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2350B - 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2350B
CN112702350B CN202011563693.7A CN202011563693A CN112702350B CN 112702350 B CN112702350 B CN 112702350B CN 202011563693 A CN202011563693 A CN 202011563693A CN 112702350 B CN112702350 B CN 112702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management
managed device
command
type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36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2350A (zh
Inventor
宁宏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36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2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2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2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2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2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s or channels, e.g. using out of ban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2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方法,涉及服务器、网卡、芯片等计算机技术领域。该带外管理方法包括:接收针对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带外管理命令为对该被管理设备的任一硬件模块进行带外管理的命令;识别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在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带外管理命令;在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带外管理命令。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装置及系统、基板管理控制器、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服务器、智能网卡。

Description

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服务器、网卡、芯片等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外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服务器、智能网卡及系统。
背景技术
带外管理是指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送。由于带外管理模式下管理控制信息独立于被管理设备的业务网络连接,可以用于对被管理设备的紧急救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和分支机构网络远程管理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带外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服务器、智能网卡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系统,所述带外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被管理设备,所述被管理设备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所述带外管理方法包括:接收针对任一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所述带外管理命令为对该被管理设备的任一所述硬件模块进行带外管理的命令;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在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在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装置,应用于带外管理系统,所述带外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被管理设备,所述被管理设备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所述带外管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针对任一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所述带外管理命令为对该被管理设备的任一所述硬件模块进行带外管理的命令;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在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上述的带外管理装置。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带外管理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第一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第一硬件模块,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采用上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硬件模块、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均与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通信连接。
第八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网卡,包括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第二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第二硬件模块;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采用上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硬件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均与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通信连接。
第九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系统,包括多个被管理设备和交换机,所述被管理设备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多个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通过交换机通信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采用上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器。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外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2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图1中步骤S2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5为图1中步骤S2的再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外管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组成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网卡的组成框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外管理系统的组成框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 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 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目前,针对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方案,通常采用BMC(Baseboard Manager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实现,。但是随着BMC芯片要管理的设备越来越多,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使得BMC的核心(Core) 长期处于负载过重的状态,限制BMC芯片性能的提升,且使得BMC芯片的工作处理效率下降,导致BMC芯片的宕机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影响了被管理设备的管理功能。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服务器及智能网卡,旨在能够有效减轻 BMC芯片的工作负载,从而提升BMC芯片的性能,降低BMC芯片的宕机几率,提升BMC芯片的工作处理效率,继而有效保证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功能。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外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系统,该带外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被管理设备,被管理设备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该带外管理方法基于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实现,该带外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接收针对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该带外管理命令为对该被管理设备的任一硬件模块进行带外管理的命令。
步骤S2、识别该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若是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4。
步骤S3、在识别出该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
若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该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同一被管理设备,则在步骤S3中,自身直接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若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该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不同的被管理设备,则在步骤S3中,将该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以通过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
步骤S4、在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将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
在步骤S4中,将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通过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外管理方法,对于预设类型的带外管理命令,由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处理,而对于非预设类型的带外管理命令,通过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减轻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负载,使得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能够稳定运行,从而提升了基板管理控制器的性能,降低了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宕机几率,提升了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工作处理效率,继而有效保证了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功能。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可以用于监控其所在的被管理设备,包括远程控制被管理设备的开机、关机、重启、采集被管理设备的各硬件模块的温度、功耗、电压、状态、系统配置等等,如处理单元(如CPU)的温度、主板的温度、功耗、风扇转速、电源状态。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是一个独立的板卡,独立供电,其可以集成于被管理设备的主板上,也可以独立于被管理设备的主板设置。
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基于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Interface,智能平台管理接口)设置,IPMI是一种工业标准,用户可以利用IPMI监视被管理设备的物理健康特征,如温度、功耗、电压、风扇工作状态、电源状态等。IPMI的核心硬件是基板管理控制器,IPMI可以独立于被管理设备(如服务器或智能网卡)的硬件和操作系统,无论是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基板输入输出系统(BIOS)出现故障,还是操作系统出现故障,均不会影响IPMI的工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被管理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智能网卡,在带外管理系统中,在被管理设备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形下,多个被管理设备可以是多个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智能网卡,多个被管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服务器和至少一个智能网卡,本公开实施例对于多个被管理服务器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作限制。
其中,服务器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智能网卡(Smart NetworkInterface Card,Smart NIC)一般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智能网卡与普通网卡(NIC)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网卡可以为主机(如服务器主机)减轻数据处理量,智能网卡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处理单元、内存、操作系统和硬件加速单元等资源。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片上系统(SOC) 或者中央处理器(CPU),被管理设备的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可以包括主板、处理单元、内存、外插卡、风扇、电源、芯片组、 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盘阵列)卡、网卡等。其中,各硬件模块(包括处理单元)均与所属的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芯片组采用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芯片。具体地,芯片组通过电源管理总线(PMbus)与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其他硬件模块 (包括处理单元)可以通过集成电路总线(I2C)与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外管理方法可以由带外管理装置来执行,该带外管理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在带外管理系统中,每个被管理设备均设置有一基板管理控制器,上述的带外管理装置可以集成于基板管理控制器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外管理方法可以基于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实现,即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均可以接收针对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带外管理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接收针对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可以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针对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
具体地,为了对被管理设备进行带外管理,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与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交互,以向该被管理设备的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针对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例如读取主板温度、功耗的命令、控制电源开机、关机、重启的命令等。进一步地,终端设备上可以安装有用于进行带外管理的客户端,该客户端例如可以是智能平台管理客户端,该客户端可以基于IPMI协议,通过IPMI与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数据交互,用户可以通过安装于终端设备上的该客户端向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针对该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带外管理命令为基于IPMI协议的IPMI命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对所有带外管理命令进行分类,建立带外管理命令与类型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步骤S2中,识别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预设的带外管理命令与类型的对应关系,查询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具体地,根据预设的带外管理命令与类型的对应关系,查询出当前接收到的该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类型,并判断查询出的该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若为预设类型,则执行步骤S3,若为非预设类型,则执行步骤S4。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预先在带外管理命令中扩展其对应的类型的类型字段,在接收到带外管理命令后,可以根据命令中的类型字段是否该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图2为图1中步骤S2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步骤S2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21a~步骤S23a。
步骤S21a、提取带外管理命令中的类型字段。
具体地,可以通过解析带外管理命令,获取带外管理命令中的类型字段,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命令解析方式解析命令并获取命令中的类型字段,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S22a、将提取出的类型字段与预设类型字段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步骤S23a、根据比较结果识别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若是,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4。
具体地,若比较结果为一致,则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并执行步骤S3,若比较结果为不一致,则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并执行步骤S4。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被管理设备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资源情况确定当前接收到的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图3为图1中步骤S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步骤S2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21b~步骤S24b。
步骤S21b、获取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资源利用率。
具体地,可以通过预设利用率读取程序或指令读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资源利用率,其中资源可以包括计算资源、内存资源等。
若当前接收到的带外管理命令所对应的被管理设备和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为不同的被管理设备,则可以通过网络设备(如网卡、交换机) 向带外管理命令所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预设利用率读取程序或指令,以读取该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资源利用率,其中带外管理命令所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带外管理命令所指向的被管理设备。
步骤S22b、判断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资源利用率是否大于预设利用率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3b,否则执行步骤S24b。
其中,预设利用率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预设利用率阈值可以设置为9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值,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S23b、在当前资源利用率大于预设利用率阈值的情形下,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4。
在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资源利用率超过预设利用率阈值的情况下,表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当前剩余资源量较少,可能无法处理带外管理命令,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4,以将带外管理命令调度至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步骤S24b、在当前资源利用率小于或等于预设利用率阈值的情形下,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3。
在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资源利用率不超过(小于或等于)预设利用率阈值的情况下,表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当前剩余资源量较充足,足以处理带外管理命令,故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3,以将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预先在带外管理命令中设置指定字符,指定字符用于表示该带处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因此,在接收到带外管理命令后,可以根据命令中是否包含指定字符,识别该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图4为图1中步骤S2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4 所示,步骤S2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21c~步骤S23c。
步骤S21c、识别带外管理命令是否包含指定字符。
具体地,可以通过解析带外管理命令,识别带外管理命令中是否包含指定字符,指定字符例如是包含处理单元的标识的字符,表明该命令需由处理单元处理。
步骤S22c、在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包含指定字符的情形下,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4。
在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包含指定字符的情形下,表明该带外管理命令指定由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处理,故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4,以将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步骤S23c、在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不包含指定字符的情形下,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3。
在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不包含指定字符的情形下,表明该带外管理命令未指定由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处理,故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3,以将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被管理设备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进程处理情况确定当前接收到的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图5为图1中步骤S2的再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步骤S2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 S21d~步骤S24d。
步骤S21d、获取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进程处理效率。
具体地,可以通过预设进程效率读取程序或指令读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进程处理效率,其中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进程可以包括IPMI命令的处理、告警监控、散热调速等进程。
若当前接收到的带外管理命令所对应的被管理设备和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为不同的被管理设备,则可以通过网络设备(如网卡、交换机) 向带外管理命令所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预设进程效率读取程序或指令,以读取该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进程处理效率,其中带外管理命令所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带外管理命令所指向的被管理设备。
步骤S22d、判断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进程处理效率是否大于预设效率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3d,否则执行步骤S24d。
其中,预设效率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预设效率阈值可以设置为20/ms(每秒处理20个进程),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值,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S23d、在当前进程处理效率大于预设效率阈值的情形下,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3。
在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进程处理效率超过预设效率阈值的情况下,表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当前进程处理速度较快,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处理带外管理命令,故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3,以将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处理。
步骤S24d、在当前进程处理效率小于或等于预设效率阈值的情形下,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4。
在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进程处理效率不超过(小于或等于)预设效率阈值的情况下,表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当前剩余进程数量较多,没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处理带外管理命令,故将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并跳转至步骤S4,以将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个被管理设备中还包括设置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和处理单元之间的网卡芯片,基板管理控制器和处理单元之间可以通过网卡芯片进行通信交互,该网卡芯片可以用于传输带外管理命令,该网卡芯片与处理单元、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通信交互。对于针对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即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该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同一被管理设备,在该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通过该网卡芯片将该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以供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对于针对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即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该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同一被管理设备,在该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直接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
由于基板管理控制器和处理单元之间的I2C总线的速率比网络低且效率差,且该I2C总线目前用于执行一些特定的管理程序,修改该部分的程序代码工作量较大,容易造成目前的管理策略的改变,代码会变得不通用,因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基板管理控制器和处理单元之间额外设置网卡芯片,专用于传输带外管理命令,而不采用原有基板管理控制器和处理单元之间的I2C总线进行传输,从而有效确保命令传输的效率,同时不会对 I2C总线执行的管理程序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带外管理系统中,被管理设备的数量为1个,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接收到针对该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后,在步骤S3中,在识别出该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直接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例如,带外管理命令为控制该被管理设备关机的命令,则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以控制该被管理设备关机。在步骤S4中,在识别出该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将该带外管理命令通过预设的网卡芯片发送给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并接收处理单元的处理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带外管理系统中,被管理设备的数量为多个,带外管理系统还包括交换机,多个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该交换机进行通信连接,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通过交换机连接到其外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被管理设备。
此种情形下,当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当前接收到针对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即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不同的被管理设备,则在步骤S3中,在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在识别出该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将该带外管理命令通过交换机发送给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处理,以供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并接收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返回的处理结果。当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当前接收到针对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即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不同的被管理设备,则在步骤S3中,在该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在识别出该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将该带外管理命令通过交换机发送给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并经由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给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并接收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返回的处理结果。其中,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给其他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之间通过网卡芯片进行通信交互。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外管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参照图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装置300,该装置300 应用于带外管理系统,带外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被管理设备,被管理设备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该装置300可以集成于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该带外管理装置300包括:接收模块301、识别模块302和处理模块303。
其中,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针对任一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带外管理命令为对该被管理设备的任一硬件模块进行带外管理的命令;识别模块302用于识别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处理模块303 用于在识别模块302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在识别模块 302识别出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对应的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该带外管理命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外管理装置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外管理方法,关于该带外管理方法和带外管理系统的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器,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外管理装置300,关于该带外管理装置 300的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组成框图。
参照图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400,该服务器400包括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401、第一处理单元402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第一硬件模块403,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401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基板管理控制器。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硬件模块403、第一处理单元402均与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401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服务器400还包括设于第一处理单元 402和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401之间的第一网卡芯片404,第一处理单元 402、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401均与第一网卡芯片404通信连接。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网卡的组成框图。
参照图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网卡500,该智能网卡500 包括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501、第二处理单元502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第二硬件模块503,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501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基板管理控制器。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硬件模块503、第二处理单元502均与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501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智能网卡500还包括设于第二处理单元502和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501之间的第二网卡芯片504,第二处理单元502、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501均与第二网卡芯片504通信连接。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外管理系统的组成框图。
参照图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外管理系统600,带外管理系统包括多个被管理设备601和交换机602,其中被管理设备601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多个被管理设备601的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通过交换机602通信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基板管理控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管理设备601为服务器,服务器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管理设备601为智能网卡,智能网卡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网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被管理设备601包括至少一个服务器和至少一个智能网卡,其中服务器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服务器,其中智能网卡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网卡。
此外,关于该带外管理系统600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框图。
图10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该电子设备800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参照图10,该电子设备包括计算单元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 RAM 803中,还可存储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 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 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该电子设备8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输入单元 8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8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8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8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809允许设备8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8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8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8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带外管理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文描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指令,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8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802和/或通信单元8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800上。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加载到RAM 803并由计算单元801 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带外管理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8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上文描述的带外管理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 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带外管理方法中任一项带外管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预设类型的带外管理命令,由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处理,而对于非预设类型的带外管理命令,通过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减轻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负载,使得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能够稳定运行,从而提升了基板管理控制器的性能,降低了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宕机几率,提升了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工作处理效率,继而有效保证了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功能。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带外管理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系统,所述带外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被管理设备,所述被管理设备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所述带外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任一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所述带外管理命令为对该被管理设备的任一所述硬件模块进行带外管理的命令;
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其中,根据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资源情况确定当前接收到的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
在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
在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
其中,所述被管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和所述处理单元之间的网卡芯片;
在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同一被管理设备的情形下,所述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包括:
通过预设的网卡芯片,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供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和处理单元之间设置有I2C总线,且所述网卡芯片专用于传输所述带外管理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包括:
根据预设的带外管理命令与类型的对应关系,查询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包括:
提取所述带外管理命令中的类型字段;
将提取出的所述类型字段与预设类型字段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包括:
获取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资源利用率;
在所述当前资源利用率大于预设利用率阈值的情形下,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
在所述当前资源利用率小于或等于预设利用率阈值的情形下,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包括:
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是否包含指定字符;
在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包含指定字符的情形下,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
在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不包含指定字符的情形下,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包括:
获取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当前进程处理效率;
在所述当前进程处理效率大于预设效率阈值的情形下,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预设类型;
在所述当前进程处理效率小于或等于预设效率阈值的情形下,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确定为非预设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被管理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带外管理系统还包括交换机;
在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不同的被管理设备的情形下,所述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包括:
通过所述交换机,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以供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被管理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带外管理系统还包括交换机,所述被管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和所述处理单元之间的网卡芯片;
在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不同的被管理设备的情形下,所述通过该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包括:
通过所述交换机,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以使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所述网卡芯片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被管理设备为服务器或者智能网卡。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单元为片上系统或中央处理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带外管理命令为基于IPMI协议的IPMI命令。
12.一种带外管理装置,应用于带外管理系统,所述带外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被管理设备,所述被管理设备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所述带外管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针对任一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带外管理命令,所述带外管理命令为对该被管理设备的任一所述硬件模块进行带外管理的命令;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其中,根据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的资源情况确定当前接收到的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形下,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在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带外管理命令的类型为非预设类型的情形下,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被管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和所述处理单元之间的网卡芯片;
在自身所在的被管理设备与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对应的被管理设备为同一被管理设备的情形下,通过预设的网卡芯片,将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供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所述带外管理命令;其中,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和处理单元之间设置有I2C总线,且所述网卡芯片专用于传输所述带外管理命令。
13.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器,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外管理装置。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外管理方法。
16.一种服务器,包括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第一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第一硬件模块,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采用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器;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硬件模块、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均与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通信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服务器,其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的第一网卡芯片,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均与所述第一网卡芯片通信连接。
18.一种智能网卡,包括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第二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第二硬件模块;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采用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器;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硬件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均与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通信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智能网卡,其中,所述智能网卡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的第二网卡芯片,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均与所述第二网卡芯片通信连接。
20.一种带外管理系统,包括多个被管理设备和交换机,所述被管理设备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需要进行带外管理的硬件模块;
多个所述被管理设备的基板管理控制器之间通过交换机通信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采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器。
CN202011563693.7A 2020-12-25 2020-12-25 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Active CN112702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3693.7A CN112702350B (zh) 2020-12-25 2020-12-25 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3693.7A CN112702350B (zh) 2020-12-25 2020-12-25 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2350A CN112702350A (zh) 2021-04-23
CN112702350B true CN112702350B (zh) 2022-09-27

Family

ID=75510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3693.7A Active CN112702350B (zh) 2020-12-25 2020-12-25 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2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8660B (zh) * 2022-05-17 2024-04-1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带外网络的构建方法和基于带外网络的带外处理方法
CN114968862B (zh) * 2022-08-01 2022-11-11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图形处理器管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7636A (zh) * 2016-07-20 2016-12-14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ipmi的数据中心带外管理系统
CN109840414A (zh) * 2018-12-13 2019-06-04 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1984561A (zh) * 2020-08-21 2020-11-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mc的ipmi命令处理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9044B2 (en) * 2012-12-20 2018-09-18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rocessor with host and slave operating modes stacked with memory
US20170102952A1 (en) * 2015-10-07 2017-04-13 Dell Products, L.P. Accessing data stored in a remote target using a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er (bmc) independently of the status of the remote target's operating system (os)
US11061837B2 (en) * 2018-08-21 2021-07-13 American Megatrends International, Llc UBM implementation inside BMC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7636A (zh) * 2016-07-20 2016-12-14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ipmi的数据中心带外管理系统
CN109840414A (zh) * 2018-12-13 2019-06-04 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1984561A (zh) * 2020-08-21 2020-11-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mc的ipmi命令处理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2350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7169B2 (en) Power management to maximize reduced power state for virtual machine platforms
US87426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mal protection in a power system
CN102057344B (zh) 睡眠处理器
CN112702350B (zh) 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CN109840180B (zh) 服务器运行功耗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00017630A1 (en) Power control system of a high density server and method thereof
US9170976B2 (en) Network efficiency and power savings
CN112667403B (zh) 一种服务器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67916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61327A1 (zh) 核心板复位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CN115277566B (zh) 数据访问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WO2021190659A1 (zh) 系统的数据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EP36291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power supply
CN115145769A (zh) 一种智能网卡及其供电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CN115357450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节点维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3742174B (zh) 云手机应用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08970A (zh) 核心板,服务器,故障修复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590329A (zh) 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156356B2 (en)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for internal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links
CN110018906B (zh) 调度方法、服务器及调度系统
CN113242302A (zh) 数据访问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US20230333527A1 (en) Enhanced capacity management of power supplie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N109739797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550893B (zh) 设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09299B2 (en) Predicting storage array capac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