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0205B -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0205B
CN112730205B CN202011404410.4A CN202011404410A CN112730205B CN 112730205 B CN112730205 B CN 112730205B CN 202011404410 A CN202011404410 A CN 202011404410A CN 112730205 B CN112730205 B CN 112730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osion
environment
test
accelerated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44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0205A (zh
Inventor
杨阳
陈川
揭敢新
王俊
向利
赵越
汪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Electric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Electric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Electric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Electric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044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0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0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0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0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0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01N17/006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of met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3Environmental or reliability tes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所述服役环境对腐蚀所述电器元件有影响的关键环境参数;步骤二、测量得到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平均值
Figure DDA0002818172350000011
步骤三、构建加速试验环境;步骤四、将所述电器元件和n片铜测试片放置在所述加速试验环境中进行加速腐蚀试验,分n次测量所述电器元件受环境腐蚀影响的关键性能P和所述铜测试片的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步骤五、拟合得到P=K1ln(t′)+B1,T=K2ln(t′)+B2;步骤六、当P=P′时,T的取值T′;并且,计算得到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本发明具有精确度高的优点,能够帮忙使用者精准的对电器元件进行腐蚀失效预测以及指导运维。

Description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元件的寿命试验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 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器元件是所有电气设备的核心和关键,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是工业生产的 重要保障。如沿海核电站、石油石化工厂、海上风电和水力发电站等重大工程,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性或生产引起的环境变化,大都处于较为严酷腐蚀环境下, 因而其内部电气设备的电器元件也因受到海洋环境或工业污染环境的影响,在运 行时其金属材料会发生一系列腐蚀反应,引起电器元件功能失效,无法达到预期 使用功能或直接停止服役,致使工业生产运行安全风险增大。即便是腐蚀程度相 对较轻的运行工况环境,经过10到20年的使用,也会因长年累月所积累的腐蚀 问题导致电气设备元件突发性失效,给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当前已有许多电器元件的可靠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方法被提出和应用,取得了 良好的可靠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效果。但现有的可靠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方法多为针 对电器元件产品本身,没有切实考虑产品实际运行工况环境对其性能实质性的影 响和以及在相同腐蚀机制的前提下实现可靠性评价或寿命预测,所做可靠性评价 和寿命预测不能完全代表实际工况环境下应用的电器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 失效预测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适用于通过金属触点 连接外部电路的电器元件;
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对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境进行为期至少30天的环境监测,以获 取所述服役环境对腐蚀所述电器元件有影响的关键环境参数,包含有:最高温度、 最高湿度、腐蚀介质及其浓度;
步骤二、在进行所述环境监测的同时,按照专利号为ZL201610828976.7的 中国发明专利所述测量方法的步骤S1至步骤S3.5,测量得到所述服役环境的腐 蚀性水平,得到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平均值
Figure BDA0002818172340000021
其中,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 境相当于所述测量方法中的受测量电子电器服役环境。
步骤三、构建加速试验环境,该加速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于所述服役环 境的最高温度和最高湿度,且该加速试验环境中腐蚀介质的浓度是所述服役环境 中腐蚀介质的浓度的K倍,2≤K≤100,以保证电器元件在加速试验环境中与在 服役环境中的腐蚀失效机制一致;
步骤四、将所述电器元件和n片铜测试片放置在所述加速试验环境中进行加 速腐蚀试验,其中,所述电器元件在进行该加速腐蚀试验时的运行工况参数与在 所述服役环境中运行时的工况参数相同,所述铜测试片符合所述测量方法的步骤 S1的要求,n≥5;
并且,在所述加速腐蚀试验期间,分n次测量所述电器元件受环境腐蚀影响 的关键性能P和所述铜测试片的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所述表面腐蚀产物 膜总厚度T按照所述测量方法的步骤S3.1至步骤S3.3测得;
其中,所述关键性能P优选为具体的电器元件受环境腐蚀影响最大的参数, 例如:对于所述电器元件为导轨式接线端子的情况,所述关键性能P为导轨式接 线端子的接入端与接出端之间的电压降,对于所述电器元件为继电器的情况,所 述关键性能P为继电器的接触电阻;对于所述电器元件为行程开关的情况,所述 关键性能P为行程开关的接触电阻;
其中,需要n片铜测试片的原因,是因为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的测量 需要进行破坏性试验,因此,每一次进行测量时,需要从加速试验环境中取出一 片所述铜测试片,按照所述步骤S3.1至步骤S3.3进行测试;
其中,所述n次测量,可以从所述加速腐蚀试验开始时等时间间隔周期进行, 也可以按照符合所述电器元件的腐蚀规律的非等间隔周期进行。
步骤五、用所述步骤四得到的数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得到所 述关键性能P与加速试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P=K1 ln(t′)+B1,并拟合得到所 述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与加速试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T=K2 ln(t′)+B2
式中,加速试验时间t′为所述加速腐蚀试验的开始时刻到所述关键性能P的 测量时刻(也即铜测试片被取出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参数K1、B1、K2、B2均 为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得到的常数;
步骤六、通过所述步骤五的两条关系式,计算得到:当P=P′时,T的取值 T′,其中,P′为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至失效时的关键性能P的数值;
并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 间预测值D
Figure BDA0002818172340000031
式中,
Figure BDA0002818172340000032
为所述步骤二得到的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平均值,A为换算因子, 换算因子A的取值为0.3、0.5、1.0中的其中一者,且换算因子A的取值满足以 下规则:
Figure BDA0002818172340000033
从而,本发明对于会因金属触点受服役环境腐蚀而引致失效的电器元件,能 够快速的测试出该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该预测 值D非常接近于该类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实际运行时的失效时间,具有精确度 高的优点,能够帮忙使用者精准的对电器元件进行腐蚀失效预测以及指导运维; 例如:解决导轨式接线端子、继电器因触点腐蚀、接触不良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一中,按照ISO 9225的规定,对所 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境中的SO2平均浓度和H2S平均浓度进行监测,如果SO2平均浓度和H2S平均浓度的差距在十倍以内,则将SO2和H2S均作为所述腐蚀 介质,如果SO2平均浓度和H2S平均浓度的差距超过十倍,则将平均浓度较高 者作为所述腐蚀介质,并忽略平均浓度较低者;并且,通过湿烛法对所述电器元 件的服役环境中的氯离子沉积率进行监测,将氯离子作为所述腐蚀介质。从而, 能够在保证本发明的预测准确性的前提下,降低测试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
步骤七、将至少三个所述电器元件,按照所述步骤一至步骤六,得到每一个 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并且,计算全部所述 电器元件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的平均值,作为该类电器元件的腐蚀失效时 间预测平均值,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于会因金属触点受服役环境腐蚀而引致失效的电器元件,能够快速 的测试出该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该预测值D 非常接近于该类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实际运行时的失效时间,具有精确度高的优 点,能够帮忙使用者精准的对电器元件进行腐蚀失效预测以及指导运维;例如: 解决导轨式接线端子、继电器因触点腐蚀、接触不良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 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但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对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适用 于通过金属触点连接外部电路的电器元件;
包括:
步骤一、对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境进行为期至少30天的环境监测,以获 取所述服役环境对腐蚀所述电器元件有影响的关键环境参数,包含有:最高温度、 最高湿度、腐蚀介质及其浓度;
步骤二、在进行所述环境监测的同时,按照专利号为ZL201610828976.7的 中国发明专利所述测量方法的步骤S1至步骤S3.5,测量得到所述服役环境的腐 蚀性水平,得到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平均值
Figure BDA0002818172340000051
其中,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 境相当于所述测量方法中的受测量电子电器服役环境。
步骤三、构建加速试验环境,该加速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于所述服役环 境的最高温度和最高湿度,且该加速试验环境中腐蚀介质的浓度是所述服役环境 中腐蚀介质的浓度的K倍,2≤K≤100,以保证电器元件在加速试验环境中与在 服役环境中的腐蚀失效机制一致;
步骤四、将所述电器元件和n片铜测试片放置在所述加速试验环境中进行加 速腐蚀试验,其中,所述电器元件在进行该加速腐蚀试验时的运行工况参数与在 所述服役环境中运行时的工况参数相同,所述铜测试片符合所述测量方法的步骤 S1的要求,n≥5;
并且,在所述加速腐蚀试验期间,分n次测量所述电器元件受环境腐蚀影响 的关键性能P和所述铜测试片的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所述表面腐蚀产物 膜总厚度T按照所述测量方法的步骤S3.1至步骤S3.3测得;
其中,所述关键性能P优选为具体的电器元件受环境腐蚀影响最大的参数, 例如:对于所述电器元件为导轨式接线端子的情况,所述关键性能P为导轨式接 线端子的接入端与接出端之间的电压降,对于所述电器元件为继电器的情况,所 述关键性能P为继电器的接触电阻;对于所述电器元件为行程开关的情况,所述 关键性能P为行程开关的接触电阻;
其中,需要n片铜测试片的原因,是因为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的测量 需要进行破坏性试验,因此,每一次进行测量时,需要从加速试验环境中取出一 片所述铜测试片,按照所述步骤S3.1至步骤S3.3进行测试;
其中,所述n次测量,可以从所述加速腐蚀试验开始时等时间间隔周期进行, 也可以按照符合所述电器元件的腐蚀规律的非等间隔周期进行。
步骤五、用所述步骤四得到的数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得到所 述关键性能P与加速试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P=K1 ln(t′)+B1,并拟合得到所 述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与加速试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T=K2 ln(t′)+B2
式中,加速试验时间t′为所述加速腐蚀试验的开始时刻到所述关键性能P的 测量时刻(也即铜测试片被取出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参数K1、B1、K2、B2均 为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得到的常数;
步骤六、通过所述步骤五的两条关系式,计算得到:当P=P′时,T的取值 T′,其中,P′为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至失效时的关键性能P的数值;
并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 间预测值D
Figure BDA0002818172340000061
式中,
Figure BDA0002818172340000062
为所述步骤二得到的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平均值,A为换算因子, 换算因子A的取值为0.3、0.5、1.0中的其中一者,且换算因子A的取值满足以 下规则:
Figure BDA0002818172340000063
从而,本发明对于会因金属触点受服役环境腐蚀而引致失效的电器元件,能 够快速的测试出该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该预测 值D非常接近于该类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实际运行时的失效时间,具有精确度 高的优点,能够帮忙使用者精准的对电器元件进行腐蚀失效预测以及指导运维; 例如:解决导轨式接线端子、继电器因触点腐蚀、接触不良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步骤一中,按照ISO 9225的规定,对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境中的SO2平均浓度和H2S平均浓度进行监测,如果SO2平均浓度和H2S平均浓度的差距 在十倍以内,则将SO2和H2S均作为所述腐蚀介质,如果SO2平均浓度和H2S 平均浓度的差距超过十倍,则将平均浓度较高者作为所述腐蚀介质,并忽略平均 浓度较低者;并且,通过湿烛法对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境中的氯离子沉积率进 行监测,将氯离子作为所述腐蚀介质。从而,能够在保证本发明的预测准确性的 前提下,降低测试成本。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实施 方式:
所述的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七、将至少三个所述电器元件,按照所述步骤一至步骤六,得到每一个 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并且,计算全部所述 电器元件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的平均值,作为该类电器元件的腐蚀失效时 间预测平均值,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 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3)

1.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适用于通过金属触点连接外部电路的电器元件;
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对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境进行为期至少30天的环境监测,以获取所述服役环境对腐蚀所述电器元件有影响的关键环境参数,包含有:最高温度、最高湿度、腐蚀介质及其浓度;
步骤二、在进行所述环境监测的同时,按照专利号为ZL201610828976.7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测量方法的步骤S1至步骤S3.5,测量得到所述服役环境的腐蚀性水平,得到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平均值
Figure FDA0003363001170000011
步骤三、构建加速试验环境,该加速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于所述服役环境的最高温度和最高湿度,且该加速试验环境中腐蚀介质的浓度是所述服役环境中腐蚀介质的浓度的K倍,2≤K≤100;
步骤四、将所述电器元件和n片铜测试片放置在所述加速试验环境中进行加速腐蚀试验,其中,所述电器元件在进行该加速腐蚀试验时的运行工况参数与在所述服役环境中运行时的工况参数相同,所述铜测试片符合所述测量方法的步骤S1的要求,n≥5;
并且,在所述加速腐蚀试验期间,分n次测量所述电器元件受环境腐蚀影响的关键性能P和所述铜测试片的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所述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按照所述测量方法的步骤S3.1至步骤S3.3测得;
步骤五、用所述步骤四得到的数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得到所述关键性能P与加速试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P=K1ln(t′)+B1,并拟合得到所述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T与加速试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T=K2ln(t′)+B2
式中,加速试验时间t′为所述加速腐蚀试验的开始时刻到所述关键性能P的测量时刻之间的时长,参数K1、B1、K2、B2均为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得到的常数;
步骤六、通过所述步骤五的两条关系式,计算得到:当P=P′时,T的取值T′,其中,P′为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至失效时的关键性能P的数值;
并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
Figure FDA0003363001170000021
式中,
Figure FDA0003363001170000022
为所述步骤二得到的表面腐蚀产物膜总厚度平均值,A为换算因子,换算因子A的取值为0.3、0.5、1.0中的其中一者,且换算因子A的取值满足以下规则:
Figure FDA0003363001170000023
时,A=0.3;
Figure FDA0003363001170000024
时,A=0.5;
Figure FDA0003363001170000025
时,A=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对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境中的SO2平均浓度和H2S平均浓度进行监测,如果SO2平均浓度和H2S平均浓度的差距在十倍以内,则将SO2和H2S均作为所述腐蚀介质,如果SO2平均浓度和H2S平均浓度的差距超过十倍,则将平均浓度较高者作为所述腐蚀介质;并且,通过湿烛法对所述电器元件的服役环境中的氯离子沉积率进行监测,将氯离子作为所述腐蚀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七、将至少三个所述电器元件,按照所述步骤一至步骤六,得到每一个所述电器元件在服役环境运行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并且,计算全部所述电器元件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值D的平均值,作为该类电器元件的腐蚀失效时间预测平均值。
CN202011404410.4A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Active CN112730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4410.4A CN112730205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4410.4A CN112730205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0205A CN112730205A (zh) 2021-04-30
CN112730205B true CN112730205B (zh) 2022-01-21

Family

ID=7559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4410.4A Active CN112730205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0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0291B (zh) * 2022-07-28 2022-12-06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技术的空调换热器大气腐蚀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6508B1 (en) * 2001-01-17 2002-09-10 Venturedyne, Ltd. Vibration compartment environmental control
JP5206386B2 (ja) * 2008-12-15 2013-06-12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土木用有機被覆鋼材の腐食促進試験方法および腐食量予測方法
CN103455682B (zh) * 2013-09-12 2019-04-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预测高温高压井腐蚀套管剩余寿命的方法
CN106442303B (zh) * 2016-09-18 2019-08-30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电器服役环境腐蚀性的测量方法
CN110763615A (zh) * 2019-09-16 2020-02-07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微腐蚀服役环境下纯银触点材料可靠性的预测方法
CN111929514B (zh) * 2020-05-25 2022-07-12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元器件可靠性评价及寿命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nitoring of corrosion damage using high-frequency guided ultrasonic waves;D. Chew等;《PROCEEDINGS OF SPIE》;20141231;第90642F-(1-8)页 *
基于综合环境加速寿命试验的电子装备故障预测研究;贾占强等;《电子学报》;20090615(第06期);第1277-128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0205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8674B (zh) 一种基于多状态量预测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
Islam et al. Calculating a health index for power transformers using a subsystem-based GRNN approach
CN109271741B (zh) 一种降压型dc-dc电源模块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与健康评估方法
CN108549951A (zh) 一种基于关键器件的船用电气设备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
Cong et al. Reviews on sulphur corrosion phenomenon of the oil–paper insulating system in mineral oil transformer
Ashok et al.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smart meter data
CN112730205B (zh) 一种实际运行工况环境下电器元件腐蚀失效预测方法
Wang et al.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fault diagnosis methodologies for transformers and a new diagnostic scheme based on fault info integration
Wang et al. Diagnosis of solid insulation deterioration for power transformers with dissolved gas analysis‐based time series correlation
Soni et al. Evaluation of power transformer health analysis by internal fault criticalities to prevent premature failure using statistical data analytics approach
JP4623334B1 (ja) 油入電気機器における異常発生の可能性を予測する方法
Medina et al. Health index assessment for power transformers with thermal upgraded paper up to 230kV using fuzzy inference systems
CN116861797B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隧道电缆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242129A (zh) 一种变压器绕组故障概率确定方法
CN111025093B (zh) 一种基于双端平衡因子的xlpe电缆绝缘寿命估算方法
CN110580382B (zh) 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的电容量预测方法
Liu et al. Life prediction of residual current device based on wiener process with GM (1, 1) model
Rengaraj et al. Transformer Oil Health Monitoring Techniques—An Overview
Dasgupta et al. The use of canaries for adaptive health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systems
Rengaraj et al.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ethods for grading high‐performance transformer oil with antioxidants under accelerated ageing conditions
CN107290268B (zh) 一种换流站电接触连接处的电力复合脂老化的预测方法
CN116070302A (zh) 一种电缆绝缘状态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5062533A (zh) 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构建、预测方法及介质
CN108764598A (zh) 一种低压计量箱故障风险评估方法
Poluyanovich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Cable Line Resource From the Aaging Degree of Its Insulating Mate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