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0638A - 可加热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加热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0638A
CN112670638A CN202011103635.6A CN202011103635A CN112670638A CN 112670638 A CN112670638 A CN 112670638A CN 202011103635 A CN202011103635 A CN 202011103635A CN 112670638 A CN112670638 A CN 112670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ating element
polymer material
electrical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36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科·兰茨施
亚历山大·雷尼施
卡斯滕·皮茨曼
安德烈·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te Reverse Engineering Civil Partnership
Original Assignee
Alte Reverse Engineering Civil Partnershi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e Reverse Engineering Civil Partnership filed Critical Alte Reverse Engineering Civil Partnership
Publication of CN112670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0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4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located inside the innermost case of the cells, e.g. mandrels, electrodes or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1Resistive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1)至少包括壳体(2)和至少一个电池单格(3),电池单格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具有作为电极的至少一个阳极(4)和至少一个阴极(5)以及将阳极(4)和阴极(5)彼此分开的隔板层(6),其中,电池(1)附加地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7),加热元件(7)布置成以导热的方式连接到壳体(2)中的电池单格(3),其中,加热元件(7)包括至少一种导电聚合物材料(8)以及第一电导体(9)和第二电导体(10),其中,电导体(9、10)布置为与聚合物材料(8)导电接触并且布置为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因此电力可以经由至少两个导体(9、10)施加到导电聚合物材料(8)。

Description

可加热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池。具体地,电池用作由牵引驱动装置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除了冷却装置之外,尤其是机动车辆中布置的电池还需要用于在特定情况下加热电池的装置。
WO 2018/130438A1公开了一种用于液体或固体的壳体,该壳体具有可电加热的表面区间。这些表面区间的可连接到电源的导电结构被PTC塑料材料围绕,PTC塑料材料与壳体的材料形成结构单元,而不是材料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关于现有技术所述的问题。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尽可能有效地被加热的电池。具体地,电池的所有区域旨在能够在某些区域中有针对性地和/或以对附加安装空间的最低可能需求尽可能快地被加热至所需温度。
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电池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从属专利权利要求涉及有利的改进。在本专利权利要求中单独引用的特征可以以技术上有用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可以用来自说明书的说明性实质内容和/或来自附图的细节来补充,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变型例。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至少包括壳体和布置在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电池单格,该电池单格具有至少一个阳极和至少一个阴极作为电极以及具有将阳极和阴极彼此隔开的隔板层。另外,电池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以导热方式与电池单格连接地布置在壳体中。加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种导电聚合物材料以及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其中,电导体被布置为与聚合物材料导电触点并且被布置为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因此电力可以经由至少两个导体施加到导电聚合物材料。
具体地,电池是例如用于在机动车辆中存储电能的动力存储装置。具体地,例如,机动车辆具有用于驱动机动车辆的电机,也就是说牵引驱动装置,其中,电机可以由存储在电池中的电能驱动。这是这种概念的主要用途。
具体地,电池是所谓的双极电池,其中,电池单格的负电极的放电器与紧接着的另一个电池单格的正电极接触。因此,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单格分享放电器。双极电极的一侧用作电池单格中的阳极,而另一侧用作紧接着的另一个电池单格中的阴极。
具体地,多个电池单格以组合的方式布置,以形成电池模块。具体地,多个电池模块布置在电池的壳体中。具体地,电池单格是电池的最小单元,也就是说,电池单格的部分无法被替换。
具体地,电池单格是以已知方式设计的锂离子电池单格。电极,也就是说阳极和阴极,被隔板隔开,以便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隔板可渗透锂离子。
电池应该借助于加热元件尽可能快地并且优选地尽可能均匀地和/或有针对性地依次加热到预定温度。这样的温度具体为至少10摄氏度,具体地在10摄氏度和25摄氏度之间。
具体地,电池单格具有多个阳极、多个阴极和多个隔板层,其中,多个阳极和多个阴极在串联或并联电路中彼此电连接。具体地,各个电池单格仅具有用于与另外的电池单格或其它电池导电连接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布置成以导热的方式连接到电池单格,也就是说,由加热元件提供的热力可以尽可能直接地供应到电池单格。
加热元件是可以合并在加热系统中以便提供热力的部件。电压可以经由电触点施加到加热元件,因此电流流过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被配置成使得流经加热元件的电流被转换成热量。
具体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布置在壳体的壁内侧或壳体的壁上,例如,布置在壁的面向电池单格的内侧上。具体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壁上或壁中:由此产生的热可以尽可能直接地供应到电池单格。在这种情况下,热可以经由固体或者例如经由存在于壳体中的液体(例如冷却液)被热传导到电池单格。
具体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布置在电池单格上或电池单格中。具体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布置在两个电池单格之间,其中,具体地,加热元件与两个电池单格形成接触。
具体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被布置为电池单格中的附加加热层。
具体地,为各个电池单格仅设置一个加热元件。然而,也可以为各个电池单格设置多个加热元件。
具体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被布置为与阴极或阳极直接相邻。
具体地,加热层(部分地和/或偶尔地)为隔板层的形式或者与隔板层直接相邻布置。具体地,加热层则以例如锂离子也能够穿透加热层的这种方式设计。
具体地,电池单格具有相对于环境界定电极和隔板层的单格壳体。至少一个阳极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一电触点,至少一个阴极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二电触点,第一导体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三电触点,并且第二导体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四电触点。触点延伸穿过电池壳体进入到环境中。
具体地,多个电池单格布置在壳体中,其中,至少一个加热元件至少布置在两个电池单格之间。
具体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是平坦的并且具有小的材料厚度,例如以膜的形式,其中,材料厚度优选地在100μm[微米]至2000μm的范围内。
具体地,聚合物材料具有PTC特性和在20摄氏度与150摄氏度之间的范围内的切换温度。特别地,切换温度在20摄氏度和70摄氏度之间的范围内。
切换温度尤其优选地在20℃和70℃之间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这里提到的范围的较低范围内。这种低切换温度使得可以在均匀的温度范围内均匀地加热元件,而无需要过多的电能来操作加热元件。同时,可以成功地避免热点(温度非常高的局部受限区域)。
具体地,电池中的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具有3-D形状。在这种情况下,3-D形状意味着复杂的表面形状。3-D形状在空间上以三维方式延伸。优选地,3-D形状至少在某些区间中沿两个方向弯曲。
具体地,加热元件是(弹性)可变形的。加热元件还尤其优选地是可塑性变形的,使得其可以呈现载体材料的3-D形状,或者加热元件可因此布置在电池中的预期安装位置处。
优选地,至少两个电导体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加热元件中或加热元件上:当加热元件变形时,在至少两个电导体之间不发生不期望的接触。
优选地,加热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膜。该膜优选地是加热元件的决定性结构元件。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加热元件的机械特性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膜的机械特性决定性地确定,至少在加热元件(尚)未施加到载体材料的情况下。
这里所指的机械特性具体包括:
-弹性变形性;
-塑性变形性;
-弹性模量。
这些机械特性优选地沿着加热元件是基本上各向同性的或者是与方向无关的。这尤其意味着,弹性变形性、塑性变形性和弹性模量在加热元件的各个方向上是一致的。
优选地,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膜也构成加热元件的最大质量比例,即,优选地,至少百分之五十、尤其优选地,至少百分之七十或甚至高于百分之八十的质量比例。
优选地,加热元件的剩余质量比例分配给电导体,并且可能分配给用于将电导体连接到至少一个膜的手段。
如果膜是加热元件的决定性结构元件,则加热元件可以形成所谓的膜加热器或加热膜。具体地,加热膜可以具有(预)限定的电阻。这有利地使得可以利用由加热膜传导的所施加的电压和电流,将加热膜的温度或其热辐射精确地预限定到最大可能的程度。
具体地,这里提出的加热元件具有二维电导率。这具体意味着导电聚合物材料形成导电表面。具体地,这意味着没有合并了线性(一维)导体(诸如导线)以提供电导率的材料或特性。在这种具有合并导体的材料的情况下,在平行于所合并的线性导体的走向的方向上,通常具有优选的(特别好或高的)电导率或特别低的电阻。准确地说,在二维电导率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着这样。
然而,除了具有二维电导率的导电聚合物材料之外,特别是在加热元件中可以存在电导体或导体轨迹(例如导线),例如,以便促进通过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最大可能程度均匀或均质化的电流流动或电流分布。例如,加热元件的至少两个导体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在聚合物材料上或聚合物材料中:使得能够尽可能均匀地将电力施加到导电聚合物材料,特别是在尽可能宽的区域上。优选地,该电力施加到聚合物材料所跨越的面积的至少50%,尤其优选地至少70%或甚至至少80%。这可以有利地有助于导电聚合物材料能够被最大可能程度地均匀加热,特别是在尽可能宽的区域上。
导电表面或二维电导率在此具体意味着电导率在聚合物材料上是均匀的。导电表面沿着或平行于加热元件或表面部件的表面延伸。优选地,聚合物材料的电导率在该区域中是均匀的,并且尤其优选地不具有优选的方向。这意味着,例如,在特定距离处,导电聚合物材料上的两个触点之间总是存在通过聚合物材料的相同电阻或电导率,而不管最短连接线/连接直线如何在两个点之间延伸。
导电聚合物材料可以是例如固有导电性聚合物(或固有导电性塑料)。换句话说,这具体意味着导电聚合物材料是本身导电的材料。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凭借至少一种导电添加剂或填料,例如包含或嵌入聚合物(其本身不一定是导电的)中的铝片或炭黑,使导电聚合物材料导电。
例如,作为这里可以使用的聚合物或塑料的示例,可以提及以下物质,特别是本身导电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也称为PEDT)、聚苯乙烯磺酸盐(PSS)、掺杂的聚乙炔(也称为聚乙炔,PAC)和聚苯胺(PAni)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酰胺(PA)。优选的聚合物是聚乙烯(PE)。
导电添加剂或填料可以被整合到聚合物材料中,尤其是为了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电导率。具体地,导电纤维可以用作导电添加剂或填料。换句话说,这具体意味着导电聚合物材料具有嵌入聚合物基体中的导电纤维。
电导体优选地是金属。具体地,铝(铝合金)和/或铜(铜合金)可以用作电导体的材料。电导体可以是导线的形式。电导体还可以使用任何其它方法印制、气相沉积或缝合或施加到导电聚合物材料上。
电导体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加热元件中或至少一个膜上:不影响或仅仅是不显著地影响膜的机械特性。具体地,电导体不防止膜的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优选地,这凭借仅以曲折方式延伸的电导体来实现。优选地,不存在电导体的在加热元件(弹性或塑性)扩展的情况下一定会轴向变形的笔直区间。
至少两个电导体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在0.5mm[毫米]和5mm之间,尤其优选至少1.0mm或者甚至至少2.0mm。
两个电导体可以各自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电接触臂,各电接触臂至少部分地沿着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延伸。具体地,接触臂被布置为以二维方式将电力分配在聚合物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上。两个电导体例如可以形成有两个(相互直接)对置的接触臂,接触臂可以连接到电压源的不同极,因此可以实现电流从一个接触臂经过聚合物材料流向对置的接触臂。接触臂(或电导体)可以与聚合物材料一起形成加热电路。
特别有利的是,(相互直接)对置的接触臂之间的距离(局部地)与平均距离相差至多10%。这是特别有利的,尤其是在希望实现尽可能均匀的加热时。然而,替代地或附加地,还可以规定,(同一加热电路的)相互(直接)对置的接触臂之间的距离局部地(有针对性地)与平均距离相差超过10%。这是尤其有利的,特别是旨在有意设置比其它区间更快加热的区间时。
优选地,二维触点存在于电导体与导电聚合物材料之间。特别优选地,导电聚合物材料与电导体之间的表面结合存在于接触区域中。这些结合可以例如借助于热工艺,优选地层压或熔合来实现。为此,如果电导体是利兹线的形式,并且导电聚合物材料因此可以在该过程中适应于利兹线的形状,则这可能是额外有利的。将导电聚合物材料结合到导体的另一个优点是表面尽可能得粗糙,以便在给定表面上使接触面积尽可能大。
如果至少一个膜具有100μm[微米]至2000μm的厚度,则这是特别有利的。
膜的厚度优选这样来选择:确保加热元件的良好的可变形性。同时,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厚度:如果将电流施加到加热元件,则电流在形成膜的聚合物材料中均匀地扩散。具体地,至少一个膜如此之厚,使得两个电导体之间的电场的未使用场区域尽可能小,而该膜同时又是如此之薄,使得未使用的膜区域同样尽可能小。未使用的膜区域是如果电压施加到至少两个电导体,则在膜的聚合物材料中没有电场的区域。未使用的场区域是对于膜的侧面的(假想)区域,其中,尽管当电压施加到至少两个电导体时存在电场,但是该区域中不再存在聚合物材料。同时提供尽可能小的未使用场区域和尽可能小的未使用膜区域的做法是相互冲突的,这可以借助于适于至少两个电导体之间的距离的膜或聚合物材料的厚度来解决。
具体地,至少两个电导体施加于载体膜,该载体膜连接到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膜。
尤其是在所描述的加热元件的制造过程中,使用载体膜,以将电导体相对于彼此保持在限定的位置。用于制造加热元件的优选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具有载体材料的电导体和随后施加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膜。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变型例中,至少大部分(例如大于50%或甚至大于80%)的载体膜由PE(聚乙烯)组成。
在其他实施方式变型例中,载体膜的大部分(例如大于50%或甚至大于80%)由聚酰亚胺组成。聚酰亚胺是具有酰亚胺基团的塑料。聚酰亚胺包括聚琥珀酰亚胺(PSI)、聚双马来酰亚胺(PBMI)、聚酰亚胺砜(PISO)和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
聚酰亚胺通常无法熔融,并且在化学上具有高抗性(甚至对于许多溶剂)。另外,聚酰亚胺是耐热且耐辐射的。由于这些特性,聚酰亚胺尤其适合用于所描述的载体膜。基于聚酰亚胺的载体膜可以减少载体膜对加热元件的电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
具体地,至少两个电导体被缝合、缝制、粘接、层压、轧制或者以印制方法施加到载体膜上。这些是用于将电导体固定到载体膜的尤其优选的方法。
在优选的变型例中,至少两个电导体至少部分地缝合、缝制或使用印制方法施加在载体膜的第一侧上和/或载体膜的第二侧上。在这些变型例中,优选地,将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膜施加到载体膜的两侧。
优选地,在至少两个电导体上使用至少一个辅助线,该辅助线将电导体连接到载体膜。在缝合过程中,借助于至少一根辅助线将至少两个电导体紧固到载体膜。辅助线(以规则的间隔)穿过载体膜,以便紧固到载体膜。
然而,当在至少两个电导体上缝制时,不使用辅助线也是有用的。这里,至少两个电导体优选地本身(以规则的间隔)穿过载体膜,以便紧固到载体膜。
粘接可以使用载体膜和电导体之间的多个局部受限的粘接(具体地,以点或道(bead)的形式)来实现。在非导电粘接的情况下,粘合剂还可以优选地以二维方式涂敷到载体膜。
当借助于轧制将电导体施加到载体膜时,在均匀压力下以优选恒定的速度进行可能是有利的。在附加的温度影响下,也可以称为层压。优选地,可以将二维电导体施加到载体膜,然后,可以生成至少两个电路径的结构。这可以例如借助于诸如蚀刻的化学方法或诸如研磨的机械方法来执行。
换句话说,这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描述:用于导体的导电材料首先(固定地)在较宽的区域上施加到载体膜,并且在随后的步骤中再次去除材料的一部分,以便确定导体的形状和/或轮廓。
如果至少两个电导体被缝合、缝制、粘接、层压、轧制或以印制方法施加到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膜上,则这也是有利的。在加热元件的这种实施方式变型例中,优选地,不设置在其上施加了至少两个电导体的载体膜。换句话说,关于这点,电导体直接(固定地)施加到膜。
在加热元件的这种改进的变型例中,没有载体膜。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膜本身在这里充当载体膜。用于紧固到载体膜的相同方法(缝制、缝合、印制、粘接、层压、轧制)可以用于将至少两个电导体紧固到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膜的紧固方法。上述相关陈述也适用于紧固到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膜。
另外,尤其是如果所使用的粘合剂本身是导电的,则电导体也可以在较宽的区域上与膜结合。这里,然后借助于诸如蚀刻的化学工艺或诸如研磨的机械工艺在加热区域中除去导电层。
还优选的是,至少两个电导体至少在某些区间中在加热元件或膜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至少两个电导体优选地沿着在沿着表面的不同平行平面之间规则地来回变化的路径延伸。借助于这种结构,至少两个电导体的实际长度可以基本上大于沿着平面的长度。在加热元件和膜扩展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电导体的轮廓可以在法线方向上改变,以便由此补偿在表面方向上的扩展。
还优选的是,加热元件形成有至少两个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膜,一个膜布置在另一个膜的顶部,其中,至少两个电导体布置在两个膜之间。
这样,电流可以以特别有利的方式从至少两个电导体传输到导电聚合物材料中。具体地,在两个电导体之间有电压时产生的电场的特别大的一部分然后穿过导电聚合物材料。具体地,几乎没有未使用的膜区域(由于施加到电导体的电压而没有电流通过的膜区域)。另外,几乎没有未使用的场区域(与膜相邻的区域,其中,由于施加到电导体的电压而存在电场,但是那里不存在导电聚合物材料)。
具体地,加热元件可以被分成多个区段,这些区段可以关于热力单独地或一起被控制。
为此,优选地,设置多于两个的电导体。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优选的是两两成对的多对电导体。两两成对的每对电导体设置用于为加热元件的一个区间通电。
然而,还可以设想设置至少三个电导体,其中,两个同极导体与公共的第三导体相互作用。换句话说,这还可以具体地以这样的方式描述:对于不同加热区段中的多对电导体,有一个电导体是相同的。这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减少加热系统中的集成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切换/控制加热区段来实现不同的功率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分别限定(加热)区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彼此相邻和/或彼此间隔地布置的两个导体,例如分别与第三导体重叠(至少在某些区段中)。关于这点,第三导体因此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两个(加热)区段。重叠部分可以由导体的接触臂形成,各接触臂延伸远离导体的主线(朝向对置导体的主线的方向),这些导体的主线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不定冠词(“一”和“一个”)的使用,特别是在专利权利要求和反映这些专利权利要求的描述中,应当被理解为其本身,而不应当被理解为数字。
因此,术语或与其一起介绍的部件应被理解为它们至少存在一次,但也可以具体地存在多次。
以防万一,应当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数字(“第一”、“第二”、...)主要(仅)用于区分多个相同的对象、变量或过程,也就是说,不必预限定这些对象、变量或过程相对于彼此的任何依赖性和/或顺序。如果需要依赖性和/或顺序,则会在这里明确地陈述,或者当研究特定描述的构造时,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部件可以出现多次(“至少一次”),则对这些部件之一的描述可以同样地适用于多个这些部件中的全部或一些,但这不是必需的。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和技术环境。应当指出,本发明不旨在被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限制。具体地,除非另外明确地描述,否则还可以提取附图中解释的实质内容的一部分方面,并且将它们与来自本说明书的其他部分和知识组合。具体地,应当指出,附图和具体例示的比例仅是示意性的。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的电池的分解例示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机动车辆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电池的立体图,部分为截面;
图4:以截面示出了根据图3的电池的电池单格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另一电池单格的立体图,部分为截面;
图6:以截面示出了根据图5的另一电池单格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电池的侧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加热元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的电池1的分解例示的立体图。除了电子部件之外,例如,动力电子装置、变流器等之外,这里还例示了包括多个电池单格3的电池1。电池包括壳体2,在该壳体中组合有多个电池单格3。
图2示出机动车辆19的电池1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电池1的立体图,部分为截面。图4以截面示出了根据图3的电池1的电池单格3的侧视图。下面一起描述图3和图4。
电池1包括壳体2和多个布置在壳体2中的电池单格3,各个电池单格3具有作为电极的多个阳极4和多个阴极5以及将阳极4和阴极5彼此分开的隔板层6。电池1还具有加热元件7,该加热元件7与电池单格3导热连接地布置在壳体2中。
这里例示的电池1是所谓的双极电池,其中,电池单格3的负电极的放电器20与紧接着的另一个电池单格3的正电极接触。因此,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池单格3分享放电器20。双极电极的一侧用作电池单格3中的阳极4,而另一侧用作紧接着的另一个电池单格3中的阴极5。
图5示出了另一电池单格3的立体图,部分为截面。图6以截面示出了根据图5的另一电池单格3的立体图。下面一起描述图5和图6。
电池单格3具有相对于环境13界定电极和隔板层6的单格壳体12。阳极4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一电触点14,并且阴极5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二电触点15。触点14、15延伸到单格壳体12中,作为所谓的集电器,并且在那里与阴极5和阳极4接触。阴极5的集电器在此为铜体的形式。阳极4的集电器为铝体的形式。触点14、15穿过单格壳体12延伸到环境13中。加热元件7在图6中为隔板层6的形式。加热元件在图5中为单格壳体12的形式。
图7示出了电池1的侧视图。电池1包括壳体2和多个电池单格3。在每两个电池单格3之间设置加热元件7。加热元件7是平坦的并且具有材料厚度18。
图8示出了加热元件7的俯视图。加热元件7包括导电聚合物材料8以及第一电导体9和第二电导体10,其中,电导体9、10被布置为与聚合物材料8导电接触且布置为彼此相距距离20,因此电力可以经由至少两个导体9、10被施加到导电聚合物材料8。
附图标记
1 电池
2 壳体
3 电池单格
4 阳极
5 阴极
6 隔板层
7 加热元件
8 聚合物材料
9 第一导体
10 第二导体
11 壁
12 单格壳体
13 环境
14 第一触点
15 第二触点
16 第三触点
17 第四触点
18 材料厚度
19 机动车辆
20 放电器
21 距离。

Claims (10)

1.一种电池(1),至少包括壳体(2)和至少一个电池单格(3),电池单格(3)布置在壳体(2)中并且具有作为电极的至少一个阳极(4)和至少一个阴极(5)以及将阳极(4)和阴极(5)彼此分开的隔板层(6),其中,电池(1)附加地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7),加热元件(7)布置成以导热的方式连接到壳体(2)中的电池单格(3),其中,加热元件(7)包括至少一种导电聚合物材料(8)以及第一电导体(9)和第二电导体(10),其中,电导体(9、10)布置为与聚合物材料(8)导电接触并且布置为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因此电力可以经由至少两个导体(9、10)施加到导电聚合物材料(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1),其中,至少一个加热元件(7)布置在壳体(2)的壁(11)内侧或布置在壳体(2)的壁(11)上。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电池(1),其中,至少一个加热元件(7)布置在电池单格(3)上或电池单格(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1),其中,加热元件(7)被布置为电池单格(3)中的附加加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1),其中,加热层为隔板层(6)的形式或者被布置为与隔板层(6)直接相邻。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电池(1),其中,电池单格(3)具有单格壳体(12),单格壳体(12)相对于环境(13)界定所述电极和隔板层(6),其中,至少一个阳极(4)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一电触点(14),至少一个阴极(5)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二电触点(15),第一导体(9)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三电触点(16),并且第二导体(10)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四电触点(17),其中,触点(14、15、16、17)延伸穿过单格壳体(12)进入环境(13)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电池(1),其中,多个电池单格(3)布置在壳体(2)中,其中,至少一个加热元件(7)至少布置在两个电池单格(3)之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电池(1),其中,至少一个加热元件(7)是平坦的并且具有小的材料厚度(18),其中,材料厚度(18)在100μm和2000μm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电池(1),其中,聚合物材料(8)具有PTC特性和在20摄氏度与150摄氏度之间的范围内的切换温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电池(1),其中,电池(1)中的至少一个加热元件(7)具有3-D形状。
CN202011103635.6A 2019-10-15 2020-10-15 可加热电池 Pending CN1126706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27803.1A DE102019127803A1 (de) 2019-10-15 2019-10-15 Heizbare Batterie
DE102019127803.1 2019-10-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0638A true CN112670638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15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3635.6A Pending CN112670638A (zh) 2019-10-15 2020-10-15 可加热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11451A1 (zh)
CN (1) CN112670638A (zh)
DE (1) DE10201912780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0966A (zh) * 2021-06-22 2022-07-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设备
RU214932U1 (ru) * 2022-09-30 2022-11-2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онного мот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мени П.И. Баранова"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ая батарея с внешним обогревом
CN115483516A (zh) * 2021-05-31 2022-12-16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电池单格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8288B2 (ja) * 2021-08-31 2024-05-21 寧徳時代新能源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電池パック加熱方法、電池加熱システ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DE102022000888A1 (de) 2022-03-14 2023-09-14 Mercedes-Benz Group AG Batterieeinzelzelle, Batterie und Betriebsverfahre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0989A (zh) * 2017-04-26 2017-07-1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07403951A (zh) * 2016-05-21 2017-11-28 博格华纳路德维希堡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
CN109565002A (zh) * 2016-06-03 2019-04-02 E-7系统技术管理有限公司 电池
WO2019088570A1 (ko) * 2017-11-01 2019-05-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차 전지 안정화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6016B2 (en) * 2016-05-23 2018-10-30 Borgwarner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3951A (zh) * 2016-05-21 2017-11-28 博格华纳路德维希堡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
CN109565002A (zh) * 2016-06-03 2019-04-02 E-7系统技术管理有限公司 电池
CN106960989A (zh) * 2017-04-26 2017-07-1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WO2019088570A1 (ko) * 2017-11-01 2019-05-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차 전지 안정화 방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3516A (zh) * 2021-05-31 2022-12-16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电池单格的方法
CN114730966A (zh) * 2021-06-22 2022-07-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设备
RU214932U1 (ru) * 2022-09-30 2022-11-2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онного мот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мени П.И. Баранова"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ая батарея с внешним обогрево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11451A1 (en) 2021-04-15
DE102019127803A1 (de) 202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0638A (zh) 可加热电池
US9204496B2 (en) Planar heating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DK2878018T3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US9136522B2 (en)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EP3154105B1 (en) Battery module,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electronic instrument,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KR20180045794A (ko) 감온 소자를 위한 고정 구조를 갖는 전지 모듈
CN108370016B (zh) 用于跨接电构件、尤其能量源或能量消耗装置的电跨接装置
CN109643832B (zh) 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及车载用蓄电装置
US20100271223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US20210112631A1 (en) Heating element for a surface component of a motor vehicle
JP2011014436A (ja) バッテリー加熱装置
WO2014010252A1 (ja) バッテリー加熱装置
US10991998B2 (en) Thermal interface memb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9185803B2 (en) Circuit board for electric components and circuit board system
JP2011165391A (ja) 電池ユニット
CN108695462B (zh) 电池组电池和电池组模块
US20220166117A1 (en) Cover Assembly for a Cell Housing of a Prismatic Battery Cell With Connection Contacts for a Heating Device, Battery Cell and High-Voltage Battery
EP3435476B1 (en) Battery with a flexible thin film and a cooling device, thin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US20230260675A1 (en) Film-Type Cable Including Fuse Line
CN213752826U (zh) 加热组件和电池包
CN110268800B (zh) 能导电的薄膜
KR20140011636A (ko) 배터리 모듈용 발열 시트
CN116670894A (zh) 用于低限制温度操作的高功率pptc加热器
KR102281070B1 (ko) 배터리 모듈의 접촉 및 상호 연결
CN110858677B (zh) 具有加热器的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