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8420B - 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8420B
CN112698420B CN201911010424.5A CN201911010424A CN112698420B CN 112698420 B CN112698420 B CN 112698420B CN 201911010424 A CN201911010424 A CN 201911010424A CN 112698420 B CN112698420 B CN 1126984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nsity
infrared receiving
threshold
infrared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04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8420A (zh
Inventor
黄杰
何灼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zhi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zhi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zhi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zhi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04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8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8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G01V8/12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using one transmitter and one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红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此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是基于红外接收部件在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之后,判断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若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和/或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判定出有物体接近。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多数终端设备中(比如手机),通常都安装有红外接近传感器来确定是否有物体接近。其中,红外接近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部件与红外接收部件,当红外发射部件向外发送红外信号时,若红外接收部件同步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信号,则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然而,在无物体接近的情况下,由于外部环境(如太阳光谱中的红外量、家庭场景下红外遥控发出的红外信号等)或者终端设备上装配结构的干扰(比如覆盖在红外收发部件表面的外壳会反射一定量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部件仍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此时便产生了误判,降低了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基于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
判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若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和/或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阈值是通过对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后所确定的,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1个历史采样时刻所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以获得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的第二阈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结合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取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其中,M为正整数,所述目标采样时刻为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以及所述M个历史采样时刻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时刻,所述物体感应条件包括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目标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目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
判断所述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指定数量;
若所述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指定数量,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或者,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获得平均红外接收强度;
判断所述平均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
若所述平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以及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进行对比;
若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减小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减小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若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增大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增大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若所述第二阈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将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
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
若是,继续执行所述检测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的步骤;
若否,获取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下一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三红外接收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物体接近感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基于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和/或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一阈值是通过对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后所确定的,N为正整数;
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1个历史采样时刻所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以获得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的第二阈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更新单元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结合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取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其中,M为正整数,所述目标采样时刻为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以及所述M个历史采样时刻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时刻,所述物体感应条件包括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目标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目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指定数量;
所述判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指定数量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获得平均红外接收强度;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平均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
所述判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平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对比单元,用于在所述更新单元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以及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之前,对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进行对比;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减小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减小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增大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增大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阈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将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将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更新单元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检测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任一或大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环境干扰阈值时,检测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不存在任一或大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环境干扰阈值时,获取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下一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三红外接收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所述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任一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红外接收强度以及该红外接收强度与用于判断物体接近状态的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通过判断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物体接近时的触发强度,以及上述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物体接近时的最小红外强度突变量,来作为物体是否接近的依据,能够同时消除太阳光等外部环境以及产品装配结构和外观的干扰,提高了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此外,由于第二阈值是根据最新采样到的红外接收强度对与历史红外接收强度相关的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所获得的,因此还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物体接近感应的灵活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时红外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物体接近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发明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设有红外接近感应部件(包括红外发射部件和红外接收部件)的终端设备,比如可红外手扫控制的灯具、可红外接近控制的其他开关类产品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图1所示,该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会持续向当前使用环境发射红外发送信号,相应的,红外接收部件则按照预设的采样间隔(比如30ms)获取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红外接收强度。需要理解的是,红外接收强度可以是红外接收信号在信号强度上的幅值,也可以是红外接收信号在时间上的持续时长,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02、根据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是基于红外接收部件在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历史采样时刻为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采样时刻。通常来说,红外发射部件刚上电时,红外接收部件会对当前使用环境采样得到初始红外接收强度,使得终端设备基于初始红外接收强度确定第一阈值,并执行步骤101;其中,初始红外接收强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采样得到的红外接收强度。之后,每个采样时刻之前所确定的第一阈值将随着红外接收部件最新采样到的红外接收强度而不断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举例来说,若红外发射部件刚上电时的第一阈值为t1,当自然光线变亮,红外接收部件采样到的红外接收强度也随之变大,此时对第一阈值更新后获得的第二阈值t2将大于t1。
103、判断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并执行步骤104或者步骤105。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条件1: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条件2: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满足条件1和条件2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时,即可判定有物体接近。预设阈值及预设触发强度的取值可为人为测定或者调整,不作具体限定。
以红外接收强度是红外接收信号在时间上的持续时长这一情况为例,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时红外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在图2中,当红外发送信号为高电平时(比如a段),视为红外发射部件处于工作状态,并主动发射红外发送信号;当红外发送信号为低电平时(比如b段),视为红外发射部件未处于工作状态,并且没有发射红外发送信号。当红外接收信号为低电平时(比如t3段),视为红外接收部件获取到红外接收信号;当红外接收信号为高电平时(比如c段),视为红外接收部件未获取到红外接收信号。此外,红外接收信号处于低电平的时间越长,则红外接收强度越大。设红外接收强度t3=x(x为正数),t4=4x,t5=2x,预设触发强度为2x,预设阈值为3x,且红外接收强度t3为第二阈值。当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为t4时,可见t4>2x,且t4-t3=3x,故可判定出有物体接近;当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为t5时,可见t5=2x,且t5-t3<3x,故可判定出无物体接近。
104、若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和/或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105、若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小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判定出无物体接近。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内容适用于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的每一采样时刻。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方法,能够同时消除太阳光等外部环境以及产品装配结构和外观的干扰,提高了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此外,由于第二阈值是根据最新采样到的红外接收强度对与历史红外接收强度相关的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所获得的,因此还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物体接近感应的灵活程度。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
302、根据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1个历史采样时刻所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以获得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的第二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阈值是通过对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后所确定的,N为正整数。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平均计算方法可采用算术平均算法、几何平均算法、平方平均算法、移动平均算法或者加权平均算法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移动平均算法为例,假设N取值为11,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为s12,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11个历史采样时刻对应的红外接收强度依次为s1、s2、s3、s4、s5、s6、s7、s8、s9、s10、s11,此时:
第一阈值为:x0=(s1+s2+s3+s4+s5+s6+s7+s8+s9+s10+s11)÷11,第二阈值为:x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11,进一步得出,任一采样时刻对应的阈值更新公式为:其中i为自然数,st为该采样时刻,st-i为该采样时刻之前的第i个历史采样时刻。
可见,实施上述步骤302,能够基于实际使用环境主动更新用于判断物体接近状态的第一阈值,降低与环境变化相关的误检测率。
303、对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对比,并执行下述步骤304、步骤305或步骤306。
304、若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减小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减小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执行步骤307。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相比取值发生变化,则可同时对预设阈值和预设触发强度进行调整;另外可选的,也可对预设阈值及预设触发强度中任意一项进行调整,即:若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将上述步骤304中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保持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不变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或者,将上述步骤304中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保持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不变以作为预设阈值。
305、若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增大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增大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执行步骤307。
另外可选的,若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还可将上述步骤305中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保持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不变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或者,将上述步骤305中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保持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不变以作为预设阈值。
306、若第二阈值等于第一阈值,将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将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执行步骤307。
也就是说,若当前使用环境中红外接收强度偏高,则第二阈值取值偏大,预设阈值及预设触发强度的取值均可增大,从而调整可识别物体接近的红外强度变化量,提高抗干扰强度;若当前使用环境中红外接收强度偏低,则第二阈值取值偏小,预设阈值及预设触发强度的取值均可减小,从而减小抗干扰强度,起到增大接近感应距离的作用。可见,实施上述步骤303~步骤306,能够兼顾当前使用环境中红外强度偏大时高抗干扰强度的需求,以及当前使用环境中红外强度偏小时高接近感应距离的需求,实现了接近感应距离的可调性。
具体的,目标阈值的变化量可与第二阈值及第一阈值之间的差值成正比关系。即,第二阈值及第一阈值之间的差值越大,当前采样时刻的目标阈值相对于上一采样时刻的变化量越大。举例来说,设第二阈值相对于第一阈值增大a(a为正数),则当前采样时刻的目标阈值相对于上一次采样时刻的目标阈值增大β×a(β为人为设定的比例系数,取值为正数);设第二阈值相对于第一阈值减小b(b为正数),则当前采样时刻的目标阈值相对于上一次采样时刻的目标阈值减小β×b。
上述调整目标阈值的方法同样适用于目标触发强度,在此不再赘述。并且还应当理解,上述目标阈值/目标触发强度的调整方法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还可包括其他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不应构成限定。
307、判断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并执行步骤308或步骤309。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307之后,本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红外接收部件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若是,继续执行检测红外接收部件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的步骤;若否,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下一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三红外接收强度。其中,环境干扰阈值可为人为测定,预设数量的取值亦可人为设置(比如5),均不作具体限定。
还可选的,在步骤301之前,同样可以检测红外接收部件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四红外接收强度;若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第四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则继续执行检测红外接收部件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四红外接收强度的步骤;否则,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更具体的,上述步骤还可于当前采样时刻的上一采样时刻之后,以及当前采样时刻之前执行。
可以理解,当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比如相邻两次红外发送信号的发射间隔),不再向当前使用环境发射红外发送信号,此时红外接收部件获取到的红外接收强度为环境中的红外干扰强度,当红外干扰强度高于环境干扰阈值时,即视为存在环境干扰,则红外接收部件不执行下一轮的采样步骤,进一步改善了抗环境干扰的效果。
另外,可选的,步骤302之后,本方案还可以包括:
结合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取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其中,M为正整数,目标采样时刻为当前采样时刻以及M个历史采样时刻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时刻,物体感应条件包括红外接收部件在目标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目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判断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指定数量;若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指定数量,判定出有物体接近;否则,判定出无物体接近。
还可选的,物体感应条件还可包括目标红外接收强度与目标采样时刻对应的第三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第三阈值是基于红外接收部件在目标采样时刻之前的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
或者,对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红外接收部件在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获得平均红外接收强度;判断平均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若平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判定出有物体接近;否则,判定出无物体接近。
可见,实施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不限于红外接收部件的单次采样结果,还可基于多次采样结果的平均值是否满足相应的判断条件,或者多次采样结果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结果数超过指定数量等多方面进行物体接近状态的判定,提高了判定方式的多样性。
308、若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和/或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309、若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小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判定出无物体接近。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内容适用于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的每一采样时刻。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方法,能够同时消除太阳光等外部环境以及产品装配结构和外观的干扰,提高了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并且,能够基于实际使用环境主动更新用于判断物体接近状态的第一阈值,降低与环境变化相关的误检测率;此外,还能够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监测环境中的红外干扰并作出应对措施,改善了抗环境干扰的效果;进一步的,能够兼顾当前使用环境中红外强度偏大时高抗干扰强度的需求,以及当前使用环境中红外强度偏小时高接近感应距离的需求,实现了接近感应距离的可调性;再进一步的,不限于红外接收部件的单次采样结果,还可基于多次采样结果的平均值是否满足相应的判断条件,或者多次采样结果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结果超过指定数量等多方面进行物体接近状态的判定,提高了判定方式的多样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物体接近感应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执行图1或图3任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如图4所示,该物体接近感应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01、更新单元402、第一判断单元403以及判定单元404,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
更新单元402,用于根据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是基于红外接收部件在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历史采样时刻为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采样时刻。通常来说,红外发射部件刚上电时,红外接收部件会对当前使用环境采样得到初始红外接收强度,使得物体接近感应装置基于初始红外接收强度确定第一阈值,并触发第一获取单元401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其中,初始红外接收强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采样得到的红外接收强度。之后,每个采样时刻之前所确定的第一阈值将随着红外接收部件最新采样到的红外接收强度而不断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第一判断单元403,用于判断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判定单元404,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3判断出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和/或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此外,判定单元404还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3判断出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小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判定出无物体接近。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同时消除太阳光等外部环境以及产品装配结构和外观的干扰,提高了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此外,由于第二阈值是根据最新采样到的红外接收强度对与历史红外接收强度相关的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所获得的,因此还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物体接近感应的灵活程度。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物体接近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物体接近感应装置是由图4所示的物体接近感应装置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物体接近感应装置相比较,图5所示的物体接近感应装置还包括对比单元405、第一调整单元406、第二调整单元407以及第三调整单元408,其中:
更新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1个历史采样时刻所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以获得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的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是通过对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后所确定的,N为正整数。
对比单元405,用于在更新单元402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以及第一判断单元403判断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之前,根据第二阈值,对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对比。
第一调整单元406,用于在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减小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减小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相比取值发生变化,则可同时对预设阈值和预设触发强度进行调整;另外可选的,也可对预设阈值及预设触发强度中任意一项进行调整,即:若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一调整单元406将上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保持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不变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或者,将上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保持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不变以作为预设阈值。
第二调整单元407,用于在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增大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增大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另外可选的,若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调整单元407还可将上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保持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不变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或者,将上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保持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不变以作为预设阈值。
第三调整单元408,用于在第二阈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将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将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单元409、第二判断单元410、计算单元411以及第三判断单元412,其中:
第二获取单元409,用于在更新单元402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结合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取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其中,M为正整数,目标采样时刻为当前采样时刻以及M个历史采样时刻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时刻,物体感应条件包括红外接收部件在目标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目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
第二判断单元410,用于判断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指定数量;
判定单元404,还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410判断出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指定数量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以及,在第二判断单元410判断出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小于指定数量时,判定出无物体接近。
还可选的,物体感应条件还可包括目标红外接收强度与目标采样时刻对应的第三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第三阈值是基于红外接收部件在目标采样时刻之前的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
计算单元411,用于对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红外接收部件在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获得平均红外接收强度;
第三判断单元412,用于判断平均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
判定单元404,还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412判断出平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以及,在第三判断单元412判断出平均红外接收强度小于预设触发强度时,判定出无物体接近。
另外,可选的,该装置还可包括检测单元413、第四判断单元414以及第三获取单元415,其中:
检测单元413,用于在更新单元402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检测红外接收部件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
第四判断单元414,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
检测单元413,还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414判断出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时,检测红外接收部件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
第三获取单元415,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414判断出不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下一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三红外接收强度。
还可选的,检测单元413还用于在第一获取单元401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之前,检测红外接收部件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四红外接收强度;若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第四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则继续执行检测红外接收部件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四红外接收强度的步骤;否则,触发第一获取单元401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更具体的,上述步骤还可于当前采样时刻的上一采样时刻之后,以及当前采样时刻之前执行。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同时消除太阳光等外部环境以及产品装配结构和外观的干扰,提高了物体接近感应的准确度;并且,能够基于实际使用环境主动更新用于判断物体接近状态的第一阈值,降低与环境变化相关的误检测率;此外,还能够在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监测环境中的红外干扰并作出应对措施,改善了抗环境干扰的效果;进一步的,能够兼顾当前使用环境中红外强度偏大时高抗干扰强度的需求,以及当前使用环境中红外强度偏小时高接近感应距离的需求,实现了接近感应距离的可调性;再进一步的,不限于红外接收部件的单次采样结果,还可基于多次采样结果的平均值是否满足相应的判断条件,或者多次采样结果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结果超过指定数量等多方面进行物体接近状态的判定,提高了判定方式的多样性。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601;
与存储器601耦合的处理器602;
其中,处理器602调用存储器6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图1或图3所示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模组、无线通信模组(如移动通信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传感器模组(如红外接近感应传感器、超声波接近传感器等)、输入模组(如麦克风、按键)以及用户接口模组(如充电接口、对外供电接口、卡槽等)等未显示的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或图3所示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该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基于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
判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若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和/或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通过对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后所确定的,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1个历史采样时刻所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以获得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的第二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结合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取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其中,M为正整数,所述目标采样时刻为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以及所述M个历史采样时刻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时刻,所述物体感应条件包括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目标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目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
判断所述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指定数量;
若所述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指定数量,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或者,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获得平均红外接收强度;
判断所述平均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
若所述平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以及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进行对比;
若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减小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减小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若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增大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增大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若所述第二阈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将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
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
若是,继续执行所述检测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的步骤;
若否,获取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下一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三红外接收强度。
5.一种物体接近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红外发射部件工作时,获取红外接收部件在当前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一红外接收强度;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基于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所确定的;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和/或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所述第一阈值是通过对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后所确定的,N为正整数;
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N-1个历史采样时刻所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以获得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后的第二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更新单元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结合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取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其中,M为正整数,所述目标采样时刻为所述当前采样时刻以及所述M个历史采样时刻中满足物体感应条件的采样时刻,所述物体感应条件包括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目标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目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指定数量;
所述判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目标采样时刻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指定数量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以及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M个历史采样时刻获得的红外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计算,获得平均红外接收强度;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平均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
所述判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平均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触发强度时,判定出有物体接近。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对比单元,用于在所述更新单元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以及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触发强度,以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之前,对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进行对比;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减小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减小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增大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以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增大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获得所述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以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阈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将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阈值作为预设阈值,以及将所述上一采样时刻对应的目标触发强度作为预设触发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更新单元对第一阈值进行更新,获得第二阈值之后,检测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或大于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干扰阈值;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任一或大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环境干扰阈值时,检测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所述红外发射部件未工作时定期读取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强度;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不存在任一或大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环境干扰阈值时,获取所述红外接收部件在下一采样时刻采样到的第三红外接收强度。
CN201911010424.5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698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0424.5A CN11269842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0424.5A CN11269842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420A CN112698420A (zh) 2021-04-23
CN112698420B true CN112698420B (zh) 2023-11-03

Family

ID=7550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0424.5A Active CN11269842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84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9049A (zh) * 2021-04-28 2021-08-24 上海市格致中学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报警系统
CN114355465B (zh) * 2021-12-13 2022-12-13 河南紫联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智能感应装置及其红外信号干扰滤除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427A (zh) * 2016-07-06 2016-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210227A (zh) * 2016-07-06 2016-12-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23353A (zh) * 2016-08-12 2017-0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6357922A (zh) * 2016-10-12 2017-0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506794A (zh) * 2016-09-05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850943A (zh) * 2016-12-07 2017-06-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终端与遮挡物的距离的装置和方法
CN108415024A (zh) * 2018-01-24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873005A (zh) * 2018-06-01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9547629A (zh) * 2018-11-07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光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427A (zh) * 2016-07-06 2016-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210227A (zh) * 2016-07-06 2016-12-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23353A (zh) * 2016-08-12 2017-0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6506794A (zh) * 2016-09-05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357922A (zh) * 2016-10-12 2017-0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850943A (zh) * 2016-12-07 2017-06-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终端与遮挡物的距离的装置和方法
CN108415024A (zh) * 2018-01-24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873005A (zh) * 2018-06-01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9547629A (zh) * 2018-11-07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光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微型高抗干扰接近觉传感器;潘伟;罗志增;杨新亮;;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第05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420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8420B (zh) 一种物体接近感应方法及装置
KR102056428B1 (ko) 노이즈에 대한 강건성을 갖는 용량형 센서 시스템을 위한 신호 처리
CN108076218B (zh) 一种充电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16992B (zh)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屏幕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211293307U (zh) 人体检测设备
TWI489125B (zh) 信號處理裝置
US10001540B2 (en) Method for adapting the sensitivity of a sensor system
CN107589725B (zh) 一种基于内置天线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08344996B (zh) 一种基于微波雷达手势识别技术的面板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31840B (zh) 腕戴设备的防误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546474B2 (en) Mobile device and anti-theft method thereof
CN105100452A (zh) 一种智能设备手电筒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26612A (zh) 具有非线性滤波器的接近传感器和方法
US10598797B2 (en) Switching method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6357922A (zh)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TWI460396B (zh) 利用超音波之物體偵測方法
CN106462229A (zh) 一种提醒方法以及智能手环
CN103837910B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门限值确定的方法及终端
US10386238B2 (en) Mo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motion detection device
CN112286068A (zh) 一种基于微波唤醒的智能面板及智能面板唤醒方法
CN110220550A (zh) 用于室内/室外检测的方法和装置、控制单元和便携设备
CN114675241A (zh) 基于脉宽计数的中频信号幅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7807403B (zh) 用于降低误警报的移动感测方法和移动感测器
EP38899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ce detection in an environment to be monitored
US10853596B1 (en) Intelligent position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