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2733B - 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32733B CN112732733B CN202011633486.4A CN202011633486A CN112732733B CN 112732733 B CN112732733 B CN 112732733B CN 202011633486 A CN202011633486 A CN 202011633486A CN 112732733 B CN112732733 B CN 1127327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time
- service
- period
- service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3075 data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46 remed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4 data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4 risk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50 tim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可用于金融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若基于标准时间确定两份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和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根据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和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本申请能够实现起止时间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自动化程度及效率,进而能够避免遗漏真实的不一致业务,并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风险规避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金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分布式架构下,一笔业务通常需要由多个业务系统相互协助实现,为保障业务逻辑全面、正确地执行,需要保障业务逻辑最终实现的一致性。而为了保障业务逻辑一致性,通常采用应用系统和分布式框架系统的方法保障联机交易一致性,并将如日终等预设周期内的批量核对作为业务逻辑一致性的兜底保障。
目前,现有的业务数据核对处理方式通常为:按业务日期等预设周期提供如交易明细等的业务数据,然后通过对业务系统之间的交易明细比对发现差异数据,并由业务处理人员等对差异数据进行分析确认。
然而,虽然每个业务系统的周期时长相同,但由于各个业务系统的机器时间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会导致需要进行业务核对的数据的起止时间不同,使得本应在当日提供的对账数据延迟到次日才能够提供,进而会将原本是相匹配的业务数据误判为不一致的情形出现,影响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并大大增加了业务处理人员的分析确认工作量,甚至会掩盖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后续补救处理时效;若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事先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提取起止时间进行统一处理,则需要在每一个周期发送业务核对任务时,对每一个业务系统进行时间核查及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起止时间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自动化程度及效率,进而能够避免遗漏真实的不一致业务,并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风险规避控制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
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
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
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之前,还包括:
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
根据预设的标准时间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确定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之间在当前周期内的提取时间差;
将对应的所述提取时间差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发送至各个所述业务系统,以使属于同一数据核对任务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根据自身与该数据核对任务中的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所述提取时间差,以及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确定自身在当前周期内与所述标准时间对应的标准起始时间,并基于该标准起始时间确定提取自身的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或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
其中,若一个所述数据核对任务中的业务系统数量大于两个,则将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确认为一组数据核对双方。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的标准时间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确定各个所述业务系统之间在当前周期内的提取时间差,包括:
以本地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获取该标准时间分别与各个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各个所述时间差中的最大值对应的业务数据确定为标定业务数据;
获取所述标定业务数据分别与其他的业务数据之间的提取时间差。
进一步地,所述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包括:
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则将各个所述各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存储至预设在本地的时间队列中。
进一步地,所述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包括:
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起始时间,且未接收到至少一个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结束时间,则在当前周期内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均完成业务数据提取之时或之后,重新获取各个所述业务系统的结束时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数据核对请求;
其中,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核对请求包括: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下一周期补数数据;
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核对请求包括: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上一周期补数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
时间差处理模块,用于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
数据补充模块,用于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
核对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
时间接收模块,用于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
时间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标准时间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确定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之间在当前周期内的提取时间差;
时间差发送模块,用于将对应的所述提取时间差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发送至各个所述业务系统,以使属于同一数据核对任务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根据自身与该数据核对任务中的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所述提取时间差,以及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确定自身在当前周期内与所述标准时间对应的标准起始时间,并基于该标准起始时间确定提取自身的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或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
其中,若一个所述数据核对任务中的业务系统数量大于两个,则将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确认为一组数据核对双方。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通过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能够有效实现对起止时间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处理,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自动化获取时间差对应的补数数据和缓存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自动化程度,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能够有效避免遗漏真实的不一致业务,并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风险规避控制效率,以有效提高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并提高业务处理人员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存在日切时间差的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的比对举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第五种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第六种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对账系统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在T至T+1日的比较举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在T至T+2日的比较举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公开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和装置可用于金融技术领域,也可用于除金融技术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本申请公开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提出为了解决现有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存在的如下问题:
1、由于各个业务系统的机器时间和系统时间存在差异,各业务系统日切时间不一致,对外提供的对账数据的起止时间同标准时间存在误差,导致本应在当日提供的对账数据延迟到次日才能够提供。参见图1,对账数据的起止时间差异导致对账数据误差。
2、对账数据在时间上(跨日切前后)的误差,将导致两个或多个业务系统间对账时无法匹配,将本来是一致性的交易误判为不一致的错误交易,大大增加业务处理人员的分析确认工作量。
3、当日切导致的对账不一致的交易较多时,会掩盖真实的业务不一致交易,导致业务检查人员将真实的业务不一致交易误判为日切不一致导致的,进而严重影响对真实的不一致交易的后续补救处理时效,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基于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现有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存在的会将原本是相匹配的业务数据误判为不一致的情形出现,影响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并大大增加了业务处理人员的分析确认工作量,甚至会掩盖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后续补救处理时效等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分别提供一种数据核对处理方法、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能够有效实现对起止时间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处理,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自动化获取时间差对应的补数数据和缓存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自动化程度,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能够有效避免遗漏真实的不一致业务,并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风险规避控制效率,以有效提高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并提高业务处理人员的用户体验。
具体通过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应用实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业务系统是指计算机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应用支撑平台及在其上运行的业务应用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业务日期:指业务系统中用于记录业务发生时间的日期,业务系统在提供客户业务发生明细时,需对此日期时间进行展现、记载,业务系统的账务处理、日切等按此日期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周期是指用于单次连续提取业务系统中数据的整个时间段,可以为固定的小时数或以天为单位,例如可以以每一天的工作时间段位预设的周期进行日切处理,其中,日切是指更换业务系统的业务处理日期,日切前发生的业务属于上日业务,日切后发生的业务属于次日业务。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对账是指核对业务数据,尤其可以指业务数据中交易数据,例如账目,根据业务系统记录的业务数据进行逐笔检查,对达到标准的记录进行勾兑,未勾兑的即为未达账的业务,通过对账保证业务处理的真实、正确、可靠。其中,勾对是指将记账凭证及其附件与账簿记录主要是明细账的记录相核对,以查找记账过程中的误漏。勾对法一般是在正确的账簿记录及会计凭证相应处划小“√”。
为了降低出现业务一致性误判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2,所述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0: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
在步骤100中,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可以预先接收多个业务系统发送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例如接收10个业务系统发送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然后根据预先存储的核对逻辑在这10个业务系统中分别确定需要两两比较核对的数据核对双方,若某3个业务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核对,则可以将该3个业务系统拆分为三个数据核对双方,例如,将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进行核对,将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3进行核对,以及将业务系统3和业务系统2进行核对,其中每一次核对的双方即为数据核对双方。
步骤200: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
在步骤200中,当前周期是指当前预设数据提取时段内提取的业务数据,例如,在业务系统自身时间段为2020年12月10日9:00至17:00之间,业务系统1将自身在此期间产生的业务数据11提取出来发送给数据核对处理装置,业务系统2也将自身在此期间产生的业务数据21提取出来发送给数据核对处理装置。
在此之前,业务系统1在其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9:00开始进行业务数据提取时,会向在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发送开始提取信息,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接收该开始提取信息并记录当前时间点,例如: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8:00”,并将该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8:00”确定为业务系统1的标准起始时间。也就是说,虽然业务系统1在其自身时间到达9:00时开始进行业务数据提取,但以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为标准时间来看,业务系统1的标准起始时间为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当前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8:00”。相同地,业务系统1在2020年12月10日17:00完成业务数据提取时,会向在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发送结束提取信息,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接收该结束提取信息并记录当前时间点,例如: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6:00”,并将该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6:00”确定为业务系统1的标准结束时间。
相类似的,业务系统2在其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9:00开始进行业务数据提取时,会向在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发送开始提取信息,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接收该开始提取信息并记录当前时间点,例如: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0:00”,并将该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0:00”确定为业务系统2的标准起始时间。也就是说,虽然业务系统2在其自身时间到达9:00时开始进行业务数据提取,但以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为标准时间来看,业务系统2的标准起始时间为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当前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0:00”。相同地,业务系统2在其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7:00完成业务数据提取时,会向在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发送结束提取信息,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接收该结束提取信息并记录当前时间点,例如: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8:00”,并将该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8:00”确定为业务系统2的标准结束时间。
因此,在上述举例中,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之间显然存在提取时间差:2小时。且业务系统1为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业务系统2为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则获取、在当前周期(2020年12月10日)内标准起始时间(8:00)较早的业务系统1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例如: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在当前周期(2020年12月10日)内标准结束时间(16:00)、也即所述业务系统1的本地时间17:00之后提取的2个小时内的业务数据。然后获取在当前周期(2020年12月10日)内标准起始时间(10:00)较晚的业务系统2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例如: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当前周期(2020年12月10日)内标准起始时间(10:00)、也即所述业务系统2的本地时间9:00之前提取的2个小时内的业务数据。
步骤300: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
步骤400: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根据两份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的提取时间差,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能够有效实现对起止时间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处理,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自动化获取时间差对应的补数数据和缓存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自动化程度,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能够有效避免遗漏真实的不一致业务,并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风险规避控制效率,以有效提高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并提高业务处理人员的用户体验。
为了有效提高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和上一周期缓存数据的获取效率及可靠性,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步骤200之前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10: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
步骤020:根据预设的标准时间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确定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之间在当前周期内的提取时间差。
步骤030:将对应的所述提取时间差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发送至各个所述业务系统,以使属于同一数据核对任务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根据自身与该数据核对任务中的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所述提取时间差,以及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确定自身在当前周期内与所述标准时间对应的标准起始时间,并基于该标准起始时间确定提取自身的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或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若一个所述数据核对任务中的业务系统数量大于两个,则将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确认为一组数据核对双方。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根据业务系统各自的时间记录设置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和上一周期缓存数据,能够使得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和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分别对应于各自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一致性核对的数据匹配性及准确性。
为了有效提高提取时间差的获取效率及可靠性,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步骤02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21:以本地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获取该标准时间分别与各个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各个所述时间差中的最大值对应的业务数据确定为标定业务数据。
步骤022:获取所述标定业务数据分别与其他的业务数据之间的提取时间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通过设定标准时间,并选取最大值进行时间差获取提取时间差,能够尤其适用于多于2个业务系统的场景,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适用范围。
为了有效提高获取提取时间差的效率及便捷性,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步骤01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11: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则将各个所述各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存储至预设在本地的时间队列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通过在本地存储个所述各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标准起始时间和标准结束时间,能够有效提高获取提取时间差的效率及便捷性。
为了有效覆盖个别业务系统日切时间太晚的场景,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步骤010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12: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起始时间,且未接收到至少一个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结束时间,则在当前周期内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均完成业务数据提取之时或之后,重新获取各个所述业务系统的结束时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通过延迟启动当日对账处理,能够有效覆盖个别业务系统日切时间太晚的场景,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核对的适用范围,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及全面性。
为了提高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效率,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步骤100之前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40:接收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数据核对请求;其中,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核对请求包括: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核对请求包括: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上一周期补数数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通过在接收的数据核对请求中获取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仅需一次数据传输即能获取到当前周期和相邻周期数据,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效率,以进一步提高数据核对处理的效率。
从软件层面来说,为了降低出现业务一致性误判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所述数据核对处理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8,所述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数据获取模块10,用于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
在数据获取模块10中,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可以预先接收多个业务系统发送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例如接收10个业务系统发送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然后根据预先存储的核对逻辑在这10个业务系统中分别确定需要两两比较核对的数据核对双方,若某3个业务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核对,则可以将该3个业务系统拆分为三个数据核对双方,例如,将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进行核对,将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3进行核对,以及将业务系统3和业务系统2进行核对,其中每一次核对的双方即为数据核对双方。
时间差处理模块20,用于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
在时间差处理模块20中,当前周期是指当前预设数据提取时段内提取的业务数据,例如,在业务系统自身时间段为2020年12月10日9:00至17:00之间,业务系统1将自身在此期间产生的业务数据11提取出来发送给数据核对处理装置,业务系统2也将自身在此期间产生的业务数据21提取出来发送给数据核对处理装置。
在此之前,业务系统1在其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9:00开始进行业务数据提取时,会向在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发送开始提取信息,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接收该开始提取信息并记录当前时间点,例如: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8:00”,并将该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8:00”确定为业务系统1的标准起始时间。也就是说,虽然业务系统1在其自身时间到达9:00时开始进行业务数据提取,但以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为标准时间来看,业务系统1的标准起始时间为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当前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8:00”。相同地,业务系统1在2020年12月10日17:00完成业务数据提取时,会向在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发送结束提取信息,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接收该结束提取信息并记录当前时间点,例如: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6:00”,并将该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6:00”确定为业务系统1的标准结束时间。
相类似的,业务系统2在其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9:00开始进行业务数据提取时,会向在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发送开始提取信息,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接收该开始提取信息并记录当前时间点,例如: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0:00”,并将该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0:00”确定为业务系统2的标准起始时间。也就是说,虽然业务系统2在其自身时间到达9:00时开始进行业务数据提取,但以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为标准时间来看,业务系统2的标准起始时间为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当前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0:00”。相同地,业务系统2在其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7:00完成业务数据提取时,会向在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发送结束提取信息,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接收该结束提取信息并记录当前时间点,例如: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8:00”,并将该本地时间“2020年12月10日18:00”确定为业务系统2的标准结束时间。
因此,在上述举例中,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之间显然存在提取时间差:2小时。且业务系统1为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业务系统2为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则获取、在当前周期(2020年12月10日)内标准起始时间(8:00)较早的业务系统1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例如: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在当前周期(2020年12月10日)内标准结束时间(16:00)、也即所述业务系统1的本地时间17:00之后提取的2个小时内的业务数据。然后获取在当前周期(2020年12月10日)内标准起始时间(10:00)较晚的业务系统2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例如: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当前周期(2020年12月10日)内标准起始时间(10:00)、也即所述业务系统2的本地时间9:00之前提取的2个小时内的业务数据。
数据补充模块30,用于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
核对处理模块40,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具体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其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根据两份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的提取时间差,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能够有效实现对起止时间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处理,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自动化获取时间差对应的补数数据和缓存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自动化程度,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能够有效避免遗漏真实的不一致业务,并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风险规避控制效率,以有效提高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并提高业务处理人员的用户体验。
为了有效提高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和上一周期缓存数据的获取效率及可靠性,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数据核对处理装置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时间接收模块01,用于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
时间差生成模块02,用于根据预设的标准时间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确定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之间在当前周期内的提取时间差。
时间差发送模块03,用于将对应的所述提取时间差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发送至各个所述业务系统,以使属于同一数据核对任务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根据自身与该数据核对任务中的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所述提取时间差,以及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确定自身在当前周期内与所述标准时间对应的标准起始时间,并基于该标准起始时间确定提取自身的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或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若一个所述数据核对任务中的业务系统数量大于两个,则将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确认为一组数据核对双方。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根据业务系统各自的时间记录设置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和上一周期缓存数据,能够使得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和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分别对应于各自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一致性核对的数据匹配性及准确性。
为了有效提高提取时间差的获取效率及可靠性,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时间差生成模块02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步骤021:以本地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获取该标准时间分别与各个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各个所述时间差中的最大值对应的业务数据确定为标定业务数据;
步骤022:获取所述标定业务数据分别与其他的业务数据之间的提取时间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通过设定标准时间,并选取最大值进行时间差获取提取时间差,能够尤其适用于多于2个业务系统的场景,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适用范围。
为了有效提高获取提取时间差的效率及便捷性,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时间接收模块01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步骤011: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则将各个所述各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存储至预设在本地的时间队列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通过在本地存储个所述各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标准起始时间和标准结束时间,能够有效提高获取提取时间差的效率及便捷性。
为了有效覆盖个别业务系统日切时间太晚的场景,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时间接收模块01还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步骤012: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起始时间,且未接收到至少一个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结束时间,则在当前周期内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均完成业务数据提取之时或之后,重新获取各个所述业务系统的结束时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通过延迟启动当日对账处理,能够有效覆盖个别业务系统日切时间太晚的场景,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核对的适用范围,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及全面性。
为了提高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效率,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核对处理装置还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步骤040:接收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数据核对请求;其中,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核对请求包括: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核对请求包括: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上一周期补数数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装置,通过在接收的数据核对请求中获取所述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仅需一次数据传输即能获取到当前周期和相邻周期数据,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效率,以进一步提高数据核对处理的效率。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对账系统实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尤其是分布式体系架构中,一个完整的业务处理流程,根据其处理的业务对象不同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处理。依靠分布式系统间的协调工作,确保最终业务逻辑实现的一致性。应用对账系统实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1)参见图1,业务系统1的日切时间较标准时间提前,时间差为t1(负值);业务系统2的日切时间较标准时间推迟,时间差为t2(正值)。业务系统1与业务系统2的对账数据时间差为T1=t2-t1,该时间差为业务系统1相对业务系统2的对账数据补数时间。
2)参见图10,在对账系统中增加日切时间处理模块,在该模块中设计日切时间队列,并以对账系统的机器时间作为对账的标准时间。参与对账的业务系统在其日切处理时,通知对账系统的日切时间处理模块,该模块记录了各个业务系统的日切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差值。日切时间处理模块汇总参与对账的业务系统的日切时间差值,获取日切时间差值的最大值,进一步计算出各个业务系统与最大值的时间差,该时间差为对账数据补数时间Tn(对业务系统1而言,Tn就是T1;对业务系统2而言,Tn就是T2)。
3)参与对账的业务系统在对账数据生成模块中,增加查询对账系统计算的本业务系统对账数据补数时间Tn,在生成对账数时,将取数的截止时间从日切时间点再延迟Tn时间,从而使本业务系统提供的对账数据截止时间能够覆盖其他参与对账的业务系统的日切时间。进而在业务系统对账时避免因T+1日日切时间差导致的业务一致性的误判。
4)参见图11,对账系统在按照正常方式对各业务系统T日数据完成对账的基础上,对各业务系统T日多的交易,取对手业务系统的补数数据完成对账。同时,将各业务系统T日多,且与对手业务系统的补数数据勾兑一致的数据保存下来,即对账系统缓存数据,用于T+1日对手业务系统的数据勾兑之用。
5)参见图12,在T+2日批量对账时,利用图11所示的方式避免因T+2日日切时间差导致的业务一致性的误判。利用对账系统缓存数据中的业务系统2的对账数据,可以实现与业务系统1提前日切的业务数据完成对账,避免因T+1日日切时间差导致的业务一致性的误判。
6)在特殊情况下,因个别业务系统日切时间太晚,导致对账系统中增加日切时间处理模块尚未计算出Tn。此时,如果对账处理模块启动生成对账数据,从日切时间处理模块中取不到Tn,需要延迟启动当日对账处理,等待个别业务系统完成日切,日切时间处理模块计算出Tn之后再启动当日对账处理。日切时间处理模块支持人工干预,手工设置或调整Tn,以便对账可以进行下去,或暂停当日的对账处理,将相关数据合并到下一日进行对账。
7)对账系统可以单独部署,也可以合并部署在某个业务系统中,或者按其负责对账的业务种类,分散部署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如,将信用卡业务的对账系统部署在信用卡业务系统中,将个人业务的对账系统部署在个人业务系统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可避免因业务系统间日切时间不一致导致的业务一致性误判,进而快速发现真实的业务不一致问题,并及时补救,有效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具体优点如下:
1、优化批量对账处理中生成对账数据的起止时间,获取适当的对账数据,可避免因业务系统间日切时间不一致导致的业务一致性误判,及时、准确发现业务不一致问题。同时,避免误判对业务处理人员的干扰。
2、通过及时、准确发现业务不一致问题,可及时提醒业务处理人员采取补救措施,有效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
3、对账数据提取将更加准确、有效,从而进一步提升批量对账的时效,减轻了业务处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省人力成本。
从硬件层面来说,为了降低出现业务一致性误判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数据核对处理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9100和存储器9140;存储器914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13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数据核对处理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中。其中,中央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100: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
在步骤100中,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可以预先接收多个业务系统发送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例如接收10个业务系统发送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然后根据预先存储的核对逻辑在这10个业务系统中分别确定需要两两比较核对的数据核对双方,若某3个业务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核对,则可以将该3个业务系统拆分为三个数据核对双方,例如,将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进行核对,将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3进行核对,以及将业务系统3和业务系统2进行核对,其中每一次核对的双方即为数据核对双方。
步骤200: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
在步骤200中,当前周期是指当前预设数据提取时段内提取的业务数据。
步骤300: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
步骤400: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根据两份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的提取时间差,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能够有效实现对起止时间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处理,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自动化获取时间差对应的补数数据和缓存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自动化程度,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能够有效避免遗漏真实的不一致业务,并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风险规避控制效率,以有效提高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并提高业务处理人员的用户体验。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9100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数据核对处理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9100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数据核对处理功能。
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9110、输入单元9120、音频处理器9130、显示器9160、电源9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3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图13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3所示,中央处理器9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9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9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9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9100可执行该存储器9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9120向中央处理器9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9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9170用于向电子设备9600提供电力。显示器9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9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9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9140包括缓冲存储器9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9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9100执行电子设备9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9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9143,该数据存储部9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9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9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9110即为经由天线9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9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9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9130耦合到扬声器9131和麦克风9132,以经由扬声器9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9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9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9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9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9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
在步骤100中,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可以预先接收多个业务系统发送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例如接收10个业务系统发送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然后根据预先存储的核对逻辑在这10个业务系统中分别确定需要两两比较核对的数据核对双方,若某3个业务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核对,则可以将该3个业务系统拆分为三个数据核对双方,例如,将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2进行核对,将业务系统1和业务系统3进行核对,以及将业务系统3和业务系统2进行核对,其中每一次核对的双方即为数据核对双方。
步骤200: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
在步骤200中,当前周期是指当前预设数据提取时段内提取的业务数据。
步骤300: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
步骤400: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两份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的提取时间差,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能够有效实现对起止时间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处理,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自动化获取时间差对应的补数数据和缓存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所需数据的获取自动化程度,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核对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能够有效避免遗漏真实的不一致业务,并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真实的不一致业务的风险规避控制效率,以有效提高业务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并提高业务处理人员的用户体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
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
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
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
在所述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之前,还包括:
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
根据预设的标准时间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确定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之间在当前周期内的提取时间差;
将对应的所述提取时间差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发送至各个所述业务系统,以使属于同一数据核对任务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根据自身与该数据核对任务中的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所述提取时间差,以及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确定自身在当前周期内与所述标准时间对应的标准起始时间,并基于该标准起始时间确定提取自身的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或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
其中,若一个所述数据核对任务中的业务系统数量大于两个,则将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确认为一组数据核对双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标准时间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确定各个所述业务系统之间在当前周期内的提取时间差,包括:
以本地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获取该标准时间分别与各个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各个所述时间差中的最大值对应的业务数据确定为标定业务数据;
获取所述标定业务数据分别与其他的业务数据之间的提取时间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包括:
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则将各个所述各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存储至预设在本地的时间队列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包括:
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起始时间,且未接收到至少一个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结束时间,则在当前周期内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均完成业务数据提取之时或之后,重新获取各个所述业务系统的结束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分别发送的数据核对请求;
其中,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核对请求包括: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下一周期补数数据;
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核对请求包括: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和上一周期补数数据。
6.一种数据核对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作为当前数据核对双方的两个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
时间差处理模块,用于若基于预设的标准时间确定两份所述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间存在提取时间差,则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并获取在当前周期内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发送的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其中,所述标准起始时间为基于所述标准时间重新确定的对应业务系统的起始时间;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为自下一周期的起始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的数据,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为在上一周期的结束时间之前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提取的数据,且所述预设时长基于所述提取时间差确定;
数据补充模块,用于将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早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后以形成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增加至所述标准起始时间较晚的业务系统的当前周期业务数据之前以形成第二业务数据;
核对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输出对应的核对结果;
还包括:
时间接收模块,用于分别接收各个业务系统在当前周期内进行业务数据提取的周期边界时间,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包括对应周期的起始时间和/或结束时间;
时间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标准时间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确定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之间在当前周期内的提取时间差;
时间差发送模块,用于将对应的所述提取时间差和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发送至各个所述业务系统,以使属于同一数据核对任务的各个所述业务系统根据自身与该数据核对任务中的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所述提取时间差,以及各个所述业务系统各自对应的所述周期边界时间,分别确定自身在当前周期内与所述标准时间对应的标准起始时间,并基于该标准起始时间确定提取自身的所述下一周期补数数据或所述上一周期缓存数据;
其中,若一个所述数据核对任务中的业务系统数量大于两个,则将每两个所述业务系统确认为一组数据核对双方。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核对处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33486.4A CN112732733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33486.4A CN112732733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32733A CN112732733A (zh) | 2021-04-30 |
CN112732733B true CN112732733B (zh) | 2024-02-09 |
Family
ID=7560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33486.4A Active CN112732733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327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20019A (zh) * | 2021-06-22 | 2021-09-21 |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7246A (zh) * | 2015-08-06 | 2017-02-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库存数据对账方法及装置 |
CN109299222A (zh) * | 2018-09-29 | 2019-02-01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核对方法及装置 |
CN110009483A (zh) * | 2019-03-12 | 2019-07-12 |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间信息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0287200A (zh) * | 2019-07-02 | 2019-09-27 |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对账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490843A (zh) * | 2020-04-03 | 2020-08-0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时间校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67335B2 (en) * | 2013-07-12 | 2016-06-14 |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 State dependent optimization for sequential booting of heterogeneous systems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11633486.4A patent/CN1127327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7246A (zh) * | 2015-08-06 | 2017-02-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库存数据对账方法及装置 |
CN109299222A (zh) * | 2018-09-29 | 2019-02-01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核对方法及装置 |
CN110009483A (zh) * | 2019-03-12 | 2019-07-12 |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间信息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0287200A (zh) * | 2019-07-02 | 2019-09-27 |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对账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490843A (zh) * | 2020-04-03 | 2020-08-0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时间校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32733A (zh) | 2021-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53646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 |
CN112732733B (zh) | 数据核对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313594B (zh) | 订单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13485952A (zh) | 数据批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4170023A (zh) | 一种资金交易运营平台系统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2651716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889765A (zh) | 交易信息报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1242762A (zh) | 金融产品购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
CN116150029A (zh) | 一种贷款系统逾期跑批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6226144A (zh) |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12785201B (zh) | 异构系统准实时高可靠交互系统及方法 | |
CN112165597B (zh) | 一种基于多方视频的数据审批方法及装置 | |
CN111737262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793123A (zh) | 实现批量销户销卡的方法 | |
CN113065927A (zh) | 对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738733A (zh) | 疑帐作业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101810A (zh) | 风险事件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342695B (zh) | 软件版本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8365276B (zh) | 外汇资金业务的流程自动化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11752950B (zh) | 银行外围系统及其信息同步方法 | |
CN114266607B (zh) | 一种发票认证方法及装置 | |
CN114489998A (zh) | 一种业务执行日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6185814A (zh) | 支付系统测试案例自动化执行方法和装置 | |
CN106993281B (zh) | 基于json的短信事务事件的计费方法及系统 | |
CN115758171A (zh) | 智能匹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