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7475B -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7475B
CN112737475B CN202110008621.4A CN202110008621A CN112737475B CN 112737475 B CN112737475 B CN 112737475B CN 202110008621 A CN202110008621 A CN 202110008621A CN 112737475 B CN112737475 B CN 112737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resistance value
test
output power
he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86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7475A (zh
Inventor
窦宗礼
冯成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086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7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7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7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30Thermophotovoltaic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4Means to utilise heat energy, e.g. hybrid systems producing warm water and electricity at the same ti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60Thermal-PV hybrid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发热元件、光伏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的阻值R与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最大输出功率Pmax对应的工作电压Vmp之间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DA0002884109850000011
其中,a作为影响系数且1.05≤a≤1.40。通过该方案,在提高输出功率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用性强的光伏发热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不断加深,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在绿色能源中最常见到的、应用最广的是光伏能源。光伏能源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尤其在发热系统(例如光伏热水器)中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光伏发热系统中,系统的光伏元件的输出功率尤为重要,光伏元件的输出功率是光伏发热系统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当外电阻等于内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也就是说,光伏发热系统的光伏元件的输出功率与发热元件的负载电阻相关,在发热元件的负载电阻等于光伏元件的电阻,光伏元件的输出功率最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光照强度、光照时长都会影响光伏元件的电动势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光伏元件的输出功率不稳定也无法达到最好的状态。为了更好地保证光伏元件的输出功率,最好的选择是:发热元件的负载电阻随着光伏元件的电动势能变化而变化。但是,现有技术中尚未出现相应的器材及方案,能够执行上述方案。
基于此,提供在提高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的基础上,具有通用性的系统,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下问题: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通用性的光伏发热系统,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热元件、光伏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的阻值RT与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最大输出功率Pmax对应的工作电压Vmp之间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21
其中,a作为影响系数且1.05≤a≤1.4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的取值为1.17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的取值为1.296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的取值与待测区域的光照强度为负相关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伏元件由至少一个光伏板组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各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光伏元件的最大功率Pmax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由至少一个加热件组成。一种光伏发热系统的发热元件匹配方法,所述光伏发热系统包括:发热元件、光伏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的阻值RT与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最大输出功率Pmax对应的工作电压Vmp之间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22
其中,a作为影响系数且1.05≤a≤1.40;
其中,计算所述a的取值的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电子地图,将预设置所述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测区域;
按照相应的预设周期,获取各待测区域中设置的多个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其中,各待测区域中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各不相同,且按照相应的预设规则设置;
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确定在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目标负载阻值;
以及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光伏元件的理论负载阻值;
根据各所述目标负载阻值以及相应的理论负载阻值,确定所述a的取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负载阻值,确定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目标负载阻值,具体包括:
根据获取的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确定在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最大的输出功率对应的负载阻值,作为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待定最佳阻值;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负载阻值: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31
其中,R2为所述待定最佳阻值,所述R1与R3为与所述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最接近所述R2的阻值,所述W1为所述R1对应的输出功率,所述W2为所述R2对应的输出功率,所述W3为所述R3对应的输出功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在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通用性的光伏发热系统,以最大程度的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100可以包括:发热元件110、光伏元件120。其中,发热元件110与光伏元件120相连,发热元件110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根据转换得到的电能给发热元件110供电,发热元件110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发热元件110的阻值RT与光伏发热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最大输出功率Pmax对应的工作电压Vmp之间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41
其中,a为影响系数且1.05≤a≤1.40。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光伏元件120可以由若干光伏板组成。
进一步地,在光伏元件120由两个或者多个光伏板组成的情况下,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需要先获取各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根据各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光伏元件120的最大功率Pmax。其中,各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包括:串联、并联。
在光伏元件120中的各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并联时,光伏元件120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为各光伏板最大输出功率之和。需要说明的是,并联的光伏板之间需要满足Vmp相同的要求。例如,光伏元件120由光伏板A和光伏板B并联组成,其中,光伏板A的Vmp和光伏板B的Vmp相同,光伏板A的最大输出功率为300W,光伏板B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00W,则光伏元件120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300+400=700W。
在光伏元件120中的各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串联时,光伏元件120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也为各光伏板的最大功率之和。需要说明的是,串联的光伏板之间需要满足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51
值相同的要求。例如,光伏元件120由光伏板C和光伏板D串联组成,其中光伏板C的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52
的值与光伏板D的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53
的值相同,光伏板C的最大输出功率为350W,光伏板D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00W,则该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350+400=750W。
再者,在光伏元件120的各光伏板之间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情况下,并联的光伏板满足Vmp相同,串联的光伏板满足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54
的值相同。例如,光伏元件120有光伏板A、光伏板B、光伏板C组成;其中,光伏板A与光伏板B并联后组成并联模块再与光伏板C串联,则光伏板A的Vmp和光伏板B的Vmp相同;同时,光伏板A与光伏板B并联后组成的并联模块的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55
与光伏板C的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56
相同。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发热元件110由至少一个加热件组成。具体地,可以根据发热元件的阻值RT,确定发热元件中的加热件数量以及规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加热件可以是加热管、加热板、电热丝等具有加热功能的器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加热件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a的取值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实现:
S201,根据预设的电子地图,将预设置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测区域。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可以根据平均光照强度,对设置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待测区域。
例如,将平均光照强度在相应的预设范围内,且地理位置相邻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待测区域。也就是说,每个待测区域内的光照强度可以认定为是相同的。
上述设置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可以是指能够安装光伏发热系统的、或者需要安装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例如,全球各地都能够安装光伏发热系统,可以将全球作为上述设置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
S202,按照相应的预设周期,获取各待测区域中设置的多个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
其中,各待测区域中设置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各不相同,且可以按照相应的预设规则设置。测试光伏发热系统包括:测试发热元件和测试光伏元件。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每个待测区域都设置有多个测试光伏发热系统,并且将多个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相关参数存储到相应的存储设备中。这里所提到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测试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等。
上述预设周期可以根据时间参数进行划分,例如,将30分钟作为一个时间间隔,30分钟即为一个预设周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对预设周期不加以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服务器可以按照预设周期,获取待测区域中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可以是进入下一预设周期时刻对应的输出功率,还可以是在该预设周期内按照相应的时间间隔多次获取输出功率,并取得平均值作为预设周期对应的输出功率,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定。
进一步地,在同一区域、同一时刻,采集的该区域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与湿度相同。因此,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需要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工作电压V,采集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表1用于表示测试光伏元件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负载下工作电压变化实测数据。
表1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71
再者,可以通过表1测得的不同负载下的工作电压,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得到相应的输出功率W: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72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相应的输出功率W,组成表2,表2用于表示测试光伏元件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负载下输出功率变化。
表2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73
S203,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确定该预设周期内的目标负载阻值。
具体地,根据获取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确定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最大的输出功率对应的负载阻值,作为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待定最佳阻值;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目标负载阻值: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81
其中,R2为所述待定最佳负载阻值,R1与R3为与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最接近R2的阻值,W1为R1对应的输出功率,W2为R2对应的输出功率,W3为R3对应的输出功率。
这里所提到的最接近的R2的阻值,可以是在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与R2的阻值差的绝对值最小的两个值。例如,R2为10,各测试发热元件阻值分别为8、9、11、12、13,则R1=11、R3=9或者R1=9、R3=11。
S204,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发热元件的理论负载阻值。
具体地,可以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83
计算得到理论负载阻值R0。例如,某光伏发热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550W,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工作电压Vmp=63.6V,则该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发热元件的理论负载阻值R0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82
欧。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4可以在步骤S202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202之后执行,或者可以与S202同时执行,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定。
S205,根据目标负载阻值以及相应的理论负载阻值,确定a的取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光伏发热系统在同一环境下,其电动势能E及内阻r均可视为常数,而输出功率P与外电路R的函数关系P(R)为: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91
P(R)的函数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对于函数P(R),利用求导法则和极值原理,令P′(R)=0,同样可求得R=r,即外电阻和内电阻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外电阻即为光伏发热系统中发热元件的阻值,内电阻即为光伏发热系统中光伏元件的阻值,并且内电阻会随着光照、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该函数P(R)的这一特性,在选择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发热元件的各个阻值时,应尽量分布在该极值点附近,也就是说尽量在光伏元件的阻值附近,而基本依据则是按照光伏元件所标定的“最大功率Pmax”和“最大功率对应的工作电压Vmp”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92
进行确定,其阻值间隔采用等值法。
由于不可能将上述阻值间隔做到非常小,因此通过测试得到的数据所得到的“最佳电阻”并非对应发热元件的“最佳阻值”。因此想要得到发热元件的最佳阻值,可以用下述方法予以处理:
首先,根据测试得到的“最佳电阻”、以及其阻值相近的左右两侧电阻,其关系如图4所示。那么问题就变成在已知R1、R2、R3及对应的W1、W2、W3的条件下,如何求得R值,以使W值最大。
由图4可知,首先,当W1=W3时,显然W=W2,即R=R2
当W1>W3时,通过线性化处理,该问题可等价于如下图5所示的图形的描述:
利用直角三角的等比关系,建立如下方程组: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093
由①②可得: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01
代入③可得: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02
当W1<W3时,通过线性化处理,该问题等价于如图6所示的图形的描述:
利用直角三角的等比关系,同样可得方程组: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03
同理,可以求得: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04
综上所述,根据实测数据求得待定最佳负载阻值后,进一步获得该光伏组件目标负载阻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05
根据表3中的样本1,Pmax=315W,Vmp=33.2V,两块串联,按照公式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06
故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发热元件的电阻值可以选择为6欧、7欧、8欧、……、20欧,时间段选择为9:00-16:00,预设周期为半小时,即半小时采集一次数据,测得的数据如表3所示,表3用于表示样本1的光伏元件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负载下工作电压变化实测数据。
表3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07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11
根据上述表3,即可计算得到相关数据表,如表4用于表示样本1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负载下的输出功率。
表4
时间\项目 9:00 9:30 10:00 10:30 11:00 11:30 12:00 12:30 13:00 13:30 14:00 14:30 15:00 15:30 16:00 平均值
光照强度 34220 38965 44126 48254 50835 53932 54448 57028 55480 53932 51867 49287 45674 40513 30243 47253.6
空气温度 30.4 32.8 35 37.9 38.5 41 40.8 41.1 40.8 42.8 40.8 41.3 42.6 41.7 39.6 39.14
空气湿度 51.6 45.7 37.9 33.5 33.7 29.5 32 30.1 30.7 26.8 30.9 29.9 27.4 26.8 31.6 33.2067
6欧 146 162.2 241.9 272 312.5 411.7 428.4 445.5 421.7 392 352.7 288.4 250.9 168.5 42.14 289.1
7欧 153.7 172 307.6 376 404.3 424.3 435.3 440 433.7 415 392.3 330.5 288 193.5 51.03 321.1
8欧 168.4 219.5 331.5 387.8 406.1 414.7 422 423.4 420.5 404.7 393.4 348.5 311.3 211.2 53.56 327.8
9欧 171.6 282.2 359.7 390.7 398.7 400 405.4 404 404 392 386.8 363.5 339.8 245.4 64.53 333.9
10欧 220 330.6 361.2 379.5 386.9 385.6 379.5 388.1 393.1 383.2 383.2 362.4 351.6 295.9 87.03 339.2
11欧 228.2 312.2 340.5 350.6 356.3 354 352.8 356.3 360.8 352.8 351.7 341.6 327.3 291.2 87.36 317.6
12欧 239.4 313.1 324.5 340.3 342.4 338.1 338.1 339.2 343.5 337.1 339.2 330.8 322.4 289.1 97.47 309
13欧 272.3 304.3 313.1 317 318 315.1 315.1 314.1 319 313.1 315.1 308.2 301.4 278.8 112.2 294.5
14欧 281.7 294.4 299 301.8 299.9 298.1 298.1 295.3 300.9 295.3 295.3 292.6 287.1 273.7 126.6 282.7
15欧 270.5 280.8 286 285.1 283.4 281.7 281.7 279.9 283.4 279.1 279.9 276.5 272.2 268 133.2 269.4
16欧 264.1 268.1 269.8 271.4 269.8 267.3 267.3 281.4 268.1 264.1 265.7 263.3 259.2 255.2 162.6 259.8
17欧 252.4 256.2 256.2 257 255.5 253.1 253.9 250.8 253.9 250.1 251.6 249.3 246.2 240.2 163.4 246
18欧 246.4 247.9 246.4 247.2 244.9 242 243.5 240.5 242.7 239.8 242 239.8 237.6 233.3 200 239.6
19欧 237.7 237.7 235.6 236.3 234.2 231.4 232.1 230 231.4 228.6 230.7 228.6 227.9 224.4 210.2 230.4
20欧 229.2 228.5 225.8 226.5 224.5 221.1 222.4 219.1 221.8 219.1 221.1 219.8 218.5 215.8 205.4 221.2
最大值 281.7 330.63 361.2 390.72 406.13 424.32 435.29 445.48 433.72 415.03 393.4 363.54 351.65 295.94 210.22 339.19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表3计算得到相应的输出功率,在上述已进行阐述,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根据表4所示,该光伏元件对应的待定最佳负载阻值为10欧。利用上述公式⑦,R1=9,R2=10,R3=11,W1=333.9,W2=339.2,W3=317.6,W1>W3,求得对应该光伏元件的目标负载阻值: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21
根据上述表5中的样本2,Pmax=435W,Vmp=40.8V,单块,按照公式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22
故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发热元件的电阻值可以选择为2欧、3欧、4欧、······、15欧、20欧,时间段选择为9:00-15:30,预设周期为半小时,即半小时采集一次数据,测得的数据如上表5,表5用于表示样本2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负载下工作电压变化实测数据。
表5
时间\项目 9:00 9:30 10:00 10:30 11:00 11:30 12:00 12:30 13:00 13:30 14:00 14:30 15:00 15:30
光照强度 18450 20385 32256 42061 49545 50093 53157 54448 47793 30578 23905 15224 12450 12192
空气温度 31.6 31.9 32.9 36 34.3 38.8 39.3 40.2 37.8 37.5 37.4 34.9 33.5 33
空气湿度 56.2 53.3 55.9 46.3 51.3 38 36.3 33.3 38.6 40.5 39.8 45.4 47.2 47.7
2欧 5.6 6.7 5.3 12.8 15.3 15 17.5 17.4 15.5 8.3 7.3 4.5 3.8 3.7
3欧 8.1 9.8 15.3 19.4 19.8 23.2 26.2 26.1 22.3 14.4 11.5 6.6 5.6 5.5
4欧 11.1 13.2 21.2 28.8 26.3 33 34.4 34.2 29.5 22.2 16.1 9.1 7.7 7.6
5欧 13.9 17.7 25.3 32.3 38.4 37.3 37.8 37.7 35.8 25.2 19.4 11.6 9.8 9.8
6欧 18.1 21 33.8 37.2 40.9 39.6 39.9 39.7 39.4 30.5 27.2 15.2 12.9 12.8
7欧 21.3 20.3 37.8 40.3 41.7 40.4 40.6 40.5 40.4 34.1 32.2 17.5 15 15
8欧 24.1 29.7 38.9 40.8 42.2 40.9 40.8 41 40.8 38.7 34.5 19.6 16.7 16.7
9欧 26.8 30 40.7 41.2 42.6 41.3 41.2 41.3 41.2 40 37.1 21.6 18.5 18.4
10欧 29.6 31.5 41.3 41.3 42.8 41.5 41.6 41.6 41.5 40.1 38 23.8 20.2 20
11欧 33.2 32.1 41.7 41.5 43 41.7 41.8 41.8 41.6 40.6 38.8 24.6 21.7 21.5
12欧 34.8 36.2 42.1 41.7 43.2 41.9 42 42 41.8 40.8 39.5 26.7 23.4 23.2
13欧 37.4 38.8 42.4 42.1 43.3 42.1 42.2 42.1 42 41 40.1 28.9 25.2 25
14欧 39.1 40.1 42.6 42.3 43.5 42.3 42.4 42.3 42.1 41.3 40.4 31.2 27.3 27.2
15欧 40 40.3 42.9 43.1 43.6 42.5 42.6 42.4 42.2 41.5 40.6 33.5 29.5 29.3
20欧 41.2 41.8 43.6 43.5 44 43 43 42.9 42.7 42.3 41.9 39.8 37.7 37.5
根据上述表5,即可计算得到相关数据表,如表6用于表示样本2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负载下输出功率变化。
表6
时间\项目 9:00 9:30 10:00 10:30 11:00 11:30 12:00 12:30 13:00 13:30 14:00 14:30 15:00 15:30 平均值
光照强度 18450 20385 32256 42061 49545 50093 53157 54448 47793 30578 23905 15224 12450 12192 34160.5
空气温度 31.6 31.9 32.9 36 34.3 38.8 39.3 40.2 37.8 37.5 37.4 34.9 33.5 33 35.9615
空气湿度 56.2 53.3 55.9 46.3 51.3 38 36.3 33.3 38.6 40.5 39.8 45.4 47.2 47.7 44.1231
2欧 15.68 22.45 14.05 81.92 117 112.5 153.1 151.4 120.1 34.45 26.65 10.13 7.22 6.845 65.99
3欧 21.87 32.01 78.03 125.5 130.7 179.4 228.8 227.1 165.8 69.12 44.08 14.52 10.45 10.08 101.2
4欧 30.8 43.56 112.4 207.4 172.9 272.3 295.8 292.4 217.6 123.2 64.8 20.7 14.82 14.44 142.5
5欧 38.64 62.66 128 208.7 294.9 278.3 285.8 284.3 256.3 127 75.27 26.91 19.21 19.21 159
6欧 54.6 73.5 190.4 230.6 278.8 261.4 265.3 262.7 258.7 155 123.3 38.51 27.74 27.31 168.7
7欧 64.81 58.87 204.1 232 248.4 233.2 235.5 234.3 233.2 166.1 148.1 43.75 32.14 32.14 161.7
8欧 72.6 110.3 189.2 208.1 222.6 209.1 208.1 210.1 208.1 187.2 148.8 48.02 34.86 34.86 155.3
9欧 79.8 100 184.1 188.6 201.6 189.5 188.6 189.5 188.6 177.8 152.9 51.84 38.03 37.62 145.3
10欧 87.62 99.23 170.6 170.6 183.2 172.2 173.1 173.1 172.2 160.8 144.4 56.64 40.8 40 135.1
11欧 100.2 93.67 158.1 156.6 168.1 158.1 158.8 158.8 157.3 149.9 136.9 55.01 42.81 42.02 125.9
12欧 100.9 109.2 147.7 144.9 155.5 146.3 147 147 145.6 138.7 130 59.41 45.63 44.85 120.1
13欧 107.6 115.8 138.3 136.3 144.2 136.3 137 136.3 135.7 129.3 123.7 64.25 48.85 48.08 114.9
14欧 109.2 114.9 129.6 127.8 135.2 127.8 128.4 127.8 126.6 121.8 116.6 69.53 53.24 52.85 110.2
15欧 106.7 108.3 122.7 123.8 126.7 120.4 121 119.9 118.7 114.8 109.9 74.82 58.02 57.23 105.9
20欧 84.87 87.36 95.05 94.61 96.8 92.45 92.45 92.02 91.16 89.46 87.78 79.2 71.06 70.31 87.67
最大值 109.2 115.8 204.12 232.01 294.91 278.26 295.84 292.41 258.73 187.21 152.93 79.2 71.06 70.31 168.72
根据表6所示,该光伏元件对应的待定最佳负载阻值为6欧。利用上述公式⑦,R1=5,R2=6,R3=7,W1=159,W2=168.7,W3=161.7,W1<W3,求得对应该光伏元件的目标负载阻值: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31
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不同的光伏元件其核心参数就是最大输出功率Pmax、最大输出功率时的工作电压Vmp,而且这两个参数无论是哪个厂家、无论是什么型号的光伏发电板,是必须要求检测和标注的。
由上述可知,阻值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32
是最大输出功率所对应的一个负载电阻,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理论阻值,即为上述提到的理论负载阻值,那么这个理论负载阻值R0与通过实测计算出的目标负载阻值R之间的相关性是显然存在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出他们两者之间的规律,就可根据这个理论负载阻值R0推算出目标负载阻值R。
根据上述两个实例可知,R0=6.998时,R=9.6227;R0=3.8268时,R=6.193.因此,通过大量不同光伏元件的实测与计算,即可获取一组数据,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方法处理,从而可以得出一般性计算公式。
例如上述样本1和样本2,又对另外5种不同的光伏组件做了实测计算,最够可得到如下表7。
对上述表7中的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图7所示的线性回归方程。如图7以及R2=0.9938可知,根据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输出功率时的工作电压计算出的“理论负载电阻”,与通过实测求得的最佳负载电阻(即为目标负载阻值),的确存在极强的线性相关性。
如图8所示,对于线性函数y(x)=ax,其方差之和: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41
令f′(a)=0可得,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42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43
以x表示理论负载阻值,y表示目标负载阻值,根据上述实际计算数据,可求得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44
a=1.178。
从而得到计算发热元件110的阻值RT的通用公式: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45
由于不同的经纬度有不同的昼夜变化,不同的地域空气质量也不相同。因此,对于光照强度处于第一预设取值范围的区域,从实测数据中选择光照强度大于相应的预设取值范围的时间段(11:00-14:00)进行模拟计算,即选择光照好的时间段,可得如下表8:
表8
光伏元件 Pmax Vmp 理论R<sub>0</sub> 实测R R1 R2 R3 W1 W2 W3
样本1 630 66.4 6.998 7.333 6 7 8 394.9 420.7 412.1
样本2 435 40.8 3.827 5.516 5 6 7 228.8 229.3 214.1
样本3 550 63.6 7.354 7.114 6 7 8 367.1 379.5 369.9
样本4 825 95.4 11.032 9.260 8 9 10 491.6 535.3 514.3
样本5 1100 127.2 14.709 16.189 15 16 17 722.4 744.9 730.9
样本6 1375 159.0 18.386 17.393 16 17 18 929.2 947.4 943.5
样本7 1650 190.8 22.063 25.196 24 25 26 1100.0 1123.0 1109.0
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并根据上述表8,可求得a=1.046955。
对于光照强度处于第二预设取值范围的区域,实测数据中去掉光照强度大于相应的预设取值范围的时间段(11:00-13:30)(即光照好的时间段)进行模拟计算,可得如下表9:
表9
光伏元件 Pmax Vmp 理论R<sub>0</sub> 实测R R1 R2 R3 W1 W2 W3
样本1 630 66.4 6.998 10.078 9 10 11 289.4 307.9 292.3
样本2 435 40.8 3.827 8.276 7 8 9 102.0 105.8 104.1
样本3 550 63.6 7.354 9.404 8 9 10 177.4 186.3 184.6
样本4 825 95.4 11.032 14.420 13 14 15 254.1 266.6 264.6
样本5 1100 127.2 14.709 18.754 18 19 20 385.0 388.1 382.0
样本6 1375 159.0 18.386 23.980 23 24 25 434.9 437.3 434.8
样本7 1650 190.8 22.063 27.771 27 28 29 536.0 537.3 534.9
根据表9进行计算,可求得a=1.2962。
对于光照强度处于第三取值范围的区域,从实测数据中去掉光照强度大于相应的预设阈值的时间段,即光照好的时间段(10:30-14:30)进行模拟计算,可得如下表10:
表10
光伏元件 Pmax Vmp 理论R<sub>0</sub> 实测R R1 R2 R3 W1 W2 W3
样本1 630 66.4 6.998 10.338 9 10 11 243.9 274.4 264.5
样本2 435 40.8 3.827 7.513 7 8 9 91.7 91.8 90.6
样本3 550 63.6 7.354 10.663 10 11 12 146.8 149.7 140.8
样本4 825 95.4 11.032 15.125 10 15 16 204.0 204.4 204.1
样本5 1100 127.2 14.709 19.946 10 19 20 301.7 309.8 307.0
样本6 1375 159.0 18.386 26.450 10 26 27 343.3 344.3 344.2
样本7 1650 190.8 22.063 30.500 10 30 31 400.8 402.0 402.0
可求得a=1.4048。
其中,第一预设取值范围的最小值大于第二预设取值范围的最大值,且第二预设取值范围的最小值大于第三预设取值范围的最大值。
综上所述,根据所在区域的日照情况,在a=1.05~1.4范围内进行选择,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05≤a≤1.40,也可以是1.05≤a≤1.178,还可以是1.178≤a≤1.2962,亦可以是1.2962≤a≤1.40。
也就是说,光照好(光照强度处于第一预设取值范围)的地区可适当小一些,光照差(光照强度处于第二预设取值范围或第三预设取值范围)的地区可适当大一些。另外从实测数据可以看出,当光照条件变差时,光伏发电板的日平均功率明显下降,所以对于光照条件极差(光照强度处于第四预设取值范围)的地区,因发电效率太低而失去光伏发电的意义,不适合安装光伏发热系统。
基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在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通用性的光伏发热系统,以最大程度的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系统对应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热系统的发热元件匹配方法,所述光伏发热系统包括:发热元件、光伏元件,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率Pmax、以及所述最大输出功率Pmax对应的工作电压Vmp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发热元件的阻值RT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61
a作为影响系数且1.05≤a≤1.40;
其中,所述a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根据预设的电子地图,将预设置所述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测区域;
按照相应的预设周期,获取各待测区域中设置的多个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其中,各待测区域中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各不相同,且按照相应的预设规则设置;
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确定在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目标负载阻值;以及
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光伏元件的理论负载阻值;
根据各所述目标负载阻值以及相应的理论负载阻值,确定所述a的取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负载阻值,确定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目标负载阻值,具体包括:
根据获取的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确定在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最大的输出功率对应的负载阻值,作为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待定最佳阻值;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负载阻值:
Figure BDA0002884109830000171
其中,R2为所述待定最佳阻值,所述R1与R3为与所述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最接近所述R2的阻值,所述W1为所述R1对应的输出功率,所述W2为所述R2对应的输出功率,所述W3为所述R3对应的输出功率。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系统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与系统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方法也具有与其对应的系统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系统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光伏发热领域,还可以适用于光伏储能、光伏制冷等等相同或相似的领域。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 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伏发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热元件、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的阻值RT与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最大输出功率Pmax对应的工作电压Vmp之间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3716410400000011
其中,a作为影响系数且1.05≤a≤1.40;
其中,所述a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根据预设的电子地图,将预设置所述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测区域;
按照相应的预设周期,获取各待测区域中设置的多个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其中,各待测区域中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各不相同,且按照相应的预设规则设置;
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确定在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目标负载阻值;以及
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光伏元件的理论负载阻值;
根据各所述目标负载阻值以及相应的理论负载阻值,确定所述a的取值;
所述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负载阻值,确定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目标负载阻值,具体包括:
根据获取的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确定在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最大的输出功率对应的负载阻值,作为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待定最佳阻值;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负载阻值:
Figure FDA0003716410400000021
其中,R2为所述待定最佳阻值,所述R1与R3为与所述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最接近所述R2的阻值,所述W1为所述R1对应的输出功率,所述W2为所述R2对应的输出功率,所述W3为所述R3对应的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的取值为1.1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的取值为1.29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的取值与所述光伏发热系统的安装区域的光照强度为负相关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光伏元件由至少一个光伏板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各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光伏元件的最大功率Pmax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由至少一个加热件组成。
8.一种光伏发热系统的发热元件匹配方法,所述光伏发热系统包括:发热元件、光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光伏元件的最大输出功率Pmax、以及所述最大输出功率Pmax对应的工作电压Vmp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发热元件的阻值RT
Figure FDA0003716410400000031
a作为影响系数且1.05≤a≤1.40;
其中,所述a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根据预设的电子地图,将预设置所述光伏发热系统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测区域;
按照相应的预设周期,获取各待测区域中设置的多个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其中,各待测区域中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各不相同,且按照相应的预设规则设置;
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确定在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目标负载阻值;以及
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测试光伏元件的理论负载阻值;
根据各所述目标负载阻值以及相应的理论负载阻值,确定所述a的取值;
所述根据获取的各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相应的测试发热元件的负载阻值,确定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目标负载阻值,具体包括:
根据获取的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输出功率,确定在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最大的输出功率对应的负载阻值,作为所述测试光伏发热系统的待定最佳阻值;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负载阻值:
Figure FDA0003716410400000041
其中,R2为所述待定最佳阻值,所述R1与R3为与所述各测试发热元件的阻值最接近所述R2的阻值,所述W1为所述R1对应的输出功率,所述W2为所述R2对应的输出功率,所述W3为所述R3对应的输出功率。
CN202110008621.4A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Active CN112737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621.4A CN112737475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621.4A CN112737475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475A CN112737475A (zh) 2021-04-30
CN112737475B true CN112737475B (zh) 2022-10-28

Family

ID=75591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8621.4A Active CN112737475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747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2294A (zh) * 2009-12-16 2012-08-29 美国Eds公司 光伏加热器
CN110416662A (zh) * 2019-08-12 2019-11-05 北京文安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电路和带有该电路的铝基板、电池包及太阳能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53913A1 (en) * 2012-12-05 2014-06-05 Energy Laboratories, Inc. Solar Photovoltaic Water Heating System
CN111178593A (zh) * 2019-12-12 2020-05-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系统输出功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2294A (zh) * 2009-12-16 2012-08-29 美国Eds公司 光伏加热器
CN110416662A (zh) * 2019-08-12 2019-11-05 北京文安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电路和带有该电路的铝基板、电池包及太阳能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475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lalla et al. Performance of mismatched PV systems with sub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s
da Silva Fonseca Jr et al. Use of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nd numerically predicted cloudiness to forecast power output of a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in Kitakyushu, Japan
Abouzahr et al. Loss of power supply probability of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systems: a closed form solution approach
Muñoz et al. On‐site characteris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s
WO2018022134A1 (e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battery resistance estimation
Baghel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mono and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photovoltaic modules under tropical wet and dry climatic conditions in east-central India
Malik et al. A new integrated single‐diode solar cell model for photovoltaic power prediction with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under real outdoor conditions
Cronin et al. Measuring degradation rates of PV systems without irradiance data
Yaichi et al. A fast and simplified method using non-linear translation of operating points for PV modules energy output and daily pumped water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a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pumping system at different heads
Okundamiya et al. Model for optimal sizing of a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for green-mobile applications
Lu et al. A study on simulations of the power output and practical models for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systems
CN112737475B (zh)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及其发热元件的匹配方法
CN112769396A (zh) 一种光伏发热系统的负载阻值匹配方法、设备及介质
JP2018007370A (ja) 太陽光発電出力推定装置及び太陽光発電出力推定方法
Akyurek et al. Optimal distributed nonlinear battery control
CN109767041B (zh) 一种光伏电站组串有效温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Capacity guaranteed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cluster joining power grid frequency regulation
Irwan et al. An estimation of solar characteristic in Kelantan using Hargreaves Model
Teregulov et al. Simplified solar panel modeling in MATLAB/Simulink considering Bashkortostan Republic (Russia)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thman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stand alone photovoltaic system using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Baum et al. Economic evaluation, optimization and comparison of electrical and heat storage system in single-family buildings with increasing share of renewable energy
Babić et al. Analysis of impact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systems on distribution network losses
Negură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t load duration curve for a new analytical model
Pai Analysis of weather parameters on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Thu Sizing optimization of a Photovoltaic/Battery system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annual total solar radiation in the north of Vietn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