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1387A -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1387A
CN112711387A CN202110080658.8A CN202110080658A CN112711387A CN 112711387 A CN112711387 A CN 112711387A CN 202110080658 A CN202110080658 A CN 202110080658A CN 112711387 A CN112711387 A CN 112711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y
slc buffer
slc
buffe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06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1387B (zh
Inventor
杨铠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06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1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1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13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1960 priority patent/WO202215660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1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1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3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cont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存储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监测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这样,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确定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进而对SLC缓冲区的容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在保证所述SLC缓冲区写入数据的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小所述SLC缓冲区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写入加速功能(Write Booster)是指在闪存(Flash Memory)中使用单阶存储单元(Single-Level Cell,SLC),以将数据快速写入闪存中。
由于SLC缓冲区容量(SLC Buffer Size)太大会占用用户可使用的存储空间,在电子设备出厂前,通常需要预设固定的SLC缓冲区容量。然而,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存在差异,相同的SLC缓冲区容量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针对使用较少的用户,无需使用的SLC缓冲区占用了存储空间;针对使用较多的用户,SLC缓冲区容量不足将会影响数据写入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SLC缓冲区容量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
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监测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这样,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确定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进而对SLC缓冲区的容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在保证所述SLC缓冲区写入数据的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小所述SLC缓冲区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计数器的计数规则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图之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图之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之一;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单阶存储单元(Single-Level Cell,SLC),是指闪存的每一个存储单元存储1比特(bit)的数据。SLC的技术特点是在浮置栅极与源极之中的氧化薄膜更薄,在写入数据时通过对浮置栅极的电荷加电压,使得它的电压值超过电压判定点A,然后透过源极,即可将所储存的电荷消除,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储存1个信息单元,此时,存储单元表示为0(已编程)。如果没有加电压或者电压阈值低于A点,就表示1(已擦除)。
写入加速功能(Write Booster)可以使用SLC将数据快速写入缓存中,由于SLC每个存储单元只能存储1比特(bit),其可以存放的数据相比三阶存储单元(Triple-LevelCell,TLC)少了三分之二,但SLC的缓冲区容量太大会占用电子设备提供给用户的存储空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SLC Buffer Full)的次数。
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到闪存中获取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以此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用户对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示例性的,SoC可以通过读取SLC的两个参数bAvailableWriteBoosterBufferSize和dCurrentWriteBoosterBufferSize获取SLC缓冲区的状态,例如可用容量或者当前可用容量等信息,以此判断所述SLC是否已满,并统计所述SLC已满的次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步骤101,包括:
在向所述SLC缓冲区发送数据写入命令的情况下,监测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
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无需单独向所述SLC缓冲区发送获取其使用情况的命令,在每次向所述SLC缓冲区写入数据时,可以检查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例如,检查所述SLC缓冲区是否已满,使得电子设备获取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更加便捷,减少了SoC额外的查询消耗。
步骤102、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可以确定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具体的,若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较大,可以认为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较多,电子设备可能需要设置较大的SLC缓冲区容量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保证数据写入的速度;若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较小或者为0,可以认为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较少,电子设备可能仅需要设置较小的SLC缓冲区容量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尽量减小所述SLC缓冲区占用的存储空间,且能够保证数据写入的速度。
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在出厂前可以预先设置所述SLC缓冲区的初始容量,并可以确定与所述初始容量对应的预设数值范围。其中,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可以理解为,在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为所述初始容量的前提下,若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使得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满足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可以认为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且能够保证数据写入的速度。若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使得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例如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较多,使得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较多,可能导致所述SLC缓冲区不足,进而使得数据写入的速度减慢;或者,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较少,使得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较少,可能导致所述SLC缓冲区容量冗余,进而占用了电子设备较多的存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SoC查询所述SLC缓冲区的实时状态,例如记录所述SLC缓冲区的剩余可用容量、所述SLC缓冲区是否已满等信息以统计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
当电子设备监测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相对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较小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SoC向闪存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闪存减小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所述第一指令还可以携带指示减小的容量差值。示例性的,假设当前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为8GB,当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相对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较小时,电子设备可以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减小1GB,所述第一指令携带有容量差值“1GB”。
当电子设备监测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相对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较大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SoC向闪存发送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闪存增大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所述第二指令还可以携带指示增大的容量差值。示例性的,假设当前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为8GB,当已满的次数相对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较大时,电子设备可以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增大1GB,所述第二指令携带有容量差值“1GB”。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对所述SLC缓存区的容量的调整可以是动态调整的过程,电子设备每次指示调整的容量差值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例如每次增加或者减小1GB。在调整后,电子设备可以继续监测所述SLC缓存区的使用情况,在每一次出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所述SLC缓存区的容量,以满足相同的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在保证所述SLC缓冲区写入数据的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小所述SLC缓冲区占用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也可以监测所述SLC缓冲区的其他使用情况,例如所述SLC缓冲区的可用容量,或者所述SLC缓冲区的擦除次数等,并对应确定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策略,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通过监测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这样,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确定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进而对SLC缓冲区的容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在保证所述SLC缓冲区写入数据的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小所述SLC缓冲区占用的空间。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监测所述SLC缓冲区是否已满。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参照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对所述监测所述SLC缓冲区是否已满的解释说明,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2、在监测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情况下,将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加1。
步骤203、每间隔第一时间周期,获取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其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后归零。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设置第一计数器,记录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并确定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数值范围。不同于通过SoC读取SLC的两个参数bAvailableWriteBoosterBufferSize和dCurrentWriteBoosterBufferSize获取SLC缓冲区的状态,需要SoC多次读取参数而消耗SoC的资源,通过计数器可以更加方便的记录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
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可以设置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初始值为0,在监测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一次,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加1。电子设备可以每间隔第一时间周期获取一次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之后将所述第一计数器归零。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可以是24小时(1天),也可以是168小时(7天),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可以定义两个参数,在此分别表示为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其中,第一参数用于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时,将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加1,并记录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第二参数用于在电子设备每间隔所述第一时间周期获取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后,将所述第一计数器归零。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参数的名称可以为“bCounterWriteBoosterBufferFull”,所述第二参数的名称可以为“bResetCounterWriteBoosterBufferFull”。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名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步骤204、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内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容量。
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使用数据,确定在保证所述SLC缓冲区数据写入速度且所述SLC缓冲区占用的空间尽量小的前提下,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最大次数,进而确定可以所述预设数值范围。
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处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内时,表示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所述预设数值范围为4~6,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为5,电子设备无需调整对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未处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内时,表示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不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进一步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的情况下,例如所述预设数值范围为4~6,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为8,说明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较多,当前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可能不能满足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进而可能影响数据写入的速度。电子设备可以增大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至第一容量。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每次调整的容量差值,进而所述第一容量可以根据当前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和上述容量差值确定。例如,当前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为8GB,上述容量差值为1GB,那么所述第一容量为9GB。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小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小值的情况下,例如所述预设数值范围为4~6,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为2,说明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较少,当前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虽然能满足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但存在冗余空间,这些冗余空间可能占用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电子设备可以减小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至第二容量。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同样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每次调整的容量差值,进而所述第二容量可以根据当前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和上述容量差值确定。例如,当前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为8GB,上述容量差值为1GB,那么所述第二容量为7GB。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周期,可以将获取的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比较一次,进而确定是否对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进行调整以及如何调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记录连续N个第一时间周期分别对应的N个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根据N个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是否对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进行调整以及如何调整。
示例性的,若N个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均处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内,电子设备无需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若N个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中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的数值的个数M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M/N的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电子设备可以增大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若N个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中小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小值的数值的个数P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或者P/N的值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电子设备可以减小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确定所述预设数值。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大于所述预设数值时,电子设备可以增大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小于所述预设数值时,电子设备可以减小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等于所述预设数值时,电子设备无需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三容量,所述第三容量根据用户对SLC缓冲区的历史使用数据得到;
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设置为所述第三容量。
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对SLC缓冲区的历史使用数据,确定一个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使用需求的第三容量,作为所述SLC缓冲区的初始容量。所述第三容量可以认为满足大部分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进而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可以尽量减少对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的调整,减少电子设备进行容量调整所需的资源消耗。
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可以预先采集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历史使用数据。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预先采集先前出厂的多个目标设备上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上述先前出厂的多个目标设备上的SLC缓冲区的初始容量为第四容量。
在一种实现形式中,上述先前出厂的多个目标设备上均设置有第二计数器,用于记录每个目标设备上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其中,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规则可以参考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规则,在此不再赘述。
本可选的实现形式中,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计数器的数值,若第二时间周期内,某个目标设备上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可以将该目标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设备,所述第一目标设备可以视为SLC缓冲区容量不足的设备;若第二时间周期内,某个目标设备上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小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小值,可以将该目标设备确定为第二目标设备,所述第二目标设备可以视为SLC缓冲区容量冗余的设备;若第二时间周期内,某个目标设备上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处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内,可以将该目标设备确定为第三目标设备,所述第三目标设备可以视为SLC缓冲区容量合适的设备。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计数器的数值,若连续N个第二时间周期内,某个目标设备上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始终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或者多数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可以将该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设备;若连续N个第二时间周期内,某个目标设备上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始终小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小值,或者多数小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小值,可以将该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设备;若连续N个第二时间周期内,某个目标设备上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始终处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内,或者多数处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内,可以将该目标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三目标设备。
本可选的实现形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比较所述第一目标设备、所述第二目标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设备的数量。若所述第一目标设备较多,确定的所述第三容量可以大于所述第四容量;若所述第二目标设备较多,确定的所述第三容量可以小于所述第四容量;若所述第三目标设备较多,确定的所述第三容量可以等于所述第四容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对SLC缓冲区的历史使用数据得到所述第三容量的实现形式并不限于此,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同样适用于图1所述的实施例,且能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用于提示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已经调整。
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一次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之后,电子设备可以显示提示界面,以提示用户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已经调整。
具体实现时,所述提示界面可以是弹出窗口,也可以是系统消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同样适用于图1所述的实施例,且能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为方便理解,在此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数值均为示例,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作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上设置有第一计数器,第一计数器的初始值为0,第一时间周期为24小时,预设数值范围为4~6。
电子设备还可以定义两个参数,例如:
“bCounterWriteBoosterBufferFull”用于在SLC缓冲区已满时,将第一计数器加1,并记录第一计数器的数值;
“bResetCounterWriteBoosterBufferFull”用于每间隔24小时读取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并将第一计数器归零,以表示电子设备已经获取上一个24小时中第一计数器的数值。
如图3和图4所示,电子设备通过SoC向闪存NAND Flash发送数据写入命令时,可以检查SLC缓冲区是否已满,若所述SLC缓冲区已满,将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加1,并将该数值记录至闪存Nand Flash中。电子设备通过SoC每24小时向闪存Nand Flash获取一次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并将第一计数器归零,下一个24小时第一计数器重新计数。
1)确定电子设备上SLC缓冲区的初始容量。
假设第i批出厂的电子设备上SLC缓冲区的初始容量为8GB,采集第i批出厂的电子设备的用户对SLC缓冲区的使用数据:
基于预设数值范围为4~6,若某台第i批出厂的电子设备连续5天读取的5个数值分别为7、8、9、6、7,则可以认为该台电子设备中SLC缓冲区的容量不足,可以将该台电子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设备;若某台第i批出厂的电子设备连续5天读取的5个数值分别为2、3、1、0、2,则可以认为该台电子设备中SLC缓冲区的容量冗余,可以将该台电子设备确定为第二目标设备;若某台第i批出厂的电子设备连续5天读取的5个数值分别为4、4、6、5、4,则可以认为该台电子设备中SLC缓冲区的容量合适,可以将该台电子设备确定为第三目标设备。
分别统计第i批出厂的电子设备中第一目标设备、第二目标设备和第三目标设备的数量,若第一目标设备的数量较多,则说明8GB的SLC缓冲区容量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不足,可以将第i+1批电子设备的初始容量设置为9GB;若第二目标设备的数量较多,则说明8GB的SLC缓冲区容量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冗余,可以将第i+1批电子设备的初始容量设置为7GB;若第三目标设备的数量较多,则说明8GB的SLC缓冲区容量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合适,可以将第i+1批电子设备的初始容量仍然设置为8GB。
2)动态调整电子设备上SLC缓冲区的容量。
假设第i+1批出厂的电子设备上SLC缓冲区的初始容量为9GB。在第i+1批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以某一台电子设备为例,该电子设备每间隔24小时读取第一计数器的数值:
基于预设数值范围为4~6,若第1天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为8,则将SLC缓冲区的容量增加为10GB,并弹出提示框,以提示用户SLC缓冲区的容量已经调整;若第2天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为5,则无需调整SLC缓冲区的容量;若第3天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为2,则将SLC缓冲区的容量减小为9GB,并弹出提示框,以提示用户SLC缓冲区的容量已经调整,以此类推。电子设备逐日监测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判断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数值范围,不断的动态调整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计数器记录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更加便捷,且减少电子设备获取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的查询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或者该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中的用于执行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执行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500包括:
监测模块501,用于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
调整模块502,用于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可选地,监测模块501具体用于:
在向所述SLC缓冲区发送数据写入命令的情况下,监测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
可选地,如图6所示,监测模块501包括:
监测单元5011,用于监测所述SLC缓冲区是否已满;
计数单元5012,用于在监测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情况下,将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加1;
获取单元5013,用于每间隔第一时间周期,获取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
调整模块502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其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后归零。
可选地,调整模块502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增大为第一容量;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小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减小为第二容量。
可选地,如图7所示,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500还包括:
确定模块503,用于确定第三容量,所述第三容量根据用户对SLC缓冲区的历史使用数据得到;
设置模块504,用于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设置为所述第三容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用于提示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已经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通过监测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这样,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确定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进而对SLC缓冲区的容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在保证所述SLC缓冲区写入数据的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小所述SLC缓冲区占用的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2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09,存储在存储器8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1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10执行时实现上述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9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901、网络模块902、音频输出单元903、输入单元904、传感器905、显示单元906、用户输入单元907、接口单元908、存储器909、以及处理器9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9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910,用于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
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可选地,处理器910,具体用于:
在向所述SLC缓冲区发送数据写入命令的情况下,监测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
可选地,处理器910,还用于:
监测所述SLC缓冲区是否已满;在监测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情况下,将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加1;
每间隔第一时间周期,获取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未处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其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后归零。
可选地,处理器910,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增大为第一容量;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减小为第二容量。
可选地,处理器910,还用于:
确定第三容量,所述第三容量根据用户对SLC缓冲区的历史使用数据得到;
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设置为所述第三容量。
可选地,显示单元906,用于:
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用于提示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已经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监测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这样,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确定用户对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需求,进而对SLC缓冲区的容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在保证所述SLC缓冲区写入数据的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减小所述SLC缓冲区占用的空间。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9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9041和麦克风9042,图形处理器9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906可包括显示面板9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061。用户输入单元907包括触控面板9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072。触控面板9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9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9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9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9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
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
在向所述SLC缓冲区发送数据写入命令的情况下,监测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
监测所述SLC缓冲区是否已满;
在监测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情况下,将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加1;
每间隔第一时间周期,获取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
所述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包括: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其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后归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包括: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增大为第一容量;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小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减小为第二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三容量,所述第三容量根据用户对SLC缓冲区的历史使用数据得到;
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设置为所述第三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用于提示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已经调整。
7.一种缓冲区容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单阶存储单元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次数不满足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具体用于:
在向所述SLC缓冲区发送数据写入命令的情况下,监测所述SLC缓冲区的使用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SLC缓冲区是否已满;
计数单元,用于在监测到所述SLC缓冲区已满的情况下,将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加1;
获取单元,用于每间隔第一时间周期,获取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
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调整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
其中,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在每个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后归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大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增大为第一容量;
在所述第一计数器的数值小于所述预设数值范围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减小为第二容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三容量,所述第三容量根据用户对SLC缓冲区的历史使用数据得到;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设置为所述第三容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用于提示所述SLC缓冲区的容量已经调整。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的步骤。
1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的步骤。
CN202110080658.8A 2021-01-21 2021-01-21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11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0658.8A CN112711387B (zh) 2021-01-21 2021-01-21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071960 WO2022156600A1 (zh) 2021-01-21 2022-01-14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0658.8A CN112711387B (zh) 2021-01-21 2021-01-21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1387A true CN112711387A (zh) 2021-04-27
CN112711387B CN112711387B (zh) 2023-06-09

Family

ID=75549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0658.8A Active CN112711387B (zh) 2021-01-21 2021-01-21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1387B (zh)
WO (1) WO20221566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5814A (zh) * 2021-09-22 2021-12-17 深圳宏芯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缓存管理方法、装置、存储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28343A (zh) * 2021-11-16 2022-04-12 广州展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WO2022156600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565A (zh) * 2003-10-02 2005-04-0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具有硬件控制缓冲区的共享缓冲器
CN1607508A (zh) * 2003-10-16 2005-04-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自适应重构缓冲区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56415A (zh) * 2012-11-30 2014-06-11 雅马哈株式会社 网络接收缓冲器缓冲大小确定设备和方法及网络会话系统
CN111459410A (zh) * 2020-03-25 2020-07-28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内存空间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38678A (zh) * 2020-04-20 2020-08-1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缓冲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90710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Fluk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data storage rates in an apm system
CN112711387B (zh) * 2021-01-21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565A (zh) * 2003-10-02 2005-04-0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具有硬件控制缓冲区的共享缓冲器
CN1607508A (zh) * 2003-10-16 2005-04-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自适应重构缓冲区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56415A (zh) * 2012-11-30 2014-06-11 雅马哈株式会社 网络接收缓冲器缓冲大小确定设备和方法及网络会话系统
CN111459410A (zh) * 2020-03-25 2020-07-28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内存空间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38678A (zh) * 2020-04-20 2020-08-1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缓冲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600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05814A (zh) * 2021-09-22 2021-12-17 深圳宏芯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缓存管理方法、装置、存储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05814B (zh) * 2021-09-22 2023-08-15 深圳宏芯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缓存管理方法、装置、存储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28343A (zh) * 2021-11-16 2022-04-12 广州展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56600A1 (zh) 2022-07-28
CN112711387B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54079A1 (en) Memo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711387B (zh) 缓冲区容量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765754B2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962629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tasks in a heterogeneous processor cluster architecture using cache demand monitoring
CN111158910B (zh)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9024642A1 (zh) 进程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04239153A (zh) 多核cpu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12240A (zh) 一种调节充电电流的方法及设备
US20190370009A1 (en) Intelligent swap for fatigable storage mediums
CN115509953A (zh) 内存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15357389A (zh)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739982A (zh) 一种系统休眠的方法及装置
EP2757481B1 (en) Caching method and caching system using dual disks
US10719243B2 (en) Techniques for preserving an expected lifespan of a non-volatile memory
CN105100505A (zh) 一种为终端应用分配电池电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13032290B (zh) 闪存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67136B (zh) 进程管理方法、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2162704A (zh) 存储空间释放方法及其装置
CN110888749B (zh) 电子设备中执行任务级高速缓存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78405B (zh) 内存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360092A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00042069A1 (en) Cognitive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recalibration
CN113032288B (zh) 冷热数据阈值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442522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erformance boost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based on at least user input and feedback from previous boosting policie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13823247B (zh) 一种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