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8985B -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8985B
CN112728985B CN202011585585.XA CN202011585585A CN112728985B CN 112728985 B CN112728985 B CN 112728985B CN 202011585585 A CN202011585585 A CN 202011585585A CN 112728985 B CN112728985 B CN 112728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conduction oil
heat conduction
organic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55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8985A (zh
Inventor
王�华
肖雨荷
徐建新
李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5855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89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8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8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8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8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 F28D21/0014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being recuperated from waste air or from vap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01K25/1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the vapours being cold, e.g. ammonia, carbon dioxide, e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7/00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换热器罐体、气液分离器、气体质量流量计、冷凝器、截止阀、有机工质储液罐、离心泵、止回阀、手动调节阀、液体质量流量计、喷嘴、齿轮油泵、控制阀、间壁式换热器、导热油储液罐、可视窗、多个压力计、多个温度计等;本发明用间壁式换热器加热导热油,再将加热后的导热油由上往下注入蒸发器,在喷淋的过程中,不断注入的导热油破坏原有导热油和有机工质形成的热边界层,降低直接接触蒸发器的蒸发高度,并通过重新分配流体流动方式改变流体分布,使得连续相与分散相的混合效果更好,促进气‑液‑液界面的传热,提高传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属于余热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余热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生产低品质蒸汽供生产和生活所需,二是生产高压蒸汽用以发电。对废弃的工业余热回收利用,能节约一次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污染,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和课题,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冶金企业、电力企业、炼油企业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可利用热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同时在各工序之间存在着含有可利用能量的中间产品和半成品,充分回收和利用这些能量,是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回收烟气余热,该技术以间壁式换热器为主导,由于间壁式换热器存在间隔壁面,热传递能力会受到限制,探索高效、低阻的换热设备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间壁式换热器相比,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具有腐蚀小、无结垢、换热效率高、传热温差小、压降小和投资费用低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为了强化换热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换热器罐体1、气液分离器2、气体质量流量计3、冷凝器5、截止阀I6、截止阀Ⅱ7、有机工质储液罐8、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离心泵I10、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液体质量流量计I13、压力计14、喷嘴Ⅳ15、导热油入口26、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7、控制阀I28、齿轮油泵I29、间壁式换热器30、控制阀Ⅱ31、离心泵Ⅱ32、导热油储液罐33、导热油出口34、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7、多个温度计、多个压力计;
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通导热油,齿轮油泵I29一端与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连接,齿轮油泵I29另一端与换热器罐体1上部的导热油入口26连接,齿轮油泵I29与导热油入口26之间依次设置控制阀I28、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7、温度计;
换热器罐体1顶部设置温度计、压力计、出气管道,出气管道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连接,出气管道上还设置温度计、压力计,气液分离器2液体出口通过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与有机工质储液罐8连接,气体出口设置气体质量流量计3、温度计、压力计,并与冷凝器5连接,冷凝器5与自来水管联通,冷凝器5出口依次连接温度计、压力计、截止阀I6、有机工质储液罐8,有机工质储液罐8顶部通过截止阀Ⅱ7与外部新鲜的有机工质连接;
有机工质储液罐8依次连接压力计14、离心泵I10、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液体质量流量计I13、换热器罐体1底部喷嘴Ⅳ15,换热器罐体1底部还设置导热油出口34,导热油出口34依次连接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7、导热油储液罐33,导热油储液罐33还通过离心泵Ⅱ32、控制阀Ⅱ31与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导热油联通,间壁式换热器30两侧分别设置热烟气入口与冷烟气出口。
所述换热器罐体1为锥桶结构,其侧面设置一个以上可视窗38。
所述系统还包括监测仪22、热电偶39、探棒Ⅳ40,热电偶39、探棒Ⅳ40设置在换热器罐体1内,监测仪22分别与齿轮油泵I29、热电偶39、探棒Ⅳ40连接,监测仪22包括控制器和触摸式显示屏,探棒Ⅳ40可以测试换热器罐体1内导热油的量,热电偶39可以监测换热器罐体1内导热油的温度。
所述系统还包括发电机4,发电机4设置在气体质量流量计3和冷凝器5之间。
所述系统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直接接触蒸发器,两个个以上的直接接触蒸发器设置在换热器罐体1内。
所述两个以上的直接接触蒸发器从上往下依次排列放置。
所述换热器罐体1内设置支撑板,直接接触蒸发器放置在支撑板上。
所述直接接触蒸发器为敞口锥桶结构,其顶部横截面从上往下依次增大。
所述直接接触蒸发器内设置喷嘴,喷嘴依次与液体质量流量计I13、手动调节阀12、止回阀11、离心泵I10、压力计14、有机工质储液罐8连接。
所述系统还包括监测仪22、热电偶、探棒,直接接触蒸发器内均设置探棒、热电偶,监测仪22分别与齿轮油泵I29、探棒、热电偶连接。
所述导热油为
Figure BDA0002863570160000021
66。
所述有机工质为R245fa。
本发明使用的探棒为常规市购产品,型号为PS-3S,监测仪22中的控制器和触摸式显示屏未常规市购产品,控制器型号为伊莱科电气有限公司三相ESF-1305SX(上下联控型)。
本发明采用一种塔式结构的直接接触蒸发器系统,使用间壁式换热器加热导热油,再将加热后的导热油由上往下注入蒸发器,在喷淋的过程中,不断注入的导热油破坏原有导热油和有机工质R245fa形成的热边界层,降低直接接触蒸发器的蒸发高度,并通过重新分配流体流动方式改变流体分布,使得连续相与分散相的混合效果更好,促进气-液-液界面热传递,提高传热性能,使得烟气余热的利用率提高,本系统采用的导热油液位监控装置可以实现直接接触蒸发器内导热油液位值的实时监测,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更加灵敏和及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3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罐体、2-气液分离器、3-气体质量流量计、4-发电机、5-冷凝器、6-截止阀I、7-截止阀Ⅱ、8-有机工质储液罐、9-有机工质输送管道I、10-离心泵I、11-止回阀、12-手动调节阀、13-液体总质量流量计I、14-压力计I、15-喷嘴Ⅳ、16-喷嘴I、17-直接接触蒸发器I、18-喷嘴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Ⅱ、20-喷嘴Ⅲ、21-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2-监测仪、23-探棒I、24-探棒Ⅱ、25-探棒Ⅲ、26-导热油入口、27-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8-控制阀I、29-齿轮油泵I、30-间壁式换热器、31-控制阀Ⅱ、32-离心泵Ⅱ、33-导热油储液罐、34-导热油出口、35-齿轮油泵Ⅱ、36-控制阀Ⅲ、37-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8-可视窗、39-热电偶、40-探棒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换热器罐体1、气液分离器2、气体质量流量计3、发电机4、冷凝器5、截止阀I6、截止阀Ⅱ7、有机工质储液罐8、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离心泵I10、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液体质量流量计I13、压力计14、喷嘴Ⅳ15、监测仪22、导热油入口26、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7、控制阀I28、齿轮油泵I29、间壁式换热器30、控制阀Ⅱ31、离心泵Ⅱ32、导热油储液罐33、导热油出口34、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7、可视窗38、多个温度计、多个压力计;
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通导热油,齿轮油泵I29一端与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连接,齿轮油泵I29另一端与换热器罐体1上部的导热油入口26连接,导热油入口26连接换热器罐体1内部的喷淋管,齿轮油泵I29与导热油入口26之间依次设置控制阀I28、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7、温度计;
换热器罐体1顶部设置温度计、压力计、出气管道,出气管道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连接,出气管道上还设置温度计、压力计,气液分离器2液体出口通过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与有机工质储液罐8连接,气体出口处设置气体质量流量计3,并与发电机4连接,气体热量用于发电实现进一步利用,发电机4出口设置温度计、压力计,并与冷凝器5连接,冷凝器5与自来水管联通,冷凝器5对气体进一步冷凝,冷凝器5出口依次连接温度计、压力计、截止阀I6、有机工质储液罐8,有机工质储液罐8顶部通过截止阀Ⅱ7与外部新鲜的有机工质连接;
有机工质储液罐8还依次连接压力计14、离心泵I10、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液体质量流量计I13、换热器罐体1底部喷嘴Ⅳ15,换热器罐体1底部还设置导热油出口34,导热油出口34依次连接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7、导热油储液罐33,导热油储液罐33还通过离心泵Ⅱ32、控制阀Ⅱ31与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导热油联通,间壁式换热器30两侧分别设置热烟气入口与冷烟气出口;
换热器罐体1为封闭式锥桶结构,侧面设置三个可视窗38;导热油为
Figure BDA0002863570160000041
66,有机工质为R245fa。
本实施例系统在使用时:
先打开控制阀Ⅱ31、离心泵Ⅱ32,将导热油储液罐33中的导热油泵入间壁式换热器30中,从间壁式换热器30的烟气入口进余热烟气,将导热油加热,再打开控制阀I28、齿轮油泵I29,将加热后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入口26泵入换热器罐体1中,通过内部喷管喷洒到换热器罐体1内部,导热油入口26处设有温度计,测量导热油温度为80℃,调节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将有机工质泵入喷嘴Ⅳ15,有机工质与加热后的导热油在换热器罐体1进行换热,由于有机工质沸点低,被加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从换热器罐体1顶部出气管道出来,换热器罐体1上部的过热蒸汽进入气液分离器2,分离后的蒸汽进入发电机4,进一步利用余热,发电机4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5后,冷却至液态,回流至有机工质储液罐8;气液分离器2分离后的液体有机工质通过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重新加入到有机工质储液罐8中,有机工质储液罐8中的有机工质通过换热器罐体1底部喷嘴Ⅳ15重新喷进换热器罐体1中的导热油中,可以设置多个喷嘴,如此循环反复,可视窗38可以查看换热器罐体1内部情况,换热器罐体1顶部的压力计和温度计实时测量换热器罐体1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当循环一段时间之后,可视窗38看到换热器罐体1底内导热油量过多时,打开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导热油从导热油出口34进入导热油储液罐33内,循环使用;当有机工质储液罐8不够时,打开截止阀Ⅱ7,加入新鲜的有机工质。
采用本实施例的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进行热量换热回收时,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为0.50-0.62,高于常规直接接触换热器的换热效率0.38-0.42。
实施例2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监测仪22、热电偶39、探棒Ⅳ40,热电偶39、探棒Ⅳ40设置在换热器罐体1内,监测仪22分别与齿轮油泵I29、热电偶39、探棒Ⅳ40连接,探棒Ⅳ40可以测试换热器罐体1内导热油的量,热电偶39可以监测换热器罐体1内导热油的温度,将监测到的实时信息反馈给监测仪22,监测仪22包括控制器和触摸式显示屏,可以接收和反馈并显示数据;其他部件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系统在使用时:
先打开控制阀Ⅱ31、离心泵Ⅱ32,将导热油储液罐33中的导热油泵入间壁式换热器30中,从间壁式换热器30的烟气入口进余热烟气,将导热油加热,再打开控制阀I28、齿轮油泵I29,将加热后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入口26泵入换热器罐体1中,通过内部喷管喷洒到换热器罐体1内部,通过探棒Ⅳ40检测内部导热油液位,并将监测到的液位信息反馈给监测仪22,可以实时反馈导热油液位值,导热油入口26处设有温度计,测量导热油温度为80℃,调节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将有机工质泵入喷嘴,有机工质与加热后的导热油在换热器罐体1进行换热,有机工质由于沸点低,被加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从换热器罐体1顶部出气管道出来,换热器罐体1上部的过热蒸汽进入气液分离器2,分离后的蒸汽进入发电机4,进一步利用余热,发电机4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5后,冷却至液态,回流至有机工质储液罐8;气液分离器2分离后的液体有机工质通过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进入有机工质储液罐8中,有机工质储液罐8中的有机工质通过换热器罐体1底部喷嘴Ⅳ15重新喷进换热器罐体1中的导热油中,可以设置多个喷嘴,如此循环反复,可视窗38可以查看换热器罐体1内部情况,换热器罐体1顶部的压力计和温度计实时测量换热器罐体1内部的压力和温度,监测仪22与齿轮油泵I29和探棒Ⅳ40连接,探棒Ⅳ40反馈的导热油的量,热电偶39反馈导热油的温度,调节齿轮油泵I29进而调节导热油的进入量,当探棒Ⅳ40测试导热油的高度达到极限高度或者热电偶39反馈下部导热油温度降低至极限温度时,监测仪23接收到信号后,打开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导热油从导热油出口34进入导热油储液罐33内,循环使用;当有机工质储液罐8不够时,打开截止阀Ⅱ7,加入新鲜的有机工质。
采用本实施例的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进行热量换热回收时,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为0.50-0.62,高于常规直接接触换热器的换热效率0.38-0.42。
实施例3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换热器罐体1、气液分离器2、气体质量流量计3、发电机4、冷凝器5、截止阀I6、截止阀Ⅱ7、有机工质储液罐8、有机工质输送管道I9、离心泵I10、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液体质量总流量计I13、压力计14、喷嘴Ⅳ15、喷嘴I16、直接接触蒸发器I17、喷嘴Ⅱ18、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喷嘴Ⅲ20、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监测仪22、探棒I23、探棒Ⅱ24、探棒Ⅲ25、导热油入口26、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7、控制阀I28、齿轮油泵I29、间壁式换热器30、控制阀Ⅱ31、离心泵Ⅱ32、导热油储液罐33、导热油出口34、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7、可视窗38、热电偶39、探棒Ⅳ40、多个温度计、多个压力计;
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通导热油,齿轮油泵I29一端与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连接,齿轮油泵I29另一端与换热器罐体1上部的导热油入口26连接,导热油入口26连接换热器罐体1内部的喷淋管,齿轮油泵I29与导热油入口26之间依次设置控制阀I28、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7、温度计;
换热器罐体1为封闭式锥桶结构,换热器罐体1顶部设置温度计、压力计、出气管道,出气管道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连接,出气管道上还设置温度计、压力计,气液分离器2液体出口通过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与有机工质储液罐8连接,气体出口处设置气体质量流量计3,并与发电机4连接,气体热量用于发电实现热量的进一步利用,发电机4出口设置温度计、压力计,并与冷凝器5连接,冷凝器5与自来水管联通,冷凝器5对气体进一步冷凝,冷凝器5出口依次连接温度计、压力计、截止阀I6、有机工质储液罐8,有机工质储液罐8顶部通过截止阀Ⅱ7与外部新鲜的有机工质连接;
换热器罐体1内设置三个支撑板,支撑板是横着设置着的5根钢条,钢条两端焊接在换热器罐体1内壁上,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从上往下放置在三个支撑板上,换热器罐体1侧面设置四个可视窗38,分别可以看到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换热器罐体1内部情况,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为敞口锥桶结构,且其顶部横截面从上往下依次增大,即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的横截面小于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小于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
有机工质储液罐8还依次连接离心泵I10、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液体总质量流量计I13、压力计14、换热器罐体1有机工质入口,有机工质入口处分别设置喷嘴Ⅳ15、喷嘴I16、喷嘴Ⅱ18、喷嘴Ⅲ20四个喷嘴,喷嘴Ⅳ15、喷嘴I16、喷嘴Ⅱ18、喷嘴Ⅲ20分别设置在换热器罐体1、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底部;换热器罐体1、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内分别设置探棒Ⅳ40、探棒I23、探棒Ⅱ24、探棒Ⅲ25,换热器罐体1、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内分别设置热电偶39和另外三个热电偶,探棒Ⅳ40、探棒I23、探棒Ⅱ24、探棒Ⅲ25用于监测内部导热油的量,热电偶39和另外三个热电偶用于监测导热油的温度,探棒I23、探棒Ⅱ24、探棒Ⅲ25、齿轮油泵I29、热电偶39、另外三个热电偶分别与监测仪22连接,将监测到的实时信息反馈给监测仪22,监测仪22包括控制器和触摸式显示屏,可以接收和反馈并显示数据;
换热器罐体1底部设置导热油出口34连接,导热油出口34依次连接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7、导热油储液罐33,导热油储液罐33还通过离心泵Ⅱ32、控制阀Ⅱ31与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导热油联通;导热油为
Figure BDA0002863570160000061
66,有机工质为R245fa。
本实施例系统在使用时:
先打开控制阀Ⅱ31、离心泵Ⅱ32,将导热油储液罐33中的导热油泵入间壁式换热器30中,从间壁式换热器30的烟气入口进余热烟气,将导热油加热,再打开控制阀I28、齿轮油泵I29,将加热后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入口26泵入换热器罐体1中,通过内部喷管喷洒到直接接触蒸发器I17内,直接接触蒸发器I17满了之后溢出来进入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满了之后溢出来进入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中,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满了之后溢出来进入换热器罐体1内,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换热器罐体1中设置探棒I23、探棒Ⅱ24、探棒Ⅲ25、探棒Ⅳ40,导热油通过四个探棒进行液位监控,并将监测到的液位信息反馈给监测仪22,可以实时反馈导热油液位值,导热油入口26处设有温度计,测量导热油温度为80℃,调节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将有机工质泵入四个喷嘴,喷嘴Ⅳ15、喷嘴I16、喷嘴Ⅱ18、喷嘴Ⅲ20,有机工质与加热后的导热油在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换热器罐体1内进行换热,由于有机工质沸点低,被加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从换热器罐体1顶部出气管道出来,换热器罐体1上部的过热蒸汽进入气液分离器2,分离后的蒸汽进入发电机4,气体热量用于发电实现进一步利用,发电机4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5后,冷却至液态,回流至有机工质储液罐8;气液分离器2分离后的液体有机工质通过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进入有机工质储液罐8中,有机工质储液罐8中的有机工质从喷嘴Ⅳ15、喷嘴I16、喷嘴Ⅱ18、喷嘴Ⅲ20喷入换热器罐体1、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中,如此循环反复,四个可视窗可以查看换热器罐体1、直接接触蒸发器I17、直接接触蒸发器Ⅱ19、直接接触蒸发器Ⅲ21内部情况,换热器罐体1顶部的压力计和温度计实时测量换热器内部的压力和温度,通过热电偶反馈导热油的温度,调节齿轮油泵I29进而调节导热油的进入量,调节导热油的进入量,当探棒测试导热油的高度达到极限高度或者下部导热油温度降低至极限温度时,监测仪23接收到信号后,打开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导热油从导热油出口34进入导热油储液罐33内,循环使用,当有机工质储液罐8不够时,打开截止阀Ⅱ7,加入新鲜的有机工质。
采用本实施例的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进行热量换热回收时,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为0.88-0.92,高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更高于常规直接接触换热器的换热效率0.38-0.42。
在直接接触蒸发器中,容积换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实施例3分级塔式直接接触蒸发器随着导热油温度的增加,总的容积换热系数增大,总的容积换热系数为66-243kW/(m3·℃),常规直接接触式蒸发器的容积换热系数的值为23-123kW/(m3·℃)。

Claims (7)

1.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罐体(1)、气液分离器(2)、气体质量流量计(3)、冷凝器(5)、截止阀Ⅰ(6)、截止阀Ⅱ(7)、有机工质储液罐(8)、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离心泵Ⅰ(10)、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液体质量流量计Ⅰ(13)、压力计(14)、喷嘴Ⅳ(15)、导热油入口(26)、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7)、控制阀Ⅰ(28)、齿轮油泵Ⅰ(29)、间壁式换热器(30)、控制阀Ⅱ(31)、离心泵Ⅱ(32)、导热油储液罐(33)、导热油出口(34)、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7)、多个温度计、多个压力计;
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通导热油,齿轮油泵Ⅰ (29)一端与间壁式换热器 (30)内部连接,齿轮油泵Ⅰ(29)另一端与换热器罐体(1)上部的导热油入口(26)连接,齿轮油泵Ⅰ(29)与导热油入口(26)之间依次设置控制阀Ⅰ(28)、液体质量流量计Ⅱ(27)、温度计;
换热器罐体(1)顶部设置温度计、压力计、出气管道,出气管道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连接,出气管道上还设置温度计、压力计,气液分离器(2)液体出口通过有机工质输送管道(9)与有机工质储液罐(8)连接,气体出口设置气体质量流量计(3)、温度计、压力计,并与冷凝器(5)连接,冷凝器(5)与自来水管联通,冷凝器(5)出口依次连接温度计、压力计、截止阀Ⅰ(6)、有机工质储液罐(8),有机工质储液罐(8)顶部通过截止阀Ⅱ(7)与外部新鲜的有机工质连接;
有机工质储液罐(8)依次连接压力计(14)、离心泵Ⅰ(10)、止回阀(11)、手动调节阀(12)、液体质量流量计Ⅰ(13)、换热器罐体(1)底部喷嘴Ⅳ(15),换热器罐体(1)底部还设置导热油出口 (34),导热油出口(34)依次连接齿轮油泵Ⅱ(35)、控制阀Ⅲ(36)、液体质量流量计Ⅲ(37)、导热油储液罐(33),导热油储液罐(33)还通过离心泵Ⅱ(32)、控制阀Ⅱ(31)与间壁式换热器(30)内部导热油联通,间壁式换热器(30)两侧分别设置热烟气入口与冷烟气出口;
换热器罐体(1)为锥桶结构,其侧面设置一个以上可视窗(38);
两个以上的直接接触蒸发器设置在换热器罐体(1)内,直接接触蒸发器为敞口锥桶结构,其顶部横截面从上往下依次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仪(22)、热电偶(39)、探棒Ⅳ(40),热电偶(39)、探棒Ⅳ(40)设置在换热器罐体(1)内,监测仪(22)分别与齿轮油泵Ⅰ(29)、热电偶(39)、探棒Ⅳ(4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4),发电机(4)设置在气体质量流量计(3)和冷凝器(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直接接触蒸发器从上往下排列放置,换热器罐体(1)内设置支撑板,直接接触蒸发器放置在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接接触蒸发器内设置喷嘴,喷嘴依次与液体质量流量计Ⅰ(13)、手动调节阀(12)、止回阀(11)、离心泵Ⅰ(10)、压力计(14)、有机工质储液罐(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仪(22)、热电偶、探棒,直接接触蒸发器内均设置探棒、热电偶,监测仪(22)分别与齿轮油泵Ⅰ(29)、探棒、热电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有机工质为R245fa,导热油为THERMINNOL ®66。
CN202011585585.X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Active CN112728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5585.XA CN112728985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5585.XA CN112728985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8985A CN112728985A (zh) 2021-04-30
CN112728985B true CN112728985B (zh) 2023-01-17

Family

ID=75606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5585.XA Active CN112728985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8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1461A (zh) * 2022-01-26 2022-11-2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多参数数字可视化的换热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73272U (zh) * 2014-12-10 2015-06-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直接接触式沸腾换热器
CN108298565A (zh) * 2018-02-09 2018-07-20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喷淋蒸发浓缩分盐装置及分盐方法
CN109945681A (zh) * 2019-02-25 2019-06-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直接接触复合式换热系统
CN111672242A (zh) * 2020-07-17 2020-09-18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枕形板式热泵废气处理和余热回收一体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73272U (zh) * 2014-12-10 2015-06-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直接接触式沸腾换热器
CN108298565A (zh) * 2018-02-09 2018-07-20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喷淋蒸发浓缩分盐装置及分盐方法
CN109945681A (zh) * 2019-02-25 2019-06-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直接接触复合式换热系统
CN111672242A (zh) * 2020-07-17 2020-09-18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枕形板式热泵废气处理和余热回收一体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直接接触式蒸汽发生器传热性能分析;黄峻伟等;《热能动力工程》;20160720(第07期);第15-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8985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50270U (zh) 一种脱硫工艺余热回收系统
CN106197112A (zh) 一种多源流体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12728985B (zh) 一种塔式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系统
Mi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heat recovery from flue gas using falling film method
CN108772428A (zh) 一种带钢冷轧机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1129946Y (zh) 回收蒸汽中热量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
CN102425784B (zh) 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系统过热蒸汽发生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08513372U (zh) 带钢冷轧处理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14719651B (zh) 一种蒸汽加热熔盐储放热系统
CN206930181U (zh) 荒煤气余热高低温综合回收系统
CN202808950U (zh) 一种冷轧钛带脱脂工艺装置
CN109441577A (zh) 吸收式热泵热电联产机组循环冷却水零上塔运行方法
CN205718534U (zh) 一种绿色综合冷岛设备
CN203949348U (zh) 连续式电开水器
CN203271829U (zh) 双动力orc发电系统
CN109059595B (zh) 一种熔盐蓄热装置
CN104988257B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6235208U (zh) 烟气与烟气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05807596U (zh) 一种回收凝汽器余热用于热网补水的热泵系统
CN205315058U (zh) 一种芳烃工厂工艺余热的发电装置
CN110578930A (zh) 一种发电厂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CN110499170A (zh) 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装置
CN220601482U (zh) 一种利用余热产蒸汽的装置
CN204987932U (zh) 一种炼焦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3375882U (zh) 基于热管技术的烟气提水系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