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7918A -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7918A
CN112737918A CN201911029057.3A CN201911029057A CN112737918A CN 112737918 A CN112737918 A CN 112737918A CN 201911029057 A CN201911029057 A CN 201911029057A CN 112737918 A CN112737918 A CN 112737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object
message
sending
sen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90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7918B (zh
Inventor
李�杰
黄铁鸣
林莉
田元
李斌
赵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90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7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7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7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6Handling conversation history, e.g. grouping of messages in sessions or thre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所述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待发送群发消息;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针对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将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本公开实施例能够避免即时通讯系统的目标对象被群发消息过度骚扰。

Description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即时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系统的使用已经普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即时通讯系统的使用中,消息群发是用户常常使用到的功能。消息群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消息发送效率,使得用户能够将群发消息快速地发送给众多目标对象。然而消息群发给用户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由于降低了用户进行消息发送的人力成本,导致了目标对象会频繁地接收到群发消息从而被群发消息过度骚扰。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避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目标对象被群发消息过度骚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待发送群发消息;
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针对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
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将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群发消息;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
剔除模块,用于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预设针对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进行匹配的剔除策略,判断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是否命中剔除策略。若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命中剔除策略,则说明该群发消息将会对该目标对象造成过度骚扰。将该目标对象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从而不将该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避免了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目标对象被群发消息过度骚扰。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的体系构架图。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的体系构架图。
图2A-2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界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发送给即时通讯服务器的完整消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目标对象标签的处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各终端处理群发消息时的交互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装置的模块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下面首先参考图1A、1B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的体系构架。
图1A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的体系构架组成:即时通讯服务器10、用户端20、目标对象端30。其中,作为即时通讯系统的中心,即时通讯服务器10支持着即时通讯系统中进行的通讯行为。目标对象端30是在业务行为层面上相对于用户端20而言的。具体的,用户端20是在一次具体的即时通讯过程中,通过即时通讯服务器10发送群发消息的终端;目标对象端30则是在该次即时通讯过程中,作为用户端20指定的目标对象,接收群发消息的终端。可以理解的,随着具体所执行的动作的改变,本次即时通讯过程中的用户端20可以为另一次即时通讯过程中的目标对象端30,本次即时通讯过程中的目标对象端30可以为另一次即时通讯过程中的用户端20。
图1B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的体系构架组成:即时通讯系统00由即时通讯服务器甲10、用户端20、目标对象端30组成;即时通讯系统00’由即时通讯服务器乙10’、目标对象端30’组成。即时通讯系统00为本公开实施例所针对描述的即时通讯系统;作为即时通讯系统00之外的外部通讯系统,即时通讯系统00’可与即时通讯系统00建立通讯。
该实施例中,用户端20要通过即时通讯服务器甲10将群发消息发送给目标对象端30、目标对象端30’。由于目标对象端30’处于即时通讯系统00’中,并不在即时通讯服务器甲的直接通讯范围内。这种情况下,用户端20要发送的群发消息会通过即时通讯服务器甲10传递给即时通讯服务器乙10’,再由即时通讯服务器乙10’将群发消息发送给目标对象端30’。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公开的说明均是围绕着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群发消息处理过程进行描述的,但不代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系统只能支持群发消息的处理。
下面参考图2A-2F描述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终端界面图进行描述,以大致展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操作过程。
图2A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群发消息初始界面:在群发消息初始界面中,用户可以点击“选择客户”按钮,进入图2B所示的客户选择界面,进行接收群发消息的目标客户的指定;用户可以点击中间的群发消息输入框的空白区域,进行文本消息的输入;用户可以点击中间的群发消息输入框的“+添加图片/网页/小程序”按钮,进入图2C所示的图片/网页/小程序添加界面,进行图片/网页/小程序的添加,得到文本消息、图片消息、网页消息、小程序消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成的群发消息;完成群发消息的输入后,用户可以点击“发送”按钮,即可将群发消息发送给指定的目标客户。
图2B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客户选择界面:用户可以点击搜索框内的“搜索”按钮,进行目标客户的搜索、指定;用户可以在中间的客户列表框中,通过点击客户姓名前的选定圈,进行目标客户的指定;用户也可以点击“根据标签筛选”按钮,进行标签的选择,进而将与选择的标签相匹配的客户指定为目标客户。
图2C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图片/网页/小程序添加界面:用户可以点击“拍照”按钮,进行图片的拍摄、添加;用户可以点击“从手机相册选择”按钮,进入图2D所示的图片添加界面,进行图片的添加;用户可以点击“添加网页”按钮,进入图2E所示的网页添加界面,进行网页的输入、添加;用户可以点击“添加小程序页面”按钮,进入图2F所示的小程序添加页面,进行小程序的选择、添加。
图2D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图片添加界面:用户可以对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图片进行选中,进而点击“添加”按钮,添加选中的图片,并返回图2A所示的群发消息初始界面;或者直接点击“返回”按钮,进而返回图2A所示的群发消息初始界面。
图2E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网页添加界面:用户可以通过下方的键盘将网页地址输入上方的网页地址输入框中,进而点击“确定”按钮,添加输入的网页地址对应的网页,并返回图2A所示的群发消息初始界面;或者直接点击“取消”按钮,进而返回图2A所示的群发消息初始界面。
图2F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端的小程序添加界面:用户可以对其中任意一个小程序进行选定、添加,进而返回图2A所示的群发消息初始界面;或者直接点击“关闭”按钮,进而返回图2A所示的群发消息初始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一种即时通讯服务器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410、获取待发送群发消息;
步骤420、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步骤430、针对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
步骤440、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步骤450、将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的每一目标对象。
待发送群发消息是指由用户端上传到即时通讯服务器、等待通过即时通讯服务器发送给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的消息。
目标对象类别标签是指用户端选中的、用以指定目标对象所属类别的标签。例如:若用户端要将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爱好旅游的目标对象,则选中标签“旅游”,将其作为目标对象类别标签。即时通讯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端选中的目标对象类别标签“旅游”后,即可确定目标对象集合,进而可以将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预设针对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进行匹配的剔除策略,判断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是否命中剔除策略。若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命中剔除策略,则说明该群发消息将会对该目标对象造成过度骚扰。将该目标对象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从而不将该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避免了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目标对象被群发消息过度骚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待发送群发消息的目标对象的确定并不依赖于既有的同一群组内用户之间的直接关联。可以理解的,在即时通讯系统中,用户之间常常会相互直接关联建立各个群组。例如:同一微信群中的各用户由于该微信群的存在,可以看作相互之间存在直接关联。该微信群中的小天可以通过在该微信群内发送消息,将该微信群内所有用户(包括小天自己)作为目标对象集合,达到将消息发送该微信群内所有用户的目的。从广义上来看,这种依赖于既有的同一群组内用户之间的直接关联进行目标对象的确定,进而发送消息的情况,可以看作是群发消息的一种。但本公开所提供的方案,并不针对这种情况所实施。
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中,待发送群发消息的目标对象是基于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自由选中确定的。例如:作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的一用户,小天在群发消息时,可以不依赖于既有的群组,自由选择目标对象类别标签。即时通讯服务器将与目标对象类别标签匹配的各用户(除小天之外)确定为目标对象集合,从而将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集合中的每一用户。该目标对象集合中的各用户之间完全可以无任何直接关联。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发送给即时通讯服务器的完整消息的结构组成进行详细描述。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发送给即时通讯服务器的完整消息的结构组成:“各目标对象和/或各目标对象标签”、“群发消息”。即时通讯服务器可以根据“各目标对象和/或各目标对象标签”确定“群发消息”对应的目标对象集合,进而将“群发消息”发送给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
其中,“群发消息”可以由文本消息、链接消息、小程序消息、图片消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成。其中,文本消息可以包括文字、表情;图片消息可以包括文件标识fileid、符合高级加密标准AES的密钥aeskey、信息摘要md5。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下面对即时通讯服务器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包括:
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获取目标对象类别标签;
基于预设的标签处理策略对所述目标对象标签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标签指定的目标对象范围;
基于所述目标对象范围,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该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在将生成的群发消息上传至即时通讯服务器之时,会同时将选中的目标对象标签上传至即时通讯服务器。
即时通讯服务器接收到目标对象标签后,按照预设的标签处理策略对目标对象标签进行处理,进而基于处理后的目标对象标签确定目标对象标签所指定的目标对象范围,进而基于目标对象范围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例如:即时通讯系统为企业微信系统,小天为企业微信的一用户。小天通过其用户端指定群发消息对应的目标对象标签——“旅游”、“购物”、“女”。用户端在将群发消息上传至企业微信服务器之时,同时将小天选中的目标对象标签——“旅游”、“购物”、“女”上传至企业微信服务器。
企业微信服务器接收到目标对象标签后,按照预设的标签处理策略对目标对象标签进行处理,从而确定小天选中的目标对象标签指定的目标对象范围为——标签满足“旅游+女”的小天的客户、标签满足“购物+女”的小天的客户。从而企业微信服务器能够确定群发消息对应的目标对象集合中的各目标对象为——标签满足“旅游+女”的小天的客户、以及标签满足“购物+女”的小天的客户。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支持对目标对象标签的指定,使得群发消息的发送用户能够快速便捷地指定目标对象集合,提高群发消息的发送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范围造成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在选中目标对象标签,以笼统地指定目标对象时,还可以明确地一一单独选中各目标对象。
该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在将生成的群发消息上传至即时通讯服务器之时,会同时将选中的目标对象标签、以及单独选中的各目标对象的标识上传至即时通讯服务器。
即时通讯服务器接收到目标对象标签、以及单独选中的各目标对象的标识后,按照预设的标签处理策略对目标对象标签进行处理,确定目标对象标签所指定的目标对象范围,进而连同单独选中的各目标对象,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例如:即时通讯系统为企业微信系统,小天为企业微信的一用户。小天通过其用户端指定目标对象标签——“旅游”、“购物”、“女”的同时,明确地一一单独指定各目标对象——“ALICE”、“BOB”、“TOM”。用户端在将群发消息上传至企业微信服务器之时,同时将目标对象标签——“旅游”、“购物”、“女”以及各目标对象的标识——“ALICE的企业微信号”、“BOB的企业微信号”、“TOM的企业微信号”上传至企业微信服务器。
企业微信服务器按照预设的标签处理策略对目标对象标签进行处理,从而确定小天选中的目标对象标签指定的目标对象范围为——标签满足“旅游+女”的小天的客户、标签满足“购物+女”的小天的客户。从而企业微信服务器能够确定群发消息对应的目标对象集合中的各目标对象为——“ALICE”、“BOB”、“TOM”、标签满足“旅游+女”的小天的客户、以及标签满足“购物+女”的小天的客户。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范围造成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从预设的各标签组中指定目标对象标签,预设的标签处理策略为:对同一标签组内的各目标对象标签进行逻辑或处理,对不同标签组间的各目标对象标签进行逻辑与处理。
该实施例中,用户端所能指定的目标对象标签预先被划分为不同的标签组,各标签组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目标对象进行定性、打标签。
例如:用户所能指定的目标对象标签被划分为两个标签组——根据目标对象爱好进行打标签得到的爱好标签组、根据目标对象性别进行打标签得到的性别标签组。其中,爱好标签组内的目标对象标签有——“旅游”、“购物”;性别标签组的目标对象标签有——“男”、“女”。
该实施例中,用户通过用户端从各标签组中指定目标对象标签。即时通讯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端指定的目标对象标签后,对同一标签组内的各目标对象标签进行逻辑或处理,对不同标签组间的各目标对象标签进行逻辑与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用户通过用户端从标签组1中指定“标签A”、“标签C”,从标签组2中指定“标签D”、“标签F”。即时通讯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端指定的目标对象标签后:对“标签A”、“标签C”进行逻辑或处理;对“标签D”、“标签F”进行逻辑或处理;最终对(“标签A”或“标签C”)、(“标签D”或“标签F”)进行逻辑与处理,从而将|(“标签A”或“标签C”)与(“标签D”或“标签F”)|范围内的各目标对象确定为目标目标对象集合。
可以理解的,随着预先对目标对象打标签规则的不同,相应的标签处理策略也不同。例如:若对目标对象打标签时,允许对目标对象打上同一标签组的多个标签时(例如:对目标对象打上同一爱好标签组的“旅游”、“购物”),则相应的标签处理策略可以为——对所有目标对象标签进行逻辑与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范围造成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对象集合之后,针对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该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由于目标对象端是与即时通讯服务器直接或间接相连的(例如:图1B中的用户端30与即时通讯服务器甲10直接相连,用户端30’与即时通讯服务器甲10间接相连),因此即时通讯服务器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取到目标对象端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关于该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获取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后,确定是否将该目标对象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对应的当前发送用户;
基于所述历史消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每一历史群发消息对应的历史发送用户;
若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所述历史发送用户与所述当前发送用户属于同一用户集群,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该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各用户会预先按照一定规则被划分为各个用户集群(例如:将所属同一机构的用户划分到同一用户集群中、将所属同一IP段的用户划分到同一用户集群中)。由于在群发消息对目标对象造成过度骚扰的情况中,常常是由于同一用户集群的多个用户会发送相同或相似的群发消息给目标对象,从而对目标对象造成过度骚扰。
因此,即时通讯服务器针对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该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并确定群发消息的当前用户。基于历史消息记录,即时通讯服务器确定该目标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例如:当前时间点所处的一自然天内)接收到的每一历史群发消息对应的历史发送用户。若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历史发送用户与当前发送用户属于同一用户集群,则说明该目标对象已经接收到来自该用户集群的阈值数量的群发消息,若再将来自该用户集群的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将会对该目标对象造成过度骚扰。故将该目标对象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不将该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
例如:即时通讯系统为企业微信系统,为了防止对目标对象的过度骚扰,企业微信系统预先规定:同一企业的员工在同一天内最多只能发送2条群发消息给该企业的同一客户。
小明、小红、小刚是在同一企业工作的且使用着企业微信的用户。ALICE作为使用着企业微信的用户同时,也是该企业的客户。从9/30日00:00至9/30日12:00,ALICE已经接收到了来自小明的一条群发消息、来自小红的一条群发消息。9:30日12:00,小刚要发送的群发消息所指定的客户集合中包括了ALICE。此时,企业微信服务器判断ALICE在同一天已经接收到了来自小刚所属的企业的2条群发消息,若再将该来自该企业的群发消息发送给ALICE,将会对ALICE造成过度骚扰,故将ALICE从小刚所指定的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不将小刚要发送的群发消息发送给ALICE。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由于来自同一用户集群的群发消息很大可能重复度会很高,因此通过对来自同一用户集群的群发消息的数量进行限制,避免了即时通讯系统的目标对象被群发消息过度骚扰。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范围造成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阈值数量为1。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将预设的阈值数量确定为1,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群发消息对即时通讯系统中目标对象的骚扰。
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消息类型;
基于所述历史消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每一历史群发消息的消息类型;
若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所述历史群发消息与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属于同一消息类型,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该实施例中,即时通讯服务器针对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该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基于历史消息记录,确定该目标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每一历史群发消息的消息类型;并确定待发送群发消息的消息类型。若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历史群发消息与待发送群发消息属于同一消息类型,则说明该目标对象已经接收到阈值数量的该消息类型的群发消息,若再将该消息类型的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将会对该目标对象造成过度骚扰。故将该目标对象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不将该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
例如:即时通讯系统为企业微信系统,为了防止对客户的过度骚扰,企业微信系统预先规定:在同一天最多只能发送同一消息类型的2条群发消息给该企业的同一客户。
小明、小红、小刚均为使用着企业微信的用户,ALICE作为使用着企业微信的用户同时,也是这三人的客户。从9/30日00:00至9/30日12:00,ALICE已经接收到了来自小明的一条关于股市行情的群发消息、来自小红的一条关于股市行情的群发消息。9:30日12:02,小刚要发送的关于股市行情的群发消息所指定的客户集合中包括了ALICE。此时,企业微信服务器判断ALICE在同一天已经接收到了2条关于股市行情的群发消息,若再将关于股市行情的群发消息发送给ALICE,将会对ALICE造成过度骚扰,故将ALICE从小刚所指定的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不将小刚要发送的群发消息发送给ALICE。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由于同一消息类型的群发消息很大可能重复度会很高,因此通过对同一消息类型的群发消息的数量进行限制,避免了即时通讯系统的目标对象被群发消息过度骚扰。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范围造成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描述了所述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
若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达不到所述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该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预先手动设置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并将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保存在即时通讯服务器中,其中,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包括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用户将待发送群发消息上传至即时通讯服务器之前,可以手动设置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再将待发送群发消息连同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信息一同上传至即时通讯服务器。
具体的,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表征着该目标对象对于接收的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的等级要求;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表征着该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的等级。其中,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越高,则说明该群发消息越有价值、越重要;相应的,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越高,则说明该目标对象对于群发信息价值的要求就越高。
例如:即时通讯系统为企业微信系统。根据对群发消息价值高低程度的划分,预先设置了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划分体系,从低到高依次为——B级、A级、S级;相应的,客户的优先程度等级划分体系,从低到高依次为——B级、A级、S级。
为了防止对客户的过度骚扰,企业微信系统预先规定:只能将优先程度等级不小于客户端优先程度等级的群发消息发送给客户。具体的,B级群发消息只能发送给B级客户;A级群发消息只能发给B级客户、A级客户;S级群发消息可以发送给所有客户。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针对特定目标对象,将对其价值较低的群发消息过滤掉,从而使得目标对象不会被低价值的群发消息所骚扰。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描述了所述目标对象当前是否处于群发消息接收状态;
若所述目标对象当前不处于群发消息接收状态,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该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目标对象可以自行配置其群发消息接收状态。当目标对象不想被任何群发消息打扰时,可以将其群发消息接收状态设置为关闭;当目标对象愿意接收群发消息时,可以将其群发消息接收状态设置为开启。
例如:即时通讯系统为企业微信系统。企业微信系统中的客户可以通过对客户端上的“群发消息接收开关”进行控制,以相应配置其群发消息接收状态。具体的,客户将“群发消息接收开关”关闭时,其群发消息接收状态处于关闭状态;客户将“群发消息接收开关”开启时,其群发消息接收状态处于开启状态。
小明为使用着企业微信的用户,ALICE作为使用着企业微信的用户同时,也是小明的一个客户。9/30日这天,ALICE将其“群发消息接收开关”关闭,群发消息接收状态处于关闭状态;小明要发送的群发消息所指定的客户集合中包括了ALICE。此时,企业微信服务器根据ALICE的属性信息,确定ALICE的群发消息接收状态处于关闭状态,则将ALICE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不将小明要发送的群发消息发送给ALICE。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目标对象能够自行决定是否接收群发消息,提高了目标对象避免群发消息骚扰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可以理解的,在确定是否将目标对象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时,可以同时结合“历史消息记录”和“属性信息”进行考虑。例如:可以同时结合“是否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历史发送用户与当前发送用户属于同一用户集群”、“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是否达到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确定是否将目标对象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也可以同时结合“是否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历史群发消息与待发送群发消息属于同一消息类型”、“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是否达到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确定是否将目标对象从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这类相结合情况下的具体实施过程,经过上述单独的说明变得显而易见,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对象集合中的一目标对象位于所述即时通讯系统之外的外部通讯系统,所述即时通讯服务器将所述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包括:
基于所述外部通讯系统的消息结构体格式,对所述群发消息进行格式转换;
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外部通讯系统,使得所述外部通讯系统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
该实施例中,待发送的群发消息对应的目标对象集合中的一目标对象位于即时通讯系统之外的外部通讯系统,因此,即时通讯服务器无法直接将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同时,该外部通讯系统所使用的消息结构体格式与该即时通讯系统所使用的消息结构体格式不同,为了通过该外部通讯系统将群发消息间接发送给该目标对象,即时通讯服务器基于该外部通讯系统的消息结构体格式,对群发消息进行格式转换。之后再将格式转换后的群发消息发送给该外部通讯系统,使得该外部通讯系统能够对群发消息进行处理,进而将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
例如:即时通讯系统为企业微信系统,待发送的群发消息对应的目标对象集合中的一目标对象位于微信系统中。企业微信服务器为了将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先基于微信的消息结构体格式对群发消息进行格式转换,再将格式转换后的群发消息发送给微信服务器,使得微信服务器能够将群发消息发送给该目标对象。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格式转换,使得群发消息能够发送给外部通讯系统的目标对象,拓展了即时通讯系统的服务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范围造成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待发送群发消息由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组成:文本消息、图片消息、链接消息、小程序消息。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支持多种原始消息组成的群发消息的生成,提高了群发消息的内容丰富度。
在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按照预设的文本消息格式对文本消息进行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组装图片消息包括:
将图片上传至内容分发网络cdn服务器,获取由cdn服务器返回的图片cdn信息;
对所述图片cdn信息进行组装,得到所述图片对应的图片消息。
该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图片消息的显示逻辑兼容性与处理效率,用户端获取用户拍摄或者选择的图片后,将图片上传至cdn服务器,获取由cdn服务器返回的图片cdn信息(例如:文件标识fileid、符合高级加密标准AES的密钥aeskey、信息摘要md5)。用户端对图片cdn信息进行组装,从而得到该图片对应的图片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按照以下方法对链接消息进行组装:
获取用户输入的链接地址;
通过预设组件获取所述链接地址的网页链接配置信息;
对所述网页链接配置信息进行组装,得到所述链接地址对应的链接消息。
该实施例中,用户在用户端输入链接地址后,用户端会静默打开浏览器(该过程对用户不可见),通过预设组件(例如:Javascript应用编程接口jsapi)获取该链接地址的网页链接配置信息(例如:标题title、描述description、图标icon、链接link)。用户端对网页链接配置信息进行组装,得到链接地址对应的链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用户端按照以下方法对小程序消息进行组装:
获取用户选择的小程序;
获取所述小程序的小程序配置信息;
对所述小程序配置信息进行组装,得到所述小程序对应的小程序消息。
该实施例中,用户在用户端选择要添加的小程序后,用户端获取该小程序的小程序配置信息(例如:封面图、入口路径)。用户端对该小程序配置信息进行组装,得到该小程序对应的小程序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下面参考图6对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群发消息处理的整体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具体的,该实施例描述的是企业微信系统的群发消息处理的整体过程。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企业微信系统的群发消息处理的整体过程:企业微信用户端要将群发消息发送给客户集合,其中,客户集合中的一部分客户位于企业微信系统中,另一部分客户位于微信系统中。
该实施例中,企业微信用户端将图片上传至cdn服务器,获取cdn服务器返回的图片cdn消息;选定客户列表和/或标签列表,并将客户列表和/或标签列表上传至企业微信服务器,使得企业微信服务器能够确定客户集合。企业微信服务器接收到客户列表和/或标签列表后,向企业微信用户端返回确认信息。企业微信用户端获取链接消息、获取小程序消息,再对获取到的图片cdn消息、链接消息、小程序消息进行消息组装,生成群发消息,并将群发消息发送给企业微信服务器。
企业微信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客户列表和/或标签列表,确定客户集合,进而将得到的群发消息发送给客户集合中的每一客户。对于位于微信系统中的客户,企业微信服务器会先对群发消息进行格式转换,进而将格式转换后的群发消息发送给微信服务器,由微信服务器发送给位于微信系统中的客户。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造成限制。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还提供了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待发送群发消息;
确定模块520,用于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第二获取模块530,用于针对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
剔除模块540,用于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发送模块550,用于将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20配置为:
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获取目标对象类别标签;
基于预设的标签处理策略对所述目标对象标签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标签指定的目标对象范围;
基于所述目标对象范围,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剔除模块540配置为: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对应的当前发送用户;
基于所述历史消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每一历史群发消息对应的历史发送用户;
若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所述历史发送用户与所述当前发送用户属于同一用户集群,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剔除模块540配置为: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消息类型;
基于所述历史消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每一历史群发消息的消息类型;
若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所述历史群发消息与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属于同一消息类型,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剔除模块530配置为: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描述了所述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
若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达不到所述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的一目标对象位于所述即时通讯系统之外的外部通讯系统,发送模块540配置为:
基于所述外部通讯系统的消息结构体格式,对所述群发消息进行格式转换;
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外部通讯系统,使得所述外部通讯系统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由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组成:文本消息、图片消息、链接消息、小程序消息。
本公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可以由图1A、1B所示的即时通讯服务器10实现。下面参考图8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即时通讯服务器10。图8显示的即时通讯服务器1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即时通讯服务器1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即时通讯服务器1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的描述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如图3中所示的各个步骤。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0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6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即时通讯服务器1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即时通讯服务器1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即时通讯服务器1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即时通讯服务器1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660通过总线630与即时通讯服务器1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即时通讯服务器1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部分描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G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GvG、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KGN)或广域网(WG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发送群发消息;
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针对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
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将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包括:
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获取目标对象类别标签;
基于预设的标签处理策略对所述目标对象标签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标签指定的目标对象范围;
基于所述目标对象范围,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对应的当前发送用户;
基于所述历史消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每一历史群发消息对应的历史发送用户;
若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所述历史发送用户与所述当前发送用户属于同一用户集群,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消息类型;
基于所述历史消息记录,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每一历史群发消息的消息类型;
若存在预设阈值数量的所述历史群发消息与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属于同一消息类型,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描述了所述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
确定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
若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的优先程度等级达不到所述目标对象的优先程度等级,则将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的一目标对象位于所述即时通讯系统之外的外部通讯系统,所述即时通讯服务器将所述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包括:
基于所述外部通讯系统的消息结构体格式,对所述群发消息进行格式转换;
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外部通讯系统,使得所述外部通讯系统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由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组成:文本消息、图片消息、链接消息、小程序消息。
8.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群发消息;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类别标签的选中操作,确定目标对象集合;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消息记录和/或属性信息;
剔除模块,用于若所述历史消息记录和/或所述属性信息与预设的剔除策略匹配,则将对应的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剔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发送群发消息发送给所述目标对象集合中每一目标对象。
9.一种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
处理器,读取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29057.3A 2019-10-28 2019-10-28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Active CN112737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9057.3A CN112737918B (zh) 2019-10-28 2019-10-28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9057.3A CN112737918B (zh) 2019-10-28 2019-10-28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918A true CN112737918A (zh) 2021-04-30
CN112737918B CN112737918B (zh) 2022-05-13

Family

ID=7558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9057.3A Active CN112737918B (zh) 2019-10-28 2019-10-28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79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5775A (zh) * 2021-09-08 2021-12-07 深圳腾银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赋能企业微信一键精准群发的方法
CN114697283A (zh) * 2022-03-08 2022-07-01 深圳腾银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企业微信社群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7484A1 (en) * 2008-01-06 2009-07-09 Marc Eliot Dav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e clustering
CN101674549A (zh) * 2008-09-08 2010-03-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群发方法及装置
US20100131554A1 (en) * 2008-11-26 2010-05-27 Yaho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blishing messages asynchronously 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US20120271957A1 (en) * 2011-04-22 2012-10-2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ociating a contact with multiple tag classifications
CN102769687A (zh) * 2012-06-29 2012-11-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群发系统及方法
CN106470149A (zh) * 2015-08-20 2017-03-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570718A (zh) * 2015-10-13 2017-04-19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信息的投放方法及投放系统
CN107070783A (zh) * 2017-05-19 2017-08-1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群发的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7484A1 (en) * 2008-01-06 2009-07-09 Marc Eliot Dav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e clustering
CN101674549A (zh) * 2008-09-08 2010-03-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群发方法及装置
US20100131554A1 (en) * 2008-11-26 2010-05-27 Yaho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blishing messages asynchronously 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US20120271957A1 (en) * 2011-04-22 2012-10-2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ociating a contact with multiple tag classifications
CN102769687A (zh) * 2012-06-29 2012-11-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群发系统及方法
CN106470149A (zh) * 2015-08-20 2017-03-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570718A (zh) * 2015-10-13 2017-04-19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信息的投放方法及投放系统
CN107070783A (zh) * 2017-05-19 2017-08-1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群发的方法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志军: "借助微信自身功能实现消息群发", 《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5775A (zh) * 2021-09-08 2021-12-07 深圳腾银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赋能企业微信一键精准群发的方法
CN114697283A (zh) * 2022-03-08 2022-07-01 深圳腾银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企业微信社群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918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1124B2 (en) Chat-enabled messaging
JP6178928B2 (ja) メッセージ管理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動的なフィルタ生成
US11568368B2 (en) Classification engine instance informing parsing of emails received by an email client instance executed by a mobile device
US8943147B2 (en) Sending a chat context to a recipient
CN114631294B (zh) 从电子邮件环境到消息收发环境的消息重新路由
US11316818B1 (en) Context-based consolid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cross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CN109947408B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9882849B2 (en) Action assignment and tracking functionality for email
JP2021099861A (ja) メッセージング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サーバ、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50884B2 (en) Intent-driven contact center
CN112737918B (zh)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KR102127336B1 (ko) Vip의 메시지를 관리하는 기능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단말
JP2023523050A (ja) 情報展示方法、装置、電子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CN104579916A (zh) 即时通讯系统及其网上购物方法和装置
CN112395109B (zh) 剪贴板内容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792146B2 (en)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on process flow approval management
US20230237532A1 (en) Platform for accelerating sales by personalizing user interactions based on user behavior
US2023036755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ly generating code for use in integrating automated response generating systems with non-api applications
US202300050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unseling service
CN112383466A (zh) 一种多场景聊天的方法和装置
CN114880292A (zh) 一种文件分类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19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