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3765A - 用于5gc多rat双连接中卸载的qos流的上行链路按序递送 - Google Patents

用于5gc多rat双连接中卸载的qos流的上行链路按序递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3765A
CN112703765A CN201980060565.XA CN201980060565A CN112703765A CN 112703765 A CN112703765 A CN 112703765A CN 201980060565 A CN201980060565 A CN 201980060565A CN 112703765 A CN112703765 A CN 112703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uplink
forwarding
target node
data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05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载珉
Y·张
A·西罗特金
S·K·帕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703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了提供在5G网络中卸载的QoS流的上行链路按序分组递送的系统和方法。在确定将UE的QoS流卸载到目标节点之后,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建立上行链路转发隧道。该源节点接收来自UE的包含结束标记的SDAP PDU,并且作为响应,经由上行链路转发隧道向该目标节点发送GTP‑U结束标记分组。在建立该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之后该目标节点缓冲与从该UE接收的该QoS流相关联的分组直到经由该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从该目标节点接收到该GTP‑U结束标记分组,并且作为响应,将所缓冲的分组发送到5GC。

Description

用于5GC多RAT双连接中卸载的QOS流的上行链路按序递送
本申请要求2018年9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737,521的优先权的权益,该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实施方案涉及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一些实施方案涉及蜂窝网络,包括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第4代(4G)和第5代(5G)新无线电(NR)(或下一代(NG))网络。一些实施方案涉及5G系统中的服务质量(QoS)流。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网络资源的用户设备(UE)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在这些UE上操作的各种应用诸如视频流所使用的数据量和带宽两者的增加,各种类型的系统的使用已经增加。带宽、延迟和数据速率提升可释放出对网络资源的不断增加的需求。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5G或NR将提供由各种用户和应用进行的无处不在的连接和对信息的访问以及共享数据的能力。NR有望成为统一的框架,旨在满足截然不同且有时相互冲突的性能标准和服务。一般来讲,NR将基于3GPP LTE高级技术,利用附加的增强型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演进,以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中的一些可能涉及卸载5G网络中的路径之间的分组流对于要保留分组次序的应用可能是有问题的。
附图说明
在未必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类似的数字可描述不同视图中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类似数字可表示类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以举例的方式而不是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本文档中所述的各个方面。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组合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的QoS卸载的示例。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从主节点(MN)到辅助节点(SN)的QoS流卸载的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从SN到MN的QoS流卸载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示出了具体方面,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这些方面。其他方面可结合结构变化、逻辑变化、电气变化、过程变化和其他变化。一些方面的部分和特征可包括在另一些方面的部分和特征中,或替代另一些方面的部分和特征。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方面涵盖这些权利要求中的所有可用等同物。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组合通信系统。系统100包括3GPP LTE/4G和NG网络功能。网络功能可被实现为专用硬件上的分立网络元件,被实现为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实例,或被实现为在适当平台(例如,专用硬件或云基础结构)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LTE/4G网络的演进分组核心(EPC)包含为每个实体定义的协议和基准点。这些核心网(CN)实体可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22、服务网关(S-GW)124和寻呼网关(P-GW)126。
在NG网络中,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可以是分开的,这可以允许每个平面的资源的独立改变大小和分布。UE 102可连接到接入网络或随机接入网络(RAN)110和/或可连接到NG-RAN 130(gNB)或接入和移动性功能(AMF)142。RAN 110可以是eNB或一般非3GPP接入点,诸如用于Wi-Fi的eNB或一般非3GPP接入点。NG核心网可包含除AMF 112之外的多个网络功能。UE 102可生成、编码并可能加密到RAN 110和/或gNB 130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解码(和解密)来自RAN 110和/或gNB 130的下行链路传输(其中RAN 110/gNB 130的情况相反)。
该网络功能可包括用户平面功能(UPF)146、会话管理功能(SMF)144、策略控制功能(PCF)132、应用功能(AF)148、认证服务器功能(AUSF)152和用户数据管理(UDM)128。该各种元件通过图1所示的NG基准点连接。
AMF 142可提供基于UE的认证、授权、移动性管理等。AMF 142可独立于接入技术。SMF 144可负责对UE 102的会话管理以及IP地址分配。SMF 144还可选择和控制用于数据传输的UPF 146。SMF 144可与UE 102的单个会话或UE 102的多个会话相关联。也就是说,UE102可具有多个5G会话。可将不同的SMF分配给每个会话。使用不同的SMF可允许单独管理每个会话。因此,每个会话的功能可彼此独立。UPF 126可与数据网络连接,UE 102可与该数据网络通信,UE 102将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到数据网络或从数据网络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AF 148可将关于分组流的信息提供给PCF 132,该PCF负责策略控制以支持期望的QoS。PCF 132可为UE 102设置移动性和会话管理策略。为此,PCF 132可使用该分组流信息来确定用于AMF 142和SMF 144的正确操作的适当策略。AUSF 152可存储用于UE认证的数据。UDM 128可以类似地存储UE订阅数据。
gNB 130可以是独立的gNB或非独立的gNB,例如,作为由eNB 110通过X2或Xn接口控制的升压器以双连接(DC)模式操作。EPC和NG CN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共享(或者,单独的部件可以用于所示的组合部件中的每一个)。eNB 110可通过S1接口与EPC的MME 122连接,并且通过S1-U接口与EPC 120的SGW 124连接。MME 122可通过S6a接口与HSS 128连接,而UDM通过N8接口连接到AMF 142。SGW 124可通过S5接口与PGW 126(通过S5-C与控制平面PGW-C并且通过S5-U与用户平面PGW-U)连接。PGW 126可用作通过互联网的数据的IP锚。
除了别的以外,如上所述的NG CN可以包含AMF 142、SMF 144和UPF 146。eNB 110和gNB 130可以与EPC 120的SGW 124和NG CN的UPF 146传送数据。如果N26接口由EPC 120支持,则MME 122和AMF 142可经由N26接口连接以在MME 122和AMF 142之间提供控制信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gNB 130是独立gNB时,5G CN和EPC 120可经由N26接口连接。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通信设备的框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信设备可以是UE(包括IoT设备和NB-IoT设备)、eNB、gNB或网络环境中使用的其他设备。例如,通信设备200可以是专用计算机、个人或膝上型计算机(PC)、平板电脑、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或能够(顺序地或以其他方式)执行指定该机器要采取的动作的指令的任何机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信设备200可嵌入其他基于非通信的设备诸如车辆和器具内。
如本文所述的示例可包括逻辑部件或多个部件、模块或机构,或可在逻辑部件或多个部件、模块或机构上操作。模块和部件是能够执行指定操作的有形实体(例如,硬件)并且可以某种方式进行配置或布置。在一个示例中,电路可按指定方式(例如,在内部或相对于外部实体诸如其他电路)被布置为模块。在一个示例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例如,独立计算机系统、客户端计算机系统或服务器计算机系统)或一个或多个硬件处理器的全部或部分可由固件或软件(例如,指令、应用部分或应用)配置为操作以执行指定操作的模块。在一个示例中,软件可驻留在机器可读介质上。在一个示例中,软件在由模块的底层硬件执行时,使得硬件执行指定的操作。
因此,术语“模块”(和“部件”)应被理解为涵盖有形实体,即物理构造、具体构型(例如,硬连线)或暂时(例如,短暂)配置(例如,编程)为以指定方式操作或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操作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实体。考虑模块被暂时配置的示例,每个模块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不需要实例化。例如,如果模块包括使用软件配置的通用硬件处理器,则通用硬件处理器可在不同时间被配置作为相应的不同模块。软件可相应地配置硬件处理器,例如以在一个时间实例处构成特定模块并在不同的时间实例处构成不同的模块。
通信设备200可包括硬件处理器202(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GPU、硬件处理器内核或它们的任何组合)、主存储器204和静态存储器206,其中的一些或全部可经由互连链路(例如,总线)208彼此通信。主存储器204可包含可移动存储装置和不可移动存储装置、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任一者或全部。通信设备200还可包括显示单元210诸如视频显示器、数字字母混合输入设备212(例如,键盘)和用户界面(UI)导航设备214(例如,鼠标)。在一个示例中,显示单元210、输入设备212和UI导航设备214可为触摸屏显示器。通信设备200可另外包括存储设备(例如,驱动单元)216、信号生成设备218(例如,扬声器)、网络接口设备220以及一个或多个传感器221,诸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罗盘、加速度计或其它传感器。通信设备200可还包括输出控制器,诸如串行(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并行、或者其他有线或无线(例如,红外(IR)、近场通信(NFC)等)连接,以与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例如,打印机、读卡器等)通信或控制该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
存储设备216可包括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222(以下简称为机器可读介质),在该介质上存储由本文所述的技术或功能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所体现或利用的一组或多组数据结构或指令224(例如,软件)。在通信设备200执行指令224期间,这些指令也可成功地或至少部分地驻留在主存储器204内、静态存储器206内和/或硬件处理器202内。虽然机器可读介质222被示出为单个介质,但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被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指令224的单个介质或多个介质(例如,集中或分布式数据库,和/或相关联的高速缓存和服务器)。
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能够存储、编码或承载指令以供通信设备200执行,并且使得通信设备200执行本公开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技术,或者能够存储、编码或承载由此类指令使用或与此类指令相关联的数据结构的任何介质。非限制性机器可读介质示例可包括固态存储器,以及光学和磁性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具体示例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设备(例如,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闪存存储器设备;磁盘,诸如内部硬盘和可移动磁盘;磁光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CD-ROM和DVD-ROM盘。
指令224还可使用传输介质226经由网络接口设备220在通信网络中传输或接收,该传输或接收使用多个传输协议(例如,帧中继、互联网协议(IP)、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中的任一者进行。示例性通信网络可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分组数据网络(例如,互联网)、移动电话网络(例如,蜂窝网络)、简易老式电话(POTS)网络和无线数据网络。通过网络的通信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协议,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称为Wi-Fi)、IEEE 802.16系列标准(称为WiMax)、IEEE 802.15.4系列标准、长期演进(LTE)系列标准、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系列标准、对等(P2P)网络、NG/NR标准等等。在一个示例中,网络接口设备2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插孔(例如,以太网、同轴或电话插孔)或者一个或多个天线以连接到传输介质226。
通信设备200可以是IoT设备(也称为“机器型通信设备”或“MTC设备”)、窄带IoT(NB-IoT)设备或非IoT设备(例如,智能电话、车辆UE),其任一者可以经由图1所示的eNB或gNB与核心网进行通信。通信设备200可为执行一种或多种功能(诸如感测或控制等等)并与其他通信设备和更宽的网络(诸如互联网)通信的自主或半自主设备。如果通信设备200是IoT设备,则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信设备200可以在存储器、尺寸或功能方面受到限制,从而允许部署更大数量的通信设备以实现与更小数量的更大设备类似的成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信设备200可为虚拟设备,诸如智能电话或其他计算设备上的应用程序。
如上所述,5G核心网(5GC)可包括诸如图1所示的AMF、SMF、PCF和AF等功能。一些UE可具有多RAT双连接(MR-DC)的能力,从而允许使用相同RAT或不同RAT连接到主节点(MN)和辅助节点(SN)两者。该主节点和辅助节点可经由非理想或理想的回程连接。MR-DC可用于非独立部署中,以使UE能够使用由主节点和辅助节点中的不同调度器提供的无线电资源进行E-UTRA接入(经由节点中的一者)和NR接入(经由节点中的另一者)。
如所指出的那样,NR系统可使用QoS流。如果一个或多个服务数据流(SDF)共享相同的策略和收费规则,则它们可在相同的QoS流中传输。在5GC中,UPF可以提供gNB与5GC之间的数据传输。在NR系统中,N3接口上的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隧道协议(GTP)-U隧道与空中接口上的数据无线承载(DRB)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N3接口上的每个QoS流可映射到单个GTP-U隧道。gNB可将各个QoS流映射到一个或多个DRB。PDU会话因此可以包含多个QoS流和若干DRB但仅包含单个N3 GTP-U隧道。DRB可传输一个或多个QoS流。可使用上行链路PDU会话信息帧和下行链路PDU会话信息帧将识别QoS流的QoS流标识符(QFI)承载在GTP-U协议中的N3接口上的扩展标头中。上行链路PDU会话信息帧和下行链路PDU会话信息帧可以包括每个PDU的QFI字段。下行链路PDU会话信息帧可包括反映性QoS指示符(RQI)字段,以指示是否要激活用户平面反映性QoS。
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当将一个或多个节点添加到5G网络时,5GC可确定应当在主节点与辅助节点之间(从主节点到辅助节点或从辅助节点到主节点)卸载到UE的特定QoS流。当QoS流被卸载时,QoS流可从一个DRB重新映射到不同的DRB。
由于节点的变化,分组递送可变得无序。为了在同一gNB内重新映射,保证QoS流的按序递送,在3GPP TS 37.324中针对上行链路方向指定了结束标记服务数据适应协议(SDAP)分组数据单元(PDU),而下行链路方向留给网络具体实施。对于在下行链路方向上卸载到不同节点的QoS流,按序递送可类似地留给网络具体实施。这可类似于相同节点中的重新映射,因为源节点(发起卸载的主节点或辅助节点)可经由下行链路转发隧道发起向目标节点的转发。可以在类似于切换程序的卸载程序期间建立下行链路隧道。一旦要卸载的最后一个QoS分组已成功在源节点侧递送,就可发起重新映射。
然而,可增强上行链路方向上的QoS流卸载。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的QoS卸载的示例。图3可仅示出上行链路方向上的卸载中涉及的一些操作;可使用其他操作,但为方便起见未示出。如图所示,当UE在操作302处从网络接收重新映射命令时,可在UE处发起QoS卸载过程300。该网络命令可例如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来递送。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对于每个DRB,UE可监视下行链路分组的QoS流ID,并且在上行链路方向上应用相同的映射;也就是说,对于特定DRB,UE可映射属于QoS流的上行链路分组,该QoS流对应于在该DRB的下行链路分组中观察到的QoS流ID和PDU会话。
当网络控制重新映射时,UE可能无法像网络在下行链路重新映射期间那样等待按序PDU递送。因此,UE可在操作304处发起重新映射。
响应于发起重新映射,在操作306处,UE可在重新映射开始时使用旧DRB发送结束标记SDAP PDU。这可根据3GPP TS 37.324在旧DRB为默认DRB时或在旧DRB被配置为存在SDAP标头时发生。然而,当前在主节点和辅助节点之间没有指定关于如何处理上行链路方向的结束标记的机制。此外,尚未指定与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上行链路QoS流转发有关的任何内容。例如,不能实现将结束标记转发到目标节点。因此,上行链路PDU的按序递送不能从目标侧实现(与下行链路方向不同)。其一个原因可能是在切换过程期间未指定上行链路QoS流转发。因此,即使当将QoS流卸载到另一个节点时源节点想要按序递送,上行链路方向也可能发生无序递送。
为了克服该问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网络可例如在操作302中的重新映射命令中将UE配置为在开始重新映射到新DRB之前等待旧DRB中的最后一个QoS分组的成功递送。该重新映射命令可在RRC重新配置消息中从源节点提供,该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用于发起UE重新映射的指示符。另选地或除此之外,如果使用反映性映射,则SDAP PDU标头可以包括指示符。在这种情况下,SDAP PDU可以被修改为包括附加的八位字节,因为SDAP PDU标头当前不包含任何备用位。旧DRB中的最后一个QoS分组的成功递送可例如由ACK分组从源节点指示给UE。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这可导致重新映射期间的服务中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目标节点可缓冲卸载的上行链路QoS流。在这种情况下,源节点可以向目标节点发送前进指示以向UPF转发缓冲的PDU。当发生重新映射时,可以在旧DRB中发送结束标记SDAP PDU,使得源节点可以知道何时向目标节点指示最终PDU的接收。可在不使用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上行链路转发隧道的情况下发生此类指示。由于可能不存在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转发,因此该方法可依赖于XnAP信令来提供指示。在卸载准备期间,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区分是否为卸载的QoS流保证上行链路按序递送,使得目标节点可适当地缓冲从UE接收的卸载的QoS流,直到通过XnAP接口指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源节点可标记UPF的上行链路QoS流的结束。这可允许UPF处理由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两者发送的QoS流(具有相同QFI)之间的按序递送。UPF可缓冲来自目标节点的(卸载的)上行链路QoS流,直到UPF从源节点(通过NG-U隧道)接收到上行链路QoS流的结束标记。这可通过3GPP TS 29.281GTP-U规范中定义的现有结束标记分组来实现。虽然这可能对UE具有最多有限的影响并且在没有服务中断的情况下实现按序递送,但可添加新的UPF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源节点可将经由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从UE接收的卸载的上行链路QoS流转发到目标节点。上行链路QoS流可包含结束处的结束标记。这允许目标节点保证转发的上行链路QoS流和从UE接收的上行链路QoS流之间的按序递送。如上所述,这可能具有最佳有限的影响,类似于下行链路方向上的传统切换转发行为,以实现按序递送。
具体地讲,一旦主节点或辅助节点决定将QoS流卸载到另一个节点,则在准备阶段期间,在主节点和辅助节点之间建立对应的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从源到目标)。该隧道可用于将在源节点处从UE接收的(卸载的)上行链路QoS流传输到目标节点。该源节点还可生成GTP-U结束标记,该GTP-U结束标记响应于源节点接收到旧DRB中来自UE的结束标记SDAPPDU而被发送到目标节点。需注意,尽管可建立转发隧道,但是否将QoS流分组转发到目标节点可留给源节点具体实施。这可能起作用,即使在将源节点处的所有QoS流上传到UPF之后,源节点仅能够在接收到来自UE的结束标记SDAP PDU时通过隧道发送GTP-U结束标记。
此外,对于是否为卸载的QoS流保证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按序PDU递送的区分可通过上行链路转发隧道建立过程自动实现。这可以类似于下行链路方向上的传统切换转发;源节点可提议转发(当希望上行链路按序递送用于要卸载的QoS流时),并且目标节点接受并回复转发传输网络层(TNL)。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由3GPP TS 38.423使用的数据转发请求列表可如下,该列表包含来自源NG-RAN节点的关于每个QoS流提议的数据转发的信息:
Figure BDA0002978079810000101
Figure BDA0002978079810000102
UL转发信息元素(IE)(针对QoS卸载的按序递送的上述UL数据转发)可以是:
IE/组名称 存在 范围 IE类型和引用 语义描述
UL转发 M 枚举的(提出UL转发,......)
来自目标NG-RAN节点IE的数据转发信息可以包含用于在源NG-RAN节点与目标NG-RAN节点之间建立PDU会话上行链路数据转发隧道的TNL信息。该IE可为:
Figure BDA0002978079810000103
Figure BDA0002978079810000111
范围界限 解释
maxnoofDRBs DRB的最大数量。值为32。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从MN到SN的QoS流卸载的示例。如图4所示,当MN404决定将UE 402的PDU会话分割到多于一个NG-U隧道中时,MN 404可以向SN 406发送包括由MN 404使用的UPF上行链路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地址的SN添加/修改请求消息。
如图4所示,MN 404可以决定分割PDU会话,MN 404可以使用SN添加过程或SN修改过程,包括在MN 404处使用的当前UPF UL NG-U隧道。如果要将按序递送用于QoS流中的一些,则可在该阶段建立UL转发隧道。具体地讲,SN添加/修改请求可传输数据转发请求列表,该数据转发请求列表可包含针对QoS卸载IE的按序递送的UL数据转发(UL转发IE)。该SN添加/修改响应然后可包含具有UL TEID的PDU会话级UL数据转发UP TNL信息IE。
MN 404可向UE 4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以将上行链路QoS流数据从MN 404传输到SN 406。UE 402可作为响应向MN 404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MN 404可向SN406发送SN重新配置完成消息,以指示上行链路QoS流分组将被传输到SN 406。在将下一组上行链路QoS流分组发送到SN 406之前,UE 402可参与或可不参与和SN 406的随机访问程序。
如果要使用按序递送,则UE 402可将上行链路QoS流分组传输到SN 406,并且还可将上行链路QoS流分组(重新)发送到MN 404,指示使用UL SDAP结束标记发送到MN 404的最终上行链路QoS流分组。SN 406可缓冲针对所指示的QoS流从UE 402接收的第一分组,直到SN 406通过UL转发隧道接收到GTP-U结束标记分组,指示针对该QoS流,MN 404已将所有UL分组从源侧递送到5GC 408的UPF。SN 406然后可开始针对该QoS流使用在MN 404处使用的UPF UL TEID地址将UL分组递送到5GC 408的UPF。
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从SN到MN的QoS流卸载的示例。与上面类似,当一些QoS流从SN 506卸载到MN 504时,MN 504可决定将PDU会话分割到多于一个NG-U隧道中。如果MN 504请求从SN 506卸载一个或多个QoS流,则MN 504可向SN 506发送SN修改请求消息。如果要将按序递送用于QoS流中的一些,则可经由在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中包括上述数据转发请求列表IE来建立UL转发隧道。MN 504可在Xn-U地址指示消息中提供UL转发隧道地址信息。
如果SN 506请求卸载一个或多个QoS流,则SN 506可将要求的SN修改的消息发送到MN 504。UL转发隧道可以与上述类似地设置,并且MN 504可以在SN修改确认消息中提供UL转发隧道地址信息。因此,与MN 504还是SN 506发起QoS流重定位无关,是目标节点向源节点提供UPF上行链路TEID地址。
与上述类似,MN 504可向UE 5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将上行链路QoS流数据从SN 506传输到MN 504。UE 502可作为响应向MN 504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MN 504可向SN 506发送SN重新配置完成消息,以指示上行链路QoS流分组将被传输到MN504。在将下一组上行链路QoS流分组发送到SN 506之前,UE 502可参与或可不参与和SN506的随机访问程序。
如果要使用按序递送,则UE 502可将上行链路QoS流分组传输到MN 504,并且还可将上行链路QoS流分组(重新)发送到SN 506,指示使用UE SDAP结束标记发送到SN 506的最终上行链路QoS流分组。MN 504可缓冲针对所指示的QoS流从UE 502接收的第一分组,直到MN 504通过UE转发隧道接收到GTP-U结束标记分组,指示针对该QoS流,SN 506已将所有UL分组从源侧递送到5GC 508的UPF。然后,MN 504可针对该QoS流开始将UL分组递送到5GC508的UPF。
尽管已参考具体示例性方面描述了一个方面,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更广泛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方面作出各种修改和改变。相应地,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视为具有例示性而非限制性的意义。形成本文一部分的附图以例示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可实践主题的具体方面。充分详细地描述了所示的方面,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可从本公开利用和得出其他方面,使得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替代和逻辑替代及改变。因此,该具体实施方式并没有限制性意义,并且各方面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以及此类权利要求被授权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来限定。
提供说明书摘要以符合37 C.F.R.§1.72(b),其要求提供将允许读者快速确定技术公开内容的实质的说明书摘要。提供该说明书摘要所依据的认识是该技术公开将不用于解释或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含义。此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看到出于简化本公开的目的,将各种特征集中于单个方面中。公开的本方法不应被解释为反映所要求保护的方面需要比每个权利要求中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的意图。相反,如以下权利要求所反映的,发明主题在于少于单个公开的方面的所有特征。因此,据此将以下权利要求并入到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如单独的方面那样独立存在。

Claims (20)

1.一种第5代(5G)网络中的源节点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在确定将用户设备(UE)的服务质量(QoS)流卸载到目标节点之后,使用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地址与所述目标节点建立上行链路转发隧道;
解码来自所述UE的服务数据适应协议(SDAP)分组数据单元(PDU),所述SDAP PDU包括结束标记;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SDAP PDU,生成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隧道协议-用户平面(GTP-U)结束标记分组以用于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传输到所述目标节点;和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所述TEID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
将QoS流分组从所述UE转发到5G核心网,直到接收到包括所述结束标记的所述SDAPPD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源节点为主节点(MN),并且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助节点(S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确定将所述UE的所述QoS流卸载到所述目标节点,并且指示所述QoS流到所述目标节点的卸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
编码SN添加请求或SN修改请求以传输至所述SN,所述SN添加请求或所述SN修改请求包括来自源节点信息元素(IE)的包含上行链路(UL)转发IE的数据转发和卸载信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SN添加请求或SN修改请求的传输,从所述SN解码来自目标节点IE的数据转发信息,所述数据转发信息包括包含所述目标节点的TEID地址的PDU会话级UL数据转发用户平面(UP)隧道(TNL)信息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源节点是辅助节点(SN),并且所述目标节点是主节点(M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MN的指示来确定将所述UE的所述QoS流卸载到所述M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
从所述MN解码SN修改请求以将所述QoS流卸载到所述MN,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SN修改请求,编码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以传输至所述MN,所述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包括来自源节点信息元素(IE)的包含上行链路(UL)转发IE的数据转发和卸载信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的传输,从所述MN解码来自目标节点IE的数据转发信息,所述数据转发信息包括包含所述MN的TEID地址的PDU会话级UL数据转发用户平面(UP)隧道(TNL)信息元素。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确定将所述UE的所述QoS流卸载到所述MN并且指示所述QoS流到所述MN的卸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
编码要求SN修改的消息以传输至所述MN,所述要求SN修改的消息包括来自源节点信息元素(IE)的包含上行链路(UL)转发IE的数据转发和卸载信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要求SN修改的消息的传输,从所述MN解码来自目标节点IE的数据转发信息,所述数据转发信息包括包含所述MN的TEID地址的PDU会话级UL数据转发用户平面(UP)隧道(TNL)信息元素。
11.一种第5代(5G)网络中的目标节点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在确定将用户设备(UE)的服务质量(QoS)流从源节点卸载到所述目标节点之后,使用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地址与所述源节点建立上行链路转发隧道;
在建立所述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之后,缓冲与从所述UE接收的所述QoS流相关联的分组;
解码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从所述源节点接收的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隧道协议-用户平面(GTP-U)结束标记分组;以及
响应于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从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GTP-U结束标记分组,对所缓冲的分组进行编码以传输至5G核心网;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所缓冲的分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源节点为主节点(MN),并且所述目标节点为辅助节点(SN),并且
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解码来自所述MN的指示以将所述UE的所述QoS流卸载到所述SN。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
从所述MN解码SN添加请求或SN修改请求,所述SN添加请求或所述SN修改请求包括来自源节点信息元素(IE)的包含上行链路(UL)转发IE的数据转发和卸载信息,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SN添加请求或所述SN修改请求,编码来自目标节点IE的数据转发信息以传输至所述MN,所述数据转发信息包括包含所述目标节点的TEID地址的PDU会话级UL数据转发用户平面(UP)隧道(TNL)信息元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源节点是辅助节点(SN),并且所述目标节点是主节点(MN)。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确定将所述UE的所述QoS流卸载到所述目标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
编码SN修改请求以传输至所述SN,以将所述UE的所述QoS流卸载到所述MN,
响应于所述SN修改请求消息的传输,从所述SN解码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所述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包括来自源节点信息元素(IE)的包含上行链路(UL)转发IE的数据转发和卸载信息,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编码来自目标节点IE的数据转发信息以传输至所述SN,所述数据转发信息包括包含所述MN的TEID地址的PDU会话级UL数据转发用户平面(UP)隧道(TNL)信息元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解码来自所述SN的指示以将所述UE的所述QoS流卸载到所述SN。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
从所述SN解码要求SN修改的消息,所述要求SN修改的消息包括来自源节点信息元素(IE)的包含上行链路(UL)转发IE的数据转发和卸载信息,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要求SN修改的消息,编码来自目标节点IE的数据转发信息以传输至所述SN,所述数据转发信息包括包含所述MN的TEID地址的PDU会话级UL数据转发用户平面(UP)隧道(TNL)信息元素。
1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供第5代(5G)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在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节点配置为:
在确定将用户设备(UE)的服务质量(QoS)流卸载到目标节点之后,使用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地址在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之间建立上行链路转发隧道;
如果所述节点是所述源节点,则从所述UE接收包括结束标记的服务数据适应协议(SDAP)分组数据单元(PDU),并且作为响应,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转发隧道向所述目标节点传输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隧道协议-用户平面(GTP-U)结束标记分组;以及
如果所述节点是所述目标节点,则在建立所述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之后缓冲与从所述UE接收的所述QoS流相关联的分组直到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转发隧道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GTP-U结束标记分组,并且作为响应,将所缓冲的分组发送到5G核心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介质,其中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进一步将所述节点配置为:
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传送SN添加或修改请求、修改请求确认消息或要求SN修改的消息中的一者,所述SN添加或修改请求、修改请求确认消息或要求SN修改的消息中的所述一者包括来自源节点信息元素(IE)的包含上行链路(UL)转发IE的数据转发和卸载信息,以及
之后传送来自目标节点IE的数据转发信息,所述数据转发信息包括包含所述目标节点的TEID地址的PDU会话级UL数据转发用户平面(UP)隧道(TNL)信息元素。
CN201980060565.XA 2018-09-27 2019-09-25 用于5gc多rat双连接中卸载的qos流的上行链路按序递送 Pending CN1127037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37521P 2018-09-27 2018-09-27
US62/737,521 2018-09-27
PCT/US2019/052915 WO2020068952A1 (en) 2018-09-27 2019-09-25 Uplink in-order delivery for qos flow offloaded in 5gc 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3765A true CN112703765A (zh) 2021-04-23

Family

ID=69952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0565.XA Pending CN112703765A (zh) 2018-09-27 2019-09-25 用于5gc多rat双连接中卸载的qos流的上行链路按序递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38941A1 (zh)
EP (1) EP3857955A4 (zh)
CN (1) CN112703765A (zh)
WO (1) WO20200689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0614A1 (en) * 2021-04-14 2022-10-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bandwidth utilization gtp-u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CN116761220A (zh) * 2022-03-02 2023-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19646A1 (en) * 2022-07-22 2024-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nding a data unit to a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and transmitting a data unit to a user equipm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0967A1 (en) * 2001-10-10 2009-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quickly exploiting a new link during hand-off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166823A (zh) * 2012-06-07 2013-06-19 广东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家庭的令牌传递方法
CN104620664A (zh) * 2012-07-02 2015-05-13 阿尔卡特朗讯 利用包括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中的隧道标识符和基站标识符的承载激活
CN106664733A (zh) * 2014-06-23 2017-05-10 英特尔公司 经由无线局域网链路隧穿数据无线电承载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20170374672A1 (en) * 2016-06-28 2017-1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witching of flow separation for new radio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18110952A2 (en) * 2016-12-12 2018-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flow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831035A (zh) * 2017-01-18 2018-08-16 美商高通公司 用於處理無線設備的層2架構中的網際網路協定流的技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8073421A2 (pt) * 2016-05-13 2019-03-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aparelho e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KR102241996B1 (ko) * 2017-01-09 2021-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간 상호연동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9098912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tification control over ran interfaces
CN110351794A (zh) * 2018-04-04 2019-10-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切换的方法及对应的基站和网络节点
CN110635929A (zh) * 2018-06-21 2019-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WO2020032854A1 (en) * 2018-08-06 2020-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unnel setup for split bearers in 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 (mr-dc) and nr-nr dual connectivity (nr-dc)
CN110868733B (zh) * 2018-08-28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0967A1 (en) * 2001-10-10 2009-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quickly exploiting a new link during hand-off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166823A (zh) * 2012-06-07 2013-06-19 广东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家庭的令牌传递方法
CN104620664A (zh) * 2012-07-02 2015-05-13 阿尔卡特朗讯 利用包括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中的隧道标识符和基站标识符的承载激活
CN106664733A (zh) * 2014-06-23 2017-05-10 英特尔公司 经由无线局域网链路隧穿数据无线电承载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20170374672A1 (en) * 2016-06-28 2017-1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witching of flow separation for new radio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18110952A2 (en) * 2016-12-12 2018-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flow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831035A (zh) * 2017-01-18 2018-08-16 美商高通公司 用於處理無線設備的層2架構中的網際網路協定流的技術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3-184970 "Establishing a second NG-U tunnel for a PDU Session"",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101 R3-184970》 *
HUAWEI, HISILICON: "R2-1708400 "Flow based QoS framework for E-UTRA connected to 5GC"",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9 R2-1708400》 *
ZTE: "R3-183666 "Further Discussion on End Marker"", 《3GPP TSG RAN WG3#AD-HOC1807 R3-183666》, pages 1 - 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57955A4 (en) 2022-01-26
EP3857955A1 (en) 2021-08-04
WO2020068952A1 (en) 2020-04-02
US20220038941A1 (en)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6312B2 (en) PDCP packet-based DDDS frame transmission
EP3641396B1 (en)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heterogeneous systems, and network device
US10536213B2 (en) Establishment of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via relay user equipment
US10952265B2 (en) Dynamic resource scaling and VM migration in NG-RAN
US9398503B2 (en) Wireless module and method for local IP access packet data network release
TWI740430B (zh) 處理流關聯丟失錯誤的方法及裝置
US9451516B2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offload point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US11723088B2 (en) E1 interface setup in NG-RAN
CN110831094B (zh) 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827649B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of flow-to-rat mapping preferences
JP2017512034A (ja) 二重接続におけ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固有のルーティ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WO201823260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TRANSFER BETWEEN SYSTEMS
US20220038941A1 (en) Uplink In-Order Delivery for QOS Flow Offloaded in 5GC 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
CN109983834B (zh) 用于处理用户设备事务的混合释放
US98608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floading data traffic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74715A1 (en) 5g nr methods for 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
US2019010443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997547B2 (en) Mobility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
US20190082482A1 (en) Resource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20170012478A (ko) 인터넷 프로토콜(ip) 흐름 이동성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6954900B2 (ja) 通信制御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40254557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ent provision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