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5670A - 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5670A
CN112655670A CN202011451252.8A CN202011451252A CN112655670A CN 112655670 A CN112655670 A CN 112655670A CN 202011451252 A CN202011451252 A CN 202011451252A CN 112655670 A CN112655670 A CN 112655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heel
hollow
gathering
rope
upp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12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5670B (zh
Inventor
严小军
祝捍皓
钱卫国
宋伟华
唐伟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20114512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5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5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5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主动诱导野外的大黄鱼聚集,并且引鱼聚鱼效果好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它包括聚鱼围网与野外引鱼装置,聚鱼围网呈环形,聚鱼围网的侧面上设有引入通道;野外引鱼装置包括环形传送绳、若干依次分布在环形传送绳上的空心储料器、漂浮在海面上的内浮架与外浮架、转动设置在内浮架上的内上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设置在外浮架上的上端开口的储料桶、转动设置在外浮架上的第一外上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外下导向轮及转动设置储料桶内的储料桶导向轮,内浮架漂浮在聚鱼围网内的海面上,外浮架漂浮在聚鱼围网外侧的海面上。

Description

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鱼引鱼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背景技术
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是我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目标,是舟山渔场振兴的保障。目前的人工聚鱼引鱼方式一般采用投放人工鱼礁或建网的方式,其中,建网一般是采用围网的方式,在海中的人工鱼礁区域设置环形网墙,环形网墙上设有若干诱导入口,以引诱鱼进入环形网墙,起到聚集和暂养鱼类的作用,它们一般都是以锚、石等将侧张纲和型纲固定在一定的场所,并在纲上悬挂网片,使锚、石等的固定力、浮子的浮力、网衣和沉子的沉降力等维持平衡,以保持所需的形状。目前的这种建网方式是一种被动型的聚鱼引鱼方式,其聚鱼引鱼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主动诱导野外的大黄鱼聚集,并且引鱼聚鱼效果好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包括聚鱼围网与野外引鱼装置,所述聚鱼围网呈环形,聚鱼围网的下边缘通过沉子与海底紧贴,聚鱼围网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漂浮在海面上,聚鱼围网的侧面上设有引入通道;
所述野外引鱼装置包括环形传送绳、若干依次分布在环形传送绳上的空心储料器、漂浮在海面上的内浮架与外浮架、转动设置在内浮架上的内上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设置在外浮架上的上端开口的储料桶、转动设置在外浮架上的第一外上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外下导向轮及转动设置储料桶内的储料桶导向轮,
所述内浮架漂浮在聚鱼围网内的海面上,内浮架通过配重块和锚绳系留在聚鱼围网内的海面上,所述内上导向轮位于水面上方,所述内下导向轮位于水面下方;
所述外浮架漂浮在聚鱼围网外侧的海面上,外浮架通过配重块和锚绳系留在聚鱼围网外侧的海面上,所述第一外上导向轮与第二外上导向轮位于储料桶的上方,所述外下导向轮位于水面下方;
所述环形传送绳依次绕过第一外上导向轮、储料桶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外下导向轮、内下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所述第一外上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中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为主动轮,所述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引入通道,且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由外下导向轮往内下导向轮方向传送;
所述空心储料器包括设置在环形传送绳上的空心储料球、设置在空心储料球的侧壁上的进料口与入水孔及设置在空心储料球外侧面上的导料斗,所述进料口位于导料斗的底部,入水孔位于导料斗的外侧,导料斗的横截面积由空心储料球的侧壁往外逐渐增大,当空心储料器位于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储料桶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上。
本方案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的具体工作如下:
将大黄鱼的饵料(该饵料为粉末状或颗粒状饵料)加入储料桶内,通过环形传送绳在各导向轮上传送,从而带动空心储料器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在空心储料器随环形传送绳每传送一周的过程中,当空心储料器位于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储料桶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并且空心储料器进入储料桶内后,储料桶内的饵料进入导料斗,并通过进料口落入空心储料球内,从而实现空心储料球的自动填装饵料;接着,填装饵料的空心储料球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至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并由外下导向轮向内下导向轮移动,使空心储料球通过引入通道进入聚鱼围网内,在这个过程中,空心储料球位于水面下方,空心储料球内的饵料将由进料口逐渐释放出,以引诱大黄鱼和其他鱼聚集,并随空心储料球一同移动至聚鱼围网内,实现主动诱导野外的大黄鱼聚集,并且引鱼聚鱼效果好;在空心储料球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至内上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下,从而将随空心储料球内剩余的饵料通过进料口倒出至聚鱼围网内,将随空心储料球内剩余的饵料清空。
作为优选,空心储料器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环形传送绳上的外限位件、内限位件与料口柱体,所述空心储料球的侧壁上还设有过绳孔,过绳孔与进料口位于空心储料球的相对两侧,所述环形传送绳依次穿过进料口与过绳孔,外限位件位于空心储料球外侧,内限位件与料口柱体位于空心储料球的内侧,所述料口柱体与空心储料球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空心储料球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抵在外限位件上,当空心储料球的外壁抵在外限位件上时,所述料口柱体的一端穿过进料口;当空心储料球的内壁抵在内限位件上时,所述料口柱体完全容纳在空心储料球内。
如此,当空心储料器位于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储料桶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并且空心储料球进入储料桶的饵料内后,由于受到饵料的阻力,空心储料球将压缩复位弹簧并往上移动,直至空心储料球的内壁抵在内限位件上为止,此时,料口柱体完全容纳在空心储料球内,从而使储料桶内的饵料顺利的通过进料口落入空心储料球内,以实现空心储料球的自动填装饵料;当填装饵料的空心储料球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至储料桶外后,空心储料球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抵在外限位件上,此时,料口柱体的一端穿过进料口,通过料口柱体将进料口的一部分遮挡,以减小进料口的开口面积,如此,在空心储料球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至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后,可以减小通过进料口释放饵料的速度,有利于引诱大黄鱼和其他鱼随空心储料球一同移动至聚鱼围网内。
作为优选,料口柱体上朝向导料斗的一端还设有锥形导向部。
作为优选,导料斗为锥形导料斗。
作为优选,当空心储料器位于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向外下导向轮。
作为优选,当空心储料器位于内上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下。
作为优选,引入通道的横截面积由聚鱼围网的侧面往聚鱼围网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野外引鱼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浮架上的防雨室,所述储料桶位于防雨室内,防雨室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穿绳口,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防雨室的侧壁上的穿绳口,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外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防雨室的底壁上的穿绳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主动诱导野外的大黄鱼聚集,并且引鱼聚鱼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的空心储料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聚鱼围网1,引入通道1.1;
内浮架2,内上导向轮2.1,内下导向轮2.2;
环形传送绳3;
外浮架4,第一外上导向轮4.1,第二外上导向轮4.2,外下导向轮4.3,储料桶导向轮4.4;
储料桶5;
空心储料器6,空心储料球6.1,进料口6.2,导料斗6.3,入水孔6.4,过绳孔6.5,外限位件6.6,内限位件6.7,料口柱体6.8,复位弹簧6.9,锥形导向部6.10;
防雨室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 、图2所示,一种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包括聚鱼围网1与野外引鱼装置。
聚鱼围网1呈环形。聚鱼围网的下边缘通过沉子与海底紧贴,聚鱼围网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漂浮在海面上。聚鱼围网的侧面上设有引入通道1.1,本实施例中,引入通道的横截面积由聚鱼围网的侧面往聚鱼围网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
野外引鱼装置包括环形传送绳3、若干依次分布在环形传送绳上的空心储料器6、漂浮在海面上的内浮架2与外浮架4、转动设置在内浮架上的内上导向轮2.1与内下导向轮2.2、设置在外浮架上的上端开口的储料桶5、转动设置在外浮架上的第一外上导向轮4.1、第二外上导向轮4.2与外下导向轮4.3及转动设置储料桶内的储料桶导向轮4.4。储料桶导向轮位于储料桶的底部。
内浮架2漂浮在聚鱼围网内的海面上。内浮架通过配重块和锚绳系留在聚鱼围网内的海面上,具体的,该配重块下沉至聚鱼围网内的海底,锚绳连接内浮架与配重块。内上导向轮位于水面上方,内下导向轮位于水面下方。
外浮架4漂浮在聚鱼围网外侧的海面上。外浮架通过配重块和锚绳系留在聚鱼围网外侧的海面上,具体的,该配重块下沉至聚鱼围网外侧的海底,锚绳连接内浮架与配重块。本实施例中,外浮架与聚鱼围网之间的距离大于20米,例如,外浮架与聚鱼围网之间的距离为30米或50米或70米或90米。第一外上导向轮与第二外上导向轮位于储料桶的上方。外下导向轮位于水面下方。
环形传送绳3依次绕过第一外上导向轮、储料桶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外下导向轮、内下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第一外上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中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为主动轮,本实施例中,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均为主动轮,即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分别通过电机驱动旋转。
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引入通道1.1,且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由外下导向轮往内下导向轮方向传送。
空心储料器6包括设置在环形传送绳上的空心储料球6.1、设置在空心储料球的侧壁上的进料口6.2与入水孔6.4及设置在空心储料球外侧面上的导料斗6.3。进料口位于导料斗的底部,入水孔位于导料斗的外侧。导料斗的横截面积由空心储料球的侧壁往外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导料斗为锥形导料斗。本实施例中,各空心储料器依次等距分布在环形传送绳上;在环形传送绳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各空心储料器之间的间距大于5米。
当空心储料器位于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储料桶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上。当空心储料器位于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向外下导向轮。当空心储料器位于内上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下。
本实施例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的具体工作如下:
将大黄鱼的饵料(该饵料为粉末状或颗粒状饵料)加入储料桶内,通过环形传送绳在各导向轮上传送,从而带动空心储料器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在空心储料器随环形传送绳每传送一周的过程中,当空心储料器位于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储料桶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并且空心储料器进入储料桶内后,储料桶内的饵料进入导料斗,并通过进料口落入空心储料球内,从而实现空心储料球的自动填装饵料;接着,填装饵料的空心储料球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至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并由外下导向轮向内下导向轮移动,使空心储料球通过引入通道进入聚鱼围网内,在这个过程中,空心储料球位于水面下方,空心储料球内的饵料将由进料口逐渐释放出,以引诱大黄鱼和其他鱼聚集,并随空心储料球一同移动至聚鱼围网内,实现主动诱导野外的大黄鱼聚集,并且引鱼聚鱼效果好;在空心储料球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至内上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下,从而将随空心储料球内剩余的饵料通过进料口倒出至聚鱼围网内,将随空心储料球内剩余的饵料清空。
进一步的,如图2所述,空心储料器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环形传送绳上的外限位件6.6、内限位件6.7与料口柱体6.8。空心储料球的侧壁上还设有过绳孔6.5。过绳孔与进料口位于空心储料球的相对两侧。环形传送绳依次穿过进料口与过绳孔,外限位件位于空心储料球外侧,内限位件与料口柱体位于空心储料球的内侧。料口柱体与空心储料球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6.9,空心储料球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抵在外限位件上,复位弹簧套设在环形传送绳上。当空心储料球的外壁抵在外限位件上时,料口柱体的一端穿过进料口。当空心储料球的内壁抵在内限位件上时,所述料口柱体完全容纳在空心储料球内。
如此,当空心储料器位于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储料桶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并且空心储料球进入储料桶的饵料内后,由于受到饵料的阻力,空心储料球将压缩复位弹簧并往上移动,直至空心储料球的内壁抵在内限位件上为止,此时,料口柱体完全容纳在空心储料球内,从而使储料桶内的饵料顺利的通过进料口落入空心储料球内,以实现空心储料球的自动填装饵料;当填装饵料的空心储料球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至储料桶外后,空心储料球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抵在外限位件上,此时,料口柱体的一端穿过进料口,通过料口柱体将进料口的一部分遮挡,以减小进料口的开口面积,如此,在空心储料球随环形传送绳一同传送至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后,可以减小通过进料口释放饵料的速度,有利于引诱大黄鱼和其他鱼随空心储料球一同移动至聚鱼围网内。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料口柱体上朝向导料斗的一端还设有锥形导向部6.10。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野外引鱼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浮架上的防雨室7。防雨室的侧壁设有出入门。储料桶位于防雨室内。防雨室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穿绳口。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防雨室的侧壁上的穿绳口,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外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防雨室的底壁上的穿绳口。
进一步的,聚鱼围网上还设有诱导结构。诱导结构包括位于聚鱼围网外侧的弧形网墙,弧形网墙的一侧与聚鱼围网相连接,弧形网墙与聚鱼围网之间的区域构成诱导通道。诱导通道的一端与聚鱼围网外侧的海域连通,诱导通道另一端的聚鱼围网上设有诱导入口。如此,还可以通过诱导通道引诱鱼进入聚鱼围网,起到聚集和暂养鱼类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聚鱼围网与野外引鱼装置,所述聚鱼围网呈环形,聚鱼围网的下边缘通过沉子与海底紧贴,聚鱼围网的上边缘通过浮力装置漂浮在海面上,聚鱼围网的侧面上设有引入通道;
所述野外引鱼装置包括环形传送绳、若干依次分布在环形传送绳上的空心储料器、漂浮在海面上的内浮架与外浮架、转动设置在内浮架上的内上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设置在外浮架上的上端开口的储料桶、转动设置在外浮架上的第一外上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外下导向轮及转动设置储料桶内的储料桶导向轮,
所述内浮架漂浮在聚鱼围网内的海面上,内浮架通过配重块和锚绳系留在聚鱼围网内的海面上,所述内上导向轮位于水面上方,所述内下导向轮位于水面下方;
所述外浮架漂浮在聚鱼围网外侧的海面上,外浮架通过配重块和锚绳系留在聚鱼围网外侧的海面上,所述第一外上导向轮与第二外上导向轮位于储料桶的上方,所述外下导向轮位于水面下方;
所述环形传送绳依次绕过第一外上导向轮、储料桶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外下导向轮、内下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所述第一外上导向轮、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中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为主动轮,所述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引入通道,且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由外下导向轮往内下导向轮方向传送;
所述空心储料器包括设置在环形传送绳上的空心储料球、设置在空心储料球的侧壁上的进料口与入水孔及设置在空心储料球外侧面上的导料斗,所述进料口位于导料斗的底部,入水孔位于导料斗的外侧,导料斗的横截面积由空心储料球的侧壁往外逐渐增大,当空心储料器位于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储料桶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空心储料器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环形传送绳上的外限位件、内限位件与料口柱体,所述空心储料球的侧壁上还设有过绳孔,过绳孔与进料口位于空心储料球的相对两侧,所述环形传送绳依次穿过进料口与过绳孔,外限位件位于空心储料球外侧,内限位件与料口柱体位于空心储料球的内侧,所述料口柱体与空心储料球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空心储料球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抵在外限位件上,当空心储料球的外壁抵在外限位件上时,所述料口柱体的一端穿过进料口;当空心储料球的内壁抵在内限位件上时,所述料口柱体完全容纳在空心储料球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料口柱体上朝向导料斗的一端还设有锥形导向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料斗为锥形导料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其特征是,当空心储料器位于外下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向外下导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其特征是,当空心储料器位于内上导向轮与内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上时,空心储料器的导料斗的开口朝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入通道的横截面积由聚鱼围网的侧面往聚鱼围网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野外引鱼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浮架上的防雨室,所述储料桶位于防雨室内,防雨室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穿绳口,第一外上导向轮与内上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防雨室的侧壁上的穿绳口,第二外上导向轮与外下导向轮之间的环形传送绳穿过防雨室的底壁上的穿绳口。
CN202011451252.8A 2020-12-09 2020-12-09 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Active CN112655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1252.8A CN112655670B (zh) 2020-12-09 2020-12-09 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1252.8A CN112655670B (zh) 2020-12-09 2020-12-09 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5670A true CN112655670A (zh) 2021-04-16
CN112655670B CN112655670B (zh) 2022-09-20

Family

ID=75402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1252.8A Active CN112655670B (zh) 2020-12-09 2020-12-09 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567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3427A (ja) * 1987-04-30 1988-11-10 Nishi Nippon Riyuutai Giken:Kk 魚群の誘導方法
WO2006021010A1 (en) * 2004-04-12 2006-02-23 Advanced Tuna Ranching Technologies Sl Marine cage for pelagic fishing
JP2006217822A (ja) * 2005-02-08 2006-08-24 Kumamoto Univ 魚介類の養殖装置及び養殖方法
CN104322403A (zh) * 2014-09-16 2015-02-04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充分利用波浪能量的聚鱼结构
CN111280104A (zh) * 2020-01-21 2020-06-16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复合型贝藻礁聚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3427A (ja) * 1987-04-30 1988-11-10 Nishi Nippon Riyuutai Giken:Kk 魚群の誘導方法
WO2006021010A1 (en) * 2004-04-12 2006-02-23 Advanced Tuna Ranching Technologies Sl Marine cage for pelagic fishing
JP2006217822A (ja) * 2005-02-08 2006-08-24 Kumamoto Univ 魚介類の養殖装置及び養殖方法
CN104322403A (zh) * 2014-09-16 2015-02-04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充分利用波浪能量的聚鱼结构
CN111280104A (zh) * 2020-01-21 2020-06-16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复合型贝藻礁聚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5670B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5322U (zh)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CN203087263U (zh) 稳健型鱼礁
CN102669019A (zh) 一种藻类鱼类混合型立体生态鱼礁及其投放方法
CN106804501A (zh) 一种“钻石”型耐流抗风浪深水养殖网箱
CN202374880U (zh) 一种鱼虾混养的养殖池
CN101438683A (zh) 章鱼养殖笼
CN105900890A (zh) 一种立体生态型增养殖人工鱼礁
KR101724819B1 (ko) 홍해삼 해중 양식틀
CN210580516U (zh) 一种用于鱼类产卵和保育的管道框架浮鱼礁
CN112655670B (zh) 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引鱼装置
CN101146441B (zh) 应用于海产养殖的鱼笼
CN112568197B (zh) 一种东海大黄鱼野外聚鱼结构
CN203136791U (zh) 一种陆基透水式养殖装置
CN109452206A (zh) 一种提高乌贼受精卵孵化率的装置
CN113907027B (zh) 一种能够保护苗种的暂养式放流装置及放流方法
CN108207717A (zh) 一种海产品多层混养竹筏
CN113349112B (zh) 头足类产卵和栖息装置
CN101341858A (zh) 深海养鱼装置
CN205623887U (zh) 一种立体生态型增养殖人工鱼礁
CN209185416U (zh) 一种防止洪涝水产流失的养殖塘
CN211793857U (zh) 生态甲鱼的防逃脱捕捉笼
CN114304026A (zh) 一种具有微生态养殖功能的海上风电冲刷坑自修复装置
CN109258521B (zh) 旋转式鱼类放流装置
CN109197723B (zh) 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
CN107018963B (zh) 一种深水网箱水产动物的快捷收捕方法和快捷收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