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1895A -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1895A
CN112671895A CN202011534101.9A CN202011534101A CN112671895A CN 112671895 A CN112671895 A CN 112671895A CN 202011534101 A CN202011534101 A CN 202011534101A CN 112671895 A CN112671895 A CN 112671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arty
data
controller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41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1895B (zh
Inventor
沈国辉
马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ushroom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gulink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gulink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gulink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41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1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1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1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1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1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基于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接收设备控制器发送的设备数据,将设备数据发送至第三方设备;接收第三方设备基于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基于控制指令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解决了现有的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程度低的技术问题,通过双模RTU与云端和联控系统建立连接,实现了机电设备的双端监测和控制管理,提升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管理。

Description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压缩气体体积并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机械设备,能将气体体积缩小、压力增高、具有一定的动能,可作为机械动力或其他用途,是通用机电设备的一个大类,工业应用非常普遍,是很多工业企业内部主要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之一。为了保证空气压缩机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能远程监控到空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现有一般是将空气压缩机连接上第云端,基于云端实现空气压缩机的远程监控,另外,空压站房多种类多台设备机组将常规采用有线方式,这使得机电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的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程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
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发送的通讯地址表;
将所述设备数据基于所述通讯地址表对应的地址关系进行转换,得到目标设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设备控制器的通信协议,基于所述通信协议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
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可选地,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发送的通信协议的配置文件,所述配置文件是物联网关与所述设备控制器之间通信的文件;
基于所述配置文件与所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机电设备的执行结果;
将所述执行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由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执行结果获取所述机电设备的执行情况。
可选地,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在步骤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方设备为所述联控系统,则在所述物联网关上电时,获取与所述联控系统对应的通信参数;
基于所述通信参数进行无线网络的配置,将通信节点与基站建立通信网络,以使与所述联控系统进行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方设备为所述云端,则获取与所述云端对应的账号;
基于所述账号登录所述云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设备的控制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设备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基于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接收设备控制器发送的设备数据,将设备数据发送至第三方设备;接收第三方设备基于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基于控制指令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通过双模RTU与云端和联控系统建立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程度低的问题,实现了机电设备的双端监测和控制管理,提升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的步骤之前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的步骤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的步骤之前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由于现有的机电设备一般是通过云端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且空压站房多种类多台设备机组将常规采用有线方式,导致机电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程度低。本申请通过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基于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接收设备控制器发送的设备数据,将设备数据发送至第三方设备;接收第三方设备基于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基于控制指令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通过双模RTU与云端和联控系统建立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程度低的问题,实现了机电设备的双端监测和控制管理,提升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管理。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遥控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检测器等等。当然,所述终端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的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设备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
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用机电设备组之间安装一个双模RTU(通常也称为:云盒/物联网关),该双模RTU可以通过本地无线LORA网络组成联控系统,并与联控系统采用LORA无线网络组网通讯;双模RTU与通用机电设备的控制器采用RS485本地现场通讯总线进行有线双向连接通讯交互;双模RTU通过LTE-CAT1运营商网络与云服务器进行双向无线连接通讯,通过这样的拓扑结构形成了一个可靠的三角形通讯网络。在一实施例中,双模RTU采用多串口(至少具有3个串口)芯片,第一个串口采用TTL接口与LTE-CAT1模组连接,按照通讯协议与云服务器通讯,用于上报数据和接收云服务器端的远程控制命令;第二个串口采用TTL接口与LORA通讯模组通讯,用于通过LORA无线与联控系统的通讯;第三个串口采用RS485接口与通用机电设备的控制器连接,用于实现双模RTU与控制器本地RS485通讯,从而实现通用机电设备的本地LORA无线联控和工业物联的功能。
双模RTU在接收到云端(云服务器)/联控系统的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时,将该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采集机电设备的设备数据,该设备数据包括机电设备内部的运行数据、状态数据以及告警数据等。
进一步地,参考图4,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11,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发送的通信协议的配置文件,所述配置文件是物联网关与所述设备控制器之间通信的文件;
步骤S12,基于所述配置文件与所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
双模RTU与设备控制器之前进行通信的配置文件是由云端或联控系统进行配置的,当云端或联控系统完成配置通信协议的配置文件后,将该配置文件发送至双模RTU;双模RTU接收到配置文件后,基于该配置文件与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
步骤S20,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设备控制器完成机电设备的设备数据采集后,将该设备数据发送至双模RTU,由双模RTU发送至云端,以实现远程采集机电设备的控制器内部数据;或者将设备数据发送至联控系统,其中,联动系统在接收到设备数据后,可以将该设备数据同步至云端,以实现联控系统与云服务器之间对机电设备数据的相互备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地,参考图5,所述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发送的通讯地址表;
步骤S22,将所述设备数据基于所述通讯地址表对应的地址关系进行转换,得到目标设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由于连接到云端/联控系统的机电设备来自不同地方,每个双模RTU与云端/联控系统都有对应的地址关系,当将设备数据发送至云端/联控系统时,需要将设备数据发送至指定的地址。在一实施例中,云端/联控系统将预先配置的通讯地址表发送至双模RTU,双模RTU在将设备数据发送至云端/联控系统时,获取该通讯地址表的内容,将当前需要发送的设备数据基于通讯地址表中对应的地址关系进行转换,得到目标设备数据,该目标设备数据为转换后的数据,将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云端/联控系统。其中,该通讯地址表中还包括其他的内容,参考表1:
表1
Figure BDA0002851740260000071
Figure BDA0002851740260000081
表1中仅列举了部分地址的相关内容,还包括其他的内容,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参考图6,所述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的步骤包括:
步骤S220,获取所述设备控制器的通信协议,基于所述通信协议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
步骤S221,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双模RTU将设备数据按通讯地址表中的地址关系进行转换后,还需要对转换后的目标设备数据进行打包,在一实施例中,获取设备控制器与云端/联控系统的通信协议,基于该通信协议将目标设备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再将该数据包发送至云端/联控系统,例如:以通信协议的帧格式进行打包,以生成对应格式的数据包。云端/联控系统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承载通信协议的帧格式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该数据包的帧头信息、帧长度信息、源节点信息、功能信息、传送信息、数据信息及校验信息等等。其中,该通信协议是用户自定义的,在自定义的通信协议表中还包括表2中的内容,参考表2:
表2
Figure BDA0002851740260000091
由表2记载的内容可知,机电设备与云端/联控系统的通信类型,动作编码、动作名称以及通讯方向等,其中,device→loginServer是指由设备端向服务器端进行通信。
步骤S30,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云端与机电设备使用者的Wed/APP终端进行连接,该Wed/APP终端用于对通用机电设备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自动控制通用机电设备的启动或停止,加载或卸载,以避免人为因素的误操作带来的危害;同时,还可以自动检测排气压力、故障等常用参数,实现通用机电设备工业物联控制的远程监测和自动控制。当云端在接收到双模RTU发送的设备数据后,对该设备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通讯协议进行解析,以获取对应的解析数据,并将该解析数据反馈至Wed/APP终端进行显示,实现远程实时监测。进一步用户基于Wed/APP终端中的解析数据发送控制指令至云端,由云端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双模RTU,再由双模RTU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以使设备控制器基于该控制指令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在一实施例中,若用户基于Wed/APP终端中的解析数据确定当前的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则发送停止运行指令至云端,由云端将停止运行指令发送至双模RTU,再由双模RTU将停止运行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设备控制器接收到停止运行的指令后,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电设备停止运行。通过LTE-CAT1无线网络和云端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了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测和自动控制。
当联控系统接收到双模RTU发送的设备数据后,将该设备数据按照设定的通讯协议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解析数据,进一步基于边缘服务器对解析数据进行边缘计算,并基于边缘计算向双模RTU发送控制指令,由双模RTU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以使设备控制器基于该控制指令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如控制机电设备的开启、关闭等。在一实施例中,以空气压缩机为例,联控系统发送空气压缩机的调节指令至双模RTU,由双模RTU将该调节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以使设备控制器基于调节指令调节空气压缩机的用气需求。通过LORA无线网络和联控系统内的边缘服务器交互可以实现空气压缩机系统压力根据实际用气需求来自动调节,达到压力最优化,降低了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进一步联控系统还可以发送压力带的设置指令至双模RTU,由双模RTU将该设置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以使设备控制器基于设置指令设置空气压缩机的压力带。通过压力带设定,减少了空气压缩机的启动频次,增加空气压缩机的待机时间,并对空气压缩机实现轮换工作均衡机器工况。同时,实现了合理配置空气压缩机资源,使控制最优化,既保证使用需要,又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实现了提升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参考图7,所述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31,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机电设备的执行结果;
步骤S32,将所述执行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由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执行结果获取所述机电设备的执行情况。
当设备控制器执行完来至云端/联动系统的控制指令后,向双模RTU反馈当前的执行结果,由双模RTU将该执行结果发送至云端/联动系统,并由云端/联动系统对该执行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控制器是否成功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在一实施例中,云端/联动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为关闭指令,若基于执行结果获取到的机电设备当前的设备状态为关闭状态,则说明设备控制器成功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关闭指令;若基于执行结果获取到的机电设备当前的设备状态为运行状态,则说明设备控制器未成功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关闭指令,此时,云端/联动系统可再次向双模RTU发送关闭指令,或者通知维修员进行设备故障排查等。
本实施例在联控系统与通用机电设备之间安装一个双模RTU,该双模RTU与通用机电设备的控制器有线双向连接,与联控系统和云服务器双向无线连接,云服务器与控制终端双向连接,形成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三端相互连接的远程采集数据和控制系统。同时,双模RTU接收云服务器的指令执行采集通用机电设备的控制器内部的数据和对通用机电设备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双模RTU与通用机电设备的控制器的通讯协议可以在联控系统内的边缘服务器和云服务器进行配置和解析;其次,双模RTU也接收联控系统的指令执行采集通用设备的控制器内部的数据和对通用设备的控制器进行控制。本申请通过双模RTU的本地LORA无线组成本地站房的联控系统,又通过LTE-CAT1无线网络实现对设备的上云,提供一种在通用机电设备既能实现本地LORA无线组成本地站房的联控系统,又能通过运营商提供的LTE-CAT1无线网络实现对设备的工业物联的一款双模RTU。通过本地LORA无线组网和运营商的无线网络的两张网络,既能实现对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的工业物联,又能达到对机电设备进行本地实时监测和控制管理,帮助工厂通过采集的数据提升运行效率、运用智能算法实现节能、采用云端和边缘端双端控制的高可靠性措施,以及支持远程升级等功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等。
进一步地,参考图3,提出本申请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
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与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在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13,若所述第三方设备为所述联控系统,则在所述物联网关上电时,获取与所述联控系统对应的通信参数;
步骤S14,基于所述通信参数进行无线网络的配置,将通信节点与基站建立通信网络,以使与所述联控系统进行通信连接。
当第三方设备为联控系统时,双模RTU需要提前与联控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具体地,在双模RTU每次上电时,获取与联控系统对应的通信参数,如LORA模组中的通讯信道,通讯地址,通讯秘钥,通讯速率,发射功率等模组参数;基于该通信参数进行LORA网络的配置,将通信节点与基站建立通信网络,以完成双模RTU与联控系统进行通信连接。其中,双模RTU和机电设备的控制器是一对一的,一套联控系统可以管理多种类多台的机电设备组,通过双模RTU的设备编号实现主从管理系统。
由于现有的机电设备机组均是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导致智能化程度不高,且需要额外占用资源,而本实施例通过本地LORA无线(不消耗运营商流量)通讯组成本地站房的联控系统,基于该本地LORA无线网络实现双模RTU与联控系统的通信,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和智能化协同,同时,基于无线连接达到了节约能耗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8,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15,若所述第三方设备为所述云端,则获取与所述云端对应的账号;
步骤S16,基于所述账号登录所述云端。
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能远程监控到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需要通过运营商的LTE-CAT1远程无线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机电设备连接上云端,通过工业物联技术来实现远程监控;其中,双模RTU会预先分配有一个ID码,该ID码是双模RTU注册云服务器时分配的。在双模RTU登录云服务器之前,先获取与云端对应的ID码,基于该ID码登录服务器,以实现与云端的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在进行机电设备的控制之前,双模RTU通过本地LORA无线网络与联控系统建立通信,以及基于预先分配的ID码登录云端,与云端建立通信,实现了机电设备的双端控制,同时,通过本地多机组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和云端下发的自动和智能联控算法提升本地机组的智能运行能力,达到节约能耗,提高效益的目的。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设备的控制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设备的控制程序,设备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
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和第三获取模块;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发送的通讯地址表;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设备数据基于所述通讯地址表对应的地址关系进行转换,得到目标设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包括第二获取子单元和第二发送子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设备控制器的通信协议,基于所述通信协议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
所述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发送的通信协议的配置文件,所述配置文件是物联网关与所述设备控制器之间通信的文件;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配置文件与所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收模块包括第三接收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机电设备的执行结果;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执行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由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执行结果获取所述机电设备的执行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三方设备为所述联控系统,则在所述物联网关上电时,获取与所述联控系统对应的通信参数;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通信参数进行无线网络的配置,将通信节点与基站建立通信网络,以使与所述联控系统进行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三方设备为所述云端,则获取与所述云端对应的账号;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账号登录所述云端。
上述的设备的控制装置各个模块功能的实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终端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基于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接收设备控制器发送的设备数据,将设备数据发送至第三方设备;接收第三方设备基于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设备控制器基于控制指令控制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通过双模RTU与云端和联控系统建立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程度低的问题,实现了机电设备的双端监测和控制管理,提升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管理。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设备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
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发送的通讯地址表;
将所述设备数据基于所述通讯地址表对应的地址关系进行转换,得到目标设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设备控制器的通信协议,基于所述通信协议将所述目标设备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
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发送的通信协议的配置文件,所述配置文件是物联网关与所述设备控制器之间通信的文件;
基于所述配置文件与所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机电设备的执行结果;
将所述执行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由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执行结果获取所述机电设备的执行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在步骤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方设备为所述联控系统,则在所述物联网关上电时,获取与所述联控系统对应的通信参数;
基于所述通信参数进行无线网络的配置,将通信节点与基站建立通信网络,以使与所述联控系统进行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方设备为所述云端,则获取与所述云端对应的账号;
基于所述账号登录所述云端。
8.一种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方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的采集指令,将所述采集指令发送至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采集指令对机电设备进行设备数据的采集;其中,所述第三方设备包括云端和联控系统;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设备控制器发送的所述设备数据,将所述设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设备;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方设备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控制器,由所述设备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电设备执行对应的控制动作。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设备的控制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设备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534101.9A 2020-12-22 2020-12-22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671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101.9A CN112671895B (zh) 2020-12-22 2020-12-22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101.9A CN112671895B (zh) 2020-12-22 2020-12-22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1895A true CN112671895A (zh) 2021-04-16
CN112671895B CN112671895B (zh) 2023-06-02

Family

ID=75407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4101.9A Active CN112671895B (zh) 2020-12-22 2020-12-22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18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099A (zh) * 2022-06-07 2022-09-20 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2119A (zh) * 2014-10-24 2016-05-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120694A (zh) * 2018-08-17 2019-01-01 蘑菇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在通用机电设备联工控上实现业物联的方法
WO2019238133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及控制方法和系统
US20200252288A1 (en) * 2019-02-04 2020-08-06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Embedd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assignment for unprotected remote terminal unit (rtu)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2119A (zh) * 2014-10-24 2016-05-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9238133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及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120694A (zh) * 2018-08-17 2019-01-01 蘑菇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在通用机电设备联工控上实现业物联的方法
US20200252288A1 (en) * 2019-02-04 2020-08-06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Embedd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assignment for unprotected remote terminal unit (rtu)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099A (zh) * 2022-06-07 2022-09-20 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5086099B (zh) * 2022-06-07 2023-12-29 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1895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571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CN102297493B (zh) 监控空调机组的系统和方法
CN11276987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物联网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1176180B (zh) 一种异构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
CN107450434B (zh) 一种基于二级网络的楼宇自控系统及方法
CN21040537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压智能运维系统
CN103747061B (zh) 一种支持多组网接入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603354A (zh) 一种自动切换网络接入方式的家庭网关及网络接入方式的切换方法
CN112671895B (zh)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45682B (zh) 监测联网节点存活状态的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EP2882216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pervising and giving an alarming from a power supply of base station
CN107150340B (zh) 一种机器人群控制装置
CN112654022A (zh) 基于LoRa通讯的电力系统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
CN108174399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06850806B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及能效监控系统的数据交换方法及装置
CN110601914B (zh) 监测服务器存活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15208905A (zh) 设备信息同步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289307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设备
CN204836240U (zh) 一种智能监测系统
CN108055659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07920347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02013918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9951309B (zh) 电能云采集系统网络节点维护方法及装置
CN108289308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05049217A (zh) 一种控制智能网络设备调试接口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18, Building C1, No.1 Qingsheng Avenue,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55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ushroom Io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518110 block 1505, building 9,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OGULINK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