条件包括终端上行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建立的是保证的比特速率GBR承载;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包括:如果所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未得到满足,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存数据大于预设的缓存数据门限、并且RLC首包时延大于预设的时延门限的情况下,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如果所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得到满足,不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建立的是非GBR承载;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包括:如果终端未达到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MBR,在RLC缓存数据大于预设的缓存数据门限、并且RLC首包时延大于预设的时延门限的情况下,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如果终端达到聚合最大比特速率,不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还包括: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的情况下,去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还包括: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辅小区的质量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辅小区从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为NR载波,辅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为LTE载波。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行载波聚合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终端针对测量事件上报的测量信息;辅小区配置模块,被配置为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异频邻小区的质量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异频邻小区添加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并将异频邻小区配置为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辅小区激活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载波聚合模块,被配置为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以便终端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行载波聚合系统,包括:前述上行载波聚合装置;以及终端,被配置为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其中,聚合后的载波是通过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而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行载波聚合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意一种上行载波聚合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一种上行载波聚合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从而,可以在终端需要发送大量的上行数据时,通过辅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完成大量数据的上行传输,提高了上行传输能力。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示出了配置了相关技术中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案的小区示例。
图1B示出了配置了相关技术中的增强上行链路方案的小区示例。
图1C示出了配置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增强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案的小区示例。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终端建立GBR承载情况下判断是否激活辅基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终端建立Non-GBR承载情况下判断是否激活辅基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A示出了配置了相关技术中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案的小区示例。如图1A所示,主小区(Primary Cell,简称:PCell)11和辅小区(Secondary Cell,简称:SCell)12中的每个小区包括1个下行载波(DL)和1个上行载波(UL)。终端同时监听两个下行小区。
图1B示出了配置了相关技术中的增强上行链路方案的小区示例。如图1B所示,PCell 21中包括1个下行载波(DL)和2个上行载波(SUL和UL),但是不能同时在2个上行载波上同时传输上行数据。
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增强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案。在本发明中,在进行载波聚合时允许上行载波数量大于下行载波的数量。图1C示出了配置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增强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案的小区示例。如图1C所示,PCell 31包括1个下行载波(DL)和1个上行载波(UL1),SCell 32包括1个上行载波(UL2)。并且,SCell 32仅用于提供上行资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图1C中每个小区的载波数量只是示例性地,而并不对本发明起限制性作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的服务小区为主小区和辅小区的小区集合,辅小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主小区为终端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起连接重建过程中所连接的小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终端仅与网络具有一个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并且在RRC连接进行建立、重建或者切换时,主小区提供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简称:NAS)的移动性信息和安全性输入。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行载波数量大于下行载波数量的情况下,辅小区只提供上行载波资源、而不提供下行载波资源。
下面参考图2描述本发明上行载波聚合方法的实施例。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方法是在基站侧执行的。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包括步骤S202~S208。
在步骤S202中,获取终端针对测量事件上报的测量信息。
在步骤S204中,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异频邻小区的质量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异频邻小区添加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并将异频邻小区配置为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
例如,当某个小区满足A4事件时,表示该小区是异频邻小区、并且质量较高,此时可以触发终端上报测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用户发送辅小区的信息,其中,在RRC信令的小区配置中,指示终端支持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的载波聚合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修改相应的RRC信令来实现增强的上行载波的配置。例如对于3GPP R15阶段RRC信息单元,可以对ServingCellConfigCommon(服务小区配置)、sCellConfigCommon(辅小区配置)、sCellConfigDedicated(辅小区专用配置)等信息单元的参数值进行修改,具体地可以修改上行配置(例如uplinkConfigCommon)和下行配置(例如downlinkConfigCommon)的配置条件、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实现上行和下行的灵活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下行资源由必选的修改为可选的,从而辅小区可以仅用于传输上行数据。
在步骤S206中,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活条件可以包括终端上行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
在步骤S208中,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以便终端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以实现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的载波聚合配置。从而,可以在终端需要发送大量的上行数据时,通过辅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完成大量数据的上行传输,提高了上行传输能力。
高清监控视频上传、视频平台现场直播等场景对下行传输要求较低、而对上行传输要求较高。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增强了上行传输能力、节约了下行传输资源。尤其在上下行配置为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制式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上行资源的配置。
除了终端上行数据量以外,还可以具体根据终端建立的承载类型所对应的条件来进一步判断是否激活辅小区。下面以GBR(Guaranteed Bit Rate,保证的比特速率)承载和Non-GBR(非GBR)承载为例来描述判断是否激活辅基站的实施例。
图3为终端建立GBR承载情况下判断是否激活辅基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判断方法包括步骤S302~S308。
在步骤S302中,判断所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是否到满足。如果得到满足,执行步骤S308;如果未得到满足,执行步骤S304。
在步骤S304中,判断当前是否同时满足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简称:RLC)缓存数据大于预设的缓存数据门限、并且RLC首包时延大于预设的时延门限。如果是,执行步骤S306;如果不是,执行步骤S308。
在步骤S306中,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步骤S308中,不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GBR承载的情况下首先判断是否满足了QoS,并在QoS未得到满足、并且上行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激活辅小区。从而,提高了上行传输能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4为终端建立Non-GBR承载情况下判断是否激活辅基站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判断方法包括步骤S402~S408。
在步骤S402中,判断终端是否达到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ggregate Maximum BitRate,简称:AMBR)。如果达到,执行步骤S408;如果未达到,执行步骤S404。
在步骤S404中,判断当前是否同时满足RLC缓存数据大于预设的缓存数据门限、并且RLC首包时延大于预设的时延门限。如果是,执行步骤S406;如果不是,执行步骤S408。
在步骤S406中,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步骤S408中,不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Non-GBR承载的情况下首先判断是否达到了AMBR,并在AMBR未达到、并且上行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激活辅小区。从而,提高了上行传输能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网络状况的变化,还可以对辅小区进行去激活或者移除处理。下面参考图5描述本发明上行载波聚合方法的实施例。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包括步骤S502~S512。
在步骤S502中,获取终端针对测量事件上报的测量信息。
在步骤S504中,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异频邻小区的质量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异频邻小区添加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并将异频邻小区配置为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
在步骤S506中,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步骤S508中,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以便终端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
在步骤S510中,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的情况下,去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第二门限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从而,在上行数据量较少时,可以通过主小区的载波完成上行数据的传输,不再需要通过载波聚合的方式。从而,可以更高效地使用通信资源。
在步骤S512中,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辅小区的质量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辅小区从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移除。
例如,在辅小区满足A2事件时,说明辅小区的质量较差,因此可以将其移除。从而,可以提升通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NR(New Radio,新空口)上行覆盖和上行容量,可以采用提供LTE(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长期演进)载波的小区作为辅小区。即,主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为NR载波,辅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为LTE载波。下面结合一个应用例,示例性地介绍上行载波聚合方法。
以上行高低频(3.5GHz和2.1GHz)协同组网为例。当3.5GHz NR采用2.5ms双周期TDD帧结构,上行覆盖是瓶颈。LTE现网的上行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例如2.1GHz上行频谱。而本发明增强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案支持3.5G和2.1G两个上行载波,从而可以充分利用LTE现网上行资源,提升NR上行覆盖,提升NR上行容量。
小区Cell1满足A4事件,A4事件触发UE上报测量信息。基站通过RRC连接管理重配置将Cell1配置为该UE的SCell。
如果UE建立的是GBR承载,并且业务已在PCell上建立,先判决该GBR业务的QoS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不激活SCell;如果不满足,则进一步基于RLC缓存数据进行判断。
如果UE建立的是non-GBR承载,先判决当前是否已经达到了UE的AMBR,若已达到,则不激活SCell;如果不满足,则进一步基于RLC缓存数据进行判断。
具体地,可以判断是否RLC缓存数据量大于门限、且RLC首包时延大于一定门限。例如判断以下条件1和条件2是否都成立。
条件1:
RLC缓存数据量>max(RLC出口速率*ActiveBufferDelayThd,ActiveBufferLenThd)
其中,ActiveBufferDelayThd表示激活缓存延迟阈值,ActiveBufferLenThd表示激活缓存长度阈值。
条件2:
RLC首包时延>ActiveBufferDelayThd
其中,ActiveBufferDelayThd表示激活缓存延迟阈值。
如果都成立,则可以快速激活配置作为载波聚合的上行成员载波的SCell,以提升UE的上行数据量吞吐能力。从而,UE同时在PCell和SCell上进行数据传输,其中Cell1作为仅配置上行成员载波的SCell,仅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当UE每个承载都满足RLC吞吐速率小于一定门限、并且RLC缓存时长小于一定门限时,网络可以去激活该UE的SCell。例如,可以判断是否RLC出口速率小于DeactiveThroughputThd(去激活吞吐量阈值),并且RLC缓存<DeactiveBufferLenThd(去激活缓存长度阈值)。
当Cell1满足A2事件时,A2事件触发UE上报测量信息。通过RRC连接管理重配置可以将Cell1从SCell中移除。
下面参考图6描述本发明上行载波聚合装置的实施例。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600包括:信息获取模块6100,被配置为获取终端针对测量事件上报的测量信息;辅小区配置模块6200,被配置为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异频邻小区的质量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异频邻小区添加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并将异频邻小区配置为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辅小区激活模块6300,被配置为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载波聚合模块6400,被配置为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以便终端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小区配置模块6200进一步被配置为通过RRC信令向用户发送辅小区的信息,其中,在RRC信令的小区配置中,指示终端支持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的载波聚合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活条件包括终端上行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建立的是保证的比特速率GBR承载;辅小区激活模块6300进一步被配置为如果所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未得到满足,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存数据大于预设的缓存数据门限、并且RLC首包时延大于预设的时延门限的情况下,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如果所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得到满足,不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建立的是非GBR承载;辅小区激活模块6300进一步被配置为如果终端未达到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MBR,在RLC缓存数据大于预设的缓存数据门限、并且RLC首包时延大于预设的时延门限的情况下,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如果终端达到聚合最大比特速率,不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载波聚合装置600还包括:去激活模块6500,被配置为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的情况下,去激活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载波聚合装置600还包括:辅小区移除模块6600,被配置为在根据测量信息确定辅小区的质量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辅小区从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为NR载波,辅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为LTE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载波聚合装置600位于基站中。
下面参考图7描述本发明上行载波聚合系统的实施例。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系统70包括:上行载波聚合装置710,位于基站,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图6实施例中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600;以及终端720,被配置为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其中,聚合后的载波是通过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而获得的。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80包括:存储器810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810的处理器820,处理器820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810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
其中,存储器810例如可以包括系统存储器、固定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系统存储器例如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以及其他程序等。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90包括:存储器910以及处理器92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930、网络接口940、存储接口950等。这些接口930,940,950以及存储器910和处理器920之间例如可以通过总线960连接。其中,输入输出接口930为显示器、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输出设备提供连接接口。网络接口940为各种联网设备提供连接接口。存储接口950为SD卡、U盘等外置存储设备提供连接接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一种上行载波聚合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为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针对测量事件上报的测量信息;
在根据所述测量信息确定异频邻小区的质量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异频邻小区添加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并将所述异频邻小区配置为所述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
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以便终端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其中,将所述异频邻小区配置为所述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用户发送所述辅小区的信息,其中,在所述RRC信令的小区配置中,指示终端支持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的载波聚合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其中,所述激活条件包括终端上行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其中,终端建立的是保证的比特速率GBR承载;
所述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包括:
如果所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未得到满足,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存数据大于预设的缓存数据门限、并且RLC首包时延大于预设的时延门限的情况下,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如果所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得到满足,不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其中,终端建立的是非GBR承载;
所述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包括:
如果终端未达到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MBR,在RLC缓存数据大于预设的缓存数据门限、并且RLC首包时延大于预设的时延门限的情况下,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如果终端达到聚合最大比特速率,不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还包括:
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的情况下,去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测量信息确定所述辅小区的质量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辅小区从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移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其中,所述主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为NR载波,辅小区提供的上行载波为LTE载波。
9.一种上行载波聚合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终端针对测量事件上报的测量信息;
辅小区配置模块,被配置为在根据所述测量信息确定异频邻小区的质量高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异频邻小区添加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集合中,并将所述异频邻小区配置为所述终端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辅小区;
辅小区激活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当前满足激活条件,激活所述终端配置的辅小区;
载波聚合模块,被配置为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以便终端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
10.一种上行载波聚合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装置,位于基站;以及
终端,被配置为通过聚合后的载波发送上行数据,其中,所述聚合后的载波是通过对终端的主小区和激活的辅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而获得的。
11.一种上行载波聚合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载波聚合方法。
CN201911040769.5A 2019-10-30 2019-10-30 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51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0769.5A CN112751655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0769.5A CN112751655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655A true CN112751655A (zh) 2021-05-04
CN112751655B CN112751655B (zh) 2023-05-02

Family

ID=75640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0769.5A Active CN112751655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6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926A (zh) * 2022-06-23 2022-09-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载波方案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12548A1 (zh) * 2022-07-15 2024-01-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8902A (zh) * 2012-10-26 2013-0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中动态管理辅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78595A (zh) * 2014-10-09 2016-05-1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载波聚合的载波资源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7088499A1 (zh) * 2015-11-24 2017-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协同关系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7465494A (zh) * 2016-06-03 2017-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载波聚合调度的方法
US20170367115A1 (en) * 2015-01-29 2017-12-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econdary scheduling request
CN107770795A (zh) * 2016-08-16 2018-03-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跨基站载波聚合系统中的辅小区去激活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8902A (zh) * 2012-10-26 2013-0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中动态管理辅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78595A (zh) * 2014-10-09 2016-05-1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载波聚合的载波资源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170367115A1 (en) * 2015-01-29 2017-12-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econdary scheduling request
WO2017088499A1 (zh) * 2015-11-24 2017-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协同关系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7465494A (zh) * 2016-06-03 2017-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载波聚合调度的方法
CN107770795A (zh) * 2016-08-16 2018-03-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跨基站载波聚合系统中的辅小区去激活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926A (zh) * 2022-06-23 2022-09-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载波方案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02926B (zh) * 2022-06-23 2023-10-1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载波方案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12548A1 (zh) * 2022-07-15 2024-01-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655B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5550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reating medium access control entity
US11089645B2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US11711167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7453326B2 (ja) Nrユーザ機器のための選択的クロススロ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CN108243505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17076197A1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的方法及设备
JP7467597B2 (ja) 通信方法、slrb確立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15044771A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via dual connectivity
CN109246753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KR102301836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SCell의 동적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9699063B (zh) 一种抢占指示信令的处理和发送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5103636B (zh) 一种中继节点RN、宿主基站DeNB及一种通信方法
CN103856312A (zh) 载波激活和去激活的方法、设备
JP2022538211A (ja) Bwpの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端末
CN112751655B (zh) 上行载波聚合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0314086B2 (en) Radio bearer setup method and device
EP3562235B1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CN107534984B (zh) 一种分量载波组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7211317B (zh) 利用wlan/3gpp聚合的上行链路调度
KR102392902B1 (ko) 무선통신장치
WO2015168918A1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源接入网节点、目标接入网节点
JP7148528B2 (ja) 端末及び基地局
KR102586022B1 (ko) Nr v2x에서 사이드링크 전송 자원을 재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3514146A (ja) トランスポートブロックサイズの制約を適用した、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時の小容量データ送信の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
WO2023189913A1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