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9423B - 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9423B
CN112689423B CN202110050789.1A CN202110050789A CN112689423B CN 112689423 B CN112689423 B CN 112689423B CN 202110050789 A CN202110050789 A CN 202110050789A CN 112689423 B CN112689423 B CN 112689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body
plate
heat dissipation
slid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07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9423A (zh
Inventor
王元生
王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xinda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0507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94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9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9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9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9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端设置第一开口;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柜体侧壁;防尘板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方,所述防尘板下表面与所述柜体上端接触,所述防尘板下表面与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伸缩杆电性连接。本发明中,第一伸缩杆能在柜体内温度过高时带动防尘板自动升起,柜体内的热量从第一开口散发至柜体外,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加快散热,大大提高了机电控制设备的散热速率,智能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电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机电控制设备是一种由若干电气原件组合,用于实现对某个或某些对象的控制,从而保证被控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的设备。机电控制设备具有自动控制功能、保护功能、监视功能及测量功能。
机电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柜体,并在柜体内部放置多种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散热不及时将会导致控制组件工作性能降低,目前,机电控制设备大多通过设置在柜体上的散热孔进行散热,散热孔面积小,散热慢,当柜体内温度过高时,依靠散热孔无法实现快速散热,从而造成控制组件工作性能降低,严重时会减少控制组件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用以解决机电控制设备大多通过设置在柜体上的散热孔进行散热,散热孔面积小,散热慢,当柜体内温度过高时,依靠散热孔无法实现快速散热,从而造成控制组件工作性能降低,严重时会减少控制组件的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上端设置第一开口;
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柜体侧壁;
防尘板,所述防尘板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方,所述防尘板下表面与所述柜体上端接触,所述防尘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用于检测所述柜体内的温度;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伸缩杆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柜体内设置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位于所述防尘板正下方,所述防尘网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尘网横截面与所述第一开口横截面相同。
优选的,所述柜体底部四个角均设置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柜体一侧设置柜门,所述柜门内设置智能锁,所述柜门外壁设置智能解锁装置,所述智能解锁装置包括:
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柜门外壁;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把手上方;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方,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摄像头上方;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柜门外壁,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智能锁、所述摄像头、所述显示屏、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柜体内部设置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隔板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柜门内壁设置自动散热装置,所述自动散热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柜门内壁,所述箱体一侧与所述柜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设置空腔,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柜门一侧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
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柜门一侧,所述导向柱垂直于所述箱体侧壁,所述导向柱一端与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柜门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另一端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壁与所述导向柱相互垂直;
移动环,所述移动环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移动环与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移动环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移动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柜门一侧壁固定连接;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固定板上端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箱体一侧设置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远离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扇叶;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移动环之间,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移动环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箱体一侧壁铰接连接;
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底部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为三角槽;
滑杆,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一通孔滑动连接,所述滑杆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移动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部并与所述移动环朝向所述箱体一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端与所述空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另一端设置伸缩柱,所述伸缩柱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设置滚轮,所述滚轮能在所述伸缩柱上端转动,所述滚轮上侧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内壁贴合;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表面;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表面;
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三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伸缩杆电性连接;
竖板,所述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下表面,所述竖板垂直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竖板上端与所述第二隔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侧壁设置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一端与所述竖板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转轴另一端设置齿轮;
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齿轮下方,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竖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一端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齿条,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与移动环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箱体一侧设置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设置第一散热板;
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齿轮上方,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竖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设置夹板,所述夹板垂直于所述第二齿条,所述夹板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隔板上方并设置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上下两端对称设置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夹板侧壁固定连接;
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三散热板套设在所述滑动柱上,所述第三散热板与所述滑动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散热板位于所述夹板与所述第二散热板之间;
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所述滑动柱上,所述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散热板与所述夹板之间,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所述夹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散热板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柜体右侧壁开设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内设置散热扇,所述柜体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内设置散热网。
优选的,所述柜体内设置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孔内,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所述散热扇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柜体内部并设置第一皮带轮;
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左右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中心位置设置有环形槽;
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环形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一侧延伸至所述环形槽外部并设置滑板;
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壁,所述滑轨位于所述第三转轴下方,所述滑动块朝向所述滑轨一侧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滑板下表面左右两端,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滑板;
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设置在所述滑板下方,所述第四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一端与所述柜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另一端设置摆动杆,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摆动杆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杆一端延伸至两个所述挡板之间,所述摆动杆另一端侧壁设置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垂直于所述摆动杆;
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对称设置在所述摆动杆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柱一端与所述柜体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套筒,所述套筒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柜体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套筒上端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固定柱相适配,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凹槽一端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滑柱与第二弹簧,所述滑柱与所述安装孔滑动连接,所述滑柱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柱远离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外部并设置刷毛,所述刷毛能与所述散热网内壁接触;
接灰箱,所述接灰箱位于所述散热网下方,所述接灰箱侧壁与所述柜体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外壁,用于检测所述柜体外部的温度;
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孔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散热孔内的空气流速;
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孔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散热孔内的空气流速;
第三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端内壁,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开口处的空气流速;
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伸缩,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开口的目标散热量:
Figure BDA0002899063830000062
其中,Q1为所述第一开口的目标散热量,C1为空气的比热容,ρ为空气密度,V1为所述柜体内部容积,v1为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散热孔内的空气流速,S1为所述第一散热孔的面积,v2为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散热孔内的空气流速,S2为所述第二散热孔的面积,t1为所述柜体内部设置的机电控制组件的预设工作时长,T1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柜体内的温度,T0为所述柜体内的预设温度,P1为所述柜体内部设置的机电控制组件的预设发热功率,S3为所述柜体外壁的表面积,
Figure BDA0002899063830000061
为所述柜体材料的表面换热系数,T2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柜体外部的温度;
步骤2:基于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第一伸缩杆伸出的目标长度:
Figure BDA0002899063830000071
其中,L1为所述第一伸缩杆伸出的目标长度,S4为所述防尘板的表面积,
Figure BDA0002899063830000072
为所述防尘板材料的导热系数,h1为所述防尘板的厚度,bv为空气的体膨胀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a1为空气运动粘度,v3为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开口处的空气流速,L2为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L3为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
步骤3: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大于所述柜体内的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实际长度调节至所述第一伸缩杆伸出的目标长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端设置第一开口;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柜体侧壁;防尘板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方,所述防尘板下表面与所述柜体上端接触,所述防尘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伸缩杆电性连接。本发明中,第一伸缩杆能在柜体内温度过高时带动防尘板自动升起,柜体内的热量从第一开口散发至柜体外,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加快散热,大大提高了机电控制设备的散热速率,智能化程度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防尘板关闭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柜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柜体内部结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中清理装置示意图。
图中:1、柜体;2、第一开口;3、第一伸缩杆;4、防尘板;5、防尘网;6、支撑腿;7、柜门;8、把手;9、显示屏;10、摄像头;11、报警器;12、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箱体;15、空腔;16、第一通孔;17、导向柱;18、固定板;19、移动环;20、第一弹簧;21、支撑板;22、第一电机;23、第一转轴;24、扇叶;25、第一连杆;26、移动块;27、第一凹槽;28、滑杆;29、第二伸缩杆;30、伸缩柱;31、滚轮;32、第一散热孔;33、散热扇;34、第二散热孔;35、散热网;36、第二转轴;37、第一皮带轮;38、第三转轴;39、第二皮带轮;40、传动带;41、环形槽;42、滑动块;43、滑板;44、滑轨;45、挡板;46、第四转轴;47、摆动杆;48、固定柱;49、限位柱;50、套筒;51、第五转轴;52、第二凹槽;53、安装孔;54、滑柱;55、第二弹簧;56、刷毛;57、接灰箱;58、竖板;59、第六转轴;60、齿轮;61、第一齿条;62、连接板;63、第二连杆;64、第一散热板;65、第二齿条;66、夹板;67、第二通孔;68、滑动柱;69、第二散热板;70、第三弹簧;71、第三散热板;72、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如图1-7所示,包括:
柜体1,所述柜体1上端设置第一开口2;
第一伸缩杆3,所述第一伸缩杆3设置在所述柜体1侧壁;
防尘板4,所述防尘板4设置在所述柜体1上方,所述防尘板4下表面与所述柜体1上端接触,所述防尘板4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部,用于检测所述柜体1内的温度;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伸缩杆3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柜体1侧壁安装有第一伸缩杆3,第一伸缩杆3为电动伸缩杆,第一伸缩杆3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多个第一伸缩杆3设置在柜体不同侧壁上,第一伸缩杆3伸缩端与防尘板4下表面固定连接,能够增强防尘板4的稳定性,第一伸缩杆3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柜体1内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第一温度控制器将高温信号传递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缩杆3自动升起,第一伸缩杆3带动防尘板4升高,防尘板4远离柜体1上端,此时,柜体1内的热量能够从柜体1的第一开口2散发至柜体1外部,增大了散热面积,柜体1不仅能通过散热孔散热,还可以通过第一开口2散热,使得柜体1内的温度快速降低,从而加快散热,大大提高了机电控制设备的散热速率,避免柜体1内的控制组件因温度过高而降低工作性能,延长了机电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控制器能根据柜体1内的温度控制第一伸缩杆3运动,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柜体1内设置防尘网5,所述防尘网5位于所述防尘板4正下方,所述防尘网5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尘网5横截面与所述第一开口2横截面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柜体1内设置有防尘网5,当防尘板4升起后,防尘网5能够阻挡柜体1外部的灰尘,避免灰尘从第一开口2进入柜体1内部而影响柜体1内控制组件的工作性能,在防尘板4升起后,通过防尘网5能够提高柜体1内的清洁度。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柜体1底部四个角均设置支撑腿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柜体1底部四个角设置有支撑腿6,支撑腿6对柜体1有支撑作用。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柜体1一侧设置柜门7,所述柜门7内设置智能锁,所述柜门7外壁设置智能解锁装置,所述智能解锁装置包括:
把手8,所述把手8设置在所述柜门7外壁;
显示屏9,所述显示屏9设置在所述把手8上方;
摄像头10,所述摄像头1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9上方,所述摄像头10与所述显示屏9电性连接;
报警器11,所述报警器11设置在所述摄像头10上方;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柜门7外壁,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智能锁、所述摄像头10、所述显示屏9、所述报警器11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柜体1一侧设置有柜门7,柜门7位于柜体1前方,柜门7内设置有智能锁,智能锁能够将柜门7与柜体1锁在一起,当需要解锁时,通过摄像头10能够获取人脸图像,然后在显示屏9上显示,经过第二控制器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当获取的人脸图像为预存图像时,第二控制器控制智能锁自动解锁,此时,工作人员抓取把手8便可以打开柜门7,当获取的人脸图像与预存图像不吻合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11发出报警提示,智能锁无法开启,通过设置智能解锁装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所述柜体1内部设置第一隔板12与第二隔板13,所述第一隔板12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3上方,所述第一隔板12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3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柜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隔板12与第二隔板13,在第一隔板12与第二隔板13上均能够放置设备所需的控制组件,合理利用柜体1空间。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4-图6所示,所述柜门7内壁设置自动散热装置,所述自动散热装置包括:
箱体14,所述箱体14设置在所述柜门7内壁,所述箱体14一侧与所述柜门7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4内设置空腔15,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柜门7一侧开设第一通孔16,所述第一通孔16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6分别与所述空腔15连通;
导向柱17,所述导向柱17设置在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柜门7一侧,所述导向柱17垂直于所述箱体14侧壁,所述导向柱17一端与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柜门7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17另一端设置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侧壁与所述导向柱17相互垂直;
移动环19,所述移动环19套设在所述导向柱17上,所述移动环19与所述导向柱17滑动连接;
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套设在所述导向柱17上,所述第一弹簧20位于所述移动环19与所述箱体14之间,所述第一弹簧20一端与所述移动环19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柜门7一侧壁固定连接;
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8上端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板21远离所述箱体14一侧设置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远离所述支撑板21一侧设置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转轴23上设置扇叶24;
第一连杆25,所述第一连杆25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与所述移动环19之间,所述第一连杆25一端与所述移动环19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5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1朝向所述箱体14一侧壁铰接连接;
移动块26,所述移动块26设置在所述空腔15内,所述移动块26与所述空腔1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26底部开设第一凹槽27,所述第一凹槽27设置为三角槽;
滑杆28,所述滑杆28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6内,所述滑杆28与所述第一通孔16滑动连接,所述滑杆28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15内并与所述移动块26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8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4外部并与所述移动环19朝向所述箱体14一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伸缩杆29,所述第二伸缩杆29设置在所述空腔15内,所述第二伸缩杆29固定端与所述空腔15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9另一端设置伸缩柱30,所述伸缩柱30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杆29一端设置滚轮31,所述滚轮31能在所述伸缩柱30上端转动,所述滚轮31上侧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27内壁贴合;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12上表面;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13上表面;
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三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伸缩杆29电性连接;
竖板58,所述竖板58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13下表面,所述竖板58垂直于所述第二隔板13,所述竖板58上端与所述第二隔板13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58侧壁设置第六转轴59,所述第六转轴59一端与所述竖板58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转轴59另一端设置齿轮60;
第一齿条61,所述第一齿条61设置在所述齿轮60下方,所述第一齿条61与所述竖板5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61与所述齿轮60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条61一端设置连接板62,所述连接板62垂直于所述第一齿条61,所述连接板62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6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2另一端与移动环19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2远离所述箱体14一侧设置第二连杆63,所述第二连杆63远离所述连接板62一端设置第一散热板64;
第二齿条65,所述第二齿条65设置在所述齿轮60上方,所述第二齿条65与所述竖板5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65与所述齿轮6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条65远离所述连接板62一端设置夹板66,所述夹板66垂直于所述第二齿条65,所述夹板66上开设第二通孔67,所述第二通孔67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柱68,所述滑动柱68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隔板13上方并设置第二散热板69,所述第二散热板69上下两端对称设置第三弹簧70,所述第三弹簧70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板69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0另一端与所述夹板66侧壁固定连接;
第三散热板71,所述第三散热板71套设在所述滑动柱68上,所述第三散热板71与所述滑动柱68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散热板71位于所述夹板66与所述第二散热板69之间;
第四弹簧72,所述第四弹簧72套设在所述滑动柱68上,所述第四弹簧72位于所述第三散热板71与所述夹板66之间,所述第四弹簧72一端与所述夹板66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散热板71侧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设备正常工作时,第一电机2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3转动,第一转轴23转动带动扇叶24转动,扇叶24转动能够加快柜体1内的空气流动,扇叶24对准第二隔板13,从而加快第二隔板13上组件的散热,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一隔板12上表面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发送至第三控制器,第三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二隔板13上表面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传递给第三控制器,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隔板12上表面的温度大于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隔板13上表面的温度时,第三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伸缩杆29伸出,第三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与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的温差确定第二伸缩杆29的伸出长度,从而平衡散热,当第一隔板12上表面温度与第二隔板13上表面温度的温差大于预设温差时,第二伸缩杆29的伸出长度可以达到最大伸出长度,第二伸缩杆29伸出会带动滚轮31向上运动,滚轮31在第一凹槽27内滚动,第一凹槽27为三角槽,滚轮31能够带动移动块26向柜门7方向运动,移动块26运动带动滑杆28在第一通孔16内向柜门7方向滑动,滑杆28运动带动移动环19向柜门7方向运动,此时第一弹簧20压缩,移动环19在导向柱17上滑动并带动第一连杆25向柜门7方向运动,第一连杆25带动支撑板21以与固定板18铰接位置为圆心转动,直至第二伸缩杆29伸出至最大伸出长度,此时扇叶24能够对准第一隔板12下表面,在扇叶24转动下,加快第一隔板12上安装的控制组件的散热速度,使得第一隔板12快速降温,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不大于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时,第三控制器控制第二伸缩杆29恢复原位,在第一弹簧20的作用下,移动环19向远离柜门7方向运动,并带动第一连杆25运动,第一连杆25带动支撑板21恢复原位,此时,扇叶24重新对准第二隔板13,加快第二隔板13上控制组件的散热,在扇叶24向第二隔板13方向转动的同时,移动环19带动连接板62向第二隔板13方向运动,连接板62带动第二连杆63及第一散热板64在第二隔板13上方运动,第一散热板64与第二隔板13上表面安装的控制组件接触,第一散热板64能够吸收控制组件表面的温度,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连接板62运动带动第一齿条61在竖板58上滑动,第一齿条61带动齿轮60转动,齿轮60转动带动第二齿条65运动,第二齿条65带动夹板66向靠近第二隔板13的方向运动,并通过第三弹簧70带动第二散热板69在第二隔板13上表面运动,从而与控制组件接触,第二散热板69也能够吸收控制组件表面的温度,当夹板66继续运动时,第三弹簧70压缩,滑动柱68在第二通孔67内滑动,第二散热板69位置不变,第三散热板71逐渐向第二散热板69靠近,直至第三散热板71与第二散热板69贴合,第三散热板71可以吸收第二散热板69的温度,当第二散热板69与第三散热板71贴合时,扇叶24也正对第二隔板13,此时,第二隔板13上表面的散热速率达到最高,由于扇叶24正对第二隔板13,扇叶24产生的风会吹动第二隔板13上安装的控制组件,第一散热板64与第二散热板69能将控制组件夹住,防止控制组件晃动,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在第三弹簧70与第四弹簧72的共同作用下,第二散热板69能与控制组件紧密贴合,也不会对控制组件造成压伤的问题,有效的保护了第二隔板13上的控制组件,通过设置自动散热装置,使得扇叶24能够根据第一隔板12与第二隔板13不同的温度自动调整角度,合理利用扇叶24产生的风,保证第一隔板12与第二隔板13上控制组件的正常散热,提高了设备的整体工作性能,优先对高温的控制组件散热,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1、图7所示,所述柜体1右侧壁开设第一散热孔32,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设置散热扇33;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散热孔34,所述第二散热孔34内设置散热网3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柜体1右侧壁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2,第一散热孔32内安装有散热扇33,散热扇33转动能够将柜体1内的热量从第一散热孔32散出,加快热量的散发,在柜体1的左右两侧壁均开始有第二散热孔34,进一步加快散热速度,第二散热孔34内设置有散热网35,能够阻挡柜体1外部的灰尘,避免灰尘通过第二散热孔34进入柜体1内部。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所述柜体1内设置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
第二转轴36,所述第二转轴36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所述第二转轴36一端与所述散热扇33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36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柜体1内部并设置第一皮带轮37;
第三转轴38,所述第三转轴38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38上设置有第二皮带轮39,所述第二皮带轮39通过传动带40与所述第一皮带轮37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38中心位置设置有环形槽41;
滑动块42,所述滑动块42设置在所述环形槽41内,所述滑动块42与所述环形槽4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42一侧延伸至所述环形槽41外部并设置滑板43;
滑轨44,所述滑轨44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壁,所述滑轨44位于所述第三转轴38下方,所述滑动块42朝向所述滑轨44一侧与所述滑轨44滑动连接;
两个挡板45,两个所述挡板45对称设置在所述滑板43下表面左右两端,所述挡板45垂直于所述滑板43;
第四转轴46,所述第四转轴46设置在所述滑板43下方,所述第四转轴46垂直于所述第三转轴38,所述第四转轴46一端与所述柜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46另一端设置摆动杆47,所述第四转轴46与所述摆动杆47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杆47一端延伸至两个所述挡板45之间,所述摆动杆47另一端侧壁设置固定柱48,所述固定柱48垂直于所述摆动杆47;
两个限位柱49,两个所述限位柱49对称设置在所述摆动杆47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柱49一端与所述柜体1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套筒50,所述套筒50通过第五转轴51与所述柜体1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套筒50上端设置第二凹槽52,所述第二凹槽52与所述固定柱48相适配,所述固定柱48与所述第二凹槽52滑动连接,所述套筒50远离所述第二凹槽52一端设置安装孔53,所述安装孔53内设置滑柱54与第二弹簧55,所述滑柱54与所述安装孔53滑动连接,所述滑柱54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5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5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53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柱54远离所述第二弹簧55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孔53外部并设置刷毛56,所述刷毛56能与所述散热网35内壁接触;
接灰箱57,所述接灰箱57位于所述散热网35下方,所述接灰箱57侧壁与所述柜体1侧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散热扇33工作时,散热扇33转动带动第二转轴36转动,第二转轴36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37转动,第一皮带轮37转动通过传动带40带动第二皮带轮39转动,第二皮带轮39转动带动第三转轴38转动,第三转轴38上设置有环形槽41,环形槽4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42,同时滑动块42与设置在柜体1内壁的滑轨44滑动连接,当第三转轴38转动时,环形槽41能够带动滑动块42在滑轨44上左右往复滑动,当滑动块42从右向左滑动时,滑动块42带动滑板43向左运动,滑板43带动两个挡板45向左运动,当右侧的挡板45与摆动杆47上端接触时,右侧的挡板45带动摆动杆47上端向左运动,摆动杆47中心位置通过第四转轴46与柜体1内壁转动连接,摆动杆47底端向右运动,摆动杆47带动固定柱48向右运动,固定柱48与套筒50上端的第二凹槽52相适配,固定柱48能在第二凹槽52内上下滑动,当固定柱48向右运动时,固定柱48通过第二凹槽52带动套筒50上端向右运动,套筒50靠近中心位置通过第五转轴51与柜体1后侧内壁转动连接,因此套筒50下端向左运动,套筒50以第五转轴51为圆心转动并带动滑柱54转动,滑柱54下端设置刷毛56,刷毛56与散热网35内壁接触,滑柱54转动时,在第二弹簧55的作用下,刷毛56始终能与散热网35内侧壁接触,从而将散热网35内壁的灰尘扫落至接灰箱57中,然后刷毛56逐渐与右侧的散热网35分离,并转动至左侧散热网35处,瞬时与左侧的散热网35接触时,能够敲击左侧的散热网35,将左侧散热网35粘附的灰尘敲落至下方的接灰箱57中,接着滑柱54继续转动,并带动刷毛56沿左侧的散热网35向上运动,从而将左侧散热网35内壁的灰尘扫落至接灰箱57内,滑动块42运动至最左侧时,摆动杆47与左侧的限位柱49接触,然后滑动块42开始从左向右滑动,滑柱54与刷毛56从左侧的散热网35转动至右侧的散热网35,并敲击右侧的散热网35,滑动块42往复运动带动滑柱54及刷毛56往复运动,通过设置清理装置,能够在设备散热的同时对散热网35进行自动清理,防止散热网35被灰尘堵塞,提高了散热网35的使用寿命,增强散热网35的散热性能,有助于柜体1内部组件的快速降温。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8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包括: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1外壁,用于检测所述柜体1外部的温度;
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的空气流速;
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孔34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散热孔34内的空气流速;
第三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1上端内壁,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开口2处的空气流速;
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3伸缩,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开口2的目标散热量:
Figure BDA0002899063830000191
其中,Q1为所述第一开口2的目标散热量,C1为空气的比热容,ρ为空气密度,V1为所述柜体1内部容积,v1为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的空气流速,S1为所述第一散热孔32的面积,v2为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散热孔34内的空气流速,S2为所述第二散热孔34的面积,t1为所述柜体1内部设置的机电控制组件的预设工作时长,T1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柜体1内的温度,T0为所述柜体1内的预设温度,P1为所述柜体1内部设置的机电控制组件的预设发热功率,S3为所述柜体1外壁的表面积,
Figure BDA0002899063830000201
为所述柜体1材料的表面换热系数,T2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柜体1外部的温度;
步骤2:基于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
Figure BDA0002899063830000202
其中,L1为所述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S4为所述防尘板4的表面积,
Figure BDA0002899063830000203
为所述防尘板4材料的导热系数,h1为所述防尘板4的厚度,bv为空气的体膨胀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a1为空气运动粘度,v3为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开口2处的空气流速,L2为所述第一开口2的长度,L3为所述第一开口2的宽度;
步骤3: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大于所述柜体1内的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实际长度调节至所述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柜体1内的温度不大于柜体1内的预设温度时,第一伸缩杆3不会伸出,此时,通过第一散热孔32和第二散热孔34即可以完成对柜体1内设置的机电控制组件的散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柜体1内的温度大于柜体1内的预设温度时,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伸缩杆3伸出,从而加快散热,在第一散热孔32与第二散热孔34内分别设置第一流速传感器与第二流速传感器,公式(1)根据第一流速传感器与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可以分别计算出第一散热孔32与第二散热孔34的散热量,接着计算柜体1外壁通过热传递的散热量,最后结合柜体1内部的已产生的热量以及柜体1内设置的机电控制设备持续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计算柜体1内部的总热量,最后通过公式(1)计算出第一开口2的目标散热量,即通过第一开口2需要散发的热量,然后根据公式(1)的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可以计算出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了空气的体膨胀系数,避免因柜体1内温度升高造成空气膨胀而影响计算结果,同时还综合考虑柜体1内的热空气从第一开口2流出时的空气运动粘度,使得公式(2)的计算结果更加可靠,然后能够准确计算出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最后,通过第一控制器将第一伸缩杆3的实际长度自动调节至公式(2)计算的目标长度,本方案中的第一控制器能够根据柜体1内的温度控制第一伸缩杆3自动伸出,同时结合柜体1外部的温度以及第一散热孔32、第二散热孔34及柜体1自身的散热量,第一控制器可以准确控制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准确控制第一开口2的散热量,从而为柜体1内的机电控制组件提供温度适宜的工作环境,加快设备工作效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1),所述柜体(1)上端设置第一开口(2);
第一伸缩杆(3),所述第一伸缩杆(3)设置在所述柜体(1)侧壁;
防尘板(4),所述防尘板(4)设置在所述柜体(1)上方,所述防尘板(4)下表面与所述柜体(1)上端接触,所述防尘板(4) 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部,用于检测所述柜体(1)内的温度;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伸缩杆(3)电性连接;
所述柜体(1)右侧壁开设第一散热孔(32),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设置散热扇(33),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散热孔(34),所述第二散热孔(34)内设置散热网(35);
所述柜体(1)内设置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
第二转轴(36),所述第二转轴(36)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所述第二转轴(36)一端与所述散热扇(33)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36)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柜体(1)内部并设置第一皮带轮(37);
第三转轴(38),所述第三转轴(38)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38)上设置有第二皮带轮(39),所述第二皮带轮(39)通过传动带(40)与所述第一皮带轮(37)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38)中心位置设置有环形槽(41);
滑动块(42),所述滑动块(42)设置在所述环形槽(41)内,所述滑动块(42)与所述环形槽(4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42)一侧延伸至所述环形槽(41)外部并设置滑板(43);
滑轨(44),所述滑轨(44)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壁,所述滑轨(44)位于所述第三转轴(38)下方,所述滑动块(42)朝向所述滑轨(44)一侧与所述滑轨(44)滑动连接;
两个挡板(45),两个所述挡板(45)对称设置在所述滑板(43)下表面左右两端,所述挡板(45)垂直于所述滑板(43);
第四转轴(46),所述第四转轴(46)设置在所述滑板(43)下方,所述第四转轴(46)垂直于所述第三转轴(38),所述第四转轴(46)一端与所述柜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46)另一端设置摆动杆(47),所述第四转轴(46)与所述摆动杆(47)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杆(47)一端延伸至两个所述挡板(45)之间,所述摆动杆(47)另一端侧壁设置固定柱(48),所述固定柱(48)垂直于所述摆动杆(47);
两个限位柱(49),两个所述限位柱(49)对称设置在所述摆动杆(47)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柱(49)一端与所述柜体(1)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套筒(50),所述套筒(50)通过第五转轴(51)与所述柜体(1)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套筒(50)上端设置第二凹槽(52),所述第二凹槽(52)与所述固定柱(48)相适配,所述固定柱(48)与所述第二凹槽(52)滑动连接,所述套筒(50)远离所述第二凹槽(52)一端设置安装孔(53),所述安装孔(53)内设置滑柱(54)与第二弹簧(55),所述滑柱(54)与所述安装孔(53)滑动连接,所述滑柱(54)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5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5)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53)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柱(54)远离所述第二弹簧(55)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孔(53)外部并设置刷毛(56),所述刷毛(56)能与所述散热网(35)内壁接触;
接灰箱(57),所述接灰箱(57)位于所述散热网(35)下方,所述接灰箱(57)侧壁与所述柜体(1)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内设置防尘网(5),所述防尘网(5)位于所述防尘板(4)正下方,所述防尘网(5)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5)横截面与所述第一开口(2)横截面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底部四个角均设置支撑腿(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一侧设置柜门(7),所述柜门(7)内设置智能锁,所述柜门(7)外壁设置智能解锁装置,所述智能解锁装置包括:
把手(8),所述把手(8)设置在所述柜门(7)外壁;
显示屏(9),所述显示屏(9)设置在所述把手(8)上方;
摄像头(10),所述摄像头(1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9)上方,所述摄像头(10)与所述显示屏(9)电性连接;
报警器(11),所述报警器(11)设置在所述摄像头(10)上方;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柜门(7)外壁,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智能锁、所述摄像头(10)、所述显示屏(9)、所述报警器(1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内部设置第一隔板(12)与第二隔板(13),所述第一隔板(12)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3)上方,所述第一隔板(12)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3)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柜体(1)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7)内壁设置自动散热装置,所述自动散热装置包括:
箱体(14),所述箱体(14)设置在所述柜门(7)内壁,所述箱体(14)一侧与所述柜门(7)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4)内设置空腔(15),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柜门(7)一侧开设第一通孔(16),所述第一通孔(16) 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6)分别与所述空腔(15)连通;
导向柱(17),所述导向柱(17)设置在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柜门(7)一侧,所述导向柱(17)垂直于所述箱体(14)侧壁,所述导向柱(17)一端与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柜门(7)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17)另一端设置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侧壁与所述导向柱(17)相互垂直;
移动环(19),所述移动环(19)套设在所述导向柱(17)上,所述移动环(19)与所述导向柱(17)滑动连接;
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套设在所述导向柱(17)上,所述第一弹簧(20)位于所述移动环(19)与所述箱体(14)之间,所述第一弹簧(20)一端与所述移动环(19)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柜门(7)一侧壁固定连接;
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8)上端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板(21)远离所述箱体(14)一侧设置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远离所述支撑板(21)一侧设置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转轴(23)上设置扇叶(24);
第一连杆(25),所述第一连杆(25)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与所述移动环(19)之间,所述第一连杆(25)一端与所述移动环(19)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5)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1)朝向所述箱体(14)一侧壁铰接连接;
移动块(26),所述移动块(26)设置在所述空腔(15)内,所述移动块(26)与所述空腔(1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26)底部开设第一凹槽(27),所述第一凹槽(27)设置为三角槽;
滑杆(28),所述滑杆(28)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6)内,所述滑杆(28)与所述第一通孔(16)滑动连接,所述滑杆(28)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15)内并与所述移动块(26)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8)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4)外部并与所述移动环(19)朝向所述箱体(14)一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伸缩杆(29),所述第二伸缩杆(29)设置在所述空腔(15)内,所述第二伸缩杆(29)固定端与所述空腔(15)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9)另一端设置伸缩柱(30),所述伸缩柱(30)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杆(29)一端设置滚轮(31),所述滚轮(31)能在所述伸缩柱(30)上端转动,所述滚轮(31)上侧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27)内壁贴合;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12)上表面;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13)上表面;
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三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伸缩杆(29)电性连接;
竖板(58),所述竖板(58)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13)下表面,所述竖板(58)垂直于所述第二隔板(13),所述竖板(58)上端与所述第二隔板(13)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58)侧壁设置第六转轴(59),所述第六转轴(59)一端与所述竖板(58)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转轴(59)另一端设置齿轮(60);
第一齿条(61),所述第一齿条(61)设置在所述齿轮(60)下方,所述第一齿条(61)与所述竖板(5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61)与所述齿轮(60)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条(61)一端设置连接板(62),所述连接板(62)垂直于所述第一齿条(61),所述连接板(62)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6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2)另一端与移动环(19)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2)远离所述箱体(14)一侧设置第二连杆(63),所述第二连杆(63)远离所述连接板(62)一端设置第一散热板(64);
第二齿条(65),所述第二齿条(65)设置在所述齿轮(60)上方,所述第二齿条(65)与所述竖板(5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65)与所述齿轮(6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条(65)远离所述连接板(62)一端设置夹板(66),所述夹板(66)垂直于所述第二齿条(65),所述夹板(66)上开设第二通孔(67),所述第二通孔(67)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柱(68),所述滑动柱(68)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隔板(13)上方并设置第二散热板(69),所述第二散热板(69)上下两端对称设置第三弹簧(70),所述第三弹簧(70)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板(69)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0)另一端与所述夹板(66)侧壁固定连接;
第三散热板(71),所述第三散热板(71)套设在所述滑动柱(68)上,所述第三散热板(71)与所述滑动柱(68)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散热板(71)位于所述夹板(66)与所述第二散热板(69)之间;
第四弹簧(72),所述第四弹簧(72)套设在所述滑动柱(68)上,所述第四弹簧(72)位于所述第三散热板(71)与所述夹板(66)之间,所述第四弹簧(72)一端与所述夹板(66)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散热板(71)侧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1)外壁,用于检测所述柜体(1)外部的温度;
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的空气流速;
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孔(34)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散热孔(34)内的空气流速;
第三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1)上端内壁,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开口(2)处的空气流速;
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3)伸缩,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开口(2)的目标散热量:
Figure FDA0003216729080000071
其中,Q1为所述第一开口(2)的目标散热量,C1为空气的比热容,ρ为空气密度,V1为所述柜体(1)内部容积,v1为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散热孔(32)内的空气流速,S1为所述第一散热孔(32)的面积,v2为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散热孔(34)内的空气流速,S2为所述第二散热孔(34)的面积,t1为所述柜体(1)内部设置的机电控制组件的预设工作时长,T1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柜体(1)内的温度,T0为所述柜体(1)内的预设温度,P1为所述柜体(1)内部设置的机电控制组件的预设发热功率,S3为所述柜体(1)外壁的表面积,
Figure FDA0003216729080000073
为所述柜体(1)材料的表面换热系数,T2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柜体(1)外部的温度;
步骤2:基于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
Figure FDA0003216729080000072
其中,L1为所述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S4为所述防尘板(4)的表面积,θ为所述防尘板(4)材料的导热系数,h1为所述防尘板(4)的厚度,bv为空气的体膨胀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a1为空气运动粘度,v3为所述第三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开口(2)处的空气流速,L2为所述第一开口(2)的长度,L3为所述第一开口(2)的宽度;
步骤3: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大于所述柜体(1)内的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实际长度调节至所述第一伸缩杆(3)伸出的目标长度。
CN202110050789.1A 2021-01-14 2021-01-14 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Active CN112689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0789.1A CN112689423B (zh) 2021-01-14 2021-01-14 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0789.1A CN112689423B (zh) 2021-01-14 2021-01-14 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9423A CN112689423A (zh) 2021-04-20
CN112689423B true CN112689423B (zh) 2021-10-26

Family

ID=7545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0789.1A Active CN112689423B (zh) 2021-01-14 2021-01-14 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9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9192A (zh) * 2022-03-10 2022-04-22 安徽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分体式高压中置柜
CN116887547B (zh) * 2023-07-31 2024-03-29 中国通信建设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05077A1 (de) * 2014-04-04 2015-10-08 Wirtgen Gmbh Selbstfahrende Bau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selbstfahrenden Baumaschine
CN105914631B (zh) * 2016-06-29 2018-08-31 娄超棋 一种利用自然风散热的箱式变电站
CN106332786A (zh) * 2016-09-12 2017-01-18 吴珍珍 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猪饲养圈舍
CN106290073A (zh) * 2016-09-28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新型碎屑流模拟实验装置
CN106451106B (zh) * 2016-10-28 2018-04-24 江西伊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除尘室外配电柜
CN207266466U (zh) * 2017-10-19 2018-04-20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防护箱
CN109604207A (zh) * 2018-11-12 2019-04-12 长沙科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信息维修清理设备
CN209709496U (zh) * 2019-04-30 2019-11-29 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厂的电气保护装置
CN210297589U (zh) * 2019-06-06 2020-04-10 日照正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mdc永磁电机自适应控制柜
CN211063075U (zh) * 2019-10-24 2020-07-21 天津市昊焜电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力柜
CN210840369U (zh) * 2019-11-19 2020-06-23 无锡工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联动控制柜
CN211556492U (zh) * 2020-01-19 2020-09-22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面部识别开锁的配电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9423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9423B (zh) 智能化的多功能机电控制设备
CN207820348U (zh) 一种用于火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柜
CN113268117A (zh) 一种计算机工作环境监控装置
CN208352813U (zh) 一种智能散热保护装置
CN214155036U (zh) 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服务器机柜
CN211513810U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散热除尘装置
CN210298281U (zh) 散热防尘型电气控制柜
CN207817631U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的数据采集平台
CN114189619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基站的安防摄像设备
CN116249334A (zh) 一种机电设备降温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214851203U (zh) 一种风机控制用远程信号接收器
CN115773541A (zh) 空调散热风机
CN112523978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智能冷却设备
CN212183612U (zh) 一种具有抗震散热功能的多目全景监控摄像机
CN113721742A (zh) 一种电脑主机的散热除尘装置
CN220319408U (zh) 一种水利设施机房新型防盗门
CN214039570U (zh) 真空炉炉门电机开启装置
CN219514518U (zh) 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数据中心机柜
CN220022832U (zh) 一种室外网络信息交互机防护机构
CN219641790U (zh) 一种三相电能表散热组件
CN211830903U (zh) 一种新型角度可调节电气安装设备
CN215763036U (zh) 一种机械手配套的机电设备
CN210831945U (zh) 锅炉给水系统控制装置及锅炉
CN220976412U (zh) 一种防尘型电动葫芦
CN219268176U (zh) 一种移动式电气设备除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0

Address after: 224051 No. 88, baopinghu Road, baopinghu street, Tingh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Julong Electric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Li Xiuling

Address before: No. 285, Jiefang South Road, Chengnan New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4000

Patentee before: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Room 505, Building 2, No. 232 Hongtu Road, Nan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nxinda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051 No. 88, baopinghu Road, baopinghu street, Tingh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Julong Electric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Li Xiul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