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8415B -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8415B
CN112698415B CN202011392806.1A CN202011392806A CN112698415B CN 112698415 B CN112698415 B CN 112698415B CN 202011392806 A CN202011392806 A CN 202011392806A CN 112698415 B CN112698415 B CN 112698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oratory
vibration isolation
frame
isolation platform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28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8415A (zh
Inventor
潘龙胜
俞佳俊
郭彬
李凯
杨秋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eijia Quant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jia Quant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jia Quant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jia Quant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28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8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8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7/00Measuring gravitational fields or waves; Gravimetr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Details Of Measuring And Other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厢体,所述实验室厢体包括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围成一个封闭的内部空间,至少一个侧壁上开有一扇门,所述实验室厢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绝对重力仪的隔振平台,所述隔振平台包括用于安装绝对重力仪探头的第一隔振平台、用于安装绝对重力仪的主控装置的第二隔振平台和用于安装绝对重力仪的光控装置的第三隔振平台;本技术方案能有效的控制温度湿度,给重力仪野外测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可以让重力仪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也能运行使用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移动实验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背景技术
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可以用于油气普查、矿产资源勘探、地质调查、环境监测、地球物理等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根据测量方式不同,重力测量可分为绝对重力测量和相对重力测量。绝对重力测量是测定地球重力场中特定位置的绝对重力值,相对重力测量是测定地球重力场中特定两点的重力差值。绝对重力测量一般采用动力法。主要利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观测自由落体的运动,这是G.伽利略在1590年进行世界上第一次重力测量时所用的方法。第二种是观测摆的运动,这是荷兰物理学家C.惠更斯在1673年提出的。目前常用的绝对重力仪的基本原理就是观测自由落体的运动,自由落体质量体为一个光学棱镜,利用稳定的氦氨激光束的波长作为迈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的光学尺,直接测量空间距离;时间标准是采用高稳定的石英振荡器与天文台原子频率指标对比。根据质量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从而得出测量点的绝对重力加速度。
量子绝对重力仪是一种新型的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仪器,它利用微观的原子作为测试质量,基于冷原子物质波干涉的方法实现精密的重力加速度测量。冷原子作为一团独特的量子物质,利用它可以实现类似与光波干涉的原子物质波干涉,通过激光脉冲实现原子波包的分束、偏转、合束,从而实现原子干涉条纹,重力加速度会改变微观原子的下落路径,因此改变干涉条纹的相位。通过提取原子干涉条纹的相位,得到重力加速度的信息。量绝对重力仪一般由探头系统、光路系统、电控系统三部分组成。量子重力仪的冷原子物质波干涉要求在超高真空下进行,防止背景气体的碰撞影响测量结果,一般要求达到10-7~10-8Pa(帕斯卡),这时碰撞相对就比较弱了。
如公开号为CN10695947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冷原子绝对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属于绝对重力加速度精密测量领域。所述传感器由真空单元、光路单元、磁屏蔽单元、被动隔振平台、加速度计和倾斜计等组成。其中,真空单元主要基于玻璃材料粘接而成,其与光路单元直接在自由空间对接;所述磁屏蔽单元用于减小外界磁场对绝对重力测量的影响;所述被动隔振平台用于压制地面振动噪声的干扰;另外,所述加速度计和倾斜计主要用于随机振动的主动补偿和垂线的获取,辅助于绝对重力测量。该专利文献的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单元通光自由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其直接与光路单元对接使测量系统紧凑、稳定、环境适应性强;该专利主要解决冷原子绝对重力仪小型化、轻量化、可移动等关键技术问题。
由上可知,绝对重力仪是一种精密、贵重的仪器,包含了超高真空系统、高精密光学系统和电学系统,并且还需要惯性稳定平台(一般体积大于重力仪探头本身),结构复杂,而且对使用和运输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以往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不损坏各个系统,需要分批次运输,而且车上的隔振系统并不合理,即使是在关机状态下,对系统的损害也很大,特别是超高真空系统与光学系统以及惯性稳定平台,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
重力仪野外测量环境恶劣,而重力仪无法露天在这种环境下使用,满足不了重力仪所需要达到的温度与湿度,而且测量需要得到GPS定位信号和气压的数据,之前一般都是单独采集气压数据与GPS定位信号,这样的情况下导致采集数据比较麻烦,给后期数据处理造成了困难;
因此重力仪需要一个符合运输条件,适应恶劣环境,能隔绝各种干扰,能方便有效的提供GPS定位信号和气压数据的可移动实验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符合运输条件,适应恶劣环境的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室厢体包括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围成一个封闭的内部空间,至少一个侧壁上开有一扇门,实验室厢体内安装有空调从而将所述封闭的内部空间的温度控制在15℃-30℃、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所述封闭的内部空间内安装有绝对重力仪,所述绝对重力仪安装在隔振平台上,隔振平台固定在实验室厢体内的底部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隔振平台包括第一隔振平台、第二隔振平台和第三隔振平台,所述绝对重力仪包括一主控装置、光控装置和绝对重力仪探头;
其中,第一隔振平台用于安装绝对重力仪探头,第二隔振平台用于安装主控装置,第三隔振平台用于安装光控装置,所述第一隔振平台和第二隔振平台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底部壁上,所述第三隔振平台位于第二隔振平台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实验室厢体内还设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为单层结构,第二安装架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第一隔振平台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隔振平台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下层,所述第三隔振平台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层;
所述第一隔振平台包括一第一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上部与第一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下部与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隔振平台包括一第二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部与第二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下部与第二安装架的下层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隔振平台包括一第三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三减震器,所述第三减震器的上部与第三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器的下部与第二安装架的上层固定连接;
所述绝对重力仪探头安装在惯性稳定平台上,惯性稳定平台固定在第一安装平板上,所述主控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平板上,所述光控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平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和第三减震器为钢丝绳减震器。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空调为顶出风式空调,所述空调内机安装在实验室厢体内的顶部,所述空调外机安装在实验室厢体外。
作为优选,还设有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三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外部,所述空调外机通过若干减震器安装在第三安装架上。
作为优选,在实验室厢体的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均设有保温层。
作为优选,实验室厢体内还设有温湿度记录仪,并配有三个温度探头和一个湿度探头,其中,一个温度探头和一个湿度探头放置在实验室厢体内,一个温度探头放置在主控装置内,一个温度探头放置在光控装置内。
作为优选,实验室厢体的顶部壁上设有吊环,所述吊环位于绝对重力仪探头的上方。
作为优选,还设有GPS系统和气象仪,所述GPS系统和气象仪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实验室厢体内还固定安装有龙骨结构,所述龙骨结构位于实验室厢体内的顶部壁内,所述龙骨结构包括两根平行分布的主龙骨件,所述两根主龙骨件之间设有两根第一副龙骨件和两根第二副龙骨件,第一副龙骨件和第二副龙骨件分别与两根主龙骨件固定连接,其中,吊环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副龙骨件上,空调内机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副龙骨件以及两根主龙骨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保护重力仪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以往重力仪需要在野外测量,不能在露天下使用,只能是搭个帐篷给它提供极为有限的防护,温度与湿度是根本无法满足,如果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很难起到防护,处理不当就会严重损坏仪器,而本发明能有效的控制温度湿度,给重力仪野外测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可以让重力仪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也能运行使用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重力测量实验室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重力测量实验室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重力测量实验室的结构示意图三(省略一侧板组件);
图4为本发明重力测量实验室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省略一侧板组件);
图5为本发明上层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上层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下层板组件和隔振平台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主控装置;11、光控装置;12、绝对重力仪探头;20、第一隔振平台;21、第二隔振平台;22、第三隔振平台;200、第一减震器;210、第二减震器;220、第三减震器;23、吊环;24、空调内机;25、空调外机;26、GPS天线;27、气象仪;28、UPS不间断电源;29、角件;30、上层板组件;31、下层板组件;32、侧板组件;33、门板组件;300、顶板;301、主龙骨件;302、第一副龙骨件;303、连接板;34、第三安装架;304、第二副龙骨件;305、第三副龙骨件;37、弯管;3001、通线孔;3002、第一加强筋;310、下底板;312、承重梁;313、上底板;314、叉车孔;39、第一安装架;40、第二安装架;35、登高梯;360、下框架;361、立柱;362、上框架;38、多孔安装板;41、第一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以图1中所展示的方位为基本方位,其中,登高梯位于实验室厢体的“右”侧,相对应的实验室厢体上位于登高梯对面的一侧为实验室厢体的“左”侧,空调外机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后”侧,相对应的实验室厢体上位于空调外机对面的一侧为实验室厢体的“前”侧;“上”“下”为常规意义中的上下方位。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可安装在汽车、轮船或其他交通工具上,主要是用于承载以及运输绝对重力仪,以及提供绝对重力仪测量所需的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绝对重力仪包括一主控装置10、光控装置11、绝对重力仪探头12和惯性稳定平台,主控装置10内设有电学系统,光控装置11内设有高精密光学系统,其中,绝对重力仪探头12安装在惯性稳定平台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力测量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厢体,所述实验室厢体包括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围成一个封闭的内部空间,至少一个侧壁上开有一扇门,实验室厢体的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均设有保温层,所述实验室厢体内设有第一隔振平台20、第二隔振平台21和第三隔振平台22,其中,第一隔振平台20用于安装绝对重力仪探头12和惯性稳定平台,第二隔振平台21用于安装主控装置10,第三隔振平台22用于安装光控装置11,为了接线方便,并同时达到节省实验室厢体内空间的目的,所述第一隔振平台20和第二隔振平台21并列排布并位于实验室厢体底部,所述第三隔振平台22位于第二隔振平台21的上方;
其中,所述惯性稳定平台是指利用陀螺仪在惯性空间使台体保持方位不变的装置,通过惯性稳定平台可以建立一个不受实验室厢体移动影响的参考系,进而便于实现绝对重力仪的测量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实验室厢体内还设有并列分布的第一安装架39和第二安装架40,所述第一安装架39为单层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架40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第一隔振平台20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9上,所述第三隔振平台22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0上层,所述第二隔振平台21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0下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振平台20包括一第一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一减震器200,所述至少四个第一减震器200分布于第一安装平板的四个角落并与第一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至少四个第一减震器200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9上;
所述第二隔振平台21包括一第二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二减震器210,所述至少四个第二减震器210分布于第二安装平板的四个角落并与第二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至少四个第二减震器210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0底部;
所述第三隔振平台22包括一第三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三减震器220,所述至少四个第三减震器220分布于第三安装平板的四个角落并与第三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至少四个第三减震器220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0顶部。
进一步优选,考虑到绝对重力仪探头12和惯性稳定平台的体积以及质量较大,所述第一隔振平台20中的安装平板通过六个减震器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9上。
其中,所述安装平板上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所述主控装置10、光控装置11和惯性稳定平台均通过紧固件与多个螺纹安装孔配合安装在相对应的安装平板上。
所述第一减震器200、第二减震器210和第三减震器220可以是钢丝绳减震器、橡胶减震器或弹簧减震器,本实施例优选钢丝绳减震器。
考虑到绝对重力仪探头12和惯性稳定平台质量大而且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碰撞会对绝对重力仪探头12的测量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验室厢体内部还设有一吊环23,该吊环23至少能承重1.5吨,并用于安装手拉葫芦或者滑轮组进而可以吊装主机箱,避免绝对重力仪探头12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碰撞,以及方便对绝对重力仪探头进行安装调试;进一步优选,所述吊环23位于第一隔振平台20上方,并靠近第一隔振平台20的中间位置。
考虑到绝对重力仪探头12在测量时,工作温度要求在19℃-21℃之间,优选20℃;工作湿度要求在30%-70%之间,优选50%;以及绝对重力仪探头12在存放时,实验室厢体内环境温度也需要控制在15℃-30℃之间,因此,如图6所示,在实验室厢体内还需设置空调,并且在实验室厢体内的上下左右前后侧均铺设有保温层;进一步优选,实验室厢体内还设有温湿度记录仪,并配有三个温度探头和一个湿度探头,其中,一个温度探头和一个湿度探头放置在实验室厢体的侧壁上,一个温度探头放置在主控装置10内,一个温度探头放置在光控装置11内。
进一步优选,所述空调为顶出风式空调,所述空调包括空调内机24和空调外机25,所述空调内机24安装在实验室厢体内的顶部,所述空调外机25安装在实验室厢体外。
值得说明的是,根据环境的不同,如干燥以及潮湿,还可根据需要加设加湿器或除湿机。
考虑到在绝对重力仪探头12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结合固体潮、海潮模型、实时测量大气压数据以及实时计算极地坐标等方式来消除测量时的系统误差,在实验室厢体上还装有GPS系统和气象仪系统;GPS系统包括GPS天线和GPS控制器,气象仪系统包括气象仪和气象仪接收器,其中,GPS控制器和气象仪接收器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侧壁上,GPS天线26和气象仪27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顶部;同时考虑到在运输过程中存在限高的问题,GPS天线26和气象仪27以方便拆卸的形式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顶部,并且同时在实验室厢体外还设有登高梯35。
考虑到在移动实验室在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劣环境,在实验室顶部还加装有防雨遮阳棚。
考虑到在海洋以及山间的重力测量过程中,空气对实验室厢体有比较大的腐蚀性,还应对实验室厢体外进行喷漆处理,其中从内到外依次喷上环氧底漆、中层漆、丙烯酸油漆和白漆,其中白漆主要是用于反射太阳光,避免在实验室厢体内积聚热量。
移动实验室采用外接电源以对实验室内部进行供电,其中,外接电源口设置在实验室厢体外,具体地,在实验室厢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带盖的凹陷部,外接电源口位于凹陷部内;这样可以防雨。
另外,考虑到在野外无外接电源时,移动实验室内还常备有UPS不间断电源28,为移动实验室提高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移动实验室内还安装有一可旋转的高清摄像头,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即使不在实验室内也可实时监测移动实验室内部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实验室厢体采用2991*2438*2800的标准集装箱结构,以方便实验室厢体安装在货车或者轮船上,所述实验室厢体包括主框架、上层板组件30、下层板组件31、至少两个侧板组件32和至少一个门板组件33,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包括下框架360、上框架362以及用于连接上框架362和下框架360的四个立柱361,所述上层板组件30安装在上框架362上,所述下层板组件31安装在下框架360上,所述至少两个侧板组件32和至少一个门板组件33分别安装在主框架的四周;其中,所述上框架362包括呈长方形拼接固定的四根上框架梁,所述下框架360包括呈长方形拼接固定的四根下框架梁。
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实验室厢体还可为其他形状,如圆柱体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将实验室厢体安装在车船上,还设有八个角件29,相邻的上框架梁或者下框架梁之间通过角件29固定连接,所述立柱361也通过所述角件29分别与下框架360、上框架362固定连接;同时,角件29位于实验室厢体的最边缘处,还起着增加上框架以及下框架结构强度进而保护整个实验室厢体的作用;具体地,角件29呈长方体形状或者立方体形状,角件29的相邻的三个面分别与立柱361、上框架梁或者下框架梁焊接固定,角件29的另外三个面中至少有一个面上开有用于实验室厢体固定安装的固定孔。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两个门板组件33和两个侧板组件32,所述主框架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主框架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两个门板组件33分别位于主框架的前后侧,所述两个侧板组件32位于主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架39位于箱体内后半段,所述第二安装架40位于箱体内前半段;这样,可以分别从前方安装主控装置10和光控装置11以及从后方安装绝对重力仪探头12和惯性稳定平台,两者之间互不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设有一个门板组件33和三个侧板组件32,所述门板组件33位于主框架的左侧或右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板组件30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顶板300、龙骨结构和第一保温层41,所述顶板300为钢板,所述顶板300上一体成型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第一加强筋3002,主要用于提高顶板300的强度和防止箱体顶部积水,所述龙骨结构焊接固定安装在上框架362上,所述吊环23固定安装在龙骨结构上;
其中,龙骨结构是指固定安装在上框架上,用于增强整个主框架强度以及作为吊环吊装绝对重力仪探头时的受力件。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龙骨结构包括两根前后朝向以及并列分布的主龙骨件301,所述主龙骨件301焊接固定在上框架上,两根主龙骨件301之间设有两根左右朝向以及并列分布的两根第一副龙骨件302;还设有一连接板303,所述吊环23与连接板30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03位于两根第一副龙骨件302上方并与两根第一副龙骨件302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两根主龙骨件301之间还设有两根左右朝向以及并列分布的两根第二副龙骨件304;所述两根第二副龙骨件304位于两根主龙骨件301的中间部分,所述空调内机24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副龙骨件304以及两根主龙骨件301上;这样可以确保空调机安装稳固,并且空调内机24处于中间位置,可以提供更好的温控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两根第一副龙骨件302以及两根第二副龙骨件304既起到用于安装吊环23和空调机的作用外,还起到增强龙骨结构强度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还设有若干左右朝向以及并列分布的第三副龙骨件305,所述第三副龙骨件305分别位于主龙骨件301与上框架362之间;主要起增强龙骨结构强度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300通过焊接固定有若干多孔安装板38,所述GPS系统26和气象仪27分别通过若干紧固件安装在若干个多孔安装板38上;进一步优选,设有3块多孔安装板38,位于顶板300的中间位置的一多孔安装板38为第一多孔安装板38,所述气象仪27固定安装在第一多孔安装板38上,靠近于顶板300上相对的两个角落处的两多孔安装板38为第二多孔安装板38,所述2个GPS天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块第二多孔安装板38上。
进一步优选,所述多孔安装板38上呈阵列分布有多个螺纹孔。
进一步优选,如图9所示,所述顶板300上还设有一通线孔3001和一弯管37,GPS天线26和气象仪27分别通过穿过通线孔3001的连接线与移动实验室内部的GPS控制器和气象仪接收器连接,所述弯管37包括一进线口和一出线口,所述出线口与通线孔3001相连,所述进线口的开口方向朝下或水平,其中,所述弯管37的出线口与顶板300的连接处防水密封,所述弯管37的进线口防水密封;当GPS天线26和气象仪27安装在顶板300上时,其相关的电源线以及数据连接线需要通过通线孔3001伸入实验室厢体内部,同时,通线孔3001作为实验室内部与外部连接的通道,也需要设置一弯管37来防止刮风下雨时实验室进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下层板组件3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底板313、若干承重梁312、第五保温层和下底板310,所述若干承重梁312为左右朝向并焊接固定在下框架360上,所述下框架360的左右侧设有两个叉车孔314,一叉车孔314位于相邻两根承重梁312之间,另一叉车孔314位于另外相邻两根承重梁312之间;这样承重梁312既加强了上底板313的结构强度,同时又不妨碍叉车插孔。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安装架39和第二安装架40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若干承重梁31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组件32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位于第一侧板的内侧;
所述门板组件33的结构可参考现有集装箱门板组件33,这里不再详述;一般来说,所述门板组件33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第三保温层和第四保温层,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通过铰链可转动的安装在立柱361上,所述第三保温层和第四保温层分别位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内侧,所述第三保温层与第一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保温层与第二门板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三保温层和第四保温层可通过保温棉、保温泡沫或保温板等方式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三保温层和第四保温层优选岩棉板。
进一步优选,如图2和图4所示,在移动实验室的后侧焊接固定有一第三安装架34,所述空调外机25置于第三安装架34上,第三安装架34上还设有若干弹簧减震器或橡胶减震器以减轻空调外机25工作时的振动对实验室厢体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实验室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实验室集成了重力仪的各个系统,比起原先需要移动的时候就拆解各个系统进行运输的情况要好很多,拆解系统运输不方便,费时费力,同时也为后面使用前的调试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实验室能够保护重力仪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以往重力仪需要在野外测量,不能在露天下使用,只能是搭个帐篷给它提供极为有限的防护,温度与湿度是根本无法满足,如果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很难起到防护,处理不当就会严重损坏仪器,而本发明能有效的控制温度湿度,给重力仪野外测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可以让重力仪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也能运行使用不受影响。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实验室有效的集成收集气象数据和GPS信号,以往收集GPS信号和气象数据需要另外再搭建GPS系统26,气象仪27来收集数据,再进行整合处理,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实验室方便地将GPS信号和气象数据集成收集处理,只要插上电脑就能提取数据,为重力仪后期的数据处理和比对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室厢体包括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围成一个封闭的内部空间,至少一个侧壁上开有一扇门,实验室厢体内安装有空调从而将所述封闭的内部空间的温度控制在15℃-30℃、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所述封闭的内部空间内安装有绝对重力仪,所述绝对重力仪安装在隔振平台上,隔振平台固定在实验室厢体内的底部壁上;
所述实验室厢体包括主框架、上层板组件(30)、下层板组件(31)、至少两个侧板组件(32)和至少一个门板组件(33),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包括下框架(360)、上框架(362)以及用于连接上框架(362)和下框架(360)的四个立柱(361),上层板组件(30)安装在上框架(362)上,下层板组件(31)安装在下框架(360)上,侧板组件(32)和门板组件(33)分别安装在主框架的四周;其中,所述上框架(362)包括呈长方形拼接固定的四根上框架梁,所述下框架(360)包括呈长方形拼接固定的四根下框架梁;还设有八个角件(29),相邻的上框架梁或者下框架梁之间通过角件(29)固定连接,所述立柱(361)通过角件(29)分别与下框架(360)、上框架(362)固定连接;角件(29)的相邻的三个面分别与立柱(361)、上框架梁或者下框架梁焊接固定,角件(29)的另外三个面中至少有一个面上开有用于实验室厢体固定安装的固定孔;
实验室厢体的顶部壁上设有吊环(23),所述吊环(23)位于绝对重力仪探头(12)的上方;
所述实验室厢体内还固定安装有龙骨结构,所述龙骨结构位于实验室厢体内的顶部壁内,所述龙骨结构焊接固定安装在上框架(362)上,所述龙骨结构包括两根平行分布的主龙骨件(301),所述两根主龙骨件(301)之间设有两根第一副龙骨件(302)和两根第二副龙骨件(304),第一副龙骨件(302)和第二副龙骨件(304)分别与两根主龙骨件(301)固定连接,其中,吊环(23)固定在连接板(303)上,连接板(303)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副龙骨件(302)上,空调内机(24)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副龙骨件(304)以及两根主龙骨件(301)上;
主龙骨件(301)与上框架(362)之间还设有若干用于增强龙骨结构强度的第三副龙骨件(305);
若干承重梁(312)焊接固定在下框架(360)上,所述隔振平台固定安装在承重梁(312)上,所述下框架(360)的左右侧设有两个叉车孔(314);
其中,两根主龙骨件(301)前后朝向并列分布,两根第一副龙骨件(302)左右朝向并列分布在两根主龙骨件(301)之间,吊环(23)位于两根主龙骨件(301)和两根第一副龙骨件(302)围成的方框内,一根主龙骨件(301)的左侧通过两根左右朝向并列分布的第三副龙骨件(305)与上框架(362)的左侧上框架梁固定连接,另一根主龙骨件(301)的右侧通过两根左右朝向并列分布的第三副龙骨件(305)与上框架(362)的右侧上框架梁固定连接,这些第三副龙骨件(305)的一端都靠近第一副龙骨件(30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平台包括第一隔振平台(20)、第二隔振平台(21)和第三隔振平台(22),所述绝对重力仪包括一主控装置(10)、光控装置(11)和绝对重力仪探头(12);
其中,第一隔振平台(20)用于安装绝对重力仪探头(12),第二隔振平台(21)用于安装主控装置(10),第三隔振平台(22)用于安装光控装置(11),所述第一隔振平台(20)和第二隔振平台(21)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底部壁上,所述第三隔振平台(22)位于第二隔振平台(2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室厢体内还设有第一安装架(39)和第二安装架(40),第一安装架(39)为单层结构,第二安装架(40)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第一隔振平台(20)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9)上,所述第二隔振平台(21)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0)下层,所述第三隔振平台(22)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0)上层;
所述第一隔振平台(20)包括一第一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一减震器(200),所述第一减震器(200)的上部与第一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200)的下部与第一安装架(39)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隔振平台(21)包括一第二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二减震器(210),所述第二减震器(210)的上部与第二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210)的下部与第二安装架(40)的下层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隔振平台(22)包括一第三安装平板和至少四个第三减震器(220),所述第三减震器(220)的上部与第三安装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器(220)的下部与第二安装架(40)的上层固定连接;
所述绝对重力仪探头(12)安装在惯性稳定平台上,惯性稳定平台固定在第一安装平板上,所述主控装置(10)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平板上,所述光控装置(11)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平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器(200)、第二减震器(210)和第三减震器(220)为钢丝绳减震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空调内机(24)和空调外机(25),所述空调为顶出风式空调,所述空调内机(24)安装在实验室厢体内的顶部,所述空调外机(25)安装在实验室厢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三安装架(34),所述第三安装架(34)固定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外部,所述空调外机(25)通过若干减震器安装在第三安装架(3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在实验室厢体的底部壁、顶部壁和四周侧壁均设有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实验室厢体内还设有温湿度记录仪,并配有三个温度探头和一个湿度探头,其中,一个温度探头和一个湿度探头放置在实验室厢体内,一个温度探头放置在主控装置(10)内,一个温度探头放置在光控装置(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其特征在于,还设有GPS系统(26)和气象仪(27),所述GPS系统(26)和气象仪(27)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实验室厢体的顶部。
CN202011392806.1A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Active CN112698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2806.1A CN112698415B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2806.1A CN112698415B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415A CN112698415A (zh) 2021-04-23
CN112698415B true CN112698415B (zh) 2023-04-07

Family

ID=75506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2806.1A Active CN112698415B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841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2988A (zh) * 2014-12-25 2015-04-08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敏感探头及精密竖直弹簧便携式重力仪
CN106959473A (zh) * 2017-03-06 2017-07-1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可移动冷原子绝对重力加速度传感器
CN107121708A (zh) * 2017-05-25 2017-09-01 清华大学 绝对重力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PI20070036A1 (it) * 2007-03-29 2008-09-30 Univ Pisa Microgravimetro per prospezioni geofisiche
WO2011022702A1 (en) * 2009-08-21 2011-02-24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Synthetic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for freefall gravimeter
CN201751628U (zh) * 2010-07-12 2011-02-23 陈会媛 减震器及具有该减震器的移动实验室
US8945662B2 (en) * 2012-09-06 2015-02-03 Rushabh Instruments, Inc. Rotary slide stainer
CN103216115B (zh) * 2012-12-20 2015-06-10 沈阳瑞福工业住宅有限公司 模块化整体移动式房屋
CN203847943U (zh) * 2014-03-04 2014-09-24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移动实验室用精密仪器减震实验台
CN104401599B (zh) * 2014-10-31 2017-04-12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具备六面停放及减振能力的包装箱
CN209309213U (zh) * 2018-12-07 2019-08-2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适用于移动实验室的减振实验平台
CN109653541A (zh) * 2019-01-11 2019-04-19 广州阳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制作方法
CN210222059U (zh) * 2019-09-27 2020-03-31 山东宇恒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携带的重力仪
CN210943088U (zh) * 2019-10-24 2020-07-07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仪运输箱
CN211318793U (zh) * 2019-12-17 2020-08-21 山东蓝海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减震超材料的海洋三分量重力仪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2988A (zh) * 2014-12-25 2015-04-08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敏感探头及精密竖直弹簧便携式重力仪
CN106959473A (zh) * 2017-03-06 2017-07-1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可移动冷原子绝对重力加速度传感器
CN107121708A (zh) * 2017-05-25 2017-09-01 清华大学 绝对重力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415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8633B (zh) 一种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本底噪声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6477074B (zh) 一种新型航天器在轨超静失重环境模拟试验系统
US11637524B2 (en) Solar tracking apparatuses including one or more solar panels,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112698415B (zh)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CN214332210U (zh) 一种移动实验室
CN214335257U (zh) 一种可移动的重力测量实验室
Novák et al. Ellipsoid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topographical potential and its vertical gradient
CN111398632A (zh) 一种加速度传感器本底噪声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1318793U (zh) 一种基于减震超材料的海洋三分量重力仪器
CN210982388U (zh) 一种物联网环境测控装置
CN215525341U (zh) 一种检测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试验仪
CN112393718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方位角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Acernese et al. A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for seismic wave measurem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ystem performances
CN113359208A (zh) 一种防震动的防爆探测器
CN113009586A (zh) 一种水底定点测量重力仪以及水下遥控机器人
RU103194U1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сейсмический модуль
AU2021105244A4 (en) A protection cabinet for microseismic acquisition at real time
CN219912309U (zh) 一种适用于无人平台重力测量的机载减振台
CN107238435B (zh) 太阳辐射通量垂直廓线探测仪
CN217386386U (zh) 城市硬件设施的缺陷检测背包及其支架
CN111207795A (zh) 一种石窟寺顶板和侧壁岩体稳定性综合监测系统
CN207352192U (zh) 一种手提式无线控制户外环境监测装置
Raab Overview of LIGO instrumentation
CN111169650A (zh) 一种轻量化电力廊道数据采集设备及无人机
CN211425352U (zh) 一种建筑墙体位移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A201 and A202, building 1, Xinfeng business building, No.16 Liuhe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2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Weijia Quant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201 and A202, building 1, Xinfeng business building, No.16 Liuhe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2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Weijia Technology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