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0621A - 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0621A
CN112670621A CN202011596872.0A CN202011596872A CN112670621A CN 112670621 A CN112670621 A CN 112670621A CN 202011596872 A CN202011596872 A CN 202011596872A CN 112670621 A CN112670621 A CN 112670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ilm
heating
temperature value
curr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68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0621B (zh
Inventor
李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68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0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0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0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0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0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若电芯初始温度值或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根据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根据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电芯温度过低时,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启动加热进而对电芯进行加热,当加热到预设温度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当检测到加热膜的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降低了因加热膜脱落而干烧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特性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放电时间以及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池的性能在低温情况下能量及功率出现严重衰减,充放电效率下降。电池长期在低温环境中使用会加速电池的老化,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对电池进行低温加热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对加热膜的控制方法一般是给定恒定电流进行加热,存在加热膜脱落干烧的风险。
现有的对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存在加热膜脱落干烧的风险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对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存在加热膜脱落干烧的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启动加热阈值,或者,
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启动加热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包括:
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大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并对加热膜故障进行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包括:
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计算不同电芯的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
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二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包括:
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判断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包括:
若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停止加热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或者;
接收到充电结束指令,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在所述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之前,还包括:
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更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将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大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并对加热膜故障进行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电流函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2866656880000041
所述第二加热电流函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A2=(1-ξΔT)A0
其中,ΔT为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A2为第二电流;T1为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A0为所述加热膜的额定电流;T0为所述加热膜的额定设计状态温度;ξ和δ为参数系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膜的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启动加热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温度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加热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停止加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若电芯初始温度值或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根据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根据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在电芯温度过低时,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启动加热进而对电芯进行加热,当加热到预设温度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当检测到加热膜的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降低了因加热膜脱落而干烧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膜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具体地,电芯初始温度值是指对加热膜通电加热前的电芯温度值。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是指对加热膜通电加热之前加热膜的温度。
S1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电芯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启动加热阈值,或者,加热膜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启动加热阈值。
具体地,若电芯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启动加热阈值,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或者,若加热膜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启动加热阈值,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示例性的,可以设置启动加热阈值为﹣10℃,若获取到的电芯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10℃,则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或者,若获取到的加热膜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10℃,则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或者,若获取到的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均小于或等于﹣10℃,则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可以避免电芯在过低的温度下充电。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可以采用加热膜的额定加热功率进行加热。
S1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具体地,向加热膜通第一电流,使得加热膜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对电芯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也可以在向加热膜通第一电流,使得加热膜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对电芯进行加热之后,实时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当电芯的温度达到10℃时,可以开始向电芯充电。
S104、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具体地,经过向加热膜通第一电流,随着加热膜温度的升高,加热膜内阻发生变化,根据第一温度值的大小,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若第一温度值达到切换电流的温度值,调整降低加热膜的加热请求电流值,也就是降低加热膜的功率,既能节省电能,又能防止加热膜表面温度过高。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切换电流的温度值为5℃,若第一温度值达到5℃,则调整降低加热膜的加热请求电流值,也就是降低加热膜的功率,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105、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具体地,若接收到充电结束指令,则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若接收到的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预警阈值时,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若电芯初始温度值或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根据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根据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在电芯温度过低时,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启动加热进而对电芯进行加热,当加热到预设温度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当检测到加热膜的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降低了因加热膜脱落而干烧的风险。
可选地,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2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S2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2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204、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具体地,可以设置预警阈值为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例如可以为70℃,若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判定加热膜正常工作,则可以根据电芯第一温度值,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
S205、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可选地,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3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S3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3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304、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大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并对加热膜故障进行报警。
具体地,可以设置预警阈值为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例如可以为70℃,若接收到的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可以防止因加热膜脱落而干烧,对加热膜故障进行报警,可以提醒维护人员及时排除加热膜的温度过高的故障。可选地,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4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S4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4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404、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计算不同电芯的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
具体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加热膜贴附于不同电芯交叠的侧面,可以在不同的电芯顶部对应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当加热膜的温度升高导致的电芯温度升高时,电芯顶部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芯温度,并将电芯温度生成电芯第一温度值,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获取到的电芯第一温度值,计算不同电芯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最大电芯温度差值是指温度最高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与温度最低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值。
S405、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具体地,将最大电芯温度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若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调整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由于第二电流小于第一电流,以较小的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可以在电芯的温度升高到接近充电允许温度范围时,可以降低加热膜的加热请求电流值,降低加热膜的功率,节省电能。
可选地,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2866656880000101
其中,A2为第二电流;T1为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T0为所述加热膜的额定设计状态温度;δ为参数系数。
具体地,δ取值范围可以为0.8~1,δ可以根据加热膜的发热芯体的材料特性选取。
S406、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可选地,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5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S5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5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504、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计算不同电芯的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
具体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加热膜贴附于不同电芯交叠的侧面,可以在不同的电芯表面对应设置一个的或多个温度传感器,当电芯温度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当加热膜的温度升高导致的电芯温度升高时,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芯温度,并将电芯温度生成电芯第一温度值,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获取到的电芯第一温度值,计算不同电芯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最大电芯温度差值是指温度最高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与温度最低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值。
S505、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二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具体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大于预设差值表明温度最高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与温度最低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值过大而且超过预设差值。当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则调整第二电流为第二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由于第二加热电流函数对应的第二电流小于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对应的第二电流,以更小的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减缓电芯的温度升高的速度,可以延长电芯由较低温度升高至充电允许温度的时间,使得温度较低的电芯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升温,以减小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另外,在电芯的温度升高到接近充电允许温度范围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加热膜的加热请求电流值,降低加热膜的功率,节省电能的同时,可以避免电芯温度过高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二加热电流函数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A2=(1-ξΔT)A0
其中,ΔT为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A2为第二电流;A0为所述加热膜的额定电流;ξ为参数系数。
具体地,ξ取值范围可以为0~0.2,ξ可以根据加热膜功率参数选取。
S506、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可选地,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6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S6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6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604、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计算不同电芯的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
S605、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判断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
具体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可以低于电芯的充电允许温度值,例如,可以设置电芯的充电允许温度值为10摄氏度,则可以设置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为5℃,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电芯的温度较快升高至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后,温度较平缓地升高至充电允许温度值,避免电芯的温度过高。若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还需要进一步判断电芯第一温度值是否满足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
S606、若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具体地,若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而且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则调整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607、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可选地,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7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S7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7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704、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705、若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停止加热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或者,接收到充电结束指令,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具体地,停止加热温度阈值例如可以设置为70℃,若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停止加热温度阈值,则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防止加热膜因脱落而干烧。当接收到充电结束指令时,则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电芯不充电时,无需对电芯进行加热,可以节约电能。
可选地,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8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S8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8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804、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805、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更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具体地,获取设置于加热膜上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到的加热膜第二温度值。
S806、将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S807、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可选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9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S902、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903、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904、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S905、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更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S906、将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S907、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大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并对加热膜故障进行报警。
可选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01、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T1’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T2’;
S1002、判断电芯初始温度值T1’小于或等于启动加热阈值Ta;或者,加热膜初始温度值T2’小于或等于启动加热阈值Ta;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1003;
S1003、开启加热,请求向加热膜通第一电流A1
S1004、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T2和电芯第一温度值T1
S1005、判断加热膜第一温度值T2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Tb;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100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S1015;
S1006、根据电芯第一温度值,计算不同电芯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ΔT;
S1007、判断最大电芯温度差值ΔT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ΔT1;若是,则进入S1008;若否,则进入S1014;
S1008、判断电芯第一温度值T1大于或等于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Tc;若是,则进入S1009;若否,则回到S1003;
S1009、调整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A2=f(T1),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
S1010、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更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T2和电芯第一温度值T1
S1011、判断加热膜第一温度值T2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Tb;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101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S1015;
S1012、判断电芯第一温度值T1大于或等于停止加热温度阈值Td或接收到充电结束指令;若是则进入S1013;若否,则回到S1006;
S1013、关闭对加热膜的加热。
S1014、调整第二电流为第二加热电流函数A2=f(ΔT),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并回到S1011。
S1015、停止加热,报加热膜故障。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在电芯温度过低时,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启动加热进而对电芯进行加热,当加热到调整电流温度阈值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并通过计算不同电芯的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根据最大电芯温度差值,调整第二电流的大小,能较好地满足较恶劣环境下对电芯充电的电芯温度需求,当检测到加热膜的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降低了因加热膜脱落而干烧的风险。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膜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91,用于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启动加热判断模块92,用于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所述温度获取模块91,还用于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加热调整模块93,用于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停止加热模块94,用于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膜的控制装置,包括温度获取模块、启动加热判断模块、加热调整模块以及停止加热模块,通过温度获取模块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通过启动加热判断模块进行判断,若电芯初始温度值或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温度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加热调整模块根据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停止加热模块根据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在电芯温度过低时,以第一电流对加热膜启动加热进而对电芯进行加热,当加热到预设温度时,以第二电流对加热膜进行加热,当检测到加热膜的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加热膜停止加热,降低了因加热膜脱落而干烧的风险。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启动加热阈值,或者,
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启动加热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包括:
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大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并对加热膜故障进行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包括:
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计算不同电芯的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之间的最大电芯温度差值;
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二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包括:
若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判断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调整所述第二电流为第一加热电流函数,并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调整电流温度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包括:
若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停止加热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或者;
接收到充电结束指令,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之前,还包括:
获取加热膜和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更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将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大于加热膜最高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并对加热膜故障进行报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电流函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Figure FDA0002866656870000031
所述第二加热电流函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A2=(1-ξΔT)A0
其中,ΔT为所述最大电芯温度差值;A2为第二电流;T1为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A0为所述加热膜的额定电流;T0为所述加热膜的额定设计状态温度;ξ和δ为参数系数。
10.一种加热膜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芯初始温度值和加热膜初始温度值;
启动加热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电芯初始温度值或所述加热膜初始温度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以第一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所述温度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芯当前的温度值,并生成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和电芯第一温度值;
加热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膜第一温度值,判断是否以第二电流对所述加热膜进行加热;
停止加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芯第一温度值或者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所述加热膜停止加热。
CN202011596872.0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670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6872.0A CN112670621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6872.0A CN112670621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0621A true CN112670621A (zh) 2021-04-16
CN112670621B CN112670621B (zh) 2022-10-14

Family

ID=7541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6872.0A Active CN112670621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06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8629A (zh) * 2022-03-03 2022-06-28 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锂电池自加热方法及系统
CN115548526A (zh) * 2022-11-08 2022-12-30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936943A (zh) * 2023-09-15 2023-10-24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加热装置以及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5220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方法
US20170222285A1 (en) * 2015-12-01 2017-08-03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unit,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107834120A (zh) * 2017-10-30 2018-03-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US20180090949A1 (en) * 2016-09-23 2018-03-29 Lg Chem, Lt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carbon heater
CN108199123A (zh) * 2018-02-28 2018-06-22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和系统
KR20180082092A (ko) * 2017-01-10 2018-07-18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배터리팩
CN108365141A (zh) * 2018-01-10 2018-08-03 江西江特电动车有限公司 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模块、电池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CN109585952A (zh) * 2018-12-14 2019-04-0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KR20200010872A (ko) * 2018-07-23 2020-01-31 세종공업 주식회사 배터리 예열장치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예열방법
CN111009703A (zh) * 2019-12-26 2020-04-14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加热控制装置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11216600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加热速度的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46696A (zh) * 2020-04-29 2020-07-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机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22285A1 (en) * 2015-12-01 2017-08-03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unit,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US20180090949A1 (en) * 2016-09-23 2018-03-29 Lg Chem, Lt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carbon heater
KR20180082092A (ko) * 2017-01-10 2018-07-18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배터리팩
CN106785220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方法
CN107834120A (zh) * 2017-10-30 2018-03-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8365141A (zh) * 2018-01-10 2018-08-03 江西江特电动车有限公司 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模块、电池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CN108199123A (zh) * 2018-02-28 2018-06-22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和系统
KR20200010872A (ko) * 2018-07-23 2020-01-31 세종공업 주식회사 배터리 예열장치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예열방법
CN111216600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加热速度的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107507A1 (zh) * 2018-11-27 2020-06-04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加热速度的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85952A (zh) * 2018-12-14 2019-04-0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009703A (zh) * 2019-12-26 2020-04-14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加热控制装置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11446696A (zh) * 2020-04-29 2020-07-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机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8629A (zh) * 2022-03-03 2022-06-28 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锂电池自加热方法及系统
CN115548526A (zh) * 2022-11-08 2022-12-30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48526B (zh) * 2022-11-08 2024-01-30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936943A (zh) * 2023-09-15 2023-10-24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加热装置以及方法
CN116936943B (zh) * 2023-09-15 2023-12-19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加热装置以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0621B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0621B (zh) 一种加热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5782803B2 (ja) 電池の充電装置および電池の充電方法
JP5314235B2 (ja) 二次電池の温度制御装置、二次電池の加温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863058B (zh) 模型预测电池电力限值估计系统及方法
EP2952920B1 (en) Battery monitoring device, power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JP4932340B2 (ja) バッテリ冷却装置及び冷却風量制御装置
JP5105031B2 (ja) 蓄電システム
US20140335387A1 (en) Electric storage system
KR101637720B1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JP2012050213A (ja) 電池制御装置及びこの電池制御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システム
WO2008053969A1 (fr)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anomalie pour élément de mémorisation, procédé de détection d'anomalie pour élément de mémorisation, programme de détection d'anomalie pour élément de mémorisation,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pouvant
CN110021769B (zh) 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电池反极诊断
JP4341652B2 (ja) 蓄電制御装置及び蓄電制御方法
US20150212158A1 (en) Electric storage system
CN108422952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低压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238927A1 (en) Arrangement For Pressure Monitoring Within A Battery Housing,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And Battery System With An Arrangement
JP2011155774A (ja) 蓄電素子の制御装置
JP2014087218A (ja) 電池システム
JP5626190B2 (ja) 蓄電システム
JP2012243660A (ja) 電動車両制御装置
JP4891860B2 (ja) 燃料電池車両
JP7314855B2 (ja) 組電池の状態判定装置および状態判定方法
KR20140111187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기준온도 이상의 유지방법
JP4871180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制御装置
JP2013125016A (ja) 蓄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