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4151A - 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4151A
CN112694151A CN202011550582.2A CN202011550582A CN112694151A CN 112694151 A CN112694151 A CN 112694151A CN 202011550582 A CN202011550582 A CN 202011550582A CN 112694151 A CN112694151 A CN 112694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oil
support arm
support
water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05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4151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ing Success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he Tianj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he Tianj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he Tianj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05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41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4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4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4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4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0Devices for separating or removing fatty or oily substances or similar float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8Mobile apparatus and plants, e.g. mounted on a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以及设置在船体上的回收系统和吸油系统,其中,吸油系统第一支臂、第二支臂、支撑柱、盒体、软弯管和收放机构。通过设计收放机构来控制拉线拉动软弯管,从而将所有软弯管进一步弯曲收折,从而避免撑开的软弯管阻碍第二支臂的收折,有效减小了该回收装置的占用空间,使其结构外形更加简洁美观。该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实现了对水面浮油高效持续的回收,降低了劳动强度,回收效果好,减小了占用空间,可适用于海面、江面和湖面的浮油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造船工业和海洋石油开采的迅速发展,海洋、江河及湖泊受到来自船舶、石油开采平台或陆地工厂的油污泄露和排放造成水面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浮油不仅污染了船舶、码头、滩涂等基础设施,还容易引发火灾及水面微生物灾害,水面上的油膜阻碍了氧的流通,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目前,水面浮油收集大多只是靠人工进行打捞、人工放挡油绳索拦截,其不足是回收连续性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以及清理成本高。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浮油回收船的出现改善了对浮油的收集效率。由于浮油回收船舶属于事故救援船舶,即在出现漏油事故时才进行水面浮油回收清理工作,而在处于闲置状态时,需要尽可能减小该类船舶停泊场所的占用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可实现对水面浮油高效持续的回收,在提升浮油收集效果的同时,减小其在停泊场所的占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回收系统,其设置在所述船体上;吸油系统,所述吸油系统包括:第一支臂,其滑动连接在所述船体上,其一端伸出所述船体外;第二支臂,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臂伸出所述船体外的一端;支撑柱,其沿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上;盒体,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其内形成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与所述回收系统连通;软弯管,其管身上开设有若干吸油孔,其与所述收集腔连通,多根所述软弯管在所述盒体外壁的同一水平面沿周向分布;拉线,其一端与所述软弯管连接;收放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收放机构连接,所述收放机构用于同步调整所有所述软弯管的弯曲度。
优选地,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箱体,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箱体;线轮,其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其转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线轮的数量与所述软弯管的数量相同,所述拉线远所述软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箱体并与所述线轮连接;卷线驱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其用于同步驱动所有所述线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卷线驱动组件包括传动件,其穿设在所述支撑柱上,其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包括同轴上下布置的第一锥齿轮和圆柱齿轮;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数量与所述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箱体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均穿设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线轮的上方,每个所述从动齿轮均与所述圆柱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其转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旋转驱动件,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件包括第一减速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第一同步轮,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同步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均穿设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同步带,其缠绕在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上。
优选地,若干所述吸油孔布置在所述软弯管的两侧,多根所述软弯管沿所述盒体的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软弯管远所述盒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立柱,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还包括浮球,多个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部。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筒,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柱,其滑动配合在所述导向筒内,所述滑动柱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柱的直径,所述导向筒的底部端口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滑动柱掉落的限位凸起;进液管,其沿竖向贯穿所述滑动柱和所述支撑柱,所述进液管的底端与所述收集腔连通;伸缩管,其设置在所述导向筒内,其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回收系统。
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沿竖向活动贯穿所述第二支臂,所述导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导杆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孔。
优选地,还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臂转动,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向齿轮,所述第一支臂靠近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U形口,所述U形口内沿竖向固定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杆上;第二转向齿轮,所述第二支臂靠近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设置有两块呈上下平行布置的支板,每块所述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位于两个所述支板之间;两块所述支板之间沿竖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转向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杆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啮合传动;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二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板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轴杆连接。
优选地,两组所述吸油系统分别布置在所述船体的两侧,其中,两组所述吸油系统构成一个吸油单元;还包括伸缩齿轮和第三减速电机,所述第三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所述伸缩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三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支臂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吸油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支臂平行布置在所述伸缩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臂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伸缩齿轮啮合传动。
优选地,所述回收系统包括浮油回收箱,其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抽吸泵,其一端与所述浮油回收箱连通;吸液软管,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上,其一端与所述抽吸泵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管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在收集浮油时,通过支撑柱将盒体放置漂浮在有浮油的水面上,回收系统将油水混合吸油孔吸入收集腔内,再将收集腔内的油水抽吸至船体上,完成收集。在完成收集后,可转动第二支臂使其收折至船体的一侧,减小吸油系统的占用空间。通过设计收放机构来控制拉线拉动软弯管,从而将所有软弯管进一步弯曲收折,从而避免撑开的软弯管阻碍第二支臂的收折,有效减小了该回收装置在停泊场所的占用空间,使其结构外形更加简洁美观。该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实现了对水面浮油高效持续的回收,降低了劳动强度,回收效果好,减小了占用空间,可适用于海面、江面和湖面的浮油回收。
2、通过将支撑柱沿竖向活动配合在导向筒内,盒体能够根据波浪大小沿竖向进行自适应的浮动调节,从而使软弯管始终保持在具有浮油的水面上,提升了软弯管的吸油效率,减少了过度吸水的情况,进而提升了对水面浮油的收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第二支臂和软弯管收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盒体和软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软弯管收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收放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转向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船体,2-回收系统,21-吸油软管,31-第一支臂,311-U形口,32-第二支臂,321-支板,4-支撑柱,41-滑动柱,5-盒体,51-收集腔,52-浮球,6-软弯管,61-吸油孔,62-立柱,7-拉线,8-收放机构,81-箱体,82-线轮,831-第一锥齿轮,832-圆柱齿轮,84-从动齿轮,85-第一转轴,86-第二锥齿轮,87-第一减速电机,881-第一同步轮,882-第二同步轮,883-同步带,89-第二转轴,9-导向筒,91-限位凸起,101-进液管,102-伸缩管,20-导杆,201-限位挡块,202-限位孔,30-转向驱动机构,301-第一转向齿轮,302-第一轴杆,303-第二转向齿轮,304-第二轴杆,305-第二减速电机,40-伸缩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包括船体1以及设置在船体1上的回收系统2和吸油系统。
吸油系统第一支臂31、第二支臂32、支撑柱4、盒体5、软弯管6和收放机构8,具体地,第一支臂31滑动连接在船体1上,第一支臂31的一端伸出船体1外。第二支臂3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臂31伸出船体1外的一端,支撑柱4沿竖向设置在第二支臂32上,盒体5设置在支撑柱4的底部,其内形成有收集腔51,收集腔51与回收系统2连通;软弯管6的管身上开设有若干吸油孔61,软弯管6与收集腔51连通,多根软弯管6在盒体5外壁的同一水平面沿周向分布。拉线7的一端连接在软弯管6远离盒体5的一端。收放机构8设置在支撑柱4上,拉线7的另一端与收放机构8连接,收放机构8用于同步调整所有软弯管6的弯曲度。
回收系统2包括浮油回收箱、多根吸油软管21和多个抽吸泵,浮油回收箱设置在船体1上,抽吸泵的一端与浮油回收箱连通。吸油软管21安装在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上,其一端与抽吸泵连通,其另一端与伸缩管102连通(下文将作进一步说明)。油水在抽吸泵作用下经软弯管6、收集腔51、进液管101、伸缩管102和吸油软管21吸进浮油回收箱,可再通过水油分离装置进行水、油分离,再将分离后的水排出。由于第二支臂32也会绕第一支臂31转动,因此,吸油软管21选用可弯折,或者同时具备弯折、伸缩的软管,以此来适应第二支臂32的转动。
本实施例的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在收集浮油时,通过支撑柱4将盒体5放置漂浮在有浮油的水面上,回收系统2将油水混合吸油孔61吸入收集腔51内,再将收集腔51内的油水抽吸至船体1上,完成收集。在完成收集后,可转动第二支臂32使其收折至船体1的一侧,减小吸油系统的占用空间。通过设计收放机构8来控制拉线7拉动软弯管6,从而将所有软弯管6进一步弯曲收折,从而避免撑开的软弯管6阻碍第二支臂32的收折,有效减小了该回收装置的占用空间,使其结构外形更加简洁美观。该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回收效果好,减小了占用空间,可适用于海面、江面和湖面的浮油回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放机构8包括箱体81、卷线驱动组件和多个线轮82,其中,箱体81设置在支撑柱4上,支撑柱4贯穿箱体81。多个线轮82转动设置在箱体81内,线轮82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线轮82的数量与软弯管6的数量相同,拉线7远软弯管6的一端穿过箱体81并与线轮82连接。卷线驱动组件安装在箱体81内,其用于同步驱动所有线轮82转动。
在需要收折软弯管6时,通过操作卷线驱动组件,使所有线轮82转动进行收线,拉线7拉动软弯管6远盒体5的一端,软弯管6在拉线7的拉动下进一步弯曲变形,从而将所有软弯管6弯曲收折,在将第二支臂32转动至船体1的一侧时,可有效减少该回收装置吸油系统的占用空间,使其外形更加简洁美观。当需要收集浮油时,卷线驱动组件驱动所有线轮82回转,在软弯管6变形后的弹力会作用下会持续拉动绷紧拉线7,直至所有弯管打开恢复至正常弯曲状态,完成软弯管6的打开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卷线驱动组件包括传动件、第二锥齿轮86、旋转驱动件和多个从动齿轮84,其中,传动件穿设在支撑柱4上,其与支撑柱4转动连接,传动件包括同轴上下布置的第一锥齿轮831和圆柱齿轮832。从动齿轮84的数量与线轮82的数量相同,箱体81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85,线轮82和从动齿轮84均穿设固定在第一转轴85上,从动齿轮84位于线轮82的上方,每个从动齿轮84均与圆柱齿轮832啮合。第二锥齿轮86转动安装在箱体81内,其与第一锥齿轮831啮合传动,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锥齿轮86转动。
具体地,启动旋转驱动件,使其带动第二锥齿轮86转动,第二锥齿轮86会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锥齿轮831绕支撑柱4旋转,由于圆柱齿轮832固定在第一锥齿轮831的底部,圆柱齿轮832也会跟随第一锥齿轮831同步转动,并带动与其啮合的所有从动齿轮84转动。由于每根第一转轴85上固定有一个从动齿轮84和一个线轮82,因此,从动齿轮84旋转会带动线轮82跟随转动,从而完成对拉线7的收线或放线动作,进而实现对软弯管6弯曲度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驱动件包括第一减速电机87、第一同步轮881、第二同步轮882和同步带883,其中,第一减速电机87设置在箱体81的内壁上,第一同步轮881安装在第一减速电机87的输出轴上。箱体81内设置有第二转轴89,第二转轴8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支撑柱4和箱体81内壁,第二锥齿轮86和第二同步带883轮均穿设在第二转轴89上。同步带883则缠绕在第一同步轮881和第二同步轮88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速电机87带动第一同步轮881转动,由于第二同步轮882与第一同步轮881通过同步带883传动连接,因此,第一同步轮881转动会带动第二同步轮882转动,且第二同步轮882与第二锥齿轮86均固定在第二转轴89上,第二同步轮882会带动第二锥齿轮86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锥齿轮831和圆柱齿轮832转动,从而带动所有线轮82转动,完成对拉线7的收线或放线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吸油孔61布置在软弯管6的两侧,多根软弯管6沿盒体5的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布置,软弯管6远盒体5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立柱62,拉线7的一端与立柱62连接;该吸油系统还包括多个设置在盒体5底部的浮球52。其中,软弯管6选用弯折后回弹能够回复原状的材质制成的软管。
通过将所有软弯管6呈环形阵列布置在盒体5的周向外壁上,可使软弯管6的布置形式更加美观,而吸油孔61的设计能够充分吸收水面上的浮油。而设计立柱62是为了使拉线7尽量处于水平状态,避免软弯管6远盒体5的一端上翘弯曲而脱离水面,从而不能够充分与浮油水面接触。当然,为了避免软弯管6过度浸入水面下,从而使其吸水多于吸油,因此,在盒体5的底部设置多个浮球52来提升盒体5的浮力,使盒体5始终漂浮在水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吸油系统还包括导向筒9、进液管101和伸缩管102,其中,导向筒9设置在第二支臂32上,支撑柱4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柱41,其滑动配合在导向筒9内,滑动柱41的直径大于支撑柱4的直径,导向筒9的底部端口形成有用于防止滑动柱41掉落的限位凸起91。进液管101沿竖向贯穿滑动柱41和支撑柱4,进液管101的一端与收集腔51连通,伸缩管102设置在导向筒9内,其两端分别连通进液管101和回收系统2。
如果将支撑柱4与第二支臂32设计成硬连接,那么盒体5和软弯管6只能处于恒定的高度位置,当水面波浪较大时,软弯管6可能会完全浸入水中(处于浮油面以下),那么此时回收系统2回收的基本就全是水。通过在支撑柱4的顶部设计滑动柱41,并将其沿竖向滑动配合在导向筒9内,那么盒体5就能够根据波浪大小沿竖向进行自适应的浮动调节,从而使软弯管6始终保持在具有浮油的水面上,提升了软弯管6的吸油效率,减少了过度吸水的情况,进而提升了对水面浮油的收集效果。同时,通过设计伸缩管102,当支撑柱4上下浮动时,使得进液管101能够与回收系统2始终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81上设置有导杆20,导杆20沿竖向活动贯穿第二支臂32,导杆20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挡块201,导杆20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孔202。当完成收集后,可能需要对盒体5和软弯管6进行清理、维修或更换,因此,通过拉动导杆20,从而可将支撑柱4整体上移,限位孔202和插杆配合能够将导杆20在第二支臂32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油系统还包括转向驱动组件30,其用于驱动第二支臂32转动,转向驱动组件30包括第一转向齿轮301、第二转向齿轮303和第二减速电机305。其中,第一支臂31靠近第二支臂32的一端设有U形口311,U形口311内沿竖向固定有第一轴杆302,第一转向齿轮301固定在第一轴杆302上。第二支臂32靠近第一支臂31的一端设置有两块呈上下平行布置的支板321,每块支板321分别与第一轴杆302转动连接,第一转向齿轮301位于两个支板321之间。两块支板321之间沿竖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304,第二转向齿轮303固定在第二轴杆304上,并与第一转向齿轮301啮合传动。第二减速电机305安装在支板321上,其输出轴与第二轴杆304连接。
通过将第一支臂31与第二支臂32设计成转动连接,在收集工作结束后,通过开启第二减速电机305,第二减速电机305带动第二转向齿轮303转动,由于第一转向齿轮301固定在第一轴杆302上,因此,第二转向齿轮303会绕第一转向齿轮301转动,并带动两个支板321绕第一轴杆30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臂32转动绕第一轴杆302转动,如此,可将第二支臂32转动收折至船体1的一侧,有效减小了该回收装置吸油系统的占用空间,使其外形更加简洁美观。而在使用前,根据上述原理,通过开启第二减速电机305,可将第二支臂32转动打开,如此,可使该回收装置的结构更加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组吸油系统分别布置在船体1的两侧,其中,两组吸油系统构成一个吸油单元;吸油单元还包括伸缩齿轮40和第三减速电机,第三减速电机安装在船体1上,伸缩齿轮40安装在第三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支臂31沿船体1的宽度方向布置,吸油单元的两个第一支臂31平行布置在伸缩齿轮40的两侧,第一支臂31上设置有齿条,齿条与伸缩齿轮40啮合传动。通过在每个吸油单元内设计伸缩齿轮40,通过第三减速电机带动伸缩齿轮40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第一支臂31做相互靠近或远离动作,进而带动相应的第二支臂32伸出或缩回,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二支臂32的位置,提高该回收装置的通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该回收装置的回收效果,吸油单元的数量有多个。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
回收系统,其设置在所述船体上,其用于回收油水混合液;以及
吸油系统,所述吸油系统包括:
第一支臂,其滑动连接在所述船体上,其一端伸出所述船体外;
第二支臂,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臂伸出所述船体外的一端;
支撑柱,其沿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上;
盒体,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其内形成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与所述回收系统连通;
软弯管,其管身上开设有若干吸油孔,其与所述收集腔连通,多根所述软弯管在所述盒体外壁的同一水平面沿周向分布;
拉线,其一端与所述软弯管连接;以及
收放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收放机构连接,所述收放机构用于同步调整所有所述软弯管的弯曲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包括:
箱体,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箱体;
线轮,其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其转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线轮的数量与所述软弯管的数量相同,所述拉线远所述软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箱体并与所述线轮连接;以及
卷线驱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其用于同步驱动所有所述线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驱动组件包括:
传动件,其穿设在所述支撑柱上,其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包括同轴上下布置的第一锥齿轮和圆柱齿轮;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数量与所述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箱体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均穿设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线轮的上方,每个所述从动齿轮均与所述圆柱齿轮啮合;
第二锥齿轮,其转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以及
旋转驱动件,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件包括:
第一减速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
第一同步轮,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
第二同步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均穿设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以及
同步带,其缠绕在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吸油孔布置在所述软弯管的两侧,多根所述软弯管沿所述盒体的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软弯管远所述盒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立柱,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
还包括浮球,多个所述浮球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筒,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上,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柱,其滑动配合在所述导向筒内,所述滑动柱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柱的直径,所述导向筒的底部端口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滑动柱掉落的限位凸起;
进液管,其沿竖向贯穿所述滑动柱和所述支撑柱,所述进液管的底端与所述收集腔连通;以及
伸缩管,其设置在所述导向筒内,其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回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沿竖向活动贯穿所述第二支臂,所述导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导杆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臂转动,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转向齿轮,所述第一支臂靠近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U形口,所述U形口内沿竖向固定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杆上;
第二转向齿轮,所述第二支臂靠近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设置有两块呈上下平行布置的支板,每块所述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位于两个所述支板之间;两块所述支板之间沿竖向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转向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杆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啮合传动;以及
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二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板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轴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吸油系统分别布置在所述船体的两侧,其中,两组所述吸油系统构成一个吸油单元;
还包括伸缩齿轮和第三减速电机,所述第三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所述伸缩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三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第一支臂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吸油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支臂平行布置在所述伸缩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臂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伸缩齿轮啮合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系统包括:
浮油回收箱,其设置在所述船体上;
抽吸泵,其一端与所述浮油回收箱连通;以及
吸液软管,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上,其一端与所述抽吸泵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管连通。
CN202011550582.2A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Active CN112694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0582.2A CN112694151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0582.2A CN112694151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4151A true CN112694151A (zh) 2021-04-23
CN112694151B CN112694151B (zh) 2023-05-09

Family

ID=7550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0582.2A Active CN112694151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41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8803A (zh) * 2022-11-30 2023-03-21 宁波市盛甬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回收的赤潮处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3645A (zh) * 2012-03-28 2012-07-18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浮动吸油器
CN109322290A (zh) * 2017-09-01 2019-02-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浮油清理船
CN110341901A (zh) * 2019-08-14 2019-10-18 淮北市菲美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漂浮物环保清理船
US20200354912A1 (en) * 2019-05-08 2020-11-12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Squid-type marine oil contain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3645A (zh) * 2012-03-28 2012-07-18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浮动吸油器
CN109322290A (zh) * 2017-09-01 2019-02-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浮油清理船
US20200354912A1 (en) * 2019-05-08 2020-11-12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Squid-type marine oil containment device
CN110341901A (zh) * 2019-08-14 2019-10-18 淮北市菲美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漂浮物环保清理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8803A (zh) * 2022-11-30 2023-03-21 宁波市盛甬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回收的赤潮处理装置
CN115818803B (zh) * 2022-11-30 2024-01-12 宁波市盛甬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回收的赤潮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4151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0613B (zh) 一种用于入海口的海洋环境检测设备
CN111188376A (zh) 一种水库淤泥清理装置
CN106592553B (zh) 一种河道清理船
CN112694151A (zh) 一种可收折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CN111226582A (zh) 潜水式便携水草打捞设备
US7326354B2 (en) Active barrier for polluted waters and method for its installation
CN113799936A (zh) 一种小型收油船
CN102490873A (zh) 一种可升降移动的水面作业船
CN200999092Y (zh) 平底船艇水线下船体海生物清除设备
CN215925900U (zh) 一种水下油污泄漏应急收集装置
CN112591019A (zh) 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
CN115123493A (zh) 一种水下打捞作业工具
CN212797239U (zh) 一种新型液面浮油收集装置
CN214216093U (zh) 一种带有浮油回收装置的遥控游艇
CN104354839A (zh) 一种全回转液压驱动多功能保洁船
CN208278288U (zh) 升降式辅助游泳船
CN202449175U (zh) 一种可升降移动的水面作业船
CN112681266B (zh) 一种旋转式水面油污回收设备
CN220054076U (zh) 一种多功能浮标
CN114368450B (zh) 一种方便海水压载仓排压的优化船舶
CN216142016U (zh) 微塑料收集装置
CN116716859B (zh) 一种捕捞船舶油水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981345U (zh) 防堵潜污泵结构
CN113622394B (zh) 一种拖曳式水下油污泄漏应急收集装置
CN219386466U (zh) 一种防洪清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30

Address after: 257000 South 1.5km wes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Xiwu road and Nanyi Road, Dongying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ONGYING SUCCESS PETROLE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700 room 206-1, building A3, Changyuan roa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mmunity, development zone,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Applicant before: XINHE (TIANJ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