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1448B -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1448B
CN112661448B CN202011566540.8A CN202011566540A CN112661448B CN 112661448 B CN112661448 B CN 112661448B CN 202011566540 A CN202011566540 A CN 202011566540A CN 112661448 B CN112661448 B CN 1126614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elf
parts
jacking
compa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65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61448A (zh
Inventor
万维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yu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yu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yu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yu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65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1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1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1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61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1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外墙涂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本申请的防水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胶凝材料20~37份,碎石40~50份,砂35~40份,外加剂0.8~1.5份,吸水树脂0.1~0.4份,由弹性纤维和钢纤维交联而制成的复合纤维4~8份,水10~15份;其应用方法为:将上述材料混合,制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控制温度为在15~35℃范围内,顶升速率为5~25m/h进行浇筑,同时从模板顶部排气孔或溢流孔向模板空间内注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浆。本申请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性能达到刚性与弹性的效果一体化;另外,本申请的应用方法中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好,效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是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其拌合物具有很高的流动性,不需要振捣便完全可以在自重下将模板填充密实。泵送顶升施工工艺是利用混凝土输送泵的泵送压力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从模板底部泵入,直至注满整个模板空间的一种混凝土免振捣施工工艺。
现有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是由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碎石、外加剂和水组成,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相对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硬化后的力学性能两方面。对于工作性性能而言,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高填充性、抗离析性以及抗泌水性,且不经振揭便能填充模板并与构件中的钢筋界面形成有效握裹。对于硬化后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而言,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体现在强度、变形性能以及耐久性,目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配制强度范围包括了低,中,高三种强度,因此,与普通振揭混凝土相比强度并不是限制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应用的因素;耐久性是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另一个比较显著的优点,由于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中往往加入了各种矿物掺合料,使得基体更加密实,骨料之间的界面得到改善,耐久性得以提高;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变形性能主要包括:收缩、弹性模量和徐变。而在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顶升应用中,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易发生收缩开裂,与普通混凝土并无明显区别,且当模板中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受到极限承载力时,易遭到脆性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顶升泵送至模板中后,凝固后容易收缩开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胶凝材料20~37份,碎石40~50份,砂35~40份,外加剂0.8~1.5份,吸水树脂0.1~0.4份,由弹性纤维和钢纤维交联而制成的复合纤维4~8份,水10~15份。
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弹性纤维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控制温度在150~230℃、转速在50~15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5~10min后加入环氧树脂和钢纤维,控制温度在200~250℃、转速在80~150r/min条件下反应5~10min,其中弹性纤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和钢纤维的重量比为(4~6):(1~2):(2~3):5;
S2:将固化剂加入步骤S1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00-150℃、转速在40~80r/min条件下搅拌20~50min后出料,其中,固化剂与步骤S1所得物的重量比(0.05~0.08):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复合纤维由弹性纤维与钢纤维交联而成,因此复合纤维的加入不仅提升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刚性,而且提高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韧性与延展性,当混凝土在脱水收缩产生裂缝时,钢纤维对混凝土的牵引力约束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及纵向变形,则混凝土处在三向应力的工作状态下时,内部裂缝的扩展得以延缓,因此由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建成的建筑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在本申请中,弹性纤维与钢纤维不只是简单的混合,当水性环氧树脂包覆在钢纤维表面后,水性环氧树脂中的环状树脂基中有电负性极强的氧原子,能与钢纤维中的外层自由电子形成次价键,使得水性环氧树脂与钢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增强;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加入,使得弹性纤维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而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固有的极性羟基和醚键的存在,使其对弹性纤维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后的复合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弹性纤维与环氧树脂混合后,三者之间的粘结强度较强,从而上述三者相互粘结的物质将弹性纤维与钢纤维两种纤维交联在一起,形成具有刚性又具有弹性的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加入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中,有效提升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自身的韧性,弥补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脆性缺陷。
固化剂的加入,一部分固化剂用来固化环氧树脂,另一部分固化剂在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浇注时,其表面活性成分与钢纤维表面产生物理化学吸附,且吸附能力随着水泥水化时产生的热量而增大,增强了混凝土与钢纤维之间的粘结力。通过上述方法的交联使得其组成的复合纤维提高了弹性纤维单独存在于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中的弹性,也提高了刚纤维单独存在于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中的刚性,复合纤维的效果远远强于弹性纤维与钢纤维的简单混合效果。
可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混凝土包括以下的组分:胶凝材料22~28份,碎石42~46份,砂37~40份,外加剂0.88~1.35份,聚丙烯酸钠0.2~0.3份,由弹性纤维和钢纤维交联而制成的复合纤维6~8份,水12~14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后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配比在此范围内时,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整体水胶比达到最佳,使得混凝土在被泵送进模板时,具有合适的扩展度与合适的坍落度,则一方面来说,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密实性较高;另一方面来说,可以有效减少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且利用此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填充的模板具有足够抗压强度与韧性,难以因为自收缩与模板之间发生脱离。
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预先对弹性纤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环氧树脂进行如下处理:将弹性纤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环氧树脂分别在80~90℃真空度为0.05~0.07MPa的条件下干燥6-10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干燥的处理,使得弹性纤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环氧树脂进行反应时,不会受到水分的影响,从而不会发生相分离,保证弹性纤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环氧树脂之间反应的接触面积最大化,最终形成的复合纤维质量较高。
可选的,所述弹性纤维采用聚氨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氯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氯乙烯纤维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均可以较好的反应而接枝,利用聚氨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氯乙烯纤维形成的多种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与抗冲击强度均会得到增强。
可选的,胶凝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硅灰、沸石粉和石灰石粉,其中水泥、粉煤灰、硅灰、沸石粉和石灰石粉的重量比为(10~12):(6~8):(2~4):(1.5~3):(0.5~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制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时掺加粉煤灰、硅灰、沸石粉等工业废料,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降低初期水化热,混凝土成型密实,且干缩减少,使得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被增强,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可选的,所述固化剂采用羟基苯磺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羟基苯磺酸对环氧树脂的固化,可以改善环氧树脂与其接枝反应物形成的复合纤维的性能,如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水性、耐腐蚀性等。
可选的,所述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抗离析剂和增黏剂,其中,减水剂、引气剂、抗离析剂和增黏剂的重量比为(0.4~0.8):(0.15~0.3):(0.1~0.2):(0.15~0.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水剂、引气剂、抗离析剂与增粘剂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泵送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时,适当增强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坍落度,不仅有利于减少泵送阻力,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防止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泌水、离析;待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间后,可以提高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的胶黏性、抗渗、抗冻融性能,可防止其产生收缩裂缝。
可选的,所述吸水树脂采用聚丙烯酸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酸钠接触水后形成水凝胶,不仅能够吸收混凝土中几十倍到几千倍的水,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聚丙烯酸钠又可以释放出水份,为混凝土提供内部养护,甚至可以完全避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干燥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收缩,还可以提高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抗冻性及耐久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应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S1:将胶凝材料、碎石、砂、外加剂、复合纤维和聚丙烯酸钠混合,控制转速在100~250r/min条件下搅拌0.5~3min制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S2:浇注混凝土时,控制温度在15~35℃范围内,顶升速率为5~25m/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浇注前,高速搅拌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以防止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中卷入较多空气而影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密实性;适宜的温度与顶升速度,使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在泵送顶升时,不会出现较多孔隙,则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在模板中具有较高的密实性,不会因为本身具有的流动性而瘫落,在模板中存在稳定。
可选的,所述S2步骤中,在泵送顶升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同时,从模板顶部排气孔或溢流孔向模板空间内注入与混凝土水灰比相同的水泥浆,直到顶升结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浆的注入,则使得模板内表面较光滑,减少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泵送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时效率更高,侧压力更小。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复合纤维由弹性纤维与钢纤维交联而成,因此复合纤维的加入不仅提升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刚性,也增加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韧性与延展性,通过交联使得其组成的复合纤维提高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刚性与弹性;
2、水性环氧树脂包覆在钢纤维表面,与钢纤维之间的结合力较强;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加入,使得弹性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粘结强度增加,从而将弹性纤维与钢纤维两种限位交联在一起,形成具有刚性又具有弹性的复合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原料来源如下:
水泥、粉煤灰、硅灰、沸石粉、石灰石粉、碎石和砂,购自灵寿县中恒矿产品加工厂;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购自重庆赛普那斯科技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羟基苯磺酸,购自上海桑井化工有限公司;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购自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购自长沙升阳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抗离析剂SZN-350,购自天津典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增黏剂BRGY-100,购自北京德昌伟业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聚氨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氯乙烯纤维,购自上海源豪塑化有限公司。
复合纤维的制备例
制备例1
S1:将聚氨酯纤维50k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kg和环氧树脂40kg分别在80℃、0.05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6h;
S2:将聚氨酯纤维40kg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kg共混,控制温度在150℃、转速在15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5min后加入环氧树脂环20kg和钢纤维50kg,控制温度在250℃、转速在80r/min条件下反应10min;
S3:将5kg羟基苯磺酸加入100kg S2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50℃、转速在40r/min条件下搅拌50min后出料。
制备例2
S1:将聚酰胺纤维70k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kg和环氧树脂40kg分别在90℃、0.07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10h;
S2:将聚酰胺纤维60kg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kg共混,控制温度在230℃、转速在5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10min后加入环氧树脂环30kg和钢纤维50kg,控制温度在200℃、转速在150r/min条件下反应5min;
S3:将8kg羟基苯磺酸加入100kg S2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00℃、转速在80r/min条件下搅拌20min后出料。
制备例3
S1:将聚氯乙烯纤维60k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5kg和环氧树脂35kg分别在85℃、0.06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8h;
S2:将聚氯乙烯纤维50kg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kg共混,控制温度在190℃、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7.5min后加入环氧树脂环25kg和钢纤维50kg,控制温度在225℃、转速在115r/min条件下反应7.5min;
S3:将6.5kg羟基苯磺酸加入100kg S2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25℃、转速在65r/min条件下搅拌35min后出料。
制备例4
S1:将聚氨酯纤维20kg、聚酰胺纤维20kg、聚氯乙烯纤维共20k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5kg和环氧树脂35kg分别在85℃、0.06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8h;
S2:将聚氯乙烯纤维50kg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kg共混,控制温度在190℃、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7.5min后加入环氧树脂环25kg和钢纤维50kg,控制温度在225℃、转速在115r/min条件下反应7.5min;
S3:将6.5kg羟基苯磺酸加入100kg S2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25℃、转速在65r/min条件下搅拌35min后出料。
制备例5
S1:将聚氨酯纤维30kg、聚酰胺纤维30k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5kg和环氧树脂35kg分别在85℃、0.06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8h;
S2:将聚氯乙烯纤维50kg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kg共混,控制温度在190℃、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7.5min后加入环氧树脂环25kg和钢纤维50kg,控制温度在225℃、转速在115r/min条件下反应7.5min;
S3:将6.5kg羟基苯磺酸加入100kg S2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25℃、转速在65r/min条件下搅拌35min后出料。
制备例6
S1:将聚酰胺纤维30kg、聚氯乙烯纤维共30k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5kg和环氧树脂35kg分别在85℃、0.06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8h;
S2:将聚氯乙烯纤维50kg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kg共混,控制温度在190℃、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7.5min后加入环氧树脂环25kg和钢纤维50kg,控制温度在225℃、转速在115r/min条件下反应7.5min;
S3:将6.5kg羟基苯磺酸加入100kg S2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25℃、转速在65r/min条件下搅拌35min后出料。
制备例7
S1:将聚酰胺纤维30kg、聚氯乙烯纤维30k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5kg和环氧树脂35kg分别在85℃、0.06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8h;
S2:将聚氯乙烯纤维50kg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kg共混,控制温度在190℃、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7.5min后加入环氧树脂环25kg和钢纤维50kg,控制温度在225℃、转速在115r/min条件下反应7.5min;
S3:将6.5kg羟基苯磺酸加入100kg S2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25℃、转速在65r/min条件下搅拌35min后出料
实施例1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120kg、粉煤灰60kg、硅灰40kg、沸石粉15kg和石灰石粉20kg、碎石400kg、砂400kg、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4kg、引气剂3kg、抗离析剂1kg和增黏剂2kg、制备例1制得的复合纤维40kg、聚丙烯酸钠4kg份和水100kg混合,控制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搅拌3min制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S2:在混凝土输送管与止回阀连接之前用泵送砂浆润滑泵管,泵送砂浆打出泵管后应及时清理再安装进料管浇筑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控制温度在35℃,顶升速率为5m/h,在泵送顶升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同时,从钢管顶部排气孔或溢流孔向钢管空间内注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浆,直到顶升结束。
S3:混凝土浇筑完毕,等到强度达到1.5MPa后,拆除进料管、止回阀和泄压管。
实施例2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127kg、粉煤灰66kg、硅灰28kg份、沸石粉16.5kg和石灰石粉18kg份、碎石420kg,砂400kg,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4.4kg、引气剂2.7kg、抗离析剂0.11kg和增黏剂1.8kg、制备例2制得的复合纤维60kg、聚丙烯酸钠3kg和水120kg,控制转速在250r/min条件下搅拌0.5min制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S2:在混凝土输送管与止回阀连接之前用泵送砂浆润滑泵管,泵送砂浆打出泵管后应及时清理再安装进料管浇筑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控制温度在35℃,顶升速率为5m/h,在泵送顶升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同时,从钢管顶部排气孔或溢流孔向钢管空间内注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浆,直到顶升结束。
S3:混凝土浇筑完毕,等到强度达到1.5MPa后,拆除进料管、止回阀和泄压管
实施例3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115kg、粉煤灰70kg、硅灰25kg、沸石粉22kg和石灰石粉12kg、碎石440kg,砂380kg,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kg、引气剂2kg、抗离析剂0.15kg和增黏剂1.7kg、制备例4制得的复合纤维70kg、聚丙烯酸钠2.5kg和水130kg混合,控制转速在200r/min条件下搅拌2min制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S2:在混凝土输送管与止回阀连接之前用泵送砂浆润滑泵管,泵送砂浆打出泵管后应及时清理再安装进料管浇筑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控制温度在28℃,顶升速率为18m/h,在泵送顶升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同时,从钢管顶部排气孔或溢流孔向钢管空间内注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浆,直到顶升结束。
S3:混凝土浇筑完毕,等到强度达到1.35MPa后,拆除进料管、止回阀和泄压管。
实施例4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100kg、粉煤灰80kg、硅灰20kg、沸石粉30kg和石灰石粉5kg、碎石500kg、砂350kg、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8kg、引气剂1.5kg、抗离析剂2kg份和增黏剂1.5kg份、制备例3制得的复合纤维80kg、聚丙烯酸钠1kg和水150kg混合,控制转速在250r/min条件下搅拌0.5min制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S2:在混凝土输送管与止回阀连接之前用泵送砂浆润滑泵管,泵送砂浆打出泵管后应及时清理再安装进料管浇筑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控制温度在15℃,顶升速率为25m/h,在泵送顶升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同时,从钢管顶部排气孔或溢流孔向钢管空间内注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浆,直到顶升结束。
S3:混凝土浇筑完毕,等到强度达到1.2MPa后,拆除进料管、止回阀和泄压管。
实施例5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110kg、粉煤灰72kg、硅灰22kg、沸石粉27kg和石灰石粉5.5kg、碎石460kg,砂370kg,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7.2kg、引气剂1.65kg、抗离析剂1.8kg和增黏剂1.65kg、制备例5制得的复合纤维80kg、聚丙烯酸钠2kg和水140kg混合,控制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搅拌3min制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S2:在混凝土输送管与止回阀连接之前用泵送砂浆润滑泵管,泵送砂浆打出泵管后应及时清理再安装进料管浇筑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控制温度在15℃,顶升速率为25m/h,在泵送顶升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同时,从钢管顶部排气孔或溢流孔向钢管空间内注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浆,直到顶升结束。
S3:混凝土浇筑完毕,等到强度达到1.2MPa后,拆除进料管、止回阀和泄压管。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用等量的制备例6中的复合纤维代替制备例3中的复合纤维。
实施例7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用等量的制备例7中的复合纤维代替制备例3中的复合纤维。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用聚氨酯纤维30kg、钢纤维50kg代替的制备例4中的复合纤维80kg。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用等量市售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代替本申请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市售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型号:C60;厂家:北京明盛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复合纤维。
性能检测试验
本案例工程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C60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具体拌合物性能及力学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坍落扩展度/mm 扩展时间/T<sub>500,S</sub> 离析率/% 倒提/s 28d强度/MPa
≥550 2-8 ≤15 ≤10 ≥69
采用实施例1至7和对比例1至3中制得的自密顶升混凝土进行性能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试验方法测试混凝土的倒提时间;按照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试验方法测试硬化混凝土28d强度;按照国家标准JGJ/T 283-2012《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试验方法测试硬化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和扩展时间,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C60钢管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拌合物及力学性能
坍落扩展度/mm 扩展时间/T<sub>500,S</sub> 倒提/s 28d强度/MPa
实施例1 725 4.2 3.8 74.5
实施例2 736 4.3 3.7 72.4
实施例3 760 3.9 3.5 75.8
实施例4 741 4.6 3.8 73.5
实施例5 739 4.4 3.9 74.4
实施例6 762 3.8 3.4 78.6
实施例7 756 3.9 3.5 76.7
对比例1 716 5.2 4.6 68.4
对比例2 684 6.8 5.1 63.1
对比例3 675 6.5 5.3 61.9
结合实施例3和实施例1、2、4、可以看出,实施例3采用制备例4制备的复合纤维,制备例4制备复合纤维为三种不同弹性纤维与钢纤维组成复合纤维,且合成复合纤维的组分加入比例是对制备例1和制备例2的优化,且实施例3的组分加入比例是对实施例1、2、4、的优化,对于原料重量份的优化,最终提高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与抗压强度,减小了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扩展时间与倒提。
结合实施例3和实施例5、6、7可以看出,合成纤维采用聚氨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氯乙烯纤维两两组合,并分别作为弹性纤维与钢纤维进行交联,最终制得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与抗压强度均较高,扩展时间与倒提均较低,则说明三种复合纤维自身的延展性与刚性均较高。
结合实施例3和对比例1可以看出,采用制备的复合纤维为原料与混凝土其他组分一起搅拌均匀并制得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其坍落扩展度与抗压强度比单独将聚氨酯纤维、钢纤维加入混凝土其他组分一起搅拌均匀并制得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高,且扩展时间与倒提均比单独将聚氨酯纤维、钢纤维加入混凝土其他组分一起搅拌均匀并制得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低,说明聚氨酯纤维与钢纤维的交联,将聚氨酯纤维与钢纤维的性能结合的更好,使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弹性与刚性均较好。
结合实施例3和对比例2,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比市售的普通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与抗压强度高,扩展时间与倒提小,本申请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性能较市售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性能好。
结合实施例3和对比例3,可以看出,不添加复合纤维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与抗压强度远远小于添加复合纤维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与抗压强度,则证明复合纤维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在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自身的延展性与抗压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4)

1.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胶凝材料20~37份,碎石40~50份,砂35~40份,外加剂0.8~1.5份,吸水树脂0.1~0.4份,由弹性纤维和钢纤维交联而制成的复合纤维4~8份,水10~15份;
所述弹性纤维采用聚氨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氯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胶凝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硅灰、沸石粉和石灰石粉,其中水泥、粉煤灰、硅灰、沸石粉和石灰石粉的重量比为(10~12):(6~8):(2~4):(1.5~3):(0.5~2);所述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抗离析剂和增黏剂,其中,减水剂、引气剂、抗离析剂和增黏剂的重量比为(0.4~0.8):(0.15~0.3):(0.1~0.2):(0.15~0.2);所述吸水树脂采用聚丙烯酸钠;
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弹性纤维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控制温度在150~230℃、转速在50~150r/min条件下搅拌条件下反应5~10min后加入环氧树脂和钢纤维,控制温度在200~250℃、转速在80~150r/min条件下反应5~10min,其中弹性纤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和钢纤维的重量比为(4~6):(1~2):(2~3):5;
S2:将固化剂加入步骤S1所得物中,控制温度在100-150℃、转速在40~80r/min条件下搅拌20~50min后出料,其中,固化剂与步骤S1所得物的重量比(0.05~0.08):1;
所述步骤S1中,预先对弹性纤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环氧树脂进行如下处理:将弹性纤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环氧树脂分别在80~90℃、真空度为0.05~0.07MPa的条件下干燥6-10h;
所述固化剂采用羟基苯磺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混凝土包括以下的组分:胶凝材料22~28份,碎石42~46份,砂37~40份,外加剂0.88~1.35份,聚丙烯酸钠0.2~0.3份,由弹性纤维和钢纤维交联而制成的复合纤维6~8份,水12~14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胶凝材料、碎石、砂、外加剂、复合纤维、水和聚丙烯酸钠混合,控制转速在100~250r/min条件下搅拌0.5~3min制得自密实顶升混凝土;
S2:浇注混凝土时,控制温度在15~35℃范围内,顶升速率为5~25m/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泵送顶升自密实顶升混凝土的同时,从模板顶部排气孔或溢流孔向模板空间内注入与混凝土水灰比相同的水泥浆,直到顶升结束。
CN202011566540.8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Active CN112661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6540.8A CN112661448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6540.8A CN112661448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1448A CN112661448A (zh) 2021-04-16
CN112661448B true CN112661448B (zh) 2022-04-22

Family

ID=7540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6540.8A Active CN112661448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14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8554A (zh) * 2023-05-04 2023-09-19 盐城市福奇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矿物掺合料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39939B (zh) * 2023-06-16 2023-12-26 东莞市建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泵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1613A (en) * 1998-11-03 2000-06-06 W. R. Grace & Co.-Con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toughness and ductility
US9353006B2 (en) * 2012-12-21 2016-05-31 Empa Eidgenossische Materialprufungs- Und Forschungsanstalt Fire resistant concrete
CN104832720A (zh) * 2015-04-30 2015-08-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配筋形式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管道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202762A1 (ja) * 2018-04-20 2019-10-24 Jnc株式会社 プリプレグ、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強化複合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1448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5955B (zh) 一种抗渗抗冻融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6712B (zh) 一种高强度低回弹率喷射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
CN111943575B (zh) 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3979B (zh) 一种低碳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61448B (zh) 一种自密实顶升混凝土及其应用方法
CN111499294B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干粉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8018A (zh) 一种硫铝酸盐水泥基超高延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40622A (zh) 一种公路用压浆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2851274A (zh) 具有自封闭裂缝功能的高抗渗水泥基修补砂浆及制备方法
CN114751694A (zh) 适用于海洋环境的水泥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0594A (zh) 一种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09942239A (zh) 特种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30747A (zh) 一种环保抗冻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1090B (zh) 一种大流态抗渗抗冲磨水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5518B (zh) 基于高钛重矿渣轻骨料混凝土的轻质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3417A (zh) 一种高韧性低碳型抗爆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5123B (zh) 一种锰渣基超高性能复合胶凝材料及混凝土材料
CN115159949B (zh) 一种低碳环保自流平修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034B (zh) 抗压强度增强型渣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10140B (zh) 一种镁渣基综合修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6600B (zh) 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88996B (zh) 一种改性木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23078B (zh) 一种刚性防水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0325B (zh) 一种具有防水防裂性能的改性水泥工程材料
CN115594470A (zh) 一种取代模具中树脂的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