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2761A - 透镜及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透镜及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2761A
CN112682761A CN201910992649.9A CN201910992649A CN112682761A CN 112682761 A CN112682761 A CN 112682761A CN 201910992649 A CN201910992649 A CN 201910992649A CN 112682761 A CN112682761 A CN 112682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line
light emitting
ref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26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冠宏
李宗政
周祥禾
林君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926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276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5375 priority patent/WO202107282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2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276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光学系统,该透镜包括安装面、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和反射面,安装面用于安装透镜,安装面的中心开设有光源腔,光源腔用于容置光源,光源腔的内表面为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的一端连接安装面,第一出光面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出光面,反射面用于将从入光面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面或第二出光面出射。本发明通过合理设置透镜的安装面、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和反射面的位置和结构,使得光线能够实现大角度投射并且在大角度边缘处的投射光线的能量充足,能够满足大角度的工业应用对大视场角的光学性能需求。

Description

透镜及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工业越来越发达,对于光学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学系统的一类为广角光学系统,能够发射大角度的光线。广角光学系统中需用到匀光片,用于使得光线均匀出射。
现在广角匀光片一般采用衍射光学组件DOE(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衍射光学器件)或者折射光学组件ROE(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折射光学器件)作为设计方案。DOE方案是基于光波的衍射理论,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并通过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在基片上刻蚀产生台阶型或连续浮雕结构,通过微结构表面对透射光束进行相位调制,来控制出光强度分布调制。ROE方案通过注塑或纳米压印在基片上构建随机或周期性的微透镜阵列,遵循几何光学的折射原理,利用非球面调整出射光的空间角度,从而得到预期照度分布的匀光器件。
不管是DOE还是ROE,其光线在大角度的能量均比较薄弱,不满足光学系统对于大视场角时的光学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透镜以及包括该透镜的光学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包括安装面、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和反射面;所述安装面设置于所述透镜靠近光源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透镜;所述透镜在所述安装面的中心开设有光源腔,所述光源腔用于容置所述光源;所述光源腔的内表面为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为设置于所述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曲面;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出光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相交形成第一交线,所述第一交线为直线,所述第一交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于经过所述第一交线并垂直于所述安装面的平面镜像对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反射面为所述透镜相对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反射面用于将从所述入光面射向所述反射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出光面或所述第二出光面出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面进入到所述透镜内,所述透镜内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出光面或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或者,所述透镜内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后由所述第一出光面或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
合理设置透镜的安装面、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和反射面的位置和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入光面以及所述反射面折射或反射至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出射,第一方向上,出射的光线具有更大的角度,
第二方向上,出射的光线被汇聚准直,光线在各个位置汇聚的数量更多,使得光线在大角度的能量充足,能够满足大角度的工业应用的需求。
其中,所述透镜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所述侧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光面或所述第二出光面,所述反射面与所述侧面、所述安装面相接。通过合理设置侧面的位置,所述透镜的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反射面和安装面能够更为稳定地协作,同时侧面能够保护反射面,保证反射面能够准确的反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出光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连接,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安装面连接,所述第二面为曲面,所述第一面上任意一点相对所述安装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交线上任意一点与所述安装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距离,以使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相交的位置为平面或形成凹陷。通过设置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相交位置为平面或者凹陷,使得光线在第一面处折射而往更大的角度出射,使得大角度的光线充足。
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任一横截面上,以所述光源腔中的所述光源沿所述第二方向投影的位置为圆心,所述第一面远离所述第一交线的端点与所述圆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交线的点与所述圆心的连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等于5°。设置上述第一夹角大小,从而调节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相交的位置处的平面或者凹陷的区域的范围,使得中心的光线与边缘的光线分配更为均匀,增强大角度方向的光线强度。
其中,所述第二面为圆柱面,所述第二面上任意一点的第一切线与所述圆心至所述任意一点的连线垂直。通过设置第二面为圆柱面,使得光线在第二面处折射而能向更大的角度出射,从而使得出射的光线分布更为充足。
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任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二面上远离第一面的端点与所述圆心的连线为第三直线,所述第三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40°至75°。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夹角的角度,在保证大角度光线充足的前提下,限制了光线在大角度方向的范围,避免大角度的光线过于分散,影响大角度光线的强度
其中,所述反射面为曲面,所述反射面包括相对于过所述安装面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交线的平面对称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且经过所述第一交线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安装面和所述第一交线形成梯形形状,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侧面相接的端点与所述第一交线两端的端点重合,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安装面相接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为第四直线,所述第一交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直线的长度。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安装面和侧面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将光线汇聚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出射,提高了光线的利用效率。
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且经过所述第一交线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轮廓线为直线或曲线,所述轮廓线通过沿着转轴扫描而形成所述第一反射面。通过设置扫描形成的反射面,使得反射面汇聚光线的范围更大,有利于光线的充分利用,避免散射导致能量损失。
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反射面满足条件:θ2=(90°+θ1)/2±5°;其中θ2为在所述反射面某一点S点处的第二切线与所述安装面的夹角;θ1为第一连线与所述安装面的夹角,所述第一连线为所述S点与光源中心的连线;θ1在以所述光源中心为原点、经过所述光源中心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交线的直线为x轴、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的二维坐标系上满足条件:θ1=tan-1(H01/W01),其中,所述S点的坐标为S(H01,W01)。通过设置上述条件式,调整反射面的结构,使得反射面能够准确的将由入光面射过来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面或第二出光面,避免光线无法反射至第一出光面或第二出光面而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
其中,所述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和第三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与过所述安装面的表面相对,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入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安装面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轮廓线为半圆形,且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面相接。通过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和第三入光面的协作,将光线折射至反射面、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以便反射面进行汇聚光线以及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进行扩大角度出射光线。
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轮廓线为曲线,且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中部朝向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凸出。通过采用上述第一入光面的结构,使得第一入光面在第二方向上汇聚光线,避免光线在第二方向上过度分散。
其中,所述第一入光面满足条件:(d/2)<R<(d/2)*1.1;K=-2.2~-2.5;其中d为所述光源的中心到第一入光面的最近距离,K为第一入光面的非球面系数,R为第一入光面的曲率半径,R和K满足非球面透镜的设计公式。通过设置上述条件式,调整第一入光面的结构,使得第一入光面能顺利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往第一出光面或第二出光面,同时,保证光线能够较为均匀的分布在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光源和第一方面中的透镜,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光源腔内。通过加入所述的透镜,光学系统时能够将光线能量合理分配,满足大角度的工业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透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现有利用与DOE或者ROE设计的光学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透镜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透镜的仰视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透镜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透镜的正视图。
图9是沿图8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第二夹角时的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三维的扫描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能够应用于终端的视频和图片获取,光学系统可以为手机、游戏机、电脑、投影仪和摄像机等产品的一部分。光学系统包括光源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镜,透镜具有光源腔,光源设置在光源腔内。光源可以是LED或者其他发光件。透镜具有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具有更大的出射角度的作用,使得光学系统满足工业对于大视场角的光学性能需求。
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该透镜包括安装面6、第一出光面1、第二出光面2、反射面3、侧面4和入光面5。该透镜可为透明材料,如由塑料或玻璃制成。塑料可为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脂)、或是硅树脂(silicone)等。
请参阅图2和图5,安装面6设置于透镜100靠近光源200的一侧,用于安装透镜100,安装面6为平面或者曲面,根据透镜安装的客体而定。该客体例如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举例而言,若安装在凸面上,则安装面6为凹面;若安装在凹面上,则安装面6为凸面;若安装在平面上,则安装面6为平面。本发明对安装面6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安装面6的中心开设有光源腔50,光源腔50用于容置光源200,光源腔50的内表面为入光面5。通过对上述光源200、安装面6以及入光面5位置的合理排布,使得光源200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好的通过入光面5进入透镜100内,减少光线的能量损失。
请参阅图1,首先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为图1坐标轴的x轴方向,第二方向为坐标轴的y轴方向。本文中描述的在第一方向上,即为沿着y轴观察,视线与x轴垂直,看到的是平行于x轴的平面。本文中描述的在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上,即为沿着x轴观察,视线与x轴平行,看到的是垂直于x轴的平面。本文中描述的在第二方向上,即为沿着x轴观察,视线与y轴垂直,看到的是平行于y轴的平面。本文中描述的在第二方向的横截面上,即沿着y轴观察,视线与y轴平行,看到的是垂直于y轴的平面。由上述定义可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请参考图1、图4与图5,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为设置于透镜100远离光源200的曲面。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出光面1一端连接安装面6,第一出光面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出光面2,此时第二出光面2远离第一出光面1的一端也连接到安装面6。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相交形成第一交线91,第一交线91为直线,第一交线9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出光面2与第一出光面1相对于经过第一交线91并垂直于安装面6的平面镜像对称(若安装面6为曲面,请参阅图9,第一出光面1与第二出光面2关于坐标系的yoz面镜像对称)。在第二方向的横截面上,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相对于安装面6呈凸出的凸透镜截面形状。光源200发出的光线在透镜100内传播后,从第一出光面1与第二出光面2出射,光线在第一出光面1与第二出光面2向大角度出射。
参阅图1和图7,反射面3与侧面4、安装面6相接,反射面3呈锥形,并相对于侧面4凹陷,反射面3用于将光源200发出的并通过入光面5射向反射面3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面1或第二出光面2出射。具体的,反射面3的表面一般涂覆有反射镀层,以实现反射的功能。其中,反射面3包括第一反射面31和第二反射面32。设第一平面为与第二方向垂直、经过第一交线91的中点的平面,第一反射面31和第二反射面32关于上述第一平面对称。第一反射面31与第二反射面32采用对称结构,使得反射面3在第一方向上反射给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的光线能量相同,有利于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更优地分配光线能量。光源200发出的光线经入光面5进入到透镜100内,透镜100内的光线经第一出光面1或第二出光面2射出,或者,透镜100内的光线经反射面3反射后由第一出光面1或第二出光面2射出。
合理设置透镜的安装面6、入光面5、第一出光面1、第二出光面2和反射面3的位置和结构,光源200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5以及反射面3折射或反射至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出射,第一方向上,出射的光线具有更大的角度,第二方向上,出射的光线被汇聚准直,光线在各个位置汇聚的数量更多,使得光线在大角度的能量充足,能够满足大角度的工业应用的需求。
请参阅图1和图7,本透镜100具有两个侧面4,侧面4的一端连接安装面6,另一端连接第一出光面1或第二出光面2。在第一方向的过第一交线91的横截面上,第一反射面31和第二反射面32与侧面4相接的端点与第一交线91重合。通过合理设置侧面4的位置,透镜100的第一出光面1、第二出光面2、反射面3和安装面6能够更为稳定地协作,同时侧面4能够保护反射面3,保证反射面3能够准确的反射光线。
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申请的光源200与透镜100组成的光学系统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常规的DOE或者ROE结构的光学系统的工作示意图。500为MLA透镜或者是其他现有的光学透镜,100为本申请的透镜,不难看出,图2光学系统的视场角明显比图3光学系统的视场角更大,光线出射的范围更广。
请参阅图8,第一出光面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三面13,且第一面11与第二出光面2连接,第三面13与安装面6连接。第二面12为圆弧面,光源腔中的光源200中心为第一位置,第一位置沿第二方向投影的位置为圆心O,第二面12上的远离第一面11的端点B,其第一切线92与OB垂直,通过设置第二面12为圆弧面,使得光线在第二面12处折射而能向更大的角度出射,从而使得出射的光线分布更为充足。第三直线OB与第二直线OM的第二夹角72满足条件:40°≤第二夹角72≤75°。参阅图10,当第二夹角81=43°时,可制成广角100°透镜;当第二夹角82=59°时,可制成广角120°透镜;当第二夹角83=72°时,可制成广角140°透镜。在需要制成视角比广角100°稍小的情况下,第二夹角72可低至40°,在需要制成视角比广角140°稍大的情况下,第二夹角72可高至75°。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夹角72的角度,在保证大角度光线充足的前提下,限制了光线在大角度方向的范围,避免大角度的光线过于分散,影响大角度光线的强度。
请参阅图8,第一面11上任意一点H相对安装面的垂线距离为第一距离HT,第一交线91上任意一点M与安装面的垂线距离为第二距离OM,第一距离HT大于等于第二距离OM。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的分界线上的点A,第一交线91的点M,第一直线OA和第二直线OM的第一夹角71满足条件:0°<第一夹角71≤5°(当第一夹角71=0°时,第一面11不存在),例如:第一夹角71可以为1°、2°、3°、4°、4.5°、5°等。第一出光面1在该范围内(即第一面11的范围),为平面或者形成凹陷。通过设置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相交位置(即第一面11)为平面或者凹陷,使得光线在第一面11处折射而往更大的角度出射,使得大角度的光线充足。
由于第一出光面1与第二出光面2关于第一交线91对称,因此第二出光面2的相同位置也为平面或者凹陷。上述对称的凹陷位置,可使光源200发出的光线朝着更大的角度出射;而对称的平面位置则使得光源200发出的光线朝着原角度出射。第一面11的凹陷程度和第一面11的凹陷范围(即第一夹角71的值)可以随着应用需求不同而不同。例如,当应用于对于对大角度光线能量要求稍高的,第一夹角71可以取4.5°甚至5°,而凹陷程度可以适当增加;反则当应用于对于对大角度光线能量要求稍低的,可以降低第一夹角71的角度、减少凹陷程度或者设置第一面11为平面。设置上述第一夹角大小,从而调节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相交的位置处的平面或者凹陷的区域的范围,使得中心的光线与边缘的光线分配更为均匀,增强大角度方向的光线强度。
请参阅图1、图9和图11,反射面3包括相对于过安装面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一交线的平面(请参阅图8,该平面即为图8中坐标系的xoz平面)对称设置的第一反射面31和第二反射面32。在第一方向的过第一交线91的横截面上,第一反射面31、第二反射面32、安装面6和第一交线91形成梯形形状,且第一反射面31和第二反射面32朝向第一交线91的方向与侧面4相接的端点与第一交线91两端的端点重合,第一反射面31和第二反射面32与安装面6相接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为第四直线JK,第一交线91的长度大于第四直线JK的长度。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反射面31、第二反射面32、安装面6和侧面4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将光线汇聚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出射,提高了光线的利用效率。
请参阅图7和图11,以第二方向的过圆心O的直线为转轴94,反射面3轮廓线95沿转轴94扫描而形成的。由于反射面3是沿着安装面6上的转轴94旋转扫描形成的,因此反射面3在第一方向上对光线的反射效果相同,有利于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对于反射面3反射过来的光线进行合理的、满足工业要求的分配。可根据透镜的具体结构调整扫描的轮廓线,在第一方向且经过第一交线91的横截面上,轮廓线为直线时光线均匀度更高,轮廓线为曲线时,光线集中度更高。通过设置扫描形成的反射面3,使得反射面3汇聚光线的范围更大,有利于光线的充分利用,避免散射导致能量损失。
反射面3包括多个微小的弧面单元,弧面单元将通过第二入光面52或者第三入光面53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面1或者是第二出光面2。在第二方向上,U为安装面6上的一点,O为光源中心,反射面3满足条件:在某一点S处的第二切线9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2在该平面以第一位置为原点O、OU为x轴、OI为y轴的坐标系上满足:
Figure BDA0002238757260000091
其中θ1为第一连线SO与安装面6的夹角,第一连线SO为S点与光源中心O的连线;
θ1=tan-1(H01/W01),S坐标为(H01,W01)。
另外,轮廓线95为直线时,θ2为固定值(与反射面3上的s点的位置无关);而当轮廓线95为曲线时,θ2为变值(随着s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通过设置上述条件式,调整反射面3的结构,使得反射面3能够准确的将由入光面5射过来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面1或第二出光面2,避免光线无法反射至第一出光面1或第二出光面2而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
参阅图5、图6和图9,该透镜的入光面5包括第一入光面51、第二入光面52和第三入光面53,第一入光面51与过安装面6的表面相对,第二入光面52和第三入光面53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第一入光面51和安装面6之间,第一入光面51为曲面。第一入光面51、第二入光面52和第三入光面53围合形成光源腔50,光源腔50在垂直于安装面6上的投影呈矩形,光源200的位置处于该矩形的几何中心点,且光源200与安装面6齐平。光源20的位置为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为第一入光面51的焦点位置。通过第一入光面51、第二入光面52和第三入光面53的协作,将光线折射至反射面3、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以便反射面3进行汇聚光线以及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进行扩大角度出射光线。
在第二方向的横截面上,第一入光面51的轮廓线为半圆形,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入光面51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面6相接。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入光面51分为关于第二交线90镜像对称的两部分。第二入光面52与第三入光面53关于第二交线90镜像对称,在第一方向上呈半圆形状。通过采用第一入光面51的结构,使得第一入光面51将原本有发散趋势的光线聚拢至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为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提供充足的光线。
参阅图9,第一入光面51满足条件:
(d/2)<R<(d/2)*1.1;
K=-2.2~-2.5;
其中d为光源中心到第一入光面51的最近距离,K为第一入光面51的非球面系数,R为第一入光面51的曲率半径。
其中R和K满足非球面透镜设计公式:
Figure BDA0002238757260000101
其中Y为曲面端点距离曲面凸点法线的距离,z为曲面凸点距离曲面端点处于的底平面的距离。通过设置上述条件式,调整第一入光面51的结构,使得第一入光面51能顺利将光源100发出的光线射往第一出光面1或第二出光面2,同时,保证光线能够较为均匀的分布在第一出光面1和第二出光面2。
在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上,第一入光面51的轮廓线为曲线,且第一入光面51的中部朝向远离安装面6的一侧凸出。通过采用上述第一入光面的结构,使得第一入光面在第二方向上汇聚光线,避免光线在第二方向上过度分散。
请参阅图12,光源200发出的光线有两条路径:①通过第一入光面51,从第一出光面1或者第二出光面2射出;②通过第二入光面52或者第三入光面53,然后在反射面3中反射,最后从第一出光面1或者第二出光面2射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面、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和反射面;
所述安装面设置于所述透镜靠近光源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透镜;
所述透镜在所述安装面的中心开设有光源腔,所述光源腔用于容置所述光源;
所述光源腔的内表面为所述入光面;
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为设置于所述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曲面;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出光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相交形成第一交线,所述第一交线为直线,所述第一交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于经过所述第一交线并垂直于所述安装面的平面镜像对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反射面为所述透镜相对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反射面用于将从所述入光面射向所述反射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出光面或所述第二出光面出射;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面进入到所述透镜内,所述透镜内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出光面或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或者,所述透镜内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后由所述第一出光面或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所述侧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光面或所述第二出光面,所述反射面与所述侧面、所述安装面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连接,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安装面连接,所述第二面为曲面,所述第一面上任意一点相对所述安装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交线上任意一点与所述安装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距离,以使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相交的位置为平面或形成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任一横截面上,以所述光源腔中的所述光源沿所述第二方向投影的位置为圆心,所述第一面远离所述第一交线的端点与所述圆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交线的点与所述圆心的连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等于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为圆柱面,所述第二面上任意一点的第一切线与所述圆心至所述任意一点的连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任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二面上远离第一面的端点与所述圆心的连线为第三直线,所述第三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40°至7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曲面,所述反射面包括相对于过所述安装面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交线的平面对称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且经过所述第一交线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安装面和所述第一交线形成梯形形状,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侧面相接的端点与所述第一交线两端的端点重合,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安装面相接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为第四直线,所述第一交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直线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且经过所述第一交线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反射面的轮廓线为直线或曲线,所述轮廓线通过扫描而形成所述第一反射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反射面满足条件:
θ2=(90°+θ1)/2±5°;
其中θ2为在所述反射面某一点S点处的第二切线与所述安装面的夹角;
θ1为第一连线与所述安装面的夹角,所述第一连线为所述S点与光源中心的连线;
θ1在以所述光源中心为原点、经过所述光源中心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交线的直线为x轴、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的二维坐标系上满足条件:
θ1=tan-1(H01/W01),其中,所述S点的坐标为S(H01,W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和第三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与过所述安装面的表面相对,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入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安装面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轮廓线为半圆形,且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面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轮廓线为曲线,且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中部朝向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面满足条件:
(d/2)<R<(d/2)*1.1;K=-2.2~-2.5;
其中d为所述光源的中心到第一入光面的最近距离,K为第一入光面的非球面系数,R为第一入光面的曲率半径,R和K满足非球面透镜的设计公式。
13.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透镜,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光源腔内。
CN201910992649.9A 2019-10-18 2019-10-18 透镜及光学系统 Withdrawn CN1126827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2649.9A CN112682761A (zh) 2019-10-18 2019-10-18 透镜及光学系统
PCT/CN2019/115375 WO2021072822A1 (zh) 2019-10-18 2019-11-04 透镜及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2649.9A CN112682761A (zh) 2019-10-18 2019-10-18 透镜及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2761A true CN112682761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44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2649.9A Withdrawn CN112682761A (zh) 2019-10-18 2019-10-18 透镜及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27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9299A (zh) * 2021-05-31 2021-09-21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光学镜组和投影光学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9299A (zh) * 2021-05-31 2021-09-21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光学镜组和投影光学系统
CN113419299B (zh) * 2021-05-31 2023-09-2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光学镜组和投影光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7236B2 (en) Grating-coupled light guide,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optical concentration
KR20060061257A (ko) 면광원 장치 및 표시장치
US10114219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head-up display device
EP3644110A1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system
US10139640B2 (en) Optical device
US10845028B2 (en) Extremely wide distribution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lens for thin direct-lit backlight
JP2021536588A (ja) ユーザ追跡を使用したマルチビュー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7123125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130063975A1 (en) A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CN112682761A (zh) 透镜及光学系统
CN213843580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511509U (zh) 透镜及光学系统
JP2007103226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光制御手段構造体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11215874B2 (en) Light collimation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CN113640903B (zh) 复眼透镜、背光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72822A1 (zh) 透镜及光学系统
CN21095439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769126A (zh) 照明装置
CN211236319U (zh) 微透镜阵列、光发射模组、深度相机和电子设备
CN110764256B (zh) 一种用于空气成像的大景深平板透镜及空气成像系统
US20100254159A1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12445004A (zh) 光发射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7875682U (zh) 光学模组和灯具
KR101458788B1 (ko) Led 광원의 광 조정용 광학패턴렌즈
US8858058B2 (en) A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circular base seg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Jiangxi Nanchang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of six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Applicant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96 Jiangxi Nanchang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of six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Applicant after: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o.698 Tianxia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OFILM BIO-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