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2762A -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2762A
CN112682762A CN202011603317.6A CN202011603317A CN112682762A CN 112682762 A CN112682762 A CN 112682762A CN 202011603317 A CN202011603317 A CN 202011603317A CN 112682762 A CN112682762 A CN 112682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pectroscope
incident
light sourc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33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2762B (zh
Inventor
葛盼
龙福铭
孙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33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2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2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2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2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2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光镜,分光镜具有相互连接的底面和弧顶面,底面和弧顶面收尾相接形成环面,弧顶面包括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底面凹设分光镜入光面,分光镜入光面内设用于发出入射光线的光源,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交汇处形成环形凹陷区域,入射光线经分光镜入光面折射后,将分别射入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经第一弧面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分光镜底部偏移,并背向第三基准轴射出,至少部分经第二弧面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分光镜底部偏移,并朝向第三基准轴射出,这样便实现了对入射光线的重新分配,进而解决照明区域光照均匀性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光源模组。

Description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背景技术
对于照明模组的发光,常规方式通过将光源的入射光线射入灯罩上,再由 灯罩为中间介质照射至外界,不过这种方式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今市面上 的灯罩形状各异,比如椭圆球形、球形或者其他异形灯罩,对于这样的灯罩, 由于灯罩表面的各处位置与光源的距离是不一致的,比如对于球形灯罩,如果 如使用E14或E27接口安装在球形灯罩底部,并将其灯泡光源照射灯罩,就会 使灯罩在距离光源的远端的区域亮度偏暗,而灯罩在距离光源的近端的区域亮 度偏亮,进而导致整个灯罩发光不均,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以解决目照明模组发光不均的问 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分光镜,安装于灯罩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灯罩的照明区域中,所述分光 镜为环形透镜并具有互相连接的底面和弧顶面;所述弧顶面与所述分光镜底面 首尾相接构成绕第三基准轴回转的环面;所述分光镜的底面凹设分光镜入光 面,所述分光镜入光面内设置用于发出入射光线的光源;所述弧顶面包括第一 弧面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位于所述弧顶面远离所述第三基准轴的一侧, 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分光镜底面;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均 为朝所述入射光线射出方向凸设的曲面,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的交汇 处形成位于所述弧顶面,并绕第三基准轴回转的环形凹陷区域;所述入射光线 经所述分光镜入光面折射后,将分别射入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经所 述第一弧面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底部偏移,并背向所述第三基准 轴射出,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二弧面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底部偏移, 并朝向所述第三基准轴射出。
进一步的,所述分光镜的弧顶面还包括分光镜反光面;所述分光镜反光面 位于所述分光镜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基准轴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弧面和 所述分光镜底面;所述分光镜反光面倾斜设置;所述分光镜反光面与所述第三 基准轴的距离,由所述分光镜顶部向底部逐渐变大;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分光 镜入光面折射、所述分光镜反光面反射,将分别射入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 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分光镜入光面为横截面为曲线的环面;所述入射光线经所 述分光镜入光面折射,将向所述分光镜底部偏移射入所述分光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面包括第二外弧段,所述第二外弧段位于所述第二 弧面远离所述第三基准轴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一弧面,所述环形凹陷区域位 于所述第二外弧段和所述第一弧面之间,一部分经所述第二外弧段折射射出的 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底部偏移,并背向所述第三基准轴射出,另一部分经所 述第二外弧段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底部偏移,并朝向所述第三基 准轴射出。
进一步的,所述分光镜入光面设有第一散光结构;所述第一散光结构位于 所述分光镜入光面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二外弧段沿所述入射光线的发射方向依 次设置,所述入射光线由所述第一散光结构射入所述第二外弧段。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第一弧面之间平滑过渡,所述环形凹陷区 域设有第二散光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面还包括第二内弧段,所述第二内弧段位于所述第 二弧面靠近所述第三基准轴的一侧;第二外弧段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 第二内弧段;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分光镜入光面折射将射入所述第二内弧段; 经所述第二内弧段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底部偏移,并朝向所述第三基准 轴射出。
进一步的,所述分光镜还包括分光镜连接部,所述分光镜连接部设置于所 述分光镜周部,所述分光镜通过所述分光镜连接部与外接装置相连接。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模块和所述的分光镜;所述光源模块包括所述光 源,所述分光镜设于所述光源模块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分光镜入光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底部设有罩口,所述罩口处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光源 模组通过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照明区域内,所述光源模块位于所述分 光镜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透镜固定件;所述分光镜通过透镜固定件 连接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光源模块固定于所述分光镜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具有作为回转轴的第四基准轴;所述第三基准轴与所 述第四基准轴共轴设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折射,将朝分光镜底 部偏移,进而实现在照明区域发光均匀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 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 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内置连接环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内置连接环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结构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第一外置连接环的固定组件结构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第二外置连接环的固定组件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外置连接环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外置连接环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外置连接环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安装柱形灯罩的照明模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固定组件与柱形灯罩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9的I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球形灯罩的照明模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固定组件与球形灯罩装配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12的II处放大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安装柱形灯罩的多头吊灯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柱形灯罩构成照明模组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14的III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柱形灯罩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球形灯罩的连接示意图;
图18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球形灯罩的多头吊灯结构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球形灯罩构成照明模组的结构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18的内部结构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柱形灯罩与光源模组适配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镜结构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21的IV处放大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21的V处放大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镜导光原理图;
图24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镜反光面导光原理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24的VI放大图;
图25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入射光线经过导光镜入光面后的光束分布 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源组件结构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安装导光镜的光源模组结构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7的内部结构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7的爆炸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球形灯罩于光源模组适配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分光镜结构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31的VII处放大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路照射图;
图34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弧面导光原理图;
图34B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外弧段导光原理图;
图34C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内弧段导光原理图;
图34D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分光镜反光面导光原理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安装分光镜的光源模组结构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35的内部结构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35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灯罩、
100A-罩口、100B-外安装面、100C-内安装面、
110-柱形灯罩、110A-远光区域、110B-近光区域、
120-球形灯罩、120A-照明底区域、120B-照明中区域、120C-照明顶区域、
S-固定组件、
200-内置连接环、200E-内夹持面、200A-第一内夹持面、200B-第二内夹 持面、200C-第二凸台、200D-第一凸台、210-第一连接部、220-第一散热孔、 230-第一缺口、O-回转轴线、
300-柔性垫、
400-外置连接环、400A-外夹持面、、400B-第三凸台、410-第二连接部、420-第二散热孔、
500-紧固件、510-连接模块、
G-光源模组、
O1-第一基准轴、O2-第二基准轴、O3-第三基准轴、O4-第四基准轴、
2-透镜固定件、3-光源模块、31-光源、4-光源固定件、
5-导光镜、
51-导光镜连接部、5A-导光镜反光面、5B-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1-第一 导光镜散光区、5B2-第一导光镜出光区、5C-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D-导光镜入 光面、5D1-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2-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1-第二反射区、 5D22-第二折射区、5D3-第三导光镜入光面、P-散光结构、X1-第一导光镜光束、 Y1-第二导光镜光束、Z1-第三导光镜光束、Z1`-第一延长线、B-第二截面、L- 第一光束分支、M-第二光束分支、N-第三光束分支、
6-分光镜、
61-分光镜连接部、6A-分光镜反光面、6B1-第一弧面、6B2-第二弧面、6B21- 第二外弧段、6B22-第二内弧段、6C-分光镜入光面、P1-第一散光结构、P2-第 二散光结构、A-第一截面、X2-第一分光镜光束、X2A-第一折射光束、X2`-第 二延长线、Y21`-第三延长线、Y21A-第二散光光束、Y21-第二扩散光束、Y22- 第二偏光光束、Y22`-第四延长线、Z21-第三分光镜光束、Z22-第四分光镜光束、
600-安装座、700-悬臂、800-吊灯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 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具体实施例中多头吊灯,如图14A和图18A所示,多头吊 灯包括吊灯主体800和多个照明模组。照明模组上设有悬臂700,照明模组通 过悬臂700连接于吊灯主体800,同时照明模组通过安装不同样式的灯罩100 能够使多头吊灯呈现不同样式,比如图14A中,照明模组通过安装柱形灯罩 110使多头吊灯呈现柱形吊灯的样式,又比如图18A中,照明模组通过安装球 形灯罩110使多头吊灯呈现球形吊灯的样式,当然,灯罩100不局限于上述所 举的例子,照明模组也能够通过安装其他形式的灯罩100,使多头吊灯呈现其 他样式,这里不做限定。
下面介绍多头吊灯中涉及的照明模组,如上文所述,该照明模组通过安装 不同的灯罩100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首先对安装柱形灯罩110的照明模组进行总体介绍。
请参考图8、图14和图15,该照明模组通过安装柱形灯罩110形成柱形 壁灯。照明模组包括柱形灯罩110、悬臂700、安装座600、光源模组G和固 定组件S。柱形灯罩110的底部设有罩口100A,并内部中空形成照明区域。
照明模组组装时,先将固定组件S安装于罩口100A处,随后将光源模组 G放置于柱形灯罩110内部的照明区域中,并让光源模组G与固定组件S进行 连接,然后再将安装座600的头端由柱形灯罩110外固定在固定组件S上,最 后再将悬臂700安装在安装座600的尾端,以完成整个照明模组的安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固定组件S作为照明模组的连接枢纽,使柱形灯罩 110、光源模组G和安装座600通过固定组件S连为一体。作为一种可选的布 局方式,光源模组G和安装座600可分别固定在固定组件S的两相对端面上, 固定组件S的外周穿设固定在罩口100A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组件S是一种通用件,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灯 罩100通过固定组件S与照明组件中的其他零件相连,也就是说,固定组件S 不仅能够安装于上文所述的柱形灯罩110中,也能够安装于诸如球形灯罩120 等其他形式的灯罩100中。
下面先对固定组件S于柱形灯罩110中的安装进行介绍。
如图4、图8和图15所示,固定组件S可以包括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 接环400。其中内置连接环200设于柱形灯罩110内,外置连接环400设于柱 形灯罩110外,罩口100A位于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之间。
如图3、图6和图16所示,在罩口100A周围区域,分别设置在柱形灯罩 110内的内安装面100C,以及在柱形灯罩110外的外安装面100B。内置连接 环200于端面设置与内安装面100C适配的内夹持面200E。外置连接环400端 面设置与外安装面100B适配的外夹持面400A。
如图9和图16所示,通过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相互连接, 进而使内夹持面200E压紧内安装面100C,以及使外夹持面400A压紧外安装 面100B,从而实现固定组件S通过夹紧的方式与柱形灯罩110形成固定,这 样柱形灯罩110便通过固定组件S实现与光源模组G、安装座600等零件的连 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述只是一种可实现的具体方案,对于固定组件 S与柱形灯罩1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取将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 分别连接柱形灯罩110,进而实现固定组件S与柱形灯罩110相互固定,这里 不再详述。
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可以采取端面固定的方式,使光源模组G固定在内 置连接环200上,以及使安装座600固定在外置连接环400上,比如通过粘接 或者焊接的方式使光源模组G端面固定在内置连接环200端面,或者使安装座 600固定在外置连接环400端面。
本申请采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5所示,固定组件S可以设置包括 连接模块510。连接模块510穿设于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形成的 贯通孔处。连接模块510通过单独和内置连接环200或者外置连接环400进行 连接,或者与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均进行连接,实现封堵设置于 罩口100A,并实现穿设固定于固定组件S内,比如连接模块510通过与内置 连接环200和/或外置连接环400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涨紧固定。连接模块510 两相对端分别连接光源模组G和安装座600,比如光源模组G和安装座600 通过螺栓连接、粘接、铆接、卡扣卡槽的卡接等方式与连接模块510进行固定。
更为具体的,连接模块510外周面设置外螺纹,内置连接环200内周面和 /或外置连接环400内周面设置内螺纹。连接模块510螺纹连接于内置连接环 200和/或外置连接环400,并穿设固定于固定组件S内。
更进一步的,连接模块510可以设置为散热模块,以将光源模组G工作时 囤积在柱形灯罩110中的热量散发至柱形灯罩110外,以避免柱形灯罩110内 部温度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外置连接环400可以包括第三凸台400B。 外夹持面400A与第三凸台400B同侧设置,并合围于第三凸台400B的外侧。 通过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相互连接,可使第三凸台400B穿设于 罩口100A中。这样,便通过罩口100A对第三凸台400B的限位,实现对固定 组件S的径向固定,防止固定组件S沿罩口100A径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可以在内置连接环200也设置相应的凸台,并且该凸台与内夹 持面200E同侧设置。内夹持面200E将该凸台合围于内。这样内置连接环200 和外置连接环400相互连接时,第三凸台400B可以和内置连接环200上设置 的凸台进行配合,以便更有效的实现固定组件S于罩口100A处的径向固定。
作为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的一种可选连接方案,可以如图1 和图5所示,在内置连接环200上设第一连接部210,以及在外置连接环400 上设第二连接部410。比如第一连接部210为设置于内置连接环200上的卡扣, 而第二连接部410为设置于外置连接环400上的卡扣,实现内置连接环200连 接外置连接环400;又比如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410为相互配套的强 力粘接层,通过两者的相互粘接实现内置连接环200连接外置连接环400。
作为本申请中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所采用的具体连接方案, 如图9、图10和图15所示,固定组件S还可以包括紧固件500。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410均为通孔。通过紧固件500依次穿设第一连接部210和 第二连接部410,实现内置连接环200连接外置连接环400。
这里紧固件500可以是螺栓加螺母的组合,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 410均为贯通的光面孔,通过依次穿设螺栓于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 410,然后将螺母于螺栓螺纹连接,实现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的 连接;紧固件500也可以如图9所示为螺栓,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410 一个为螺纹过孔,另一个为螺纹孔,通过螺栓穿过螺纹过孔,并连接螺纹孔, 实现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的连接;当然紧固件500也可以是铆钉, 通过铆钉铆接,实现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的连接等。
作为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410的一种可选布局方式,如图1和图 5所示,第一连接部210设于内置连接环200的内周区域,内夹持面200E设 于内置连接环200的外周区域,并合围于第一连接部210外侧。第二连接部410 设置于外置连接环400的内周区域,外夹持面400A设于外置连接环400的外 周区域,并合围于第二连接部410外侧。这样便实现固定组件S的内周区域用 于连接,而外周区域用于夹持柱形灯罩110,实现功能分区,互不干涉。
更进一步的,可以如图2和图6所示,将第一连接部210设置在内置连接 环200的凸台上,而外置连接环400设置在第三凸台400B上。以使固定组件 S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外置连接环400设有第二散热孔420; 内置连接环200设有第一散热孔220,第一散热孔220绕内置连接环200的回 转轴线O设置。第二散热孔420和第一散热孔220位置对应并方向一致。这样 柱形灯罩110内产生的热量可以依次经第一散热孔220、第二散热孔420散发 至外界,以降低柱形灯罩110内的温度。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因常规设置的罩口100A口径是小于内置 连接环200的口径的,故为了将内置连接环200便捷的安放于柱形灯罩110内, 将内置连接环200设置为绕回转轴线O形成的具有第一缺口230的开口环,这 样如果内置连接环200材质较软,可以通过施加外力使内置连接环200进行弹 性变形,进而减小第一缺口230尺寸和内置连接环200口径,从而使内置连接 环200经罩口100A安装于柱形灯罩110内,使安装更加便捷。而如果内置连 接环200材质较硬,也可以通过第一缺口230插入柱形灯罩110内,并将内置 连接环200通过在柱形灯罩110内翻转,从而安装于内安装面100C上。
当然,对于某些顶部开口的柱形灯罩110,可以通过从柱形灯罩110顶部 将内置连接环200进行安放,此时内置连接环200就无需开口,可设置为整环 结构。
更为优选的,内置连接环200采用塑胶材质进行制作,这样其一是能够更 好的施加外力使其口径大小改变,以便放入柱形灯罩110内,其二是当内置连 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连接并对柱形灯罩110进行夹紧时,由于塑胶材质 较软,可以避免夹紧力过大时,内置连接环200于内侧对柱形灯罩110造成损 坏,同样的对于外置连接环400也可采用塑胶材质进行制作。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为了使外置连接环400可对柱形灯罩110进行防护, 外置连接环400采用不易形变的金属材质制作,同时加装图4和图9所示的柔 性垫300,柔性垫300通常采用硅胶等材质制作,贴敷设置于外夹持面400A 上,这样通过柔性垫300的缓冲,能够很好的避免在夹紧力过大时,外置连接 环400于外侧造成对柱形灯罩110的损坏。
下面介绍适配于柱形灯罩110的光源模组G。
如图20和图24所示,光源模组G位于柱形灯罩110的照明区域中,用于 发出光线照射至柱形灯罩110,并通过柱形灯罩110将光线照射至外界。
如图26所示光源模组G包括光源模块3,光源模块3上设有光源31,光 源模组G通过光源31进行发光。光源31具体可以为LED点阵光线,并为适 配柱形灯罩110回转体结构的特点,光源31可以采取环形阵列布局。
如图27~图29所示,光源模块3上设有配光元件,该配光元件与灯罩100 进行适配,能够将光源31发出的光线均布至灯罩100的照明区域中。比如此 处选用灯罩100为柱形灯罩110,配光元件便选用导光镜5与柱形灯罩110适 配。
更进一步的,光源模组G还包括透镜固定件2和光源固定件4。透镜固定 件2用于将导光镜5与固定组件S(具体为的连接模块510)进行连接,而光 源模块3位于导光镜5和固定组件S之间。光源固定件4用于将光源模块3与 固定组件S进行连接。这样,就能够使光源模组G固定在连接模块510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1和图26所示,导光镜5设有导光镜连接 部51,导光镜连接部51为成型于导光镜5外周的翻边结构,并且设有螺纹过 孔。光源模块3上也设置有螺纹过孔。
如图27~图29所示,透镜固定件2和光源固定件4可以均设置为螺栓。 ,连接模块510上设置相应的螺纹孔。透镜固定件2通过穿设导光镜连接部51 并连接连接模块510上的螺纹孔,实现导光镜5固定在连接模块510;光源固 定件4通过穿设光源模块3并连接连接模块510上的螺纹孔,实现光源模块3 固定在连接模块510。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光源模组G也为通用件,可通过选用不同的配光元件, 来实现与对应的灯罩100进行适配,比如上述光源模组G通过选用导光镜5, 实现与柱形灯罩110适配,光源模组G也可通过选用分光镜6实现与球形灯罩 120适配。配光元件为分光镜6的光源模组G将在后续详述。
下面介绍作为光源模组G中配光元件的导光镜5。
如图24A和图24所示,导光镜5设于柱形灯罩110的底部,并位于柱形 灯罩110照明区域中。
柱形灯罩110照明区域包括靠近导光镜5的近光区域110B和远离导光镜 5的远光区域110A。由柱形灯罩110的结构特点可知,柱形灯罩110照明区域 上任意位置与导光镜5的距离,由近光区域110B向远光区域110A逐渐变大, 这样如果直接用光源31进行入射光线的照射,就会造成近光区域110B光照偏 亮,而远光区域110A光照偏暗,故设置导光镜5,以将光源31发出入射光线 均匀分配至柱形灯罩110照明区域
如图21和图24所示,导光镜5为绕第一基准轴O1回转的环形透镜,并 沿第一基准轴O1方向开设有锥孔。锥孔的孔径朝向导光镜5底部逐渐变大。 柱形灯罩110具有作为回转轴的第二基准轴O2;第一基准轴O1与第二基准轴 O2共轴设置,以保证导光镜5相对于柱形灯罩110不偏移,初步保证照明区 域亮度的均匀性。
如图21所示,导光镜5的内周面形成导光镜反光面5A、导光镜5的顶面 形成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导光镜5的外周面形成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导 光镜反光面5A、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和导光镜5的 底面首尾相接构成环面;导光镜反光面5A为锥孔的孔面。导光镜5的底面凹 设导光镜入光面5D;光源31设置于导光镜入光面5D内。
如图24A、图24和图25可知,光源31发出的入射光线由导光镜入光面 5D射入导光镜5后,将分别射入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形成第二导光镜光束 Y1,、射入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形成第一导光镜光束X1,以及通过导光镜 反光面5A反射射入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形成第三导光镜光束Z1。
如图24A和图25所示,过第二基准轴O2做第二截面B,并做射入导光 镜反光面5A的入射光线的第一延长线Z1`。从第二截面B上看,第一延长线 Z1`穿过第二基准轴O2射入近光区域110B,第三导光镜光束Z1背向第二基准 轴O2射入远光区域110A。
这样可知,通过导光镜反光面5A对倾斜角度的设置以及型面轮廓的控制, 能够将部分原本射入近光区域110B的入射光线(即第一延长线Z1`)反射至 远光区域110A(即第三导光镜光束Z1),这样就实现了对近光区域110B的 亮度削弱,以及对远光区域110A的亮度增强,进而解决光源31对于柱形灯罩 110的照明均匀性问题。
综上,通过导光镜5的设置,使得经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折射出的光线, 将射入照明区域中远离导光镜5的部分,即第二导光镜光束Y1和第三导光镜 光束Z1射入远光区域110A;以及使经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折射出的光线, 将射入照明区域中靠近导光镜5的部分,即第一导光镜光束X1射入近光区域 110B,从而实现了对入射光线的重新分配,进而使柱形灯罩110照明区域的照 明均匀。
进一步的,如图21和图25所示,导光镜反光面5A为朝向导光镜5底部 凹陷设置的曲面。这样,通过该凹曲面的设置,能够使导光镜反光面5A对入 射光线同时进行反射和汇聚,并配合导光镜反光面5A的倾斜设计,能够使导 光镜反光面5A反射的光线以更高的汇聚程度照射至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进 而使形成的第三导光镜光束Z1能更加精确的被导光至导光至远光区域110A, 增强对远光区域110A的亮度增强作用。
更进一步的,如图21所示,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凸设的曲面,并且相对 于第一基准轴O1倾斜设置。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的凸设方向由导光镜5底 部指向顶部。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倾斜设置,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随与第 一基准轴O1的距离增大而逐渐靠近靠近导光镜5底面。这样,通过对第一导 光镜出光面5B曲率半径和倾斜角度的综合控制,能够使第二导光镜光束Y1 和第三导光镜光束Z1均被更精确导光至远光区域110A,以使远光区域110A 的亮度增强。而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为节省制作成本,可以设置为圆柱面或 者圆锥面,只要能够使入射光线照最终射至近光区域110B即可。
更进一步的,如图22和图23所示,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和第二导光镜 出光面5C上均设置散光结构P,散光结构P可以是采用磨砂处理形成的表面, 这样光线由散光结构P照射而出时将被扩散,这样可以增强光线在柱形灯罩 110照明区域中分布的均匀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上设置散光结构P,还能够 防止光线被导光镜反光面5A光线汇聚过度而形成位于远光区域110A的光斑。
更进一步的,如图22和图23所示,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包括第一导光 镜散光区5B1和第一导光镜出光区5B2。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第一导光镜 散光区5B1、第一导光镜出光区5B2和导光镜反光面5A依次连接。散光结构 P设置于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和第一导光镜散光区5B1。
这样将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划分功能区的设计,能够使光线折射而出时 产生不同的光学效果,具体为通过设置第一导光镜散光区5B1可防止光线汇聚 形成光斑,而设置第一导光镜出光区5B2又能够防止光线透射至远光区域110A 后,因过分扩散而亮度偏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和图25A所示,导光镜入光面5D的顶面形成 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导光镜入光面5D的内周面形成第一导光镜入光面 5D1,导光镜入光面5D的外周面形成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
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靠近第一基准轴O1设置,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 合围于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外侧,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分别连接第一导 光镜入光面5D1和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倾斜设置, 并且与第一基准轴O1的距离由导光镜5顶部向底部逐渐变大。
入射光线射入导光镜5后,将分别由入射光线经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 折射形成第一光束分支L,经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折射形成第二光束分支M, 以及依次经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折射、导光镜反光面5A反射形成第三光束 分支N。
第一光束分支L经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折射后形成第一导光镜光束X1。 第二光束分支M位于第一光束分支L内侧,并相对于第一光束分支L更靠近 第一基准轴O1,第二光束分支M经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折射后形成第二导 光镜光束Y1。第三光束分支N经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折射后形成第三导光 镜光束Z1。
这样,通过改变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和第三导 光镜入光面5D3在导光镜入光面5D中配比,可以调整第一导光镜光束X1、 第二导光镜光束Y1和第三导光镜光束Z1之间的比例,使得导光更易控制, 进一步增强光线在柱形灯罩110照明区域中的分布均匀性。
同时,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的倾斜程度越大,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 相对于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的占比份额就越大,第二光束分支M和第三光 束分支N相对于第一光束分支L的占比份额就越大,从而将更多的入射光线 转化为第二导光镜光束Y1和第三导光镜光束Z1,最终增强远光区域110A的 照明亮度。
更为具体的,通过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倾斜位置的调整,可以调整第二 光束分支M的照射角度,如图25所示,本申请将第二光束分支M的照射位置 调整至处于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和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的交界位置,使第 二光束分支M一部分照射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上生成第二导光镜光束Y1, 另一部分调整至照射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生成第一导光镜光束X1。而随第二 导光镜入光面5D2倾斜程度的不同,可以使第二光束分支M整体向第一导光 镜出光面5B或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一侧偏移,从而调整第二光束分支M照 射至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和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的比例,而第一导光镜入 光面5D1、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和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之间的比例也将 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在面对不同高度、口径的照明区域时,远光区域110A和 近光区域110B光照配比也能够跟随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更有效的保证照明区 域的亮度均匀。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为向导光镜5底部凹陷 形成的曲面,这样能够使生成的第二光束分支M汇聚程度更高,从而被更精 确的导光至远光区域110A。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5A所示,光源31靠近第三导光镜入光 面5D3设置。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包括连接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的第二 反射区5D21和第二折射区5D22,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第二反射区5D21、 第二折射区5D22和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依次连接
由光学原理可知,光源31发出的入射光线,在第二反射区5D21的入射角 将大于在第二折射区5D22上的入射角,这样通过对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的 倾斜角度和曲率控制,可以使入射光线在第二反射区5D21进行全反射,在第 二折射区5D22进行折射。进而可知,第三光束分支N的一部分,由入射光线 依次通过第二反射区5D21反射、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折射、导光镜反光面 5A反射后形成,另一部分由入射光线依次通过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折射、 导光镜反光面5A反射形成。第二光束分支M由入射光线通过第二折射区5D22 折射后形成。
上述介绍的是关于安装柱形灯罩110的照明模组,以及照明模组中适配于 柱形灯罩110的部件:固定组件S、光源模组G和导光镜5。下面再对安装球 形灯罩120的照明模组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安装球形灯罩120的照明模组。
如图14和图18所示,不同形式的照明模组仅仅在灯罩100的具体选择上 有所区别,故在结构上安装球形灯罩120的照明模组与上述介绍的安装柱形灯 罩110的照明模组结构均相同,比如图11、图18和图19所示,照明模组也还 包括悬臂700、安装座600、光源模组G和固定组件S。球形灯罩120也设有 罩口100A和照明区域,这里不再详述。
下面介绍固定组件S于于球形灯罩120中的安装。
由上述可知固定组件S为通用件,既能够安装于柱形灯罩110也能够安装 于球形灯罩120,为了实现通用性,固定组件S还进行了以下设计:
如图3、图16和图17所示,内夹持面200E包括分别设于内置连接环200 两相背端面的第一内夹持面200A和第二内夹持面200B,其中第一内夹持面 200A与柱形灯罩110上的内安装面100C适配,而第二内夹持面200B与球形 灯罩120上的内安装面100C适配。
当固定组件S需要安装于柱形灯罩110时,可将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 接环400分别置于柱形灯罩110的内外,并将第一内夹持面200A正对于柱形 灯罩110的内安装面100C,以形成对彼此的适配,再通过内置连接环200和 外置连接环400相互连接,并使第一内夹持面200A压紧内安装面100C,随即 完成安装。
当固定组件S需要安装于球形灯罩120时,可将内置连接环200和外置连 接环400分别置于球形灯罩120的内外,并将第二内夹持面200B正对于球形 灯罩120的内安装面100C,以形成对彼此的适配,再通过内置连接环200和 外置连接环400相互连接,并使第二内夹持面200B压紧内安装面100C,随即 完成安装。
这样,通过第一内夹持面200A和第二内夹持面200B的设置,能够增强 固定组件S的通用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和图13所示,同柱形灯罩110一致,内置连 接环200和外置连接环400于球形灯罩120上连接时,也通过紧固件500进行, 这里不再详述。
更进一步的,如图3、图16和图17所示,柱形灯罩110上的内安装面100C 为平面,第一内夹持面200A为垂直内置连接环200回转轴线O的平面,以使 两者相互适配。球形灯罩120上的内安装面100C为弧面,第二内夹持面200B 为对内置连接环200的棱边倒圆形成的回转弧面,以使两者相互适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情况为第一内夹持面200A适配柱形灯罩110, 第二内夹持面200B适配球形灯罩120,当灯罩100为其他形状时,第一内夹 持面200A或第二内夹持面200B的形状,也应当随灯罩100的内安装面100C 形状变换而适应性改变。
进一步的,如图2、图16和图17所示,内置连接环200上设置的凸台包 括第一凸台200D和第二凸台200C。第一凸台200D与第一内夹持面200A同 侧设置,并且第一内夹持面200A合围于第一凸台200D外侧。第二凸台200C 与第二内夹持面200B同侧设置,并且第二内夹持面200B合围于第二内夹持 面200B外侧。
这样当需要固定组件S适配于柱形灯罩110时,可以通过将第一内夹持面 200A面朝柱形灯罩110的内安装面100C,实现第一凸台200D穿设于罩口100A 中;当需要固定组件S适配于球形灯罩120时,可以通过将第二内夹持面200B 面朝球形灯罩120的内安装面100C,实现第二凸台200C穿设于罩口100A中
这样通过第一凸台200D或者第二凸台200C与第三凸台400B的相互配合, 可实现罩口100A对固定组件S的约束,进行实现对固定组件S的径向定位。
进一步的,随灯罩100的外形不同,外置连接环400的外形也应当有适应 性的改变,比如图6和图16所示,外置连接环400与柱形灯罩110进行适配 时,此时外安装面100B为平面,故外夹持面400A也为平面,并且外置连接 环400外形呈阶梯轴的形态;又比如图7和图17所示,外置连接环400与球 形灯罩120进行适配时,此时外安装面100B为弧面,故外夹持面400A也为 弧面,外置连接环400的外侧呈现环形翻边的结构,并且该环形翻边合围于第 三凸台400B外侧。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灯罩100也可以是其他的形态,那么 此时外置连接环400和外夹持面400A也应根据此时外安装面100B所具有的 形态进行适应性调整。
下面介绍适配于球形灯罩120的光源模组G。
有上述可知,光源模组G为通用件,并根据需要适配的灯罩100来选取所 需的配光元件。
如图30以及图35~图37所示,同柱形灯罩110类似,光源模组G也具 有设置光源31的光源模块3。此处配光元件为与球形灯罩120进行适配,选取 为分光镜6。
如图31所示,分光镜6包括分光镜连接部61。分光镜连接部61设置于分 光镜6周部,比如设置于分光镜6的外周,本申请在分光镜6的中心设置一锥 孔,分光镜连接部61设于该锥孔中。
如图35~图37所示,同柱形灯罩110一样,光源模组G还具有螺栓结构 的透镜固定件2和光源固定件4。分光镜连接部61设置螺纹过孔,透镜固定件 2穿设分光镜连接部61,并螺纹连接于连接模块510,实现分光镜6固定于连 接模块510上;光源模块3位于分光镜6和连接模块510之间,光源固定件4 通过穿设光源模块3,并螺纹连接连接模块510,实现光源模块3固定于连接 模块510。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光源模组G配光元件不仅可以选取导光镜5和分光镜 6,随灯罩100的具体形态不同,也可选取其他样式的配光元件,这里不再详 述。
下面介绍适配于球形灯罩120的分光镜6。
如图30和图33所示,分光镜6为光源模组G的配光元件,并设于球形灯 罩120的底部,并位于球形灯罩120的照明区域中。
球形灯罩120的照明区域可以分为依次连接的照明底区域120A、照明中 区域120B和照明顶区域120C。分光镜6具体设置于照明底区域120A。由球 形灯罩120的结构特点可知,球形灯罩120照明区域上任意距离与分光镜6的 距离,将由照明底区域120A向照明中区域120B逐渐变大,再向照明顶区域 120C逐渐变小,这样如果用光源31进行入射光线的直接照射,那么照明底区 域120A将由于光源31照射角度的限制无法无法被充分照射而亮度偏暗,照明 中区域120B则由于距离光源较远而亮度偏暗,照明顶区域120C则由于距离 光源较近且被充分照射而亮度偏亮,故在该照明区域中安装分光镜6,以将光 源31发出入射光线均匀分配至球形灯罩120照明区域。
如图31和图33所示,分光镜6为环形透镜并具有互相连接的底面和弧顶 面;弧顶面与分光镜6底面首尾相接构成绕第三基准轴O3回转的环面。球形 灯罩120具有作为回转轴的第四基准轴O4;第三基准轴O3与第四基准轴O4 共轴设置,以保证分光镜6相对于球形灯罩120不偏移,初步保证照明区域亮 度的均匀性。
分光镜6的底面凹设分光镜入光面6C,光源31设于分光镜入光面6C内, 并能够向分光镜入光面6C发出入射光线。第一弧面6B1位于弧顶面远离第三 基准轴O3的一侧,并分别连接第二弧面6B2和分光镜6底面。第一弧面6B1 和第二弧面6B2均为朝入射光线射出方向凸设的曲面,第一弧面6B1和第二 弧面6B2的交汇处形成位于弧顶面,并绕第三基准轴O3回转的环形凹陷区域。
如图33、图34A、图34B和图34C所示,过第三基准轴O3做第一截面A, 从第一截面A上看,入射光线经分光镜入光面6C折射后,将分别射入第一弧 面6B1和第二弧面6B2。经第一弧面6B1折射射出的光线将形成第一分光镜光 束X2,至少部分经第二弧面6B2折射射出的光线将形成第二偏光光束Y22。
做第二延长线X2`,第二延长线X2`与用于形成第一分光镜光束X2的入 射光线共线。做第四延长线Y22`,第四延长线Y22`与用于形成第二偏光光束 Y22的入射光线共线。
从第一截面A上看,第一分光镜光束X2相对于第二延长线X2`,将朝分 光镜6底部偏移,并背向第三基准轴O3射出;第二偏光光束Y22相对于第四 延长线Y22`,将朝分光镜6底部偏移,并朝向第三基准轴O3射出。这样就实 现了分光镜6对入射光线的重新分配,使入射光线经分光镜6射出后总体朝向 分光镜6底部进行偏移,以实现将更多的光线偏移导光至照明底区域120A和 照明中区域120B,以使照明底区域120A和照明中区域120B得亮度增强,而 照明顶区域120C亮度削弱,进而解决光源31对于球形灯罩120的照明均匀性 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34D所示,分光镜6的弧顶面还包括分光镜反光面6A。 分光镜反光面6A位于分光镜入光面6C和第三基准轴O3之间,并分别连接 第二弧面6B2和分光镜6底面。分光镜反光面6A倾斜设置;分光镜反光面6A 与第三基准轴O3的距离,由分光镜6顶部向底部逐渐变大。
入射光线经分光镜入光面6C折射、分光镜反光面6A反射,将分别射入 第一弧面6B1形成第三分光镜光束Z21,以及射入第二弧面6B2形成第四分光 镜光束Z22。这样,通过调整分光镜反光面6A的反射角度,并配合第一弧面 6B1和第二弧面6B2的折射,能够使经分光镜反光面6A反射的光线向分光镜 6底部偏移,以实现更多的光线偏移导光至照明底区域120A和照明中区域 120B,进一步的解决球形灯罩120的照明均匀性问题
在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4A所示,分光镜入光面6C为横截面为曲线的环 面,比如分光镜入光面6C为曲率半径由分光镜6顶部向底部逐渐变大。
从第一截面A上看,沿第一分光延长线X2`射出的入射光线,可先经分光 镜入光面6C折射后形成第一折射光束X2A,再由第一弧面6B1射出形成第一 分光镜光束X2。
这样,通过分光镜入光面6C和第一弧面6B1的相互配合,使入射光线被 逐级进行偏移导光,最终形成第一分光镜光束X2,即让更多入射光线被偏移 并导光至照射照明底区域120A和照明中区域120B,进一步加强对照明底区域 120A和照明中区域120B补光作用,使照明区域亮度更加均匀。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4B所示,第二弧面6B2包括第二外弧 段6B21。第二外弧段6B21位于第二弧面6B2远离第三基准轴O3的一侧,并 连接第一弧面6B1。环形凹陷区域位于第二外弧段6B21和第一弧面6B1之间。
从第一截面A上看,经第二外弧段6B21折射射出的光线将形成第二扩散 光束Y21。做第三延长线Y21`,第三延长线Y21`与用于形成第二扩散光束Y21 的入射光线共线,第三延长线Y21`指向照明顶区域120C。
可以看出,一部分第二扩散光束Y21,将朝分光镜6底部偏移并背向第三 基准轴O3射出,另一部分二扩散光束Y21将朝分光镜6底部偏移并朝向第三 基准轴O3射出。
这样,原本沿第三延长线Y21`照射至照明顶区域120C的入射光线,将由 于第二外弧段6B21的折射向周围扩围扩散并形成第二扩散光束Y21,进而通 过第二扩散光束Y21使光线朝分光镜6底部偏移,以实现部分光线照射至照明 中区域120B,从而完成对照明中区域120B亮度增强和对照明顶区域120C的 亮度削弱,进一步使照明区域的亮度均匀。
进一步的,如图32和图34B所示,分光镜入光面6C设有第一散光结构 P1。第一散光结构P1位于分光镜入光面6C的顶部,并与第二外弧段6B21沿 入射光线的发射方向,即沿第三延长线Y21`依次设置。第一散光结构P1可以 是经磨砂处理的表面。
从第一截面A上看,入射光线经第一散光结构P1折射后,将射入分光镜 6并向周围扩散形成第二散光光束Y21A,第二散光光束Y21A再经第二外弧 段6B21折射继续向周围扩散形成第二扩散光束Y21。
这样,通过第一散光结构P1和第二外弧段6B21相互配合,使沿第二分光 延长线Y21`的入射光线逐级扩散,以此得到的第二扩散光束Y21具有更广的 扩散度,能够将更多的入射光线扩散至照明中区域120B,进而使照明区域增 强亮度均匀性。
更进一步的,如图32所示,第二弧面6B2和第一弧面6B1之间平滑过渡, 以防止在环形凹陷区域出现光线汇聚进而导致照明区域出现光斑。作为更进一 步的方案,环形凹陷区域设有第二散光结构P2,以将第二散光结构P2发出的 光线扩散均匀,进而使照明区域的亮度更加均匀。第二散光结构P2可以是经 磨砂处理的表面。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4C所示,第二弧面6B2还包括第二内 弧段6B22。第二内弧段6B22位于第二弧面6B2靠近第三基准轴O3的一侧。 第二外弧段6B21分别连接第一弧面6B1与第二内弧段6B22。
入射光线经分光镜入光面6C折射将射入第二内弧段6B22,并经第二内弧 段6B22形成第二偏光光束Y22,第二偏光光束Y22朝向第三基准轴O3射出。 设置第四延长线Y22`,用于生成第二偏光光束Y22的入射光线与第四延长线 Y22`共线。
这样,原本沿第四延长线Y22`发出的入射光线,通过第二内弧段6B22的 折射,将向分光镜6底部偏移形成第二偏光光束Y22,即将更多原入射光线偏 移导光至照明中区域120B,进而实现对照明中区域120B的亮度增强,以及对 照明顶区域120C亮度削弱,使得照明区域亮度更加均匀。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 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 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 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分光镜(6),安装于灯罩(100)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灯罩(100)的照明区域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光镜(6)为环形透镜并具有互相连接的底面和弧顶面;所述弧顶面与所述分光镜(6)底面首尾相接构成绕第三基准轴(O3)回转的环面;
所述分光镜(6)的底面凹设分光镜入光面(6C),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内设置用于发出入射光线的光源(31);所述弧顶面包括第一弧面(6B1)和第二弧面(6B2);
所述第一弧面(6B1)位于所述弧顶面远离所述第三基准轴(O3)的一侧,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弧面(6B2)和所述分光镜(6)底面;所述第一弧面(6B1)和所述第二弧面(6B2)均为朝所述入射光线射出方向凸设的曲面,所述第一弧面(6B1)和所述第二弧面(6B2)的交汇处形成位于所述弧顶面,并绕第三基准轴(O3)回转的环形凹陷区域;
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折射后,将分别射入所述第一弧面(6B1)和所述第二弧面(6B2);
经所述第一弧面(6B1)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6)底部偏移,并背向所述第三基准轴(O3)射出,
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二弧面(6B2)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6)底部偏移,并朝向所述第三基准轴(O3)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镜(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镜(6)的弧顶面还包括分光镜反光面(6A);所述分光镜反光面(6A)位于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和所述第三基准轴(O3)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弧面(6B2)和所述分光镜(6)底面;
所述分光镜反光面(6A)倾斜设置;所述分光镜反光面(6A)与所述第三基准轴(O3)的距离,由所述分光镜(6)顶部向底部逐渐变大;
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折射、所述分光镜反光面(6A)反射,将分别射入所述第一弧面(6B1)和所述第二弧面(6B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镜(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为横截面为曲线的环面;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折射,将向所述分光镜(6)底部偏移射入所述分光镜(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镜(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面(6B2)包括第二外弧段(6B21),所述第二外弧段(6B21)位于所述第二弧面(6B2)远离所述第三基准轴(O3)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一弧面(6B1),
所述环形凹陷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外弧段(6B21)和所述第一弧面(6B1)之间,
一部分经所述第二外弧段(6B21)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6)底部偏移,并背向所述第三基准轴(O3)射出,
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二外弧段(6B21)折射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6)底部偏移,并朝向所述第三基准轴(O3)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光镜(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设有第一散光结构(P1);
所述第一散光结构(P1)位于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二外弧段(6B21)沿所述入射光线的发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入射光线由所述第一散光结构(P1)射入所述第二外弧段(6B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镜(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面(6B2)和所述第一弧面(6B1)之间平滑过渡,所述环形凹陷区域设有第二散光结构(P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光镜(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面(6B2)还包括第二内弧段(6B22),所述第二内弧段(6B22)位于所述第二弧面(6B2)靠近所述第三基准轴(O3)的一侧;第二外弧段(6B2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弧面(6B1)与所述第二内弧段(6B22);
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折射将射入所述第二内弧段(6B22);
经所述第二内弧段(6B22)射出的光线将朝所述分光镜(6)底部偏移,并朝向所述第三基准轴(O3)射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镜(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镜(6)还包括分光镜连接部(61),
所述分光镜连接部(61)设置于所述分光镜(6)周部,所述分光镜(6)通过所述分光镜连接部(61)与外接装置相连接。
9.一种光源模组(G),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块(3)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条所述的分光镜(6);
所述光源模块(3)包括所述光源(31),所述分光镜(6)设于所述光源模块(3)上,所述光源(31)位于所述分光镜入光面(6C)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模组(G),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00)底部设有罩口(100A),所述罩口(100A)处设置固定组件(S);
所述光源模组(G)通过连接所述固定组件(S)固定于所述照明区域内,所述光源模块(3)位于所述分光镜(6)和所述固定组件(S)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模组(G),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G)还包括透镜固定件(2);
所述分光镜(6)通过透镜固定件(2)连接所述固定组件(S),所述光源模块(3)固定于所述分光镜(6)和所述固定组件(S)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模组(G),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00)具有作为回转轴的第四基准轴(O4);所述第三基准轴(O3)与所述第四基准轴(O4)共轴设置。
CN202011603317.6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Active CN112682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3317.6A CN112682762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3317.6A CN112682762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2762A true CN112682762A (zh) 2021-04-20
CN112682762B CN112682762B (zh) 2024-05-31

Family

ID=75454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3317.6A Active CN112682762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27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4904A (zh) * 2021-07-05 2021-10-0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可调节式的手术室护理用采光灯
CN115079488A (zh) * 2022-07-14 2022-09-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系统及摄像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0585Y (zh) * 2007-09-12 2008-08-13 林鸿飞 Led聚光灯罩
US20100284194A1 (en) * 2009-05-09 2010-11-11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Lens member and optical unit using said lens member
CN101986018A (zh) * 2010-11-03 2011-03-16 吴峰 宽配光角led路灯透镜单元及模块
KR20150117007A (ko) * 2014-04-09 2015-10-19 노명재 Led군집의 배광 제어용 렌즈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ed군집 조명
CN105202482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及照明装置
CN106895326A (zh) * 2017-04-26 2017-06-27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及应用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CN107960117A (zh) * 2015-05-22 2018-04-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前照灯模块及前照灯装置
WO2018072695A1 (zh) * 2016-10-19 2018-04-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CN207906868U (zh) * 2017-12-26 2018-09-25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配光元件、光源模组、配光机构及照明灯具
CN111207366A (zh) * 2020-03-09 2020-05-29 成都派斯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分光透镜、全周发光灯具及其工作方法
CN213810464U (zh) * 2020-12-29 2021-07-27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0585Y (zh) * 2007-09-12 2008-08-13 林鸿飞 Led聚光灯罩
US20100284194A1 (en) * 2009-05-09 2010-11-11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Lens member and optical unit using said lens member
CN101986018A (zh) * 2010-11-03 2011-03-16 吴峰 宽配光角led路灯透镜单元及模块
KR20150117007A (ko) * 2014-04-09 2015-10-19 노명재 Led군집의 배광 제어용 렌즈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ed군집 조명
CN107960117A (zh) * 2015-05-22 2018-04-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前照灯模块及前照灯装置
CN105202482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及照明装置
WO2018072695A1 (zh) * 2016-10-19 2018-04-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CN106895326A (zh) * 2017-04-26 2017-06-27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及应用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CN207906868U (zh) * 2017-12-26 2018-09-25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配光元件、光源模组、配光机构及照明灯具
CN111207366A (zh) * 2020-03-09 2020-05-29 成都派斯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分光透镜、全周发光灯具及其工作方法
CN213810464U (zh) * 2020-12-29 2021-07-27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4904A (zh) * 2021-07-05 2021-10-0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可调节式的手术室护理用采光灯
CN115079488A (zh) * 2022-07-14 2022-09-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5079488B (zh) * 2022-07-14 2023-09-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系统及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2762B (zh) 2024-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32045B1 (ko) 선상조명장치
US5103381A (en) Lamp reflector system
US8070336B2 (en) Lighting or signa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urved light guiding plate
CN112682762B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US8562191B2 (en) Vehicle light
WO2017067515A1 (zh)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CN1751207B (zh) 内置灯
CN213810464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分光镜
CN213810463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导光镜
CN105190157A (zh) 用于定向灯的光学系统
US4670823A (en) Vehicle lamp having inner lens
CN213777618U (zh) 一种照明模组及其固定组件
CN112762410B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导光镜
US9945533B1 (en) Uniform lens illumination in downlight fixtures
CN112594652A (zh) 一种照明模组及其固定组件
US11396989B2 (en) Lamp for vehicle
CN108087841B (zh) 一种导光中空透镜以及led灯珠
WO2022073198A1 (zh) 灯具
JPH02306289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13790403A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照的灯具
CN113251384A (zh) 光准直组件和发光装置
KR20210058073A (ko) 광 확산 렌즈
WO2019056660A1 (zh) 一种散射灯罩及具有该灯罩的平板灯
WO2023074753A1 (ja) 車輌用灯具
KR100311861B1 (ko) 평행광변환용렌즈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