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2269B - 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2269B
CN112672269B CN201910945838.0A CN201910945838A CN112672269B CN 112672269 B CN112672269 B CN 112672269B CN 201910945838 A CN201910945838 A CN 201910945838A CN 112672269 B CN112672269 B CN 1126722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rminal
finding
finding device
threshol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58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2269A (zh
Inventor
李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irui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irui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irui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irui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58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2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2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2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2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2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位于所述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在解析到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向所述第一测向设备返回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接收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在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通信弱点时,能够获取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保证测向的效率和成功率。

Description

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进行手机终端测向定位的工作中,为了能实现更快速、更准确地获知目标终端的位置,可能会利用两部以上的测向设备同时对目标终端进行探测、计算,并综合各测向设备的测向结果最终定位目标终端的位置。
对手机终端进行测向时,测向设备需要在目标终端所在小区的通信网络下,且需要在信噪比好的时候从空中信令中解析出终端的特征信息,如CRNTI(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TMSI(Temporary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从而解析出目标终端对应的DCI0(DCI0是DCI的其中一种格式,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确定目标终端上行的配置参数,最终通过计算出目标终端发射信号的强度、方向等信息,确定目标终端的位置。
然而,在同一通信小区下,会存在通信弱点,当测向设备处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通信弱点时,由于信噪比差,往往无法从下行信息中正确解析出终端的特征信息。若某一测向设备因处于目标终端所在小区的通信弱点而无法解析出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则该测向设备将无法对目标终端实现测向,影响协同测向的效果。
发明人发现,从空中信令中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与解析DCI0所要达到的信噪比不同,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相比于解析DCI0所要达到的信噪比更高,即在信噪比为某值的位置下,测向设备无法解析出终端的特征信息,但能解析DCI0。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应用于第一测向设备,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用于定位同一目标终端,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与所述第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位于所述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
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在解析到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向所述第一测向设备返回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根据解析到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与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具有相同的目标标记,所述目标标记用于标识测向设备所需定位的目标终端;
所述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具体为:
所述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带有相同所述目标标记的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向设备通过通信公网或预设的后台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的TMSI或CRNTI。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向设备,所述测向设备与协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测向设备与所述协同测向设备用于定位同一目标终端,包括:
信噪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下的信噪比;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在解析到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向所述测向设备返回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特征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的特征信息;
第一DCI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
进一步地,所述测向设备还包括:
特征信息解析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第二DCI解析模块,用于根据解析到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进一步地,所述测向设备与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具有相同的目标标记,所述目标标记用于标识测向设备所需定位的目标终端;
所述请求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带有相同所述目标标记的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测向设备与所述协同测向设备通过通信公网或预设的后台通信系统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的TMSI或CRNTI。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利用了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所要达到的信噪比与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所需要达到的信噪比不同,即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的通信小区下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虽然无法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但可以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利用测向设备的这一特点,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通信弱点的通信设备可以通过协同的、处于通信强点的通信设备获取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进而解析出目标终端的DCI0,确定目标终端上行的配置参数,最终通过计算出目标终端发射信号的强度、方向等信息,确定目标终端的位置,提高多设备协同测向的测向效率及成功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的第一测向设备一个实施例测向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的第一测向设备另一个实施例具体的测向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第一个应用实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第二个应用实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第三个应用实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测向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目标终端;110、第一测向设备;120、第二测向设备;130、通信小区;140、后台通信系统;200、目标终端;210、第一测向设备;220、第二测向设备;230、第二测向设备;240、通信小区;250、后台通信系统;300、通信小区;310、通信小区;320、目标终端;330、第二测向设备;340、第二测向设备;350、第一测向设备;360、后台通信系统;400、测向设备;410、信噪比检测模块;420、请求发送模块;430、特征信息接收模块;440、第一测向模块;450、特征信息解析模块;460、第二测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的多设备协同测向,在其中一个测向设备或部分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通信弱点或通信盲点时,上述的测向设备无法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从而无法获取目标终端的DCI0,使得最终无法得到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或得到的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结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发明人发现,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与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所需要的信噪比不相同,其中,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要求的信噪比的大小大于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的信噪比的大小,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设备协同测向的方法,当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通信弱点时(即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在此处的信噪比大于测向设备解析DCI0所要求的信噪比而小于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的信噪比),测向设备向协同工作的测向设备发送特征信息的请求,并根据得到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从而获取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的第一测向设备一个实施例的测向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应用于第一测向设备,第一测向设备为用于定位同一目标终端的多个测向设备所组成的测向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测向设备,第二测向设备为该测向系统中除第一测向设备的其他测向设备,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对同一目标终端进行测向,,即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用于定位同一目标终端,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00,检测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
S200,在上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第二测向设备在解析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向第一测向设备返回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其中,第一阈值为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所要求的信噪比大小,第二阈值为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所要求的信噪比大小,当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表明第一测向设备具备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的能力,却无法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则向第二测向设备发送特征信息发送请求时,第二测向设备向第一测向设备返回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测向设备在对目标终端进行测向时,也需要检测当前位置下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当第二测向设备检测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时,表明第二测向设备具备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的能力,即可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在收到特征信息发送请求并解析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第二测向设备向第一测向设备返回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而当第二测向设备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时,则无法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那么尽管接收到第一测向设备的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也不会响应该请求,即第二测向设备部会向第一测向设备返回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其中,测向设备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即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
S300,接收第二测向设备返回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S400,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当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第一测向设备向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在第二测向设备解析得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后,将得到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返回给第一测向设备,第一测向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可以确保某个或一部分测向设备在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可以根据其他测向设备发送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出目标终端的DCI0,确定目标终端上行的配置参数,最终通过计算出目标终端发射信号的强度、方向等信息,从而获取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保证最终测向结果的准确度,提高协同测向的效率及成功率。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中第一测向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测向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应用于第一测向设备,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用于对同一目标终端进行测向,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00,检测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
S200,在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第二测向设备在解析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向第一侧线设备返回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S300,接收第二测向设备返回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S400,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其中,在步骤S100之后,还包括:
S210,在上述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S220,根据解析到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在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所要求得信噪比大小)且大于第二阈值(测向设备解析目标终端得DCI0所要求得信噪比大小)时,第一测向设备向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根据接收第二测向设备发送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来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在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时,第一测向设备自身即可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并根据解析得到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可选的,可以设置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上具有相同的目标标记,该目标标记用于标识所需定位的目标终端,在步骤S200中,第一测向设备向具有目标标记的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利用目标标记标识用于定位同一目标终端的测向设备,以区分第一测向设备发送特征信息发送请求的对象,避免将特征信息发送请求错误地发送到其他测向设备上,保证接收到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通过通信公网或预设的后台通信系统通信连接,可选的,在检测到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第一测向设备通过通信公网的短信通道向第一测向设备发送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第一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第一测向设备通过后台通信系统向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第二测向设备通过后台通信系统向第一测向设备发送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包括目标终端的TMSI或CRNTI。
下面,结合图3至图5,对本发明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的三种应用实例进行描述,需要注意,图3至图5仅示意了几种应用实例,而非全部。
如图3,目标终端100、第一测向设备110、第二测向设备120位于同一通信小区130内,第一测向设备110与第二测向设备120通过后台通信系统140通信连接,第二测向设备120位于通信小区130的通信强点(即第二测向设备120在通信小区130的信噪比大小大于第一阈值)。
在使用第一测向设备110、第二测向设备120对目标终端100进行协同测向时,针对第一测向设备110,先检测第一测向设备110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即通信小区130)的信噪比,若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则第一测向设备110通过后台通信系统140向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第二测向设备120在解析到目标终端100的特征信息时,向第一测向设备110返回目标终端100的特征信息,在第一测向设备110接收到目标终端100的特征信息后,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终端100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并进一步获取目标终端发射信号的强度、方向等信息,确定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若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第一测向设备110解析目标终端100的特征信息,并根据得到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第一测向设备110、第二测向设备120分别获取了目标终端100的位置信息之后,将第一测向设备110、第二测向设备120获得位置信息进行综合,以获取最终的目标终端100的位置信息,提高测向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4,在此实例中,目标终端200、第一测向设备210、第二测向设备220、第二测向设备230位于同一通信小区240内,第一测向设备210与第二测向设备230、第一测向设备220与第二测向设备230通过后台通信系统250通信连接。
在使用第一测向设备210、第二测向设备220、第二测向设备230协同测向时,针对第一测向设备210,先检测第一测向设备210位于通信小区240的信噪比,若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则第一测向设备210自身即可解析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若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则第一测向设备210通过后台通信系统250向第二测向设备220、第二测向设备230发出发送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的请求,假设第二测向设备220处于通信弱点,无法解析出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第二测向设备220不会向第一测向设备210发送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而第二测向设备230处于通信强点,能解析出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因而在第二测向设备230解析到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时,将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发送到第一测向设备210,第一测向设备210在接收到第二测向设备230发送的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后,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获取目标终端200的DCI0。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第二测向设备220定义为第一测向设备,第二测向设备220在检测到通信小区240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第一测向设备210及第二测向设备230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其工作原理与第一测向设备210相同。
最终,第一测向设备210、第二测向设备220能够根据第二测向设备230发送的目标终端200的特征信息计算目标终端200的位置,并结合第二测向设备230计算的目标终端的位置,将三个位置信息进行综合,最终得到目标终端200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协同测向系统中的多个测向设备中,只需满足其中一个测向设备处于通信强点,并能解析出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则可根据其他测向设备的请求将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发送到其他测向设备,结合其他测向设备的测向结果综合得到目标终端的位置。
如图5,在此实例中,目标终端320在通信小区300、通信小区310之间切换,即目标终端320可能位于通信小区300内,也可能位于通信小区310内,通信小区300与通信小区310相交,第二测向设备330位于通信小区300内,第二测向设备340位于通信小区310内,第一测向设备350位于通信小区300与通信小区310的交界处,各第二测向设备位于各自通信小区的通信强点,第一测向设备350与第二测向设备330、第一测向设备350与第二测向设备340通过后台通信系统360通信连接。
通过第一测向设备350、第二测向设备330、第二测向设备340协同对目标终端320测向定位。针对第一测向设备350,目标终端320无论是在通信小区300内,还是在通信小区310内,第一测向设备350都可以检测到目标终端,此时,检测第一测向设备350位于目标终端320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如图5所示,此时,目标终端320位于通信小区310内,检测第一测向设备350位于通信小区310的信噪比,若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则第一测向设备350通过后台通信系统360向第二测向设备340发出发送目标终端320的特征信息的请求,第一测向设备350在接收到解析的目标终端320的特征信息后,根据接收的目标终端320的特征信息,获取目标终端的DCI0;若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则第一测向设备320解析目标终端320的特征信息,并根据解析得到的目标终端320的特征信息解析DCI0;若目标终端320位于通信小区300内,则第一测向设备350与第二测向设备330获取目标终端320的特征信息。
最后,通过将第一测向设备350、第二测向设备330、第二测向设备340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最终的目标终端320的位置信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实例中的第一测向设备也可为实例中的其他测向设备,如在第一个应用实例中,可定义第二测向设备120为第一测向设备,则第一测向设备110定义为第二测向设备,其方法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同,此处将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测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向设备,测向设备400与协同测向设备(其他的测向设备)协同测向,用于对同一目标终端进行测向,该测向设备400与协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该测向设备400包括:
信噪比检测模块410,用于检测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下的信噪比;
请求发送模块420,用于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在解析到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向所述测向设备返回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特征信息接收模块430,用于接收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的特征信息;
第一DCI解析模块44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可选的,测向设备400还包括:
特征信息解析模块450,用于在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第二DCI解析模块460,用于根据解析到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可选的,测向设备400与协同测向设备具有相同的目标标记,目标标记用于标识测向设备所需定位的目标终端;
请求发送模块420具体用于在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带有相同目标标记的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
可选的,测向设备400与协同测向设备通过通信公网或预设的后台通信系统通信连接。
可选的,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包括目标终端的TMSI或CRNTI。
本实施例中的测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其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一一对应,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测向设备,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与第二测向设备用于定位同一目标终端,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与所述第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位于所述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的信噪比;
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在解析到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向所述第一测向设备返回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测向设备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所要求的信噪比大小,所述第二阈值为测向设备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所要求的信噪比大小;
接收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上行配置参数;
通过所述上行配置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发射信号的强度、方向信息,以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根据解析到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向设备与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具有相同的目标标记,所述目标标记用于标识测向设备所需定位的目标终端;
所述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所述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具体为:
所述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带有相同所述目标标记的第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向设备通过通信公网或预设的后台通信系统与所述第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的TMSI或CRNTI。
6.一种测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向设备与协同测向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测向设备与所述协同测向设备用于定位同一目标终端,所述测向设备包括:
信噪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测向设备位于目标终端所在通信小区下的信噪比;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以使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在解析到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时,向所述测向设备返回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测向设备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所要求的信噪比大小,所述第二阈值为测向设备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所要求的信噪比大小;
特征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第一DCI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特征信息解析所述目标终端的DCI0,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上行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DCI解析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上行配置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发射信号的强度、方向信息,以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向设备还包括:
特征信息解析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噪比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获取到的空口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
第二DCI解析模块,用于根据解析到的所述目标终端的特征信息解析目标终端的DCI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测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向设备与所述协同测向设备具有相同的目标标记,所述目标标记用于标识测向设备所需定位的目标终端;
所述请求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向带有相同所述目标标记的协同测向设备发出特征信息发送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测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向设备与所述协同测向设备通过通信公网或预设的后台通信系统通信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945838.0A 2019-09-30 2019-09-30 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672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5838.0A CN112672269B (zh) 2019-09-30 2019-09-30 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5838.0A CN112672269B (zh) 2019-09-30 2019-09-30 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2269A CN112672269A (zh) 2021-04-16
CN112672269B true CN112672269B (zh) 2022-05-13

Family

ID=7539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5838.0A Active CN112672269B (zh) 2019-09-30 2019-09-30 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226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3333B2 (en) * 2011-02-09 2017-06-2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on boosting using proximity information
US9386469B2 (en) * 2012-10-01 2016-07-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F performance metric estimation
US10250420B2 (en) * 2015-04-10 2019-04-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ption of control signaling
CN106559896B (zh) * 2015-09-30 202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协作通信的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7466101B (zh) * 2016-06-03 202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535131B (zh) * 2016-12-05 2019-07-09 四川猎鹰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第三方定位装置对wcdma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
CN108243405B (zh) * 2016-12-26 2021-09-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库的建立方法、测量报告mr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8901068A (zh) * 2017-12-29 2018-11-27 大唐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te终端的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8924923A (zh) * 2018-05-31 2018-11-30 江西午诺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286929B (zh) * 2018-08-17 2023-03-21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系统的移动终端imsi抓取和定位方法及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gnitive target tracking using FDA radar for increased SINR performance;Zhe Wang;《2016 IEEE Radar Conference (RadarConf)》;2016060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2269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0532B2 (en) Signal strength profiling
US6484034B1 (en) Radio handset and position location system
US720039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measurement data collection using infrastructure overlay-based handset location systems
US200701175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geocoded data for network optimization under different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location technology conditions
CN108702585B (zh) 混合指纹识别/otdoa定位技术和系统
US957212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for positioning mobile station
US9161237B2 (en) Checking a validity of coverage area position information
WO201206076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network testing procedures
CN11012118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918323A (zh)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设备
CN108307427B (zh) 一种lte网络覆盖分析、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8738064B (zh) 上行干扰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0972155B (zh) 测量配置方法、测量方法、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
US874443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based wireless network test
WO2012000387A1 (zh) 一种优化网络接入性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49454A (zh) 定位处理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定位服务器
EP2819454A1 (en)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transmission of environment-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er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comprising a user equipment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7185748A1 (zh) 基于小区标识的定位方法和定位服务器、移动设备
Bejarano-Luque et al. A data-driven algorithm for indoor/outdoor detection based on connection traces in a LTE network
EP25753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Interception based on Downlink Reception
CN106304153B (zh) 一种确定室内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645625B (zh)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258437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威胁检测装置及其威胁检测方法
US20140187262A1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 Time Zone at Which a Device is Positioned
CN112672269B (zh) 多设备协同测向方法、测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4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3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