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3611A - 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柜 - Google Patents
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13611A CN112713611A CN202011538784.5A CN202011538784A CN112713611A CN 112713611 A CN112713611 A CN 112713611A CN 202011538784 A CN202011538784 A CN 202011538784A CN 112713611 A CN112713611 A CN 1127136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d
- power
- energy storage
- state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8—Electronic means for switching from one power supply to another power supply, e.g. to avoid parallel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柜,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本发明可用于电池储能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系统、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电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的迅速崛起,能源储能和能量管理技术逐渐成为关注重点之一。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能源,合理地利用能源,并且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电池储能系统被认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
然而,常规的柜式电池储能系统中,目前多为并网系统,有的不具有离网功能,功能较为单一,如果电网发生断电,该电池储能系统将难以向电网提供足够的电能来保证负载的正常用电,并且在整个电池储能系统电量耗尽前,若电网还没有进入正常供电状态,则此时电池储能系统可能将进入完全关机状态,即使电网再恢复,电池储能系统也将很难再自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柜,避免电网的供电状态发生变化而导致的负载难以自动离网运行或负载难以从断电状态自动恢复到并网状态,进而改善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该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具体的,在所述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之后,且在所述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之前,还包括:
将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并通过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经所述储能变流器对负载进行供电。
具体的,所述将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包括:
控制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第一回路开关断开,且同时将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的回路中第二回路开关闭合。
具体的,在所述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之后,且在所述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量降至配置的电量阈值;
控制所述第一回路开关闭合,且同时将所述第二回路开关断开。
具体的,该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中,其中,
所述并离网开关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线圈通过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系统,该并离网自动切换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包括:
能量管理系统;
并离网切换系统,包括并离网开关和检测开关;
所述检测开关与电网连接且还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用于反馈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至所述能量管理系统;
所述并离网开关与负载连接且还与所述电网连接;
所述能量管理系统与所述并离网开关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并离网开关将所述负载接入所述电网或将所述负载脱离所述电网;
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有储能系统,用于在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断开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或在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
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具体的,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还包括:
不间断电源系统,通过第一回路开关与所述电网连接且通过第二回路开关与所述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连接;
所述第一回路开关与所述第二回路开关互锁;
所述并离网开关包括接触器;
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与所述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用于对所述线圈供电。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实现前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柜,该电柜具有前述的电子设备,或者,该电柜包括:
能量管理系统;以及
储能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和并离网切换系统,均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并离网切换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不间断电源与电网和变流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与该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所对应的指令可以在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中被该能量管理系统的处理器执行,也可以在任意一个具备指令处理能力的独立的控制系统中被该控制系统的处理器执行,并离网可指并入电网和/或脱离电网,如图1,该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电网(电力网)在正常供电(可简称为有电或有电状态)时,可以作为主要能量来源,为负载提供电能;在一些实际情况中,电网常会出现停电、压降、持续过压、电涌、频率漂移和开关瞬态等异常,由于负载的上电回路可有保护器件,则在发生非停电的电网异常时可能断电,也可视为无电状态,即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电可视为电网异常;在电网异常时,在负载接入电网的回路中会相应地出现电压的数值变化、电流的数值变化、电压频率变化等,可以通过在该回路中配置检测开关、电压检测电路和/或电流检测电路,通过检测开关、电压检测电路和/或电流检测电路接收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可以包括电压信号和/或电流信号等,例如,若通过电压检测电路,并配置实时监测方式,则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可以包括电压的数值变化信息,具体地,可为有数值至无数值的数值变化信息或者为无数值至有数值的数值变化信息,又例如,若通过检测开关直接检测是否电网有电或无电,具体地,根据实际情况中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通过接触器和/或继电器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确定电网是否有电,则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可以包括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状态变化信息。
在负载接入电网的回路中,可以配置有并离网开关,在确定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之后,可以控制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其中,储能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又可以称为双向变流器),储能系统还包括与储能变流器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在一些情况中可还包括与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独立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连接有电池簇,在处于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中,可以转换储能变流器的工作状态为提供交流输出的状态,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电池簇经储能变流器对负载进行供电;进一步地,在重新接收到所述电网恢复有电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时,可以将并离网开关闭合,并同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处于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停止对负载供电,可以转换储能变流器的工作状态为接收交流输入的状态,或者控制储能变流器与负载的回路中的开关暂时断开以停止对负载供电。
为了保证在电网无电时负载能够不中断、保持正常被供电状态,可以在电网无电时将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并通过所述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UPS)系统经所述储能变流器对负载进行供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可有毫秒级的响应时间,电网从有电至无电时,几乎不会对负载供电造成影响;根据具体使用的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种类,可存在多种检测和接入方式。例如,对于具备电网检测功能和指令处理能力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可以检测电网的供电状态变化,并控制用于负载供电的回路开关闭合以及用于并网的回路开关断开,若该不间断电源系统具有逆变器,则可以直接对负载进行供电;又例如,在前述的供电状态信号被检测到时,可以先行将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变流器,经储能变流器提供交流输出至负载,然后至少持续至电池簇和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储能变流器能够正常供电时,其中,可以通过同步控制多个开关或使用互锁的开关实现,例如,控制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第一回路开关断开,且同时将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的回路中第二回路开关闭合,此处两个回路开关可以是被同步控制的,也可以是互锁的开关。在一些情况中,在电网恢复供电之前,一方面,不间断电源系统可以暂时停止对负载进行供电,而在电池簇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再进行启用,可以进一步延长负载正常被供电时间,另一方面,不间断电源系统仍可以处于对负载供电的回路中,按照能量管理系统分配的供电策略,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储能系统可以一起或分别对负载进行供电。
在电网处于无电状态的时间较长的一些情况中,可以结合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具体与电网和接入负载回路的方式,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并离网开关若选用接触器,该接触器的线圈可以被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确定是否需要在不间断电源系统和/或电池簇的电量耗尽之前将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当前处于无电状态的电网,可以在电网恢复供电时,通过首先恢复一些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量,其次可以启动能量管理系统,并闭合并离网开关使得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具体的,可以确定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量降至配置的电量阈值,然后控制所述第一回路开关闭合,且同时将所述第二回路开关断开,其中,该电量阈值可以为0或接近0或配置的电量。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并离网自动切换系统,该并离网自动切换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确定模块和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在任意一个具有指令处理能力的控制系统中,也可以被配置在能量管理系统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将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并通过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经所述储能变流器对负载进行供电。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可以用于电池储能系统或作为用电用户的电池储能系统,如图2和图3,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包括:
能量管理系统;
并离网切换系统,包括并离网开关和检测开关;
所述检测开关与电网连接且还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用于反馈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至所述能量管理系统;
所述并离网开关与负载连接且还与所述电网连接;
所述能量管理系统与所述并离网开关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并离网开关将所述负载接入所述电网或将所述负载脱离所述电网;
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有储能系统,用于在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断开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或在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
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还包括:不间断电源系统,通过第一回路开关与所述电网连接且通过第二回路开关与所述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第一回路开关与所述第二回路开关互锁;所述并离网开关包括接触器(在一些情况中,检测开关也可以包括接触器);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与所述接触器(以及检测开关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用于对所述线圈供电。具体的,如图4,第一回路开关可以包括接触器KM2,第二回路开关可以包括接触器KM1,不间断电源系统可以包括不间断电源UPS,不间断电源UPS可以通过接触器KM1的主触点KM1m和断路器QF1接入储能变流器,接触器KM2的动断辅助触点KM2a与接触器KM1的线圈KM1c串联且与不间断电源UPS接入储能变流器的回路并联,不间断电源UPS可以通过接触器KM2的主触点KM2m和断路器QF2接入电网,接触器KM1的动断辅助触点KM1a与接触器KM2的线圈KM2c串联且与不间断电源UPS接入电网的回路并联,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互锁,不间断电源UPS接入电网的回路上和/或不间断电源UPS接入储能变流器的回路上具有熔断器FU(图4中为一种情况)。
具体的,如图3,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变流器可以均具有通信网络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变流器可以处于本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中;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还包括:IO模块和中间继电器,能量管理系统还可以具有串行数据接口,例如RS485,能量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该RS485接口与IO模块连接,IO模块还分别与中间继电器和检测开关连接,从而能量管理系统可以通过IO模块经中间继电器发出控制信号至并离网开关的接触器,如图3中中间继电器KA1和电网接触器KM0,实现该接触器的吸合或断开,以及能量管理系统可以通过IO模块获得与检测开关吸合或断开对应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其中,检测开关可以包括继电器和接触器,在一些情况中,可以根据实际电网检测电路和具体器件连接方式,形成对应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如电网恢复供电时,继电器可以将此接触器吸合,从而可以形成无电至有电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电网无电时,此接触器可以断开,从而可以形成有电至无电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在储能变流器接入负载的回路上和/或在储能变流器接入电网的回路上配置交流断路器(图3中为一种情况);在电网和负载间,可以配置有维修开关,维修开关可以直接将负载与电网连接,维修开关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器,可以反馈开关状态至能量管理系统;中间继电器、IO模块、接触器、断路器和用于线路连接的接线铜排等可以形成并离网切换系统,该并离网切换系统可以与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变流器一起,在电网供电状态发生变化时实现负载供电保障。
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可以被安装于电柜中,其中,所述电柜可以是户外柜,所述电柜的柜体可以满足IP55(Ingress Protection,IP)的防护等级,可以对整个电池储能系统进行防护。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至3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电柜,该电柜具有电子设备,或者,该电柜包括:
能量管理系统,该能量管理系统可以是实施例1和3中前述的能量管理系统;以及
储能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和并离网切换系统,均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
消防系统可以包括烟雾、温度、气体三合一的探测器及针对电气环境使用的灭火剂,消防系统可以对电柜内温度、烟雾、气体进行检测和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及保护。空调系统可以对电柜内温度进行控制,保证电柜内温度处于恒定范围内。电柜的柜体可以满足IP55的防护等级,对整个系统进行防护。
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实现实施例1中的方法。
本发明集成了并离网切换系统于户外柜式电池储能系统内,电柜空间利用率高、功能丰富、高度集成化的系统、占地面积小,能够改善区域电网多种电能质量,具备高安全性,可以提前预警火情以及快速灭火;本发明的电池储能系统架构具有高工作效率和低成本特性,能够为用电用户的负载设备提供高可用、高可靠的供电系统。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至4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1中的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之后,且在所述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之前,还包括:
将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并通过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经所述储能变流器对负载进行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包括:
控制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第一回路开关断开,且同时将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的回路中第二回路开关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之后,且在所述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量降至配置的电量阈值;
控制所述第一回路开关闭合,且同时将所述第二回路开关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中,其中,
所述并离网开关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线圈通过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
6.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并离网自动切换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所述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有电至无电的转换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负载接入所述电网的回路中并离网开关断开,并控制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再接收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确定与再接收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对应的电网转换状态为无电至有电的转换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7.一种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包括:
能量管理系统;
并离网切换系统,包括并离网开关和检测开关;
所述检测开关与电网连接且还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用于反馈所述电网的供电状态转换信号至所述能量管理系统;
所述并离网开关与负载连接且还与所述电网连接;
所述能量管理系统与所述并离网开关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并离网开关将所述负载接入所述电网或将所述负载脱离所述电网;
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有储能系统,用于在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断开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离网运行状态或在控制所述并离网开关闭合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转换为并网运行状态,其中,
处于所述离网运行状态下的储能系统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处于所述并网运行状态的储能系统至少停止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并离网自动切换装置还包括:
不间断电源系统,通过第一回路开关与所述电网连接且通过第二回路开关与所述储能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连接;
所述第一回路开关与所述第二回路开关互锁;
所述并离网开关包括接触器;
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与所述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用于对所述线圈供电。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柜,其特征在于,该电柜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或者,该电柜包括:
能量管理系统;以及
储能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和并离网切换系统,均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8784.5A CN112713611A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8784.5A CN112713611A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13611A true CN112713611A (zh) | 2021-04-27 |
Family
ID=75543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38784.5A Withdrawn CN112713611A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1361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0672A (zh) * | 2022-01-06 | 2022-04-26 |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储离网系统微电量下的自保电方法及终端 |
CN118523377A (zh) * | 2024-07-24 | 2024-08-20 | 深圳市固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离网储能电源电路及供电系统 |
-
2020
- 2020-12-23 CN CN202011538784.5A patent/CN11271361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0672A (zh) * | 2022-01-06 | 2022-04-26 |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储离网系统微电量下的自保电方法及终端 |
WO2023130488A1 (zh) * | 2022-01-06 | 2023-07-13 |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储离网系统微电量下的自保电方法及终端 |
CN118523377A (zh) * | 2024-07-24 | 2024-08-20 | 深圳市固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离网储能电源电路及供电系统 |
CN118523377B (zh) * | 2024-07-24 | 2024-09-24 | 深圳市固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离网储能电源电路及供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26132U (zh) | 直流双电源供电系统 | |
US10476297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ing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 |
US20220021234A1 (en) | Smart switching panel for secondary power supply | |
CN111987792B (zh) | 供电设备及其供电方法 | |
CN112713611A (zh) | 并离网自动切换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柜 | |
CN102148529A (zh) | 向断路器控制单元智能供电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555279A (zh) | 基于智能卸载三级负荷保持用电连续性的方法 | |
AU2016306227A1 (en) | Power storage control system, power storage system, power storage control device,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 |
CN201994717U (zh) | 向断路器控制单元智能供电的控制装置 | |
CN114243679B (zh) | 多业务协同配电方法、系统、装置和数字式配电终端 | |
CN113964926A (zh) | 一种多电源管理方法及终端 | |
CN102403736A (zh) | 一种用于微网由孤岛模式向并网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6667482A (zh) | 采用直流输入的电池装置和供电系统 | |
CN202142907U (zh) | Ups连接电路及ups系统 | |
CN109274173A (zh) | 一种双冗余供电系统 | |
CN205004828U (zh) | 一种基于光伏储能自动切换的变电站监控系统 | |
CN211183516U (zh) | 一种配电终端电源系统 | |
CN112928784A (zh) | 一种下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219779831U (zh) | 储能系统 | |
CN220964331U (zh) | 新型数据中心高压直流供配电系统 | |
CN218005956U (zh) | 智能配电安全管控系统 | |
CN114069569B (zh) | 一种使配电箱在故障状态下减少电量损失的方法 | |
CN113726000B (zh) | 供电设备及其供电方法 | |
CN221263452U (zh) | 一种关于ups进线双电源的控制电路 | |
CN215009736U (zh) | 供电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