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8483B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8483B
CN112698483B CN202011617691.1A CN202011617691A CN112698483B CN 112698483 B CN112698483 B CN 112698483B CN 202011617691 A CN202011617691 A CN 202011617691A CN 112698483 B CN112698483 B CN 1126984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optical
satisfy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76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8483A (zh
Inventor
冯涛
闻人建科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76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8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8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f5/f6<15;成像镜头的数值孔径Fno、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no×ImgH/f<1。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光圈,并且具有长焦、大像面的特点,可使像质更清晰,达到锐化人物边缘、更大虚化背景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七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轻薄型便携式智能设备的兴起,市场对人像镜头的成像要求也日益提高,并朝着高分辨、高像质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长焦、高分辨率、大光圈的特点已经逐步成为手机人像镜头的标配。
其中,光圈是人像镜头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参数,光圈决定了系统同一单位时间的进光量。光圈的大小用F数表示,F数越小,光圈越大,系统感光元件上接收到的信号光就越多,成像画面越亮,对焦点越清晰。当光圈较大的时候,在弱光条件下亦可正常拍摄。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大光圈的光学成像镜头,相比市面同类镜头的光圈更大,并且具有长焦、大像面的特点。该光学成像镜头可使成像像质更清晰,并达到锐化人物边缘和更大虚化背景的效果,从而使得拍摄的人物主体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七片透镜组成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光圈,相比同类镜头光圈更大,并且具有长焦、大像面的特点,可使像质更清晰,达到锐化人物边缘、更大虚化背景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f5/f6<15;成像镜头的数值孔径Fno、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no×ImgH/f<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以及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0<R9/R10-R9/R13<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8<T56/CT6<3.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67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2<10×(T56+T67)/f<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满足:1<DT11/DT72<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以及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0.5<(DT32-DT41)/(DT52-DT41)<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轴上间距Tr3r6满足:1.5<CT1/Tr3r6<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1.5<10×T34/TTL<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2.5<f67/f<-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1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0.5<SAG11/CT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CT4/CT5<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满足:0.1<(CT4+CT5+CT6+CT7)/TD<0.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与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满足:0.5<N1/N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与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满足:0<V4/V5<0.5。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其中,各个透镜之间相互独立,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f5/f6<15;成像镜头的数值孔径Fno、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no×ImgH/f<1;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8<T56/CT6<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多片透镜,如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合理控制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比值,可减小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敏感性,还可避免过严的公差要求,还能更好的互补消除第五和第六透镜带来的象散、慧差等,从而提升整个成像质量,获得较好的解像力,合理控制镜头数值孔径和有效焦距的比例,可以实现更大的光圈变化值,并能更好的与较大的像面相结合,获取更多的信号光同时,使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使得长焦端的解析力有所提升,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光圈,相比同类镜头光圈更大,并且具有长焦、大像面的特点,可使像质更清晰,达到锐化人物边缘、更大虚化背景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1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2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3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4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5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6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6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7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图14a至图14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7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七片镜片,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中,各个透镜之间相互独立,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的条件式为:0<f5/f6<15。合理控制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比值,可减小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敏感性,还可避免过严的公差要求,还能更好的互补消除第五和第六透镜带来的象散、慧差等,从而提升整个成像质量,获得较好的解像力。更具体的,f5与f6满足:0.30<f5/f6<8.13。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数值孔径Fno、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的条件式为:Fno×ImgH/f<1。合理控制镜头数值孔径和有效焦距的比例,可以实现更大的光圈变化值,并能更好的与较大的像面相结合,获取更多的信号光同时,使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使得长焦端的解析力有所提升。更具体的,Fno、ImgH与f满足:Fno×ImgH/f=0.54。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以及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的条件式为:0<R9/R10-R9/R13<2。合理控制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的曲率半径,可使系统内的光线有所收敛,降低轴外视场光线的全反射,从而降低系统的鬼像大小,还可控制其加工张角,使镜片形状在成型工艺的范围内,从而便于镜头的实际加工。更具体的,R9、R10与R13满足:1.31<R9/R10-R9/R13<3.13。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的条件式为:0.8<T56/CT6<3.5。合理控制第五第六透镜的轴上空气间隔与第六透镜厚度的比例,可以保证加工以及组装特性,避免出现间隙过小导致组装过程出现前后镜片干涉等问题,或者透镜过薄成型难度大,组装容易变形等问题;同时有利于减缓光线偏折,能够调整镜头的场曲,降低敏感程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更具体的,T56与CT6满足:0.83<T56/CT6<3.49。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67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的条件式为:1.2<10×(T56+T67)/f<2.5。合理控制轴上间距和有效焦距的比值,可以便于实现更小景深的人像效果,并且可降低系统的轴向色差,同时还利于约束系统的总长。更具体的,T56、T67与f满足:1.35<10×(T56+T67)/f<1.8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满足的条件式为:1<DT11/DT72<1.5。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口径比值,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渐晕值,拦截成像质量较差的那部分光线,从而可以提升整个系统的解像力;另外一方面避免第一和第七透镜之间的口径差异过大导致大段差问题,确保组装的稳定性。更具体的,DT11与DT72满足:1.02<DT11/DT72<1.15。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以及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的条件式为:0.5<(DT32-DT41)/(DT52-DT41)<2.5。合理约束第三镜头和第五镜头的有效孔径,有利于控制摄像镜头组的各个透镜的组立的段差在合理的加工范围内,便于成型加工和组立,同时使轴外视场获得较高的通光量。更具体的,DT32、DT41与DT52满足:0.72<(DT32-DT41)/(DT52-DT41)<2.25。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轴上间距Tr3r6满足的条件式为:1.5<CT1/Tr3r6<2.5。合理的分配第一透镜的厚度,有利于系统的小型化,降低其带来的鬼像风险,配合第三透镜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慧差。更具体的,CT1与Tr3r6满足:1.72<CT1/Tr3r6<2.3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的条件式为:1.5<10×T34/TTL<2.5。合理分配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与系统总长的比重,有利于降低系统子午方向的慧差,还可避免镜头长度过大,有利于镜头的小型化,并且可降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像散和色差,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更具体的,T34与TTL满足:1.88<10×T34/TTL<2.13。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的条件式为:-2.5<f67/f<-0.5。合理分配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一方面对于整个系统的像差更好的平衡,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一方面合理的控制光线走势,避免光线过于陡峭带来该镜片敏感性过高的问题。更具体的,f67与f满足:-2.24<f67/f<-0.75。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1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的条件式为:0.5<SAG11/CT1<1。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矢高和厚度比值,避免实际加工过程的困难,并且CRA可以和芯片更好的匹配。更具体的,SAG11与CT1满足:0.68<SAG11/CT1<0.80。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的条件式为:1<CT4/CT5<1.5。合理控制第四个镜头和第五个镜头的中厚比,可有效地降低镜头的畸变,降低由于光线内部反射造成的鬼像风险。可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尺寸,避免光学成像镜头的体积过大,降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装难度并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空间利用率。更具体的,CT4与CT5满足:1.12<CT4/CT5<1.16。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满足的条件式为:0.1<(CT4+CT5+CT6+CT7)/TD<0.3。合理约束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厚度和位置,使得这几个透镜的厚度均匀,结构排列均匀,便于成型加工和组立。更具体的,CT4、CT5、CT6、CT7与TD满足:0.18<(CT4+CT5+CT6+CT7)/TD<0.2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与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满足的条件式为:0.5<N1/N2<1。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比值,可有利于减小系统轴外视场的倍率色差,也可抵消系统中的部分色球差。更具体的,N1与N2满足:N1/N2=0.9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与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满足的条件式为:0<V4/V5<0.5。合理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阿贝数比值,能够有效地校正成像系统的色差,提高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更具体的,V4与V5满足:V4/V5=0.36。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七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大的成像像面,具有成像范围广和成像质量高的特点,并保证了手机的超薄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6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如表1所示,为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071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081
表1
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7.91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52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45mm。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082
表2
实施例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f5/f6=0.74,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Fno×ImgH/f=0.54,其中,Fno为成像镜头的数值孔径,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R9/R10-R9/R13=1.66,其中,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为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T56/CT6=0.96,其中,T56为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0×(T56+T67)/f=1.38,其中,T56为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67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DT11/DT72=1.06,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
(DT32-DT41)/(DT52-DT41)=0.79,其中,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CT1/Tr3r6=2.20,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r3r6为第二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轴上间距;
10×T34/TTL=1.88,其中,T34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f67/f=-1.39,其中,f67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SAG11/CT1=0.70,其中,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4/CT5=1.16,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4+CT5+CT6+CT7)/TD=0.22,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为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D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N1/N2=0.92,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V4/V5=0.36,其中,V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091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3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01
表3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所示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具体实施例2
图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6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如表4所示,为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距离 焦距 折射率 色散系数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1.5768
S1 非球面 3.4731 2.2669 6.01 1.55 56.1 -0.3040
S2 非球面 -45.7554 0.0261 49.8407
S3 非球面 6.0259 0.2707 -9.20 1.68 19.2 1.0299
S4 非球面 3.0089 0.0824 -0.2819
S5 非球面 2.5861 0.7191 23.01 1.55 56.1 -1.2769
S6 非球面 2.9367 1.7142 -2.6147
S7 非球面 15.5354 0.3753 78.51 1.67 20.4 -47.4042
S8 非球面 21.8822 0.1358 93.0283
S9 非球面 3.2017 0.3245 -30.21 1.55 56.1 -11.2631
S10 非球面 2.5853 0.8177 -9.6774
S11 非球面 6.5519 0.6110 -100.00 1.68 19.2 -99.0000
S12 非球面 5.7491 0.2597 -88.1494
S13 非球面 -9.2254 0.3786 -18.42 1.54 55.7 4.0495
S14 非球面 -140.0218 0.2086 -99.0000
S15 球面 无穷 0.2100 1.52 64.2
S16 球面 无穷 0.2114
S17 球面 无穷
表4
如表5所示,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7.88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61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44mm。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11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21
表5
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22
表6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所示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具体实施例3
图5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6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如表7所示,为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距离 焦距 折射率 色散系数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1.5762
S1 非球面 3.6066 1.9869 6.93 1.55 56.1 -0.4516
S2 非球面 62.3934 0.0150 -61.3180
S3 非球面 7.6272 0.2700 -9.74 1.68 19.2 1.4326
S4 非球面 3.4883 0.0150 -0.2543
S5 非球面 3.0270 0.8438 14.87 1.55 56.1 -1.1905
S6 非球面 4.3522 1.6662 -3.9718
S7 非球面 -142.6382 0.3600 142.45 1.67 20.4 99.0000
S8 非球面 -57.0561 0.0978 99.0000
S9 非球面 1.6380 0.3100 169.99 1.55 56.1 -7.8062
S10 非球面 1.5560 1.2135 -5.3611
S11 非球面 20.6410 0.3472 20.90 1.68 19.2 -29.4180
S12 非球面 -44.8093 0.4046 -62.2189
S13 非球面 -6.3352 0.3700 -4.46 1.54 55.7 0.1772
S14 非球面 3.9287 0.2130 -99.0000
S15 球面 无穷 0.2100 1.52 64.2
S16 球面 无穷 0.2171
S17 球面 无穷
表7
如表8所示,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7.90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54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45mm。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41
表8
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42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51
表9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所示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具体实施例4
图7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6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如表10所示,为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52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61
表10
如表11所示,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7.90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54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45mm。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62
表11
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63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71
表12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所示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具体实施例5
图9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6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如表13所示,为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72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81
表13
如表14所示,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7.90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54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45mm。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82
表14
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83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191
表15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所示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具体实施例6
图1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6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6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如表16所示,为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距离 焦距 折射率 色散系数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1.6101
S1 非球面 3.4659 2.3742 6.01 1.55 56.1 -0.2860
S2 非球面 -45.9863 0.0359 89.3482
S3 非球面 5.7922 0.3031 -9.30 1.68 19.2 1.0538
S4 非球面 2.9547 0.0171 -0.2646
S5 非球面 2.6234 0.7158 22.68 1.55 56.1 -1.1794
S6 非球面 3.0079 1.7318 -2.2051
S7 非球面 -20.4495 0.3600 -67.03 1.67 20.4 81.6181
S8 非球面 -37.9787 0.0733 35.8717
S9 非球面 2.6417 0.3100 78.48 1.55 56.1 -13.1332
S10 非球面 2.6986 0.6724 -12.0394
S11 非球面 -35.6144 0.5184 30.00 1.68 19.2 -36.3769
S12 非球面 -13.0168 0.4145 -35.1699
S13 非球面 -4.3362 0.3833 -8.15 1.54 55.7 0.2015
S14 非球面 -500.0000 0.2080 -99.0000
S15 球面 无穷 0.2100 1.52 64.2
S16 球面 无穷 0.2120
S17 球面 无穷
表16
如表17所示,在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7.90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54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45mm。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201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211
表17
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212
表18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所示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具体实施例7
图1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7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6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如表19所示,为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距离 焦距 折射率 色散系数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1.5927
S1 非球面 3.5021 2.1295 6.23 1.55 56.1 -0.3240
S2 非球面 -91.4801 0.0150 99.0000
S3 非球面 6.5341 0.3709 -11.47 1.68 19.2 0.9156
S4 非球面 3.4678 0.1227 -0.2766
S5 非球面 3.5799 0.7412 23.53 1.55 56.1 -0.8667
S6 非球面 4.6000 1.8218 -2.8587
S7 非球面 9.7306 0.3600 -100.00 1.67 20.4 -99.0000
S8 非球面 8.3652 0.2317 -90.1268
S9 非球面 5.7967 0.3100 -100.00 1.55 56.1 -11.8245
S10 非球面 5.1413 0.5992 -4.0837
S11 非球面 13.1118 0.4730 -100.00 1.68 19.2 24.2513
S12 非球面 10.8258 0.3634 -71.1533
S13 非球面 -7.6574 0.3700 -13.07 1.54 55.7 2.7243
S14 非球面 85.2939 0.2087 46.9851
S15 球面 无穷 0.2100 1.52 64.2
S16 球面 无穷 0.2128
S17 球面 无穷
表19
如表20所示,在实施例7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7.90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54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45mm。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231
表20
在实施例7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2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232
Figure BDA0002872985280000241
表21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所示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七片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f5/f6<15;成像镜头的数值孔径Fno、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no×ImgH/f<1;
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以及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满足:0.5<(DT32-DT41)/(DT52-DT41)<2.5;
所述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1.88<10×T34/TTL<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以及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
0<R9/R10-R9/R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与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8<T56/CT6<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所述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67以及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2<10×(T56+T67)/f<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轴上间距Tr3r6满足:1.5<CT1/Tr3r6<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满足:1<DT11/DT72<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2.5<f67/f<-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11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0.5<SAG11/CT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CT4/CT5<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所述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满足:0.1<(CT4+CT5+CT6+CT7)/TD<0.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满足:0.5<N1/N2<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满足:0<V4/V5<0.5。
1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七片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f5/f6<15;成像镜头的数值孔径Fno、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no×ImgH/f<1;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与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8<T56/CT6<3.5;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72满足:1<DT11/DT72<1.5;
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以及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满足:0.5<(DT32-DT41)/(DT52-DT41)<2.5;
所述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1.88<10×T34/TTL<2.1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以及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0<R9/R10-R9/R13<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所述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67以及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2<10×(T56+T67)/f<2.5。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轴上间距Tr3r6满足:1.5<CT1/Tr3r6<2.5。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2.5<f67/f<-0.5。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SAG11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0.5<SAG11/CT1<1。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CT4/CT5<1.5。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所述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满足:0.1<(CT4+CT5+CT6+CT7)/TD<0.3。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满足:0.5<N1/N2<1。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满足:0<V4/V5<0.5。
CN202011617691.1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112698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691.1A CN112698483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691.1A CN112698483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483A CN112698483A (zh) 2021-04-23
CN112698483B true CN112698483B (zh) 2022-10-25

Family

ID=7551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7691.1A Active CN112698483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84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5313B (zh) * 2023-10-18 2024-02-20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0062B2 (ja) * 2015-08-31 2019-09-0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15993706A (zh) * 2018-01-05 2023-04-2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975956B (zh) * 2019-05-08 2024-04-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0262005B (zh) * 2019-06-29 2021-07-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96858B (zh) * 2019-08-16 2021-07-3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TWI788621B (zh) * 2020-01-17 2023-01-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11443461A (zh) * 2020-04-30 2020-07-24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483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325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68328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97678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656358B (zh) 光学镜头
CN11391765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731624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3467058A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CN112198636A (zh) 一种广角度高解析度5片透镜的镜头
CN213903937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2485895B (zh)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4047598A (zh) 一种摄像系统
CN113589489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4377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2698483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00152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5416079U9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5181166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0155390U (zh) 光学成像镜头组
CN21108676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671672A (zh) 一种取像系统
CN113655594A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CN113156614A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CN213903936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4375529U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CN216526500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