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7058A -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7058A
CN112737058A CN202110057002.4A CN202110057002A CN112737058A CN 112737058 A CN112737058 A CN 112737058A CN 202110057002 A CN202110057002 A CN 202110057002A CN 112737058 A CN112737058 A CN 112737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agnet
cover plate
plate
wireless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70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7058B (zh
Inventor
肖华
周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570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7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7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7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包括:隔板,相邻隔板拼接形成充电槽;第一盖板,位于所述隔板下方、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安装槽;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下方、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充电组件,活动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充电组件具有磁吸部和连接部,所述磁吸部凸出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本发明通过隔板对移动设备进行限位,通过充电组件中的磁吸部可快速实现与移动设备的连接,进而使充电组件对准移动设备中的充电端,以此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底座无需根据移动设备的外型定位,并且大大提高了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充电方式也在发生在改变,传统的充电方式为插拔式,但插拔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即充电线与移动设备上的充电口频繁的插拔动作容易造成充电口的老化、失效或接触不良各类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移动设备逐渐增加了无线充电功能,例如,目前市面上的平板电脑、共享充电宝等通过POGO PIN(弹簧针)来实现无线充电,一般在设计上都是将POGOPIN固定在底座上,再利用平板电脑或共享充电宝本身的外型定位,或者在平板电脑或共享充电宝外观上增加定位孔定位,以确保POGO PIN与平板电脑或共享充电宝上的外露的充电端完好准确联接,达到实现无线充电的目的。
但这种设计目前有局限性,在利用外型定位时,一种底座只能对应固定尺寸的平板电脑或共享充电宝,当换一种尺寸更大或更小的产品,或者外型不一样时,充电底座就没法准确定位与之充电,或者根本就放不上去。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底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底座无法适配不同尺寸的移动设备而导致无法准确对移动设备充电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其中,包括:
隔板,相邻隔板拼接形成充电槽;
第一盖板,位于所述隔板下方、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安装槽;
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下方、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
充电组件,活动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充电组件具有磁吸部和连接部,所述磁吸部凸出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
壳体、充电座和充电针;
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折板,所述折板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磁吸部和充电座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磁吸部位于所述充电座的两端,所述充电针的一端设于所述充电座内、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充电针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所述磁吸部包括:
第一磁铁组和第二磁铁组;
所述第一磁铁组和第二磁铁组对称设于所述充电座的两端;
所述第一磁铁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磁铁、第一辅磁铁和第二辅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磁铁、第三辅磁铁和第四辅磁铁;所述第一主磁铁的极性与第二辅磁铁的极性和第三辅磁铁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主磁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主磁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主磁铁的极性与所述第一辅磁铁的极性和第四辅磁铁的极性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卡口,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折板上方,所述充电槽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一卡扣;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卡扣卡合至所述卡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所述隔板的一端设有背板、另一端设有挡骨;所述挡骨的高度小于所述背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所述折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和安装槽的底部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还包括第二盖板、充电线和充电指示灯;
所述第二盖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盖板螺接固定;
所述充电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盖板的侧面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下方;
所述充电指示灯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侧面,所述第一盖板的侧面设有显示孔,所述充电指示灯凸出于所述显示孔。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还包括指示灯镜片;
所述指示灯镜片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侧面,所述指示灯镜片上设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显示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线、护线管和连接头;
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充电针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护线管与所述连接头相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所述隔板和第一盖板的材质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底座包括:隔板,相邻隔板拼接形成充电槽;第一盖板,位于所述隔板下方、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安装槽;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下方、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充电组件,活动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充电组件具有磁吸部和连接部,所述磁吸部凸出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本发明通过隔板对移动设备进行限位,通过充电组件中的磁吸部可快速实现与移动设备的连接,进而使充电组件对准移动设备中的充电端,以此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底座无需根据移动设备的外型定位,并且大大提高了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的第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隔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第一盖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充电组件与平板电脑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充电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充电组件的磁吸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的第二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隔板;101、充电槽;200、第一盖板;210、安装槽;300、电路板;400、充电组件;401、磁吸部;402、连接部;110、容置区;10、平板电脑;11、充电端磁铁;410、壳体;420、充电座;430、充电针;411、折板;412、通孔;403、连接线;404、护线管;405、连接头;201、连接孔;406、第一磁铁组;407、第二磁铁组;4061、第一主磁铁;4062、第一辅磁铁;4063、第二辅磁铁;4071、第二主磁铁;4072、第三辅磁铁;4073、第四辅磁铁;202、卡口;120、底板;130、卡扣;140、背板;150、挡骨;500、第二盖板;600、充电线;700、充电指示灯;510、螺柱;800、指示灯镜片;810、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的第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隔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第一盖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包括:隔板100,相邻隔板100拼接形成充电槽101;第一盖板200,位于所述隔板100下方、与所述隔板1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盖板200上设有安装槽210;电路板300,位于所述第一盖板200下方、与所述第一盖板200相连接;充电组件400,活动置于所述安装槽210内;所述充电组件400具有磁吸部401和连接部402,所述磁吸部401凸出于所述充电槽101内,所述连接部402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00的数量包括若干个,例如,21个隔板100。各个所述隔板100均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200上、且沿所述第一盖板200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各个所述隔板100之间相互拼接、凭借形成的容置区110来放置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10(下文均用此进行举例说明)。并且在各个隔板100的底部拼接形成充电槽101,且充电槽101与安装槽210相连通;各个安装槽210沿所述第一盖板200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单个充电组件400活动置于安装槽210内,充电组件400包括若干个,数量与所述充电槽101和安装槽210的数量一致。所述电路板300的种类可以是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印刷电路板30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对于隔板100和充电组件400的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充电组件与平板电脑的连接示意图。实际使用中,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的两端会设有充电端磁铁11。当需对平板电脑10进行无线充电时,将平板电脑10放入两个隔板100所拼接形成的容置区110内,其中,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朝向充电组件400放置,则凸出至充电槽101的磁吸部401在感应到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靠近时会通过磁力吸引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朝所述充电组件400移动,当磁吸部401与充电端磁铁11完全吸合住时,则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时则进行充电。因此,本发明通过充电组件400中的磁吸部401可快速实现与移动设备的连接,进而使充电组件400对准移动设备中的充电端,以此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底座无需根据移动设备的外型定位,不受移动设备尺寸的影响,即可实现与移动设备的准确定位,因此大大提高了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时的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本发明中的无线充电底座不需与平板电脑10的外形尺寸匹配即可实现准确的无线充电,因此所述隔板100的尺寸可以尽可能的做得较大,以符合更大尺寸的平板电脑10放置。例如,现有技术中常规平板电脑10的尺寸大小大致如下:
12寸平板电脑的尺寸为:284.35*8.05(长度*厚度);
10寸平板电脑的尺寸为:247.71*9.45(长度*厚度);
8寸平板电脑的尺寸为:209.58*8.05(长度*厚度);
则所述隔板100的长宽尺寸可选为287.8*22,因此其形成的容置区110的尺寸大于现有技术中常规12寸平板电脑的尺寸,故可以兼容放入12寸、10寸以及8寸的平板电脑。
可选的,所述隔板100和第一盖板200的材质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其中,因为隔板100与平板电脑10接触,第一盖板200与充电组件400接触,在充电时平板电脑和充电组件400均会发热,因此采用具有耐热性能较好的ABS塑料能减少火灾的发生,保证平板电脑10充电时的安全。
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充电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充电组件400包括:壳体410、充电座420和充电针430;所述壳体410的两侧设有折板411,所述折板411抵接于所述安装槽210内,所述磁吸部401和充电座420设于所述壳体410的内部,所述磁吸部401位于所述充电座420的两端,所述充电针430的一端设于所述充电座420内、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壳体410的顶部,所述连接部402穿过所述壳体410的底部与所述充电针430的一端相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10呈矩形,壳体410的中部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充电针大小相适配的通孔412,所述充电针430的另一端外伸出所述通孔412,所述磁吸部401固定设置在壳体410的内部、且与平板电脑10上的磁铁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可以与所述充电针430准确接触。其中,所述折板411用于起到支撑壳体410的作用、并且还用于与隔板100的底部相抵接,防止平板电脑10在充电完成以后、在取出平板电脑10时会带出整个充电组件400。具体的,当需要对平板电脑10进行无线充电时,首先将平板电脑10放入相邻两个隔板100所拼接形成的容置区110内,其中,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朝向充电针430放置,则凸出至充电槽101的磁吸部401在感应到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磁铁11靠近时会通过磁力吸引充电端磁铁11朝磁吸部401移动,当磁吸部401完全吸合住充电端磁铁11时,则相应的所述充电针430也与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进行准确对位,此时即可对平板电脑10进行充电。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402包括:连接线403、护线管404和连接头405;所述连接线403的一端与所述充电针430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护线管404与所述连接头405相连接;所述连接头405与所述电路板300相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403用于传递电流至所述充电针430,所述护线管404用于保护连接线403,避免连接线403发生损坏,可选的,护线管404为中空的圆柱管;其中,所述第一盖板200上还开设有连接孔201,所述连接孔201与所述安装槽210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接头405置于所述连接孔201内、且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孔201连接至所述电路板300上。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中充电组件的磁吸原理图。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磁吸部401包括: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所述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对称设于所述充电座420的两端;所述第一磁铁组40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磁铁4061、第一辅磁铁4062和第二辅磁铁4063;所述第二磁铁组40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磁铁4071、第三辅磁铁4072和第四辅磁铁4073;所述第一主磁铁4061的极性与第二辅磁铁4063的极性和第三辅磁铁4072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主磁铁4061的极性和所述第二主磁铁4071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主磁铁4071的极性与所述第一辅磁铁4062的极性和第四辅磁铁4073的极性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分别与充电针430的间距,与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距离其充电端磁铁11的间距保持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磁铁4061位于所述充电座420的最左端,所述第二主磁铁4071位于充电座420的最右端;所述第二辅磁铁4063与充电座420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辅磁铁4073与充电座420的右端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主磁铁4061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辅磁铁4062和第二辅磁铁4063的长度之和,且第一辅磁铁4062和第二辅磁铁4063的长度相等;同理,则第二主磁铁4071的长度等于第三辅磁铁4072和第四辅磁铁4073的长度之和,且第三辅磁铁4072和第四辅磁铁4073的长度相等。
可选的,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的总长均为40mm,第一磁铁组406件中的长度组合为:第一主磁铁4061的长度为20mm,第一辅磁铁4062和第二辅磁铁4063的长度均为10mm;磁极排布为,第一主磁铁4061为N极,第一辅磁铁4062为S极,第二辅磁铁4063为N极。同理,第二磁铁组407件中的长度组合为:第二主磁铁4071的长度为20mm,第三辅磁铁4072和第四辅磁铁4073的长度均为10mm;磁极排布为,第二主磁铁4071为S极,第三辅磁铁4072为N极,第四辅磁铁4073为S极。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以增加磁通量,进而加大磁吸力,其中,各个磁铁的宽度统一为3.5mm,厚度统一为6mm。
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磁铁11的宽度尺寸均为3.5mm,厚度尺寸均为4.5mm,其总长分别与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的总长相对应。因此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中的各个磁铁因为厚度大于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磁铁11,可保证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中各个磁铁的磁通量大于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磁铁11,目的是让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有足够大的吸力可以将平板电脑吸附上去。
并且第一磁铁组406中第一主磁铁4061因为长度有20mm,主要提供足够大的吸力,10mm长的第一辅磁铁4062和第二辅磁铁4063,并排放置且磁极相反,目的是当第一磁铁组406在与充电端磁铁11相吸的过程中,当平板电脑10中的充电端磁铁11与第一磁铁组406位置有偏位时可以自动矫正位置,根据磁铁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原理;且当平板电脑10放反时,磁铁相斥,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磁铁11无法与第一磁铁组406中的各个磁铁相吸,同样有防呆的作用。同理,第二磁铁组407的原理与第一磁铁组406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0至图12,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的第二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底座的第二种爆炸结构示意图。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第一盖板200上设有卡口202,所述隔板100的底部设有底板120,所述底板120位于所述折板411上方,所述充电槽101设于所述底板120上,所述底板120的底部设有一卡扣130;所述隔板100通过所述卡扣130卡合至所述卡口202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卡口202位于所述安装槽210的两端、用于与所述卡扣130相卡合,从而将所述隔板100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200上,其中,所述底板120与所述隔板100一体连接,两个拼接的底板120形成所述充电槽101,在所述隔板100通过所述卡扣130与第一盖板200连接后,所述底板120抵接于第一盖板200上、且覆盖于所述折板411的上方。在平板电脑10充电完成以后,需要将平板电脑10从容置区110中取出,但此时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磁铁11与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处于吸合状态,因此在取出平板电脑10的过程中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会跟随平板电脑10向上运动,则所述壳体410同步向上运动,当设置在壳体410两侧的折板411碰到底板120受阻时,则所述壳体410无法继续向上运动,直至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分离,则完成平板电脑10的取出。
请继续参阅图10,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隔板100的一端设有背板140、另一端设有挡骨150;所述挡骨150的高度小于所述背板140的高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40用于对平板电脑10限位,防止平板电脑10超过隔板100的一端,所述挡骨150用于改变放入平板电脑10的运动轨迹。具体的,在需要对平板电脑10进行无线充电时,将平板电脑10从隔板100的另一端放入,通过在隔板100的另一端设置挡骨150,则在放入平板电脑10时需要先手持平板电脑10高于挡骨150的高度,再垂直将平板电脑10放入至容置区110,而不是直接将平板电脑10平推至容置区110,进而避免了充电组件400上的充电针430受到横向力而损坏,从而有利于保护充电组件400,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充电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11和图12,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折板411分别与所述底板120和安装槽210的底部间隙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10仅仅是放置在所述安装槽210内部,并没有并完全固定住,与所述底板120及安装槽210的底部均具有一定的间隙,例如2m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保证整个壳体410是活动自由度,其中,所述容置区110的宽度大于平板电脑10的厚度,当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磁铁11与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吸附上以后,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与充电针430接触开始充电,平板电脑10会倒向隔板100、并抵靠于隔板100上,这时所述壳体410因为四周有足够的间隙可以活动,从而避免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与所述充电针430因接触不可靠而断电的现象发生。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第二盖板500、充电线600和充电指示灯700;所述第二盖板500位于所述第一盖板200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盖板200螺接固定;所述充电线60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盖板200的侧面与所述电路板300相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盖板500的下方;所述充电指示灯700设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侧面,所述第一盖板200的侧面设有显示孔,所述充电指示灯700凸出于所述显示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500用于保护所述电路板300,其中,所述第二盖板500上设有若干个螺柱510,所述第一盖板200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螺柱510位置对应的螺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盖板500螺接于所述第一盖板200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600用于对平板电脑10进行有线充电,以防止所述充电针430损坏时无法对平板电脑10充电的现象发生。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指示灯700设于所述电路板300靠近于所述隔板100的另一端的侧面上、与所述容置区11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充电指示灯700的数量与充电组件400的数量一致、用于显示对应的充电组件400是否在对平板电脑10进行充电。其中,沿所述第一盖板200的侧面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显示孔,所述显示孔用于对应于所述充电指示灯700。
应理解的是,对于所述电路板300内的具体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式本发明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盖板500为五金件,所述充电线600为USB数据线。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和图4,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指示灯镜片800;所述指示灯镜片800设于所述第一盖板200的侧面,所述指示灯镜片800上设有显示区域810,所述显示区域810与所述显示孔的位置相对应。具体的,所述指示灯镜片800贴合设置在第一盖板200的侧面、用于保护充电指示灯700,所述显示区域810沿指示灯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个显示区域810与所述充电指示灯700的位置及大小相对应。
下面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对本发明中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工作原理做详细描述:
当需要对平板电脑10进行无线充电时,将平板电脑10放入两个隔板100所拼接形成的容置区110内,其中,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朝向充电组件400放置,则凸出至充电槽101的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在感应到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靠近时会通过各个磁铁所产生的磁力吸引平板电脑10上的充电端磁铁11朝充电针430的方向移动,当第一磁铁组406和第二磁铁组407与充电端磁铁11完全吸合住时,则平板电脑10的充电端对准所述充电针430从而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其中,包括:隔板,相邻隔板拼接形成充电槽;第一盖板,位于所述隔板下方、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安装槽;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下方、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充电组件,活动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充电组件具有磁吸部和连接部,所述磁吸部凸出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本发明通过隔板对移动设备进行限位,通过充电组件中的磁吸部可快速实现与移动设备的连接,进而使充电组件对准移动设备中的充电端,以此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底座无需根据移动设备的外型定位,并且大大提高了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时的准确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所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板,相邻隔板拼接形成充电槽;
第一盖板,位于所述隔板下方、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安装槽;
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下方、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
充电组件,活动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充电组件具有磁吸部和连接部,所述磁吸部凸出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
壳体、充电座和充电针;
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折板,所述折板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磁吸部和充电座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磁吸部位于所述充电座的两端,所述充电针的一端设于所述充电座内、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充电针的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部包括:
第一磁铁组和第二磁铁组;
所述第一磁铁组和第二磁铁组对称设于所述充电座的两端;
所述第一磁铁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磁铁、第一辅磁铁和第二辅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磁铁、第三辅磁铁和第四辅磁铁;所述第一主磁铁的极性与第二辅磁铁的极性和第三辅磁铁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主磁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主磁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主磁铁的极性与所述第一辅磁铁的极性和第四辅磁铁的极性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卡口,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折板上方,所述充电槽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一卡扣;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卡扣卡合至所述卡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一端设有背板、另一端设有挡骨;所述挡骨的高度小于所述背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和安装槽的底部间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盖板、充电线和充电指示灯;
所述第二盖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盖板螺接固定;
所述充电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盖板的侧面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下方;
所述充电指示灯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侧面,所述第一盖板的侧面设有显示孔,所述充电指示灯凸出于所述显示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灯镜片;
所述指示灯镜片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侧面,所述指示灯镜片上设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显示孔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线、护线管和连接头;
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充电针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护线管与所述连接头相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和第一盖板的材质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CN202110057002.4A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Active CN112737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7002.4A CN112737058B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7002.4A CN112737058B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058A true CN112737058A (zh) 2021-04-30
CN112737058B CN112737058B (zh) 2023-06-20

Family

ID=75591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7002.4A Active CN112737058B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70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9683A1 (zh) * 2021-07-06 2023-01-12 前海骏达(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壳体以及无线充电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89570U (zh) * 2017-01-19 2017-09-12 深圳市远景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支架的扫描枪
CN209169980U (zh) * 2018-11-06 2019-07-26 深圳市鑫豪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多个移动电源充电及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座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89570U (zh) * 2017-01-19 2017-09-12 深圳市远景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支架的扫描枪
CN209169980U (zh) * 2018-11-06 2019-07-26 深圳市鑫豪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多个移动电源充电及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9683A1 (zh) * 2021-07-06 2023-01-12 前海骏达(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壳体以及无线充电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058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795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eable contacts at an exterior surface
US9306323B2 (en) Cable connector device
EP2290756B1 (en) Electromagnetic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7311526B2 (en) Magnetic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37058A (zh) 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CN112736573B (zh) 一种充电柜
CN110602286A (zh) 电子设备、传感器扩展装置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16794673U (zh) 一种带充电模组的保护壳
CN216520464U (zh) 磁吸支架组件、设备连接件以及设备保护壳
KR101658200B1 (ko) 모바일 단말을 위한 휴대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CN210225685U (zh) 可分离的耳机充电仓
CN202585902U (zh) 电连接器模组
CN219678135U (zh) 充电器
CN219591684U (zh) 保护壳的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5498333U (zh) 一种兼容不同尺寸终端的充电座以及充电柜
CN213905706U (zh) 磁性连接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及介接装置的组合结构
CN220066956U (zh) 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N210272861U (zh)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CN210629130U (zh) 一种充电枪枪座
CN220456698U (zh) 充电器
CN210272840U (zh) 连接器
JP2020013375A (ja) 電子機器
CN220358441U (zh) 鼠标充电装置和鼠标组件
CN220754427U (zh) 卡片式磁吸充电宝
CN211182656U (zh) 一种新型刀片式磁吸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