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3283A - 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3283A
CN112713283A CN201911019781.8A CN201911019781A CN112713283A CN 112713283 A CN112713283 A CN 112713283A CN 201911019781 A CN201911019781 A CN 201911019781A CN 112713283 A CN112713283 A CN 112713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uel cell
flow channel
anode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97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3283B (zh
Inventor
刘栋栋
王鹏
龚正伟
韩亚民
薛阳
杨东胜
魏礼良
胡志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97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3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3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3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H01M8/1006Corrugated, curved or wave-shaped M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58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 H01M8/0263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having meandering or serpentine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67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having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e.g. heaters or coolant flow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57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both reactants being gaseous or vapori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其中,该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阳极板;阴极板,与阳极板相对设置;膜电极组件,呈波浪形,设置在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阳极流道脊,位于阳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之间,并与阳极板和膜电极组件共同限定出燃料气体流道;阴极流道脊,位于阴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之间,并与阴极板和膜电极组件共同限定出空气流道;其中,阳极流道脊与阴极流道脊在膜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本公开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增加了膜电极组件与反应气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整体的体积,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性能。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致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氢气为最佳燃料不经过燃烧过程而直接以电化学反应的方式,将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高效能量转换发电装置。它不经过热机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实际能量转换效率高达50%至8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继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五代燃料电池,其具有工作温度较低、启动时间短、功率密度高、负载响应快、无电解液流失等特点。
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包括阳极板11,阴极板12、膜电极组件13、燃料气体流道14和空气流道15。其中,膜电极组件13为直线形,设置在阳极板11和阴极板12之间。燃料气体流道14和空气流道15相互对称设置,使得阳极流道脊16和阴极流道脊17也呈相互对称设置。现有这种双极板结构,阳极板和阴极板的流道脊相对挤压在一起,该部分反应气体无法进入,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反应层积,且流道槽相对,流道槽底部的气体无法到达膜电极组件参与反应,浪费了很大一部分气体,难以克服反应不充分,电流密度低,生成水难以排除等缺点。而且,其流场流道反应区面积利用率低,支撑面面积过大,限制了反应效率。反应气通过流场凸起处的膜电极时,由于在电堆紧固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导致该处的反应气浓度很低,甚至被液态水堵塞,无反应气通过,限制了反应能力。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公开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双极板流场流道难以克服反应不充分、电流密度低,且双极板流场流道反应区面积利用率低,支撑面面积过大等问题,本公开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阳极板;
阴极板,与所述阳极板相对设置;
膜电极组件,呈波浪形,设置在所述阳极板与所述阴极板之间;
阳极流道脊,位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之间,并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共同限定出燃料气体流道;
阴极流道脊,位于所述阴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之间,并与所述阴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共同限定出空气流道;
其中,所述阳极流道脊与所述阴极流道脊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燃料气体流道和/或所述空气流道为平行流道、蛇形流道、蜿蜒形流道、交指形流道、针形流道或仿生形流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阳极流道脊和/或所述阴极流道脊的纵截面为梯形、三角形、圆弧形或锯齿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阳极板与所述阴极板相互平行。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凹形底面、凸形顶面、分别与所述凹形底面和所述凸形顶面连接的斜面,所述膜电极组件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9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阳极板和/或所述阴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膜电极组件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阳极板和/或所述阴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45°。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电堆,包括上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电堆还包括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由相邻的两个燃料电池双极板中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阳极板与另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阴极流道脊共同限定而成,或者由相邻的两个燃料电池双极板中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阴极板与另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阳极流道脊共同限定而成。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堆。
本公开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增加了膜电极组件与反应气体的接触面积,而且降低了整体的体积,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现有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阳极流道脊和阴极流道脊的三个优选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1)为梯形,图3(2)为三角形,图3(3)为圆弧形;
图4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包括由三个图2所示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堆叠出的燃料电池的电堆;
图7为包括由三个图4所示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堆叠出的燃料电池的电堆。
附图标记列表:
20燃料电池双极板(亦简称为双极板)、21阳极板、22阴极板、23膜电极组件、24燃料气体流道、25空气流道、26阳极流道脊、27阴极流道脊;
40燃料电池双极板(亦简称为双极板)、41阳极板、42阴极板、43膜电极组件、44燃料气体流道、45空气流道;
50燃料电池双极板(亦简称为双极板)、51阳极板、52阴极板、53膜电极组件、54燃料气体流道、55空气流道、56阳极流道脊、57阴极流道脊;
600电堆、611(612)冷却液流道;
700电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公开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第一实施例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阳极板;阴极板,与阳极板相对设置;膜电极组件,呈波浪形,设置在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阳极流道脊,位于阳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之间,并与阳极板和膜电极组件共同限定出燃料气体流道;阴极流道脊,位于阴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之间,并与阴极板和膜电极组件共同限定出空气流道;其中,阳极流道脊与阴极流道脊在膜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
本公开的燃料电池双极板通过将膜电极组件设置成凹凸的波浪形,增加了膜电极组件与反应气体的接触面积,通过在膜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设置阳极流道脊与阴极流道脊,降低了整体的体积,从而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性能。以下详细描述优选的实施例。
图2所示为根据本公开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该燃料电池双极板20包括:阳极板21、阴极板22、膜电极组件23、燃料气体流道24、空气流道25、阳极流道脊26与阴极流道脊27。
其中,阴极板22设置在阳极板21的相对面。膜电极组件23设置在阳极板21与阴极板22之间,其纵截面呈锯齿形。图2中,膜电极组件包括凹形底面、凸形顶面、分别与凹形底面和凸形顶面连接的斜面。优选地,膜电极组件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90°。图2所示的膜电极组件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阳极流道脊26位于阳极板21和膜电极组件23之间。阳极流道脊26与阳极板21和膜电极组件23共同限定出燃料气体流道24。阴极流道脊27位于阴极板22和膜电极组件23之间。阴极流道脊27与阴极板22和膜电极组件23共同限定出空气流道25。
图2中阳极流道脊26与阴极流道脊27在膜电极组件23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相对于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双极板10,图2所示的燃料电池双极板20通过在在膜电极组件23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设置阳极流道脊26与阴极流道脊27,从而将双极板20的高度降低了将近1半。此外,图2的燃料电池双极板20通过将膜电极组件23设置成波浪形,增加了膜电极组件23与反应气体的接触面积,能提高反应速度、改善反应的均匀性,极大幅度的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
在本公开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燃料气体流道24和/或空气流道25为平行流道、蛇形流道、蜿蜒形流道、交指形流道、针形流道或仿生形流道。
图2中,阳极流道脊26和阴极流道脊27的纵截面为锯齿形。在本公开更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中,阳极流道脊26和/或阴极流道脊27的纵截面还可以为梯形(如图3(1)所示)、三角形(如图3(2)所示)或圆弧形(如图3(2)所示)。另,阳极流道脊26和阴极流道脊27的形状优选相同。
图2中,阳极板21与阴极板22相互平行,且都平行于水平面。图2中,燃料气体流道24和空气流道25的截面为三角形。
图4所示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燃料电池双极板40与图2所示燃料电池双极板20的不同之处在于,阳极板41、阴极板42与水平面不平行,而呈一定的角度。阳极板41、阴极板42的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燃料气体流道44、空气流道45变成了不规则五边形,流道各自的空间都变小了。
阳极板41和/或阴极板42与水平面的夹角越接近于膜电极组件43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阳极流道脊和阴极流道脊的面积越小。在本公开中,阳极板41和/或阴极板42与水平面的夹角须小于膜电极组件43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地,阳极板41和/或阴极板4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45°。
图5所示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燃料电池双极板50与图2所示燃料电池双极板2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燃料气体流道53连接凹形底面和凸形顶面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即垂直于水平面。而且,燃料气体流道53的凹形底面和凸形顶面的长度均比燃料气体流道23的凹形底面和凸形顶面的长度长。此外,燃料气体流道54和空气流道55的纵截面为长方形。
第二实施例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电堆,包括多个上述燃料电池双极板。
由于上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的膜电极组件与反应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而且整体体积降低了,由此获得的电堆的功率密度得到了很大的增加。
图6所示为包括三个图2所示的燃料电池双极板10的电堆600,电堆600由燃料电池双极板10堆叠形成。其包括冷却液流道611和612。其中,冷却液流道611由相邻的两个燃料电池双极板中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阳极板与另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阴极流道脊共同限定而成,冷却液流道612由相邻的两个燃料电池双极板中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阴极板与另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阳极流道脊共同限定而成。
燃料在燃料气体流道24与膜电极组件23接触并通过气体扩散层进入反应层。空气在空气流道25与膜电极组件23接触并通过气体扩散层进入反应层。冷却液进入冷却液流道611和612对电池进行冷却。
相对于图1所示的双极板10构成的电堆,图6所示的电堆600的功率提高了至少1.5倍。
图7所示为包括三个图4所示的燃料电池双极板40的电堆700。由于燃料电池双极板40的阳极板41、阴极板42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燃料气体流道44、空气流道45各自的空间都变小了,上下两个电堆在堆叠时能够实现一部分体积的内嵌,故而相对于图6,图7所示的电堆700的空间变得更小,电堆的功率密度也更大了。
第三实施例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堆。该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如前所述的双极板与电堆的相关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阳极板;
阴极板,与所述阳极板相对设置;
膜电极组件,呈波浪形,设置在所述阳极板与所述阴极板之间;
阳极流道脊,位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之间,并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共同限定出燃料气体流道;
阴极流道脊,位于所述阴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之间,并与所述阴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共同限定出空气流道;
其中,所述阳极流道脊与所述阴极流道脊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气体流道和/或所述空气流道为平行流道、蛇形流道、蜿蜒形流道、交指形流道、针形流道或仿生形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流道脊和/或所述阴极流道脊的纵截面为梯形、三角形、圆弧形或锯齿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与所述阴极板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凹形底面、凸形顶面、分别与所述凹形底面和所述凸形顶面连接的斜面,所述膜电极组件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和/或所述阴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膜电极组件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和/或所述阴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45°。
8.一种电堆,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由相邻的两个燃料电池双极板中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阳极板与另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阴极流道脊共同限定而成,或者由相邻的两个燃料电池双极板中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阴极板与另一个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阳极流道脊共同限定而成。
10.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堆。
CN201911019781.8A 2019-10-24 2019-10-24 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Active CN112713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9781.8A CN112713283B (zh) 2019-10-24 2019-10-24 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9781.8A CN112713283B (zh) 2019-10-24 2019-10-24 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283A true CN112713283A (zh) 2021-04-27
CN112713283B CN112713283B (zh) 2023-02-07

Family

ID=75540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9781.8A Active CN112713283B (zh) 2019-10-24 2019-10-24 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328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601A (zh) * 2021-06-18 2021-09-28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阴极开放式空冷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电池电堆
CN113745562A (zh) * 2021-08-24 2021-12-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pemfc的阴极流场板、双极板及pemfc
CN114665123A (zh) * 2022-03-23 2022-06-24 佛山仙湖实验室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燃料电池电堆的控制系统
CN114744233A (zh) * 2022-05-07 2022-07-12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
DE102022000794B3 (de) 2022-03-08 2023-03-02 Lsi Ludwig Schleicher Ingenium Gmbh & Co. Kg Brennstoffzelle
WO2024037530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上海韵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6597A (zh) * 2004-05-12 2007-07-25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的电池单元
DE102008033209A1 (de) * 2008-07-15 2010-01-21 Daimler Ag Brennstoffzellenanordnung
CN103887534A (zh) * 2012-12-21 2014-06-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不锈钢燃料电池双极板的两步骤成形的独特的预成形设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6597A (zh) * 2004-05-12 2007-07-25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的电池单元
DE102008033209A1 (de) * 2008-07-15 2010-01-21 Daimler Ag Brennstoffzellenanordnung
CN103887534A (zh) * 2012-12-21 2014-06-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不锈钢燃料电池双极板的两步骤成形的独特的预成形设计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601A (zh) * 2021-06-18 2021-09-28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阴极开放式空冷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电池电堆
CN113745562A (zh) * 2021-08-24 2021-12-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pemfc的阴极流场板、双极板及pemfc
DE102022000794B3 (de) 2022-03-08 2023-03-02 Lsi Ludwig Schleicher Ingenium Gmbh & Co. Kg Brennstoffzelle
CN114665123A (zh) * 2022-03-23 2022-06-24 佛山仙湖实验室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燃料电池电堆的控制系统
CN114665123B (zh) * 2022-03-23 2023-10-03 佛山仙湖实验室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燃料电池电堆的控制系统
CN114744233A (zh) * 2022-05-07 2022-07-12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
CN114744233B (zh) * 2022-05-07 2024-02-09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
WO2024037530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上海韵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283B (zh) 202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3283B (zh) 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及燃料电池汽车
CA2472138C (en) End structure of a fuel cell stack
US7867666B2 (en) Fuel cell with triangular buffers for reactant gas and coolant
JP5240282B2 (ja) 燃料電池セル
US7691511B2 (en) Fuel cell having coolant flow field wall
US7695845B2 (en) Fuel cell
US10756357B2 (en) Bipolar plate with coolant flow channel
CN109786782B (zh) 燃料电池双极板、燃料电池堆和车辆
JP2004152502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US8053125B2 (en) Fuel cell having buffer and seal for coolant
JP4984459B2 (ja) 燃料電池および樹脂フレーム
EP2860805B1 (en) Current collector plate for fuel cell and stack structure comprising same
JP2003068349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および反応ガス供給方法
EP2860806B1 (en) Stack structure of fuel cell
CN210866380U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体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
CN113451601B (zh) 一种阴极开放式空冷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电池电堆
US7329472B2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stack used thereto
JP2019531577A (ja) 燃料電池
CN217955902U (zh) 极板、双极板、燃料电池和车辆
KR101228763B1 (ko) 반응 면적이 증가된 평판형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5032578A (ja)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燃料電池および燃料電池自動車
CN218548484U (zh) 燃料电池电堆
JP2004342442A (ja) 燃料電池のセパレータ
JP3981578B2 (ja) 燃料電池
JP2008146897A (ja)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燃料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