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2747A - 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2747A
CN112702747A CN202011600928.5A CN202011600928A CN112702747A CN 112702747 A CN112702747 A CN 112702747A CN 202011600928 A CN202011600928 A CN 202011600928A CN 112702747 A CN112702747 A CN 112702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taining
transmitting antenna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antenna
gri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09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2747B (zh
Inventor
窦万峰
郭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6009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2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2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2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2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2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2Traffic simulation tools or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采用全新逻辑设计,解决了通信可达性的分析,将地形上从发射天线到其他地形接收天线的信号传播,通过基于视线、以及信号反射或衍射机制的方法,进行信号强度计算来确定信号是否可达;依据电磁场传播机制,针对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构造第一菲涅尔区,逐步计算连接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视线路径上每个中间格网单元上通信信号的衰减值,并通过计算信号总衰减累计值来确定是否可以通信,最后根据地形上以发射天线为中心、给定半径的格网通信信号好可达性,得到发射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属于通信可视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形可视域是指围绕某个视点所看到或可见的地形区域,其广泛应用在景观分析、古村落布局、选址规划和路径规划等领域。通信可视域是地形可视域的一种特殊情况,其是指地形上某个点设立一个发射天线,该发射天线周边点上接收天线所能接收到信号的区域。通信可视域是基于无线电磁信号传播,并依据发送端和接收端基于视线的传播路径上有无障碍物阻挡来判定是否可视。通信可视域可用于判断中继通信路径规划、发射塔选址规划等应用,对于规划涉及中优化建模与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射频链路设计的黄金法则之一是确保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视线(line ofsight,简称LOS)畅通无阻。电磁(electromagnetic,简称EM)能量将从天线辐射出来,并作为一系列不断扩展的球面波阵面在空间中传播。根据天线的具体类型,能量可以均匀地向所有方向辐射,也可以优先集中或“引导”到选定的方向。经典的类比是蜡烛发出的光照亮各个方向,而不是手电筒聚焦的光束。无线电信号和光波都是电磁辐射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频率的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扩展的波前都将照亮一个角区域,该角区域随着距发射源的距离而增加。
电磁波前的某些部分将遵循在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最短直接路径,而且该直接路径通常被称为传播的视线路径。从接收天线的角度来看,该直接路径包含接收信号的大部分,但是障碍物不要阻塞传播的直接路径而对接收信号的强度产生一些影响。因此,要被认为是畅通无阻的,LOS路径以及垂直于该路径的某些最小空间量必须是无障碍的。正是这种条件定义了基于视线的传播。通过菲涅尔区的概念,我们可以定义与LOS路径相邻的所需的阻挡区域。
传播路径上的物理元素,例如建筑物、金属结构,甚至干涉地形(特别是水体)的表面,都会导致传播波阵面的一部分被反射。如果反射波阵面到达接收天线与正常到达接收天线的LOS波阵面是同时发生与否,其影响是接收到信号强度可能增加或降低。由两个波前面组合产生的信号强度将等于电场的矢量和(相位和振幅)。如果两个到达的波前面的振幅相等,但相位移了180°(或半个波长的某个倍数),则波前面和为零,即不会接收到任何信号。相反,如果两个到达的波前面同相(零相移或整个波长的某个倍数),则相对于仅单独从LOS路径接收的信号,其接收的信号强度将会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多径接收。由此可见,反射波阵面比LOS波阵面到达接收天线的距离更远。直接路径长度和反射路径长度的差异被称为过度路径长度。在直接波前面和反射波前面之间的总相位差等于由于路径长度过长而引起的相移加上反射点的反射波前面所引起的任何相移。根据总的相位差,接收到的信号将是在接收天线处有益性或破坏性的信号进行求和得到。
传播电磁波前面的反射机制非常复杂,由此引起的反射波前面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依赖于许多变量。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传播波阵面的频率、入射角、反射面的电导率和入射波阵面的偏振(垂直或水平)。反射波前的损失可归因于一部分入射能量被反射材料透射(折射)或吸收。反射材料的电学性质(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电导率),以及波前面频率是决定反射波前面振幅变化的主要因素。反射波阵面中的相移主要是入射波阵面的电场偏振和入射角的函数。总之,水平偏振波前面在反射点通常表现出至少180°的相移,而垂直偏振波前只有在小于30°的入射角时才会存在相移。当直接的LOS路径被完全挡住时,衍射成为波前面到达接收天线的主要传播机制,以及相对于畅通LOS,损耗才是显著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可以解释电磁波前面在障碍物周围的绕射或弯曲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实质是,电磁波前平面上的每个点都充当沿传播方向辐射的次级波的点源。如果刀刃型障碍物位于与小波源相邻的位置,则波前的一部分将传播到障碍物后面的阴影区域。位于阴影区域的点处的场强等于从所有次级源到达的电场的矢量和。位于阴影区的接收器仍然可以被呈现为可行的信号,尽管该信号衰减很大。信号强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径几何形状。
因此对于实际当中的通信来说,应用可视域的思想,将大大提高通信规划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采用全新逻辑设计,解决了通信可达性的分析,实现了发射天线通信可达域的准确分析,为通信建设提高准确数据依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用于获得目标发射天线的通信可视域,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针对包含目标发射天线、以及目标发射天线周围预设距离范围内各个接收天线的区域,获得该区域所对应的DEM格网数据,然后进入步骤B;
步骤B.基于各个接收天线分别与目标发射天线之间中间格网单元,结合信号衰减率,获得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然后进入步骤C;
步骤C.根据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通信可视性的集合,构成目标发射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
步骤B.分别针对各个接收天线,执行如下步骤B1至步骤B3,获得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
步骤B1.构建目标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基于视线所形成的第一菲涅尔区,并分别针对该第一菲涅尔区中的各个中间格网单元,执行如下步骤B1-1至步骤B1-4,获得各个中间格网单元分别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然后进入步骤B2;
步骤B1-1.获得中间格网单元在该第一菲涅尔区中所对应的椭圆半径R,然后进入步骤B1-2;
步骤B1-2.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所对应相对于障碍物的LOS视线净空区指数CL,然后进入步骤B1-3;
步骤B1-3.根据CL、R,按预设菲涅尔区半径的调整因子α,获得介于该第一菲涅尔区半径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净空区指数Cffz,然后进入步骤B1-4;
步骤B1-4.按预设关于Cffz的等级划分,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
步骤B2.根据各个中间格网单元分别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通过累加方式,获得该第一菲涅尔区中全部的中间格网单元所对应的信号累计衰减量I,并进一步获得信号衰减率γ,然后进入步骤B3;
步骤B3.根据信号衰减率γ,结合预设信号衰减率阈值T,获得该接收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V。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1-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1-1.根据目标发射天线平面坐标(x0,y0)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0构成的坐标(x0,y0,z0)、接收天线平面坐标(x1,y1)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1构成的坐标(x1,y1,z1)、以及中间格网单元k的平面坐标(xk,yk)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k构成的坐标(xk,yk,zk),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31
获得第一菲涅尔区中第k个中间格网单元到目标发射天线的距离d1k,然后进入步骤B1-1-2,k表示第一菲涅尔区中各个中间格网单元的序号;
步骤B1-1-2.根据中间格网单元到目标发射天线的距离d1k,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41
获得中间格网单元k到该接收天线的距离d2k,然后进入步骤B1-1-3;
步骤B1-1-3.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42
获得中间格网单元在该第一菲涅尔区中所对应的椭圆半径R,其中,λ=c/f,c表示光速,f表示目标发射天线所发射电磁波信号的频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1-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2-1.根据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43
获得考虑大气层对电磁信号折射情况的有效高度her,其中,ε表示大气层折射指数,然后进入步骤B1-2-2;
步骤B1-2-2.根据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44
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k所对应相对于障碍物的LOS视线净空区指数CL,其中,h1=h0+z0,h0表示目标发射天线的高度,h2=h+z1,h表示该接收天线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关于大气层折射指数ε,若无折射时,则ε=1;若向地表面发生折射时,则ε>1;若海边的陆地是沙漠,则ε<1;除上述情况外的陆地,则ε=1.3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1-3中,根据CL、R,按预设菲涅尔区半径调整因子α,按如下公式:
Cffz=CL-α×R
获得介于该第一菲涅尔区半径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净空区指数Cffz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设菲涅尔区半径调整因子α=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1-4中,按预设关于Cffz的等级划分,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51
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2中,根据各个中间格网单元分别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通过累加方式I=∑i,获得该第一菲涅尔区中全部的中间格网单元所对应的信号累计衰减量I,并进一步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52
获得信号衰减率γ,Q表示目标发射天线所发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量。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根据信号衰减率γ,结合预设信号衰减率阈值T,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53
获得该接收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V。
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所设计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采用全新逻辑设计,解决了通信可达性的分析,将地形上从发射天线到其他地形接收天线的信号传播,通过基于视线、以及信号反射或衍射机制的方法,进行信号强度计算来确定信号是否可达;依据电磁场传播机制,针对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构造第一菲涅尔区,逐步计算连接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视线路径上每个中间格网单元上通信信号的衰减值,并通过计算信号总衰减累计值来确定是否可以通信,最后根据地形上以发射天线为中心、给定半径的格网通信信号好可达性,得到发射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域。
(2)本发明所设计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中,结合数字地形分析的DEM规格格网数据模型,基于视线构造第一菲涅尔区,为面向地形的通信可视域计算与应用建立基础;而且基于通信可视域的选址规划,优化建模和快速计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发明设计方案针对大规模海量数据地形分析领域,完全可应用在基于视线的通信基站选址最大可视覆盖最优化的快速计算方面,以及通信中继传输路径规划与优化等应用场合,提高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菲涅耳带区示意图;
图3表示有效椭球体形状示意图;
图4表示穿越有刀刃状障碍物的不平坦地形的路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关于第一菲涅尔区,如图2所示,垂直线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传播的电磁平面波的前沿,射线表示通过波阵面上的反射点或绕射点并会聚到接收天线上的路径。这些点被选择为使得关联射线的额外路径长度等于波长的一半(λ/2)的倍数。中心光线表示直接LOS路径。如果我们让每个点与LOS路径的垂直距离表示其圆周与该点相切的圆的半径,我们就可以给出许多LOS路径上的同心但相互排斥的区域,称为菲涅尔区。
理论上,在给定点周围有无限多个菲涅尔区,但最内侧的是第一菲涅尔区,它定义了畅通无阻的视距的临界阻挡区域。对于侵入第一菲涅尔区但不阻挡LOS路径的障碍物,需要关注的是来自反射波前面的有效性或破坏性干涉。值得注意的是,菲涅尔区构成一个三维区域,因此障碍物可以从LOS路径的上方、下方或侧面侵入。在第一菲涅耳区外边界处的障碍物会由于半波长的路径长度而引起180°相对的相移。在反射点引入额外的180°漂移,总的相对相移将是整个波长,波前面将会有效性地相加,则接收信号强度将获得高达6dB的增益。随着障碍物进一步进入菲涅耳区,相移将随着过度路径长度的减小而减小,障碍物诱导的相移将成为主导因素。侵入第一菲涅尔区内部的大部分区域将导致接收信号强度降低或衰落。在障碍物与LOS路径相切的点上,信号损失将高达6dB或更多。最佳实践是保持第一菲涅尔区半径的至少60%无障碍物,以避免接收信号的衰落。当传播路径中的障碍物遮挡直接LOS路径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到达处在障碍物阴影中的接收天线,其接收到的信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障碍物的形状。对于光滑的圆形表面,比如长满草的山顶,信号可能会完全消失。另一方面,如果障碍物呈现锋利的刀刃型轮廓,部分波前面可能绕过障碍物或越过障碍物;一些森林或多岩石的山顶就是这种情况。如前所述,到达接收天线的衍射信号强度取决于路径几何形状、直接LOS路径上方障碍物的相对高度以及沿着传播路径的障碍物位置。
关于菲涅尔区净空区(clearance),如图3所示,给出了电磁传播有效的椭球体形状,其半径在路径的中点处最大,可以由沿传播路径上连续的点所在的第一菲涅耳区半径跟踪。
为了确定沿着传播路径上某点的第一菲涅尔区半径是否有障碍物,我们必须构建准确描述潜在障碍物的位置和高程的路径剖面。如图4所示,显示出一个射频链路穿越有一个刀刃型障碍物的不平坦地形的路径剖面。图中,LOS是链接的天线之间直接的LOS传播路径;h是障碍物的高度(单位为米);d是总路径距离(单位为千米),d=d1k+d2k;her是由于有效地球半径而导致的障碍物处的曲面曲率高度(单位为米)。
总之,对于传播路径中第一菲涅尔区无遮挡物,由于反射或衍射机制,则信号基本没有损失。当刀片状障碍物进入第一菲涅尔区超过其半径的60%,且直接LOS路径没有被遮挡,则由于反射机制导致信号损失接近6dB。当刀片状障碍物进入第一菲涅尔区超过其半径的60%,且直接LOS路径被遮挡,则由于衍射机制导致信号损失接近14dB。当刀片状障碍物,遮挡直接LOS路径且进入整个第一菲涅尔区,则由于衍射机制导致信号损失超过20dB。
因此,本发明所设计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实际应用当中,用于获得目标发射天线的通信可视域,如图1所示,执行如下步骤A至步骤C。
步骤A.针对包含目标发射天线、以及目标发射天线周围预设距离范围内各个接收天线的区域,获得该区域所对应的DEM格网数据,然后进入步骤B。
步骤B.基于各个接收天线分别与目标发射天线之间中间格网单元,结合信号衰减率,获得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然后进入步骤C。
实际应用当中,上述步骤B具体执行如下:
步骤B.分别针对各个接收天线,执行如下步骤B1至步骤B3,获得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
步骤B1.构建目标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基于视线所形成的第一菲涅尔区,并分别针对该第一菲涅尔区中的各个中间格网单元,执行如下步骤B1-1至步骤B1-4,获得各个中间格网单元分别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然后进入步骤B2。
步骤B1-1.获得中间格网单元在该第一菲涅尔区中所对应的椭圆半径R,然后进入步骤B1-2。
实际应用当中,上述步骤B1-1具体按如下步骤B1-1-1至步骤B1-1-3进行执行。
步骤B1-1-1.根据目标发射天线平面坐标(x0,y0)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0构成的坐标(x0,y0,z0)、接收天线平面坐标(x1,y1)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1构成的坐标(x1,y1,z1)、以及中间格网单元k的平面坐标(xk,yk)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k构成的坐标(xk,yk,zk),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81
获得第一菲涅尔区中第k个中间格网单元到目标发射天线的距离d1k,然后进入步骤B1-1-2,k表示第一菲涅尔区中各个中间格网单元的序号。
实际应用中,关于这里中间格网单元k的坐标(xk,yk,zk),可以通过基于目标发射天线坐标(x0,y0,z0)、接收天线坐标(x1,y1,z1),应用插值法获得。
步骤B1-1-2.根据中间格网单元到目标发射天线的距离d1k,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82
获得中间格网单元到该接收天线的距离d2k,然后进入步骤B1-1-3。
步骤B1-1-3.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83
获得中间格网单元在该第一菲涅尔区中所对应的椭圆半径R,其中,λ=c/f,c表示光速,近似于299.792*106m/s,f表示目标发射天线所发射电磁波信号的频率,然后进入步骤B1-2。
步骤B1-2.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所对应相对于障碍物的LOS视线净空区指数CL,然后进入步骤B1-3。
实际应用当中,上述步骤B1-2具体执行如下步骤B1-2-1至步骤B1-2-2。
步骤B1-2-1.根据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91
获得考虑大气层对无线波存在折射情况的有效高度her,其中,ε表示大气层折射指数,然后进入步骤B1-2-2。
实际应用当中,关于大气层折射指数ε,若无折射时,则ε=1;若向地表面发生折射时,则ε>1;若海边是沙漠,则ε<1;除上述情况外的陆地,则ε=1.33。
步骤B1-2-2.根据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92
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k所对应相对于障碍物的LOS视线净空区指数CL,其中,h1=h0+z0,h0表示目标发射天线的高度,h2=h+z1,h表示该接收天线的高度。
步骤B1-3.根据CL、R,结合预设菲涅尔区半径调整因子α,按如下公式:
Cffz=CL-α×R
获得介于该第一菲涅尔区半径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净空区指数Cffz,然后进入步骤B1-4。
具体实际应用中,诸如设计预设菲涅尔区半径调整因子α=0.6,即Cffz=CL-0.6×R。
步骤B1-4.按如下预设关于Cffz的等级划分: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93
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
步骤B2.根据各个中间格网单元分别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通过累加方式I=∑i,获得该第一菲涅尔区中全部的中间格网单元所对应的信号累计衰减量I,并进一步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094
获得信号衰减率γ,Q表示目标发射天线所发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量,然后进入步骤B3。
步骤B3.根据信号衰减率γ,结合预设信号衰减率阈值T,按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71053530000101
获得该接收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V;实际应用中,关于T,诸如设计选择0.5。
步骤C.根据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通信可视性的集合,构成目标发射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域。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采用全新逻辑设计,解决了通信可达性的分析,将地形上从发射天线到其他地形接收天线的信号传播,通过基于视线、以及信号反射或衍射机制的方法,进行信号强度计算来确定信号是否可达;依据电磁场传播机制,针对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构造第一菲涅尔区,逐步计算连接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视线路径上每个中间格网单元上通信信号的衰减值,并通过计算信号总衰减累计值来确定是否可以通信,最后根据地形上以发射天线为中心、给定半径的格网通信信号好可达性,得到发射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域。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用于获得目标发射天线的通信可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针对包含目标发射天线、以及目标发射天线周围预设距离范围内各个接收天线的区域,获得该区域所对应的DEM格网数据,然后进入步骤B;
步骤B.基于各个接收天线分别与目标发射天线之间中间格网单元,结合信号衰减率,获得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然后进入步骤C;
步骤C.根据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通信可视性的集合,构成目标发射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
步骤B.分别针对各个接收天线,执行如下步骤B1至步骤B3,获得各个接收天线分别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
步骤B1.构建目标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基于视线所形成的第一菲涅尔区,并分别针对该第一菲涅尔区中的各个中间格网单元,执行如下步骤B1-1至步骤B1-4,获得各个中间格网单元分别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然后进入步骤B2;
步骤B1-1.获得中间格网单元在该第一菲涅尔区中所对应的椭圆半径R,然后进入步骤B1-2;
步骤B1-2.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所对应相对于障碍物的LOS视线净空区指数CL,然后进入步骤B1-3;
步骤B1-3.根据CL、R,按预设菲涅尔区半径调整因子α,获得介于该第一菲涅尔区有效半径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净空区指数Cffz,然后进入步骤B1-4;
步骤B1-4.按预设关于Cffz的等级划分,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
步骤B2.根据各个中间格网单元分别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通过累加方式,获得该第一菲涅尔区中全部的中间格网单元所对应的信号累计衰减量I,并进一步获得信号衰减率γ,然后进入步骤B3;
步骤B3.根据信号衰减率γ,结合预设信号衰减率阈值T,获得该接收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1-1.根据目标发射天线平面坐标(x0,y0)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0构成的坐标(x0,y0,z0)、接收天线平面坐标(x1,y1)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1构成的坐标(x1,y1,z1)、以及中间格网单元k的平面坐标(xk,yk)与其所在位置高程值zk构成的坐标(xk,yk,zk),按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871053520000021
获得第一菲涅尔区中第k个中间格网单元到目标发射天线的距离d1k,然后进入步骤B1-1-2,k表示第一菲涅尔区中各个中间格网单元的序号;
步骤B1-1-2.根据中间格网单元k到目标发射天线的距离d1k,按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871053520000022
获得中间格网单元到该接收天线的距离d2k,然后进入步骤B1-1-3;
步骤B1-1-3.按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871053520000023
获得中间格网单元k在该第一菲涅尔区中所对应的椭圆半径R,其中,λ=c/f,c表示光速,f表示目标发射天线所发射电磁波信号的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2-1.根据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871053520000024
获得考虑大气层对电磁信号产生折射情况的有效高度her,其中,ε表示大气层折射指数,然后进入步骤B1-2-2;
步骤B1-2-2.根据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871053520000025
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k所对应相对于障碍物的LOS视线净空区指数CL,其中,h1=h0+z0,h0表示目标发射天线的高度,h2=h+z1,h表示该接收天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关于大气层折射指数ε,若无折射时,则ε=1;若向地表面发生折射时,则ε>1;若沿海的陆地是沙漠,则ε<1;除上述情况外的陆地,则ε=1.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3中,根据CL、R,按预设菲涅尔区半径调整因子α,按如下公式:
Cffz=CL-α×R
获得介于该第一菲涅尔区半径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净空区指数Cffz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菲涅尔区半径比例值α=0.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4中,按预设关于Cffz的等级划分,按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871053520000031
获得该中间格网单元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中,根据各个中间格网单元分别所引起的信号衰减量i,通过累加方式I=∑i,获得该第一菲涅尔区中全部的中间格网单元所对应的信号累计衰减量I,并进一步按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871053520000032
获得信号衰减率γ,Q表示目标发射天线所发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根据信号衰减率γ,结合预设信号衰减率阈值T,按如下公式:
Figure FDA0002871053520000033
获得该接收天线所对应的通信可视性V。
CN202011600928.5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 Active CN112702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0928.5A CN112702747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0928.5A CN112702747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2747A true CN112702747A (zh) 2021-04-23
CN112702747B CN112702747B (zh) 2024-06-18

Family

ID=75512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0928.5A Active CN112702747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27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9235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雷达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17395700A (zh) * 2023-12-06 2024-01-12 南京大学 考虑地形特征的丘陵山区无线信号覆盖预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41067A (ja) * 2011-12-28 2013-07-18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波障害判定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4363616A (zh) * 2014-10-27 2015-02-18 山东润谱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到室内传播模型预测室内三维空间场强的方法
CN105260523A (zh) * 2015-09-25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分布式并行空间可视域分析方法
CN106992826A (zh) * 2017-03-31 2017-07-28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地信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1355540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衍射理论的无线链路建模与质量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41067A (ja) * 2011-12-28 2013-07-18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波障害判定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4363616A (zh) * 2014-10-27 2015-02-18 山东润谱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到室内传播模型预测室内三维空间场强的方法
CN105260523A (zh) * 2015-09-25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分布式并行空间可视域分析方法
CN106992826A (zh) * 2017-03-31 2017-07-28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地信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1355540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衍射理论的无线链路建模与质量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宇翔: "基于通信可视域的基站选址方法研究", 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no. 3 *
郭宇翔: "基于通信可视域的基站选址方法研究", 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no. 3, 16 February 2022 (2022-02-16)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9235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雷达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17289235B (zh) * 2023-11-24 2024-01-30 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雷达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17395700A (zh) * 2023-12-06 2024-01-12 南京大学 考虑地形特征的丘陵山区无线信号覆盖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2747B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1223B1 (en) Radio wave propagation prediction method using urban canyon model
Rice Transmission loss predictions for tropospheric communication circuits
Bullington Radio propagatio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CN105430740B (zh) 基于WiFi信号强度仿真与位置指纹算法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法
CN112702747B (zh) 一种基于视线的通信可视域获得方法
CN106850087B (zh) 一种开阔地环境的信道建模方法及装置
Blaunste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6977550A (zh)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的电磁干扰覆盖范围评估方法
CN116056101A (zh) 一种基于3d菲涅尔区的通信可视域计算方法
Holm et al. Wave propagation over a forest edge-parabolic equation modelling vs. measurements
CN109991565A (zh) 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测向系统构建方法
CN102810755B (zh) 一种超材料天线
Mikhailov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deforestation on the radio wave propagation near the large antenna system in the calculation of sanitary protection zones
Blaunstein et al. Spectral properties of signal fading and Doppler spectra distribution in urban mobile communication links
Sirkova Anomalous tropospheric propagation: Usag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rada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abakcioglu Coverage prediction for triple diffraction scenarios
Perrault et al. Predicting field strength with a neural ray-tracing model
Straub Radio wave propagation
Tang et al. Using parabolic equation to predicate the propagation-loss of the rooftops of buildings in urban environments
Whitteker A generalized solution for diffraction over a uniform array of absorbing half-screens
Malevich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Parabolic Equat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Forest Massifs on the Radio Wave Propagation
Bertoni et al. Propagation prediction for urban systems
WO2024038682A1 (ja) 無線伝達システム
Bai et al. Channel modeling by ray tracing for city underground power pipe gallery
Argot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tools for estimate radar signals with partial obstru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