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7949A -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7949A
CN112737949A CN201910975524.5A CN201910975524A CN112737949A CN 112737949 A CN112737949 A CN 112737949A CN 201910975524 A CN201910975524 A CN 201910975524A CN 112737949 A CN112737949 A CN 112737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negotiation
data
message
comparis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55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7949B (zh
Inventor
严丽
李春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9755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79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2622 priority patent/WO202107329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7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7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故障检测方法,该故障检测方法由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执行,包括:发送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以使PE2转发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PE3;接收第一协商报文,第一协商报文为PE2转发的PE3返回的报文;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其中,第一链路为PE1与PE2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二链路为PE2与PE3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运营商边缘设备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通过获取到的协商报文提前感知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使得能够提前进行处理,以保证业务数据的顺利传输。

Description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运营商部署的传输网络中会设计有一定的冗余备份链路,当网络发生故障时就要求网络设备能够快速检测出故障,并将流量切换至备份链路以加快网络收敛速度。而基于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协议的端到端的检测,可以直接和对端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其中的BFD协议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化的、和介质无关和协议无关的快速故障检测机制。
当发送端用户和接收端用户在进行通信时,需要经过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和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时,会出现由于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无法感知PE2和PE3之间的链路是否存在故障,而在PE2和PE3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无法将发送端用户的数据传输给接收端用户,使得用户体验度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检测方法,故障检测方法由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执行,包括:发送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以使PE2转发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PE3;
接收第一协商报文,第一协商报文为PE2转发的PE3返回的报文;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其中,第一链路为PE1与PE2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二链路为PE2与PE3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协商报文包括:协商标识和协商数据;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步骤,包括:判断协商标识是否等于预设阈值;若协商标识等于预设阈值,则判定协商数据为有效协商数据,有效协商数据包括:有效伪线的标识、源以太标识和目的以太标识;将有效的协商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基准协商数据进行对比,获得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数据对比结果,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准协商数据,包括:基准伪线的标识、PE3的以太标识和PE2的以太标识;将有效的协商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基准协商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步骤,包括:对比有效伪线的标识与基准伪线的标识,获得第一对比结果;对比源以太标识与PE3的以太标识,获得第二对比结果;对比目的以太标识与PE2的以太标识,获得第三对比结果;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第二对比结果和第三对比结果,确定数据对比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数据对比结果,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步骤,包括:若确定数据对比结果为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不存在故障;第一对比结果为有效伪线的标识与基准伪线的标识相同;第二对比结果为源以太标识与PE3的以太标识相同;第三对比结果为目的以太标识与PE2的以太标识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四运营商边缘设备PE4发送的协商响应消息,生成第二协商报文,以使第二协商报文符合第三链路的传输要求;转发第二协商报文给第五运营商边缘设备PE5,以使PE5根据第二协商报文判断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是否存在故障;其中,第三链路为PE1与PE4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四链路为PE1与PE5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协商报文,第三协商报文为PE4转发的第六运营商边缘设备PE6发送的报文;根据第三协商报文,判断第五链路是否存在故障,第五链路为PE4与PE6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步骤之后,还包括:若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不存在故障,则控制PE1将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由未知状态切换至无故障状态;控制PE1定时发送检测消息给PE3,以监控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PE1定时发送检测消息给PE3,以监控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步骤,包括:每间隔预设时长,发送检测消息给PE2,以使PE2转发检测消息给PE3;响应于PE2转发的、PE3返回的检测响应消息,获取监控信息;根据监控信息,监控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向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发送协商请求,以使PE2转发该协商请求给PE3,进而获得PE3反馈的第一协商报文,根据该第一协商报文判断基于数据链路层建立的第一链路和基于以太网建立的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使得在第二链路发生故障时,能够提前感知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提前进行处理,以保证业务数据的顺利传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第一链路和第二联路的连接关系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故障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协商报文的数据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协商报文的数据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故障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故障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链路、第二链路、第三链路、第四链路及第五链路的连接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运营商边缘设备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以下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在图1的应用场景中,PE为运营商边缘设备(Provider Edge Node,PE),CE为用户边缘设备(Customer Edge device,CE)。当第一用户边缘设备101(CE1)和第二用户边缘设备102(CE2)之间进行通信时,其中,CE1发送的业务数据经由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102(PE1)、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103(PE2)和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104(PE3)进行转发,转发至CE2。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102(PE1)和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103(PE2)之间建立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L2Virtual Private Network,L2VPN),即图中的1002链路;而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103(PE2)和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104(PE3)之间建立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EVPN),即图中的1003链路,其中的PE2作为L2VPN和EVPN之间的桥接点。当PE1和PE2之间的伪线(Pseudo Wires,PW)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基于PW的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技术快速检测到该段链路发生了故障,而当PE2和PE3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可使用基于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 Protocol,BGP)的BFD技术快速检测该段链路发生了故障;但以上方法仅能分别对不同的链路进行分段检查,无法使PE1预先感知到PE2和PE3之间的链路是否存在故障,进而在PE2和PE3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导致PE1无法发送用户CE1的数据至CE2,使得用户体验度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用于在第二链路发生故障时,能够提前感知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提前进行处理,以保证业务数据的顺利传输。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本方案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对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故障进行检测;其中,第一链路为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与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二链路为PE2与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PE3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该方法具体可应用于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发送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以使PE2转发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PE3。
需要说明的是,PE1发送第一协商请求消息给PE2,使得PE2能够转发该第一协商请求给PE3,当PE3接收到该第一协商请求消息后,会根据该第一协商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协商报文,来判断当前时刻,PE1与PE2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存在故障,以及PE2与PE3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在步骤202中,接收第一协商报文,第一协商报文为PE2转发的PE3返回的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当PE1接收到PE3返回的第一协商报文后,会先判断其中携带的协商标识是否有效,若确定协商标识有效,则会根据预先约定好的数据格式,对第一协商报文中携带的有效协商数据进行解析。该第一协商报文的数据结构,如图3所示,具体可包括:类型、协商数据长度、伪线标识、源以太标识和目的以太标识。
其中,M(Multipoint)为保留位,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协商标识,当M位置位时(即M等于1),表示当前获得的协商数据是有效协商数据,而当M位复位时(即M等于0),表示当前获得的协商数据是无效协商数据。其中的P(Poll)表示是否需要进行链路状态的检测。F(Final)表示是否接收到对链路状态检测的响应。C(Control Plane Independent)表示BFD是否独立运行于控制面,即当C置位时(即C等于1),表示BFD运行于转发面,可以在控制面故障的时候继续运行,当C复位时(即C等于0),表明BFD没有独立运行于控制面,BFD的功能受控制面状态影响。A(Authentication Present)表示是否需要认证。D(Demand)表示是否开启查询模式,当D置位时,表示此时链路两边的BFD状态都为正常,可通知对端停止发送周期报文,当D复位时,表示查询模式关闭。
图3中的协商数据长度表示这个扩展字段的字节长度,是类型、协商数据长度、伪线标识、源以太标识和目的以太标识的总和。协商数据为12字节,伪线标识为基于数据链路层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对应的PW标识。当PE1发送协商请求给PE3时,源以太标识填充PE2的ET值,目的以太标识填充PE3的ET值;当PE3发送第一协商报文给PE1时,源以太标识填充PE3的ET值,目的以太标识填充PE2的ET值。
需要说明的是,PE2会对第一协商报文进行处理,生成符合第一链路的传输格式的第二协商报文,具体地,该第二协商报文的数据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的私网标签根据不同的传输方向表示的含义不同,当PE2接收到的是PE3发送的第一协商报文,则该私网标签是PE1给PE2分配的标签,存活时间(Time To Live,TTL)等于1,该TTL表示指定数据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公网标签是PE1为第一链路分配的标签。当PE2接收到的是PE1发送的协商请求,则该私网标签是PE3给PE2分配的标签,TTL等于1;公网标签是PE3为第二链路分配的标签。
具体实现时,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IP)可填写为127.0.0.1,双向转发检测数据中的M字段填1;“其他数据”可根据协商标识M来具体确定填写的内容,当M等于1时,可填写有效协商数据,例如,协商类型为255,协商数据长度为16个字节,伪线标识填写1,源以太标识填写PE2的以太标识(Ethernet Tag,ET)值(例如,ET值为100),目的以太标识填写PE3的ET值(例如,ET值为200)。
在步骤203中,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协商报文包括:协商标识和协商数据;判断协商标识是否等于预设阈值;若判断出协商标识等于预设阈值,则判定协商数据为有效协商数据,有效协商数据包括:有效伪线的标识、源以太标识和目的以太标识;将有效的协商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基准协商数据进行对比,获得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数据对比结果,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到有效协商数据后,PE1根据图2所示的数据结构对该有效协商数据进行解析,获取到有效伪线的标识、源以太标识和目的以太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准协商数据,包括:基准伪线的标识、PE3的以太标识和PE2的以太标识;将有效的协商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基准协商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步骤,可以包括:通过对比有效伪线的标识与基准伪线的标识,获得第一对比结果;对比源以太标识与PE3的以太标识,获得第二对比结果;对比目的以太标识与PE2的以太标识,获得第三对比结果;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第二对比结果和第三对比结果,确定数据对比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第一对比结果包括:有效伪线的标识与基准伪线的标识相同,或,有效伪线的标识与基准伪线的标识不相同;第二对比结果包括:源以太标识与PE3的以太标识相同,或,源以太标识与PE3的以太标识不相同;第三对比结果包括:目的以太标识与PE2的以太标识相同,或,目的以太标识与PE2的以太标识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数据对比结果,判断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步骤,包括:若确定数据对比结果为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不存在故障;第一对比结果为有效伪线的标识与基准伪线的标识相同;第二对比结果为源以太标识与PE3的以太标识相同;第三对比结果为目的以太标识与PE2的以太标识相同。
具体地,若确定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解析有效协商数据获得的伪线标识和预先存储的基准伪线标识相同;源以太标识和PE1保存的PE3的以太标识相同;目的以太标识和PE1保存的PE2的以太标识相同;则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都没有故障,否则,若在预设时长内没有接收到有效协商数据时,则表示第一链路或第二链路存在故障,需要提前采取措施,以修复链路,保证业务数据的顺利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PE1会根据获取到的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同时,当PE3接收到PE1发送来的第一协商请求时,也会获取到第一协商报文,进而根据该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PE3的判断过程与PE1的判断过程类似,可参考本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向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发送第一协商请求,以使PE2转发该第一协商请求给PE3,进而获得PE3反馈的第一协商报文,根据该第一协商报文判断基于数据链路层建立的第一链路和基于以太网建立的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使得在第二链路发生故障时,能够提前感知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提前进行处理,以保证业务数据的顺利传输。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故障检测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步骤之后,PE1还需要定时发送检测消息给PE3,以监控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
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对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故障进行检测;其中,第一链路为PE1与PE2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二链路为PE2与PE3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该方法具体可应用于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501中,发送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以使PE2转发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PE3。
在步骤502中,接收第一协商报文,第一协商报文为PE2转发的PE3返回的报文。
在步骤503中,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501~50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01~2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504中,若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不存在故障,则将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由未知状态切换至无故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根据是否存在故障可设置为未知状态、无故障状态或存在故障状态。若在网络初始化时,即PE1与PE3之间没有进行协商之前,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可初始化为未知状态。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PE1与PE3之间通过协商,若判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不存在故障时,可设置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为无故障状态;若判定第一链路或第二链路存在故障时,可设置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为存在故障状态;
在步骤505中,定时发送检测消息给PE3。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检测消息是用来实时监控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具体实现时,PE1和PE3会同时发送该检测消息给对端,使得PE1和PE3都能够检测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进而在第一链路或第二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使PE1和PE3第一时间知道该故障,并通知运维人员及时进行链路的修复,以保证业务数据的顺利传输。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每间隔预设时长,PE1发送检测消息给PE2,以使PE2转发检测消息给PE3;响应于PE2转发的、PE3返回的检测响应消息,获取监控信息;根据监控信息,监控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预设时长可以是1分钟、10分钟、1小时等不同的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在此仅是举例说明,其他未说明的预设时长也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图1的使用场景下,CE1发送的BFD报文经过PE1、PE2、PE3的处理,转发至CE2,使得CE1和CE2之间能够进行通信。若PE1和PE2之间建立的第一链路对应的PW编号为1,而PE2和PE3之间建立的第二链路与该编号为1的PW进行拼接,在该拼接实例中PE2的以太标识(Ethernet Tag,ET)为100,而PE3的ET为200;PE1保存了PE2和PE3的ET,将PE2的ET作为本端的ET,PE3的ET作为远端ET;PE3保存了PE2的ET和与远端ET拼接的PW编号。
首先,PE1发送BFD协商报文,BFD协商报文的封装数据结构见图4。其中,此时的私网标签为PE2给PE1分配的私网标签,对应的TTL为2;公网标签为PE2分配的标签;IP头中的目的IP为127.0.0.1,源IP为PE1与PE2连接的接口IP地址;双向转发检测数据中的M字段填1,其他内容同RFC 5880协议中所规定的填写规则填写;“其他数据”部分按照图3所示的协商数据的数据结构填写,具体地,类型为255,协商数据长度为16字节,伪线标识填写1,源以太标识填写为PE2的ET值,即100,目的以太标识填写为PE3的ET值,即200。
当PE2接收到PE1发送过来的BFD协商请求消息时,会对该BFD协商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具体地,在该BFD协商请求消息前面添加第一数据链路头和第二数据链路头,即(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的标识头,以及公网标签、私网标签。此时,私网标签是PE3给PE2分配的标签,对应的TTL为1;公网标签是PE3为第二链路分配的标签,同时将接收到的PE1发送来的BFD协商报文复制到对应的双向转发检测数据和其他数据字段上,然后将封装后的BFD协商请求信息转发给PE3。
当PE3接收到PE2转发的封装后的报文信息时,会根据图3和图4所示的数据结构,对该BFD协商报文进行解析,以获得有效伪线的标识、源以太标识和目的以太标识。然后将有效伪线的标识与本地存储的伪线的标识进行比较、将源以太标识与PE3保存的PE2的以太标识进行比较,将目的以太标识与PE3的以太标识进行比较,若确定上述三部分的比较值均为相等,则表示当前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没有发生故障,PE3可正常发送第一协商报文给PE1。
PE3在生成第一协商报文的过程中,也会按照图4所示的数据结构对BFD协商报文进行组包,其中的私网标签填写为PE2给PE3分配的标签,对应的TTL为2;公网标签为PE2为PE3分配的对应的第二链路的标签;IP头中的目的IP为127.0.0.1,源IP为PE3与PE2连接的接口IP地址;双向转发检测数据中的M字段填1;“其他数据”部分按照图3所示的协商数据的数据结构填写,具体地,类型为255,协商数据长度为16字节,伪线标识填写1,源以太标识填写为PE2的ET值,即100,目的以太标识填写为PE3的ET值,即200。
当PE2接收到PE3发送的BFD协商报文(即第一协商报文)后,同样会对该BFD协商报文进行封装,具体地,在该BFD协商报文数据前面添加第一数据链路头和第二数据链路头,即MAC层的标识头,以及公网标签、私网标签。此时,私网标签是PE1给PE2分配的私网标签,对应的TTL为1,公网标签是PE1为第一链路分配的标签;同时将接收到的PE3发送来的BFD协商报文数据复制到对应的双向转发检测数据和其他数据字段上,然后将封装后的BFD协商报文信息转发给PE1。
当PE1接收到PE2转发的封装后的BFD协商报文信息,同样,会按照图3和图4所示的数据结构,对该BFD协商报文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得有效伪线的标识、源以太标识和目的以太标识。然后将有效伪线的标识与本地存储的伪线的标识进行比较;将源以太标识与PE1保存的PE2的以太标识进行比较;将目的以太标识与PE1保存的PE3的以太标识进行比较;若确定上述三部分的比较结果均为相同时,则PE1会将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由未知状态切换至无故障状态;并定时发送BFD检测报文,后续发送的BFD检测报文的数据结构与协商数据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向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发送协商请求,以使PE2转发该协商请求给PE3,进而获得PE3反馈的第一协商报文,根据该第一协商报文判断基于数据链路层建立的第一链路和基于以太网建立的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在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不存在故障之后,还要控制PE1定时发送检测消息给PE3,进而在第一链路或第二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使PE1第一时间知道该故障,并通知运维人员及时进行链路的修复,以保证业务数据的顺利传输。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对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故障进行检测的同时,还需要对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进行检测。
图6为本实施方式中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链路为PE1与PE2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二链路为PE2与PE3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三链路为PE1与PE4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四链路为PE1与PE5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该方法具体可应用于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601中,发送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以使PE2转发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PE3。
在步骤602中,接收第一协商报文,第一协商报文为PE2转发的PE3返回的报文。
在步骤603中,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601~603,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01~2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604中,响应于第四运营商边缘设备PE4发送的协商响应消息,生成第二协商报文,以使第二协商报文符合第三链路的传输要求。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如图7所示,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102(PE1)不仅与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103(PE2)相连接,还与第四运营商边缘设备702(PE4)和第五运营商边缘设备701(PE5)相连接。PE1在接收到PE4发送来的协商响应消息后,会对该协商响应消息进行解析,该解析是根据图3所示的数据结构进行解析的,进而生成第二协商报文,该第二协商报文需要符合第三链路的传输要求,即需要在解析获得的数据前,添加公网标签、私网标签,以及第一数据链路头和第二数据链路头标识等。
在步骤605中,转发第二协商报文给第五运营商边缘设备PE5,以使PE5根据第二协商报文判断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其中,第三链路为PE1与PE4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四链路为PE1与PE5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PE1将生成的符合第三链路的传输要求的第二协商报文转发给PE5,使得PE5能够根据第二协商报文判断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的状态,其中,判断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状态的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如图7所示,第四运营商边缘设备702(PE4)还与其上一级边缘设备,即第六运营商边缘设备703(PE6)相连接。接收第三协商报文,第三协商报文为PE4转发的第六运营商边缘设备PE6发送的报文;根据第三协商报文,判断第五链路是否存在故障,第五链路为PE4与PE6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PE4不仅与PE1相连接,还与其上一级边缘设备(即PE6)相连接,使得PE1还能够接收到经过PE4转发的PE6发送的第三协商报文,该第三协商报文的数据结构具体可参见图3所示。当PE1接收到该第三协商报文后,同样会使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判断方法,来判断第五链路是否存在故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PE1不仅与PE2相连接,还同时与PE4、PE5相连接,并且,PE4还与其上一级链路PE6相连接,进而构成不同的链路网络,使得PE1不仅能够同时判断多条链路的状态,即各个链路是否存在故障,还能够转发链路之间的协商报文,为各个链路上的业务数据能够顺畅传输提供了保障。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运营商边缘设备,该设备的具体实施可参见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设备的具体实施也可参见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但不局限于以上三个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8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设备方框图,该设备具体包括:发送模块801,用于发送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以使PE2转发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PE3;获取模块802,用于接收第一协商报文,第一协商报文为PE2转发的PE3返回的报文;判断模块803,用于根据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其中,第一链路为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与PE2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第二链路为PE2与PE3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中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中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中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中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故障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故障检测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0)

1.一种故障检测方法,所述故障检测方法由第一运营商边缘设备PE1执行,包括:
发送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二运营商边缘设备PE2,以使所述PE2转发所述第一协商请求给第三运营商边缘设备PE3;
接收第一协商报文,所述第一协商报文为所述PE2转发的所述PE3返回的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PE1与所述PE2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PE2与所述PE3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检测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协商报文包括:协商标识和协商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协商报文,判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协商标识是否等于预设阈值;若所述协商标识等于预设阈值,则判定所述协商数据为有效协商数据,所述有效协商数据包括:有效伪线的标识、源以太标识和目的以太标识;
将所述有效的协商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基准协商数据进行对比,获得数据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数据对比结果,判断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故障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基准协商数据,包括:基准伪线的标识、所述PE3的以太标识和所述PE2的以太标识;
所述将所述有效的协商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基准协商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步骤,包括:
对比所述有效伪线的标识与所述基准伪线的标识,获得第一对比结果;
对比所述源以太标识与所述PE3的以太标识,获得第二对比结果;
对比所述目的以太标识与所述PE2的以太标识,获得第三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所述第二对比结果和所述第三对比结果,确定所述数据对比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故障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对比结果,判断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步骤,包括:
若确定所述数据对比结果为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不存在故障;
所述第一对比结果为所述有效伪线的标识与所述基准伪线的标识相同;
所述第二对比结果为所述源以太标识与所述PE3的以太标识相同;
所述第三对比结果为所述目的以太标识与所述PE2的以太标识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四运营商边缘设备PE4发送的协商响应消息,生成所述第二协商报文,以使所述第二协商报文符合第三链路的传输要求;
转发所述第二协商报文给第五运营商边缘设备PE5,以使所述PE5根据所述第二协商报文判断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其中,所述第三链路为所述PE1与所述PE4之间建立的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所述第四链路为所述PE1与所述PE5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故障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协商报文,所述第三协商报文为所述PE4转发的第六运营商边缘设备PE6发送的报文;
根据所述第三协商报文,判断第五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所述第五链路为所述PE4与所述PE6之间建立的基于以太网的虚拟专用网络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故障检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协商报文,判断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是否存在故障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不存在故障,则将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状态由未知状态切换至无故障状态;
定时发送检测消息给所述PE3,以监控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故障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定时发送检测消息给所述PE3,以监控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状态步骤,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长,发送所述检测消息给所述PE2,以使所述PE2转发所述检测消息给所述PE3;
响应于所述PE2转发的、所述PE3返回的检测响应消息,获取监控信息;
根据所述监控信息,监控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状态。
9.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975524.5A 2019-10-14 2019-10-14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2737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5524.5A CN112737949B (zh) 2019-10-14 2019-10-14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PCT/CN2020/112622 WO2021073291A1 (zh) 2019-10-14 2020-08-31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5524.5A CN112737949B (zh) 2019-10-14 2019-10-14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949A true CN112737949A (zh) 2021-04-30
CN112737949B CN112737949B (zh) 2023-06-30

Family

ID=7553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5524.5A Active CN112737949B (zh) 2019-10-14 2019-10-14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7949B (zh)
WO (1) WO2021073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8067B (zh) * 2021-09-27 2024-04-09 青岛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故障检测设备、方法及通信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775A (zh) * 2005-09-30 2006-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伪线故障检测、上报和维护协商控制方法
CN102185711A (zh) * 2011-04-26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混合网络中链路故障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95822A (zh) * 2010-03-01 2011-09-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检测的方法和服务提供商边缘设备
US20120275344A1 (en) * 2009-09-21 2012-11-01 Mohammad Hajiaghayi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lement scalable routing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51837B1 (en) * 2010-06-16 2013-05-28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covery of MPLS VPN links
EP2738985A1 (en) * 2011-08-30 2014-06-04 ZTE Corporation Ethernet interface protection method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4618189A (zh) * 2015-02-04 2015-05-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9105066A1 (zh) * 2017-12-01 2019-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9966B2 (en) * 2003-02-21 2009-11-17 Alcatel Lucent Hybrid virtual private LAN extensions
CN101640617B (zh) * 2008-07-30 2013-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和定位网络故障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036782A (zh) * 2012-12-20 2013-04-1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8668308B (zh) * 2017-03-30 2021-11-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一种lte ptn传送网及其静态路由保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775A (zh) * 2005-09-30 2006-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伪线故障检测、上报和维护协商控制方法
US20120275344A1 (en) * 2009-09-21 2012-11-01 Mohammad Hajiaghayi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lement scalable routing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195822A (zh) * 2010-03-01 2011-09-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检测的方法和服务提供商边缘设备
US8451837B1 (en) * 2010-06-16 2013-05-28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covery of MPLS VPN links
CN102185711A (zh) * 2011-04-26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混合网络中链路故障的方法及设备
EP2738985A1 (en) * 2011-08-30 2014-06-04 ZTE Corporation Ethernet interface protection method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4618189A (zh) * 2015-02-04 2015-05-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9105066A1 (zh) * 2017-12-01 2019-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EEE STD 802.1Q, 2012 EDITION: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Bridges and Virtual Bridges [Edition]》", 《IEEE》 *
朱科融: "《面向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故障检测与恢复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3291A1 (zh) 2021-04-22
CN112737949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6661B1 (en) Path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195865B (zh) 多宿网络中的通信网络路径和状态信息
US840614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messages in ethernet, and a node device
JP5426770B2 (ja) 電気通信網にお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571601B (zh) 一种保证双向转发检测可靠性的方法及标记交换路径设备
US8432833B2 (en) Auto MEP ID assignment within CFM maintenance association
CN110391951B (zh) 以太网段标识邻接检测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9474495B (zh) 一种隧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553870B1 (en) An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s and management proxy and a method for handling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s and management messages
US20120275316A1 (en) Failur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CoE Virtual Link
CN103580894A (zh)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140117993A (ko) 링크 장애 추적을 위한 mpls-tp 네트워크 및 방법
US20130266008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8219303A1 (en) Defect detection in ip/mpls network tunnels
CN105634935A (zh) 一种服务层信号失效检测装置及方法
US9985862B2 (en) MEP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US11817970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GRE tunnel identifier
CN112737949B (zh) 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21860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izing interface parameter
CN113489626B (zh) 路径故障检测及通告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86959B (zh) 操作管理维护报文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EP3107242B1 (en) Network diagnosis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901182B (zh) 流量转发方法和网络设备
JP5788954B2 (ja) 電気通信網にお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4884667A (zh) 一种通信鉴权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