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7160A - 一种燃气比例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比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7160A
CN112747160A CN201911051205.1A CN201911051205A CN112747160A CN 112747160 A CN112747160 A CN 112747160A CN 201911051205 A CN201911051205 A CN 201911051205A CN 112747160 A CN112747160 A CN 112747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adjusting
movable iron
sleeve
valv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12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12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7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7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7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24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20Excess-flow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20Excess-flow valves
    • F16K17/22Excess-flow valves actua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pressure between two places in the flow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通过对比例调节装置的优化设计,使其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本体部、限位调节杆以及容纳部,容纳部与本体部通过螺纹配合,且限位调节杆与本体部通过螺纹配合,阀杆伸入本体容纳腔且能够与限位调节杆相抵,该燃气比例阀在实现高低压出口压力模式的基础上能够对燃气流量进行进一步的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比例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比例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燃气比例阀一般包括安全控制装置、电磁驱动装置、比例调节装置以及压差调节装置,其中安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燃气通道的开启和安全关闭,通常由两个独立的电磁阀对应两个阀口进行打开或关闭以防止燃气的泄漏,电磁驱动装置通过与两个独立设置的比例调节装置分别进行配合以对压差调节装置的压差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燃气比例阀的高压或者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燃气比例阀,在实现高压或低压出口压力模式基础上能够对燃气流量进行进一步的调节。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比例阀,包括比例调节装置,比例调节装置包括外壳件、静铁芯、动铁芯、调节阀杆以及膜片组件,动铁芯位于静铁芯的上方,调节阀杆的下端与膜片组件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调节阀杆与动铁芯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动铁芯能够带着调节阀杆接近或远离所述静铁芯,比例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本体部、限位调节杆以及容纳部,调节阀杆能够与本体部相抵且本体部能够带着调节阀杆向上运动,容纳部与外壳件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容纳部包括第一螺纹部,本体部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部,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螺纹配合,本体部包括本体容纳腔,至少部分位调节杆位于本体容纳腔,至少部分调节阀杆伸入本体容纳腔且能够与限位调节杆相抵,本体部的内壁设有第三螺纹部,限位调节杆的外周壁设有第四螺纹部,第三螺纹部与第四螺纹部螺纹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通过在比例调节装置上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在高压或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实现对燃气流量的进一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的第一种结构的安全控制装置在关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的第一种结构的安全控制装置在开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的第二种结构的安全控制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的第三种结构的安全控制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的比例调节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比例调节装置的本体部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图4结构的燃气比例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比例调节装置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的燃气比例阀,包括本体1、进口1a以及出口1b,本体1内形成有燃气主流道1c,燃气从进口1a流入由出口1b流出,本体1可以由铝合金压铸成型,本体1设有第一阀口101、第二阀口102、第三阀口103,该燃气比例阀还包括安全驱动装置10、比例调节装置20以及压差调节装置30,该安全驱动装置10、比例调节装置20以及压差调节装置30可与本体1固定连接。
安全控制装置10包括第一芯体组件14以及第二芯体组件15,第一芯体组件14能够关闭第一阀口101,第二芯体组件15能够关闭第二阀口102,安全驱动装置10与第一阀口101以及第二阀口102配合形成双阀门式的电磁控制机构,作为燃气比例阀燃气通道的重要控制部件,用于控制燃气通道的开启和安全关闭,能够有效防止燃气的泄漏,比例调节装置20包括外壳件29、静铁芯21、调节阀杆22、动铁芯23以及膜片组件24,调节阀杆22与动铁芯23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动铁芯23位于静铁芯21的上方位置,静铁芯21相对靠近膜片组件24,调节阀杆22与所述动铁芯23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调节阀杆22能够带着动铁芯23接近或远离静铁芯21,该比例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40,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本体部41、限位调节杆42以及容纳部43,调节阀杆22能够与所述本体部41相抵,且本体部41能够带着调节阀杆22向上运动,容纳部43与外壳件29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容纳部43的内部具有容纳孔壁,容纳孔壁形成有第一螺纹部444,本体部41位于容纳部的容纳孔433,本体部41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部4121,第一螺纹部444能够与第二螺纹部4121相螺合,本体部41包括本体容纳腔414,至少部分限位调节杆42位于本体容纳腔414,至少部分调节阀杆22伸入本体容纳腔414且能够与限位调节杆42相抵,本体部41的内壁设有第三螺纹部4122,限位调节杆42的外周壁设有第四螺纹部421,第三螺纹部412能够与第四螺纹部421相螺合。
需实现燃气比例阀的高压或者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时,燃气由进口1a进入,第一芯体组件14相对远离第一阀口101,第二芯体组件15相对远离第二阀口102,燃气由第一阀口101以及第二阀口102进入燃气主流道1c,通电状态下,受电磁线圈励磁作用,调节阀杆22能够带着动铁芯23一起靠近静铁芯21,膜片组件24相对靠近第三阀口103,受压力作用,通道151内的压力增大,背压腔31的压力增大,压差膜片33克服主阀弹簧34的作用力使主阀密封部35逐渐开启主阀口32,主阀口32的开度增大,由主阀口32流向出口1b的燃气流量减大以形成相对较高的出口压力调节,反之断电时,调节阀杆22带着动铁芯23相对远离静铁芯21,膜片组件24相对远离第三阀口103,通道151内的压力减小,压差调节装置30的背压腔31的压力减小,主阀口32的开度减小,由主阀口32流向出口1b的燃气流量减少以形成相对较低的出口压力调节,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在实现两种出口压力调节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例调节装置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其具有调节机构,通过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配合,使本体部41相对容纳部43进行向上或向下作动,调节阀杆22能够与本体部相抵且本体部能够带着调节阀杆22向上运动,能够实现在高压出口压力模式下对燃气的进一步调节,以实现在高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的更高压或较低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通过第三螺纹部与第四螺纹部的配合,使限位调节杆42相对本体部41进行向上或向下的作动,使限位调节杆42抵着调节阀杆22相下作动或者调节阀杆22随着限位调节杆42的向上作动始终保持与其的抵接,能够实现在低压出口压力模式下对燃气的进一步调节,以实现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的更低压或较高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相比较背景技术的方案相对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在实现两种出口压力调节模式的基础上能够对燃气流量进行相对精确的调节,以满足客户的各种不同需求。
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介绍安全驱动装置10的结构,包括外套管、线圈12、第一芯体组件14以及第二芯体组件15,外套管位于线圈12的内孔,第一芯体组件14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以对其打开或关闭,第二芯体组件15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二阀口102以对其打开或关闭,且在第一芯体组件14失效未能关闭第一阀口101时,第二芯体组件15仍然能够关闭第二阀口102,保证燃气比例阀的使用安全防止燃气的泄漏,通过对安全驱动装置的优化设计,使其形成两段式的芯体组件各自控制阀口,可相对减少了安全阀的数量,使燃气比例阀整体结构相对更加简单基础上仍然能够保障使用安全性。
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燃气比例阀的安全驱动装置10可螺钉等方式与本体1固定连接,安全驱动装置10包括具有导磁性的外壳11、线圈12、第二静铁芯13b以及第二外套管19b,第二外套管19b位于线圈12的内孔,第二外套管19b与第二静铁芯13b固定连接,第二外套管19b与第二静铁芯13b大致限定形成安全驱动装置10的容纳腔A,第二静铁芯13b包括锥状部131b,第二外套管19b大致呈上下均开口的筒状管,第二外套管19b的上端部与第二静铁芯13b的外壁固定连接,线圈骨架121位于第二静铁芯13b与第二外套管19b的外周部,线圈12缠绕于线圈骨架121上,外壳11大致整体将线圈12罩设。安全驱动装置10还包括第一芯体组件14、第二芯体组件15、第一弹性件16以及第二弹性件17,第一芯体组件14包括第一动铁芯141、第一套筒部142以及第一密封部143,第一动铁芯141包括凹陷部,该凹陷部与锥状部131b相适配,其中第一套筒部142与第一动铁芯141固定连接,第一套筒部142的下端与第一密封部143嵌合,第一弹性件16套设于第一密封部143,第一动铁芯141能够带动第一套筒部142以及第一密封部143在容纳腔A进行轴向升降运动以使第一密封部143接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第一动铁芯141能够沿第二外套管19b的第二外套管壁进行轴向升降运动,第一芯体组件14包括第一腔体,第一套筒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3大致限定该第一腔体,第一密封部143包括开口1432。第二芯体组件15包括第二动铁芯151、阀杆152以及第二密封部153,第二动铁芯151包括贯通孔1511,第二动铁芯151位于第一腔体且能够在第一腔体沿第一套筒部142的套筒壁进行轴向运动,第二动铁芯151能够与第一动铁芯141相抵,阀杆152的下端部与第二密封部153嵌合,至少部分阀杆152伸入贯通孔1511,阀杆152能够带动第二动铁芯151向下运动以使第二密封部153关闭第二阀口102,第二弹性件17位于贯通孔1511且第二弹性件17的一端与第一动铁芯141相抵另一端与阀杆152相抵。
具体地,第一阀口101与第二阀口102为同轴设置,为保障密封性第二静铁芯13b可以固定连接有O型密封圈,第一动铁芯141也可以固定连接有O型密封圈进行气密性连接,第二外套管19b以及第一套筒142可以是通过拉伸等工艺形成的不锈钢件或铜件等非导磁性材料制成,第一密封部143以及第二密封部153可以是橡胶件各自与第一套筒142的翻边以及阀杆152的下端部嵌入套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里的嵌合指的是第一套筒142的翻边或阀杆152的下端部通过橡胶件的柔性变形作用挤入橡胶件内与其紧配,第一密封部143包括帽状金属件1430以及橡胶件1431,该帽状金属件1430大致包覆橡胶件1431,第一密封部143还包括朝静铁芯13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部1433,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套设于该第一凸起部1433的外周部,另一端套设于外壳11的外壳凸起,且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与第一密封部143相抵另一端与外壳11相抵,第一弹性件16为主阀弹簧,阀关阀状态时,对第一密封部143起到封阀作用力使其保持与第一阀口101的配合,阀杆152包括上杆部1521、凸缘部1522以及阀杆本体1523,阀杆本体1523的直径可以设置成大于上杆部1521的直径,当然阀杆也可以设置成上下直径相同的等径结构,上杆部1521伸入贯通孔1511且能够沿第二动铁芯151的内壁151a进行轴向运动,阀杆本体1523由开口1432向下伸出,凸缘部1522由上杆部1521向外周凸出,第二弹性件17位于贯通孔1511且套设于阀杆152,第二弹性件17的一端与阀杆152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动铁芯141相抵,具体地,第二弹性件17套设于上杆部1521的第二凸起部1521a,第二弹性件17的一端与第一动铁芯141下端部的第一端面1410相抵,另一端与凸缘部1522相抵,第二弹性件17可作为副阀弹簧,在闭阀状态时对阀杆152施加封阀力作用使其保持与第二阀口102的配合,且线圈通电作用下,开始由开阀切换到关阀模式时,通过副阀弹簧的封阀力作用使第二动铁芯151和第一动铁芯141顺利脱开且同时施加封阀力给阀杆152,从而使阀杆152能够带动第二动铁芯151顺利往下移动以关闭第二阀口102。第二动铁芯151还包括小径部1512、大径部1513以及第二端面1516,该小径部1512和大径部1513两者过渡形成有第一台阶1514,第二动铁芯151内部还设有第二台阶1515,第二端面1516能够与第一端面1410相相抵。当闭阀状态时,第一密封部143关闭第一阀口101以及第二密封部153关闭第二阀口102,第二端面1516与第一端面1410相相抵,凸缘部1522与第二台阶1515之间形成间隙L1。
该安全驱动装置1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8,第三弹性件套设于第一动铁芯141且第三弹性件18的一端与第一动铁芯141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密封部143相抵,具体地,第三弹性件18套设于小径部1512的外周部,且其一端与第一台阶1514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密封部143的底壁相抵,这里第三弹性件18可作为复位弹簧,第三弹性件18的弹力大于第二动铁芯151的重力,第三弹性件18能够克服第二动铁芯151的重力使第二动铁芯151能够与第一动铁芯141相相抵,通过设置该第三弹性件18在电磁线圈通电时,因为第一动铁芯141相距第二动铁芯151比静铁芯13来得更近,根据距离越近越容易吸合的原理,第一动铁芯141能够优先与第二动铁芯151发生吸合,从而带动其向上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密封部153一起抬升顺利开启第二阀口101。
进一步地,该安全驱动装置10还包括第一导磁体20a,该第一导磁体大致呈带翻边的筒状部,该第一导磁体20a套设于第二外套管19b的外周部,第一导磁体20a包括第一直段部21a以及第一翻边部22a,第一翻边部22a的下端面与外壳11相抵上端面与线圈骨架121相抵,第一翻边部22a嵌入线圈骨架121与外壳11形成的间隙之间,第一直段部21a的外壁可以与线圈骨架121相抵,线圈通电时,一部分磁力通过外壳11的上部传递至第二静铁芯13b,另一部分通过外壳11的下部传递至第一动铁芯141以及第二动铁芯151,因第一导磁体20a的设置,外壳11的外壳凸起部111至第一直段部21a的部位都具有电磁力,导磁面积增大,从而电磁力增大形成较强的电磁回路,使第一动铁芯141带动第二动铁芯151进行向上运动以打开第一阀口以及第二阀口。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第三弹性件18的设置,此时第二动铁芯151因不受第三弹性件18的作用力受重力作用可与阀杆152的台阶相抵,为了保证在电磁线圈通电时,第一动铁芯141能够和第二动铁芯151顺利相吸合使第二动铁芯151带动阀杆152向上抬升打开第二阀口102,可以将第一动铁芯141以及第二动铁芯151之间的间距设置成小于第一动铁芯141与静铁芯13之间的间距,仍然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下面简单介绍安全驱动装置的驱动原理,如图所示是安全驱动装置处于闭阀的位置状态,此时线圈12为断电状态,第一动铁芯141相对远离第二静铁芯13b,第一密封部143关闭第一阀口101,第二密封部153关闭第二阀口102,第三弹性件18克服第二动铁芯151的重力使其第二端面1516与第一动铁芯141的第一端面1410相相抵,当线圈12开始切换为通电状态时,受电磁力作用影响,第一动铁芯141距离第二动铁芯151较近,因此第一动铁芯141优先吸合第二动铁芯151,而后第一动铁芯141带动第一套管部142以及第一密封部143以及第二动铁芯151一起朝第二静铁芯13b方向抬升,以克服第一弹性件16即主阀弹簧的弹性力,第一密封部143开启第一阀口101,同时随着第二动铁芯151的向上抬升,第二台阶1515逐渐靠近凸缘部1522,凸缘部1522与第二台阶1515之间形成的间隙L1逐渐消失直至凸缘部1522与第二台阶1515两者相抵,第二动铁芯151带着阀杆152一起向上抬升,第二密封部153开启第二阀口102,直至形成图三的第一动铁芯141与第二静铁芯13b相吸合,安全驱动装置处于开阀位置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阀杆152和第二动铁芯151之间设置间隙L1,是因为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位置差,如第一阀口101与第二阀口102,当两者没有间隙L1时,很可能存在第二阀口102闭阀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存在燃气泄漏的安全隐患,,间隙L1用于消除第一阀口101和第二阀口102的位置差,保证两道阀门密封安全性,另外如两者之间未留有间隙,阀杆152容易带着第二动铁芯151往下移动,通电瞬间第一动铁芯141可能优先与静铁芯13优先吸合,由于吸合速度快,第二动铁芯151无法快速响应跟随第一动铁芯141运动,从而无法顺利开启第二阀口102。
当安全驱动装置处于开阀的位置状态,此时线圈12为通电状态,第一动铁芯141与第二静铁芯13b相相抵,凸缘部1522与第二台阶1515相抵,第一动铁芯141与第二动铁芯151相相抵,阀杆第一密封部143相对远离第一阀口101,第二密封部153相对远离第二阀口102,当线圈12开始切换为断电状态时,第一动铁芯141与第二静铁芯13b开始脱离,第二动铁芯151与第一动铁芯141为相抵状态,因此第二动铁芯151随第一动铁芯141也进行关闭动作,而受第二弹性件17即封阀弹性的作用力第二芯体组件15要先于第一芯体组件14关闭口,即第二阀口102先关闭,第一阀口101再关闭,受第二弹性件17作用第二动铁芯151与第一动铁芯141脱离形成一定的间隙,且受第二弹性件17施加的封阀力作用,阀杆152与第二动铁芯151相抵并带动第二动铁芯151向下运动直至关闭第二阀口102,在第二密封部153关闭第二阀口102后,阀杆152受封阀作用保持不动,第一动铁芯141推动第二动铁芯151继续向下移动逐渐消除之前第二动铁芯151与第一动铁芯141之间形成的间隙,使阀杆152和第二动铁芯151形成间隙L1,最终第一密封部143关闭第一阀口101。
需要说明的是该安全驱动装置靠近静铁芯部分可以作出其他的相应变动,下面结合图3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的第二种安全控制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安全驱动控制装置不同之处在于靠近静铁芯部分的结构,该燃气比例阀的安全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静铁芯13a以及第一外套管19a,第一静铁芯13a可与外壳11铆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第一静铁芯13a包括大致呈U形状的凹部131a以及向下延伸的壁部132a,第一外套管19a位于线圈12的内孔且包括封闭端191a以及开口端192a,封闭端191a与凹部131a相适配且封闭端191a与壁部132a形成间隙配合,该第一外套管19a为无磁(不导磁)金属材料成型,大致呈筒状,用于对第一芯体组件14的轴向动作导向以及阀体气密性,第一动铁芯141能够带着第一套管部142以及第一密封部143沿第一外套管壁进行轴向升降运动,安全驱动装置包括容纳腔A',第一外套管19a的内腔形成该容纳腔A',安全驱动装置10由线圈12的绕组进行励磁作用,通过外壳11、第一导磁体20a、第一静铁芯13a以及第一动铁芯141、第二动铁芯151能够形成环形封闭磁路,线圈通电励磁时,磁场通过外壳11传导至第一导磁体20a以及第一静铁芯13a,第一导磁体20a端的磁极通过间隙传导至第一动铁芯141以及第二动铁芯151,线圈12通电励磁瞬间,由于第一静铁芯131a与第一动铁芯141的距离较近即第一动铁芯141相对靠近第一静铁芯131a的壁部132a且两者配合处大致呈U形,有助于提高通电瞬间的初始吸合力作用,起到磁路引导作用,第一动铁芯141容易顺利带着第一套筒部142以及第一密封部143一起朝第一静铁芯131a方向吸合靠近,通过第一动铁芯141传导的电磁场与第一静铁芯131a的壁部132a形成磁路引导,再通过U形端面与第一动铁芯141的端面形成相吸的电磁回路,该实施例中的阀杆152'包括凸缘部1522'以及阀杆本体1523',凸缘部1522'位于第二动铁芯151的贯通孔1511且能够沿第二动铁芯151的内壁进行轴向移动,凸缘部1522'由阀杆本体1523'朝周向突起,关闭状态时,第一密封部143关闭第一阀口101,第二密封部153关闭第二阀口102,凸缘部1522'与第二台阶1515之间形成间隙。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磁体20a、第一芯体组件14、第二芯体组件15的相关具体结构以及通电或断电状态下的作动原理已在第一实施例作了详细陈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结合图4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的第三种安全控制装置的结构,与第二种安全控制装置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取消了静铁芯部件的设置,采用导磁体来替代静铁芯的导磁作用,具体地,该燃气比例阀的安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导磁体20a、第二导磁体20b、第一外套管19a、第一芯体组件14以及第二芯体组件15,第一导磁体20a以及第二导磁体20b均套设于第一外套管19a的外周,第一导磁体20a包括第一直段部21a以及第一翻边部22a,线圈骨架121的下端与外壳1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S1,第一翻边部22a嵌入该第一间隙,第一直段部21a可以与线圈骨架121的内壁相相抵,第二导磁体20b包括第二直段部21b、第二翻边部22b、导向孔23b,第一动铁芯包括锥部24b,该锥部24b与第二导磁体20b的第二直段部21b之间形成有磁隙S3,封闭端191a伸入该导向孔23b,线圈骨架121的上端与外壳11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S2,该第二翻边部22b嵌入第二间隙S2,第一导磁体20a以及第二导磁体20b为同中心轴设置,该实施例中第二导磁体20b相当于静铁芯作用,当线圈12通电产生励磁时,通过外壳11、第一导磁体20a、第二导磁体20b、第一动铁芯141以及第二动铁芯151形成环形封闭磁路,电磁场通过外壳11传递至第一导磁体20a以及第二导磁体20b,第一导磁体20a端的磁极传导至第二动铁芯151,因第二动铁芯151与第一动铁芯141相抵,再传导至第一动铁芯141,通过第一动铁芯151与第二导磁体20b之间形成的磁隙S3形成封闭的电磁回路,从而使第二导磁体20b上的电磁力将第一动铁芯151相吸,使第一动铁芯151向第二导磁体20b方向移动以实现阀门的开启,需要说明的是该锥部24b为在轴向上朝外壳11方向直径渐缩的缩径部,磁隙S3在第一动铁芯151与第二导磁体20b吸合时能够起到增强磁路的作用。该实施例中的阀杆结构同第二实施例,且第一芯体组件14、第二芯体组件15的相关具体结构以及通电或断电状态下的作动原理已在第一实施例作了详细陈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在线圈12断电状态下,如第一动铁芯141与第二静铁芯13b无法脱离保持相吸或意外卡住时,受第二弹性件17的封阀力作用第二动铁芯151与第一动铁芯141脱离,阀杆152仍然能够带动第二动铁芯151向下运动直至第二密封部153关闭第二阀口102,即在燃气比例阀进行作动,安全驱动装置的第一芯体组件14失效时,第二芯体组件15仍然能够关闭阀门以切断燃气的流通保障使用安全性,同样当第二芯体组件15失效时,第一芯体组件14仍然能关闭阀门切断燃气里的流通。
下面结合图5以及图6详细介绍比例调节装置20的具体结构,比例调节装置20包括容纳腔B、静铁芯21、调节阀杆22、动铁芯23以及膜片组件24,动铁芯23位于容纳腔B,调节阀杆22可选用金属材料与动铁芯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比例调节装置还包括套管28、外壳件29以及线圈部件,线圈部件位于静铁芯21的外周部,外壳件29具有导磁性且大致将线圈部件包围,套管28与静铁芯21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套管28与静铁芯21大致限定容纳腔B,动铁芯23能够带着调节阀杆22沿着套管28的套管壁在容纳腔B进行轴向升降运动,动铁芯23整体呈倒凸字型位于静铁芯21的上方,静铁芯21相对靠近膜片组件24,在线圈部件通电的场合下受励磁作用,动铁芯23整体向下移动逐渐靠近静铁芯21,调节阀杆22随着动铁芯23一起向下运动,在线圈部件断电的场合下励磁作用消失,动铁芯23整体向上移动并逐渐远离静铁芯21,调节阀杆22随着动铁芯23一起向上运动,具体地,调节阀杆22包括本体部221、上端部222以及下端部223,静铁芯21包括第一凹陷部211、第一贯通孔212以及第二凹陷部213,第一凹陷部211位于静铁芯21的上部位置,第二凹陷部213位于静铁芯21的下部位置,第一贯通孔212能够连通第一凹陷部211以及第二凹陷部213,动铁芯23包括第二贯通孔231以及凸起部232,该凸起部232是直径相较动铁芯23的大径部233较小的小径部,凸起部232与第一凹陷部211相适配,当线圈部件通电时受励磁作用,动铁芯23与调节阀杆22一起向下运动与静铁芯21相吸合,凸起部232能够伸入第一凹陷部211,当线圈部件断电时励磁作用消失,动铁芯23与调节阀杆22一起向上运动相对远离静铁芯21,凸起部232相对远离第一凹陷部211,动铁芯23的大径部233的外周壁能够沿着套筒壁在容纳腔B进行轴向移动,第一贯通孔212与第二贯通孔231同轴设置,调节阀杆22由上往下依次可通过第二贯通孔231、第一凹陷部211、第一贯通孔212以及第二凹陷部213,至少部分本体部221位于第一贯通孔212和第二贯通孔231,下端部223位于第二凹陷部213,静铁芯21还包括下端214,下端214与外壳件29固定连接,膜片组件24包括密封部241、膜片242、弹簧座243以及弹簧244,调节阀杆22的下端与膜片组件24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限位方式实现连接,调节阀杆22的下端部223嵌入弹簧座243内与其紧配,弹簧座243可为柔性的橡胶材质制成,通过柔性变形以使调节阀杆22的下端部223与弹簧座243进行紧密连接,另外调节阀杆22的下端也可通过过盈配合等方式实现与膜片组件的固定连接,弹簧244套设于密封部214的突起且一端与弹簧座243相抵另一端与密封部214相抵,弹簧座243以及至少部分弹簧244位于第二凹陷部211,该比例调节装置20还包括调节机构40,调节机构40包括本体部41、限位调节杆42以及容纳部43,本实施例中的本体部以及容纳部采用塑料件为一体结构,限位调节杆采用金属件,根据实际需要本体部或容纳部也可采用金属件制成,这里不对调节机构的各零部件的材质作具体限制,容纳部43与外壳件29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容纳部43包括延伸部431、凸缘部432以及容纳孔433,容纳部43的上端与下端均呈开口状结构,容纳部43的内部还包括容纳孔壁,容纳孔壁上形成有与本体部41相配合的第一螺纹部444,具体地延伸部431可与套管28过盈配合,凸缘部432与外壳件29的外壁相抵以使容纳部43整体可与外壳件29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凸缘部432以及外壳件29开设有对应的螺钉孔,通过螺钉拧紧的方式使凸缘部432与外壳件29固定连接,或者也可以在凸缘部432下底面设置突起或凹部,外壳件29的表面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凹部或突起,通过凹部与突起的对应配合使两者限位连接,只需将容纳部整体固定于外壳件29即可,本体部41至少部分位于容纳孔433,如需要也可将本体部41的上端延伸至容纳孔433外部,本体部41可由塑料或金属一体加工成型,本体部41的外壁设有与第一螺纹部444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部4121,本体部41整体呈筒状结构包括套筒本体412、卡爪部413、本体容纳腔414以及配合部415,卡爪部413由套筒本体412向下延伸并突起,本体容纳腔414包括缺口C,具体地,套筒本体412与卡爪部413之间形成有大致呈半环状的缺口C,圆筒状的套筒本体412的外周壁设有第二螺纹部4121,卡爪部413整体呈C字带开口状结构,卡爪部413包括开口4131、卡爪孔4132以及卡爪面4133,调节阀杆22的上端部222由开口4131置入卡爪孔4131并与其相适配,且能够通过缺口C伸入本体容纳腔414,卡爪面4133通过与上端部222的上端凸缘部2221的配合能够形成对动铁芯23向下作动的限位,静铁芯21的第一凹陷底面211a与动铁芯23的凸起部底面232a之间形成有距离L1,卡爪面4133与上端凸缘部2221之间形成有距离L2,且L1大于L2,调节阀杆22与开口4131之间可通过间隙配合带着动铁芯23进行轴向升降运动,配合部415包括呈内六角的配合孔结构,能够与外部L型的内六角扳手工具配合使用,本体容纳腔414与配合孔贯通,通过第一螺纹部444与第二螺纹部4121的螺纹配合作用使本体部41相对容纳部43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需要说明的是配合部的配合孔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型或不规则形结构只需能够与外部扳手相配合使用,使本体部能够相对容纳部进行向上或向下运动即可。
比例调节装置20在装配各个零部件时可将调节机构40的本体部41以及限位调节杆42安装完成,或先将动铁芯23与调节阀杆22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安装完成形成动铁芯阀杆组件,后将调节阀杆22的上端部由卡爪部413侧部的开口4131位置放入,后整体一起置入容纳腔B,使调节阀杆22对准第一贯通孔212,依次将安装膜片组件24的各个零部件装入,调节阀杆22受到弹簧244的复位作用上端凸缘部2221能够与限位调节阀杆42相抵,套筒本体412的内周壁还设有与限位调节杆42相配合的第三螺纹部4122,至少限位调节杆42位于本体容纳腔414,限位调节杆42的下端也可伸入缺口C腔中,只需通电状态时能够实现与调节阀杆22进行相抵,限位调节杆42的外周壁设有第四螺纹部421,限位调节杆42的上端部设有大致呈一字形凹陷状的槽部,通过第三螺纹部4122与第四螺纹部421的螺纹配合作用,槽部通过与外部一字型螺丝刀工具配合以使限位调节杆42相对套筒本体412作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需要说明的是限位调节杆的上端部也可设置其他形状的槽部用于与外部工具相配合使用,只需保证限位调节杆能够相对套筒本体向上或向下作动即可。
比例调节装置20还包括导磁部组件50,该导磁部组件50包括第一导磁部51和第二导磁部52,第一导磁部51套设于静铁芯21的外周部并与其相抵,第二导磁部52套设于套管28的外周部并与其相相抵,第一导磁部51包括第一直段以及第一翻边段,第二导磁部52包括第二直段以及第二翻边段,第一直段与静铁芯21的外周部相抵,第一翻边段分别与线圈部件的骨架以及外壳件29的下部相抵,第二直段与套筒28的外周部相抵,动铁芯23通过套筒28与至少部分第二直段相抵,第二翻边段分别与线圈部件的骨架以及外壳件29的上部相抵,通过对比例调节装置进行通电,励磁作用下,线圈部件产生的磁力传递至整个外壳件29,静铁芯21的下端214与外壳件29固定连接,即静铁芯与外壳件具有一定的导磁面积,磁力可传递至静铁芯,通过设置第一导磁部51,增大与静铁芯21的配合面积可进一步增强磁力,另一部分磁力通过外壳件29的上部外壳传递至第二导磁部52,至少部分第二直段与动铁芯23具有间接相抵的面积,磁力可通过第二直段与动铁芯23的接触面积将磁力传递至动铁芯23,以使动铁芯和静铁芯两者相吸合进行产品的作动,通过设置导磁部组件增强了比例调节装置整体作动时候的导磁性能,另外为了增强比例调节装置的导磁性能也可将调节机构40整体再向上移至外壳件29外,只需保障其不脱离产品整体即可,动铁芯23以及调节阀杆22一起在轴向向上移动时能够与外壳件29的上部开口接触形成磁传导。
下面详细介绍比例调节装置20与压差调节装置30配合实现燃气比例阀高压以及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的作动原理,燃气从燃气比例阀的进口1a进入,安全控制装置10控制燃气比例阀的燃气安全开关作用,由安全控制装置10的第一芯体组件14开启第一阀口101,第二芯体组件15打开第二阀口102,燃气由第一阀口101以及第二阀口102进入主流道1c,当需要实现燃气比例阀的高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时,可以将比例调节装置进行通电,线圈部件通电在励磁作用下,调节阀杆22带着动铁芯23一起向下运动靠近静铁芯21,调节阀杆22逐渐远离限位调节杆42,凸起部232逐渐伸入第一凹陷部211,调节阀杆22通过弹簧座243对弹簧244施加作用力,弹簧244受压带着密封部241相对靠近第三阀口103,第三阀口103的开度随之减小,流道151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压差调节装置30的背压腔31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压差膜片33克服主阀弹簧34的弹簧力推动压差阀杆使主阀密封部35顶开主阀口32,主阀口32的开度逐渐增大,由主阀口32流向出口1b的燃气流量增大,最终流向外部燃烧室的燃气流量增大,实现了燃气比例阀的较高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使用中客户使用的高压出口压力模式下所设定的压力一般为900pa,当客户根据实际需要高于或低于该压力值以实现对燃气流量的进一步调节时,可通过调节阀杆42与本体部41的配合实现,具体地可通过卡爪面4133通过与上端部222的上端凸缘部2221两者的配合作用实现,例如设定L1的行程是1,L2的行程是0.8,线圈部件通电在励磁作用下,调节阀杆22带着动铁芯23一起向下运动靠近静铁芯21,调节阀杆22的上端凸缘部2221与限位调节杆42从相抵状态开始脱离,凸起部232逐渐伸入第一凹陷部211,由行程差的存在凸起部232并未与第一凹陷部211完全相抵,此时上端凸缘部2221可以与卡爪面4133相抵,以防止动铁芯23进一步的向下作动,当客户根据系统等场合实际需要,在高压出口压力模式下实现对燃气的进一步调节以增大燃气流量实现更高的压力调节模式时,可使用内六角扳手工具通过容纳部43的上端的开口,对准配合孔进行操作,通过第一螺纹部444与第二螺纹部4121的螺纹配合作用使本体部41整体相对容纳部43向下运动,卡爪部413由容纳孔433伸出,在通电磁力作用下,调节阀杆22带着动铁芯23进一步向下作动,凸起部232进一步伸入第一凹陷部211,调节阀杆22通过弹簧座243进一步对弹簧244施加作用力,弹簧244受压带着密封部241进一步靠近第三阀口103,第三阀口103的开度随之减小,流道151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压差调节装置30的背压腔31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压差膜片33克服主阀弹簧34的弹簧力推动压差阀杆使主阀密封部35顶开主阀口32,主阀口32的开度逐渐增大,由主阀口32流向出口1b的燃气流量增大,最终流向外部燃烧室的燃气流量也随之进一步增大,实现了燃气比例阀在高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的对燃气流量的进一步调节以实现更高的压力调节模式;反之当客户根据系统等场合实际需要在高压出口压力模式下实现对燃气的进一步调节减小燃气流量,以实现在高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的较低压的调节模式时,可使用内六角扳手工具通过容纳部43的上端的开口,对准配合孔进行操作,通过第一螺纹部444与第二螺纹部4121的螺纹配合作用使本体部41整体相对容纳部43向上运动,卡爪部413的卡爪面4133与上端凸缘部相抵,本体部41带着调节阀杆22整体向上运动,弹簧座243以及弹簧244受到的作用力减弱,压力作用下,密封部241相对远离第三阀口103,第三阀口103的开度随之增大,部分燃气由泄压通道17流向出口1b,流道151内的压力逐渐减小,压差调节装置30的背压腔31的压力也随之减小,主阀密封部35靠近主阀口32,主阀口32的开度逐渐减小,由主阀口32流向出口1b的燃气流量减小,最终流向外部燃烧室的燃气流量减小,实现了燃气比例阀的在高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对燃气流量的进一步调节以实现较低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
当需要实现燃气比例阀的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时,比例调节装置断电,电磁力作用消失,调节阀杆22带着动铁芯23相对远离静铁芯21,凸起部232逐渐远离第一凹陷部211,调节阀杆22的上端凸缘部2221在弹簧244的作用下保持与限位调节阀杆42相抵,弹簧座243和弹簧244受到的作用力减弱,密封部241相对远离第三阀口103,第三阀口103的开度随之增大,部分燃气由泄压通道17流向出口1b,流道151内的压力逐渐减小,压差调节装置30的背压腔31的压力也随之减小,主阀口32的开度减小,由主阀口32流向出口1b的燃气流量减小,最终流向外部燃烧室的燃气流量减小,实现了燃气比例阀的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使用中客户使用的低压出口压力模式下所设定的压力一般为450pa,当客户根据实际需要高于或低于该压力值以实现对燃气流量的进一步调节时,可使用一字型螺丝刀通过容纳部的上端开口以及配合部的配合孔以与限位调节杆42的槽部相配合以使限位调节杆42相对套筒本体412作向上或向下的运动,当根据系统需要实现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对燃气进行增大流量调节,以实现在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的较高压的调节模式时,可将槽部通过与外部一字型螺丝刀工具配合,通过第三螺纹部4122与第四螺纹部421的螺纹配合作用,以使限位调节杆42相对套筒本体412向下的运动,限位调节杆42抵着调节阀杆22向下运动,调节阀杆22带着动铁芯23一起向下运动以进一步靠近静铁芯21,燃气流量增大以实现较高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在前面已进行陈述,在此不在一一赘述,由此最终流向外部燃烧室的燃气流量也随之进一步增大,实现了燃气比例阀在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的对燃气流量的增大调节以实现更高的压力调节模式。反之当根据系统需要实现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对燃气进行减小流量调节,以实现在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的更低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时,可将槽部通过与外部一字型螺丝刀工具配合,通过第三螺纹部4122与第四螺纹部421的螺纹配合作用,以使限位调节杆42相对套筒本体412向上的运动,调节阀杆22在弹簧244的作用下带着动铁芯23向上运动,以继续保持与限位调节杆42相抵,弹簧座243与弹簧244所受的作用力减弱,膜片组件24相对远离第三阀口103,燃气流量减小以实现较低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在前面已进行陈述,在此不在一一赘述,由此最终流向外部燃烧室的燃气流量也随之进一步减小,实现了燃气比例阀在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的对燃气流量的减小调节以实现更低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陈述的流道151包括第一流道151a、第二流道151b以及第三流道151c,第一流道151a、第二流道151b以及第三流道151c三者相互连通,燃气由第一阀口101以及第二阀口102进入流道151内,通过第三阀口103的开度增大或减小能够直接影响流道151内压力的变化,第一流道151a相对靠近安全控制装置10且一端与第二阀口102连通,第二流道151b一端与第三阀口连通,第三流道151c相对靠近压差调节装置30且一端与背压腔31连通,通过流道151能够分别连通安全控制装置10、比例调节装置20以及压差调节装置30,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通过设置安全控制装置10、比例调节装置20以及压差调节装置30及通过相互的配合就能够实现燃气比例阀的高压或低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通过比例调节装置和压差调节装置的配合实现了两种出口压力调节模式,将背景技术的两级独立比例调节装置集成一体,通过对比例调节装置的通电或断电状态实现燃气的流量调节,能够将背景技术的两级独立的比例调节装置功能融合在一个比例调节装置中,通过与压差调节装置的配合实现高压或低压两种出口压力的独立调节机构,相对减少零部件数量,使燃气比例阀的整体结构得到优化,同时通过在比例调节装置上增设的调节机构在实现高压或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更高压或更低压的出口压力调节,以对燃气流量进一步进行调节,有利于客户根据系统或实际需求在两种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实现对燃气的相对精确的调节以满足客户的不同的需求。
此外通过对燃气比例阀的比例调节装置接入直流恒流电源时,阀体出口压可进行比例线性调压,通过在燃气进口输入一次压即燃气进气压也可用P1表示,I表示电流,P2表示二次压即出口压,比例调节装置的输入电源与阀体出口压成正比关系,即电流越小动铁芯23通过弹簧对膜片组件的压缩力越小,即主阀口32的开度较小,电流越大主阀口32的开度越大,通过控制比例调节装置的输入电流线性,能够实现燃气比例阀出口压等比线性调节。
本发明重点涉及保护的为比例调节装置的结构以及比例调节装置通过与安全控制装置、压差调节装置的配合实现两段式即高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说明书中所陈述的三种结构的安全控制装置可灵活替换应用于燃气比例阀结构中,对于其他安全控制装置以及压力调节装置结构可根据系统或实际需要进行进一步结构的改进,本发明提供的燃气比例阀通过对比例调节装置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将背景技术的两级独立比例调节装置集成一体,通过对比例调节装置的通电或断电状态实现直接燃气的流量调节,能够将背景技术的两级独立的比例调节装置功能融合在一个比例调节装置中,通过与压差调节装置的配合实现高压或低压两种出口压力的独立调节机构,相对减少零部件数量且无需额外再设置电磁驱动装置机构,使燃气比例阀的整体结构得到优化,同时通过在比例调节装置上增设的调节机构在实现高压或低压出口压力调节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更高压或更低压的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以对燃气流量进一步进行调节,有利于客户根据系统或实际需求在两种出口压力调节模式下实现对燃气的相对精确的调节以满足客户的不同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及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以及“上、下”等方位词均是基于说明书附图进行的描述,仅仅为区分不同零部件的命名方式不应该认为对各零部件有相关次序上的限定,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远离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比例调节装置,所述比例调节装置包括外壳件、静铁芯、动铁芯、调节阀杆以及膜片组件,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静铁芯的上方,所述调节阀杆的下端与所述膜片组件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调节阀杆与所述动铁芯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动铁芯能够带着所述调节阀杆接近或远离所述静铁芯,所述比例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本体部、限位调节杆以及容纳部,所述调节阀杆能够与所述本体部相抵且所述本体部能够带着所述调节阀杆向上运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外壳件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螺纹部,所述本体部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纹配合,所述本体部包括本体容纳腔,至少部分所述限位调节杆位于所述本体容纳腔,至少部分所述调节阀杆伸入所述本体容纳腔且能够与所述限位调节杆相抵,所述本体部的内壁设有第三螺纹部,所述限位调节杆的外周壁设有第四螺纹部,所述第三螺纹部与所述第四螺纹部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套筒本体以及卡爪部,所述调节阀杆包括上端部,所述上端部通过所述卡爪部的卡爪孔能够与所述限位调节杆相抵,所述卡爪部能够与所述上端部相抵且所述卡爪部能够带着所述调节阀杆向上运动,所述卡爪部通过与所述调节阀杆配合以对所述动铁芯向下的作动进行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部整体呈C字带开口状结构,所述套筒本体与所述卡爪部之间形成有大致呈半环形的缺口,所述卡爪部包括开口、卡爪孔以及卡爪面,所述调节阀杆由所述开口置入所述卡爪孔并与所述卡爪孔相适配,所述上端部通过所述卡爪孔伸入所述缺口,所述卡爪面能够与所述上端部的上端凸缘部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一项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还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呈内六角的配合孔,所述配合部能够与外部内六角扳手配合使用,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配合作用能够使所述本体部相对所述容纳部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一项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调节杆的上端部设有大致呈一字形凹陷状的槽部,所述槽部与外部螺丝刀工具配合使用,通过所述第三螺纹部与所述第四螺纹部的螺纹配合作用能够使所述限位调节杆相对所述本体部的套筒本体作向上或向下的运动,当所述限位调节杆相对所述套筒本体向下作动时,所述限位调节杆能够抵着所述调节阀杆向下作动,当所述限位调节杆相对所述套筒本体向上作动时,所述调节阀杆在所述膜片组件的弹簧的作用下继续保持与所述限位调节杆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一项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延伸部、凸缘部以及所述容纳孔,所述容纳部的上端与下端均呈开口状结构,所述容纳部的内部包括容纳孔壁,所述容纳孔壁设有与所述本体部相配合的所述第一螺纹部,所述比例调节装置还包括套筒,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套筒过盈配合或者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外壳件螺钉配合使所述容纳部整体与所述外壳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比例阀,所述动铁芯整体呈倒凸字型位于所述静铁芯的上方,所述静铁芯相对靠近所述膜片组件,所述比例调节装置还包括套筒和容纳腔,所述套筒与所述静铁芯固定连接且所述套筒与所述静铁芯大致限定所述容纳腔,所述调节阀杆能够带着所述动铁芯整体向下靠近所述静铁芯或所述调节阀杆能够带着所述动铁芯整体向上远离所述静铁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铁芯包括第一凹陷部、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贯通孔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凹陷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陷部,至少部分膜片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动铁芯包括第二贯通孔以及凸起部,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凸起部能够伸入或远离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调节阀杆由上往下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调节装置还包括导磁部组件以及线圈部件,所述导磁部组件包括第一导磁部以及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一导磁部套设于所述静铁芯的外周部,所述第二导磁部套设于所述比例调节装置的套筒的外周部,所述第一导磁部包括第一直段以及第一翻边段,所述第二导磁部包括第二直段以及第二翻边段,所述第一翻边段分别与所述线圈部件的骨架以及所述外壳件的下部相抵,所述第二翻边段分别与所述骨架以及所述外壳件的上部相抵,所述动铁芯通过所述套筒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直段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比例阀还包括本体、第一阀口、第二阀口以及第三阀口、安全控制装置以及压差调节装置,所述本体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靠近所述安全控制装置且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靠近所述压差调节装置且所述第三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压差调节装置的背压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以及所述第三流道三者相互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导磁体、第二导磁体、第一外套管、第一芯体组件以及第二芯体组件,所述第一导磁体以及所述第二导磁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套管的外周,所述第一芯体组件包括第一动铁芯、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动铁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嵌合,所述第一动铁芯能够带动第一套管以及第一密封部在第一外套管内进行轴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密封部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一芯体组件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芯体组件包括第二动铁芯、阀杆以及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动铁芯包括贯通孔,所述第二动铁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且能够沿所述第一套筒部的套筒壁进行轴向运动,所述第二动铁芯能够与所述第一动铁芯相抵,所述阀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嵌合,至少部分阀杆伸入所述贯通孔,所述阀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动铁芯向下运动以使所述第二密封部关闭所述第二阀口。
CN201911051205.1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燃气比例阀 Pending CN112747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1205.1A CN112747160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燃气比例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1205.1A CN112747160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燃气比例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7160A true CN112747160A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4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1205.1A Pending CN112747160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燃气比例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71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6425A (zh) * 2021-06-18 2021-09-28 绍兴艾柯电气有限公司 步进电机、比例调节阀及燃气比例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6425A (zh) * 2021-06-18 2021-09-28 绍兴艾柯电气有限公司 步进电机、比例调节阀及燃气比例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4999B2 (en) Fluid pressure controller
WO2011122147A1 (ja) バランスポペット式電磁弁
EP4063700A1 (en) Gas proportional valve
US6691740B2 (en) Self-holding type solenoid-operated valve
JPH08219108A (ja) 流れ方向制御弁
EP2334962B1 (en) Valve for distributing fluids
CN111271477A (zh) 一种电磁截止安全阀
CN112747122A (zh) 一种燃气比例阀
CN112747160A (zh) 一种燃气比例阀
CN110206912B (zh) 提升式切换阀装置和提升式切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
US7246787B2 (en) Solenoid valve assembly
US6752375B2 (en) Solenoid-operated valve
EP0844624B1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pressure control valve
CN112747162A (zh) 一种燃气比例阀
CN112747123A (zh) 一种燃气阀
US4529166A (en) Magnetic valve
US7562675B2 (en) Valve device
US4906880A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having reduced hysteresis
CN211715881U (zh) 一种先导式电磁截止阀装置
WO1988001705A1 (en) Fluid control valve
US20080257433A1 (en) Bleed valve apparatus
CN112747161A (zh) 一种燃气比例阀
CN112747130A (zh) 一种燃气阀
CN111271330A (zh) 直动式电控单向阀
US20230160490A1 (en) Valv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